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 第112章 商队

第112章 商队(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末日序曲 风吟武门 从箭术开始修行 被契约兽强行喂瓜 清穿之成妃咸鱼日常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阴脉先生 我只是个种田玩家[全息] 曼哈顿窈窕淑女 苗疆黑莲花,末世赶丧尸

程知很快在记忆中找到:“我们那儿有!以前书院所在的城里有盛和粮铺,我老家那镇上也有!”

他老家那个小镇紧邻河道,来往运货的船只很多,有时候会在那里停留。运粮食当然也方便。

程知回想起当初镇上曾流传过的故事,说道:“听说盛和粮铺的东家,祖上也只是农人,然而短短几十年就成了大粮商!气运极好!”

何小弟闻言,露出佩服羡慕之色。

论身份,士农工商,商贾地位确实低一点,但也看跟谁比!

程知、何小弟,他们两人读书都是全家拼死拼活供养,远比不上那些富裕之家。

温故只是笑了笑:“民间传言听听就算了,别太当真。”

盛和粮铺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朝廷政策松动,出身商贾之家的人可以应试为官的时候!

在那之前,盛家声名不显,但其实祖上也不是普通的“农”,人家是大地主!

盛家发达绝不止百年!

商人身份不能科举应试的时候,盛家就是“农”。

钻户籍漏洞,绕过工商异类的“身份隔离”,联结士人,获得更多权力,或许早就在做了!

而一旦朝廷对商贾政策从“全面禁止”到“有限开放”,商户子弟能应试了,各地的盛和粮铺也就光明正大出现了,并快速占领市场。

名声也经营得不错,还有“普通农人依靠自身拼搏和气运成为大商人,后代科举入仕”的励志故事在民间传播。

关于盛氏家族的这些信息,都是姨母沉夫人告诉温故的。

沉家也是商贾,颇有资财。

但是!

沉氏后代在读书资质上完全只能眼馋别家!

即便政策松动,也无人应举。

是不想吗?!

做梦都想!

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才华!

别说科举了,连经商的才能,下一辈继承的也不多。

已故的沉老爷子,也就是温故的外公,当初做了几手准备,既然走仕途赛道走不通,就走姻亲赛道!

儿女结亲专挑有潜力的诗书之家,比如温家。以及,有潜力的落魄世家,比如北地赵家。

咱沉家后代没有读书天赋,但咱家有钱!

不得不说,也正因为当年沉老爷子铺好了路,才有如今沉家接到的天降馅饼!

温故回想着盛家的信息,问程、何二人:“咱们歆州,有厉害的农人或农务官吗?”

程知一番检索,回道:“厉害的农人,不知道,但农务官有,肯定是有的!流民招抚、水利管理、荒田垦殖,歆州都有在做,这些都需要懂农务的官员。”

温故点点头。

这类事得专业的人去做。关乎生存所需的粮食,当然不能只依靠存货,赵姨父对农事还是很重视的。

只不过,那些派下去的农务官职责实践如何,有几分保留?有没有敷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据温故所知,与他们景星坊有来往的附近几个普通村子,过去一年的收成,都不太好。

倒是与权贵们沾关系的一些农田,收成听说还过得去。

世情如此,也不可能把那些农务官抓过来,教那些普通村民们种地吧?

温故现在暂时还没那么大的权利,更别说这些农务官背后牵扯着许多世家权贵。

他思索着。

“盛家的商队…他们这次过来的人好象还挺多”

温故把何大和陶三叫过来,给他们布置了点儿任务。

“咱们景星坊是个新坊,外地的商队对咱肯定不熟悉,咱们可以热情招待一下,彼此多增加一些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综漫:我创建了基金会 废太子的格格日常(清穿) 我用术式玩坏时间线 满朝文武都想做我娇夫? [崩铁]第四天灾造神计划 重组家庭的随军日常[六零] 明月渡剑 他失忆了 被弹幕养大的翔阳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