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 【终章】(第1/2页)
第312章
历史永远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
帝后同一日驾崩,这丧宜规模自然是不能小的,不然不止宗室亲贵们不答应,只怕朝野上下也会有所议论。
所以对于这声势浩大,堪称奢靡的丧事,林清源也并没有说什么,可再怎么辉煌奢靡,也是葬礼,气氛自然是忧伤且沉重的。
只是大家还有很多事要做,显然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新帝登基的大事。
刘启继位,册封王娡为皇后,三个女儿为公主,小儿子刘彻因为年岁太小,并未得封太子。
但刘启却遵从父命,特别指定林清源做小刘彻的太傅,那么基本上这太子的位子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这许多事一连串的做下来,转眼间就到了秋天。
彼时,林清源正在太学进行定期讲学,刚下了课,张不疑就找来了,手上还拿着信件,看上面的印章就知道是匈奴王庭来的。
他也不耽误,直接带上张不疑回了自己在太学的住所,片刻后两人坐在书房里。
“先生,小翁主又诞下了一个儿子,听说兀离王子高兴的很。”张不疑趁着他看信的时候,又补充了一些额外的情报。
“他当然高兴了,因为他以为那是他的儿子嘛。”林清源却不以为然,只耐心看着女儿的来信。
“……”,张不疑没接话,实在是这一句里隐含的意思可太多了。
“行了,不提这个了,我有别的事要问你,最近朝堂上关于启儿提拔年轻官员的议论如何?”林清源看完之后放下信件,问起了其他。
“有些亲贵老臣倒是颇为微词,但他们根本不足为惧,尺位素餐之辈,陛下不喜也正常。”张不疑斟酌着回答道。
“启儿刚登基没多久,就来这么一出,显然是在试探老臣们的立场,并试图安插自己人。”
“这本没有错,只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过于急躁,你多看顾些,老臣们有什么苗头及时禀报。”林清源不太放心,嘱咐了几句。
“先生放心吧,我一定盯紧了。”听这话的意思,就是打算为新帝保驾护航了,那他这个做下属的,自然要紧跟领导的步伐。
“好了,没什么事就去吧。”林清源抬了抬手,示意他自便。
“诺。”张不疑刚要走,突然想起了别的,又坐回来了。
“怎么?还有别的要事?”林清源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也算不上什么要事,只是典客府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那些罗马人请求回家。”
“他们听说汉匈两国已经再次议定了联姻,料想现在西域诸国绝不敢放肆,便想借这个机会回家去。”张不疑如实告知。
“……”,林清源沉默了一会儿。“算来他们也来我大汉有好些年了,想重回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这样吧,等过些日子匈奴来报喜的使团到了,处理完事情后,就让罗马人跟着他们一起走吧。”
“只一样,你告诉这些罗马人,我们大汉愿意与之通商,请他们回去后,务必和他们的执政官以及元老院成员商议此事。”
“另外,他们走的时候,可多送一些丝绸瓷器之类的特产,也好为我们的商品在那边打开销路。”
林清源说这话就是打算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提前促成了。
罗马和汉朝距离太远,根本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矛盾,这种情况下,通商反而是很好的交流手段。
“是,这件事我会办好的。”张不疑自然没什么意见,就这样,两人达成一致后,他很快离去了。
而林清源则派人把周亚夫找了过来,并给他看了女儿的来信。
“这次匈奴使团来京贺喜,我们自然也要派人过去,你还想见嫣儿吗?”林清源问他。
“还是不了,我只要知道她一切安好,也就放心了,见面就不必了,免得为她平添忧愁。”这一次,周亚夫却摇了摇头。
“而且先生,我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嫣儿兵行险招,以亡夫遗腹子冒充兀离的儿子,那么不久等那孩子长大,兀离必然会为其夺取大单于之位。”
“届时嫣儿长子的处境,可就难了,就连她自己,恐怕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指出了潜藏的隐患。
“那你的意思是?”林清源不答反问道。
“我要继续练兵,以防万一。”周亚夫毫不犹豫道。
“这也是一种法子,不过我有更好的。”林清源却如此道。
“什么?”周亚夫问道。
“上次汉匈订立盟约时,我曾给了军臣一个锦囊,出的主意便是让他在除掉兀离后,将自己的小弟弟分出去,分到更远的西方。”
“最好将来两兄弟各自统治的国土能隔着西域,这样双方不见面,或许会好一些。”林清源如实告知。
“可是这样也不能确保他们一定不会手足相残啊,特别是里面还夹杂着兀离的死。”周亚夫却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