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460(2 / 2)
犹如报户口般,周启深将自己的信息一股脑全说了出来,听得阮柔略怔愣,半晌,等对方说完,她才自我介绍,“阮茵,沪市人,当了七年知青,三个月前刚回城,刚参加完高考,还在等录取通知书,家中父母健在,上有兄嫂,下有三个侄子侄女。”
说完,两人忍不住一起笑了出来。
到底是书店,不宜喧哗,阮柔付过钱,一齐走出书店,周启深在前,将人带到了国营饭店,也是周围实在没有可以坐下来说说话的地方。
好在不是饭点,国营饭店除了两位工作人员,并没有其他人,阮柔和周启深面对面而坐,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彼此在这个世界的际遇。
相比较原主在回城前夕遭人算计不同,周启深这具身体的原主是遭受了家人的背弃。
周家如今是重组家庭,当年周父周母和周启深原本生活幸福,结果,却遭遇了那十年的变故,周母在大学做教授,被人抓住一些言论,很轻易就被打为了臭老九,惨遭下放,周父无奈,只得带着儿子跟人登报离婚,但夫妻俩当时说好,只是假离婚,家中财产全部留给了周父和周启深,周母什么都没要。
结果,周母前头刚下放,没满一年,周父就另娶,等周父跟新婚妻子有了个小儿子,自此,原本颇为受宠的周启深就成了后娘手下的小可怜,前几年赶上知青下乡,顺理成章被打包送去了乡下,还是周启深过来后,去年靠着高考回的城。
“那伯母怎么样了?”
周启深皱眉,“还在下放的地方,我正在找关系,看有没有办法把人弄回来。”
等阮柔说过原身的遭遇,两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然说不清谁更可怜。
“好了,过去的都过去了,你想办法给伯母寄些东西过去,撑过这一年,要不了多久,转机就会来了。”阮柔宽慰。
周启深颔首,未来的趋势他自然清楚,但原主心中的担忧到底放不下。
两人又说了些话,阮柔方才似想起什么,“对了,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在书店?”
周启深笑,“那日你高考,我正好被安排了监考。”
阮柔恍然,接着问,“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好好上大学,等政策放开,就可以开始做生意了,到时候把母亲接回来,拿回属于她的财产,再给周家一点小教训。”周启深说得风轻云淡,实则暗藏机锋。
阮柔丝毫没觉得不对,也说了自己对大岭村的报复,她还记得原主上一世,大岭村那些人的包庇对原主造成的伤害,这一世,她靠着自己躲过了灾祸,却不会因此忘记大岭村人的恶劣行径。
当然,她没打算真对人做些什么,触犯法律的行为她不会做,却会用另外的办法,让大岭村人,尤其是孙家人后悔。
愉快的时间总是格外短暂,等到国营饭店内有客人进入,阮柔才发现,外面天色已经渐渐黑了。
“时间不早,我该回去了,对了,我如今住在城西的弄堂里,你有事可以去找我,对了,你如今住在哪,身上还有钱吗?”
“我现在住校,原本母亲的几套房子被收走了,周家那边没有我的位置,钱你不用担心,我前阵子开了个补习班,还找打印社卖了些高考复习资料和试卷,如今,还算小有余财。”
阮柔略吃惊地瞪大眼,“你这么早就开始做生意了?”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做生意呢?”周启深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
好吧,阮柔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440-460(第6/24页)
慰自己,这次对方走在了前面,不过嘛,她可没打算做生意,而是打算进官方部门,也不要多大的权利和地位,而是想要轻松摸鱼一世,至于为什么不进厂,当然是因为要不了几年,就会有下岗潮。
告别周启深,阮柔抱着书,往阮家走,心情前所未有地好。
回到家,阮家几人几乎一眼就看出来,阮母有些奇怪,“小茵,今天出门遇见什么好事了吗?”
“嗯,”阮柔直接承认,“妈,我在书店认识了位复大的学长,我俩互相有好感,准备进行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说得很冠冕堂皇,但谁叫这年代谈恋爱就是这风格呢,阮母吃惊,“是你先前就认识的,怎么从没听你说过?”
“算是吧,以前他母亲被下放了,父母离婚,他也被家里安排下乡,今儿刚碰上,他是去年第一批高考回城的。”担心阮家人顾忌对方的成分,阮柔解释,“他母亲的事已经有眉目,大概很快就能平反回来了。”
阮父阮母恍惚着点点头,倒是阮大哥阮大嫂欣喜不已,不管考没考上大学,找上门好婆家总是一门好事,说不得他们还能跟着沾光呢。
第445章 遇见周启深后,焦躁的夏日仿佛加了速,阮柔日常在家帮衬着……
遇见周启深后,焦躁的夏日仿佛加了速,阮柔日常在家帮衬着阮母做家务、看看书,与周启深出去压马路,日子十分休闲自在。
约莫一个月后,陆续听说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阮柔这边却仍旧没动静,原先因为她的保证而放心的阮家人,忍不住再次提起了心,每日都要问个两三遍,尤其整日在家中的阮母,见着一次便要问一次,再后来,阮柔听见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就有些头大。
就连周启深都忍不住有些疑惑,“我听说复大的通知书已经陆续全部寄出去了,咱们就在本地,应当第一批收到才对啊。”
阮柔这才察觉有些奇怪,不知怎的,突然想到了曾经听说过的顶替上大学,“我是沪市人,不会也撞上这种麻烦了吧,原主记忆里可没有这件事?”
等等,是真的没有吗,阮柔有些不确定起来,仔细回忆一番,终于从原主繁杂的回忆中拎出一段好似不那么重要的——好像原主回城后也参加了高考,还一考就是两年,只是那时候的原主家中乱糟糟一片,孙二流子一家就跟不小心沾染上的刺球一般,甩都甩不掉,还会扎人。
那时候参加高考对原主而言,与其说是想要上大学,不如说是想摆脱当时噩梦般的现实,然而实际上,原主的复习也就是糊弄而过,故而,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也没觉得奇怪,只当自己没考上。
如今换了阮柔,认真复习且对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就算今年高考人才济济,她也不至于连个大学都考不上吧,随着疑惑,阮柔心中逐渐升起不好的预感,她的成绩可能被人顶替了。
“还是去查查吧。”她与周启深几乎是同时开口。
只是,阮柔迟疑,“现在的成绩应该是保密的吧,要是不给查怎么办?”
“先去问问,要是不行就闹大,若真有冒名顶替的事,绝对不止你这一例。”周启深安慰。
此番高考恢复,整个花国从上到下都万分重视,然而,等阮柔真的去教育局想要查阅卷子时,依旧被严词拒绝,也有人被她说动的,奈何规矩面前,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别说试卷,阮柔连自己的分数都没问出来。
一连跑了三趟,次次都空手而归,若是一般人,或许就放弃了,阮柔却没有,周启深皱眉,心道没有足够的关系果然难办事,好在他用钱开道,总算砸开一个办事人员的口。
那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男人,周启深打听到对方家中经济十分困难,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儿子长期需要营养品,想办法买了好几桶奶粉,这才说动对方。
“你们现在说什么都是空口无凭,就算我愿意帮你,也打不开档案室,不如想想有什么证据,那时候我们科长才会松口。”
有了这句准话,阮柔终于转移了思路,除去教育局外,知道她真实成绩的其实应当还有一位,那就是复大的招生办,前提是她的分数足够的话,但不管怎么样,都得试一试。
如今大学对外开放,只要有熟人带领、带着身份证明在门口保卫处登记,就可以进入学校,有周启深在,两人顺利进入学校,来到大学招生办。
复大招生办的人整整忙活了一个月,终于将录取通知书全部发出去,上至招生办主任、下至几位办事员,全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办公室内难得的清闲,喝茶看报的、织毛衣的,甚至还有择菜剥毛豆的。
当听见门口敲门声,几位掩饰性地将手中活计往办公桌下一藏,俱都做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
见众人都收拾好,距离门口较近稍年轻些的办事员过来开门,原以为是学校领导或者其他部门的同事,结果却是两位陌生的年轻人,她奇怪问,“你好,你们找谁?”
“我来找复大招生办,”站在前面的阮柔出声,“老师,您好,我是阮柔。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年高考报考了复大,对自己的成绩也有几分把握,但现在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所以来学校问一下。”
“啊。”办事员顿时愣住,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好半晌,她没好气道,“你对自己有信心就来学校招生办问,要是全天下考生都跟你一样,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天天给你们查通知书算了,去去去,没事拿我们消遣呢。”
眼见对面人的脸色越来越臭,说明来意的阮柔手疾眼快,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票,那是周启深好不容易淘换来的自行车票,在这年头可是绝对的好东西,哪怕自己用不上,亲戚朋友间也是硬通货。
那办事员低头瞄了一眼,迅速将票收了起来,面色也跟着缓和几分。
见状,后面的周启深补了一句,“老师,我是去年入校的大一新生,周启深,我对这位朋友的成绩有信心,可以为她作保,劳烦您帮忙查一查,只要帮忙看下,今年录取的新生里有没有一位叫阮柔的就行。”
事情其实是一件好事,但发生在办公室门口,办事员也不好自己做主,思考了会,让外面的人等一会,关上门口,悄悄凑到主任面前嘀咕了几句,她跟主任是拐了几道弯的亲戚关系,她一说,主任不好拂了她的面子,便悠悠然道,“行,那你帮忙看一下,就破例一次,以后可不许再有了。”
办事员点头,找出今年录取的名单,足足大几百人的名单,她眼神飞快略过,最后停留在其中一个人名上。
“有了,阮柔!”她惊呼,随即忍不住惊慌。
真说起来,她宁愿找不到,那样就说明是外面的人没考上,而不是他们录取的环节出现了任何问题,但现在,名字在录取名单上,而通知书早已全部发出去,上海的早一个星期前就该收到通知书了。
心头浮现无数猜测,办事员直觉惹了大祸,自己兜不住,连忙喊远方表姑的主任,“姑,真的有叫阮柔的通知书,怎么办,她说没收到通知书?”
主任也是一惊,还以为是一个自大的小姑娘不死心呢,她一把扯过录取名册,盯着那个“阮柔”的名字,险些要将两个字盯出火花来,半晌,她喃喃,“仟仟啊,保不齐真出事了。”
说着,原本轻缓柔和的语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440-460(第7/24页)
陡然严厉,“小周,仟仟,你俩跟我来。”被喊到的两人急忙起身跟上。
等关闭许久的门再次打开,阮柔第一时间上前问道,“怎么样,我在录取名单上面吗?”
这位招生办主任的神情十分肃穆,语气却十分柔和,“这位同志,你好,我是复大的招生办主任,负责本届学校招生工作,还请你跟我进来,出示下自己的身份证明。”
连跑了几日教育局,阮柔的全套证件都是带在身上的,不仅有身份证明,户口分、准考证,一应相关可以证明身份的文件都有,闻言跟着进去后,将全部证件掏出来,摆在桌面上。
每看一份,肉眼可见招生班主任的面色就黑沉上一分,到了最后,就跟那暴风雨前乌云密布的天空般,几乎快要滴下雨来。
“阮柔同志,你的身份没有问题了,我们这边大概的情况也跟你通报一下,我们录取名单上确实有一位叫做阮柔的学生被录取,家庭住址、户口位置、过往学校信息都对得上,录取通知书也早已经按照消息寄出,你这边没有收到,可能是中途邮寄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立马来排查,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复。”
招生办主任端正的态度,让阮柔十分满意,但有些话还得说在前面,她试探问道,“我之前听说有人在买卖录取通知书,当然,我肯定是没卖的,但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关联,如果可以的话,你们可以仔细查查。”
主任郑重点头,“我们会的,也谢谢你的坚持,避免了我们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阮柔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最后证明录取通知书确实没给到我本人,但又追踪不到其去向,那我到开学的时候还可以来报名吗?”
“这个我们得商量一下,你留一个地址,我们这边确认过后,会上门给你一个答复的,最迟三天内。”主任不敢直接应承,此外,这件事也得跟校长通个气,保不齐其中就有多大的案子呢。
虽然对方说的负责,但保不齐有什么猫腻,亦或者调查起来中间还有更大的一双黑手压下,阮柔临走前忍不住提醒,“我们已经去过教育局查分数了,待会还要再去一趟。”
这既是友情提醒,别最后闹得招生办稀里糊涂被教育局问责,也是警告,上面还有教育局看着,别想着糊弄了事,至于教育局和招生办沆瀣一气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毕竟要有这么大的能量,就不至于留下录取名单这么大的把柄,不如直接在考试分数上做文章了。
“我明白了!”招生办主任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再次提上一个台阶,将人送走后,立即带着办事员去校长办公室,不管是学校出了问题、还是邮寄过程中出了问题,都是个大问题,更何况,想起刚才来人的提醒,她隐隐觉得,似乎触碰到什么十分了不得的大事,她肯定兜不住,还是让校长来撑着吧。
且不提复大整个教学团队由此引发的自我排查追踪,阮柔二人再次前往教育局,有了学校出具的证明,她顺利看到了自己的分数,远超今年复大的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
第446章 两相印证,阮柔跟教育局领导再次反馈了一遍问题,确保对方足够重视……
两相印证,阮柔跟教育局领导再次反馈了一遍问题,确保对方足够重视、并承诺解决问题后,方才离开。
事毕,接下来就等复大招生办以及教育局的通知,阮柔心终于安定,只是,想着这几天周启深贴出去的东西,她不免有些不好意思,足足搭出去几罐奶粉、两包香烟,一瓶好酒,以及一辆自行车票,价值少说大几百,怪不得说是人情社会呢,就是现在的她有点穷,暂时还不上。
“这样吧,你给我一年时间,我尽量凑齐还给你。”
话音刚落,阮柔就见对面的男人面色立即低落下来,就跟受到主人嫌弃的狗狗一般,连尾巴都耷拉下来,“茵茵,你是跟我生分了吗,这点小钱都要跟我计较。”
“没这意思。”阮柔急急忙忙解释,“就是觉得你正是用钱的时候,这些钱攒起来也不容易,才想着还你的。”
“噗呲。”就见对面男人忽然笑了出来,“逗你的,这钱我不用你还,当然,你要是觉得不还不舒服的话,慢慢还就是了,不用抠搜了自己。”
“嗯。”两人并排走在回阮家的街道上的,多日的奔波,对方早已是阮家的常客了。
阮母最近白天晚上都惦记着这事,见两人一改前几日的眉头紧锁,反而面上满是轻松,心中一动,问,“小茵,通知书的事解决了吗?”
“嗯,今天去复大,说是有我的录取通知书,教育局那边也查过,分数超了二十多分。”
阮柔轻描淡写说完,阮母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随即不确认般追问,“也就是你考上了,对不对。”
“对,我考上了!”阮柔脸上绽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
“那就好,那就好。”阮母手中不自觉合十,只是很快察觉不对,转而十指交握,难掩欢喜,“启深,你今天留下来吃吧,小茵考中是好事,我做几道大菜庆祝庆祝。”她没说的是,前几天,弄堂里可有不少熟人八卦,明里暗里讽刺他们家没考中呢,现在有了确定的消息,她就要好好庆祝一番,也给街坊邻居们看看。
阮柔哪里不知道阮母的小心思,看了周启深一眼,却见他飞快点头答应下来。
“好啊,那就多谢伯母了。”
“不用谢,不用谢,还多亏了你帮小茵跑这么多天,待会可得多吃点。”阮母没说几句,就急匆匆去准备晚上的饭菜。
晚上,等到阮父和阮大哥大嫂回来,面对的就是一桌的丰盛大宴。
“哟,今儿这是怎么了,一桌好菜。”阮父纳罕。
阮大嫂看着婆婆满面春风,机灵地猜出了其中关窍,问阮柔,“小妹,你是不是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她这一问,阮父和阮大哥期待的眼神俱都投了过来。
阮柔摇摇头,那份通知书还不知道在谁手上呢,不过,她补充道,“通知书还没收到,但已经跟学校确认过,我确实考上了复大,学校和教育局那边正在处理。”
比起在家中,消息仅限于跟邻里八卦的阮母,三个在外工作的人,知道的可就多了,阮大嫂心中一思量,想起车间里听到过的传闻,猛拍一下大腿,“小妹,你的成绩不会叫人顶了吧?”
瞬间,除去早已心中有数的阮柔和周启深,其他人都面色难看,阮父神情凝重,“小茵,你大嫂说的是真的吗?”
“有这个可能,但不确定,要等教育局的调查结果出来。”阮柔回答,“如果真的是被人顶替,我会建议教育局彻查录取通知书的发放问题,还有学校,如果可以开学也可以做一次测评。”
阮父慎重点点头,“这些事我们不懂,你们在外跑要多小心点,该打点的关系就要打点,待会你找你妈拿点钱,启深,这阵子多谢你了。”
周启深摇头,“没事,都是我该做的。”
阮父见状,便没有再说什么,一段时日的来往,他对这个小伙子的情况基本了解,知道其家中爹不疼、娘不在身边,别说长辈帮衬,反而要想办法救济母亲那边,好在人勤快、又有能力,否则,就是人再好,他也不想两人在一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440-460(第8/24页)
如此,一连等待了一周,眼见离开学没几天,阮柔忍不住,再次去了教育局。
这一次,接待她的成了教育局的负责招生这一块的主任,对方第一时间拿出了属于阮柔的录取通知书,而后真诚道歉,“真对不住,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前两天才找回来,正要去还给你呢。”
阮柔接过,细细打量,随后认真问,“请问,我可以知道我的录取通知书是从哪里找回来的吗?”
主任面色有些尴尬,“是在一个同样姓阮的人家。”
“他们是想冒名顶替?”阮柔笃定道。
“大概率是。”主任爽快承认,事情早已查清。
不等他说出更多,阮柔再次发问,“对方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被录取了,是系统内有人串通吗,我如果想追究对方的责任,去法院诉讼可以吗?”
主任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其实因着这个事,整个教育局里已经忙了整整一周,会议都不知道开了几个,就是在商量如何解决冒名顶替的问题,可惜商量来,商量去,总有些缺陷,如今,人家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他们也没立场阻拦。
想到另外一户姓阮人家的身份,他同情之下,多透露了点消息,“那边的阮家,在教育局系统里有点关系,你要想好,真告人家会不会影响了自己,毕竟,你还要上四年大学呢。”
阮柔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倒不能怪人家多心,只是,对方既然能做出这种事,就说明不是什么好东西,她想了想,道,“那我把他们一起告了,就算不送他们进去,也要让他们以后不能给我使绊子。”
主任哑然,好吧,真是个厉害的小姑娘,他笑了笑,又透露了个消息,“对了,局里打算彻查一遍,要是查出问题来,可能会对你进行一次嘉奖。”
“嘉奖就不用了,只要避免更多跟我一样的受害者,就很好了。”这是阮柔的真心话,一张小小的录取通知书,代表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毕竟如今这个年代,大学生就代表光明的前途。
主任心中一动,说出了自己如今的难题,“我们最近正在想办法彻查,不知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阮柔思忖片刻,道,“现在邮寄不发达,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顶替可能只是其中一样,主任,我有几个建议,您看看可不可行,一来,要求所有学生到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明,第二,要求各大公社、街道出具该学生没有改名过的证明,三来,学校开学可以举行一个简单的测试,高考能考上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本的学识我想还是有的”
阮柔的建议一个接一个,听得主任眼睛发亮,连连点头,握住对方的手不断晃动,“好好好,我这就去跟领导建议,多谢你了,同志。”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等到出了对方办公室,只余两人,周启深提了提手中一个袋子,里面赫然是之前两人送出去的礼物,刚才对方竟是全都退回来了。
阮柔无奈笑笑,“收着吧,以免人家提心吊胆。”对方只悄默默退回,口头上没有提一星半点,显然是害怕了。
一开始没料到有这一遭,她看着其中一张骑行车票,道,“要不,咱们去买一辆自行车吧。”
周启深有自己的事要忙,每天跑来跑去实在太麻烦,不如买辆车,以后几个地方来回跑也方便许多。
“好。”
于是两人又转道国营商店,用一张自行车票,外带一百三十,换来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周启深身材颀长,尤其立在自行车边,更是衬得人清隽非常,阮柔坐上车子后座,两人干脆骑车回去。
有了录取通知书,阮母在弄堂里好一阵宣传,阮柔怀疑,整个弄堂的人应当都知道了,毕竟每日进出,不管遇到谁,对方都会恭喜自己一番,弄得她很是不好意思,考上大学的那么多,搞的好像自己故意吹嘘一样。
临近开学,因为阮家距离学校较远,阮柔跟家里商量后决定住校,有空的话周末再回来住,阮母帮趁着收拾行李,而阮柔这几日整理了那户欲要顶替自己大学名额的阮家人资料,正式跟法院提起了诉讼,连带那位在教育体系内做手脚的一起告了。
只是,没等到开庭,先等来了开学。
作为阮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大学生,阮柔的报道引得阮家所有人都蠢蠢欲动,阮父阮母和阮大哥大嫂争着抢着要送她去学校,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阮大哥都敢顶撞阮父几句了。
最后还是阮柔拍板,全家人连带三个小豆丁一起去,大人去看看学校,回来也有话题跟邻居们了,至于孩子,按阮母的说法,就是要侄子侄女向她这个姑姑学习,培养爱学习的观念,争取以后也考上大学。
复大的报名一共给了三天时间,因着全家出动,足足八口人,阮柔选了第一天去,人少,也好在学校里逛逛。
如预料中一般,第一天学校里的人还不太多,阮柔拿着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明,按照学校张贴的指引办完报道手续,提着大包小包来到宿舍。
宿舍楼是标准的八人间,比阮家住宿条件好不了多少,阮母看得连连皱眉,让女儿周末就回家住。
等整理完宿舍,阮柔带着一家人将整个复大完完整整逛了一圈,看得几人心生向往,阮大嫂更是连连叮嘱,让三个儿女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可不能跟以前一样,糊弄了事。
第447章 午饭后,送走参观的阮家人,阮柔重新回到宿舍,却发现宿舍里已经多……
午饭后,送走参观的阮家人,阮柔重新回到宿舍,却发现宿舍里已经多了两个人,正在打扫宿舍。
与阮柔只打扫了自己的床位和公共区域不同,这两位显然是勤快人,整间宿舍窗名几净,其他干净如新,
阮柔进来的时候,两人刚忙活完休息,一位在靠门左下角位置,是一位约莫三十来岁,面容沧桑,皮肤略显粗糙的女生,另一位看着年纪也不小,显然都是以往被耽误的老届学生。
三人都是好性子的,彼此互相介绍一番,阮柔也清楚了对方的情况,三十来岁的叫莫如春,是北边山城人,早就结婚生子了,但听说高考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复大,另一位叫沈瑶,是早几年下乡的知青,如今二十八,还没成家。
都是新一届的大学生,互相说着些过去的事,气氛很是和谐。
一夜好眠,等到第二天,宿舍里八人陆陆续续到齐,阮柔不得不感慨,新三届的学生成分着实复杂,光她们一个八人宿舍,就有三个已经结婚的,其中两个都结婚生子,还有一个年轻的知青祝霞,结婚还没有孩子,考上大学后,直接跟人离了。其他五人,有三个下乡知青,另两人正巧读高二赶上高考。
整个宿舍,只有一个叫卫婉的是沪市本地人,只是跟阮家有些距离,两人先前并不认识。
虽然来自天南海北,过往经历各有不同,但不拘是谁,考上大学都倍加珍惜。
三天报道时间一过,学校正式通知安排开学。
第一天不出预料是开学典礼,不拘是新生还是老生,都齐聚操场,正前方台子上,首先是校长发言。
比起曾经经历过的枯燥发言流程,校长此番讲话让在场所有人心中沉甸甸的,无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440-460(第9/24页)
过去文化荒漠的十年,不仅耽误了无数知识青年的人生,更让这个国家出现了难以弥补的人才缺口,高考恢复,既是秩序走上正轨带来的附赠品,更是人才急缺下的必然选择。
“同学们,国家需要你们,未来的四年,好好学习吧,争取以最好的状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最后,校长以这么一句话结尾,引动得所有新生都斗志昂扬,阮柔也跟着满腔热血。
而后,去年第一届高考的大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等开学典礼结束,一个上午已经结束。
舍友们约着一起去食堂吃午饭,也好互相熟悉,只阮柔看着向自己走过来的周启深,只得拒绝了舍友们的邀请。
临走前,祝霞悄悄附耳在阮柔边提醒,“学校不允许在校谈恋爱,你千万注意,考上大学不容易,可不能为了点小情爱耽误了学习。”
“知道的,我俩是正经的革命同志,大学毕业前不考虑那些的。”阮柔回答,不是糊弄她,而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
高考恢复不易,大学恢复教学更不易,教学资源格外珍贵,教育局早就颁发了禁令,禁止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刚才校长发言也再三强调,要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学习上。
加之阮柔和周启深都有,当然,也是因为好在两人有过多世经历,彼此信任,不如真正的年青人般热血激动。
祝霞提醒一句后,跟着舍友离开,并不多说。
她跟其他女生不一样,在下乡时因为生活困难,无奈之下跟当地一户本地人结了婚,但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她就发誓要考大学,但对方并不允许,在去年她报名参加高考后,考试的那几天都将她困在了家里,她就这么错过了第一次高考。
后来,男人再三跟她道歉,哭得涕泗横流,说些什么对不住她、但阻止也是因为舍不得她之类的鬼话,她半点没听,找个机会回了城里娘家后,直接跟人把婚离了,这才能安心准备高考。
为此,娘家人、亲戚朋友里,说她狠心无情、嫌贫爱富的不在少数,可她不在乎,对方既然敢困她第一次,以后就可能有无数次,既然双方没有信任,那就干脆不要在一起,这就是她的选择——
开学典礼后,大学生涯正式展开。
如学长学姐们所说,大学的课程排的极满,白天几乎满满当当全是课,没点空余的时间,不仅如此,晚上乃至周末,学生们还得赶作业、组班学生杂志、阅读各个老师们推荐的课外读物,可谓忙得不可开交。
阮柔读的是经济学专业,花国成立才堪堪十年,其中还有大半时间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不说别的,就说如今还是计划经济,经济学在花国根本无用武之地,涉及理论知识的书籍都没几本,更遑论实践课程。
教导他们经济学课程的,大部分国内老师们自己也稀里糊涂,只会照本宣科,还是后来,经济学系的主任听说后,从北市那边,请来一位刚平凡的经济学教授回来,每周讲两次课,这位教授年轻时出过国,当年因为海外背景被栽赃下放,但当年在国外有实打实的实践经验,让阮柔和其他同学受益匪浅。
只是,因着参考书籍都是外国传进来的,翻译版本多少有些欠缺,要想真正理解,就得去看外文书籍,为此,阮柔还将几门外文都提上了学习教程,学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
偶尔,阮柔和周启深约了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常常都是两个人各学各的,半天下来说不了一句话,思绪放空的时候,她也会想,难怪教育局和学校要禁止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看书的时间都不够,哪来的时间谈恋爱。
眨眼,一个学期过去,原本跟家里说的每周末回家自然不成,事实上,阮柔只在阮父和阮母生日那天回去了两天,其他时间,压根不敢懈怠半分。
眼见新年即将到来,阮柔和同学们本以为能稍微宽松些许,结果就被教授布置了任务。
大一的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涉及实践的几乎没有,而这次寒假作业,就是一次大型开放课题,三到五个人为一组,调研如今的经济政策,既是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思考,经济究竟是什么,身边桩桩件件大小事多少是经济范围内的,也是一次对当下经济环境的排查、和对未来经济政策的推演,不得不说,沪市是走在整个花国的前列,想必改革近在眼前。
但不管怎么样,寒假总归能稍微松口气了。
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周启深的母亲柯庄雅女士,终于赶在年前得以平反回到沪市,早几日,周启深就搬回家跟母亲一同居住了,没办法,柯女士下放多年,吃尽了苦头,身子骨都彻底坏了,只能靠时间和好吃好喝养着慢慢恢复。
阮柔跟着回去见过几次,那是一位哪怕历经风霜、依旧满身傲骨的人,只她对周启深满是愧疚,见儿子有了喜欢的人,直接将名下刚归还的一套房子过户,说是将来给小两口结婚用。
说到房子,还引起过一些纠纷。
柯母是沪市本地人,家中父母只得她一女,柯家的财产当年在抗战时,大部分捐了做物资,只留下了沪市的三处房产,其中两套小洋楼,还有一套普通的格子间,三套房子都在柯母名下。
当年柯母被打成坏分子事出突然,而成分问题又影响极大,几乎是立刻,柯母就跟当时的丈夫周父商量好,两人假离婚,儿子归周父。
后来,婚是离了,儿子也给了周父,柯母一个人独自被下放到偏远的北方农场,几乎音信全无,却不知道当初情谊深重说好假离婚的周父,没两年就二婚,再娶了一任妻子,这也就罢,两人还苛待周启深这个儿子,全然不顾一家人住的房子还在柯母名下。
当然,当时也没人敢提这一茬,否则,房子就是被收走的结局,周父不提,原来的周启深自然也不敢提,憋屈着长大到懂事的年纪,就被送去下乡,最后殒命乡下。
若没有周启深的到来,就没有对柯母的接济,对方活不活得下来都不好说,自然没人会追究周家,但偏偏,如今母子俩都在,那房子怎么论,都跟周父没关系。
阮柔听周启深说过身体原主的结局,原主死在乡下,没多久柯母也在平反前夕死在乡下,虽然最后平反了,但柯母自己连带亲生的儿子至死都没拿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倒是周父背信弃义的接手了柯母的三套房子,不仅带着妻子儿女搬进了富贵的小洋楼,另外两套房子出租的租金,也足够供应他们一辈子吃喝不愁。
故而,柯母刚平反回来,两处小洋楼都被归还,周启深依旧没放过周父那套,愣是找了人,把周父及其现任妻子儿女一起赶了出去,可谓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至于柯母,历经多年世态炎凉,早已看清当初男人的真面目,又自觉愧对儿子,自是听之任之。
倒是周父气得狗急跳墙,说了好些难听的话,但房子在谁名下就是谁的,有人来赶,也只得灰溜溜搬了出去,奈何当初因着家里有房,工作的厂子里就没给他分房,如今搬出去只得花钱租房子。
无人时,周启深还颇为解恨地对阮柔说,“如今城里房子紧张,那人工资不高,那女人没有工作,一家人还都花钱大手大脚,我看他们一辈子都别想买沪市的房!”
第448章 寒假到来,宿舍里却没怎么空,除去沪市本地人外,大部分学生都选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