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围堵的应对(1 / 2)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梅氏药业的玻璃幕墙,雪慧站在旋转门前,望着二十来个举着摄像机、录音笔的身影从台阶下涌上来,黑色西装的衣角被风掀起一道利落的弧线。
她右手轻轻按住坤包搭扣——那里面装着今早刚签好的中药种植基地合作协议,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素圈戒指,那是翔伟去年结婚周年送的,刻着两人名字缩写的位置有些磨痕,像道安心的符。
"雪总!
听说贵司新研发的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试验阶段存在数据造假?"扛着摄像机的高个男人挤到最前面,镜片后的眼睛闪着锐光,雪慧认出他是本地民生频道的王记者,上个月刚报道过竞争对手林氏集团的慈善晚宴,"有内部人士爆料,你们为了赶在医保谈判前上市,篡改了三组关键指标!"
"王老师。"雪慧唇角扬起三分笑,脚步却稳稳立在门前,"您这问题问得我都不敢请各位进去喝杯茶了——要是梅氏真如您所说,现在该是经侦的人围在这里,而不是记者朋友。"她侧过身,露出身后穿深蓝西装的男人,"这是我先生翔伟,梅氏的安全顾问。
各位如果想了解真相,会议室备好投影仪和资料;如果只是要拍张'女老板落荒而逃'的照片......"她抬手指向左侧消防通道,"那边光线好。"
人群里响起零星的轻笑。
翔伟不动声色地往雪慧身侧挪了半步,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话——他知道此刻多一句多余的解释都是破绽。
王记者的手指在摄像机按键上顿了顿,到底挥了挥手:"雪总既然有诚意,我们自然配合。"
会议室的百叶窗拉到三分之二处,暖黄的灯光漫过铺着深灰桌布的长桌。
姝婼端着茶盘进来时,雪慧正弯腰调整投影仪的角度,发梢扫过锁骨处的珍珠项链——那是李教授上个月获得终身成就奖时,硬塞给她的"镇场宝贝"。"雪总,碧螺春。"姝婼压低声音,"肖明查了,来的记者里有三个是林氏公关部挂名的,王记者上周刚在林氏旗下酒店开了三天会。"
雪慧接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抬眼时笑意更浓:"辛苦你了,再让前台给各位老师拿些茶点,苏式枣泥酥,李教授说甜口能让人心情好。"她转身时瞥见王记者正低头翻手机,屏幕亮着的界面上,"林森"两个字格外刺眼。
"各位老师。"雪慧站到投影仪前,身后是梅氏研发中心的全景图,"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数据真实性。
先给各位看段监控——"她点击遥控,画面切到实验室的实时监控,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将密封的样本盒放进冷藏柜,"我们的临床试验数据从采集到归档,全程由第三方机构德勤监理,每个样本盒都有双重电子锁,钥匙分别在我、李教授和德勤项目经理手里。"
"那为什么有内部资料说......"戴红围巾的女记者刚开口,就被王记者轻咳一声打断。
雪慧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桌下敲了敲,节奏像摩尔斯电码的"危险"。
她不动声色地调出另一张ppt:"各位可能不知道,今年三月,我们的银杏叶提取物项目也曾被'内部人士'爆料重金属超标。
后来查明,所谓的检测报告是用三年前过期的样本伪造的,而提供样本的......"她目光扫过王记者,"是林氏集团实验室的前技术员。"
会议室里响起交头接耳的私语。
李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从牛皮纸袋里抽出一沓盖着红章的报告:"这是最新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国家药监局的现场核查记录、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还有......"他抽出一张照片,"上周我和雪总去贵州基地,当地药农签的种植承诺书。
各位如果需要,我可以逐页解释。"
王记者的喉结动了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内袋——那里装着个牛皮信封,封口处有半枚模糊的指纹。
雪慧注意到他这个动作,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和林森交锋时,对方也是这样反复确认"证据"是否在身。
她端起茶杯抿了口茶,甜香在舌尖漫开,突然开口:"王老师,您上个月采访林总时,他说'商战要像下围棋,布局比落子重要',您觉得现在这局棋,是谁在布局?"
王记者的脸瞬间涨红,刚要反驳,戴红围巾的女记者已经举起录音笔:"雪总,那您能说说,网传的'watch'邮件是怎么回事吗?"
雪慧的瞳孔微微收缩——前晚收到的那封匿名邮件,主题栏只有大写的"watch",附件里是张模糊的实验室监控截图。
她喝了口茶压下翻涌的情绪,笑道:"这正是我要和各位说的。
梅氏的英文名是'may',但我们内部邮箱系统有个老习惯,重要邮件会用单词标注优先级。
'watch'是研发部的提醒代码,意思是'重点跟进'——比如李教授上周提醒我,贵州基地的土壤检测需要'watch',难道这也算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