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80-90(第1/17页)
第81章
圣上又要南巡了?
贾敏想起来她刚刚还在和白湘湘玩笑,将来要去圣上跟前给她求个女校书。
老天莫不是真听到她的呼声,真是说什么就来什么。
只是她连圣上都见不到,如何能求。
可见自己说大话了。
贾敏听到圣上南巡,心中顿时浮现出四个大字。
劳民伤财。
透过原著中的只言片语,甄家是接驾过好几次的。
只是史苗没想到皇帝陛下会选择这个时间点。
这个时候南巡?
兴许察觉了江南的某些异动。
既然有所察觉,还偏偏往这边来。
这皇帝难不成想来个御驾亲征啊?
贾赦亲自把那封信呈过来:“母亲请看。”
史苗拆开看了看,又给贾赦和贾敏,至于要不要把贾政叫回来,等商议后再说。
史苗让京城送信的人先出去,让赖嬷嬷亲自去安置起居。
等人走的只剩她和一双儿女。
史苗才略有些迷惑,喃喃道:“还没定下谁监国……”
贾赦却很是热切:“都说监国之人,极有可能是陛下嘱意之人。”
史苗在屋内走了几步,猜测可能:“圣心难测。”
但她还是秉持着绝对不掺合的原则:“我的意思,让你敬大哥不要轻举妄动,宁愿不要什么从龙之功,莫要将整个贾家带累下去。”
贾赦这小子,心里藏不住事情。
听母亲的意思,当下就把着急写在脸上。史苗一眼就把这崽子看穿了。
怪不得今天那么积极。
史苗顿时冷了脸,开始审问贾赦:“京城来人私下和你说什么了?”
贾赦不敢认,连忙摆手。
史苗又厉声质问:“你敬大哥可有给你私下写信?”
贾赦才惨白着脸点点头。
瞧瞧这胆子,自己声音略高一点就支持不住,马上露馅。
还想去与虎谋皮。
史苗脑仁疼,她最怕的事。
将来总有拦不住的一天。
原著里的贾母也是渐渐老了以后,很多事情管不到,整个荣国府越来越失控。
史苗叹了一口气:“你们是兄弟,我也不让你难做。”
然后反问贾赦:“你也管过些家事,家中最要紧的是什么?钱,粮。且看太子殿下走后,那几宗落到了谁手里?”
贾赦不知如何回答,其实他也没太弄明白,母亲说的钱、粮、究竟在哪一方。
敬大哥也没说明要去哪一方。
但贾赦知道,敬大哥肯定要去站哪个皇子队。
史苗冷声道:“那些要紧的东西,还在陛下手里紧紧攥着呢!”
接着史苗又问贾赦:“兵又在哪里?”
这个贾赦倒是知道一些。
京城的兵归在皇家管,外面的兵马,在各处节度使手里。
可是在谁手里又有什么关系?
兵马都要吃,要武器。
史苗又问贾赦:“就算有兵,没有粮草武器,兵马如何先行?”
朝中盯着各处米粮那么紧,就是防着有人私下屯粮屯兵。
这个时代又没什么超高音速导弹加核武器,几发过去就把你物理抹平。
就算现代战争,后勤做饭都还要大练兵呢?
史苗这个半吊子不算,勉强听点新闻联播长大的都明白的道理。
贾赦这种没带过兵的。
纸上谈兵都做不到。
还有那个最近跳得越来越高的义忠王。
现在这个皇帝,朝堂的基本框架稳稳当当,造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贾敬去站队哪个皇子都还好说,怕的是和义忠王府瞎掺合。
见母亲说得处处有理,贾赦只能歇了那份刚刚被贾敬挑起来的心。
“孩儿愚钝。”
史苗无奈,他倒也不愚钝,小心思活络起来了。
史苗:“我也不聪明,所以什么都不做。咱们家好生过自己的日子。”
看看贾赦这个小身板:“凡立军功者,骁勇善战,智计无双,还要命中够好,天时站在你这边。”
“这几样咱们家都没有,兵书都没读透几本,就不要去和那群老狐狸混了。”
贾赦被说得脸红,他看的兵书确实不多,更别说读透。
他还是对吃喝玩乐比较在行。
史苗问贾赦:“你真有好处,会平白无故分给旁人啊?”
肯定不会,贾赦在这方面可精了,半点亏都不想吃。
史苗走到贾赦身边,戳戳他胸口:“不过是被旁人弄在前面,当了草船借箭的草人。”
贾赦想想自己变成扎满箭簇的稻草人,顿时起了一声鸡皮疙瘩。
“孩儿知道错了。”赶紧认错,但贾赦又担心:“敬大哥那边……”
贾赦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提醒敬大哥一下。
不料母亲却道:“左右你敬大哥听不进去,随他去,翻不出多少风浪。”
贾敬敢背地里撺掇贾赦,史苗也不想给他留什么面子。
贾敬真要能翻起大浪,何必巴巴要把远在金陵的荣国府拉上车。
兴许在贾敬认为的盟友眼中,荣国府比宁国府有分量。
金陵城这个年,过得实在太热闹了。
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史苗都怀疑等皇帝真下江南的时候,未必会有这几日热闹。
甄家的文会还在筹备之中。
京城皇帝陛下年后要南巡的消息一传开,各方人士都铆足了劲往里面挤。
若
能参加文会,作品有幸被收录,再呈到圣上跟前。
有些人一辈子,能有这种荣耀,情愿第二天就死了。
史苗的感想就是,赞助商挺多,甄家应该能大捞一笔。
出不了人,又出不了才华的,还能出钱。
史苗也想过要不要在自己的文报上搞个某某专栏收点广告费。
可惜她们是国公府,真这么做就等于给商户背书,风险有点高,最后还是算了。
当下江南忽然也涌现出来一堆公子、居士。
什么钟山四少、崇正三杰、枫晚居士,一夜之间,江南文人似乎人人都有了雅号。
林海也不例外。
不过他的雅号各有各的叫法。
因为长得好看,有人叫他玉面公子,听着像是西游记里面那只玉面狐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80-90(第2/17页)
不妥当。
也有人说公子如玉,所以叫他如玉公子,但又觉得太过普通,不够有特色。
最后因为他姓林,旁人就加了一个玉字,就叫玉林公子。
这一回还有一个受益人是李家的李焕。
早前因为逼死女儿那件事,李家着实被唾弃了一段时日。
而今因李焕文采斐然,渐渐又找回了名声。
甚至有人觉得李焕无辜,分明才华横溢,却被家事所累,好生受了一段时日的委屈。
于是乎李焕凭借才情,在江南的公子中又得了几分地位。
……
甄家对文会的事情大包大揽,偶尔会派人来问一问荣国府的意见,走个过场。
史苗这边照例是过年的各样安排,庄子上的东西入账,走动贾府其他金陵几房。
正月初五,大儿媳妇一朝分娩,得了一个哥儿,史苗荣升为祖母。
处处都是好意头。
传言圣上从京城起驾动身,是在二月二以后。
江南这边,还要急急忙忙把文会给办起来,又要忙着筹备接驾的事宜。
这一回圣上不是专程往江南来,半道上还要督查各处春耕。
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为期十日的江南盛会,正式开始。
这次预备了好几个会场,难得甄家有心,知道给女眷们预备场子。
挨着女子会场园子,是各个年轻公子聚集的专场。
两个园子中间还立起架子,新得的诗词文章,择其优秀的,马上就会被誊抄展示出来,供人点评。
那些资历更老一点想往上奔着仕途去的,和各个大人们搅和在一处,不来掺合这一场。
故意将这两个场子安在一处,不就是为了搞个相亲局。
江南一地从金陵到姑苏多少俊秀女儿家,点得上名号的都来了。
那些个猎奇的人,没心思去掺合什么官老爷的局面,不想耗费心力去琢磨,当下的局势。
可不耽搁看漂亮姑娘俊秀公子。
是以这一处各有各的热闹。
史苗看着精心打扮的姑娘和夫人们,顿时理解了皇帝为何喜欢后宫三千佳丽,美人嘛,爱看。
既然是文会,肯定要出题。
早前甄家就请各家夫人各自拟定题目,到时候抽题而作。
其实众人心中有数,也拟定不出什么出格的题目来。
多是咏春、咏景、咏物。
史苗知道,这样的大会,只能不出错,推陈出新是不要想了,原本计划中是有歌舞,最后还取消了。
果然是美中不足,难得求全。
史苗也出了几道题。
荣国府的题不用抽,必然是要拿出来的。
真真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干夫人皆傻了眼。
甄家老太太用水晶老花镜仔细看了看,闹不明白:“这是什么题?”
史苗淡淡道:“算术题。”
她也没出多难,有些都是九章算术上摘下来换了个数字,还有什么勾股定理,算账加减,再算算面积、体积之类。
最近甄家势头好,甄家老太太有些拿大:“这等刁钻古怪的题目……”
史苗笑着反问:“刁钻吗?”
她也不是为难人,史苗笑道:“早前我出过一本计算手册,各家书院都送过几本,您府上也送了两本啊!”
显然送出去的数学教材根本没受到重视。
就和史苗一开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给官府一样。
没人看。
所以说古代不是没有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萌芽,只是科举制度在给寒门向上通道的同时,也把国家发展的侧重点,引导向了另一个方向。
……
荣国府出的题,不能不往下发。
这题目一张榜出去,那些不能进文会,只能在外看热闹的人,叽叽喳喳议论开来。
有人表示不满:“好端端文会,算什么数啊?”
不过大部分人还真是想看乐子:“那还有绘画音律,还不是照样有。”
又有人道:“这是群英聚会,还有武举台子呢?”
还有人觉得不足,应该要增加更多的项目:
“前儿我还说,合该修个场子,效仿古人打马球,蹴鞠之类。”
当中也有会算术的,或是取了纸笔,掰着手指,或是心算起来。
贾赦在大人那边的场子,他母亲大人出的题目有人一路跑着送过去。
那些老儒的看到题目的样子……
有些滑稽,或是难以置信。
贾赦虽然学得不是很好,但母亲出的题很基础了,没特意为难人。
贾赦笑问:“很难吗?”
陈山长道:“书院不教这个?”
其余人正欲附和,贾政忽然也道:“若学生没记错,先前家母可是往书院赠送过书籍。”
这下书院山长和教习们脸上挂不住了。
他们也不知道国公夫人送过书啊?
平日里圣贤经典都读不完,谁来读这种闲书?
有人道:“因没有这一科,故而……”
府尹大人看不下去,出来解围:“大人有所不知,算术之类,进了翰林,朝中会有专门的教习。”
贾赦点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
“想来诸位大人都学过,这么好的机会,还请指教一二?”
第82章
一品将军性子古怪,在金陵出了名,听他一说,大家就知道贾赦性子又来了。
偏生贾赦自己也去书院体验过,亲自上过考场。
如何不知当下根本不会考算术。
说白了今日做法就是故意为之。
席面上的诸位大人们,就算曾经去过国子监又如何?
早年学的东西,早就不知扔到哪个爪哇国去了。
况且就算需要算术,他们自然会去雇人,或是有师爷、文书、账房等专门负责此事。
众人皆看出来,将军大人在故意与人为难。
气的就是国公府赠书,但书院没有重视一事。
大人们不由得侧目,埋怨那群书院的山长大儒,你说你惹他们荣国府做什么?
前儿给圣上递的种植观察报告,金陵一地的官员也没重视。
要不是国公府给面子,半句没在陛下跟前上眼药,金陵城好几位要被问责呢!
府尹大人笑道:“将军大人,今日以文会友,旁还是免了吧?况且如今场子又大,不宜授课。”
贾赦也没真摆出故意为难的姿态,像才想起来什么,连忙笑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80-90(第3/17页)
打哈哈:“是我想的不周全,我母亲送的书,诸位先生记得要看啊!”
都这样了,回去能不好好看吗?
外面看榜的人就被几道数学题吸引过去了。
这题目新奇,况且有些识字又不是很擅长诗词格律的,还能凑个热闹。
总算有个可以和内场人相比较的本事。
反正算术题答案只有一个,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那些诗词文章,各有各的喜爱。
过了半个多时辰,里面还真将答案贴了出来。
可惜看不到究竟里面每个人答得怎样。
有些好事者算出来的,就开始对答案。
做对题目的与有荣焉,算错了的,又在讨教何处错了。
一个白面书生感叹道:“以前科举,也曾考过算经。”
另一个年岁四五十,胡须满面的人也叹:“
那是多少年前,几个朝过去的旧账了,如何作数。”
更有身形精瘦,目光矍铄的老者,对考算经一事十分赞同:“要我说,就该要考,税款交上去,还不是要人管账一样。”
这一回却没多少争议,好些人都觉着,朝廷真想治理好国家,务必要考这个。
从科举入仕做官大人,不就是管着天下这笔大账目?
贾赦在那边坐都坐不住,说什么以文会友,就是一堆拍马屁的,真真是辱没文章。
从史苗那边通传情况的小厮一露头,贾赦赶紧招手让他到跟前回话。
因为自家四姑娘算得最好,小厮说话的时候也是乐颠颠的:
“大人,女宾那一边比各位公子算得好。”
贾赦一听就懂,这点皮毛算术,妹妹不用动笔就能算。
小丫头恐怕在那边要好好得意一回喽。
春日里,天并不暖和,贾赦握着自己的那把桃花扇扇风,故意大声道:
“毕竟女儿家管账,所以女子比男子算得好,人之常情,好说好说。”
好端端,这一位又要捣乱,虽然不擅长算术,但听见贾赦如此大声夸赞女宾那边厉害。
好些人听着,心里很不自在,脸上都不太挂得住,奈何贾赦官大,他们不敢多言,只能忍下。
而后一天贾赦请辞不去掺合那群大人们的交际。
众人还记着这一位各种找茬,便没有像是早前一般,极力邀请。
贾赦计划通,也没把老二贾政扔下:“今儿我要去母亲跟前伺候,你去也不去?”
贾政好心提醒一头热的大哥:“兄长还是去另一边,不然……还不要人都回避你?”
又不是在家中姊妹们吟诗作对,都是外家姑娘,贾赦如何能过去?
原本想着可以去找母亲和妹妹。
形势所迫,贾赦顿时泄了气,只能同老二贾政一起去年轻公子那边的场子。
众人见贾家两位大爷过来,欣喜不已。
更有金先生等本就在这边主持,陪坐在侧,小心伺候。
这两位看着是不挑剔不奢靡,但性子怪起来,旁人招架不住。
当然还有李家的李焕,看见贾赦和贾政,头也不太敢抬,唯恐引起两人注意。
好在贾赦和贾政就是专程来玩。
和年纪相仿的人在一处,比在一群老头子堆里舒坦。
那群老头子臭烘烘的。
反正母亲那边很多姑娘和夫人,肯定是香香的。
昨日写了不少命题诗词,未免枯燥,今日换了一种玩法。
抓阄。
贾赦一来,自然要是他第一个抓阄。
他也不用筷子,兴冲冲直接就把手伸进大翁里,拿出一个。
“让我瞧瞧今日是什么题?”
展开一看,有点意思。
贾赦笑道:“七步诗,这个好,考才思敏捷,昨个那些文题,也太平常了。”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
如今这个七步诗,也就是从中化用而来,固定时间击鼓作诗。
鼓停诗成。
一时女宾那边也在玩抓阄,传话的人过来说,姑娘们现在玩的是‘词半阙’。
这也有意思,就是一人写上半阙,一人下半阙。
贾赦灵机一动:“不如这样,将两个合在一处……你去问问我母亲。”
两边信使又忙忙跑过去,不多时就过来回话:
“夫人们都说好,已是在将半阙誊抄过来,还说请您这边,也出半阙。”
瞧瞧,他们这边七步诗半句没得,人家姑娘们都写好半阙了。
可不能输了阵仗。
贾赦就将这次送来的六首半阙词都拿起来看了看。
连连点头。
很好很好,比昨个那些马屁文章都好。
贾赦让人报女宾那边的词牌,暂时不公布内容,各位公子盲选。
一会儿击鼓时候才展示,不事先给人思考时间,方才能检验真的才思敏捷。
众人也信服,果然荣国府上下喜爱读书,玩法又多又刁钻。
大家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预备大展才华。
“少年游!”
下面有华服少年抬手大声道:“在下钟爱少年游,想一人独对,望诸君成全。”
贾政看清楚那人,顿时冷了脸,对贾赦道:
“他必定看见大哥的神情,猜出来这是四妹妹的上半阙。”
贾赦还没弄清楚状况,高兴得很:“我妹妹才华横溢,本来就该如此嘛!”
贾政一手攥住贾赦手肘:“大哥,那位恐怕就是传言中的文华公子。”
文华公子那玩意儿……
最近涌现的公子虽然多,贾赦怎么会忘了他?
“我……”贾赦就差马上跳起来破口大骂了:“你怎么不早说!?”
贾赦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那个破公子扔出会场,甚至来不及细问,为什么老二贾政知道那人是文华公子,以及那人的来历。
忽然下面又有人道:“在下也喜少年游,望兄台成全。”
是林家那小子。
两人是和少年游杠上了。
林海有几分才情,看着年岁也不算欺负人。
贾赦和贾政都看过林海写的东西,对林海有信心。
叫文华公子输的心服口服。
贾赦对老二贾政耳语几句,两人使了个眼色。
贾赦亲自走到鼓架前:“我来击鼓。”
贾政拿着自女宾那边誊抄过来的半阙少年游,走到二人前。
鼓点声起,贾政把手里的纸笺展开。
一二三四五六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80-90(第4/17页)
鼓点骤停,贾政迅速合上。
众人皆惊讶不已。
未免也太短了,恐怕连写了什么都看不清,如何能对?
贾赦主打这个场子我最大,反问诸位公子:“有何不妥,不就是要考才思敏捷?且先试这么一回,不成就作废了。”
那边林海和秦家已经在提笔狂书。
林如海更胜一筹,略快一步。
“姑苏林公子对。”
“秦公子对。”
贾政不给人念,直接就让把两人都下半阙呈上来。
看看那个衣裳华丽花孔雀一样的秦公子写的什么!
融融粉腻、桃花蕊,樱桃欲涎、莺啼合欢?
这小子根本就没看贾敏写了什么,许是用之前写过的少年游词牌的艳。诗,滥竽充数。
如此下作玩意儿肖想小妹,贾赦和贾政从来没这么有默契过,脑门青筋突突跳。
就算不是小妹,别家姑娘也不能这般轻薄。
贾赦咬牙切齿:“上不得台面东西。”
金先生和另一个崇正书院的先生看见写了什么,惊得冷汗直冒。
未免事态扩大,传出去危害整个文会名声。
崇正书院的大儒眼疾手快,直接将秦公子那份撕得粉碎,叫人拼都拼不出来:
“依老夫的意见,还是林公子为佳,这一份且撕了吧,传出去有辱声名。”
老头子也不等贾赦说什么,先发制人站出去,板着面孔:
“老夫这么做,自有这么做的道理,以文会友清静之地,不是那等勾栏瓦舍,还望诸位,注意言辞。”
公子们马上就听懂了。
都向那个秦公子投以愤恨鄙视的眼神。
也不看看此处是什么场合?还好当场撕了没传出去,不然他们清清白白用文采挣得的一点微薄名声,要被毁了干净!
秦家那位小公子也意识到自己捅了篓子,侧目看向身边的堂兄秦安求救。
金先生心里鄙夷,真不愧是武将老大粗家的孩子,这个秦家小公子,兴许事先背了几首出来应付。
不分青红皂白写出来丢人。
贾赦原本想当场直接揭穿这个秦公子就是早前那个号称李杜祖师爷的家伙。
不料又被老二拦住:“如此恐怕文会就会变成讨伐之战,况且必会有人深究他写了什么,再往前……还有那些编撰出来和妹妹相关的流言蜚语。”
贾赦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投鼠忌器。
贾赦耐着性子,笑着圆场:
“也是我们兄弟对时限没个概念,有些人心中是锦绣文章,有些人才思敏捷到了别处,莫要因为小事
伤了兴致,继续下一场。”
至于林海和小妹的上下半阙,只当作废。
第83章
因为公子这边出了岔子,况且贾敏也不指着这一次独占鳌头,只写了半阙少年游,便没有再做。
其余的唱和之词,各有千秋,众人点评一回,评出优劣,各有彩头,一日尽兴放散。
不过贾赦气得够呛。
他本来就是那种不能吃亏忍气吞声的人。
恨不得有仇当场就报复回去。
而今还在怪老二贾政:“你既然早知道,文华公子是秦家的好大儿,怎么不早告诉我?我必要给他好果子吃!”
贾赦愤恨不已,倘若他知道姓秦的小子,今日还会叫他好胳膊好腿参加文会?
贾政看见大哥这个架势,无奈:
“就是母亲让我暂且不要告诉大哥,怕大哥性子刚直,把事情闹大,母亲说,马上陛下要南巡,闹出一星半点,对咱们府上和妹妹名声不好。”
“大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况且经过这一回,无论他是不是什么文华公子,旁人都不会高看他。”
贾政苦劝一回大哥贾赦,贾赦似乎听进去一些,但也有自己的见解。
贾赦哂笑道:“那个姓秦的,许是有人不屑与之为伍,财帛动人心,他那样出身,而今家中又得势,肯定有人赶着上去。”
贾赦一面失落,看来母亲果然不太信任自己,觉得他行事冲动。
一面又不得不服气,他确实如母亲所料,冲动了。
两兄弟回到家中,与家人细细说一回今日的事。
贾赦和贾政倒没把秦家公子写的艳诗背出来。
史苗听罢道:
“这便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今后非是你们妹妹,就连你们两人在外也要仔细,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虽然有样学样,瞧着是注重名声,背里其实还是拳头说话。”
贾赦仍是有些不服气:“不过一个督军,咱们家还怕了他?”
贾敏在旁道:“从官职地位上,自然不怕,但咱们家的家丁,可打得过他手下的官兵?倘若真的伤了、碰了、残了,再有什么青天老爷主持公道,都晚了。”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史苗也时常挂在嘴边。
君子不立危墙。
但贾赦怎么着怎么憋屈。
他好歹是个朝廷授了品阶的一品将军,怎得还这么窝囊?
贾赦头一遭感受到了没有实权的掣肘。
哪怕有几个大头兵也是好的。
贾敏又笑道:
“二哥说,先前那个文华公子的文章,极有可能是抄袭之作,抄袭的还是他堂兄。倘若真的兄弟情深,那当堂兄的铁了心要帮弟弟作弊,如何还会故意将文稿漏出来?”
秦督军家并非铁板一块,而今渐渐有离心离德的趋势了。
不过这秦家也不完全是蠢,眼看那文华公子名声不好之后,没有傻兮兮真把儿子推出来。
大约在文会上受了挫,秦家一时间低调了不少,两个太太也不太出门,就连荣国府上给孙子办满月宴都没出现。
先前在崇正书院的秦安也不太来,对外的理由是新婚燕尔,在家中陪伴美娇娘。
事出反常必有妖。
秦家是明牌了和义忠王府有勾结,史苗不得不留意他们的动向。
甄家那边也静悄悄的,倒是比之前刚刚开始办文会时候消停不少。
甄家长孙媳妇添了长孙,先前嫁给甄家三爷的王夫人,也添了一个哥儿,倒也没听说定什么名字。
不知道会不会叫什么甄珠。
皇帝出巡沿路传来的消息多是圣上如何勤政,亲自巡视田地之类。
仿佛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皇帝陛下没有像史苗预料的那样,沿路刀刀见血,一处处整治下去。
反而传来消息,圣上似乎热衷办起亲事来。
眼看南巡的御驾马上就要到金陵,忽而传来圣上金口玉言,让扒皇子和江南节度使家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80-90(第5/17页)
小女儿定了婚事。
这才不是简简单单的儿女婚事。
史苗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脑门发紧。
皇帝陛下是在用这方式稳定朝廷局势。
当下朝中太子之位空虚安,按理说皇子都有可能将来登临大宝。
偏生定的还是朝中颇为得势淑妃娘娘膝下的八皇子。
大约就是要江南节度使掂量掂量,你是要正经儿效忠皇帝,将来名真言顺当国舅爷。
还是铤而走险,和某位狼子野心的王爷成大事。
但凡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这个事态发展,对荣国府来说,不是好事。
贾敏的年岁,过于合适了,偏巧又没定亲,又有才华。
史苗从收到消息就没睡好过,让白琪给贾敏找点事做。
支开女儿后,才和她私下谈及此事:“陛下这回带了好几个皇子,还有什么郡王、王爷,都说想让陛下帮忙掌掌眼,挑一门亲事。”
皇帝陛下的意图,已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
白琪也是面色凝重,这几日一直忧心:“太太,不是简单的挑亲事……是各家勋贵要向圣上表忠心,不会各家以姻亲关系串联。若非如此,有些人家,恐怕有来无回。”
所以说,当今圣上颇有几分分而治之的能耐,就算当了太上皇还要和新皇打擂台。
何况现如今人家是正经皇帝呢?
史苗凝重叹气:“而今我膝下,也只有敏儿一个了。诸如出家修行之类的借口,当下也用不得了。”
出家避世只是一个借口。
只看皇权需要,圣上让你出家就要出家,要你还俗就要还俗。
若是荣国府忽然找个出家修行之类的由头,人人都看得出是借口。
兴许还会惹恼皇帝陛下。
白琪看见史苗脸色不好:“太太?!”
史苗当下也觉得晕眩:“我有些头疼,把原先给我瞧病的老大夫请来。”
白琪连忙出去把丫鬟嬷嬷们叫来,命人悄悄去请大夫,不能惊动松涛苑那边的贾敏。
好在松涛苑偏僻,大夫来了又走,那边还是恍然不觉。
好多事情一股脑涌入史苗脑海中,她有一种强烈不安的预感。
从她穿到这个世界,大大小小经历了不少的事情,这种不安还从未有过。
脑袋里面乱糟糟的,很多模糊零碎的片段,史苗怎么也抓不住,难受的感觉,她都以为自己是不是要穿回去了。
贾赦赶忙和妻子周氏一起来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