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闫家父子均为生意忙(1 / 2)
轧钢厂门口的市场上。
闫解旷背着一个箩筐来到市场上,占好位置之后,闫解旷拿出一块像模像样的牌子放在箩筐正面——闫氏独门熏鱼!
现在做生意的事情十分热闹,各路小贩各种宣传和拉客的手段也是都用上了,有的小贩为了吸引客人的注意就特地打造了一块招牌,闫解旷也有样学样,造了一块自己的。
等工人一下班,好几个经常来他这里买鱼的客人径直就过来了。
“老板,得有两天没见你了吧?我还以为你这摊位不摆了呢。”
“对不住对不住,这两天家里有事儿耽误了,以后我每天都会来的,哥,今天还是两条?”
“来两条,好几天工夫了,实在想念你家这鱼的滋味,别家卖的根本不是那个味道。”
“可不是嘛,我这可是独家秘方,吃起来跟别家的根本不是一个味儿,来,大哥您的两条鱼,看秤高高的。”
孙小青制作的熏鱼口味独特,虽然已经在市场上卖了一段时间了,已经出现了模仿者,但模仿得太过拙劣,根本影响不到闫解旷卖鱼。
闫解旷这边客似云来,其他卖熏鱼的小贩那里就几乎无人问津。
很快闫解旷带来的鱼就销售一空,闫解旷背上箩筐,塞了一口袋的钱,笑呵呵地回家去了。
“美了美了,这回赚的钱再也不用跟老头子分了,照这么下去,以后开一家自己的店,赚上一万块都不再是梦了啊,爽!”
闫解旷卖鱼生意依旧,心中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相比之下,闫家那边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自闫解旷跟孙小青搬出去之后,闫埠贵就没办法再卖烟熏鱼了,只能又做起了卖花生米的生意。
为了防止自己身上的臭味熏到客人,闫埠贵特意用热水狠狠擦洗了一遍,然后又去药房买了点祛味的药材做了个香包放在身上,才盖住了大部分味道。
之后他辞了扫厕所的工作,自己每天背着花生米出去卖。
不过花生米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实在太低,现在不仅轧钢厂门口的市场,连其他地方也到处是售卖的商贩,加上闫埠贵又不像别人有本事捞小鱼,把炸花生做出特色来,这种没有特色的普通花生米销售情况实在是不太好。
闫埠贵每天为了把自己的花生卖掉,不得不持续降价和别人竞争,饶是如此依旧不算特别好卖,导致每天花生米的份量也在减少。
销量减少,利润也在减少,最近闫埠贵每天的纯利润已经只剩下两三块钱。
按理说这个钱也不少了,算下来一个月能赚大几十块,相当于一个高级工人的工资呢。
但闫埠贵之前已经体验过一天就赚十几块的富贵日子,整个人对钱的阈值和满足度都被极大地拉高了,现在一个月几十块的收入明明不低,却再也满足不了闫埠贵。
闫埠贵现在每天出门除了卖花生米,就是观察其他人在做什么生意,看有没有能赚钱又好抄的,自己‘学习’一下。
不过进展并不好,毕竟闫埠贵没啥特长,他都容易学会的东西,其他人也肯定能学会,如果真有这种容易学又好赚钱的生意,肯定早就到处是模仿者,然后相互竞争,导致生意变得难做。
而剩下的,要么是能赚钱,但对某种手艺或者能力的要求太高,闫埠贵只有羡慕的份,根本学不来的。
要么就是很容易学,但利润还未必比得上卖花生米,连闫埠贵都看不上的。
忙碌了一天的闫埠贵又带着两块多的纯利润回到家里,杨瑞华见了赶紧端上饭菜。
“老闫,你回来了,赶紧吃饭吧,你尝尝今天的鱼肉成不成。”
杨瑞华端上来的饭菜还是窝头和熏鱼,不过熏鱼不是孙小青做的,而是杨瑞华自己揣摩着模仿做出来的。
因为闫埠贵在外面一直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花生米赚钱又太少了,所以他一直对孙小青的熏鱼念念不忘,现在还没放弃复刻出孙小青的熏鱼的口味。
闫埠贵洗了手,坐下来夹了一筷子杨瑞华做的熏鱼。
鱼肉才一入口闫埠贵就觉得不对,这鱼肉不如孙小青做的紧实,而且一入口一股腥味连烟熏味都盖不住。
本来孙小青做的熏鱼蒸熟之后滋味很美,粗糙的窝头蘸着蒸鱼的汤汁都能变得美味。
但杨瑞华自己做的熏鱼味道实在不行,连闫埠贵这么节省的人,都要赶紧咬一口粗糙的窝头,才能把鱼肉一起给吞下去,不然实在是难以下咽。
杨瑞华看了也知道这次的熏鱼还是不行,叹了口气,拿起窝头吃了起来。
孙小青家传的熏鱼看着就是把鱼腌入味之后用烟熏,似乎不难,但里面处处是门道。
比如腌料的比例,风干的程度,还有烟熏的长短都会影响到熏鱼的味道,说起来这些都是孙小青祖上不知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闫埠贵想要复制当然不简单。
在闫埠贵为了复刻不出孙小青的手艺而烦恼的时候,他二儿子家里也说起了生意的事情。
吃过晚饭之后,林暖先把几个孩子哄睡下了,然后跟闫解放说:“解放,我跟你说个事儿。”
“说吧,媳妇儿。”
“最近院子里,胡同里到处都在说摆摊赚钱的事儿,我白天时间多,就寻思着是不是也要出去做点小生意,赚点钱回来贴补家用。”
林暖原本也就是一般条件,初中毕业,打过零工,但没有正式编制的工作,和闫解放结婚之后就专心做起了家庭主妇,这些年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温馨和满。
最近摆摊赚钱的事情实在是太热闹了,95号院子里也有不少人通过摆摊赚了钱的。
林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一直挺满意,但谁会嫌自己家钱多呢,因此也萌生了摆摊赚钱的想法,就在晚上跟闫解放商量。
闫解放说:“现在这做生意的事情确实热闹啊,不光是你,在我们厂里最近都有人在盘算着是不是该把工作辞了去摆摊赚钱呢。”
林暖听后略感惊讶,要知道轧钢厂一直以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而闻名,现在连轧钢厂的工人都想辞职去摆摊赚钱了,可见摆摊确实能赚钱,哪怕明知道做生意不稳定,但其利润也可以打动一些拥有国营大厂稳定工作的工人。
闫解放从小受穷,从小就渴望钱,他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家里好几个孩子要养,以后还要给他们攒钱娶媳妇,经济上的压力一直不小,多重因素之下闫解放是不排斥林暖去赚钱的。
“咱家孩子这么多,能多赚点钱也是个好事,你想好要做什么没?”
“我想过了,我这人也没啥长处,就是会做点家务,还有缝缝补补的活,就纳点鞋底子,再用布头做些小孩玩的娃娃拿去卖,你说成不成?”
要么就是很容易学,但利润还未必比得上卖花生米,连闫埠贵都看不上的。
忙碌了一天的闫埠贵又带着两块多的纯利润回到家里,杨瑞华见了赶紧端上饭菜。
“老闫,你回来了,赶紧吃饭吧,你尝尝今天的鱼肉成不成。”
杨瑞华端上来的饭菜还是窝头和熏鱼,不过熏鱼不是孙小青做的,而是杨瑞华自己揣摩着模仿做出来的。
因为闫埠贵在外面一直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花生米赚钱又太少了,所以他一直对孙小青的熏鱼念念不忘,现在还没放弃复刻出孙小青的熏鱼的口味。
闫埠贵洗了手,坐下来夹了一筷子杨瑞华做的熏鱼。
鱼肉才一入口闫埠贵就觉得不对,这鱼肉不如孙小青做的紧实,而且一入口一股腥味连烟熏味都盖不住。
本来孙小青做的熏鱼蒸熟之后滋味很美,粗糙的窝头蘸着蒸鱼的汤汁都能变得美味。
但杨瑞华自己做的熏鱼味道实在不行,连闫埠贵这么节省的人,都要赶紧咬一口粗糙的窝头,才能把鱼肉一起给吞下去,不然实在是难以下咽。
杨瑞华看了也知道这次的熏鱼还是不行,叹了口气,拿起窝头吃了起来。
孙小青家传的熏鱼看着就是把鱼腌入味之后用烟熏,似乎不难,但里面处处是门道。
比如腌料的比例,风干的程度,还有烟熏的长短都会影响到熏鱼的味道,说起来这些都是孙小青祖上不知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闫埠贵想要复制当然不简单。
在闫埠贵为了复刻不出孙小青的手艺而烦恼的时候,他二儿子家里也说起了生意的事情。
吃过晚饭之后,林暖先把几个孩子哄睡下了,然后跟闫解放说:“解放,我跟你说个事儿。”
“说吧,媳妇儿。”
“最近院子里,胡同里到处都在说摆摊赚钱的事儿,我白天时间多,就寻思着是不是也要出去做点小生意,赚点钱回来贴补家用。”
林暖原本也就是一般条件,初中毕业,打过零工,但没有正式编制的工作,和闫解放结婚之后就专心做起了家庭主妇,这些年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温馨和满。
最近摆摊赚钱的事情实在是太热闹了,95号院子里也有不少人通过摆摊赚了钱的。
林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一直挺满意,但谁会嫌自己家钱多呢,因此也萌生了摆摊赚钱的想法,就在晚上跟闫解放商量。
闫解放说:“现在这做生意的事情确实热闹啊,不光是你,在我们厂里最近都有人在盘算着是不是该把工作辞了去摆摊赚钱呢。”
林暖听后略感惊讶,要知道轧钢厂一直以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而闻名,现在连轧钢厂的工人都想辞职去摆摊赚钱了,可见摆摊确实能赚钱,哪怕明知道做生意不稳定,但其利润也可以打动一些拥有国营大厂稳定工作的工人。
闫解放从小受穷,从小就渴望钱,他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家里好几个孩子要养,以后还要给他们攒钱娶媳妇,经济上的压力一直不小,多重因素之下闫解放是不排斥林暖去赚钱的。
“咱家孩子这么多,能多赚点钱也是个好事,你想好要做什么没?”
“我想过了,我这人也没啥长处,就是会做点家务,还有缝缝补补的活,就纳点鞋底子,再用布头做些小孩玩的娃娃拿去卖,你说成不成?”
要么就是很容易学,但利润还未必比得上卖花生米,连闫埠贵都看不上的。
忙碌了一天的闫埠贵又带着两块多的纯利润回到家里,杨瑞华见了赶紧端上饭菜。
“老闫,你回来了,赶紧吃饭吧,你尝尝今天的鱼肉成不成。”
杨瑞华端上来的饭菜还是窝头和熏鱼,不过熏鱼不是孙小青做的,而是杨瑞华自己揣摩着模仿做出来的。
因为闫埠贵在外面一直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花生米赚钱又太少了,所以他一直对孙小青的熏鱼念念不忘,现在还没放弃复刻出孙小青的熏鱼的口味。
闫埠贵洗了手,坐下来夹了一筷子杨瑞华做的熏鱼。
鱼肉才一入口闫埠贵就觉得不对,这鱼肉不如孙小青做的紧实,而且一入口一股腥味连烟熏味都盖不住。
本来孙小青做的熏鱼蒸熟之后滋味很美,粗糙的窝头蘸着蒸鱼的汤汁都能变得美味。
但杨瑞华自己做的熏鱼味道实在不行,连闫埠贵这么节省的人,都要赶紧咬一口粗糙的窝头,才能把鱼肉一起给吞下去,不然实在是难以下咽。
杨瑞华看了也知道这次的熏鱼还是不行,叹了口气,拿起窝头吃了起来。
孙小青家传的熏鱼看着就是把鱼腌入味之后用烟熏,似乎不难,但里面处处是门道。
比如腌料的比例,风干的程度,还有烟熏的长短都会影响到熏鱼的味道,说起来这些都是孙小青祖上不知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闫埠贵想要复制当然不简单。
在闫埠贵为了复刻不出孙小青的手艺而烦恼的时候,他二儿子家里也说起了生意的事情。
吃过晚饭之后,林暖先把几个孩子哄睡下了,然后跟闫解放说:“解放,我跟你说个事儿。”
“说吧,媳妇儿。”
“最近院子里,胡同里到处都在说摆摊赚钱的事儿,我白天时间多,就寻思着是不是也要出去做点小生意,赚点钱回来贴补家用。”
林暖原本也就是一般条件,初中毕业,打过零工,但没有正式编制的工作,和闫解放结婚之后就专心做起了家庭主妇,这些年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温馨和满。
最近摆摊赚钱的事情实在是太热闹了,95号院子里也有不少人通过摆摊赚了钱的。
林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一直挺满意,但谁会嫌自己家钱多呢,因此也萌生了摆摊赚钱的想法,就在晚上跟闫解放商量。
闫解放说:“现在这做生意的事情确实热闹啊,不光是你,在我们厂里最近都有人在盘算着是不是该把工作辞了去摆摊赚钱呢。”
林暖听后略感惊讶,要知道轧钢厂一直以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而闻名,现在连轧钢厂的工人都想辞职去摆摊赚钱了,可见摆摊确实能赚钱,哪怕明知道做生意不稳定,但其利润也可以打动一些拥有国营大厂稳定工作的工人。
闫解放从小受穷,从小就渴望钱,他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家里好几个孩子要养,以后还要给他们攒钱娶媳妇,经济上的压力一直不小,多重因素之下闫解放是不排斥林暖去赚钱的。
“咱家孩子这么多,能多赚点钱也是个好事,你想好要做什么没?”
“我想过了,我这人也没啥长处,就是会做点家务,还有缝缝补补的活,就纳点鞋底子,再用布头做些小孩玩的娃娃拿去卖,你说成不成?”
要么就是很容易学,但利润还未必比得上卖花生米,连闫埠贵都看不上的。
忙碌了一天的闫埠贵又带着两块多的纯利润回到家里,杨瑞华见了赶紧端上饭菜。
“老闫,你回来了,赶紧吃饭吧,你尝尝今天的鱼肉成不成。”
杨瑞华端上来的饭菜还是窝头和熏鱼,不过熏鱼不是孙小青做的,而是杨瑞华自己揣摩着模仿做出来的。
因为闫埠贵在外面一直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花生米赚钱又太少了,所以他一直对孙小青的熏鱼念念不忘,现在还没放弃复刻出孙小青的熏鱼的口味。
闫埠贵洗了手,坐下来夹了一筷子杨瑞华做的熏鱼。
鱼肉才一入口闫埠贵就觉得不对,这鱼肉不如孙小青做的紧实,而且一入口一股腥味连烟熏味都盖不住。
本来孙小青做的熏鱼蒸熟之后滋味很美,粗糙的窝头蘸着蒸鱼的汤汁都能变得美味。
但杨瑞华自己做的熏鱼味道实在不行,连闫埠贵这么节省的人,都要赶紧咬一口粗糙的窝头,才能把鱼肉一起给吞下去,不然实在是难以下咽。
杨瑞华看了也知道这次的熏鱼还是不行,叹了口气,拿起窝头吃了起来。
孙小青家传的熏鱼看着就是把鱼腌入味之后用烟熏,似乎不难,但里面处处是门道。
比如腌料的比例,风干的程度,还有烟熏的长短都会影响到熏鱼的味道,说起来这些都是孙小青祖上不知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闫埠贵想要复制当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