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 152 章(2 / 2)
裴昭微微一笑,目光温柔:“朕知道。”
他缓缓转身,走向御案,拿起一份奏折,递给她:“这是西疆的军报,吐蕃蠢蠢欲动,朕欲派你前往西疆,查探敌情。”
沈清音接过奏折,神色郑重:“臣领旨。”
裴昭看着她,低声道:“这一去,或许凶险万分。你若不愿去,朕不会勉强。”
沈清音毫不犹豫:“臣愿去。”
裴昭点头:“好。”
他顿了顿,又道:“朕会在宫中等你归来。”
沈清音心头一震,轻轻点头:“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她转身离开御书房,步履坚定,风雪扑面而来,她却未觉寒冷。
她知道,她的路,还远未结束。
而这,也只是开始。
沈清音离开皇宫时,天色已近黄昏。风雪渐大,她裹紧身上的披风,缓步走向府邸,脚步沉稳,却掩不住眉宇间的疲惫。
她知道,这一案虽已落幕,可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她回到府中,命人点上烛火,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案上的奏折,良久未动。
西疆军情紧急,吐蕃蠢蠢欲动,朝廷已派出几路探子,却皆无音讯。裴昭将此重任交付于她,是信任,亦是考验。
她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裴昭那日的神情??
“朕会在宫中等你归来。”
那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一丝她从未听过的温柔。
她睁开眼,心中微微一动。
她忽然意识到,裴昭对她的信任,从未动摇。
即便她曾怀疑过他,质疑过他,可他始终未曾将她视作外人。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奏折,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的边缘。
她必须去西疆。
不只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她自己。
她要亲自查清吐蕃的动向,要找出他们真正的意图,要确保大晟的边疆安稳。
她缓缓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份地图,展开于案上。
西疆地势复杂,山川交错,吐蕃若真有意进犯,必定会借道北境,绕过朝廷的防线。
她凝神思索,脑海中浮现出几处关键要道,心中已有计较。
她唤来暗卫:“即刻传令,调集西疆所有可用之人,查探吐蕃动向,尤其是北境一带的兵力调动。”
暗卫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风雪未歇,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晃动。
她站在窗前,望着外头纷纷扬扬的雪花,思绪万千。
她终于明白,裴昭为何要她去西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任务,而是一场真正的试炼。
她必须证明自己,不仅能在朝堂之上查案断案,也能在边疆之上运筹帷幄。
她缓缓闭上眼,心中一片清明。
这一去,或许凶险万分,可她已无所畏惧。
翌日清晨,她入宫辞行,裴昭亲自召见。
御书房内,裴昭身着玄色龙袍,端坐于御案之后,神色平静。
沈清音上前跪地:“臣参见陛下。”
裴昭抬手示意她起身:“不必多礼。”
沈清音起身,垂首站在一旁。
裴昭看着她,目光深邃:“你已准备妥当?”
沈清音点头:“是。”
裴昭轻叹一声:“西疆局势复杂,吐蕃若真有意进犯,必定不会轻易退兵。你此去,务必要小心行事。”
沈清音郑重道:“臣明白。”
裴昭缓缓起身,走到她面前,声音低沉:“朕信你,定能查明真相。”
沈清音心头一震,抬头看向裴昭。
他的目光,依旧如往日般沉稳,却透着一丝她从未见过的温柔。
她轻轻点头:“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裴昭微微颔首,抬手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她:“此玉佩乃朕随身之物,你带上它,若有需要,可调用边疆驻军。”
沈清音怔住,随即郑重接过玉佩,双手捧于胸前:“臣,叩谢陛下恩赐。”
裴昭看着她,嘴角微微扬起:“去吧。”
沈清音深深一拜,转身退出御书房。
她走出皇宫,天色已明,风雪渐歇,她抬头望向天空,心中一片清明。
她知道,她的路,才刚刚开始。
她翻身上马,率领一队亲信,向西疆出发。
一路风尘仆仆,穿越山川河流,她的心绪却始终平静。
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另一场风暴。
但她无所畏惧。
因为她已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她不是为了裴昭,也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她自己。
她要证明,她沈清音,不只是一个探案的官员,更是一个能掌控局势的真正强者。
数日后,她抵达西疆,进入边关要塞。
城中早已戒备森严,守军严阵以待,吐蕃的探子频频出没,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她立即召见守将,了解当前局势。
守将神色凝重:“大人,吐蕃近日频繁调动兵力,似有大规模进犯之意。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未真正出兵,似乎在等待什么。”
沈清音皱眉:“可有探子回报?”
守将摇头:“所有派出的探子,皆无音讯。”
沈清音心中一凛。
她立即命人彻查边境所有可疑之人,同时亲自前往边境巡查。
她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群山与雪原,心中隐隐觉得,吐蕃的真正意图,尚未显露。
她必须找出他们的真正目的。
她转身,对身旁的副将道:“即刻派出暗卫,潜入吐蕃境内,查探他们的真实动向。”
副将领命而去。
她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一片清明。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她,已准备好迎接一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