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367(2 / 2)
宝音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挺好,本来就不用向臣子妥协,帝王代表法律怎么能够向不法妥协?”
这一点他就深受儒家中庸思想,不如老四来得铁血。
皇帝没再说什么了,只准备再看看。
秋日两人回京,皇帝收回权力将四皇子夸赞了一通。
宝音看着他给人画饼,四皇子很明显被他亲爹画的大饼迷住了。
至于真迷住还是假迷住,组做人也不必太过较真。
冬日一过,真是一转眼工夫,皇帝六十七了,距离死亡日期越近,他明显变得急躁易怒。
最开始宝音还能劝,后来索性不劝了,她有些后悔说他是哪年走的了。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这年冬日,皇帝生病了,一开始只是小感冒,后来久久不好。
宝音深觉他这是自己吓自己,今年的万寿节是大办,办得隆重,皇帝也没有推辞。
万寿节过后皇帝的身体日渐消瘦,宝音看着不行,某日清晨带着笑意告诉他,“昨日是原定离世日期,你已经逃过了死劫。”
宝音还告诉他,“我吩咐人帮你立了衣冠冢,没想到还真逃过了死劫。”
说来也奇怪,自这日后皇帝身体日渐康复,竟然主动让四皇子处理朝政。
于是有了这种情况,皇帝没有退位,只是四皇子监国,这样的情形维持到八月被一件事打破了。
皇帝拿着三封国书拜访到宝音面前,宝音翻看看了看,觉得很是神奇。
老大老二老三还真就建国了。
也对这几个年纪都不小了,五十多岁的人了。
“是让将孩子家眷送过去?”
皇帝没好气的将国书一扔,“送什么送,爵位都不要了?”
宝音觉得这不是问题,“可以是双爵位,老大他们想要继承人也很正常。”
哪怕是后来生的,也没有这边经受过皇家教育的孩子适合。
宝音想着没必要全送过去,倒是可以挑选一两个。
“要不我也去一趟,往后还不知道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皇帝听了这话也伤神,父子相隔万里,怕是今生难以再见。
当然真要搁在眼皮底下圈禁也没有再见的机会。
皇帝摆摆手不管这事了。
宝音则回头去召见三家人,看谁愿意过去。
早有猜测的皇子们这下真确定被圈禁的哥哥们如今不在京城了。
宝音琢磨着是不是再送几位皇子出去。
北美有人了还有南美,澳洲那么大块地也得派人占住。
不得不说皇帝这些儿子真放出去,各个都是龙。
忙完这件事,宝音又将八皇子叫了过来,问他有没有改变主意。
这几年老八知道自己希望渺茫已经转而支持十四跟老四斗了。
猛然一听三个哥哥在外面建国,眼睛都瞪大了。
他心底还是不服气,“儿子真那么不堪吗?”
宝音看着他,老八这个人真没得说,能吸引那么多人支持,本身就很有魅力。
只是……
宝音摇摇头,“大清需要一个剔除腐烂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老好人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60-367(第6/14页)
样的仁君。”
“老八你很好,只是适合现在的大清,你还年轻可以出去奋斗,你三位哥哥出去才十多年,你看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当年你若是愿意退让一步,不,现在也来得及,那边的土地是大清的几倍大,你的三个哥哥也占不完,你真要在这继续留着?老四你是知道的,眼里容不得砂子,早晚耐心耗尽……”
她这话是真心实意。
十四敢跟老四斗,那是因为两人是同胞兄弟,老四再厌恶这个弟弟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老八和老九那是真会死,老四对二人可以说深恶痛绝。
老八低头不言语。
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认输,凭什么,大家都是皇子,凭什么他要推让?
宝音跟皇帝提了这件事,提了这几个孩子的下场。
“就算老四继位,老八也不会善罢甘休,怕是会几次斗下去。”
皇位上是亲老子和皇位上是异母兄弟是两码事,哪怕后世的集团,继承人掌权,兄弟要是捣乱也会被踢出去。
这是利益所向。
皇帝一听有些无语,“老八和老九不像是认不清现实的人。”
宝音猜测,“应该是斗习惯了,哪怕老四上位,也没把他当皇帝。”
一起吃饭打架上学的死对头当了明星,自己应该是最深的黑子了,怎么可能看对方有明星光环?
皇帝挽了挽袖子,片刻后道:“罢了,此事我会解决。”
皇帝解决的办法有些粗暴,转头有派遣老八老九这两个难兄难弟前往新大陆去给新的三个小弟国家宣赏。
没错,那三个国家上的国书自称属国,现在老子当皇帝,作为儿子自然是不敢对着干,顺便加强彼此的贸易。
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事了。
八皇子和九皇子还有十四皇子接了同一个差事,出使海外,顺便将三家女眷孩子送去。
大皇子家不必说,这次走了不少,二皇子家的弘晳可能还有点遐想,谦虚的让儿子和弟弟去孝敬阿玛。
他那点心思,谁还能看不透,这事也不至于强求,本就是志愿原则。
八皇子是上了海舰才知道八福晋也跟着上来了。
“孩子都送去了园子里,正好我没事,可以陪着爷一起去,说来我还怎么出过京城呢。”
得知是皇后劝说她陪同,八皇子口中的话又咽了回去。
已经上船了,何至于让她再回去?
浩浩荡荡的船队向东使去,争取在九月抵达新大陆。
***
三个刺头被送出去,别说朝中一下子清静不少,起码老四在,提拔的都是实干型人才,这一点连皇帝都满意点头。
冬日过去,这个新年看起来不比往年热闹。
冬至那日皇帝带着四皇子祭天,很明显一副已经选定继承人的架势,冬至之后的腊月,皇帝开始悠闲起来,到腊八后满朝文武叫了过来宣布退位。
宝音收到消息后震惊极了,她还以为这皇位他是到死才会放手。
之后金銮殿上的诏书被人请了下来,当着这位新上任的太上皇面宣布了继位人选。
跟前朝的热闹相比,养心殿显得极为安静。
很显然皇帝这突然之举打的宝音措手不及,她跟着退休成皇太后了,当务之急是先将内务府跟她的商行剥离关系。
其实也没怎么掺合在一起,她早就在做准备,只是下面一些商业难免有交叉,这些需要分割明白。
她的产业归她,皇室归皇室。
年底刚盘完账,命令一下,明年可以分开。
中午的时候皇帝来了养心殿,坐下后道:“不是一直说退休,去海外吗?”
“过了年我陪你走走。”
宝音笑眯眯问,“你真愿意放弃皇位?”
皇帝对于她这试探无动于衷,“这剩下的时间是捡来的,多陪陪你看看这大好山河,前些年你四处走的时候,我也在想,说是治理江山,实际上连江山是什么样子都没有亲眼看过。”
“江山社稷,我这一生都被这四个字困住,总不能到死都没有看过自己的江山是什么样。”
“何况老四已经不小了,总不能逼得他胤礽一样。”
四皇子四十多了,明显多了急躁,逼走了一个继承人,总不能再逼走一个,可没有第三个供他选择了。
第364章
宝音还是不太信,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突然放弃皇位?
一切都显得很不正常。
可问题偏偏就发生了。
新帝来朝拜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说实话宝音还是头一次知到这个称呼,她以为该改称皇太后,没想到太上皇健在, 她该称为太上皇后。
新帝觐见后,皇、不是太上皇想搬去畅春园,将皇宫让给新帝。
宝音没意见。
新帝得知后立马跪阻拦, 坚持自己随便找个宫殿先住着。
这样也不成样子。
索性各退一步,宝音先让出养心殿搬去乾清宫,等年后再选给良辰吉日搬到畅春园去。
养心殿留下了宝音的太多痕迹, 这会儿到了该搬走的时候了, 说起来宫内她住养心殿最多,二十多年的老房子, 积攒了太多回忆。
宝音收拾了很多东西, 还有更多留下了, 每一样都是精挑细选后留下。
一部分用惯了的东西选了个晴天送往园子。
不只是宝音在陆陆续续搬家, 后宫也是, 新帝登基,这后宫自然要让给新帝的家眷, 哪怕众人心中不舍也知道事情有了定局。
这时候也没人出来较劲, 就算德妃宜妃也表现的很得体。
新年就在这种诡异气氛中度过, 这个新年新上任的皇后被叫进了宫操办宫宴。
皇后是四皇子自己选的, 夫妻还算恩爱, 两人孕育了三个孩子,哪怕后来多了小妾,也没有影响正室地位。
宝音早知道新帝是个挑剔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人,他能拧巴死, 也不会给妻子脸面。
若是说老八挑选的妻子有其身份因素,老四当年挑选是可还年轻,尽奔着颜色去了。
他那人挑选妻子,宝音没掺和,也没让皇帝掺合,选好后报皇帝一声看着没问题就定下了。
不是原来历史上的那位,皇帝考虑到老四有继位可能,也默认了他的选择。
合不合脚得试过才知道。
新皇事事过问太上皇,很是孝顺。
宝音和太上皇住在一起,难免察觉到他的失落,这种权力慢慢流失的感觉大概也只有宝音有体会。
新上任的皇后也慢慢将宫务接过去,权力在平稳过渡。
开春后选了个暖阳日,老一辈开始给新的政权首领让位置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60-367(第7/14页)
这次搬家声势浩大,搬了三天才搬完。
以后是常入驻园子了。
待稍作休整后,某人便找上了她。
只见他坐在她面前,慢慢开口,“新年已过,你和我说说,我是不是已经过了那个时间点。”
宝音侧头看他,很是意外,他怎么现在提起这件事了?
“过了吗?”
宝音点头。
[已经过了康熙六十一年,肯定是过了。]
他松了口气,像是如释重负。
“之前说的那个时间点是骗我?”
宝音沉默了一下,点头,[不是安你的心吗?]
任谁知道自己的死期都没办法平静下来,没有人会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内心终是有些不敢。
她能够感受到他的焦躁,若是不安抚他,所有人都会收到这股情绪影响,没有人喜欢自己生活在高压环境中。
“是哪天?”
“十一月十三。”
皇帝回忆了一下,整个十一月都很平常。
宝音开口,“都做了血管支架,你也是隔三差五检查,能有什么问题?”
原本历史上,他先是中风持续几年才痛苦死去。
现在不还好好的,六十九岁正是退休的年纪,后世多少爷爷奶奶辈明星还活跃在综艺节目上。
宝音觉得他之前纯属自己吓自己,不过也没办法,这个时代迷信思想严重,哪怕他自己不是很信鬼神纯在,可难免受到影响。
华夏这边不都是信不信无所谓,见庙总要进去拜拜。
既然他自己过来了,宝音就问问他退休生活该怎么过。
这人是将朝政交到了新帝手中,实际上这几年他精力跟不上,大多也是分给皇子们处理。
这回有了空闲时间肯定会出现戒断反应,宝音就是想问问他。
皇帝深深叹口气,“本来想四处走走,只是精力跟不上,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依她看,他哪里是想休息,分明是不放心朝堂,算了还有的闹腾呢。
一个国家两个头领,就看谁先压过谁了。
宝音不管这些,手里的事交出去后,她只剩下手里的产业。
一部分产业该分割点分割,变卖的变卖。
她已经攒了几个金库,真金库。
金库里堆满了黄金,若说全球首富非她莫属,这笔钱她藏着谁都没说。
连皇帝都没有说。
产业再次瘦身,连银行的股份都卖了大半给户部。
纸面上的财富她没有放在心上。
如此过去半年,新帝还是事事来问,这个太上皇看起来跟做皇帝时没区别。
住了半年,新帝已经熟悉朝政,只是官员是老臣,还有些倚老卖老,给皇帝制造一些障碍。
六月份,几位出海的皇子归来,十四皇子更是一回京就跑到了园子里,至于什么进宫拜见新帝这种事,完全当不存在。
新帝也很快过来。
屋内是十四皇子的哭诉声,宝音站在外面,看到了匆匆进门的新帝。
新帝脚步慢下来,宝音冲他使了眼神往外走,新帝自是跟上。
宝音询问了几句朝中的情况。
新帝慢慢说了,还说了难处。
宝音点头,“太上皇一向优待老人,这些年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消失,他难免对这些人宽容了些。”
说着她沉思片刻,“下半年我和太上皇准备去周边玩玩,远离京城一段时间。”
新帝一听,颇为震惊,“您二位要出远门?”
似乎奇怪都花甲老人了怎么还想着往外跑。
宝音点头,随手摘下一朵花,“趁着还能出去走动四处看看,总不能连大好河山都没见过。”
新帝眼神怪异,宝音笑道:“是你汗阿玛主动提出来的。”
新帝神情立马变了,脸上多出了动容。
宝音拍了拍他肩膀,“好好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用担心我和你父皇,我们也就四处逛逛,余生的这点光阴总不能全耗在京城这个小地方。”
不大一会儿十四从屋内冲出来了,出来后看到宝音和新帝,步伐变慢走过来行礼。
“拜见太上皇后,拜见皇上。”
宝音点头,语气很亲近,“十四回来了,路上可遇见好玩的事?”
十四皇子低头,“看了不一样的人和景,皇额娘,请原谅儿臣先行告退,儿臣想去探望一下额娘。”
宝音笑着点头,“快去吧,你额娘盼着你回来,往后你们兄弟要同心协力。”
十四皇子低着头退下。
宝音看了一眼没作声的新帝,然后领着他回去。
屋内太上皇脸色颇为复杂,见两人进来很快收敛了神色,“老四过来了。”
新帝一开口就是为十四道歉。
太上皇摆手,“那小子我不比你了解,行了,你要是没事就回宫吧,没事也别过来打扰我们。”
新帝见状退下了。
屋内平静下来。
[十四闹了?]
自家老子趁着自己不在家偷偷把家分了,十四会闹大致都能预料到。
太上皇冷哼一声,“随他闹去,十四是老四亲弟弟,总不能亏待他。”
宝音也没有多问这件事,事情已经成定局,十四再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小孩分糖果,闹一闹就能推大人的分配不公。
“不是说去山东吗?先去泰山逛逛?”
她可是知道皇帝跑过泰山都是在周边走走,可没有上去。
眼下卸去了皇帝那层身份,自然不需要顾及那么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不容易也没那么简单。
皇帝起先嫌热不愿意出门,不过在十四当众下了新帝面子,闹了几场后意识到自己在京城就是十四他们最硬的靠山,思索后答应了宝音的提议。
老夫妻二人领着五十多个人坐着汽车离开了京城。
第一站是唐山。
唐山这地方对于他来说不同寻常,这里埋着他的皇祖母、父母和嫡母。
第一站祭拜亲人,或许是担心日后没有机会再过来,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三天。
三天后才启程前往泰山。
大清通往各个省的官道都修了水泥路,一部分是朝廷朝政拨款,一部分是地方税款,当然这些款项是不够修起这么大的交通路线,所以每个出入口都有收费的地方,官道的收费用来偿还从银行的贷款和本金。
还有一些省的道路有地方富商参与,就是按照资金投入来享受道路分红,一般来说只要王朝不灭,这个钱就能源源不断收下去。
这样的工程还有许多,都是将一些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60-367(第8/14页)
绅跟国家工程强行绑定。
这个政策目前看不出来后果,如是大清灭了,好歹这些工程还能够留下,当然两百年后这些工程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最起码遍地的水库可以留下。
这两年兴建起了修水库建发电站,再将电卖给朝廷。
水库是库库的修,看不出来好坏,不过北方也确实缓解了用水困难。
南水北调工程是属于新帝的政绩,他要是能干成就干,干不了之后的国力也没办法支持。
宝音自己的财产全都储存起来有自己的打算。
她也没有几次推进科技的想法,留点基础,超越国外一百年就足够了,往后她也管不了,能推进就推进,推进不了,自有人推翻这个王朝。
官道走起来还算顺畅,汽车开起来开开停停,再避让别的车,不算慢也不算很快。
到了泰山,一行人入住酒店。
如今名山大川附近都开始开发旅游,大部分人穷,总有富人存在,这些人总是要拉出来消费,不消费哪有税,财富如何流动起来?
泰山这地方也修整过,一些崎岖的山道都改造过,难走山道也安装了水泥钢筋栏杆。
在泰山他们就跟寻常游客一样,走走停停,看看某处风景,也自有人帮他们拍照。
山上住了一个月,皇帝留下了不少诗,然后心满意足前往下一个地方。
看完山后自然是要看海,尝试过赶海后,坐着游轮海上冲浪海钓,海边住了半个月赶上了台风,真是世界末日一般,看着外面的黑云,和狂啸的大风,留诗三首。
宝音不爱看他的诗,一来是欣赏不来,二来嘛,现代人看到诗就反射性想做阅读理解,脑壳子疼。
台风过后,城池一片狼藉,百姓见惯不怪的走出来收拾残局。
倒塌的树木拦路,经过三四日才清理干净。
获得是大海变化太过无常,内陆的人很难不产生畏惧,这次之后他们行程转向内陆,沿着黄河往洛阳方向走。
一来是他想看看如今的黄河水道,黄河他修了半生,好歹看看如今状况如何。
黄河两岸都种了树,河南本就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到河岸边还是有大量农田。
两人看了都不由皱眉,黄河水流湍急会冲掉河边的泥土,贴着黄河种地是方便,可田地是没办法固土,按照当初制定的政策,沿河岸一里内是需要造林,不允许开垦良田。
这就是违反了当初制定的政策。
宝音本来是想找人问罪,被他拦住了,“传讯给老四,让他处理吧。”
察觉到当初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变故,他们在周边停留了两人,又继续往上游走。
之后发现的状况都发送电报传达进京。
抵达开封也没见消息传来,不过宝音还是收到消息,新帝派了钦差私自调查。
这种地方糊弄中央的事哪怕后世都没少了,那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不还地方在山上铺假草皮来糊弄卫星,还有人在地里种白菜来骗取农业补偿。
这些是平民百姓能赶出来的吗?
许多农业补助,百姓连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申请了。
许多补贴,怕是一下来,就被有心人提前给申请了。
弄虚作假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还是那句话有些政策是好的,到地方就变了味。
这次两人离开也是空出位置让老四整顿,老四是真能下狠手,想来憋了半年的窝囊气,今后要撒出来了。
这半年大概也看清楚了朝中某些人的嘴脸。
开封玩了几日,这里已经不复宋时的汴京繁华,黄河改道几次淹没开封,到后世听说古汴京被埋在了地下。
坐船去了洛阳,看了六朝古都的长安。
长安县这会儿隶属于西安府,上了城墙看了古寺感受了一下千年去唐太宗的痕迹,之后沿着黄河继续北上。
甘肃这地方皇帝并不陌生。
两人算是沿着李家的发家地走,看了被黄河一分为二的兰州,还有中东面孔的阿拉伯人。
上了黄土高坡,这几年不断搞绿树种植还是有点效果,绿化上来,生态也跟着变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
离开了兰州继续往北,过长城从五原到包头。
沿途不断有人在搞绿化,许多都是宝音名下的慈善行业雇人来做,一方面是给人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搞绿化。
这些年就没断过,二十年来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离开。
一部分没办法带走的钱宝音喜欢用这种方式回馈出去。
至于说将她的私人财产留给皇室?
她没有想过,皇室最不缺钱,不说留在手里的皇庄田地山林,就是投资的产业每年也有不少收入,这些够花了。
她手里的这些财产更希望用在改造环境上。
草原上也修了一条水泥路,防止草种顶裂水泥地面,地下铺的土都是熟土,哪怕有种子落在上面也不会生根发芽,这里千年来官道的铺设方法。
草原上的路不是直行而是蜿蜒曲折的,不时还有成群牛羊经过。
沿途还能看到废弃的红砖水泥房,那都是牧民留下的,跟树林里供猎户居住的小木屋一样,里面放了粮食和炭,供牧民使用。
也有流浪过来的人住进去。
这样一间房屋可能没办法居住,却可以躲避雨雪。
皇帝可能好些年没来过这边了,惊讶的看着这边的变化。
这会儿已经入秋,商量后,两人决定今年在包头过冬。
包头变化也挺大,这个新城市在现在可是非常有名,草原上的一颗明星城池,虹吸了不知道多少游牧民族。
没有人不喜欢享受,经过二十年发展,这边的牧民也开始习惯便利的车和青贮饲料来养牛羊。
基本上养牛羊的多,马的数量在下降。
不仅是宝音发现了这一点皇帝也是。
包头有铁有煤,发展的非常迅速,再加上早期的优惠政策,从关内吸引来不少人,将这座城市发展起来。
最近包头的管理权从商行转交到朝廷派遣的官员手中,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到期后这座城市归朝廷管理,之后大体制度还是不变。
新帝送来了关切问候的书信,太上皇看了后转手交给了她。
宝音看完后道:“传讯说今年不回京了?”
他没有反对,宝音派人传信了。
没两天火车送来大量的物资和宫人还有两个皇孙。
宝音看出来他很满意,再看两个皇孙应该是新帝挑选出来的继承人,大概意思是让皇父从中挑选一个。
一个是嫡子,一个是次子。
宝音没看到所谓的弘历,也不知是不是蝴蝶了,她对新帝府内的事不关注,也从没给对方添过人。
太上皇赐过,据她所知没有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360-367(第9/14页)
钴禄氏。
身边多了两个小孩,平静的生活倒是变得热闹不少。
这个冬天很冷,满天的大雪,大雪天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待在住处。
他们一行人住得地方比较隐秘,普通人无法靠近,闲着没事他会考察两位皇孙的功课。
都说孙辈亲,没两天他便领着两位皇孙去河边冰钓。
这个春节,没有什么复杂规矩,就他们祖孙四人过了个温馨的新年。
除夕吃完饭,还出门一起放烟火,这对于皇孙来说是初次体验,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
活了七十年,这还是头一回自己亲手放烟花。
宝音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幕,至少此刻在皇孙眼里,这段日子是温馨的。
三月里继续启程,从漠南到漠北,最后在贝加尔湖看海豹。
两个娇生惯养的皇孙看着干练了不少,毕竟一路上没有人伺候,许多事需要自己动手,久而久之变得见状,看起来像是茁壮成长的小树。
她早就说过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手,起码皇室这套教育体系下还真没出什么昏君,不像明朝后面各种品种的皇帝都冒出来了。
贝加尔湖很长,沿着湖往东开车近千里,这边猛兽出没就比较多了,宝音看到了后世都很难看到的保护动物。
他也没有忘记满人的老传统,领着两孩子去打猎。
期间还遇见过对面国家的人,这部分是从对面过来定居点人,高鼻梁蓝眼睛,可都是平民,只要不是士兵,这些人越过边境过来定居也不会有人去管。
当年的条约都签下来了,入境的百姓只要愿意纳税都可视为治下子民。
从爱珲到科尔沁,再次入秋,这回冬天他还是没有回京的意思,说是想去温暖的南方过冬。
坐上火车一路往南,半个月后抵达了广东。
这边他是第一次过来,还未下火车先将长袖秋衣换回了夏衫。
宝音收到了京城的电报,新帝发来的,似乎是知道他们跑最南边了。
宝音报了安,没说具体地址。
南边是暖和,秋季广东这边还遇上台风天了,也让两个皇孙长了见识。
这一年在外面,两个皇孙是实打实长见识了,应对他出题考问时也多了有理有据。
宝音知道他目光对准了小的那个,跟大的比小的那个机灵聪慧,虽然努力藏拙,但那股子机灵劲儿很难瞒过起。
宝音不知道他是怎样的想法,这年冬天过去后,他将小的留在身边,大的送了回去。
送走了大皇孙,宝音原本以为他是要换个地方,没想到他竟然主动提出要去南洋。
宝音片刻沉默后同意了,上了大型邮轮,任由他四处巡视,还调了专业人士为他解说船上某些部位的运作方式和原理。
宝音不理会他,开始了自己的度假生活,带着墨镜喝着果汁吃着菠萝冰淇淋赏海景。
偶尔喂追着邮轮跑的海豚。
邮轮没有其他客人,只他们这些人,虽然空荡荡的,不过保卫人员却不少。
抵达新加坡的时候,宝音看着熟悉又陌生的高楼,眼里情绪很复杂。
这是完全按照她图纸建出来的海港,上面许多设想都被这个时代的工匠给实现了。
别说宝音看到这座城市沉默,哪怕皇帝也是。
大清各地都建设的不错,还是没办法跟眼前这座港口城市比。
起码内陆那边除石庙佛塔,很少有高建筑。
邮轮靠岸,他们登陆港口,仿佛五六十年代的人见到了繁华大城市香港一样。
抬头看着眼前的高楼,那反射着阳光的玻璃,笔直向上,看不出高度。
宝音倒是很习惯这样的高楼,转头问祖孙两,“要不要进去看看?”
他只在照片上看过,照片上就很震撼,到了现场果然更加震撼。
汽车从船上开下来,他们上车,向高楼开去。
高楼是酒店,最顶层是餐厅还有空中花园。
忘了说这也是宝音的产业,她的产业太多,国内不说,东南亚更多,什么橡胶园、甘蔗园、香料园遍布整个南边。
更南边还有一块大陆,目前这块大陆还在她掌控之中,几次打退了试图登陆的西洋人。
总之这块土地落入她手里,就不可能再让给外人。
新加坡是施行另一种制度的港口城市,跟大清制度不同,朝廷不是没想过派遣流官过来,不过都被宝音给拒绝了。
在新加坡住了两年,这期间还去过澳洲那边,之后他便派人发电报给京城,从各省迁徙人口到这块土地。
从内地引人这件事确实需要官方支持。
说实话美洲新大陆不断迁徙人,这边也是,没有一两百年恐怕是没办法迁徙到足够的人口,但好在大清无论如何都比洋人人口多。
前前后后出来五年,皇帝已经腿开始变得不舒服,两人都严重怀疑是南方湿气太重原因导致,总之这段出行到此结束。
他们终于准备回京了。
第365章
雍正五年, 出京五年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终于回京了。
已经登基五年坐稳皇位的雍正皇帝出城迎接,盛势浩荡。
宝音重新回到了畅春园,稍作休整后和太上皇接受皇帝的跪拜。
皇帝两眼含泪, 看样子是真心实意挂念着两位长辈,眼神更是黏糊到不行。
太上皇虽然远在海外,对于京城发生的事可谓是了如指掌。
虽说皇位让了, 可手中一些耳目还保留着,对于新帝这几年的操作,也是看在眼里, 首先就是重用佟家人, 那可真是皇恩浩荡到就差没将权势塞对方手里。
太上皇仿佛看见了另一个鳌拜冉冉升起。
帝王的宠爱就是一把双刃剑,就看臣子是否能守住, 守着了名留青史, 守不住遗臭万年。
太上皇是了解隆科多这个表弟兼小舅子, 不认为他能够守住。
当年因为宠妾灭妻一事消沉下去, 如今再提拔起来, 听说行事很是嚣张,张狂到见亲王不拜的地步。
宝音并不知道太上皇心里在想些什么, 对于新帝来朝拜很是欣喜, 不过神色中还是有惋惜。
“得到消息太迟了, 没能祭拜德太妃。”
雍正帝擦拭眼角道:“太妃走的太匆忙, 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宝音脸上满是哀叹之色, 如今身边的熟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去。
雍正帝刚登基时,因养母兼嫡母还在,自己被记在太上皇后名下,是已只让生母德妃做了太妃。
当初宝音和太上皇已经出宫住进了园子,其他太妃不是跟随子女出宫, 就是一块搬到畅春园,德妃身份不一样,她是新帝生母,本可以留在宫中,母凭子贵。
可惜不知道她闹什么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