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250-260

250-26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凤鸣朝 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当抱枕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 艾米的农场[种田] 小茶野月白果戈里 林竹生大师兄 恋爱时一个降谷更比三个强! 我每一任宿主都黑化了 5:20亲了琴酒13:14复活了 [综英美]蝙蝠真香警告!

车上一半地方铺着一麻袋麻袋的种子,再就是烧过的牛粪和泥土搅混着,气味有点冲。

原来圆球就是几个人在这房子里滚的, 还有那滚药丸的木头工具,先铺土,再撒草籽, 再铺一层, 同盖子一压,再来回滑动几下, 几个不怎么硬实的圆球就成形了。

泥土都是现挖的, 稍微翻晒过, 没有干透, 这种做了圆球, 包含的水汽和现在的温度都不至于让草籽发芽。

皇帝看了牧民的操作后,思考着回头朝廷也这么操作。

他还安排了一批在陕西黄河两岸种草种树, 那边的徭役基本是干这个了, 还不是为了治理黄河。

特别是黄河两岸, 退耕还林, 不允许种地, 不都是为了下游着想?

“刚才好像听见了火器声音。”

皇帝看了身边侍卫,自然有人站出来询问。

“是,是烟花。”

其中一位牧民站出来,将一个圆柱形状的纸制烟花拿出来。

“是这个,放出后, 能让周围百里的人看见,种草的不是我们一行人,一共二十组,每日会放出烟花告知其他人我们的方向,避免有人迷失方向。”

一望无际的草原,只是走错一点,等回头就找不到部落了,在草原上落单很可怕。

皇帝把玩这烟花,然后就看见窗户外的远方升起红色烟花,那烟花又高又亮,还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散去。

在蓝天白云中极为显眼。

皇帝脑海里闪过了很多念头,这比军中用的传讯方式好多了。

可一想已经有电报,已经有了很好选择,没必要再选用这种已经过时的传讯手段。

“附近可有狼群?”

牧民指了一个方向,“昨夜休息时有听见那边有狼叫。”

皇帝上马一群人跟了上去。

***

格物学院,这一两个月可是出尽了风头,要是说在这之前还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么现在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发明哪怕只拿出一样就能让儒家崩溃。

儒家能自圆其学说,却有个难以遮挡的漏洞,那就是一套理论依托于君权神授。

这样的理论一代一代填充,到本朝基本上已经形成六艺之外均为邪说。

而格物学院做的哪一个不是在掘儒家的根?

多年前皇帝试图用西洋学说来代替儒家,最后失败了。

因为君主集权制依托的就是儒家这一套。

你用西洋那些,只用技,没有道德控制,将人心败坏。

多年后,又冒出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有点刁钻,她不跟他们正面来,人家只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这些人不做官,也有高额收入。

偶尔挂着内务府的名头,地方官员都得客气点。

到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她,也不是没有人阻拦,只是汉人在朝廷内的声音太小,满族贵族官员才不管什么道统之争。

在他们看来那个女人是自己人,汉人才是应该警惕,没有帮着那个女人对付他们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反过来帮他们?

统治这片土地千年的儒学自然不甘心被取代,自然也试图反扑,围绕最关键的那个人私下里的算计就没有停止过。

不管是利益被侵,还是直接受害者,这些人不约而同站在了一起。

……

一个又一个爆雷消息传来,宝音察觉到不对,自己的人被腐化的有点严重。

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唯一没有被牵连的反而是海外。

她看着面前的传信,陷入沉思当中,随后将数据收集起来画起了坐标轴,横轴是省名,纵轴是次数。

按照各地爆发的次数,画好后连接线后,很明显江浙皖事件最多,湖南湖北其次河南河北再次,广东和京城这边排在下面,其余的四川、甘肃连姓名都没有。

她托着腮,笔尖在纸上点了点,现在就很明显了,闹出事情最多的是江南,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50-260(第6/15页)

他地方应该是串联,有部分人跟着胡闹,也有作壁上观。

江南哪个势力最多?

当然是士绅,这些前朝就没有干掉,更不要说现如今了。

她再看看统计爆雷的人里,大部分是中饱私囊,损害了商行的利益,排在第二的是收用美色,后宅背着收钱,这些人被迫拉下水。

上次商行就已经缩减过一次,放出去大批优质资产,一些有野心不安分的人也放了出去。

没想到这些老实点的心里也打起了小主意。

“也对,看着原本不如自己的人,开作坊发了大财,他们只能拿那点死工资,心里当然不平衡,改革开放时不就有过这种吞并国有企业的吗?”

人在历史中学会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受到教训。

出现这种事不也是有所预料吗?

宝音一手托腮一手点着纸。

可是呐,她不是国有企业,她是大财阀,她不跟他们讲道理。

她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轻声道:“天凉了,有些人该破产了。”

消息传入江南,泰山商行给出利好消息,明年预计收购五百万斤新丝。

还给出了比去年高两倍的价格,银行这边也给提供了抵押贷款,可以用地契来抵押,低利息,时限是一年。

两道消息以最快速度在江南传播开,这已经不是养蚕户的狂欢,而是整个江南所有人的狂欢。

深秋寒风瑟瑟,却抵挡不住大家想要赚钱的心。

小到街头茶馆,大到高昂的酒楼几乎都是在谈论一件事,那就是泰山商行宣布的收购新丝计划。

还有银行的抵押贷款计划分明是鼓励家有土地的人拿着地契来抵押。

随便一个人都能算明白这笔账。

“你用十亩地来抵押,地你还种着,地契抵押给银行能得到土地价值五成到七成的贷款,要是买通官伢这价格做得高,或许能贷出比房价还要高的银子。”

“这笔银子只借一年,一年到期后只需要偿还本金再付一笔很小的利息,地契归你,地也没荒着。”

“中间贷到这笔钱可以雇用大量短工来养蚕,这笔钱少说可以赚十倍利润,也就是说你什么都没有付出就能凭空得到十倍利润……”

“这……听着怎么有点晕乎,世间还有这种好事?”

“泰山商行的名誉你还能不信任,人家生意做得大,还能看上你的这点仨瓜俩枣?”

“今年生丝不是丰收,卖不出去,最后不还是泰山商行兜底,听说泰山商行为了处理掉这批新丝,组建了船队将生丝运送到西洋交易。”

“应该赚了不少,不然也不会提前下订单,五百万斤生丝啊,今年整个江南也没有这么多产量,听说蜀地正在派人争取这笔订单,这白赚钱的机会可不能让它给跑了!”

“有了新式纺织机,生丝的需求量本来就暴涨。”

这样的声音到处都是,这些年泰山商行在江南的经营没有人怀疑对方的信誉,更不要说还有银行在。

这么大的产业他也不可能坑他们。

三倍到十倍的利益,只需要伸伸手就能拿来,有几个人能忍得住?

一时间张家抵押了百亩良田,听说死对头王家抵押了千亩立刻觉得自己吃亏了,抵押的地加到两千亩。

这种低利息的银子不拿总觉得自己吃亏,再说就算生意没成,这点利息对自家来说也是九牛一毛,要是成了那赚的就大了。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有赌性,这种一看赢面很大的,就没有人能抵挡得了。

这种火热反映到市场上,那就是蚕种价格上涨,一张纸已经超出了往年价格。

今年蚕丝丰收,小赚不少的养蚕户也没有想到到了秋天竟然还能赚一笔卖蚕种的钱。

那一张张蚕种价格飞快炒起来,还有桑树,炒到普通小户买不起被踢出局,这场新丝利润眼见着被大户联手吞下。

江南的消息都在宝音的掌控之中,甚至蚕种价格都是她让人抄起来的,小户被踢出局反而是好事,不必被战火波及。

她目光已经放在清洗队伍上了,泰山商行开始了自下而上的清洗,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报,将不干事的上司提下台,位置不就空出来了,怎么争到时候大家各凭本事!

这叫什么?

狼性文化?

出局的她也没有大开杀戒,只要没有犯原则性错误,都是下放到下面,觉得丢脸那就辞职。

清洗展开的开始就有不少人选择离职,她全都批准了,但是也下达了通知,有问题自己报出来,别到时候查到身上,被送去见官。

现在自曝,给个挽回的机会,小惩大诫。

反正根据爆料的人又抓出了不少问题。

泰山商行轰轰烈烈的清洗并没有传到外界,或者说还未被外界所知。

本来就不是什么长脸的事,哪怕“自愿”离开的人也避而不谈。

老东家够地道了,他们这些离开的人,商行还是支持他们创业,愿意给一笔无利息创业资金。

这也算是给了一条后路,不把人逼到绝路孤注一掷,这也是宝音在后世吸取到的智慧。

第255章

□□喇嘛的使臣济隆前来乞降。

为谁而来?

众人心里都有数。

托牛痘出现, 传播进草原,天花已经不再是让人避之不及的绝症,牛痘甚至通过草原传到了罗刹国。

原定历史上, 第一次征战噶尔丹时,噶尔丹大军受到了天花袭击,又因为战败才连夜北逃。

这一次虽然不是原定历史上的时间, 可清军来势汹汹比原来历史上还要凶猛。

突破噶尔丹的驼城后,大量士兵溃散,这些一部分成为清军的战功, 一部分被卖给了大军后方的商人。

不一样的原因, 同样的结果,噶尔丹打败后连夜逃跑。

皇帝没能抓住人, 跑到边境将罗刹人给揍了一顿。

济隆是来为噶尔丹求情。

按理说两方交战没有一个出家人参与的份, 后世一个国家两股势力, 一个和尚跑过去不自量力讲和, 那是自寻死路。

可时代不一样, 清朝将喇嘛教捧得太高了,这个教还关乎这藏区的安稳。

这个济隆自然也有这个分量参与这件事。

皇帝接见了济隆, 跟接见罗刹人的使者不同, 他表现得客客气气。

济隆是来为噶尔丹祈降, 还送来了噶尔丹的降书。

皇帝看完后若有所思, 还是客气请济隆去休息。

噶尔丹是不是真的要降, 众人都知道这不可能。

一个趁着平三藩期间,毫不客气地要跟皇帝南北分治的人,怎么可能来乞降?

这不过是缓兵之计。

皇帝看得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50-260(第7/15页)

清楚,他倒是想一鼓作气打到西藏、回疆。

可天时不合适。

还有大军出征半年,已经卸掉了那股气。

多少人盼着还乡?

他想打, 今年也不成,不然也不会被漠北的严寒逼退。

“朕准备答应。”皇帝思考后跟旗下将领开口。

“皇上慎思,那噶尔丹哪里是肯屈居于人下的人?怕是权宜之计,我们不能麻痹大意!”

“是啊皇上,要是放虎归山,怕是会席卷重来!”

皇帝手指点在椅子的扶手上,他抬头,“朕又岂能不知噶尔丹跟朕是虚词诡说,只是他要时间朕也要时间。”

他可以等到明年春天攻打回疆,可是如此仓促下来,他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回疆,还是个少数民族反叛不断的回疆?

关键是那么远,回疆地盘那么广,怎么进行补给?

这次作战,之所以打了一个富裕的仗,那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支撑他。

想到前几日收到的电报,皇帝收敛了心思。

“打葛尔丹不急,回头抽出闲来,叫他下来签订盟约,他要不敢那就是有异心。”

到时再名正言顺打一顿就是,打的噶尔丹兵力耗尽,打得经济崩溃,才是他施恩新地的时候。

再说他叫噶尔丹他敢来了吗?上一个吃教训的可是鳌拜!

下决定后,皇帝隔了两日才召见济隆,接受了噶尔丹的乞降书,还亲自赦谕给噶尔丹。

然后便是大军撤退的消息。

有了电报,自然也是第一时间传进了京城。

早前乾清宫就传出了皇帝归京的消息,大家一直不敢确认。

现在终于确认了,算了一下,御驾回到京城应该是十一月中的事了。

宫里绝大部分人都欢喜雀跃,而太子则忙碌起来,将没事干的大阿哥都派去巡视外城的修缮进程。

此次修缮,工作交给了两个县。

就连地皮也是两个县找到合适的卖的,各卖了多少钱都存入县衙账户,专款专用只能用在修缮自家地盘。

太子的工作就是自己下来巡视,或派人催促加快进度。

之前拿到电报机就猜测到圣驾要回京的消息,太子就催促过一次,现在得了准确消息,怕下面人拖拖拉拉,他干脆将兄弟们堂表兄弟,凡是能派上用场的都派了出去。

这么一群红带子黄带子纨绔子弟出行,好家伙街上本来为数不多的摊位直接搬走了。

城外五里地就有夜市,税收还低,去哪里不是做生意,暂时避开这群惹不起的爷再说。

少了摆摊的,不得不说城内整洁许多,但这些都是拿税换来的。

县衙的人连阻拦都不敢,更别说是劝,只能寄希望这群小爷玩满意了快些回能成去。

这群皇亲国戚子弟也不是没有用处,起码工程加快了,还怕赶不上圣驾回京,拉了一批家奴过来帮忙。

“那是哪里?”其中一位腰间系着红带的宗室子弟指着一转弯突然冒出来的高建筑问道。

这个建筑太奇怪了,外表看着像木头箱子,临街的一面是像石碑一样排列整齐的窗户。

这会儿房子还没完工,边上的竹木架子还未拆除,光是走过去就能看见这房子的高大。

进过宫的都能看出,这房子比宫里最大的宫殿还要大两倍。

“超规制了吧?谁家这么大胆子?”

“就是,王伯家的正殿也才这里一半高。”

“谁家呀,怎么没人管?”

有人认出来了,小声提醒,“还记得户部之前陷入的那桩官司吗?”

“户部不是已经脱身,最后也没受到什么处罚。”

“不是,我是说,这房屋就建立在当时引起官司的必争之地上。”

这么一说,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要是那位,别说大胆,天都能给捅下来。

“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用膳吧,用火锅,听说聚贤楼养着四五头鹿,每天杀一只,轻薄的肉片在滚烫红油锅里一烫,再粘上麻酱韭菜花和香油,别提多美味了。”

“走走走,今天哥哥请客。”

大家非常一致地调转脚步往回走。

因为想起来了,这建的是北京会馆,是对外迎客的那种,别管什么身份给钱就能住。

关键是他们自己家都投了钱,做了北京会馆的股东,北京会馆赚钱,等于自家赚钱,这不就等于自家生意吗?

谁会拆自己生意的台?

默契走人,也没人对这超出规制的是嘀嘀咕咕了,还有人起了好奇心,打算等开业后来住一住,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不同。

十一月二十一日,圣驾抵达京城的时间要比原本预定时间晚了不少。

皇帝回京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祖宗和天地,昭告他胜利归来。

连着忙碌了十多日才闲下来,又因为快到新年,真正闲暇的时间并不多。

闲下来的第一时间就是召人询问今年京城水稻种植情况。

今年是在京畿周边推广种植早熟水稻的第一年,也不知道情况如何。

或许是京城这边变化太大了,数不清的东西要关注,明明通过无线电报就能联系到他,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起。

这里点名太子,最后那段时间,无线电报基本上被太子霸占,其他人发消息都是缩减了再缩减。

这事一直记在心里,回京后自然是第一时间询问早稻普及情况。

顺天府总督将早熟水稻夸赞了一番,“因为收获早,又种了一季麦子,百姓能多有一季粮食,这都是受到皇恩浩荡。”

皇帝挥手,嘴角却高高扬起,“那就继续推广,明年在东北三省种,各地皇庄都种,长江以南也可以适种。”

“各地气候不同,让各地官府拿出一小部分官田试种,寻摸出合适的种植时间再推广民间。”

处理完政事,他才起身往养心殿走去。

回宫这些天,要处理的事一件接一件,见不完的人,做不完的事,连睡觉时间都是挤出来的,现在终于抽出时间去养心殿了。

养心殿变化不大,无外乎外面道上多了路灯,院子里也一样。

皇帝走进去,陆陆续续行礼。

他径自走进书房,就看见坐在桌旁托腮波动手里小铜盒子的美人。

没有理会他,他走过去搂住人肩膀,“是谁惹着我们娘娘了?”

[谁说话就是谁。]

他走到一旁坐下,带着笑容问,“若是我招惹的,我向你赔罪,若不是,我可不背这个罪名。”

“娘娘在我心目中如仙女,我岂敢惹娘娘生气。”

宝音转头好奇地问,“你是去打仗了,还是去进修嘴皮子了?”

他冲着她张开手。

她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50-260(第8/15页)

吞吞走过去抱住了他。

亲了一口头发,皇帝叹息一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宝音掐了他后背一把。

[说人话。]

“我对你思之如狂。”

宝音脸上的笑容叹了口气,“得了,这满宫里都是你思念的人,我又排得上什么名号?”

皇帝放开她,微微歪了一下头,“其他人如何跟你比?”

两人重新坐下,皇帝仔细打量她,“瘦了,怎么瘦了这么多?”

“秋日不是该帖膘的时候,怎么比我出征前还要瘦。”

[什么贴膘?你当是养牛马?]

她提不起精神缓缓将这段时间下面的乱摊子说了,“没什么胃口。”

皇帝侧头,看向梁九功,“还不去宣膳。”

他又好声好气哄她,“我陪你一块吃点,底下人不懂事,敲打一番,还是不长记性就换了,还能当奴才用?”

三两句又带到了格物学院上。

“格物学院可真是超出朕想象,朕打算将其整合入国子监,招揽更多生源就读。”

[别!]

宝音阻拦,“你也不怕士绅将你骂一顿,国子监可是天下学子心目中的顶级学府,你把格物学院弄进去,还指望进去的人去当官?”

“培养官员的和培养工科的分开,你想要扩建格物学院,就给个好的名头,不如就叫皇家理工科技大学。”

[早知道格物学院被你盯上了,想拿你就拿呗。]

第256章

他想要格物学院对于宝音来说是好事。

格物学院放在她手里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学校, 哪怕做出了许多惊天骇人的东西,也被主流归于小道。

主流是什么?

儒家认可的那一套。

只要不被儒家认可那就是小道,就是不干正事。

现在被他接手, 就等于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光是生源上就放宽了渠道。

往后他再从改名的皇家大学里提拔几个人,那意义就不同了, 就算比不上国子监,地位也达不到哪里去。

对这件事宝音反而是举双手赞同。

[这次医学院的师生也理工了,要不也成立一个皇家医学院, 专门培养医生, 攻克难疾?]

“可。”

军中是有军医,这次出征时跟随的医学生并不是应召入伍, 而是自己组成的志愿者主动参加。

这些人在战场上治疗外伤是一把好手, 多少失去胳膊和腿的都是他们救回来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积极在奔波战场上救治伤兵, 这次人员伤亡名单才会那么低。

他一贯是有功必赏, 更不要鼓励医学是好事, 人活在世上总是会生病,医学发达, 他的生命也能得到保证。

“可, 我会赏赐钱地建校。”

宝音建议, “城内的地有限, 不能轻易赏赐, 不然阿哥们长大了,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建府。”

“建大学不如就放在城外,学生要做的就是专心学习,不受外界繁华诱惑。”

“在西边圈一块地,将大学都迁过去, 建立一座大学城如何?”

“大学城?”皇帝嘴里念叨,有些好奇地问,“后世的大学都是另建一座城安置?”

“那倒不是,而是将城市里的多所大学都集中在一起,这一片区域被称为大学城,并不是真的一座城。”

她打了个比方,“比如六宫,一个宫殿是一所大学,彼此紧挨着,大门一关自成一座大学。”

“学生们放在一起,那边商业只允许卖学习生活有关,娱乐的不允许放入,让学生们专心在里面念书,如何?”

皇帝想象了一下,要是有这样一座大学城在,国子监怕是都没人看得上。

先帝年间要是有这么一座大学城,里面聚集着全国的聪明人,他怕是也会想去里面学习。

沉吟一声,他侧头看她询问,“私库还有多少银两,不够我让户部拨一些。”

宝音报了一个数,皇帝惊讶,“怎么会这么多?”

竟然有近一千万两,要知道离京之前他只给私库留了不到十万两,其他都用来购置粮草了。

“哪来的这么多?”他想想觉得不对,倭国那边送来的黄金他没有收入私库而是存在其他地方,关键是才启用,各皇庄折现后的现银有多少他心里也有数。

听说宫里修缮一番,又拉了电线通了电,他就猜测这笔钱用得差不多了。

没有别的收益,这笔钱从哪里来的?

宝音若无其事道:“哦,新城那边传闻发现了金矿,一不小心这债券价格高涨,全国各地富商挥着银票收债券,内务府和你手里持有的我都卖了,算是小赚了一笔。”

没错,当初债券出售,皇帝自己也买了不少持有,他作为战争的主导者,自然是知道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

债券握在手里是有赚不亏。

他买了二三十万两债券,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几百万?

[不是八百多万,还花了不少,八百多万是花剩下的。]

从未感受过钱袋鼓囊囊的皇帝大手一挥,“这建大学的钱我出了!”

宝音点头,“那行,回头安排内务府送来大学城的构造图,再将工程登报,向民间招标。”

说起大学城,宝音又提起了另一件事。

“皇贵妃建了一所皇家女子学院,暂时安排在东三所那边,皇室宗室和五品以上官员女子都能申请入学。”

“是不是该乘着这个机会也挪出去?”

“女子学院目前不适合放在大学城,不如先安置在什刹海那边,那边有兵马司巡逻,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表妹怎么有了建女子学院的念头?”

对上他探究的眼神。

宝音主动承认。

[是我,我鼓励的。]

随后她眯起了眼睛,用危险的语气问,“怎么,我们万岁爷也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

他苦笑,“我何时这么想过?”

要是赞同,他会同意让公主们出宫上学吗?

想到这里他若有所思,“是该建一个,公主们去外面上学我总不放心,在皇宫边上每日也能回宫。”

宝音抱着茶杯喝水,“那你跟皇贵妃亲自说去,她应该会很高兴。”

“你跟她不是挺好?”他都看见两人一起拍的照片了。

说起拍照,皇帝心痒痒,他还不知道这照片是怎么拍出来。

他也知道自己安全最重要,不能让印着自己真容的照片流入民间。

若是到了反贼手中,怕是闹出事端出来。

不过在宫里拍一些无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50-260(第9/15页)

,留在自己手里欣赏。

宝音面上露出了一丝烦恼,“哎,不知道怎么回事,她最近看我眼神有些怪怪的,你自己去说,要是可以帮我问问原因。”

他抿了一下嘴,掩盖掉嘴角的上扬。

可惜没成功,对上了她愤怒的眼神。

“好好好,我帮你去问。”他笑呵呵道。

***

“可真是罕见呀,皇上竟然想起来我承乾宫了?”

看见皇帝大步走进来,卫氏领着抱着小阿哥的奶嬷嬷退下。

佟佳氏看见皇帝走进来,行了礼后,带着打趣口吻开口。

皇帝嘴角噙着微笑,“朕听说表妹开了一家女子学院,还放在了东三所?”

佟佳氏微笑回答:“暂时放在这,等选了合适的地方再搬过去。”

皇帝摇摇头,“朕没有说东三所不行的意思。”

说着他提起了宝音的建议,“回头在西岸选一块地,也不需要多大,宗室女和官家女去哪里也合适。公主们到时搬到慈宁宫附近,去上学也方便。”

佟佳氏眼镜一亮,脸上笑容真切许多,微微一蹲身,“那就谢谢表哥了。”

她起身笑道:“臣妾以为您不会同意,还是宸妹妹劝了我,说您心胸宽广,不是那种见不得女子读书,恨不得困在家里的人。”

皇帝摇头,“行了,也别为朕戴高帽子。”

他端起茶杯顿了一下道:“现如今世道变革太大,离京半载,再回来差点认不出京城。”

“皇子们该出去见见世面,公主们也一样,不能困在宫里坐井观天。”

“公主们肩负抚蒙的重任,待嫁之前让她们多宽松一些,见过了世面,也不会困住自己。”

想到自己女儿多是早逝的命运,皇帝心里也不好受,想要蒙古稳定,只能一代一代将自己的血脉强行融入进去。

这是无法改变的国策。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如今交通便捷,等铁路修去草原,嫁过去的公主想回来就回来,不用像现在这样来去就得两三个月。

佟佳氏眉眼低下来,她想到要是自己那个可怜的孩子还活着……

皇帝没有察觉到她的情绪低落,突然笑了一下,提起了宝音说的那些话。

“……她让我问问你原因。”

佟佳氏一扫颓废,挂上了幸灾乐祸表情。

“什么呀,怎么能说我看她眼神奇怪,明明是她做的那些事就很奇怪。”

她一一点评,然后忍不住道:“跟您比,她更像是一位合格的丈夫。”

皇帝脸上的笑容消失。

好家伙,出去一趟,后宫差点被人端了。

***

新年临近,到了封笔的时间。

皇帝叫了几个看重的人一起去外城走走,主要是看看京城的变化,这其中便有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变化很大,原来还有文人气息,现在也多了杀伐果断的气势。

也是没办法,在山西官场沉浮一番,若不是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决心,他怕是也得被拉下水。

山西官场只能说烂透了,全然是王朝末期的做派,京中外派过来的,没多久就会被拉下水,很难有明哲保身的人。

倒是有几个山西出去做官的都是廉洁作风。

只能说见识到家乡为官混乱,这些山西出去的反而能够廉政,因为官方的妖魔鬼怪提前见识过了,出去后注意些再难中招。

纳兰容若捡了一些事说了,哪怕只是管中窥豹,也足以证明山西官场的混乱。

皇帝叹息一声,“又岂止是山西,多个省还是明朝时的做派,连潜规则都没变,朕信赖的满族官员过去后也会迅速被同化,有时手段重一点,又有不好的声音传进京。”

这也造成一个奇怪现象,有的过山虎,地头蛇打不过,就上下串联送对方高升。

特别是山东,都快成了孔家的天下。

聊了一会儿山西,皇帝心里有了底,然后站在路边看着路灯。

随后发现了什么问道:

“城里看着人少了不少,摆摊的也少了。”

这个纳兰容若知道。

“在北边,今年的冰赛结束后,那边圈了个固定场所用来摆摊。因为只收摊位费不收税,小摊小贩都去那边了,临近年节火车做活动,一文钱就能进京。”

“拉了不少天津卫和通州的百姓过来,城里见那边更热闹,应该是去凑热闹去了。”

皇帝意外,“走,去看看。”

第257章

西山车站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 围绕着车站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城镇。

十字街道,就这么一圈一圈围绕着车站向外蔓延。

一行人先去了东城花费一文钱坐上了火车。

车上人都挤满了,最后还是纳兰容若派人跟车站那边商量, 最后在新一班火车上多加了一个封闭式车厢,他们上的便是最后这个封闭式车厢。

车厢内放置了桌椅,摆放得跟旁人家的大堂一样, 桌上放置了玻璃花瓶,里面竟然放了一束鲜花。

当然走近后才发现花是仿花。

这种车厢在车站算是常备,就是为某些身份贵重的人准备。

车厢挂上, 不到十分钟就抵达了西山。

下了车, 就是一阵烟火气息,不知多少人在站台售卖东西。

皇帝等人被侍卫护着, 旁人看了他们身份不同, 自然是没敢靠近, 其他人没有这个优待, 耳边叫卖声可谓是震耳欲聋。

出了车站就是长达近半里路的吃食街, 各种吃食,全都是上不了台面的, 可坐下来的吃客多, 都愿意坐下来吃个油条喝一碗热乎乎的汤汁。

“电都通到这了?”看见了沿途的电线杆, 皇帝随口问道。

当即就有人回答了, 还顺便夸赞了一下太子。

“太子殿下心善, 见外城道路破旧,特意想了法子将路都修缮一番,民间百姓对殿下也是心怀感恩。”

皇帝笑着摇头,“这银子钥匙用来多建一些房屋,让百姓度过严寒更好。”

路修得再好, 也是面子工程。

这话让这人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事好。

皇上离京之前可是对太子宠爱有加,现在怎么反而像是对太子有些不满。

有人猜测是不是太子做的太好,引出了皇上的危机感。

自古可没有几个太子能顺利登上皇位。

这次西山之行,最大的变故出现了,皇帝对太子的不满也私下里悄然传开。

转头过了新年,一开大朝就是砸下一个大雷,多地官员联合六部要求审查这次军需补给,理由是某家供给粮草的商行有以次充好的行为。

这目标俨然对准了泰山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重回九零花开好 四福晋的娇宠日常 折辱清冷夫君后 炮灰A意外标记清冷影后后 办公室内禁止调情 紫桑葚[先婚后爱] 掌中娇鸾 霓虹烂片 在游戏世界被迫成为万人迷 人在揍敌客,被迫养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