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40-150(第1/19页)
第141章
听香菱这么一说,史湘云当即表示难以置信:
“打死了人?怎么还能往京城来?!这事件还有王法在呢!”
分明是薛家的事,客居甄家的香菱都能知道,可见知晓此事的人不在少数。
那薛家未免也太过猖狂。
探春冷笑道:
“天下逆了王法的人和事,多了去,倒也没有那么奇哉怪也。”
几人对宝钗都算不上有多好的印象,不过想到她早就进了宫中,当下倒是不受此事牵连。
倘若她家中有这样的兄长,焉知是不是为了谋得前程,才花了大心思将她送进去。
家中遭逢此事,薛家宝钗从宫里面出来,将来只会更难。
比起谋划大的薛家来说,甄士隐便十分务实。
如今上京城赶考能有一番际遇,他已经知足。
甄士隐有自知之明,料定自己不能循此道,早就想要携妻女归家去,做一富足乡绅足矣。
也是甄家老爷看重他为人,故而多留了许久。
当下听说薛家与甄家三房夫人有亲,要投奔甄家,就算甄家如何家大业大,甄士隐也无继续在旁人家白住之理。
故而越发定下要南下回乡的计划。
香菱想到这回上京,还能有幸认识几位公府娘子,当下想到将来一别不知今生何时再能相见。
顿时生出伤感,表情也哀哀戚戚起来:
“我母亲说,我们家在京城叨扰得够久了,下月就回江南。”
一众姊妹又道将来还可继续书信往来,方才劝解开来。
消息很快就传到史苗耳朵里。
甄家要走,在她意料之内。
论起家里的资产来说,现在没被下面伙计坑掉大部分产业的薛家,家财远远在甄家之上。
但是论家中人品而言,却是差得天上地下。
甄士隐这种人虽然不能成大事,但有自知之明,自有一番风骨,史苗是不讨厌的。
养出来的香菱虽是小户人家,豁达学识,也不在高门大户之下。
况且原著里面香菱和薛蟠还有一桩公案。薛蟠又是个男女不忌的脏东西。
也不知道香菱这样的娇姑娘受了多少苦。
甄士隐早早回去,不要和薛家牵扯最好不过。
史苗也笑道:
“人家来了客,她们一家肯定会想走,总是
认识一场,又是江南人士,咱们家礼数不能错了。”
于是甄家要走的时候,荣国府也正经派人送了别礼,只当将来给原著里的香菱,而今的英莲压箱。
也就只有薛家那样厚脸皮的人,能带着一大家子人赖在别人府里七八年,最后把媳妇也娶在别人家。
对于薛蟠命案一事,
黛玉特意回去请教父亲林如海:“父亲,这种事情,薛家那边用什么法子逃脱的?”
好歹是读过史书的官家儿女,黛玉当然不是傻白甜。
薛家能往京城来,脱罪之事,肯定少不了花银子打点运作。
林如海听女儿说了此事,回想近来官场上的人事变动,忽然想起来:
“先前听说有个叫贾雨村的补了应天府的缺,兴许专程为这桩事情去,至于从中如何操作,还要看案子来龙去脉。”
这人居然也姓贾,没听说外祖母那边舅舅们接触过这个人。
黛玉决定什么时候要是遇见表哥们,再仔细问一问。
黛玉又问:“所以坐牢也好,杀头也罢,都能找到替死鬼?”
林如海点头:
“此事倒也不难,倘若想死无对证,把户籍一销毁,那边的人也不能追到京城来。”
林如海想了想,薛家人既然要花这种心思脱罪,说明他打死的必然不是半点依仗都没有的平民。
若是平头百姓,也不必花费心力,将应天府的人都换了。
林如海留了个心眼,将此事默默记在心上。
江南那边果然不太平,一日史苗还是仍旧过自己的清闲日子。
忽然贾敏来拜会,神情严肃,一脸的忧愁:
“母亲也知道,江南盐税出了岔子,砍了许多人。”
“前天他就留在了宫里,今天又不见回,叫人担心。”
说的是林如海,这种事情,放到哪一家,必然都不能安心。
贾赦安慰妹妹道:
“妹夫历来最谨慎,为官又勤勉,应该无妨。圣上大约要把重任,交到他手上。”
贾赦和贾政在官场上泡了好多年,虽然不是高瞻远瞩的头一等,基本政治嗅觉还是有的。
况且林如海的资历和能力,早就该被重用了。
果然,圣上给林如海拔了一级,特任他为巡盐御史钦差,南下肃清盐政。
这一桩差事,足够显示上面对林如海的看重,却算不上一件好差事。
史苗一听,眉头就拧紧没松过。
贾赦又道:
“母亲,圣上还派了接管军务的人,想来是要给妹夫撑腰。”
史苗灵光一闪:“是不是那个……王子腾。”
贾赦点头:“正是他。”
王子腾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现在正是王子腾一步步往上升的时候,只要他那边顺利,林如海的差事也不算特别难办。
怎么说也该比原著里林如海当扬州的差好。
依着宫里的安排,林如海很快启程,贾敏和黛玉只能在京城等候。
天又热起来,皇帝陛下为避暑热,搬到秀春园办公。
秀春园和后世的颐和园、圆明园之类一样的性质。
宫里暑热难当的时候,皇帝陛下会带着心爱的妃子们和太后、太妃到园子里避暑。
前三四年,圣上没有挪动的意思,一干妃子也不敢提,只能在宫中干熬。
这回皇帝一挪窝,有头有脸的娘娘们也跟着挪出来。
出宫之后,娘娘们想和宫外的家人亲眷沟通感情也更加容易。
皇帝陛下体恤后宫与家人难得团聚,一般来说依着规矩召女眷来园子中相见,多半都是应允的。
当然也少不了像是甄妃娘娘一样,连带着将荣国府老封君史苗也请来逛园子的做法。
贵人请了,史苗当然要来。
看起来换了个住处,甄妃娘娘过的不错,脸色比起之前好上许多。
“听说那丫头以前也去过府上玩耍……”
不等史苗反应过来,甄妃娘娘就对回廊那头的宫女道:“金钗,过来。”
薛宝钗弯着脖颈,恭敬垂着脑袋,上前来请安。
史苗和儿媳都有些疑惑:“金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40-150(第2/19页)
”
这孩子不是叫做宝钗吗?
甄妃娘娘嫣然笑道:
“前儿公主进来,问了她姓名,说是金字为重,所以给她改了名字,叫金钗。”
宝钗,金钗。
两个名字一比较,还是宝钗听着顺耳。
金钗总是俗艳了一点。
公主轻飘飘一句话,就完成了对薛宝钗的姓名剥夺。
一如薛宝钗可能也对家里买来的丫鬟改过名字。
平民百姓,还要感谢贵人赐名。
就算轮到荣国府头上,哪天皇帝陛下心血来潮要给史苗改名。
她也要叩首三次,谢主隆恩。
是以史苗听说薛宝钗被改了名,就算她不喜薛宝钗,却也不会因此幸灾乐祸沾沾自喜。
没必要,着实没必要。
薛宝钗上前来请了一个安,甄妃娘娘又派了其他事。
史苗冷眼瞧着,甄妃娘娘闹这样一出,不过也是一种彰显权柄的服从性训练罢了。
薛宝钗不见了人影,甄妃娘娘又邀请史苗和荣国府将军夫人一起慢慢赏玩风光。
史苗没有拒绝,便捡着清幽之地走。
薛宝钗才听从甄妃娘娘的话,往贾元春那边送东西。
回来的时候不想遇见人左一次行礼,右一个叩拜,就从小路绕着回来。
靠近一处水榭之中,有议论声传来。
薛宝钗原本也不想听,只是里面的声音有些熟悉。
似乎是娘娘身边的如心和如喜。
她竖起耳朵,不由得放轻步子,侧耳细细听来。
里面有人说到。
“前儿公主来又哭了一场,自己命苦。”
“驸马爷在夫妻之事上不成……病好之后,更不成了。”
如心和如喜虽然来得比宝钗晚,但她们是一对双生姊妹,刁钻古怪,不时与宝钗为难。
宝钗当下更加挪不动脚步,只待听她说再出些什么,将来好做筹谋。
也好让自己在当差之时更加如鱼得水,以免触了贵人霉头。
忽而又听见里面有人说。
“此处看着偏僻,但正是偏僻,真有人偷听也不易察觉,让我们将窗户打开,万一有人来了也能瞧见,早早遮掩了,只当我们在说其他事。”
眼看躲闪不及,宝钗心下一定,反而放重了步子,自袖子中取出一柄小巧折扇。
里面如心和如喜一开窗户,就见宝钗摇着扇子,像是在扑蝶玩耍一半,忽然探出身子。
宝钗笑着就要往里面闯:“迎丫头,看我这次不捉到你!”
如心和如喜见此情景,大惊之下脸色发白。
好在她们都是宫里当差的,胆大心细,不至于方寸大乱。
如心反问薛宝钗:“金钗,你在这儿做什么?”
宝钗没答话,仍旧往里面瞧,似乎真在找人:
“你们后面可是藏了人?莫要躲了?”
见如心和如喜脸色有些迷惑,薛宝钗才作出一副答疑解惑的样子:
“以前还没进宫的时候,我和迎姑娘好得很,今儿难得见一面,刚好见迎姑娘和林姑娘她们往这边来,还说逗她们一逗。”
如心和如喜显然已经信了,当下害怕得很,也不知道两人的对话有没有被姑娘们听去。
当下只能尽力否认:“不曾见什么姑娘。”
那些大家闺秀,就算真听了去,也不敢出去议论公主的私事吧?
两个宫女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薛宝钗还是一脸的怀疑她们,假装逗趣道:
“我不信,必是你们藏了,先前我分明看见她们从这里过去,是不是从后面走了?”
两个宫女正要再解释,忽然又变了脸色。
史苗扶着大儿媳周氏的手从藤蔓后面走出去:“老身在此处站了许久,如何不知姑娘们过来了?莫不是我老眼昏花?”
宝钗几乎当场晕过去,腿脚发软。
甄妃娘娘见都是自己宫里人,笑着打圆场:“许是看差了,她们应当去摘莲蓬了。”
然后甄妃对几个宫女道:“来园子了玩乐是好,莫要错了规矩。”
宝钗和如心、如喜齐齐整整低头:“是。”
史苗她们站得远,来的也不早,根本不知道如心和如喜说了什么。
薛宝钗假惺惺要去捉人的样子,倒是从头到尾都看了。
史苗心知肚明,宝姑娘肯定用上了栽赃嫁祸那一招。
周氏也看得清楚,这薛家姑娘提甄家迎春也就罢了,居然还提到了黛玉。
周氏冷笑道:“哪个好人家的姑娘会随意攀咬?娘娘还是好生查一查,也不知她们在做什么,免得一不小心,下面人不知情作出不妥当的事,反而危及自身。”
跟着甄妃娘娘的嬷嬷恭敬道:“您说的是,小的们必定好好查一查。”
甄妃娘娘没有当场发作,只是说那边荷花甚好,邀史苗过去赏花。
史苗应下,一行人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仍旧说说笑笑观花
赏景。
如心和如喜脸色煞白。
主子只是当下不能发作,背过身去,她们必定讨不得半点好处。
两人看向薛宝钗的眼神,充满了怨毒。
第142章
皇宫中能混到主子身边的宫女,哪个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她们人品怎么能和黛玉、湘云等人相比。
如心、如喜之流在人堆子里摸爬滚打出来,你做得来初一,她们就会做十五。
今日被薛宝钗坑了,当然存着心思报复回去。
薛宝钗不由得后悔非常,早知如此,还不如一走了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如心冷笑:“还说认识娘娘家什么姑娘,改明儿咱们倒是问问,那些姑娘们认不认识这等阴险小人,我们姐妹叫你害了,你也莫想有好日子过!”
如喜也附和:“姐姐,咱们可不能问,她如今攀咬我们,岂知不会攀咬那些姑娘,到时候咱们弄巧成拙,坏了大家娘子的名声,反而是我们的罪过。”
说到这里,如喜斜斜鄙视宝钗:“不像有些人,嘴上叫着姐妹,背里捅刀子的事一样不差。”
如心赞同妹妹的说法:
“你说的是,咱们私下提醒一下为好,改明儿又不知哪家姑娘被拉出来当挡箭牌,她们认识金钗,才是倒了八辈子大霉。”
薛宝钗脸上虽然臊得发红,好在她历来也够沉着,马上反应过来:
“两位姐姐,此事是我不对,我一时慌了神,才做出这等糊涂事,当下最要紧的是娘娘问起,咱们要如何说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40-150(第3/19页)
她们三个就算怎么恨,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宝钗又道:“那一桩事,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是罪过。”
如心和如喜也歇下气焰:“别以为我们怕了你,这桩事可不能这么算了。”
三人于是串供,一口咬定谈论的是以前淑妃娘娘的旧事。
……
薛宝钗心思活络,能探听到不少消息,还能给甄妃出主意。
难得又通诗书,甄妃旁边也不至于没个伴儿。
但是出了那种事情,还被荣国府两位有头有脸的夫人撞上。
当主子的脸上是有点挂不住。
没想到这件事还传到元春那边去,肯定是如心和如喜私下传过去的话。
元春亲自过来走一遭,甄妃娘娘也有点下不来台。
只能笑笑对元春道:“要我看,不如给个恩典,放出去算了。”
元春见她亲自提,也神色严肃道:“娘娘不说,我也想找你提此事。”
恩典还是要给一点的,毕竟薛家为甄家出了不少力,甄家若做得太绝,叫和甄家一伙儿的人要如何看?
况且甄家还有用,甄妃娘娘自然知道自从宝钗进来以后,自己的日子愈发宽和,是因为什么。
哪里晓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如心和如喜两人被宫里嬷嬷分开一诈,就审出来端倪。
一开始她们说的借口马上就被戳穿。
旁的事也罢了,事情偏偏涉及了她女儿。
甄妃娘娘可不是那么好脾气,怒不可遏,当时就摔了一个粉彩茶盅子
“竟是如此!”
“这几个东西,万万不能留了!”
元春当即劝她:“也要过一过风口,这会子放出去,也不妥当,叫人偏偏盯上此事。”
甄妃想到元春刚刚说她舅舅在江南办事,又遇到薛家儿子打死人。
要紧的时候,哪里都不能出纰漏:“你说的是。”
不过仍旧越想越气,往日宝钗懂事活络的举止,当下落在甄妃娘娘眼里,都成了缺点。
油滑钻营,真不愧是商户家出来的女儿。
她竟然将这样的人放在身边:“果然不是个好的!”
元春一走,甄妃娘娘马上将宝钗传了进来。
薛宝钗已经知道如喜和如心两人漏了馅儿。
她只是无意间听到,正忖度如何开脱。
但见娘娘面色冷硬,唤她的语气森然冰冷。
“金钗。”
薛宝钗做出最恭敬的姿态:“奴婢在。”
哪知娘娘拈着一个梅子蜜饯,看着她冷笑道:“你哥哥打死了人。”
薛宝钗纵使心思灵巧,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应对。
雪白的脸蛋儿,白上加白,眼神茫然:“哥哥……”
哥哥怎么会打死人?
元春表姐来过,消息莫不是她带来的?
宝钗正忧心家中,不知父亲母亲当下如何,哥哥是不是被收了监。
宝钗开口欲说话,却被甄妃娘娘抢了白。
甄妃直接就将蜜饯往宝钗脸上砸:
“你是不是想说,你哥哥是个良善之辈?你可想仔细,你那哥哥到底是不是好东西!”
宝钗躲也不敢躲,唯恐惹了更大的气,自己境况愈发差了。
只能流着泪磕头求饶:“奴婢不敢。”
甄妃见薛宝钗认罪,威吓已经达到效果,语气略缓和:
“外面的消息,总会想法子保他一命,你且在宫中,莫要惹出其他事端。”
保住了命……
知道哥哥保住了命,薛宝钗当下却高兴不起来。
焉知保下这条命,薛家又要拿多少利益去换?
原本想着她从宫里出去的时候,依着伺候过宫妃的资历,娘娘能给指一门像样的亲,将来去到婆家也有几分底气。
薛蟠如此,活生生断了薛宝钗多年在宫里的隐忍筹谋。
遑论薛蟠生死,薛宝钗又如何高兴得起来。
可是这些委屈宝钗也无处可诉,只能硬生生咽下去,磕头谢恩:
“奴婢知错了,谢娘娘恩德。”
甄妃娘娘也没体罚宝钗,只是又给她派了掌灯的活计,再不许她到跟前服侍,也不许她各处走动。
宝钗只能枯坐熬着日夜,盼甄妃娘娘能说话算话,不求指派什么婚事,好歹能出宫去。
从秀春园回来许久,那日小丫鬟捧一篮子莲蓬来,说是姑娘们亲自采来孝敬的。
大儿媳周氏忽然又想起来那天她们去秀春园,也采了一篮子带回来。
周氏道:“先前那个薛家姑娘,也不知娘娘会作何处置。”
史苗摸摸手上的蜜蜡佛珠串,掀起眼皮:“慈悲的放出来,不慈悲的,宫里那么多事,宫女们缺医少药的,总能寻到由头。”
薛宝钗那点伎俩,真是原著里荣国府的主子们有涵养,贾母没明面上收拾人。
大家又不是傻子,看破不说破。
这回真遇到不好相与的,又在宫里,怕要有好果子吃。
周氏想想薛家姑娘的言行,小人行径,不知阴沟里坑到谁,那宫里又都是贵人,别真攀扯到自家姑娘。
周氏:“甄家不知道收了多少好处,送这样一个人进宫。”
甄家不出大力,薛家人连资格都难说。
就说前面大姑奶奶,还舍了面子来求老太太帮忙放人。
不料史苗却道:
“她是个姑娘,能做的有限,家中又无权势,才会至此,但凡换个男儿身,能走的路子就更多了,世上比这恶劣的男子多了去。也该叫姑娘们知道,世上的人各式各样。”
并非史苗对薛宝钗宽容,只是比这恶心的男人多了去。
再往后薛家应该荣国府没什么交集,该头疼的是甄家才对。
还有那个如日中天的王子腾,办了薛蟠这件事,在仕途上可是不小的隐患,只看上面的人要不要翻出来罢了。
闺中女儿就是好,黛玉她们只需要读书学习,看着孩子们,史苗自己都觉得年轻了。
难怪原著的贾母喜欢孩子们在跟前玩。
只等这个中秋过去,秋收的账目盘了一回,重阳又赏过菊花。
天一日凉过一日的时候,终于有人来报:“林姑爷回来了!”
史苗又问细节,林如海回京以后就入宫复命,宫里的消息要留林如海说话,还给林家赏赐。
史苗听罢心里石头落地:“好好好,全须全尾的回来就好。”
又过了三日,宫里又给林如海赏点东西,官却没见升迁。
跑这一趟,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40-150(第4/19页)
如海勤勤恳恳,实则也没捞到什么。
贾赦甚至为他颇为不值:“我还以为妹夫总能得个大赏赐。”
同去的王子腾可不这个待遇,马上是圣上跟前一等一的大红人了!
史苗倒不在意,人或活着就好,这时候出头,不一定能讨得好。
也不知道老皇帝什么时候禅位。
史苗估摸着就这一二年。
况且这一次林如海那边是烟雾弹。
明显王子腾要交割的军务才是大头。
史苗心宽天地宽:“有句话说的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林如海好好的回来,皇帝陛下没降罪,已极有能耐了。
万幸林如海自来在官场就是那种竭力办公,人畜无害的形象。
史苗又关心起另一件事:“明年祭奠皇陵的人选,定了吗?”
皇帝陛下属意的继承人,也该浮出水面了。
不然继承人没个着落,再来个几龙夺嫡,遭殃的是百姓。
这个皇帝可没康师傅的能耐,后面的儿子也没一个比得上雍正的。
贾赦和贾政皆摇头:“原本以为妹夫这事办完,宫里能有个明示,当下圣上没露口风。”
各方势力还在揣测,谁会代皇帝去皇陵祭祖。
突如其来,老皇帝禅位了。
就在十一月里的大朝那天,掌事公公捧出来一份旨意。
皇帝陛下禅位于十一皇子。
众臣惊诧,根本来不及反对,也不敢反对。
猜测皇帝陛下是不是故意推十一皇子出来当傀儡,也有人觉得皇帝看重十一皇子纯孝有才,故而禅位培养。
史苗惊讶,也不惊讶。
大约小说里这样不起眼的皇子逆袭荣登大宝的事情看多了。
安嫔娘娘也算熬出头,作为新皇帝的生母,升了位份,接受命妇朝拜。
安嫔一直表现出惶恐的模样,半点不敢和皇后娘娘争锋。
新帝登基恩典,宫里打算放出一批宫女。
“金钗,你得了好命,娘娘让人来领你出去,快去收拾东西。”
薛宝钗听了,双腿都发软。
赶紧收拾自己的细软物件,无论素日为难或是没为难自己的宫人,都给了一份薄礼。
薛宝钗又想到甄妃娘娘那里磕头谢恩。
不料却被嬷嬷拦住:“娘娘说不必谢恩,快些出宫,天色晚了。”
宝钗一听就知先前暗地里允诺的指婚一事,皆付之东流。
心中虽然又悔又恨,也只能赶紧出宫,当下能出去,再怎么也比熬到二十五岁要好。
早就听说西北宫门是宫人出入的偏门,当年宝钗是有身份的秀女,走的不是这一道。
宝钗跟着引路公公走到此处,天色渐渐昏暗。
只剩最后一道门就出皇城,忽然有人叫让开。
但见一辆小板车,拉着一个黑漆漆长条箱子出来。
“嗨!晦气,怎么偏遇到这种事!又是一个死鬼!”
老公公侧头,背身。
赶车的两个公公似乎和老公公认识,偏生故意停下来,笑道:
“您这些年还怕这个?这回死的是杂役房的宫女,指不定还能和你早死的干儿子配个姻亲。”
另一个公公也嘻嘻哈哈道:“好像叫如喜,多喜庆的名儿!”
老公公啐了两口,那些人才赶着车离去。
薛宝钗脚上像是灌了铅水,每一步都难以挪动。
她拖着又木又沉的身子,竭力往前,穿过最后一道门,根本不敢回头。
唯恐一个转身,就被这头皇城巨兽再度吞噬。
第143章
宝钗逃命似的离了宫门,天色擦黑,城墙根儿下一辆油青顶的半旧小马车等着。
来人打了一个昏黄昏黄的油纸灯笼,只照得亮方寸之地。
宝钗一时间不敢认,等那人出声:
“姑娘,小的是来接您回去的!”
原来是薛姨妈的陪房,宝钗应了,踩着凳子上车。
马车一路小跑,总算在宵禁前到了薛家的小院。
宝钗知道家里在京城有房舍。
可自打进京一直住在甄家,而今一下马车,胡同小小,门也只是寻常人家,和甄家、荣国府那样的高门大户根本不能比。
宝钗想到几番筹谋,算得一场空,心里失落落从门进去。
没走几步就进了内院。
薛姨妈见女儿只知道哭,今日哭了一天,当下泪水都挤不出几滴,只能干嚎:
“宝丫头!我还以为要等不到你了!又是七八年,怎么熬啊!还好娘娘开恩,娘娘开恩……”
薛家花了不少银钱和宝贝,现在还不得不感念娘娘开恩。
既把宝钗放出来,又保下薛蟠一条狗命。
宝钗见家中冷冷清清,还差了一人:“母亲,哥哥呢?”
薛姨妈脸上有尴尬的神色,为难道:“你哥哥今日吃酒醉了,起不来。”
无论如何,今儿是薛宝钗回来的大日子,薛蟠这个哥哥,不该缺席。
哪知薛蟠醉死了。
服侍薛姨妈的伶俐小丫头开口道:“姑娘别怪,大爷喝醉了还消停些,睡着不惹事。”
宝钗知道薛蟠素日行径,今日见不到兴许是一件好事。
她来不及问那丫头叫什么,又问薛姨妈:“父亲如何不进京?”
薛姨妈脸色更加不好:“家里生意要料理……”
宝钗见母亲神情不对,便没再问,今后如何,只能重新筹谋。
薛宝钗已经出宫好几日,荣国府那边才慢慢得了消息。
大儿媳周氏马上就把消息传到老太太史苗那边:
“这回放出来一些人,听说薛家那个宝钗也放了出来。”
薛宝钗也算在周氏那边挂了号,看来皇宫里的娘娘是个慈悲的,最后把人放出来。
史苗倒不意外,好奇的问:“她如今住在哪里?”
周氏把这事打探得很清楚:“薛家如今住在花枝巷子一处小院子里。”
史苗这下才是真奇怪了:“居然住在那边?没
在甄家住?”
原著里薛家在荣国府里赖得够久。
对这件事,贾政媳妇也有话要说:
“虽说知晓薛家那姑娘为人的人不多,只说那个打杀人的薛蟠,谁敢留在家里惹事?”
对吧?
正常人谁会收留这样一家子住这么多年。
可以前荣国府不就留了吗?
看来甄家几位老爷在朝廷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40-150(第5/19页)
始终说得上话,王子腾也不敢强压着甄家收留。
史苗越想越哭笑不得。
果然,原著的荣国府太弱了,不得不保王子腾。
贾赦贾政,你俩真不够争气啊!
这个世界的变量还是有微妙的变化。
比如现在薛宝钗的父亲仍然在世,薛姨妈想投奔妹妹,更说不过去了。
正常操作,薛宝钗的父亲估计在物色下一个接班人了。
薛蟠已经在户籍上死亡,薛老爷只有趁着这个时候过继也好,找姨娘也罢,给家里弄个男丁,将来家财保不住。
其实当下也有女户,薛宝钗是在室女,有继承权。
但薛蟠不是真死了,薛姨妈除了想着要女儿去吊个金龟婿扒拉薛蟠,断然不会考虑薛宝钗的继承权。
不然她那好大儿薛蟠怎么办?
薛家的瓜还没吃明白,马上又轮到京城里吃林如海的瓜了。
新帝登基,宫里人事有小部分变动。
很遗憾,林如海就是被变动的一小部分。
还是江南巡盐御史。
不过这一次不是钦差,是正儿八经上任的驻地官员。
太上皇还在,官员们都等着看林如海弄上来的盐税,要给哪个皇帝。
史苗听了心中不舍也要装出高兴:
“这回不是当什么钦差御史,正儿八经要去那边当官了。”
贾敏欲言又止:“母亲……”
史苗笑笑道:“京城局势不稳,走了也好,咱们在金陵时候,不比在京城里舒服?”
对于史苗而言,金陵确实比京城舒服太多,她都想跟着贾敏下江南了。
史苗又嘱咐贾敏:“就说原先那些印刷、种地的营生,去了江南还能都办起来。”
该干嘛干嘛,至于收上来钱,当然是大部分交给政府财政。
宫里给的旨意是来年上任,给出这么长一段时间,还不知道背后有什么安排。
史苗又道:“林家现在就哭丧着脸,兴许有人会打小报告,一个肥差,都高兴点。”
贾敏不怎么放得开,黛玉却挺高兴。
这个京城,她实在住的有点腻。
湘云无奈道:“你这一去,到底比我们逍遥。”
探春也舍不得黛玉:“前儿就听姑妈说,去江南又要办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