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被追尾了(1 / 2)
第二天清晨,我轻手轻脚地起床。
童欣还在熟睡,嘴角挂着甜甜的笑意。
### 四十二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宁的办公桌上,她正低头翻阅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AI如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古老文献进行修复和解读,以及如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重建已经毁损的文物模型。虽然内容晦涩难懂,但安宁却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落地,我们或许可以将那些早已消失的历史细节重新呈现出来。”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挑战。团队内部对于是否引入AI技术存在分歧。一些成员担心过度依赖技术会导致文化内涵被削弱,甚至可能引发伦理争议;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只有拥抱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
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安宁决定亲自带领一个跨部门小组深入研究AI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她希望通过具体实践来证明,技术并非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可以为人类服务的桥梁。
---
### 四十三
几个月后,一个名为“时光回溯”的实验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选取了一处历史悠久但因战争而完全损毁的古城遗址作为试点,试图通过AI技术还原其昔日风貌。整个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构建,再到最终的VR体验设计,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
一天深夜,安宁独自坐在实验室里,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流。她的手指轻轻敲击键盘,调整参数,尝试让AI生成的画面更加贴近真实。就在这时,负责图像处理的小李走了进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
“安总,您该休息了。”小李关切地说,“我已经连续观察了三天,您的状态一直很好,但身体是本钱啊。”
安宁笑了笑,接过咖啡喝了一口。“谢谢你提醒我。不过,你知道吗?每当看到这些画面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其实,我也常常想,如果我们真的能把这座古城完美地复原出来,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能帮您找回一些失去的东西呢?”
这句话让安宁愣住了。她抬起头,望着小李的眼睛,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
### 四十四
随着项目的推进,团队逐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所有复原的内容都可以追溯来源并验证真实性。同时,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加沉浸,团队还特别邀请了多位历史学家和艺术家参与其中,共同打磨每一个细节。
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时光回溯”项目正式对外发布。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戴上VR设备,仿佛穿越时空般置身于那座曾经辉煌的古城之中。街道两旁的商铺热闹非凡,行人穿着古装穿梭其间,甚至连空气中都能闻到淡淡的烟火气息。
当演示结束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位年迈的老者激动地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是我年轻时听祖父讲述过的场景,没想到今天还能亲眼‘见到’!谢谢你们,让我找回了记忆中的家园。”
安宁站在舞台中央,眼眶微红。她知道,这一刻不仅仅属于平台,更属于所有为这个项目付出努力的人,以及那些渴望留住历史记忆的人们。
---
### 四十五
发布会结束后,安宁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邮件中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熟悉的小屋??那是她和丈夫曾经居住的地方。旁边还有一行字:“你做得很好,请继续走下去。”
这封邮件让她想起了那个梦,也让她再次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自己。她明白,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困难,她都不能停下脚步。
与此同时,安宁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她开始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不再只是埋头工作。她经常抽空参加朋友组织的聚会,偶尔还会去公园散步,享受片刻的宁静。
有一次,她在书店偶然遇见了一位年轻的作家。对方正在签售自己的新书,主题正是关于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两人聊得很投机,最后还交换了联系方式。从那以后,他们时常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友谊给了安宁更多的启发。
---
### 四十六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是一年。这一年,“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平台”不仅推出了多个成功的VR项目,还积极探索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
安宁依旧忙碌,但她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她学会了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也学会了如何用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
某天晚上,她独自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手中的笔记本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但她依然喜欢时不时拿出来看看。那些记录着梦想的文字,仿佛在告诉她:过去的一切都有意义,而未来仍然充满无限可能。
“谢谢你,”她轻声说道,似乎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人倾诉,“如果没有你的陪伴,我可能永远不会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