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38-40(第1/8页)
第38章 宫变 我是大明太子朱厚照,速速救命,……
“夫人, 您说、若是宫中真有变故,那会是何人所为呢?”
这范围可就太大了。
张宛说:“我哪知道是什么人,不过利高者疑。”
利高者疑, 多么朴素的逻辑观。
所以,高澄受禅之前莫名给厨子砍了, 大家都怀疑高洋。
所以,赵匡胤万岁殿离奇逝世, 赵光义“刀光斧影”给人说了上千年。
也不是说你们都是板上钉钉的真凶了, 但大家都深度怀疑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有些话,赵小照在、这不太好说。
许呈在, 其实也不太好说。
别看许呈已经上班了, 人家才十几岁呢, 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可不是每一个人的十几岁, 都能干到汪直那个水平的。
汪直那完全属于神级剧本在手了。
不过赵小照和许呈都不在的时候,汪直这张嘴就厉害多了。
“您的意思是,兴王殿下?”
成化帝的万贵妃善妒之名远扬, 导致大家都以为朱见深和朱佑一样, 没几个儿子。
其实人家能生的很,儿子尤其多。
前面两个皇子早夭,尤其是万贵妃所生的长子夭折, 让朱见深和万贵妃十分痛心。
朱佑是第三子,亲妈纪妃死的早。
第四子朱祐杬则是贵妃邵氏所生。
邵妃很得明宪宗宠爱,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朱祐杬是她的长子,吃了排序上的亏。
明宪宗一直看太子朱佑不顺眼。
大概觉得太子软弱、有些“子不类父”吧。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朱佑这个所谓比肩汉文帝、宋仁宗的明君,还不是文臣吹捧起来的。
他爹辛辛苦苦打压文臣, 到了他这边、全都给他废了。
想当年,汉宣帝刘询也觉得太子刘奭太过于单纯,子不类父,不能继承大统。
——“乱我家者,太子也。”
不就是骂刘奭是个败家子呗。
不过,好歹刘奭是他心爱的妻子许平君所生。
在民间,青梅竹马、结发为夫妻的爱人。
爱妻生的第一个孩子,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三口,那样的日子、那样市井的生活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故剑情深,从他的妻子、到他的皇后。
从他的儿子,到他们的太子。
可惜,宫墙冰冷、许平君终究留在了年轻的时候,再也不会老了。
他有了别的妃嫔、别的儿子,可他们只是他的皇子。
所以,刘病已大概还是终究不忍心废了他,觉得到了九泉之下没法跟许平君交代。
朱佑可就不一样了。
他又不是万贵妃生的,朱见深根本都不正瞧看他。
所以,为了给废太子铺路,朱见深进封邵氏为贵妃,想
立自己钟爱的四儿子兴王为太子。
不过众所周知,明朝的皇帝,立太子的事由不得你做主。
这不是你的家世,这是国事。
这一点上,朱见深和他孙子的孙子朱翊钧,还是颇有些共同语言的。
明朝的太子没有外戚撑腰,但大臣们挺他啊。
而大臣之所以都愿意为了太子惹皇帝不痛快,封建礼法还只是表面,提前站队也只是一方面。
更深层的原因是——皇帝,今日您敢废了太子,明天您还敢做什么、那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必须绝了您这个念头不可!
所以,朱见深最终还是没成功。
朱佑当了皇帝,兴王当了藩王。
——谁让你投胎晚了一步呢。
可大概连朱见深自己都没有想到。
皇位最终还是传给了他的四儿子这一支。
再过十几年,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朱厚熜就在兴王府出生。
再过十几年,日后让满朝文武闻风丧胆的朱厚熜、就回京继承皇位啦!
“确实。”汪直说,“若是陛下和太子……那自然是兴王。”
兴王如今才十八岁。
成化二十三年受封,应该在今年就要到他的封地、湖广安陆州就藩了。
不过,因为他亲妈邵贵妃生病了。
这母子俩感情不错,皇帝特许他在京中多留一些时日。
皇位,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如果朱佑和朱厚照都挂了,朱祐杬确实就是顺位继承人。
对于这位兴王,汪直还是有些印象的。
毕竟是他主子朱见深的心头肉啊。
不过,这至少也是这位主子六岁之前的事了。
“兴王殿下,不像是这种人……”
三岁看老,太神乎其神了。
三岁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能否顺利长大,谁能最后继承大统。
张宛说:“我看你也不像杀人如麻的。”
“夫人。”汪直真诚地说,“臣并没有杀人如麻。”
杀人是杀人,并不如麻。
张宛:……我信你个鬼……
历史上对于这一位兴王的记载也不多。
如果不是生了一个大好儿,他也就是大明那群圈养的众多藩王之一。
可是作为朱见深的儿子、朱厚熜的爹。
说是个省油的灯、你信么?
而且,邵妃还活着呢。
现在还活着,且会一直活很久。
历史上,她一直活到大孙子朱厚熜回京继承皇位,给她封了太皇太后。
你说说,这谁能想到呢。
成化一朝的大明后宫,居然是她笑到了最后。
“陛下的后宫虽然消停……”
不光是消停,她这一出宫,就等于是无了。
“可是……”
先帝的后宫可不消停啊。
*
回到京城,已经是腊月二十一了,大寒。
大寒在岁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但是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一般这段时间,大家都休息了,会除旧迎新、会祭灶、会制作腊味,期盼明年的美好。
“好冷啊。”
赵小照抱着一个烤红薯,都舍不得吃,只顾着暖手。
“好冷啊……”
许呈不能出去,因为这是他的地界,认识他的人太多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38-40(第2/8页)
汪直回来,直接就报告了一个重磅消息。
“李广死了。”
许呈:“啊?!”
什么?你再说一遍!
——我的顶顶顶顶头上司,死了?!
“完了”两个字,他已经说倦了。
“怎么死的?”
“自裁。”
“自裁,还是被自裁?”
这个,汪直就没法回答了,只有李广自己知道了。
“什么原因?”
“说是朝臣弹劾。”
“还有呢?”
朝臣对李广的弹劾,那多了去了。
要是只要有弹劾,就把人杀了,那大明官场、宫里宫外保证一个不剩。
“听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是了,太皇太后,朱厚照的曾祖母、朱佑的亲奶奶、朱见深的亲妈、朱祁镇的贵妃——周太皇太后还活着呢。
这辈分压下来,张宛给她洗脚都不配。
周太皇太后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
——这一天天的,就是李广不消停,惹出来的祸事。
“那陛下呢?”
汪直摇头:“只知道陛下病了,许多日不上早朝了。”
其实这段时间,皇帝一直没上早朝。
这可把那群低级京官给乐死了,不用在大冬天赶早四了。
所以,皇帝究竟是从哪一天从懒得上朝、变成了病的不能上朝,这就说不清了。
张宛指了指自己:“就没人说皇后和太子?”
他们两个大活人,就没人关心?
不过,她一想,怎么没人关心呢。
人家在南京,不是一把火、热情欢迎你们了么。
张宛想,要是我就这么回宫,他们难道会把我怎么样?
总不能像对李广那样,直接就让她“被自裁”了吧。
不过外头说起来,那一定是“病逝”。
他俩都挂了,赵小照也是在劫难逃。
这一家三口都没了,可不是被“吃绝户”了呗。
这还是好在明朝已经没有殉葬了,不然她八成就会被“自愿”殉葬,当个贞洁烈女。
毕竟是一夫一妻,皇帝没有别的妾室,只能让她这个唯一的大老婆顶上了。
你不殉谁殉呢,反正你俩琴瑟和鸣,就该是生同寝死同穴。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合理。
此时,张宛突然想起一家来。
不是别家,就是她自己家,老张家。
“寿宁侯家有消息吗?”
话一出口,她就捂着脸。
要命,张家不是被他们弄到京郊么,果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虽然张家兄弟没一个好东西,但照原来的、张家兄弟在锦衣卫有个职务,现在说不定还能指望一下。
结果……
——你说说,你们兄弟俩要是消停些,大家都好过。
——现在好了吧,要是他们被人给弄了,你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唉,好歹夫妻一场。”
张宛脸色难得现出一抹狠色。
当日,赵鸣给她枪,主要是显摆,其次是让她防身的。
没想到现在果真派上用场了。
话不多说就是干。
她一拍桌子:“我就拿着枪冲进紫禁城,干他们个人仰马翻。”
作为穿越者同盟,作为赵小照的亲爹。
作为她法律上要共富贵、道德上要同甘苦的老公。
“赵鸣啊赵鸣,这时候也就只有我才能救你了。”
倒也不是完全因为夫妻一场。
毕竟,就算现在她想要割席断交,那也是真的来不及了。
一条绳上的蚂蚱啊。
她立刻回去拿起枪,就要来一波大了。
看着她视死如归的表情,汪直赶紧说:“殿下,不至于如此……”
还没到这个地步。
“真的?”张宛停住了,“那你说怎么办?”
“殿下大概不太清楚,臣除在西厂任职之外,还统领御马监。”
御马监?
跟弼马温差不多?管马的?
大家都知道司礼监,大明大名鼎鼎,里头的太监各个牛逼哄哄的。
但其实司礼监只是明朝二十四衙门中的一个。
二十四衙门是伺奉皇帝及皇室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
其实二十四衙门并非宦官体制,其主官也无硬性规定必用宦官。
不过因多派宦官掌职,大家都以为如此了。
司礼监的太监贴身侍奉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算是领导的大秘,自然是二十四衙门中的第一等。
御马监不大为后世所了解,其实论起重要性来,它不必司礼监差。
因为,它掌兵。
掌兵的,他就是硬气。
御马监执掌一支禁兵,叫“羽林三千户所”。
这支禁军的定额是六千五百人。
但实际上常年不少于两万人,正德时期更是多达四万人。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可只有八百府兵。
四万人,都不用真打,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你。
“你离京十二年,还能调动的了御马监?”
难道还真是那句话——我不在江湖、江湖上仍有我的传说。
“如今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是臣曾经的手下。”
“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这倒不可能。”
小事好办,可调兵这么大的事,稍有差池,满门都不够斩的。
“他不一定听我,但他一定忠于陛下。”
“就是啊,陛下他……”
关键就在于,赵鸣现在联系不上啊,又没有手机。
就算有手机、这里也没有信号。
别的信物呢?
早知道,当时就该让赵鸣把那玉玺给她。
“等等。”
张宛灵机一动,“没有玉玺,可有太子印章啊。”
虽然三岁的小孩用不着这玩意儿,但朱厚照册封太子后,确实有印的。
这印她随身带着,正给赵小照玩呢。
她立刻拎着儿子,上下一抖,果然把太子的玺印给抖了出来。
关于这个事,她着实没有经验,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38-40(第3/8页)
程上两眼一抓黑。
搜肠刮肚一番后,说:“要不要写个衣带诏?还是血诏?”
赵小照茫然:“妈妈,写什么?”
“写,救命!”
——我是大明太子朱厚照,速速救命,事成之后,国库和你对半分……
*
几千年来,有四种功劳是所有朝代所有臣子都梦寐以求的。
定鼎之功、从龙之功、拓土之功、灭国之功。
灭国,说真的,太难了,这也不是五胡十六国,没有那么多的国可以让你灭。
拓土,也非一日之功。
定鼎,这都是命啊,没有生在乱世、追随上明主,想也不敢想。
从龙,这不就来了么。
汪直拍了拍许呈的肩膀:“你小子运气不错。”
许呈:……你不是开玩笑的吧……
“自古富贵险中求。”
从龙啊,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更何况这太平盛世,龙、都是生下来就是龙,想从他的人多了去了,能从漠河排到三亚。
你算老几,轮的上你么。
赶上一次,三代就稳了。
汪直突然想起了贵妃。
她四岁入宫,十八岁时去服侍先帝,当时先帝才不过一岁而已。
后来土木堡之变,先帝在宫中的境况也不必多说,但贵妃一直以侍女的身份陪着他,直到先帝登基即位。
表面上是主仆,其实同亲人无异。
先帝自小没有和母亲一同生活,只有万氏一直在身边照顾。
如果贵妃是男子,那就是妥妥的从龙之功,在前朝足可以封侯拜相。
可只因她是女子,所以那些都给不了。
先帝只能给她皇贵妃,最多给她皇贵妃。
这已经是委屈了,可朝臣还是觉得她不配。
大概是觉得,女子不配“从龙”吧。
“可是……”许呈欲哭无泪,“我只是想正经过日子啊……”
他也没想过要飞黄腾达,更没想过要腾到这种地步。
“想不想的,已经由不得你了。”
其实一开始,汪直真的怀疑过许呈。
毕竟对手放火精准,难说没有内奸。
但这许呈又实在愚蠢,也不够格做内奸。
汪直说:“日后,西厂是我、东厂是你,你我就是陛下和太子的左膀右臂。”
此时还没有“画大饼”这个词,但许呈真的完全能理解这三个字的意思。
他和几百年后的社畜们,在这一刻穿越时空共鸣了。
算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说吧。”他咽了下口水,“要我做什么。”
赵小照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了。
他上辈子大概是个猴子,攀爬能力特别强,一下子就吊住了许呈的脖子。
本来许呈就在高度紧张之中,被他这么一搞,差点儿心病发作直接归西。
“你们说什么呢,要我做什么吗?”
许呈哪里敢吱声。
汪直依旧保持微笑:“少爷,如果有安排,夫人自然会吩咐您的。”
赵小照歪着脑袋说:“我妈跟我说,最近两天要带我去玩一个大型剧本杀。嗯,说不定其中还有密室逃脱。”
“什么是剧本杀?”
赵小照鄙夷:“剧本杀都不知道,你们也太土了吧。”
——你们平常还有点儿娱乐活动不?
张宛确实很认真地对儿子说:“赵小照,在剧本里,你老爹被人给抓了。”
“啊?”赵小照夸张地说,“什么坏人,我突突了他。”
他才三岁,因为穿越的原因吧,大概有点儿神经错乱,前言不搭后语的,都可以理解。
张宛真心希望,这件事他们能赢,而且是兵不血刃的赢。
一切回归正轨,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她心里也明白,不太可能。
会见血的,多少而已。
一个三岁的孩子,从他们那个时代的要求来看,见识到真的血腥、真的太残忍了。
赵小照口里的“突突”,不过就是小男孩的电子枪,闪闪发光那种。
他有时候半夜睡觉自己醒了,就拿起自己心爱的宝贝,给床上呼呼大睡的他俩给突突了。
张宛:……睡着睡着,怎么就到缅甸了……
赵鸣:……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要受这种苦……
“别看他枪是假的。”她说,“要突突咱俩的心情,那可是真的。”
因为这玩具枪“突突”的声音实在太响了,还五颜六色到处乱闪。
半夜里给他俩差点儿吓得半身不遂。
她和赵鸣烦死了,两人一合计——“把这突突丢水里泡泡?”
果然,对付小照这种兔崽子,就是要出奇招。
从水里拿出来果然不响了,这下可算是消停了,再不敢买这种有动静的给赵小照。
可是……
张宛看着自己手中真的枪,再看赵小照。
往事已经不可追忆了。
在这里,别说火铳了,刀剑箭、哪怕是棍子,都是真的会死人的。
她摸了摸赵小照的头,到底是亲妈啊,还是心疼儿子的。
人家穿越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们倒好,一人倒霉,三人遭殃。
她仔细看看儿子的系统,还能不能翻出什么有用的。
现在,什么令人闻风丧胆啥啥的都不提了,先保住他们一家三口的命再说吧。
“妈妈,你找什么呢?”
“哈利波特的隐身衣。”
东方的巫术不太够,得看看西方的魔法了。
张宛叹气:“李广怎么就死了呢?”
他确实不是个好东西,早已有取死之道,可是……
打狗也得看主人,当年弄汪直,还不过只是个贬谪。
也是先帝强硬,所以汪直留了一条命。
哎,如今弄李广,竟然直接就弄死了?!
赵鸣啊赵鸣,你看看,这就是差距啊。
*
虽然李广确实恶贯满盈,和张家兄弟也是一丘之貉。
不过,赵鸣真的没有想让他,也没打算让别人弄死他。
“这是什么?”
“陛下,是《问刑条例》。”
大明人,都知道《大明律》。
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代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38-40(第4/8页)
律施行的经验教训制定而成的。
主旨就六个字——治乱世、用重典!
严刑峻法,以除贪贿!
老朱的手段,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按《大明律》,贪污八十贯、就是死刑。
至于怎么死,朱元璋还玩出了个花样,叫做“剥皮揎草”。
顾名思义,是把犯人的人皮剥下来,且要完整,不然没办法进行下一步。
完整的人皮剥下来后才能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然后悬挂示众。
路人:………
当然,这“剥皮揎草”最后有没有真的施行、施行了多少次,不好说。
就像也不可能真的贪污八十贯就全都砍头了,那大明岂不是没官了。
把大明所有官员,都拉到一处
统统枪毙,也许有被冤枉的。
但如果只枪毙一半,但一定有众多漏网之鱼。
不过,朱元璋死后,这条法律不说一纸空文,也确实很少被执行。
可一纸空文,总归也是文。
大明律,总归是一把悬在贪官污吏头上的利刃、闪闪发光。
偶尔有海瑞这种死脑筋要给你来硬的,想要给你上上国法的时候,至少也有个依据不是。
不过,老朱虽然不喜欢与时俱进,但律法总归是要修订的。
毕竟,治乱世、用重典。
那如今是盛世太平,天子自然要宽容待下,不好老是去剥人家的人皮到处悬挂。
《大明律》、祖宗之法不能动,但可以搞一些补充条款,就是条例。
明中期后,条例数量越来越多,不乏前后混杂矛盾,需要整理修订。
朱佑上台不久,这项工作就开始了。
这是一项大工程,功在当代,至少也能利一段时间。
这好几年也整理修订了好几百条,估摸着再有那么三五年,就能颁行天下了。
赵鸣不是搞法律的,看这些头疼,之前都暂且放在一边,只一心一意忙他的大业。
今日偶然看了一条,却是来劲儿了。
“这什么意思?!”
贪污罪的最高刑罚本是死刑,这修订版直接改为了“发附近卫所充军”。
这不是说所有贪污犯都能发出去充军,而是说“最高”刑罚就是充军。
“没想到大明这么有人文精神。”
经济犯罪都不判死刑的。
用不了多久,杀人也不用砍头了。
再往后,造反也不过如此。
赵鸣看着手边的宝贝儿,他搓出来十几只枪,说不飘的忘乎所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威慑力啊。
现在的大明,他不就是三体人么。
至少也是个低配版的三体人。
“一刻也等不得了。”
赵鸣想,老子非要把“水滴”拉出来显摆显摆。
*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四个字——秋后问斩。
“秋分啊,刚刚过了,很好很好……”
秋风萧瑟,黄叶满天飞,是杀人的好时候,是砍头的好时候。
赵鸣说:“现在牢里都关的些什么犯人,整理一个EX……表出来,朕亲自看看。”
三天后,朝中大员都收到通知。
说皇帝勾了十几个死刑犯,要亲自去监斩,让他们一起去。
“监斩,关我们什么事?关皇帝什么事?”
而且,砍头不是多在午门吗?
去西郊算什么回事?
“陛下说了,车接车送,一个都不准请假。”
凡有无故有故缺席者,大名贴在宫门口警告一个月。
就算赵鸣再蠢,也不可能看不出来。
就算是奏疏,就算是只署一个名字的奏疏,后面也不会是只有他一个人。
只是这个人被推到前台而已。
《大明律》的补充修订,也不光是礼部、大理寺、都察院等等,所有的官员都是大明的官员。
贪官免死,这就是给他们一人一块免死金牌。
什么“发附近卫所充军”,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了。
后面还有,把花钱赎罪的范围扩大了几乎不受限制的地步。
——不分笞、杖、徒、流、杂犯死罪,俱令运炭、运砖、纳料、纳米等项赎罪。
怎么,大明已经穷到这个地步了么?
这是刑部大理寺吗?
这分明就是银行。
先是花钱赎罪,然后就可以卖官鬻爵。
有权的人为所欲为,有钱的人也为所欲为。
而有权的人也有钱,有钱的人也弄到权,权钱交易、官商勾结。
我大明还有律法吗?!
弘治一朝的朝廷大员,表面上名声都不错。但民间早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
要论起讽刺的艺术,还是得看老百姓。
所谓的“纸糊三阁老”,就是之前刘吉、万安、刘珝三个内阁大学士。
屁用没有、百事不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
虽然现在内阁换了新人,但风气丝毫没有变化。
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天天给你上高帽子,正经事一件不干。
不过在赵鸣看来,他们也并非真的“无为而治”。
你瞧关于切身利益的事,他们这不是挺上心的、蹦跶的挺欢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