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295章 老朱交待后事!

第295章 老朱交待后事!(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神器灾变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心动难捱[先婚后爱] 豪门管家上岗指北 错发信息给前男友后 世界转职为春和厨 甚尔的综漫生活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怎么都在觊觎万人嫌反派?! 恋爱脑omega被挖腺体后

第295章 老朱交待后事!

轰!

马车的车轮似是碰到了什么东西,车身微微颤动了一下。

杨荣只觉耳中有惊雷落下。

他满脸不可置信的望着眼前的老皇帝。

一时间,竟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陛……陛……陛……下!”

杨荣瞠目结舌,刚才始终镇定自若的他,连说话都开始结结巴巴起来。

事实上,杨荣虽然心中紧张,却从未失态。

甚至连表现出来的颤栗,都是有意为之。

以此来体现对陛下的恭敬和自己的内心的诚惶诚恐。

但此际,杨荣真的失态了。

皇帝陛下此言,究竟何意?

“咱老了!”老朱轻轻叹了一声。

他撩开窗帘,透过车子四周的玻璃窗,看了看窗外。

吉垣确实按他的交待,将护卫都布置得远远的。

马车上也没有安排人赶马,而是由人在前面牵着。

“陛下,这车子的隔音性能很好,外面的人听不见里面讲话。”杨荣知道老朱心中的疑虑,开口说道。

以前的马车,车窗只用帘子遮着,没有任何隔音性能,在里面说话和外面没有啥区别。

但制造局新推的马车,四面皆有厚厚的玻璃窗,门关上之后,内外隔绝,自然隔音。

何况老朱坐的这驾,还是特制的。

有防刺杀的功能,门窗厚重,隔音性能也更强。

“嗯!”老朱轻轻点头,望向杨荣,问道:“你以为,帝王与江山社稷,孰轻孰重?”

杨荣顿时愣在那里,怔怔不语。

老朱冷哼道:“你不用回答,我也知道你心中所想。”

“孟轲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轲是儒家亚圣,是千千万万读书人心中极为推崇之人,他的话,自然也被你们读书人视为真理。”

杨荣眼观鼻,鼻观心,竖耳聆听。

马车仍滚滚前行。

自大明科学院到东宫,距离不近。

马车由卫队护送,走的速度极慢。

要走到东宫,需要的时间尚不少。

言多必失,杨荣很清楚老皇帝是要与自己交待一些事情,他自己却没必要多说什么。

老朱缓缓道:“当年咱读孟轲的书,对他的书中的诸多内容不以为然,下旨将其牌位迁移出文庙,这件事,你想必也是知道的。”

杨荣仍不接言语。

实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说什么都不太妥当。

迎合陛下,显得太过虚伪,也会被陛下识破。

可此时反驳陛下所言,亦极不该。

只能做起雕塑佛像。

老朱迁孟子牌位之事,同时禁止《孟子》一书的出版和传阅,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老朱明令下旨,谁敢上书反对此事,便以大不敬论罪,会命令金吾将其射死。

却仍然有数不清的读书人奔走相告,抬棺上谏。

不少朝中大臣上书反对,认为孟子乃是儒家圣人,迁其牌位禁其书,乃是对圣人的大不敬,皇帝陛下万不该这么做。

也只有朱元璋身边的少数近侍,才认为皇帝陛下此举乃明君所为,能保江山社稷安宁。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一直到后来,包括当时老朱极为信任的李善长等人,也上书直阵孟子的思想乃天地大道,陛下鲁莽禁书会遭天谴。

朝中的反对之声,到达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这让老朱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最后不得不同意将孟轲的牌位重新迁回文庙,同时恢复《孟子》一书的出版,但仍然对其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删减。

后来大明朝廷钦定发行的《孟子》,内容便少了许多。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因为《孟子》一书作为儒家经典,几乎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必备之书。

流传太广,知晓的人太多。

朝中新出版的《孟子》改了哪些内容,天下读书人都一清二楚,反而争相传播。

可以说,这场闹剧,最终以老朱的退让和败却而告终。

也揭开了明代文人抬出“圣人”压制“君权”的序幕。

杨荣是读书人,进入东宫后,掌文秘工作,也经常出入藏书阁,翻阅昔年的文档资料。

对当年这件事,一清二楚。

这是让陛下脸上无光的事,他自己又是读书人的身份,以圣人门徒而自居,实在不便说什么。

他不说话,老朱却不愿意放过。

“你认为,咱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老朱淡淡问道。

目光却是落在杨荣脸上。

这一回,杨荣避无可避了。

“陛下是想以此来测试朝中官员的反应。”他言简意赅。

后人多认为老朱是不喜欢孟子的思想,什么“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不嗜杀才能夺天下”,什么“仁者无敌”……等等。

因为不喜欢,就下令将其禁了。

这很符合普通老百姓对喜怒无常的帝王的幻想。

皇帝高高在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这么任性。

不喜欢孟子的学说,便将其一禁了之。

但身为朝中大臣,有首辅之才的杨荣当然不会这么幼稚的看问题。

禁《孟子》一书,迁孟子牌位,绝非小事。

似老朱这样的帝王,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大事上,任性行事呢。

“喜怒无常”,“任性行事”,只是对外打造出来的“人设”。

实际上,这件事的背后,皇帝陛下必然有自己的考量。

在禁孟子之前,老朱也曾考虑过动孔府。

首先是下令日后孔子的后人,都不必来朝中做官,而只要安享“衍圣公”的尊称就行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孔家后人可有不少入朝为官的。

其次,便是下令春秋祭孔,只需要在孔子的家乡曲阜举行就好,天下其他地方都不用举动。

前一条还好,孔子后人入朝为官,也让很多读书人感到难以与其相处。

可第二条,规定天下各地不能祭孔,却是引发了极大的风暴,书生抗议,官员劝谏,老朱最后只能收回成命。

在此之后,才发生了禁孟子之事。

老朱不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重回铲屎官年少时 契约结束前omega又死遁了 霸总女A,小白花男O 装O出道后被装B总裁标记了 假千金死后她追悔莫及 安息日 一定是我破碎虚空的方式不对 穿越魔皇武尊 原始再来 没有来生(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