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130-140

130-1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杖玫瑰[无限] 林想起陆琮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哥儿身份暴露后,他被迫成亲了 [红楼]首辅之妻 [综穿]从成为红楼薛宝钗开始 [综武侠]守刀待兔 [崩铁]在我的bgm里,我无敌 吃瓜心声泄露后成了瓜田之主 我不可能和反派HE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30-140(第1/16页)

第131章

在禾嫒尺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原本在餐厅里摆放一个多小时都无人问津的猪脚姜,在禾嫒尺拿出相机拍照之后引起几位旅客的注意。

最初他们只是对禾嫒尺感到好奇,很快,便把好奇心转移到她拍摄的对象上。

——一个盛放着不知道什么玩意的汤煲。

会来从化泡温泉的旅客大多是广州或附近居民,基本都是本地人。

哪怕盛放猪脚姜的汤煲旁没放名牌。大家光闻气味和色泽,便能大致猜出煲里放的是啥。

虽说猪脚姜不是什么名贵东西吧,毕竟平时不太能吃得到。

等禾嫒尺拍完照离开,好奇的旅客们便都各自按照自己的喜好盛了点儿猪脚吃。

“怎么之前没发现在这里放了一煲猪脚姜呢?”

“料倒是挺足,不知道好不好吃,先来块小的试试吧。”

将猪脚姜端到桌上尝味的旅客们,意外发现自助餐厅里没什么人吃的猪脚姜居然味道很正。

渐渐地,那锅被藏得很深的猪脚姜居然受欢迎起来。

*

中午没正经吃饭的两人在离开餐厅时肚子浑圆,吃了个十分饱,只好在酒店园区里散步,顺带消食。

自助餐虽说有意思,却不适合剪成从化特色美食视频。

还是得找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才好。

禾嫒尺想起自己下午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什么头绪,决定问问自家表姐:“我想拍一些从化美食的素材,你觉得什么算从化特色美食,假如你是游客,来这里会想吃什么?”

林菲杏:“没有假如,我就是游客,什么都想吃,但现在吃不下了。”说完,她还打个饱嗝以示对刚才那顿自助餐的尊重。

禾嫒尺:“……”

我的亲姐,白问你了哈。

“不过——”林菲杏拉长声音卖起关子:“说到吃这件事,肯定还是得问本地人,本地人最清楚哪里有好吃的。”

“有道理。”说着,禾嫒尺的脚步不由地慢下来:“我也在网上看过本地网友推荐,但是很难分清哪些是网友真心推荐,哪些是商家做的广告。”

“这还不简单,直接问认识的本地人就好啦。”

“你是说酒店里的工作人员?倒也是一个好办法。”

“不不。”林菲杏伸出手指头摆了摆:“当然是直接找自己的本地人脉——问老同学啦。”

“对哦!”

大学四年,除了玩得比较好的几个朋友,禾嫒尺对于同学老家在哪儿其实大多记不太清,不过有群,可以问嘛。

“就算没有从化同学,应该也能有一两个广州的?”

*

没有。

禾嫒尺没有从化同学。

仅有那位广州同学表示自己从来不去从化,小时候泡温泉基本都去其他区,玩耍吃东西则是更愿意考虑番禺和南沙。

从化哪怕通了地铁,他也没去过。

得知禾嫒尺正在从化泡温泉,他吃惊极了:“这么热还下雨去泡温泉?在泡池里分得清哪些是温泉水哪些是雨水吗?”

两人来回唠几句之后,他又说:“你在从化碰到什么好吃好玩的记得介绍给我啊,下次我也去。”

倒是林菲杏在校友群里问从化美食时,蹦出来两位从化老同学。

老同学们正逢周末没事干,于是围绕从化美食在群里产生一轮激烈讨论。

大致内容如下:

同学1:“在从化泡温泉可以去附近的农庄,味道基本不会太差,我之前跟家人去的遥记不错。”

同学2:“遥记不行,明明是一家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店,也不知道为什么给自己挂了个十年老店的招牌,在网上红了之后烧鸡都变预制菜。客人来了热一热,肉又柴又老,皮还不脆。

还不如去试一下鹧鸪煲仔饭,红姐煲仔饭。”

同学1:“红姐以前更好吃,现在不行,你去隔壁的陈叔煲仔饭吃吧,那家还可以,而且平时人不多。还可以试一下三味鱼或者一鱼五吃。”

同学2:“红姐发挥只是不稳定而已,虽然现在没以前好吃,但也是特色菜。三味鱼不如去顺德吃,在从化吃什么三味鱼,当然要吃山坑螺。吃紫苏炒的那种,要多汁才好吃。”

同学1:“都吃山坑螺了怎么不能吃三味鱼,我们这里水库鱼一直都很出名,厨子不一样出品不同好不好。对了,林菲杏吃不吃沙姜?农庄的沙姜猪手一绝。”

两个人在群里为自己心中的美食杠得有来有回,偶尔还有其他群友插嘴,半小时下来,几乎把自己心中的当地美食全在群里倒个干净。

禾嫒尺凑在一旁看她表姐在群里煽风点火,顺便把大家推荐的店和具体菜品记录下来。

“明天去吃!”

“对了,晚上要不要看点电视剧什么的?”

*

次日两人醒得晚。

连酒店自带的早餐都赶不上吃。

也难怪。

禾嫒尺和林菲杏两人从小只要睡一起没家长管,几乎都能折腾大半宿。

昨天是因为林菲杏突发奇想,想在泰式风格酒店里看泰国恐怖片,结果看完睡不着,愣是熬到后半夜。

睡不着就睡不着吧,后半夜见外边天气凉,居然说2000一晚的酒店,温泉不用白不用,又往院子里的独立温泉池放温泉水,泡上温泉了。

一通折腾,睡觉时间就早不了。

禾嫒尺记得自己睡着前最后一次看手机时已接近凌晨三点。

难得出来度假一次,睡个懒觉也是人之常情。

早餐没吃上?

正好,吃午饭去。

周末的从化温泉区,比禾嫒尺和林菲杏想象中要热闹不少。

倒不是很多人趁着周末来酒店泡温泉,而是有不少本地居民专程驱车前往附近农庄吃饭,她俩开着租来的车混在里面毫无违和感。

农庄附近不光有果园,还有水库。水库鱼因生长环境干净,只要烹饪得当就吃不出泥腥味,很受当地人欢迎。

按照林菲杏老同学们的说法,附近农庄味道本来都不差,区别只是人流和食材是否新鲜。

“客人一多店家就飘,还搞预制菜,去那种客人相对少一些的店可能有惊喜。”

考虑过后,禾嫒尺决定按照他们说的话,试拍一部随机进店的探店视频。

标题她都已经提前想好了,就叫《挑战不做攻略随便进一家从化农庄吃饭!》,农庄里的饭菜好吃她就发出来推荐,不好吃就避雷。

“要说随机,那还是前天晚上我们去的那家幸福农庄最随机。”

“对,因为那时附近只有那家店还开门。”

“要不——我们还去这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30-140(第2/16页)

说去就去。

幸福农庄的位置其实严格来说不算很偏,恰巧就在温泉区最火热的遥记农庄隔壁。

不过遥记农庄的门头更大,位置略好一些,所以路过的散客大多会被遥记吸引住眼光。

去那儿消费的人多,自然有可能写评价的人数也更多。再加上适度营销,久而久之,遥记便火了,倒是衬得隔壁幸福农庄格外冷清。

不过再冷清,这儿也是有客人的。

而且不算少。

周六的中午,农庄生意显然比周四晚上要好得多得多,光大堂位置就坐了12桌,她俩是第十三桌客人。

眼看已经满座。

“先看菜牌……嗯,前天看过了,菜太多,再重看一遍。”

翻着菜牌看的两人时不时往店里其他客人的桌上瞅。

很快,她们便发现店内食客的爱好相当一致,几乎每桌桌上都有一只烧鸡,以及筲箕鱼。

筲箕鱼其实就是三味鱼,看样子和烧鸡一样,是幸福农庄的招牌菜。

早上没吃饭的林菲杏看着服务员从厨房刚送出来那份新鲜出炉的三味鱼,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要不,我们吃这个?”

“你确定?”禾嫒尺也有些心动,但……

一份筲箕鱼的分量真的太大了,盛放鱼的筲箕能占小半张桌子,要是来一份这个,估计再点别的任何菜都会造成浪费。

“我……”林菲杏犹豫了会儿:“难道你不想吃吗?”

“想。”

“不想那就换……想就吃啊。”

“要是量太大吃不完怎么办?”虽说最近几个月已经赚了点小钱,不靠APP报销也能下馆子吃饭。

但她已经养成不浪费食物的习惯,对现在的禾嫒尺来说,浪费食物是很不好的事情。

“这样吧。”林菲杏打小就馋,一旦对哪种美食上了心,就会很想吃到嘴里。她说:“我们就点这个菜,不吃别的。”

下单筲箕鱼后,林菲杏又盯上别人桌上的新菜式。

“看,那个是不是一鱼五吃?”

她伸长脑袋,挨个数人家桌上一鱼五吃的各种吃法:“鱼头一半用剁椒一半用豆豉蒸,鱼骨做椒盐,鱼肠煎蛋,鱼身做成砂煲,最后还有一个鱼尾豆腐汤。”

“要不是量太大我真想来一份。”林菲杏还怪可惜的。

农庄菜的菜量都特别大,人少吃不划算,像她俩点的那份筲箕鱼三味鱼就是用的当地水库大头鱼,一条鱼4~6斤重,得168一份。

人均就奔着80多去了。

而店里一鱼五吃的鱼基本都得12斤往上走,6个人以下根本不敢点。

人多时点上一份,也算是四菜一汤,配份青菜,再加只烧鸡,基本不需要再额外加什么别的菜吃。

人均60管够。

店里的鱼需要现点现杀,不过店里的厨子已经杀了好多年的鱼,费不了太多时间。

隔壁桌一鱼五吃的剁椒鱼头最后一块肉被扒拉完时,她们的鱼也终于被端上桌来。

筲箕鱼三味鱼顾名思义,就是放在筲箕上烹制的三种口味的鱼。

新鲜宰杀的大头鱼被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片成鱼片的鱼身,剁成一指宽的块状鱼腩,以及被分割成小块,方便蒸制食用的鱼头。

这三个部分,分别被制成剁椒口味的鱼头、清蒸口味的鱼片、以及豉汁鱼腩。

第132章

筲箕鱼三味鱼有时也称三色鱼,其实是一份蒸鱼。

在圆形大筲箕里,鱼头、鱼腩、鱼片,分别以橙红色、酱色、原色依次排列开来。底下还垫了一层薄薄的粉皮。

刚上桌时,鱼身上还冒着少许烟气。若是凑近了闻,还能闻到剁椒与豉汁的咸香味。

“咔嚓。”

美食上桌,禾嫒尺也没忘正事,先拍上两张适合当作视频封面的照片,再把麦克风打开,将相机夹在支架上,调准角度拍摄。

调角度时,她通过镜头看见林菲杏举着筷子,不知吃还是不吃的样子有些好笑,抬起头:“别管我,趁热吃。”

林菲杏跃跃欲试:“不影响拍摄吗?”

“不影响。”

“那我吃啦。”说完,林菲杏飞速夹起一块她已经瞄准许久的豉汁鱼腩放进嘴里,咬着鱼腩肉,将腩肉旁的大刺从口中夹着抽出。

随后,双眼快乐地眯了眯。

见林菲杏被一块鱼腩香得摇头晃脑,禾嫒尺赶紧放开已经调好焦距的相机,加入吃鱼战场:“有这么好吃吗?”

“嗯~!”林菲杏重重点头,嘴里的鱼腩肉还没完全咽下,筷子已经伸向筲箕上的剁椒鱼头块。

这一幕,也同时被录入相机内。

加入战场的禾嫒尺并未像林菲杏那样,先吃看起来颜色最浓重的豉汁鱼腩,而是决定从口味最淡的鱼片开始吃。

清蒸的鱼片被切得很薄,鱼肉雪白微卷,上头只撒了点儿葱花。

从鱼底下垫的粉皮颜色来看,厨子似乎在蒸制时还往鱼片上淋了少量酱油。只是酱油不浓,又是水状没勾芡,很容易便会从鱼片上滑落,让鱼肉看起来没什么味道。

鱼肉和鱼腩鱼头不一样,里头没有大块的主刺支撑,还被被厨师片得又大又薄,夹鱼时力气稍大些,筷子便会从中穿过,轻易让它裂开,在筲箕中一分为二。

禾嫒尺夹了几次都没将它能夹到碗里来。

这时,禾嫒尺才注意到其实店家给每桌吃鱼的客人,都配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铲形勺。

她将鱼片铲到自己碗里,又问在一旁对付鱼头的表姐:“鱼片不好夹,要给你铲一片吗?”

林菲杏嘴里不空闲,在嘬剁椒鱼头上的汁,只含糊地发出一声:“嗯。”

见表姐吃得香,禾嫒尺心中对这份鱼的期待值不禁又往上提了提。

她用筷子配合勺子,小心翼翼地将碗中鱼片送入口中。

刚出锅的鱼片还很烫,没有裹过粉浆,入口却依旧滑嫩,还能用舌尖感觉到鱼肉特有的纹理。

鱼片足够新鲜,所以不会像某些店家里的鱼肉一样口感霉烂,反而略带紧致。

要是切成块状烹制,可能还会富有类似红肉一样的紧实口感。

妙的是厨子选择将它切成片,因为切得薄,所以再紧实的鱼肉用嘴一抿,也能直接在口中碎开来。

鲜鱼的滋味便会充斥整个口腔。

先是咸,再是鲜。

碎开后,鱼肉上点缀的点点葱花便也有机会趁机混入其中,为它再添一层葱香。

最让人意外的是,禾嫒尺竟然没在这片鱼肉里吃到小刺。

大头鱼和草鱼相比,叉在鱼肉之间的小刺不算多,但有。这种三叉刺是吃鱼时最烦人的东西,要是不小心在嗓子眼上卡一根,烦得一顿饭都吃不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30-140(第3/16页)

她不太确定地给自己再铲上一片鱼肉品尝。

还是没有。

她向刚吞下一片鱼肉的林菲杏发出疑问:“你在鱼片里吃到刺了吗?”

“没有啊?”林菲杏显然也觉得奇怪,又将一片鱼肉送进嘴里。

香、嫩、滑、鲜,依旧没有刺。

“这是大头鱼吧?”禾嫒尺不确定地看了一眼挂在幸福农庄大堂墙上的招牌菜。

——筲箕三味鱼,精选水库大头鱼。

是呀,没错吧?

很快,她想起自己曾在网上听过某些关于粤菜厨师的刀工传言。

主要说的是顺德厨师。

顺德人擅吃河鲜,常吃大头鱼,又怕卡刺。

所以顺德厨师其中一种基本功,就是掌握好大头鱼的鱼刺分布,能在宰鱼的时候,直接将最容易卡刺的三叉刺全部去掉。

禾嫒尺更靠海些,所以平时大多吃的是海鲜,家里人带她去吃顺德菜时候又不点鱼片吃,之前还真没尝过这种做法的鱼。

没想到在从化的厨师也掌握了这一手。

尝过味道最淡的鱼片,禾嫒尺才将注意力转向看起来味道第二重的豉汁鱼腩。

豉汁在粤菜中的地位不低,有好些菜品中都会添加豆豉。

而制作豉汁鱼腩的豉汁,当然也不是在大街上随便买的成品酱汁,得自己熬才行。

每家店的豉汁味道都不太一样,基本材料是油、蒜、姜、豆豉、瑶柱、陈皮、虾米等等。

刚买回来的阳江豆豉得先洗净晾干,用刀切开,好让豆豉味道更容易渗出来。

起锅烧油后,将瑶柱、陈皮、虾米、姜蒜等材料切成沫,倒入油中,用慢火将油熬出香气,再加入豆豉继续熬。

最后加入各种例如胡椒粉、盐、糖、耗油等调味料制成。

熬出来的豉汁咸鲜味浓,不管蒸鱼还是炒菜,都非常合适。

眼前躺在粉皮上的鱼腩上,正挂满这样的豉汁。

禾嫒尺将鱼腩铲到镜头前对个焦,再将它放进碗里。

又在筲箕上铲了点儿从鱼腩上滑落的豉汁浇上,随后将鱼腩肉并着汁水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扶到嘴边,轻轻咬下。

刚好熟透的鱼腩软嫩柔滑还连着皮,不需怎么咀嚼便能顺利滑入口中。

外头的豉汁已经完全渗入鱼肉里,浓厚的豆豉香咸醇厚,却又不至于盖过鱼肉本身的鲜甜,让人吃完一块还想再来一块。

完了。

想吃饭。

不行。

要是这时候来上一碗饭,这份鱼肯定吃不完。

禾嫒尺忍下自己想吃大米饭的心,将目标转向看起来味道最重,已经被林菲杏干掉好几块的剁椒鱼头。

严格来说,剁椒鱼头其实属于湘菜。

禾嫒尺小时候吃鱼不吃头,听说居然有人还喜欢专门的鱼头菜还不理解。

这玩意有什么好吃的?

等长大到了鹏城,跟着比她早些到鹏城上学,已经在鹏城放飞一年的表姐试着尝过几次剁椒鱼头,才逐渐领会到它的好。

爱吃鱼头的食客,大多喜欢吃鱼头内的软肉,以及鱼脑袋中间混合鱼油的鱼胶。

只是有时吃起来也比较麻烦,鱼脑袋上骨头多,鱼胶基本都藏在鱼骨头中间,想吃着它,就得耐心地慢慢拆着吃。

而眼前这份筲箕鱼三味鱼中的鱼头,却让人省去这个工序。

鱼头在蒸制之前早被分割成适合入口的小块。

并且厨师熟知每条鱼的骨头分布,很巧妙地将部分鱼头骨分成了能将鱼肉鱼胶盛在上面的小容器。

蒸鱼时,能将鱼汁和剁椒酱的味道,牢牢锁在鱼骨之间。

禾嫒尺挟起一块带着鱼胶的鱼头轻轻一嘬。

连着少许鱼肉的鱼胶,便与鱼汁鱼油一同从头骨的孔洞之中渗出,溜进她的嘴里。

由于广东人不那么能吃辣,所以鱼头上的剁椒倒是加得没有湘菜中的剁椒鱼头那么多,仅是浅铺一层。

但因为鱼头已经被分割开来,所以剁椒哪怕仅有浅浅一层,也能将辣味均匀地分布在每一寸鱼头肉之间。

或许也是因为鱼头被分开,不用担心不入味,所以这儿的剁椒鱼头调味比禾嫒尺平时在鹏城吃的略淡。比起配饭,反而更适合直接空口吃。

严格来说,豉汁鱼腩的味道还更重一些。

最初饿时,鱼腩的味道会更让人喜欢,软滑带着鱼脂的腩肉能很快让人获得满足感。

等多吃几块鱼腩,略腻味时,换上剁椒味的鱼头则正好能解了腩肉的腻。

两人时不时地夹上不同部位的鱼肉、又将垫在底下的粉皮蘸了不同味道的鱼汁捞出来吃。

吸足鱼汁的粉皮是平时在别的地方吃不到的美味,也能算整道菜的点睛之笔。

饱餐一顿后,禾嫒尺的心思又活泛起来。

她跑收银台找到整个幸福农庄看似说话最管用的人:“你好,我是做探店视频的探店博主,我可以拍摄你们后厨烹饪的过程吗?”

*

在幸福农庄取完素材的禾嫒尺这回算是大丰收。

她不光拍下筲箕鱼三味鱼的做法,还成功补上之前荔枝柴烧鸡的素材。

走之前老板还很高兴:“等开荔枝园的时候记得过来玩啊,请你吃荔枝啦!”

回到酒店,吃饱喝足的两人没事干,跑到酒店里的健身房参观去。

她俩倒是没健身,反而在健身房隔壁发现了桑拿房,进去把自己蒸了一通,然后躺在地热盐板上边玩手机边聊天。

聊着聊着,林菲杏高兴地把游玩照片往朋友圈发。

结果没多久,把她那正好在看朋友圈的上司招来了,两人也不知在那来来回回聊些啥,眼看林菲杏双手手指在键盘上按得飞快,都要飞出虚影来。

禾嫒尺没人陪着聊天,脑子里便开始思考关于APP升级任务的事情来。

5000小时的浏览时长啊。

一部探店视频真的够吗?

第133章

禾嫒尺看着任务内容,开始在心里默算。5000小时的累计播放时间,实际上就是30万分钟。

现在她在的全网粉丝数量刚过10万。有不少粉丝在多平台关注了她,所以实际上应该算作5万活粉左右。

最顺利的情况下,这5万粉丝都看了她制作的视频,并且从头看到尾,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只是会这么顺利吗?

大概是不能的。

幸福农庄的素材虽说可以勉强剪出十分钟的探店视频,但内容会比较散。

现在的网友们平时没少看各种短视频,短剧,所以耐心没有那么强。

要是长视频的信息量不够多,就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30-140(第4/16页)

有不少网友在看到一半时觉得腻味,选择退出观看。

而且哪怕是关注过她的粉丝,也不一定会点进她的新视频。

如果想硬刚这个任务,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毕竟她还有声望商城,可以在里面买流量券用。

流量券的价格会根据声望、以及购买的数量浮动,现在是大概3影响力能买1点流量。

目前她手里的影响力数量不少,有37万呢。豪爽些,买上10万流量硬刚也是可以的。

只是如果作品本身没有吸引力,哪怕有流量也没用,网友要是刷到视频之后只看一秒,那她的流量券就会全打水漂。

“再多搜集些素材吧。”

也就是在当地多吃些好吃的。

嘿嘿。

*

接下来,晚上禾嫒尺又和表姐一同到酒店附近的宵夜摊品尝紫苏辣炒山坑螺,以及炸的山坑小鱼仔。

除此之外还点了份凉拌沙姜猪手。

在温泉酒店度过最后一晚,次日两人退了房,又去林菲杏老同学强烈推荐的陈叔鹧鸪煲仔饭店打过卡,顺带往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逛了一圈,才乖乖回家。

幸运的是,或许因为从化饭店水平都不错,又或是因为有老同学介绍,所以路上一直没有踩坑。

这让禾嫒尺对从化的印象很好。

回到鹏城,禾嫒尺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自己的新作品。因为对从化印象好,所以制作视频时,她也很用心。

*

从温泉酒店回来已经过去三天左右,禾嫒尺的从化探店视频已经完全剪辑完毕,只差上传。

“不对吧?”冲着能升级APP,好不容易加班加点完成作品的禾嫒尺在上传之前发现了一个问题。

“素材够是够了,但怎么感觉视频时长好像有点长?十分钟以上的视频在P站倒是还算合适,但如果在逗音和小紫书,会不会很容易让人不耐烦?”

横屏视频本身在逗音和小紫书就不吃香,时长再拉这么长谁看啊?

什么?如果作品质量非常好,一定会有人看?

“……”

她还没这么自信呢。

禾嫒尺琢磨半天,最后决定不难为自己,而是跟APP的客服理论去。

禾嫒尺:“归根结底咱们还是方向一致,希望看视频的人变多,能通过视频转粉,到店里消费的客人更多。这种横屏长视频模式是不是不太适合小紫书和逗音呢?

别说我了,就连电视剧剧组都因为用户模式改变,而选择拍摄各种短剧抢占市场,出任务也要有道理不能乱来嘛……”

来回掰扯半小时后,禾嫒尺的任务在讨价还价之后变成了视频累计时长超过10分钟。

也就是说,她可以把之前剪辑好的长视频拆分成小的短视频发布在各大平台,包括P站。

由于视频累计时长不设上限,哪怕这些发出来的所有视频播放时长都不达标,她还能再去一趟从化继续拍摄新的视频交任务,直到有一天她的任务完成为止。

也不是不行,反正从鹏城过去不算特别远,路费不多,就当出差好了。

反正从化美食她还没吃够呢。

这么想着,她的心又活泛起来。

要不然直接把视频拆分成三部,做成从(上中下)系列好了。

这样容错几率会更大,哪怕其中一部视频不能引来网友观看,另两部也还能有别的新机会。

“新视频得重新剪一个引人注意的开头,用这个片段好了。”

“配音也得重新弄一下,对了,还得下单一个新麦克风。”现在有钱了,买个收音好些的麦克风,以后取材的时候只要小声说话,就能被收录进去,不用担心在外面自言自语被人当神经病。

现场录音临场感比后期配音会更好,剪起来也方便。

需要做的零碎事很多,禾嫒尺又开始忙碌起来。

……

哪怕制作从化美食视频属于APP升级任务的一环,但正常在P站发布任务,也同样符合【每日任务5】的任务完成条件,视频发布完毕后,一样可以领取任务奖励。

所以禾嫒尺哪怕已经早将视频剪好,也依旧按照每日一部的频率,慢慢上传。

这次制作的视频暂时共分三部。

分别是第一部《挑战不做攻略随便进一家从化农庄吃饭!》。

第二部《从化本地人推荐,开了十几年的鹧鸪煲仔饭!》

第三部《在从化泡温泉区的特色山坑美食到底是什么?》

直到三日后,才将视频完全上传完毕。

视频发完,禾嫒尺便回归自己日常的鹏城探店生活,每日时不时地留意后台数据,看看这三部视频的浏览时长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达到5000小时。

可惜的是,这次她的作品数据却不尽如人意。

她粉丝基础量摆在那儿,所以观看人数还是有的,跟同行对比也算不上少。

作品发出时,因为完成了系统每日任务,所以禾嫒尺也有给每个作品用上300的流量券,也引来好些适合观看视频的网友。

并顺利进入流量更高的流量池。

只是出来的结果,距离要达到任务要求的5000小时还远远不够。

从后台数据能看出,从化三部曲的观众大多都是她以前的粉丝,经过首页推送进入观看页面的人数较少。

而通过搜索找到视频的网友更是寥寥无几,近乎于无。

非粉丝群体,哪怕偶尔刷到她的视频,愿意仔细看下去的人,也不那么多。

禾嫒尺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美食达人,在不同平台上发布过不少作品。

平台后台其实会有数据统计,能直观地看出哪部作品点击率高,哪部作品观看时间比较长,哪部作品的转粉率高。

所以她大概对自己作品的水平心里也有底,大概知道什么样的作品会更容易受欢迎。

转粉率和观看时长以及剪辑节奏有关,暂时先丢开不谈,只说点击率吧。

其实观众们会更倾向点击那些封面看起来美味诱人的视频页面。

例如之前拍摄过的烤串、被烤得滋滋冒油,切面粉红的牛排、在桂林拍摄的火锅系列,以及广西夜市早市逛吃系列等。

这些的视频的后台点击率都会相对更高一些,不认识禾嫒尺的网友们哪怕只是中途刷到视频页面,也会更容易被这类美食吸引。

而像桂林米粉、醋血鸭、甚至禾嫒尺单推的崖边鼎锅饭、因为画面相对没那么吸引人,其实点击率都会略低一些。

后期数据能起来,主要还是靠内容,其他系列的作品带动,以及系统发放的定点推送流量券。

但严格来说,其实到目前为止,这些作品的播放时长、次数,也还是依旧比不上前者。

其实禾嫒尺在拍摄从化美食素材内容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130-140(第5/16页)

,已经大概察觉到,粤菜有相当一部分美食属于画面不那么吸引人那一挂。

她已经尽可能地在探店之前,选择当地较有特色,并且容易拍出效果的菜品进行取材,可惜效果好像还是一般。

人在看到美食画面时,其实比较容易对颜色偏红的食物产生食欲。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美食博主会将自己拍的美食照片,或是视频画面调得特别鲜艳。

为的就是让美食看起来更吸引。

除此之外,人还更容易对自己熟知的味道产生反应。

举个例子吧,像筲箕鱼。

筲箕鱼在视觉上看来包含三种颜色,分别为橙红的剁椒鱼头、褐色的豉汁鱼腩、雪白的清蒸鱼片。

听起来颜色好像也不淡?其实不是。

实际上这道菜看起来卖相最好的剁椒鱼头部分,因为放的剁椒少,所以看起来没有铺满剁椒的湘式鱼头好看。

至于鱼腩和鱼片看起来更是一般般没什么颜色,对于没吃过筲箕鱼的食客来说并不吸引。

毕竟说白了,它就是一道蒸鱼。

谁平时在网上刷视频,或是选择用美食视频下饭时,会把注意力留给一条蒸鱼呢?

不是没有,但少。

毕竟世界上美食太多了,拍成视频冲击力强大的美食绝对不少。

蒸鱼,在视觉上连炸鸡都打不过(炸鸡超强)。

然而对于尝过筲箕鱼的食客来说,他们看到画面时的感觉又会完全不同。

例如禾嫒尺,到现在为止,她自己看见那天拍的视频照片,依旧会想起当时的味道。

剪视频时要是饿着肚子忘吃饭,有时还会馋得恨不能冲回幸福农庄再来一顿。

从全国范围来说,像禾嫒尺一样吃过这道菜的网友比例并不大。基本都分布在广东,主要靠近佛山、广州一带。

这些地区的网友们在看到视频时,会相对更容易被视频内容吸引,还会快乐地在视频底下留言聊天。

视频评论区大家聊得也算有来有回,还挺热闹。

但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朋友们,似乎不太能光从画面,便感觉到她想通过镜头向大家传达的美味。

从化三部曲,变得像是她发在小众圈子里的自嗨作品。

如果不看任务内容,这几部视频也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美食探店作品。

可惜的是,完成升级任务,仅这样是不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