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 2)
### 七十四、新的起点
大会结束后,苏念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她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阳光洒在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叶凡的新书《重生之翼》带来的震撼,还是林清禾跨文化文学交流活动的成功,以及归途读书会和梦想基金的成立,都让她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正在逐渐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苏老师。”一个轻声打断了她的思绪。苏念转过头去,发现是张明远。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脸上带着一丝兴奋。“这是我这几天写下的部分章节,您能帮我看看吗?”
苏念接过笔记本,翻开了第一页。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与力量,每一个句子似乎都在诉说着希望与坚持。她抬起头,对张明远说道:“你的文字很有感染力,尤其是这一段描写主人公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变化,非常真实。”
张明远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谢谢您的鼓励,苏老师。其实,我之所以选择以叶凡为原型创作这部小说,是因为我觉得他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我希望通过我的笔触,让更多人明白,在逆境中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苏念点点头,认真地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记住,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我,更是为了触动读者的心灵。当你用真心去书写时,就一定能打动别人。”
张明远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离开了办公室。而苏念则重新翻开笔记本,继续阅读着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她的目光落在最后一句话上:“即使世界黑暗如夜,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方的道路。”这句话仿佛点燃了她内心深处的一团火焰。
---
### 七十五、远方的呼唤
与此同时,林清禾正忙着筹备下一次的跨文化文学交流活动。这次,他们计划前往非洲,将东方的文学作品带给那里的人民,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促进双方的理解与融合。
然而,组织这样的活动并不容易。除了语言障碍外,还需要克服许多实际困难,比如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但林清禾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她联系了当地的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一天晚上,林清禾收到了一封来自肯尼亚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位名叫艾莉娜的年轻女教师,她在信中表达了对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兴趣,并表示愿意协助团队在当地开展工作。
“尊敬的林女士,”信中写道,“我从小就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让我感到无比向往。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相信通过文学,我们可以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建立深厚的友谊。”
这封信让林清禾深受感动。她立即回复了艾莉娜,详细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安排,并邀请她加入团队。几天后,两人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了第一次正式沟通。
艾莉娜向林清禾展示了她所在学校的情况,那是一所位于偏远山区的小学,条件十分简陋,但孩子们却对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我们能把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中文读物带到这里,那一定会让他们非常开心。”艾莉娜说道。
林清禾听了之后,决定专门为这些孩子挑选一批书籍,并设计一系列互动课程,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她还提议让基金会资助几名优秀的学生来中国参加夏令营,亲身体验中华文明的魅力。
---
### 七十六、平凡中的伟大
在国内,苏念的归途读书会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平台,并从中受益。有一天,苏念接到了一位名叫王浩的年轻人的电话。
“苏老师,我想跟您分享一件让我感动至深的事情。”王浩的声音有些激动,“最近,我在社区图书馆举办了一次小型读书会,主要面向那些退休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们可能不会感兴趣,但没想到现场来了几十位听众,而且每个人都听得特别认真。”
苏念听后也感到十分高兴。“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啊!老人们往往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重新发现自己曾经忽略的美好事物。”
王浩继续说道:“有一位奶奶告诉我,她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但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早早辍学。现在,她终于有机会再次拿起书本,感受那份久违的快乐。”
听完这段话,苏念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有追求知识的权利,而文学正是连接不同世代的桥梁。于是,她提议归途读书会今后可以定期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专题活动,帮助他们找回青春的记忆,同时也能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温暖与关怀。
---
### 七十七、生命的礼赞
另一边,叶凡的《重生之翼》改编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票房大卖,更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好评。许多人纷纷表示,这部电影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使他们更加珍惜当下。
某天傍晚,叶凡坐在轮椅上,望着夕阳西下的天空。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经历过的种种磨难,从最初的绝望到后来的坚定信念,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却又意义非凡。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接通后,对方自称是一名大学生,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而深受启发。
“叶先生,”对方的声音略显颤抖,“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甚至想过放弃生命。但是,当我在银幕上看到您的故事时,我才明白,即使遭遇再大的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感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叶凡听完后,眼眶湿润了。他缓缓说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请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挂断电话后,叶凡久久无法平静。他拿出纸笔,开始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受。他知道,这些文字将成为他下一部作品的重要素材。
---
### 七十八、未来的展望
时间飞逝,转眼又到了夏天。基金会的年度总结大会如期举行,主题定为“未来”。这一次,大家不再仅仅回顾过去的成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地方。
林清禾首先发言,她讲述了过去一年中跨文化文学交流活动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拓展我们的网络,让文学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无论是中东、非洲,还是其他地区,我们都应该努力打破偏见与误解,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
接下来,苏念也发表了演讲。她谈到了归途读书会的成长历程,并强调了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文学的价值。它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意义的精神食粮。”
最后,叶凡作为特邀嘉宾登台。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忘记追逐梦想。“文学给了我希望,也让我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力量。”
会议结束时,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短片,展现了世界各地因基金会的帮助而改变命运的人们。有人通过写作实现了经济独立,有人借助文学找到了心灵寄托,还有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人际关系。
短片的最后一句话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文学,是我们送给未来的礼物。”
窗外,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所有人都相信,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一个属于文学、属于梦想、属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