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70-80(第1/15页)
第71章
那不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吗?
刘邦的身后事办的很是体面,前朝政权的交接和后宫妃嫔的安置也都平稳过渡,只是到底其中还有些不妥在里面。
后宫中除了戚夫人,几乎都是赢家,所以她的惨淡也掀不起什么波澜,只是前朝却因小刘盈的两道圣旨而起了一定的风浪。
这第一道圣旨便是小刘盈决定为先帝守孝三年,以尽人子*之哀,并命九卿之一的奉常,叔孙通,叔大人全权主办其中流程。
这礼制本就是儒家擅长的方面,又是极为得脸的体面事,叔孙通和儒家一众自然是牟足了劲儿要做好它,也好增强自家学派在朝堂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可紧随起来的第二道圣旨却让叔孙通坐立不安起来,因为在这道圣旨里,小刘盈封了商山四皓为太傅,还封了张良为少傅。
商山四皓和张良都是道家学派的大贤者,而张良还是最受先帝倚重的开国功臣。
现在他们五人一起占据了帝师之位,且当今陛下年纪还小,易受影响,这天长地久之下,会有什么结果,简直可想而知。
此道圣旨一下,儒家所受到的冲击,自然不是一般的大,也难怪现在叔孙通坐立难安了,谁让他是儒家现在的掌舵人呢?
叔孙通思来想去都觉得这事无法破局,心急之下,便派人又去请了自己的好友陆贾前来,两人同朝为官,又是挚友,这有什么事了,自然要相互支应着。
陆贾也懂这个理,所以叔孙通一派人来请,他便随之前去了。
书房里,两人皆是一席素色衣衫,如今先帝驾崩,处于国丧期间,自然不见五彩之色,华丽纹章。
“如今陛下册封商山四皓为太傅,留侯为少傅,留侯也就罢了,大家都知道他隐居日久,这少傅不过是挂个名头。”
“可商山四皓就不同了,他们如今可是长居宫中,又有帝师的名分在,这教导起陛下来,定然不遗余力的灌输黄老之学那一套。”
“长此以往下去,我儒家还有什么立足之地?”叔孙通的眉头皱的死紧,跟好友说着此时不容乐观的情况。
“依我看,这是平衡之术,先将守孝之事交给你全权操办,这是给儒家面子,而后将太傅的名分给了商山四皓,又是全了道家的里子。”
“这一内一外,相互制约,我们越是争斗,陛下的皇位也就越稳当。”
“这等计策定然不是陛下一个孩子能提出来的,一定有高人在背后指点。”陆贾分析的头头是道。
“那不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吗?”叔孙通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了。
“陛下身后的高人,到现在我们也没摸到个疑影儿,可人家呢,却把我们和道家的那几位,都耍的团团转,这算怎么回事啊。”
他说着说着就气又恼,忍不住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里的急躁简直溢于言表。
“当然算人家技高一筹呗,不然还能算怎么回事?如今他在暗,我们在明,这输上一局半局的,也不打紧。”
“眼下最重要的是,对方到底肯不肯在陛下面前抬举我们儒家。”陆贾一针见血指出了重点。
“让那人抬举我们?怎么做?难不成还要我们跟他示弱吗?”叔孙通不愿意,明知被利用还要顺着干,那他自然不高兴。
“我们不是跟他示弱,而是通过他,让陛下知道我们儒家的恭顺臣服之意,这样一来,对方达成了目的,又见我们如此配合,又岂会不抬举我们?”陆贾挑了挑眉。
“他要是抬举我们,那道家那边呢?他又该怎么交代?”叔孙通却提出了质疑。
“那就是他的事了,既然要保持平衡,自然道家也会得些好处,只看我们知不知道罢了。”陆贾看的清楚。
“那这一来一去,我们不还是什么都没捞着吗?到底也还要被道家压在头上!”叔孙通拍了拍手,显然对他这个主意不满意。
“压在头上怕什么?这商山四皓都已到古稀之年,七十多岁的人了,便是担了太傅的名分,又能占多久?”
“至于留侯张良,他素来是秉承明哲保身之道,不肯多插手朝政的。”
“你我现在只要沉住气,好好等上几年,还怕将来没我们儒家的好日子过吗?”陆贾言语间透露着一种绝对的自信。
“你是说?”叔孙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对对对,确实如此,我们等的起。”
他连连点头附和着,怎么他也不认为自己活不过商山四皓。
而道家的下一代还没成长起来,一旦商山四皓故去,张良又不管事,那就真没什么人是叔孙通的对手。
也就是说,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他们儒家的未来简直一片光明啊。
想通这点,叔孙通的心情瞬间就明媚起来了。
而事实真的会如他们所想那般顺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林清源早就想到了这个可能,他之所以没有要帝师的名分而将其让了出去,就是为了继续蛰伏,静待守孝后。
而他选择拜商山四皓为师,但只是向他们行半师之礼。
这也就意味着,林清源与他们将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但商山四皓在商量后,居然破天荒的答应下来。
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林清源才是这段时间真正教导小刘盈的先生,双方又都和张良有来往,张良从中牵线,他们不好拒绝,林清源自己呢,又诚心诚意的要拜师求教。
当然了,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们道家的下一代精英们确实没成长起来。
而他们又太过年老,一旦有个万一,道家学派就会呈现青黄不接,甚至被其他学派趁机排挤和打压的不利局面。
虽说如今林清源不曾真的拜他们为师,仅行半师之礼,但说到底这也算是他们道家的一员了。
只要他们教导好了林清源,林清源又去教导小刘盈,那么将来四五十年内,他们道家都会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退一万步,就算没成功,可只要林清源认他们为半师,到底对方和他们道家的香火情就断不了。
可别小看这点子香火情,关键时刻,那可是能起到延续学派命脉作用的。
而最后这个,才是他们愿意接受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向他们这等道家的大贤长辈学东西,却只肯持半师之礼的原因。
索性林清源也知道自己做的有点不地道,所以行半师礼时,献上了一件礼物给商山四皓,正是茶。
所谓茶,商山四皓也不是没用过,只是林清源献给他们的这个,却极为不同。
西汉时期的茶,并非像我们后世常见的那种冲泡方法饮用那样,而是采取的特殊制茶方法。
要先把茶叶制成小块茶饼,需要用了,就取出茶饼放入器皿中捣碎成末,然后加沸水冲泡,期间还要往里放葱,姜,橘皮之类的调料。
加了这么多东西做出来的成品,类似平常食用的羹汤,所以这个时候用茶,又叫吃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70-80(第2/15页)
这个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林清源来了汉代有几年了,怎么也习惯不了这种饮茶方式,所以曾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摸索着仿制出了唐朝后乃至到现代的那种泡茶方式,谓之,全叶冲泡法。
也就是说,不加任何调料,直接用茶叶冲泡,得到原味。
别看这说起来简单,可要在这个时代,得到这样一杯清茶,林清源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从茶叶的选取,到器皿的挑剔,再到冲泡茶水的温度,还有其中味道的把握,这都需要磨炼好久的。
到底对此他只知道个大概,这摸索起来自然是难的,好在最后弄出来了,也算没白忙活。
因着是做礼物,还是献给商山四皓的,也就不可能仅仅是一杯清茶,林清源也把其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全部写在帛书之上,也就是说,他把这个清茶的方法给了出去。
这样天下独一份的礼物,作为半师之礼,那就绝对拿得出手了,商山四皓也很满意,双方愉快的达成了一致,决定互利互惠。
而这件事,林清源也没有瞒着小刘盈,反而如实告知,还与他坦言为何是半师之礼。
只因这样既可以在将来更好的借助道家的力量,又不至于让其坐大,还能继续用来平衡儒家等别的学派的势力,总而言之,一切为了皇权的稳固。
当然,还有一点他自己的小心思,就是为了不让小刘盈忌惮他。
跟商山四皓行半师之礼,足以让他调动道家的一部分势力,但又不会强到威胁皇权的地步,这也是林清源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这个就没必要跟小刘盈说透了,至少现在没必要。
林清源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小刘盈能自己领会到这点,因为他主动说给他听,和对方自己悟到这点,那是非常不同的,成长的力度也不同。
而小刘盈现在虽然只得了前面的解释,但也已经感动非常了,深觉先生什么都不背着自己,最值得信任不过,师徒关系也更进一步。
综合来看,在这场博弈中,儒家,道家,林清源和小刘盈,似乎都各自有所收获。
唯一的输家只有被守孝三年波及到的刘元,自从‘约法三章’补全之后,她就盼着和林清源早些成亲,现在恐怕不能成了,而她的母后吕雉,也在为这点发愁。
第72章
权力才是不老的,也是最要紧的!
小刘盈登基为帝,虽年幼不能亲政,但他愿意为先帝守孝三年的举动已经先一步给朝野内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大家都觉得他会是个仁义之君,日后即便做不到功绩超越先帝,但也一定守得住大汉江山。
再加上,他又用两道圣旨便笼络住了儒家和道家两派,先帝留下的老臣们也尽皆辅佐于他,前朝事宜也算安稳。
至于后宫,已经基本空了。
原是吕雉作为皇太后,许诺有子的妃嫔,可以在守灵期满后,和儿子一起回到封国,而没有孩子,又不得宠的,她也给安排了合适的去处,可保晚年无忧。
当然了,这其中无论哪条路,戚夫人都除外,如今她被打入永巷舂米,正遭受着非一般的折磨。
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戚夫人还不懂得谦卑收敛,竟然做了一首歌谣。
还在舂米的时候不停的唱,并祈祷有人能把歌谣传出宫去,让自己的家人和儿子知道,让他们来救自己。
而这首歌谣还没传出宫,就先传到了吕雉那儿。
时间回到一个时辰前。
因着小刘盈才十一岁左右,先帝的嫔妃又基本已经离开,这满后宫里最高贵的女眷,除了吕雉这个太后,就是鲁元公主刘元了。
彼时,吕雉正为女儿的婚事发愁,找了刘元过来,母女两个相对而坐,正在叙话。
“眼下朝堂后宫诸事皆定,盈儿还小,不着急,这最让母后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婚事了。”吕雉拉过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
“母后,眼下是孝期,不宜提这个的。”刘元提醒她道。
“说起这个我就来气,守孝就守孝吧,可哪有要守那么长的?前两年太上皇驾崩,先帝不也没怎么守孝吗?还纳了新人呢,”吕雉抱怨道。
“对了,林清源近来待你如何?”她话题转换的太快,刘元差点没跟上,不过还是如实告知。
“先生近来待我亲近了不少,只是碍着守孝的规矩,我俩也没什么太大的进展,但到底比以前好多了。”话到此处时,刘元的眼里都是笑盈盈的。
“那就好,”吕雉点了点头,“这样看来,这事儿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她小声喃喃道。
可见她是怀疑过此事是林清源设局故意为之的,但现在女儿的表现,又让她的疑心消去不少。
“母后,你刚才说什么?”她讲的太小声了,刘元没听清,便追问道。
“没什么”,吕雉摇了摇头。
“我只是猜着这事儿肯定是叔孙通鼓动的,不然好端端的,盈儿怎么会下了这样的圣旨呢?”她把自己的另一个猜测说了出来。
“叔大人也是好意,而且盈儿颁布了这圣旨后,我看大家都极为赞许,夸他孝顺,这样看来,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刘元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确实不坏,还赚了名声,只是苦了你了,”吕雉握住女儿的手。
“这婚事真是一波三折啊,等这个守孝结束了,那你可就二十多岁了,等了这么些年,实在是让母后心疼啊。”这是她的真心话。
“不怕,母后,只要他肯娶我,就是再等多久我都不怕的,”刘元却反过来安慰她。
“就这么喜欢他吗?”明明这桩婚事是吕雉亲手撮合了好久的,可看着女儿满心满眼都是对方的时候,她心里又有点不是滋味。
“嗯,”而刘元则是重重点了点头,给她以绝对肯定的回答。
“好,母后答应你,等守孝结束了,一定为你们举行一场最盛大的婚礼,好好补偿补偿你,”吕雉见她是真的欢喜,心里也就释然了,甚至开口许诺道。
“母后”,刘元感动的无以复加,依偎在她怀里,难得像小时候那样撒起娇来。
吕雉也抱着她,不时用手轻轻拍打她的后背,母女之间,温情脉脉。
只这样的场景没一会儿就被打破了,寝殿里传来了奶声奶气的呼唤,刘元知道,这是自己的七弟刘长。
这小娃娃的母亲早逝,吕雉可怜他,将其养在椒房殿。
刘长现在才一两岁大,平日里多吃多睡,长的胖嘟嘟的,只一旦醒了就要闹着找母后,可见这孩子是真把吕雉当成了亲生母亲。
吕雉也正要起身去看看小家伙又怎么了,可突然有宫人来报,言说永巷那边出了点事。
吕雉一听就知道应该是戚夫人又闹什么幺蛾子了,而这宫人之所以不明说,还是因为刘元在这儿,不好脏了公主的耳朵。
索性刘元也不笨,看出这其中定是有什么事要处理,便主动说自己可以去照顾七弟刘长,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70-80(第3/15页)
于其他的,母后自行处理就是。
吕雉也对这个安排表示满意,便让女儿先进去哄哄小刘长,等刘元一走,她这才示意宫人继续,那宫人便赶紧上前跟吕雉说了具体情况。
“唱歌?她还敢唱歌影射哀家?真是不知死活的东西!”吕雉听完就冷笑一声。
“走,摆驾永巷,哀家倒要看看,她还能怎么作妖?!”说着她便一伸手,旁边的宫人赶紧扶住,太后仪仗也随之而起,浩浩荡荡往永巷而去。
距离刘邦驾崩已有月余,天气也越发炎热,永巷舂米是惩罚,得此刑者,必要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戚夫人是被吕雉亲自下令处置的,自然也在其中。
如今的她,衣衫褴褛,不修边幅,也没有脂粉打扮,又日日被磋磨,早已不复当初的娇媚可人,显得憔悴万分。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要唱歌,吕雉来的时候,也就听到了。
只听那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当谁使告汝啊!”
“哼!”吕雉却冷哼一声,不屑的很,带着宫人一起走进了永巷舂米的院中。
众人听闻有宫人宣告皇太后驾到,立刻跪了一地,纷纷行礼,唯独戚夫人不为所动,还是拿着舂杆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石臼里的稻米。
吕雉让其他人留在原地,只带了贴身宫女和主持永巷舂米工作的年长妇人随自己一起过去,她都走到戚夫人跟前三步远了,对方依旧不为所动。
“听说你整日唱歌,看来这日子过的挺自在啊,”吕雉见状不怒反笑,出口就是一句反讽。
“我知道你恨我,可你恨错了地方。”而这一句,终于把戚夫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们两个结仇的缘由是什么。”
“大概在你心里,我是因为嫉妒你的美貌,妒恨你受先帝的宠爱,所以才会如此针对你的,是不是?”虽然是疑问句,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戚夫人张口想说点什么,但吕雉却不给她机会,自己继续了。
“你错了,你从根上就错了,像你这样见识浅薄,以色侍人的女子,也就只会在那情啊,爱的,上面转圈圈,丝毫没有大局观。”
“你以为得了先帝独一份的恩宠,凭着你哭一哭,就想撼动我盈儿的储君之位和我的国母之尊。”
“从那一刻开始,你我就不是情敌,而是不共戴天的政敌!”吕雉斩钉截铁的下了定义。
“……”,而戚夫人简直听懵了。
“戚姬,你也别怪我下手狠辣,如果是情敌呢,我们还可以化敌为友,你看薄姬他们就知道了,我没为难人家,就连没孩子的妃嫔,我也妥善安置了。”
“你怎么就不想想,如何我就要对你这么刻薄呢?嗯?”吕雉挑了挑眉。
“因为你我之间,从来就不是什么争宠,而是争权!”
“在这权力的游戏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不等她回应,吕雉便又说出了答案,见对方仍是那样一副蠢样,她就懒得跟她再说下去了,转身欲走。
可戚夫人居然在此时突然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这也成功使得吕雉停下了脚步,转身回来看向对方。
“是,你赢了,我认,可我从没有后悔过!”
“因为先帝的宠爱和信任,都是给了我的,而我,也以自己的忠心回报了先帝,我们才是相互理解的真正伴侣!”
“至于你,你在先帝心里,从来都不是他的妻子,而是日夜算计他手中权力的豺狼,他恨你,防你,不然又怎么会有改立太子之事?”
“即便你现在才是大汉的太后,国母,但你的位置是用了肮脏手段得来的,并不是先帝认可的!”
“一个女人要是连丈夫的心和信任都留不住,那她还算什么女人?”
……
戚夫人也不知道是被吕雉刺激到了,还是真的被事实打击的疯魔了,竟然使出全力嘲讽起吕雉来,还向她炫耀自己才是先帝的真爱。
这幅模样,简直让吕雉厌恶至极。
“宠爱?信任?你把自己全权寄托在先帝身上,并从中得到慰藉,自以为是真爱,凭的不过是年轻美貌,风骚手段罢了。”
“可谁没年轻过?哀家年轻的时候,也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儿呢。”
“可珠会黄,人会老,色会衰,男人也最是喜新厌旧,但只要握住了权力,这些都不足为惧。”
“因为权力才是不老的,也是最要紧的,不然如今哀家怎么会是高高在上的太后,而你却是阶下囚呢?”她毫不客气的嘲讽回去。
尽管心里隐隐觉得她说的对,但戚夫人不可能认同的,所以也就不再跟她说话,而是继续唱起了歌谣。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当谁使告汝……”
“你喜欢唱是不是?好,哀家让你唱!”她如此的不识趣,吕雉是真的恼了。
“来人啊,把这个贱妇的舌头割下来,看她还怎么唱?!”
“你想你的儿子来接你是吗?好,哀家成全你!”话到此处,她真的动了杀意了。
戚夫人听出她言语里的不善,想要扑过来阻止,岂料一旁的侍卫们却早有防备,当即把她拿下!
“如意?你想对我的如意怎么样?”
“吕雉,你不得好死!”
“你敢害我的如意,你一定不得好死!”
……
戚夫人挣脱不得,只能破口大骂!
“哀家如何用不着你操心,不过你这次,一定是生不如死了!”吕雉冷笑一声后,再次叠加了惩罚。
她下令让人把戚夫人的头发也拔光,并加重每日舂米的分量,势必要好好折磨对方!
此时的吕雉和不久前安抚女儿的她,简直完全是两个人,狠辣和温情同时集中在她身上。
可不知为何,却又觉得异常合理,也许这就是权力带来的转变吧。
第73章
我们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这样才不会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不利局面。
吕雉存定了主意要杀了刘如意,便三次派人去赵国召他前来长安,但每次都被现在的赵国丞相周昌阻止。
刘邦当初让周昌辞去中央御史大夫的职位,而转任赵国丞相,为的就是这一天,希望周昌能以忠心和刚正为自己的爱子筑起防护墙,不让吕雉加害刘如意。
周昌也确实忠于刘邦,坚持不让刘如意去长安,可他不懂转圜,竟是对吕雉派去的使者直言是担心赵王被害才不让他远行长安的。
这就差直接说吕雉图谋不轨,意图杀刘如意了,吕雉闻之,当然怒不可遏!
虽然她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还是要脸的,最重要的,这事儿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70-80(第4/15页)
底刘如意姓刘,他和戚夫人不一样,要杀他的话,还是需要一点遮羞布的,虽然这有点自欺欺人吧,但事实就是如此。
索性吕雉脑子转的也快,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法。
她干脆不在直接召赵王刘如意进京,而是趁着10月年节,各诸侯国都要派人到长安进贡的时候,指名道姓要周昌亲自前来长安汇报工作。
这个说辞合情合理,且流程完全正确,周昌倘若不从,那就是抗旨不遵,吕雉就是看准了这点才用的这个计策。
而周昌也果然没办法了,他临行前只能再三叮嘱刘如意,要他好好待在赵国,不管长安派人来说什么,都不要离开这里,然后他就遵照旨意前往了长安。
等他一到,吕雉就立刻又派人去赵国召刘如意过来,并且假意许诺,只要他来长安,那么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母亲戚夫人一起返回赵国。
刘如意本来也很犹豫,但听到这个许诺后,最终决定还是去一趟长安,他年岁还小,对母亲的依恋很深,如若能带回戚夫人,那么这个险,他愿意冒。
赵国其他臣子也劝他不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如意从邯郸出发,赶到长安参加年节,因为仍在守孝期间,便是年节,也不那么热闹,但该有的东西,还是有的。
只是刘如意来的时候,小刘盈不曾第一时间见他,只因丞相萧何病危,情况凶险,小刘盈已经赶到萧家去了。
趁着这个关头,吕雉决定速战速决,就在她想方设法打算除掉刘如意的时候,小刘盈已经来到了萧何的床榻前。
“老丞相,朕来看你了,别动,快别动了,身体要紧。”萧何见他亲自前来,下意识的就想起身行礼,可却没有力气,小刘盈眼疾手快制止了他,让他继续躺着说话。
“陛下,陛下啊,”看着这样的小刘盈,萧何心里那是真感动啊。
“你新君临朝,萧何却因身体之故不能辅佐,真是惭愧啊。”都病的起不来床了,他还想着为国尽忠,为君尽力,可见是真的大公无私。
“丞相,老来生病乃是自然之事,这又岂是丞相之过?你放心,朕已经把宫里最好的太医都带来了,一定会治好你的病。”小刘盈握住萧何的手,软下语气宽慰着对方。
“陛下,这病可以医,但命却是天定,老臣这次恐怕是真的不行了。”萧何却缓缓摇了摇头,他的身体他清楚,真是到头了。
“陛下,待臣去后,你要速速派人去齐国,召回齐国丞相曹参。”
“早些年他曾是我的下属,后来我们一起跟随先帝南征北战打天下,很多事上,我与他多有摩擦,意见不和,他这才去了诸侯国辅政。”
“但是这不代表他没有能力,陛下,你看这些年齐国越发富足就该知道,曹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把他找回来,让他接替我的位置,他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萧何向他举荐曹参。
“老丞相容禀,母后曾告诉朕,父皇临终前,也是属意曹参继任你的位置的,如今老丞相也亲自举荐,可见此人确实不一般。”
“朕答应你,一定将他从齐国请回,辅佐朝政。”小刘盈点头答应了此事,并且心里也很受感触。
因为他早就清楚萧何和曹参不睦的事,如今临头到了,萧何却不计前嫌,只从国家角度考虑,进而举荐对手。
这份坦诚和无私,实在让小刘盈震撼且敬佩,因为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份胸襟的。
萧何见状,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本不想再说更多,以免祸及子孙,但看着小刘盈年幼的面容,又想起先帝的嘱托,还有吕太后的野心勃勃,到底他还是抓着小刘盈的手,郑重其事的提醒了他。
“陛下,朝政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朝纲,朝纲不可混淆,陛下一定要当心啊!”
“朝纲?”小刘盈一时没反应过来,正打算再问,却见萧何一副困倦至极的模样,又想起他说自己快要临终,实在不忍再逼他多说什么。
“朕知道了,老丞相好好休息吧,朕明日再来看你。”他点头答应着,并为萧何掖了掖被角,看着他睡过去,这才起身离开。
小刘盈心里有许多疑问,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向林清源讲述了今日的事,并朝他询问萧何口中的‘朝纲’是什么意思。
“所谓朝纲,简单来说,就是朝廷的法度准则,办事规矩,这个必须牢牢捍卫住,不容混淆,否则必会埋下隐患。”
“萧丞相的意思,大概是要你稳住如今的局面,不要被人肆意更改,任性妄为。”说到这里,林清源加重语气道。
“可朕现在已经是皇帝了,谁还能越过皇帝去做主?”小刘盈下意识的反驳。
“……”,林清源没立刻回应,只隐晦的瞥了一眼椒房殿的方向。
“我听你姐姐说,赵王刘如意已经快到长安了。”并告诉了他一个最新消息。
“什么?!”小刘盈脸色微变,当即就起身要走,可见他心里清楚三弟来长安是凶多吉少,而最大的威胁就是他的母后吕雉。
“盈儿,你要兄弟情深,先生不阻止你,但我也必须提醒你,这结果,一定变不了的。”
“而且你那个三弟,也未必会感激你。”在他跨出房门前,林清源开口道。
“……”,小刘盈咬了咬下唇,“不管怎样,朕都要试试,至少,我问心无愧!”话音未落,他便出了门。
最后一句话,他转换了称呼,林清源明白,前头这个‘朕’,指的是他皇帝的身份,至尊之位给了他阻止此事的勇气。
而后面那个‘我’,则代表他兄长的身份,血脉联系让他决定救如意。
哪怕他们两个曾经因改立太子之事,站在绝对的对立面,现在他仍然打算救对方一救。
对于他的这种一意孤行,林清源只能缓缓摇了摇头,但心里却不由得给他以肯定,尽管做皇帝需要冷酷无情,但谁又真的愿意看到一个这样的帝王呢?
至少林清源更喜欢有人情味儿,会心软的小刘盈,哪怕他曾要立志把他教导成一个强硬且出色的皇帝,也不妨碍他想这孩子保留一定的良善。
如果小刘盈真的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冷血帝王,恐怕头一个要坐立不安的,就是他这个做先生的了。
只是林清源并不看好这件事,一来因为他的介入,小刘盈和刘如意的关系并不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兄弟情深,两人之间还发生过直接间接的摩擦。
二来就是,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林清源不相信吕雉会不动手。
而小刘盈那边,也果然遇到了麻烦,他亲自去霸上迎接刘如意,但对方的态度却并不热情,大概还在记恨小时候小刘盈让人打他的事。
小刘盈见状,心里那股担忧兄弟的劲儿,也去了一些,到底谁也不愿热脸贴人冷屁股,不过好在小刘盈还是念着亲情的,把刘如意带回了宫里,和他同吃同住,同起同坐。
这也导致吕雉一时半会儿没法下手,不过这也难不倒她,现成放着理由呢,萧何病危,马上就要去世了。
小刘盈不可能寸步不离的守着刘如意,更何况,他也确实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70-80(第5/15页)
应过要日日去探望萧何的,为了刘如意的安全,他曾提议要带对方一起去。
但奈何刘如意回来是为了自己的母亲,好几天被拘在皇帝二哥身边,他不觉得是保护,反而认为他多事,便怎么也不肯跟小刘盈一起出宫去探望萧何。
小刘盈无法,只能自己前去,一日天刚蒙蒙亮,外面急报,言说萧丞相再也撑不住了,小刘盈闻言,立刻拢衣起身出宫。
而刘如意年幼,他有些贪睡,而且确实不愿跟着去,便就留在了宣室殿的寝室中,继续休息。
吕雉看准机会,威逼利诱了原来伺候戚夫人的贴身宫女去给刘如意送酒食,刘如意见是自己母妃的宫女,也没有什么戒心,便用了送来的东西,不久后,毒发身亡。
然后吕雉又派人拿下这个宫女,言说是她谋害赵王,直接让人将其杀死,如此一来,便是死无对证。
等小刘盈陪着萧何走完最后一程,回到宫里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事情正如林清源预料的那样,尽管过程与史书记载有所出入,但结果,根本没有改变。
他唏嘘之余,也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忧心,进而决定加快计划进程,赶紧帮助小刘盈建立属于他们的势力。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在事情来临之际束手无策,陷入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不利局面。
第74章
与其纠结于过去,不若把握好现在。
刘如意被毒杀后,吕雉再也不用顾及什么了。
她直接下令把戚夫人砍去手足,挖掉双眼,又灌了哑药,熏聋耳朵,彻底将其变成一个废人后,又扔到如厕之地生活,谓之‘人彘’。
所谓‘彘’,就是猪的意思,如今戚夫人的处境恰如其分,故而如此称呼。
此等残忍手段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又因吕雉处置戚夫人时,并未遮掩什么,所以前朝大臣也有所耳闻,心下胆寒非常,对吕太后也越发忌惮。
此事传到小刘盈耳朵里时,他正在和林清源下棋,这次他们下的不是秦汉时非常流行的六博棋,*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过的围棋。
而且比起六博棋,林清源也更擅长围棋,他特地为小刘盈添上这门课,就是为了以此磨炼他的性情,并培养他分析时局的能力。
毕竟,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啊。
如今他们两个正在书房里,相对而坐,案台上摆着一玉质方形棋盘。
只见这棋盘下有四足撑起,盘面上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个交叉点,黑白棋子又各有一百五十枚,皆以玉石打磨而成,显得古朴且高雅,低调又不失奢华。
他们已经下了一会儿了,黑白棋子纵横交错,排列其上。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消息传来时,本就因棋局不顺而导致小刘盈皱的很紧的眉头,此时皱的更紧了,手中捏着白子的力道也越发大起来,到最后,他更是将棋子放回了棋盒中。
“先生?”小刘盈见他依旧低头看着棋局,实在没忍住,唤了他一声。
“盈儿,你想说什么?”林清源也抬起头来。
“朕,朕想说,母后她……这次做的委实过了些。”小刘盈咬了咬下唇,还是吐露了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