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 20-30

20-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首辅攻略手札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华京迷案录(探案) 清冷教授今天又破防了 扮演黑月光后男主更疯了[快穿] 我继承的森林有山灵 巫女[无限] 非人类侦查局 社恐小少爷带着崽崽闯末世 都是恶女了,为所欲为不过分

霍翎从他掌间抽回自己的手:“殿下知道我为何寻你来吗?”

端王问:“是因为流言一事吗?”

“殿下也听说了?”

端王想要去牵霍翎,却再次被霍翎避开。他唇边挂了一丝苦笑:“阿翎是不是以为,我在听说了那些流言以后,什么都没有为你做?”

霍翎扫他一眼:“你不主动与我说,我怎么知道你为我做了什么。”

这回端王伸手过来拉她时,霍翎乖乖坐到了他身边。端王撩起她的一缕碎发,放在指尖轻轻把玩:“我并非故意瞒你,只是想着等彻底解决以后再向你邀功。”

常乐县的风吹草动都瞒不住端王,他比方建白和霍世鸣更早一点就收到了风声。

霍翎是他心仪的女子,将来会成为他的侧妃,何泰传出去的那些谣言,不仅是对她的侮辱,也是对他的侮辱。

他当即派人警告何泰。

“我足够容忍他了,他却一再挑衅我的底线,我已责令他明日一早必须离开常乐县,阿翎想去看看吗?”

“明天离开?”霍翎问,“那他岂不是要在回京的路上过年了?他竟然乐意?”

端王冷笑:“由不得他不乐意。”

霍翎笑了下:“那就去看看吧。”

天天待在县衙里也很无聊,欣赏一出丧家之犬的戏码就很不错。

霍翎又将话题扯了回来:“然后呢?殿下还做了什么?”

端王拧眉:“我在想办法澄清那些流言,也让人将你的一些事迹传播出去,目前效果还不大,你再多等我几日。”

“殿下,我等不了。”霍翎用指尖轻轻抚平他的眉心,温声道,“我给殿下准备了一个惊喜。”

说着,霍翎将一旁的话本递给端王。

端王看得非常快,越看越是爱不释手。等他合上话本,面前适时递来一杯茶水。

端王接过茶水,赞道:“阿翎,你总能给我带来惊喜。”

“白得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好名声,殿下当然惊喜。”

端王一笑:“多亏了阿翎成全。关于这个话本的推广,你有什么想法吗?”

“是有一个不错的想法,只是需要殿下破费。”

霍翎把请戏班子的事情一说,端王立刻道:“这有何难,再过几日就是除夕,正好让戏班子在这几日抓紧排练,等到过年期间也能让燕西老百姓热闹热闹。”

霍翎这才露出一点笑:“到时我也要去凑这个热闹。”

端王看着她唇边的笑,心中泛起一股难言的滋味。

她说要一些时间缓缓,他便给她一些时间缓缓,这几日都没有过来打扰她。

可她一边生着他的气,一边还找人写了这样的话本。

端王的心仿佛浸泡在一池春水里。春水轻柔,泛着微凉,却灼烧得他五内俱焚。

他长臂一伸,将霍翎揽入怀里,发出满足的喟叹:“阿翎,别挣扎,就这样让我静静抱一会儿。”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清燕西》

霍翎一大清早就在翻箱倒柜,无墨问她在找什么,霍翎道:“我们初来常安县那天,我穿的那件黑色斗篷,你放哪儿去了?”

无墨回忆道:“是那件长至脚踝,兜帽上绣了一圈火狐毛的斗篷吗?我好像收进最里面那个箱子了。”

霍翎找出来穿上,抬手戴上兜帽。临行前,她想起一事,又折返回屋里,把那块鹿形玉佩拿了出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20-30(第6/27页)

端王瞥见她腰间的玉佩,心下大喜,坐在马车里朝她伸手。

霍翎果然没有拒绝,顺着他的力道上了马车。

此时,常乐县城门口十分热闹。

何泰的车队刚到城门口,就被周嘉慕和霍世鸣带人拦下了。

当然,周嘉慕明面上说的是何泰在行唐关驻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何泰离开燕西,因为正在战时不方便为他举办一次欢送会,但周嘉慕这些行唐关高层都要来亲自送一送他。

何泰露出假笑:“招呼也打完了,周将军可以把路让开了吧。”

“哎。”周嘉慕很不赞同,“何将军急什么,端王殿下还没到呢。”

何泰只是被撤除了职务,身上还挂有官职,所以依旧能称一声“将军”。

霍世鸣也假惺惺道:“何将军离开得太急,怕是要在路上过年。所以我们给何将军备了不少年礼,都是燕西的特产,回到京城以后就不好买了。一点心意,何将军千万不要客气。”

何泰脸皮微微抽搐。

果然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嘉慕挤兑他就算了,霍世鸣又算个什么玩意,现在都能爬到他头上来了。

三人正针锋相对着,街道尽头突然出现一辆豪华的马车。

很快,马车停在三人面前,端王和霍翎一起从马车里走下来。

在人前,端王还是简单勉励了何泰几句。若是一个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肯定无法想象这两人几乎已经撕破了脸。

等端王说完那些场面话,他身后的霍翎才缓步上前。

“何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何泰皮笑肉不笑,死死盯着霍翎的脸:“数日不见,霍姑娘风采依旧。”

霍翎抬手,主动摘下兜帽:“倒是何将军憔悴了许多,不似那日穿着一身明光甲高高在上。”

何泰面色霎时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我突然期待起霍姑娘进京了。”

他压低声音,只有离他最近的霍翎能听清他在说什么。

“你以为到了京城以后,端王还能像在常乐县一样处处庇护你,处处向着你吗。我倒要看看,你到时拿什么和我斗。”

霍翎:“这就不劳烦何大人费心了。”

何泰冷哼一声,还要继续放狠话。

就在这时,城门外响起一阵激烈的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有人在马上举起令牌,高声喊道:“内务府办事,闲杂人等速速避让。”

正在排队进城的百姓们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自称为内务府的一行人来到城门口,为首之人刚要将令牌递给城门守卫检查,余光突然扫见不远处的阵仗。

“内务府崔弘益,见过端王殿下。”

端王不认得崔弘益,但算算时间,他大概猜到崔弘益一行人的来意了:“崔内侍可是来宣旨的。”

“不错,不知霍姑娘现在可在常乐县。”

端王笑着朝霍翎示意,霍翎来到崔弘益面前,学着端王方才的称呼:“崔内侍,臣女正是霍翎。”

内务府的消息十分灵通,关于端王没有回京过年的风言风语,也早就传进了崔弘益的耳里。

如今见到霍翎本人,崔弘益眼里划过一抹惊艳,暗道难怪端王殿下会为此女留在燕西,单这副风姿气度,就是他生平仅见。

“那就请霍姑娘接旨吧。”

这是霍翎第一次见到圣旨。

而且这张圣旨,还是单独为她一人拟写的。

这么一块小小的料子,记录下寥寥几句话语,却承载着无与伦比的份量。

霍翎听着崔弘益宣旨的声音,却觉听不大真切,只能偶尔听到一些夸奖她

才华彰显、含章秀出的句子。

漫长的赞美声后,霍翎听到崔弘益说:“……从即日起,封为襄安郡君。”

襄安……

郡君?

霍翎下意识扫向一旁的端王,却见端王脸上也有几分诧异之色。

如霍世鸣这些知情人,同样是惊喜中夹杂着疑惑。

何泰更是郁闷得有些吐血。他方才还威胁说霍翎进了京城会孤立无援,结果陛下直接封她为郡君。

虽然只是一个正四品封号,放在权贵遍地的京城依旧不够看,但也不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了。

也许场中只有无墨是纯粹的高兴,没有考虑其它。

崔弘益还在继续宣读圣旨:“另赐黄金百两,江南上贡的绫罗绸缎十匹,西域进奉的红宝石一匣,东海珍珠一匣……”

霍翎低头望着眼前的白雪,脑海里却在快速思索着。

端王没必要骗她,而且看端王的样子,她被封为郡君一事,应该是出乎他意料的。

也就是说,在折子里,端王确实只为她请封了县君。

但朝中有人看完折子后,将县君提了一个品阶,还为她拟了“襄安”这个认可她功绩的封号,并赐下一堆赏赐。

能做到这一点的……

应该只有那个在位二十年,恩威莫测的景元帝了。

他明明可以按照端王的意思敷衍过去,又为何要额外提高对她的赏赐呢。

面前的崔弘益已经念完圣旨,霍翎暂时压下疑惑,双手接过圣旨:“崔内侍舟车劳顿,接下来可要在常乐县修整一段时间再回京?”

崔弘益道:“陛下已恩准,宣完旨后,我们可以在常乐县待到大年初二再返京。”

霍翎看向端王,端王道:“那崔内侍就与本王一道住在县衙吧。”

犹豫了一下,端王还是问道:“除了这道圣旨,陛下可还说了什么话?”

崔弘益道:“这倒是没听闻。”

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圣旨上,早已无人关注何泰。

何泰冷冷扫了一眼霍世鸣和霍翎,最终还是拂袖离去,带着他的家眷,浩浩荡荡出了常乐县。

崔弘益看着这副排场,好奇问了句这是谁家的车队,听说是何泰家的,也没有再多理会。

***

景元帝赏赐的宝物如流水般送进县衙西院。霍翎随便挑了个匣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是以堆论的粉珍珠。

珍珠外观饱满圆润,大小更是完全一致。

霍翎一边把玩着珍珠,一边思索着景元帝的用意。

还是无墨想得简单。

“也许没什么用意呢。”

“也许陛下就是一个大方的人。”

“他坐拥四海,想赏赐什么就赏赐什么。他觉得小姐配得上郡君,于是就给了小姐郡君的封号。”

霍翎笑了下,也不再纠结:“说不定还真是你说的这样。”

不管景元帝这一举动背后有何深意,真正受益的人都是她。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20-30(第7/27页)

仿佛只一晃眼的功夫,除夕就到了。

霍翎不方便去军营,所以这天中午,霍世鸣、孙裕成和方建白三人一起来县衙找霍翎和无墨吃团圆饭。

饭桌上,方建白问起话本的事情。

霍翎道:“燕西各县城的乐棚和戏班子都联系妥当了。”

“从明天开始,一直到元宵节那天,每天上午和下午,戏班子都会在乐棚演上一场。”

除了戏文表演外,还有说书人会在酒楼茶馆评说这一出话本。

而在各县城里,推广力度最大的不是其它地方,正是常乐县。

毕竟之前有关霍翎的谣言,在常乐县传得是沸沸扬扬,深入人心。端王想要彻底帮霍翎澄清谣言,就得多多砸钱。

“我现在被朝廷册封为襄安郡君,这个封号比县君更有份量,想来澄清也会更容易些。”

吃完团圆饭,霍世鸣三人匆匆离去。

霍翎和无墨一起贴春符、贴窗花。

春符是霍翎题的,窗花是无墨剪的,两人来来回回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把西院前后都贴了个遍。

瞧了瞧天色已近傍晚,霍翎先去沐浴,换了身新做的衣裙,正站在铜镜前梳头,就听院外传来一阵轻灵的琴音。

她披着长发,穿上那件火红色狐毛做成的大氅,走到院门口,却不急着推门出去。

琴音不高不低,不疾不徐,像是潜入夜色的一场邀约。

也许是连着谈了两首曲子,都不见院中人有任何反应,琴音突然一停,随后再起,竟是一曲《凤求凰》。

霍翎提着挂在门边的灯笼,推开院门,走向正在不远处凉亭里抚琴的端王。

端王今天穿了一身月牙色长袍,外披天青色大氅,头发并未像平日那般用玉冠束起,只是随意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

天上星光黯淡,凉亭四周却挂满了各种样式的灯笼。

融融烛火映照下,端王周身的矜贵仿佛都消融了,只余俊美翩然,别有一番风流。

等他一曲弹完,霍翎迈上凉亭的台阶,一手提着灯笼放到端王面前,一手按住那把名贵的古琴。

“让我好好瞧瞧,这是哪儿来的登徒子,竟学那司马相如,在我院门外弹《凤求凰》。”

端王哑然失笑:“瞧清楚了吗?”

“瞧清楚了。”霍翎眼眸一弯,满意地点点头,“难怪敢上门来当登徒子,确有几分姿色在身。”

堂堂一位亲王殿下,来她院门外弹琴取悦她,确实很难让人不满意。

端王失望:“只有几分姿色在吗?”

霍翎在他对面坐下,反问道:“那殿下觉得我有几分姿色?”

端王瞬间猜到了她在这句话里挖的坑,却还是乖乖顺着她的话答:“十分。”

霍翎又是一笑,扫见一旁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酒水点心,右手支着下颚:“所以殿下是来找我一起守岁的吗?”

“是,我不方便让你去我的院子里,也不方便进你的院子里,只好将你请来此地。”

凉亭周围放置了一圈屏风,里面又摆了几个炭盆,只要穿得够厚,不会担心夜间着凉。

霍翎来都来了,当然也不可能直接起身走人,随手一指梨花白:“我要喝这个,殿下给我温吧。”

端王任她指挥,一边温着酒水一边道:“我命乐棚留了位置,明日一早,我们一同去逛逛庙会,再顺便看看那出戏吧。”

霍翎欣然应邀。

两人对酌许久,霍翎还让人去取来围棋,打算跟端王下一局棋打发时间。

霍翎只学过围棋的皮毛,她那三板斧,根本不是端王的对手,好在两人也不是为了追求胜负,见霍翎感兴趣,这棋下着下着,端王顺带还教了她一些围棋的技巧。

临近子时,县衙上方突然亮起一团团烟火。

霍翎丢开棋子,走出凉亭,仰头望着漫天烟花。

端王走到她身后,与她一起欣赏这场专门为她点燃的烟花。

足足持续了一刻钟,县衙上方的天空才再次陷入黑寂。端王将手搭在霍翎的肩膀上,温声道:“阿翎,除夕快乐。”

与端王互道了声除夕快乐,今晚的守岁就算是彻底结束了。霍翎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和端王出门去逛庙会,看那出名为《清燕西》的戏剧。

不得不说,端王请来的戏班子还是很有实力的,虽然只排练了短短几天,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戏剧效果十分好。

这年头的娱乐活动本就不多,如今有这么一出免费好看还精彩的戏剧,顿时传遍整个常乐县。

在听说这出戏要在乐棚连着演上半个月,不少还没来得及看的百姓都打算拖家带口一起去看看。

崔弘益一行人在县衙休整了几天,还顺便在县衙过了个除夕,初二一早,他们去向端王辞行。

离开常乐县时,崔弘益路过那处人山人海的乐棚,突然对身后的侍卫招了招手,吩咐道:“去买一本《清燕西》带回京师,陛下应该会很喜欢看这

出戏。”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襄安郡君,确实无愧朕赐……

《清燕西》不仅在常乐县风靡一时,在永安县也是掀起了极大的反响。

自从霍家出现变故后,霍泽身上的浮躁和好动褪去了许多,无需父亲和长姐耳提面命,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每天的课业。

该扎的马步,该练的骑射,也都踏踏实实,不打半点儿折扣地完成了。

年前年后,家里有不少人情往来。

以往这些事情都由霍世鸣出面,今年霍世鸣不在,一直是霍泽在跑前跑后。

方氏每每看到他那样,都直念叨:“可算是懂事了。”

也因此,霍泽才没有第一时间凑到《清燕西》的热闹。

直到初二一早,霍泽的同窗好友高高兴兴跑来找他:“阿泽,我看到了一出特别精彩的戏曲,讲的还是霍伯伯和霍姐姐。戏文里的霍伯伯就像大英雄一样,还有霍姐姐,又聪明又勇敢又漂亮,难怪会被朝廷封为郡君……”

“你也知道,我姐姐快出嫁了,我娘最近都不允许她往外跑。结果我回去跟他们说了那出戏后,我娘还说今天要带我姐姐一起去看。”

“霍姐姐可厉害了,她以前还和我姐姐一起玩过,结果现在就成朝廷亲封的郡君了。”

霍泽大惊:“什么戏曲?”

同窗也大惊:“你不知道?”

两人大眼瞪小眼了好一阵,同窗才在霍泽的追问下,又重新概括了一遍戏曲内容。

霍泽突然发出一声鬼哭狼嚎,捶胸顿足道:“我居然没有看到。”

得知《清燕西》还要连着演上半个月,今天上午就有一场后,霍泽也管不了其它,拉着同窗赶去乐棚,东挤挤西挤挤,愣是和同窗一起挤到了人群前排。

不多时,好戏开场。

同窗已经看过一遍,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20-30(第8/27页)

再看一遍,还是会被一波三折的剧情吸引。

看到那大奸臣、大贪官扮相的“何尧”,他心底升起无名之火。

有那些个比较入戏的观众,还捏紧了手里的菜篮子,就怕自己一个没忍住,把早上刚买的鸡蛋糟蹋了。

看到那柔弱又坚韧,被“何尧”逼迫依旧不卑不亢,聪慧应对的“霍襄安”,他和周围人一起连连喝彩。

直到最后,督军大人出场英雄救美,不仅惩办贪官,嘉奖勇将,还上书朝廷肯定了“霍襄安”的功绩。

朝廷感念“霍襄安”的智谋,封她为襄安郡君。

“好!”

好人有好报,当听到最后这个合家欢结局时,场下所有人都鼓掌叫好。

尤其是经过一天的宣传,大家都知道那个被污蔑迫害的勇将,就是他们永安县的霍校尉;那个被封为襄安郡君的霍襄安,就是霍校尉的亲女,他们永安县最有名的美人。

这可是大大为永安县长脸了。

同窗美滋滋扭头去看霍泽,却见霍泽双眼通红,眼中蕴满泪水:“阿泽,你怎么了?”

“没事,我就是心疼我爹和我姐姐,他们在写给我的信里,很少提到这些。”

“有个词叫什么来着,苦尽甘来嘛,你们家现在也算是越来越好了。”同窗凑到霍泽面前,“所以话本里说的全都是真的?”

“嗯!”霍泽拳头攥得死紧,“肯定都是真的!”

在爹爹和阿姐写的信里,是没有提到过具体细节,但戏曲的故事脉络,确实与他所知道的一模一样。

霍泽慢慢平复好心情,与同窗道谢分别,回家找方氏。

方氏正在家里忙着招呼客人,见霍泽从外面回来,悄悄瞪他一眼。

霍泽嘿嘿一笑,拉着方氏到旁边连说带比划,方氏顿时没了招待客人的心情。

等送走客人,母子两匆匆出门,赶着去看下午那一场表演。

方氏看完以后,表现得比霍泽还要激动,双手合十连声念佛:“还好有端王殿下惩恶扬善,你爹和阿姐才能苦尽甘来啊。”

***

从景元帝还是皇子时,他就不喜宫中各种各样的宴饮,初登基那几年还勉强能压着自己的性子,由着底下人折腾,如今登基多年,早已无需再在这种事情上勉强自己。

宫中除了几场必要的大型宴会外,再无其它宴饮。

但他不喜欢,也不会禁止其他人玩闹。

后宫的妃嫔想要凑一起摆几桌,两位小公主想要去长公主府找姑妈,或是去端王府看看季渊晚,景元帝都随她们高兴。

今儿上午,外面又下起大雪。

景元帝待在暖阁里,随便挑了本闲书来打发时间,神情间颇有几分无趣。

内侍总管放轻脚步,走到景元帝身边添了些茶水:“陛下,何泰何将军今天回到京城了。”

景元帝的目光没从书页上挪开,只是语气有些古怪:“他怎么在这个时候抵达京城?自己快马回来的?”

内侍总管轻咳一声:“是携家眷,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城的。”

景元帝终于起了几分兴致,合上手里的书卷:“那岂不是说,他们是在路上过的年?”

内侍总管道:“根据驿站报上来的消息,除夕那天,何将军他们一家都宿在驿站里,还因为一些小事责罚了驿站的官员。”

景元帝道:“连年都没过,就被赶出了燕西,看来他和十三之间闹得非常不愉快。”

景元帝端起茶盏,漫不经心道:“如今的行唐关主将,是叫周嘉慕对吧。”

内侍总管应道:“是周将军。”

景元帝笑了一声,意味不明道:“难怪羌戎的事情爆发后,十三和柳国公那么积极地争取到了燕西督军的位置,朕还以为他们是想通过打赢这一战,来增加渊晚那孩子的份量呢。”

倒是他之前想得有些浅了。

内侍总管垂着头,没敢接这话,好在景元帝也不需要他有什么反应:“还有什么事吗?”

“何将军往宫里递了折子,说是明日想进宫给您请安。”

“请安是假,告状是真。他这是想求朕给他主持公道。”

内侍总管道:“陛下英明,奴才也是这么想的。”

“朕可没兴趣断他和十三的官司。他自己做错事情,被十三拿住了错处,丢掉行唐关主将的位置,难道还想让朕下场拉偏架?”

景元帝不清楚端王和何泰之间具体爆发过什么矛盾。

但端王请求朝廷罢免何泰,以及何泰自己上的自辩折子,景元帝都是看过的。

同意罢免何泰的行唐关主将职务,这就是景元帝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态度。

桌案上的梅花散发出淡淡清香,景元帝重新倚回榻上,翻开书卷,平静的声音从书页后传来。

“他才刚回京,不用急着过来给朕请安。让他先留在府中休息几日,等到脑子想清楚了,再进宫不迟。”

内侍总管领命退下,派自己的干儿子去一趟承恩公府,给何泰传话。

正站在暖阁门口闭目养神,身侧响起一道脚步声。

“干爹,我回来了。”

内侍总管睁开眼睛,见干儿子崔弘益站在自己身侧,满身风尘仆仆,显然也是刚从燕西回到京师。

内侍总管问:“此行还顺利吗。”

崔弘益笑道:“除赶路遭了些罪外,都很顺利。”

“怎么也不先回去换身衣服?”

崔弘益从怀里掏出一本包装得十分精细的书册,小声解释道:“这是我从燕西带回来的话本《清燕西》。”

“过年期间,这话本和话本改编的戏曲,在燕西深受欢迎。里面的主人公,正是何泰何大人、端王殿下和襄安郡君。”

“我想着陛下会感兴趣,就赶紧先给干爹送过来了。”

内侍总管赞许地看了崔弘益一眼。他收了不少干儿子,在这些干儿子里,要说最机灵最有眼力见的,还得是崔弘益。

“行,我这就给陛下送进去,你也赶紧回去换身衣服,免得陛下等会儿要传召你。”

等崔弘益转身匆匆离去,内侍总管捧着书册,再次回到内殿。

景元帝手里的闲书已

经换了一本,见内侍总管进来,随口道:“方才是谁过来了?”

“是崔弘益,他刚回到宫里,就急着给陛下献宝来了。”

景元帝顺势看向内侍总管手里的话本:“这就是他给朕献的宝?”

“据说是燕西近段时间最有名的戏文。戏文里的主人公,陛下还都认识呢。”内侍总管特意卖了个关子,没直接说是哪几个人。

景元帝眉梢一挑。

他都认识?

景元帝将手中的闲书丢到一边:“那朕可要好好瞧瞧。”

大燕的话本行业很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20-30(第9/27页)

荣,景元帝闲着无事时,也会读一读民间近来颇为流行的话本。

以他的眼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看完第一话后,也不由露出会心一笑。

谁能想到,话本里的熟人居然是何泰。

景元帝兴致盎然,翻开第二话。

看到在第二话里出场的那位“霍襄安”时,他微微一愣,下意识坐直了些,放慢阅读速度。

这一看,就看到了用午膳的时辰。

有宫人进来请示内侍总管,问是否要给陛下传膳,内侍总管瞧了瞧正看得入迷的景元帝,也有些为难。

正在纠结之时,内侍总管就见景元帝放下了手里的话本。

“赶紧让人传膳。”内侍总管长舒一口气,走回景元帝身边伺候,“陛下看了许久。”

“是吗。”景元帝没注意时间,“几时了。”

“御膳房问了三遍是否要传膳。”

“那确实有些久了。”景元帝随口应了一声,余光扫见话本,摇头笑了笑,“崔弘益在哪儿,让他来见朕。”

崔弘益回去沐浴更衣后,又赶紧来殿外候着,所以景元帝一召见,他立刻就进来了。

等他行过礼,景元帝问:“这出戏,在燕西有多流行?”

崔弘益将他知道的情况都说了。

景元帝指尖轻轻敲着《清燕西》三字:“你有看过这出戏吗?”

崔弘益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神情:“奴才起初只是让人买了话本,担心陛下问起话本内容,就在路上抽空看了看,结果看入迷了,就没忍住,耽搁了些时间去看了戏曲。”

崔弘益敢如此回答,显然也是知道景元帝不会在意这些小事。

景元帝哈哈一笑:“无妨,别说是你,朕读完这话本,都可惜未能亲见戏曲。”

“朕问你,你看完话本和戏曲,对哪个人印象最深。”

崔弘益不假思索:“戏文里的霍襄安。”

“这是为何?”

崔弘益思索片刻,谨慎答道:“奴才以前也看过一些戏曲,像何尧、霍校尉、督军这样的形象,奴才见过不止一次,只有霍襄安这个形象是第一次见。”

“不瞒陛下,奴才会厌恶何尧,会同情霍校尉,会欢喜于督军秉公执法,但对于霍襄安,奴才是既仰慕其风姿,又钦佩其才能。”

景元帝微抬手中话本,给崔弘益赐了座和茶水,示意他说得更详细些。

崔弘益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只要陛下不怪罪,那奴才就多说几句心里话。”

“奴才没进宫那几年,老家遭了灾,县令伙同县中大户,吞掉了朝廷派发的赈灾粮。”

“那时候,奴才的爹娘还有邻居的叔叔婶婶们,最盼望的,就是朝廷能赶紧来一个青天大老爷,惩办那位县令,还我们老家一片郎朗乾坤。”

景元帝微微拧起眉,却不急着开口。

内侍总管冷汗都下来了,在旁边给这不省心的玩意悄悄使眼色。

这小子可别是趁着陛下心情好的时候偷偷告状啊。

崔弘益不是那等没分寸的人,他话锋一转,继续道:“后来,朝廷下来了一位御史,那位御史秉公执法,把县令和县中大户都下了狱,还把他们吞掉的赈灾粮重新发了下来。”

“奴才心里非常感激那位御史大人,如果不是他来了,奴才也许就要饿死在那场天灾里。”

“但在那位御史大人来之前,奴才的妹妹,还有奴才邻居家的老人,都已经先一步饿死了。”

听到这里,内侍总管终于暗暗松了口气,也明白崔弘益扯那么远是想表达什么了。

他想说的是,在大家都在被动期盼英雄出现的时候,霍襄安一介弱女子,选择了主动抗争。

她的困境,她的选择,她的存在,最能让老百姓揪心共情。

所以当她成功的时候,所有观众都在真心为她欢呼。

崔弘益道:“奴才离开燕西之时,燕西已是无人不知襄安郡君的美名。”

一直在安静聆听的景元帝微微颔首。

“襄安郡君,确实无愧朕赐下的襄安之名。”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

这出戏曲能在燕西传播得如此广、如此快,肯定少不了十三在背后帮忙。

十三帮了忙,收获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好名声。

看似并不吃亏,但是——

景元帝心下一笑。

一位亲王,又不是官员,要“青天”的美名作甚?

花费如此大的手笔,只得了面子,却没得什么里子。

真正因这出戏曲受益无穷的,还得是襄安郡君。

她知道百姓最想看什么,她知道百姓最钦佩什么,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话本。

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竟然并非话本塑造出来的形象,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于是对话本人物的赞美,就悉数化作对襄安郡君本人的钦佩。

“朕记得,她真名叫——”

“霍、翎?”

景元帝突然问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连声应是。

景元帝又问崔弘益:“我看话本里说,霍襄安是燕西出了名的美人。你见过她本人,对她有什么印象?”

崔弘益的脑海里瞬间闪掠过无数溢美之词。

但最终,他谨慎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天人之姿。”

***

还没出正月十五,《清燕西》的热度也未散去,常乐县就已进入外松内紧的备战状态。

所有人都开始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端王要负责调度粮草器械,霍世鸣、方建白、孙裕成他们要忙着整军、提高士气……忙得脚不沾地。

只有霍翎所在的西院,还能保持着往日的宁静平和。

自从除夕那晚后,霍翎就对下棋起了一些兴趣,特意寻了本棋谱,闲暇时就翻一翻。

这会儿她又在翻看棋谱,无墨坐在她对面,正往发带尾部绣黑色轻羽,随口道:“小姐,你说我们这一战,能顺利打到羌戎王帐吗。”

霍翎捻起一颗黑子,对照棋谱下在棋盘上,发出啪一声脆响。

“你应该问,大燕到底要多久,才能打到羌戎王帐。”

无墨吐了吐舌,也察觉到了问题所在:“小姐说得是。”

“羌戎撑不了多久,但这一战要是拖得太久了,也会白白消耗大燕的国力。”

两人随便聊着天,就听到门房在外面唤她们。

无墨出去一看,很快拿着一封信回来了。

“门房说,这封信是老爷派人送来的。”

“我爹?”霍翎接过一看,顿时笑了,“走,我们出趟门。”

“要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