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魏同心本来就不是那种手欠爱逗孩子玩的人,主要是逗哭了得她自己哄,怪累的。
乔朝阳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不见亲爹,性格上格外早熟,除了喜欢中午带饭到学校吃之外,其他事情都不需要魏同心插手,甚至有时候还能帮着带乔红霞。
不过她俩人小,衣服都是魏同心洗。这个时候没有洗衣机,打水也有点费劲,洗衣服算是魏同心最讨厌的家务活了。
这会儿家里的活干得差不多,领证当天买回来的布料本来打算找王大妈做件衣服,但昨天回家之后,就听郭家关着门摔摔打打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大妈在邮局闹的那件事。
当时就推测是郭大爷带着出差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能闹。
魏同心在屋里晃悠两圈,受不了,问乔红霞,“出去玩儿不?我们找你刘奶奶一起。”
乔红霞抬头,包子脸上露出了期待。
魏同心一把抄起她,“哦不对,你现在得叫太姥姥。”
——
刘淑英正在拼碎布块,年纪大了,眼神没有之前好,但每天就缝一小会儿,倒是还行。
赵安邦在旁边吹自己刚被扎了三个眼的手指。
他也想学来着,可惜以前从没搞过,上来就失手,也就能起到一个帮刘淑英穿针的作用。
见魏同心和乔红霞两个人,两张脸上的期待都相似,他忍不住笑。
“你们现在的表情,可真像一对亲母女。”
刘淑英在心里扶额,这个大孙女婿,之前看着还挺精明的,怎么现在感觉一下子放松,平时跟家里人说话都不带脑子。
就老三这个复杂的情况,这会儿结婚还没满一周呢,能直接这样说吗?
好在老三没在意这个,还是赶紧带她们出门吧。
没等乔红霞叫一声太姥姥震慑当场,刘淑英直接就领着俩人走出去,留赵安邦在家做午饭。
穿过半条街,就是离家最近的废品站。
刘淑英领人到门口,“得了,去挑挑吧,看你们想玩啥。”
这个废品站倒是跟魏同心想的很不一样,里面的分类非常清晰且详细,光废纸就分为好多种,按照纸张的种类,几乎是生活里用到的纸张都有具体的类别。
魏同心看到这个分类的时候,无端想起现代的垃圾分类。
好像比这时候差远了。
不过,也是因为这时候物资比人们的时间更值钱,所以这个分类才能长期实行下去。
而现代物资丰富,生活节奏却格外的快,人们光是挣钱和好好休息都很难了,甚至大城市里扔大件垃圾,还得倒给人家上百块。人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对应设施来支持这么精细的分类。
魏同心带着乔红霞往里走,跟废品站营业员打声招呼,直奔废纸区,打算淘一些旧书报回家看。如果能淘到年代文里经常提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那可就更好了。
这年头文字类的东西管得是真严,从废品站淘点报纸回家,起码能保证不会被人查。
“哎?”
魏同心还在翻找报纸,想尽量买一些不同期、不同地方的,收集着综合来看看,就发现乔红霞在地上扒拉出来一本小画册。或者说,这个年代叫连环画。
“《公字的凯歌》[1]?”魏同心好奇地凑过去看。
乔红霞也不管是什么内容,只觉得这个有很多画,她能看,“要这个!”
魏同心没啥意见,“行,你自己拿着,要是还找到别的,也可以要。”
这话一出,乔红霞眼看着就兴奋起来,也不管自己的小辫子已经乱掉,继续扒拉。
翻腾了半天,实在没有再找到类似的,乔红霞马上就要瘪嘴哭出来,刘淑英及时出现,给她塞了一张旧挂历画,成功把她的泪意堵了回去。
“你这闺女也太容易哭了。”刘淑英有点嫌弃。
她淘到一个断腿小板凳,准备带回家,看看能修成什么样。
魏同心也有些奇怪。乔红霞之前可没对什么东西有这么强的兴趣。
“红霞,你是还想要这种画吗?”
乔红霞没懂,她就听懂一个要字。
“要画!”
魏同心琢磨开,这孩子,是不是对画画感兴趣?
环顾四周,没再发现什么明显的画册或者挂历画,想了想,还是多装了一些废报纸,打算给乔红霞画着玩。
家里有上学的孩子,笔是不缺的,就是这年代作业本是真不便宜,还是用废报纸吧,起码画完还能糊墙。
魏同心把多拿的哪些废报纸展示给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30-40(第6/14页)
红霞看,“这些给你,到时候找你姐借根笔,你就用这些画吧。”
乔红霞笑嘻嘻点头。
带着一堆东西找营业员称重捆扎,临走时,魏同心又发现一个扭曲的金属器件,有些像杯子,但底部纹路很特别。
有点像,她在博物馆里见到过的东西。
魏同心没放过这一闪而过的灵感,反正她现在有钱,还缺票,根本没地方花。指着那个东西问,“同志,这个杯子我能带走吗?”
营业员看了她一眼,对这个东西还真有点印象。“这个是铜的,你给三角五分钱就行。”
想了想不放心,“你可别用它喝水啊,人家带来的时候说是装鸡食的。”
其实这东西过来的时候更脏,那个农村大娘见他们不收,才临时擦的。
魏同心一笑,“哎呀,我也是想拿它装鸡食,谢谢您啊。”
魏同心抽了好几张自己买的旧报纸被它包严实,这才拿起来。
刘淑英无语,实在是忍不了,不经意间说出了跟赵安邦一样的话:“你跟你这闺女,还真是亲母女。都爱搞些奇怪东西。”
乔红霞立刻抬头反驳,“不奇怪。”
魏同心大笑,“奶奶你看,我闺女护着我呢!”
刘淑英也跟着笑。这个老三,嫁的人虽然在别人嘴里评价不好,但好像她自己挺适应的。
刘淑英自己能力有限,跟魏同心其实没什么感情,架不住魏渡江还挺喜欢这个妹妹,于是也爱屋及乌了一把。
魏家的孩子们,几个女孩还是相对可爱的,爱国和爱军么,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刘淑英想到魏爱军不知道从哪里寻摸来的吃的,还有十几岁了还会帮魏文红出头。
当然,爱军还是要比爱国可爱一点的。
走出废品收购站,刘淑英才问,“你哪来的鸡?”
魏同心鸡还没到手,不好就这么跟奶奶说,“这不是先准备着,没准哪天就有了。”
“奶,咱们院里是可以养鸡的吧?我记着之前听过一嘴,现在记不清了。”
“是可以,一家最多两只。”
刘淑英还以为魏同心就是看中那个杯子了,随口编的瞎话而已,没想到,看这情况是真摸到点门路。
“你这不简单嘛,才多久没见,门路都比你奶奶还多了。”
魏同心一只手拎了一堆东西,另一只手牵着乔红霞,没空揽着奶奶撒娇,只好空口哄人。
“哎呀,奶奶,我这十几岁的人才吃了几年米,就是找了个人问问,还不一定弄到手呢。您吃的盐比我吃的米都多,以后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还是得您多照顾照顾我呀。”
刘淑英别的不吃,就吃小姑娘卖乖这一套,气都没法生。
“行行行,你要是那个门路还靠谱,给家里也搞两只,人家要用什么换你跟我说,我肯定不少你的。”
刘淑英自己的关系都在城里,还集中在机械厂 ,你要说市里省里她都能找人搭上关系,要从村里弄物资,还真没多简单。
魏同心连连承诺,保证只要能弄到她自己一只,就给奶奶也安排一只。
今天的废品站淘宝真是大丰收。
她自己要看的旧报纸就不说了,按斤称的,总共也没多少钱。
乔红霞的那本连环画,她依稀记得有几年旧连环画很火,估计只要保存好,应该能升值。
至于那个疑似古董的铜杯字嘛……害,不是古董也不算亏,毕竟搪瓷杯都要一块,这三毛五,就当它真是个鸡食杯,就这么用吧。
如果是古董的话,真仔细供着,没准要被人翻出来,到时候放鸡笼子里,出门就把鸡关回去再锁好门,就不信还能有人怀疑它,还能被偷走。
万一到时候能卖出大价格,那比她现在都买不到的山河一片红邮票,赚得更多哇!
第35章 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听说了……
“听说了吗,县里号召下乡,除了就一个孩子的,每家都要有人去!”一个眼熟的婆子冲进隔壁院大喊,惊动了无数人。
“什么!”
“怎么这么突然!”
这句话惊动了无数人,大家手里洗的衣服掉盆里,拼碎布的摔下布就站起来,还有个手头正在补板凳的赵安邦,撇下板凳就扒上墙头。
那婆子家里就两个孙辈,一个有工作且结了婚,一个早下乡了,根本不愁这个,带着点“你们都不知道,我最先知道”的优越感,“正式通知还没发,我今儿去市里,也是碰巧偷听到的,你们得赶紧准备起来啊!”
“要么工作,要么跟有工作的结婚,不然都要去!”
一个大妈满脸惊惶,“那结了婚,但都没工作的怎么办?”
婆子叹气,“那就一起去。”
“什么玩意!怎么能这样呢!不行啊!”
“你有什么办法?你还不不赶紧把工作给孩子?不然到时候人家可不管你那么多。”
没有工作的人可真不少,县里本来就厂子不多,除了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之外,规模也都不大。机械厂已经是最大最好的厂了,但要工人的门槛也高,还有还多个大学生技术员呢。
如果没考上中专,那想要弄到一份比较好的正式工,哪怕是高中生,也得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找门路。
本来就这么难了,可以想象,一旦下乡通知出来,大家会多么疯狂。
过来围观的不止这院里本来的这么些人,基本上附近听到说话声的都凑过来了。
婆子接着说,“我家是不用愁,但我想着这么多年邻居,我凑巧听到了,也不能不管大家。你们抓紧啊。”
惊惶的大妈一时不知所措,只是条件反射般感谢她,围观的人也多半如此,但总有人会怀疑。
另一个大妈拉住惊惶的同伴,单手叉腰,“要我说,你这话真假还不知道呢,别在这儿吓唬人。”
这话一出,有几个人不禁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婆子。
婆子没好气,感情提前知道了消息,来通知大家,反而还通知错了?
“什么叫真假不知道?臭娘们!你知不知道你这话一说,给大家耽误多少事?我能听说,人家也能听说。我紧赶慢赶跑回来给大家报信,就是想让邻居们比其他人早一步准备,咋?你看不惯我,还不知道看看啥情况?!”
“万一大家听了你的话,耽误了,孩子下乡了,你负责啊?你帮人家下乡啊?!”
婆子啐了一口到她面前,“呸!小心眼的东西!”
那个大妈气得要命,想冲上来跟婆子来两下,被围观的抓紧拦住了。
感觉没意思,婆子索性懒得在自家院里待着,甩下一句“爱信不信!”,就往魏同心她们院里来找刘淑英说话。
这么多年了,也就跟老刘说话最舒服,其他人动不动还得嘴你两句,就她,通情达理。哎呀,可惜就是大儿子死得早,怪可怜的。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30-40(第7/14页)
—
刘淑英特意让魏同心给婆子冲了一杯红糖水,婆子才惊觉,这几天好像是自己没绝经的时候来那个的日子。
“哎哟,老刘,你看你,我这都多大年纪了,早不来了,你还记得这个。”
刘淑英当然知道她早不来了,废话,她俩都六十多了,还来岂不是妖怪。但跟人处关系么,小事上就要想到人想不到的,还得坚持做,让人家自己发现了,才显得格外贴心呢。
“你管我,你就当我是看重你,非要请你喝,跟来不来的有啥关系。”刘淑英看婆子嘴角都收不住,笑着说,“胡大花,你这去一趟市里,可真是运气好,能碰到其他人碰不到的。”
婆子胡大花摆摆手,“什么呀,那市里的茅坑比我们巷里的还不如呢,我偷听人家说话差点没掉进去。”
“还以为自己通知大家是做好事,没想到啊,人家根本不领情,还挨一句呲。”
魏同心当然知道这消息肯定是真的,但原主记忆中,根本没有谁提前听到消息的事,正式通知就是下周发,街道办直接上门做工作了,怎么这回格外不同?
魏同心帮着她说话,也顺便问问,“胡奶奶,那都是个别人,我们可是很感激你的。那个,你有没有听到,这下乡,最晚是啥时候啊?大家有多少时间来找门路或者相亲?”
胡大花这时候才注意到这个魏家老三,下意识以为她问是为了自己别下乡,等看到魏同心腿边的乔红霞,才想起来这人刚结婚。这婚结得,可太及时了,不然,魏家铁定轮到她。
“那人家没细说,估计最多一个月吧。”胡大花回想了一下,还真不晓得。“不过倒是知道正式通知没两天就要发了,那臭婆娘真怀疑,自己去打听好了,反正耽误的是她家的事儿,我是不愁的。”
刘淑英心里挂念的事儿落了地。魏渡江的工作早搞好了,魏家也就她们仨还有赵安邦知道,魏成河他们那一派还以为魏渡江在给人替工呢。
魏爱国有工作,魏文红太小,那现在看来,只能是魏爱军了。
刘淑英心里打定主意。
虽然不知道孙女们的消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但能比胡大花和她都提前那么多知道下乡的消息,也没必要去深究了。
胡大花吸溜着红糖水,“要我说啊,同心这婚结的就是好,就小乔这家底、这工作,要不是他太牛心古怪的,也不至于单这么久。那以前是他看得上的瞧不上他,这会儿啊,估计就得抢了。”
“你这时机真是,啧啧啧,太巧了,运气真好。”
又看了看门外继续修板凳的赵安邦,“渡江这么多年都聪明,咋到自己的大事上头不清醒。”
“老刘你这个孙女婿也是个没工作的,难道还真指望渡江替工的那个人把工作给她啊?”
刘淑英想了想,老胡嘴巴还是紧的,而且人厚道,市里关系铁,消息灵通,那还是可以透漏点小秘密给她。
刘淑英凑近胡大花,小声说,“我跟你说了,你可别告诉任何人。你家老头都别说。”
胡大花睁大眼睛,哎哟呵!不得了啊,不声不响的,难道真把事情解决了?
魏同心自觉地捂住乔红霞的耳朵,这事可不能让孩子听,别嘴上没个把门的,给嚷出去了。
乔虹霞还以为魏同心在跟她玩,冲她一乐,手里自顾自翻着连环画。
“渡江替工的那份工作,现在已经转正了。”
刘淑英看魏同心也睁大了眼,就知道这孩子之前也没打听过,就是纯信任自家大姐不会吃亏而已。
胡大花忍不住激动起来,“转正了?怎么弄的啊?”
刘淑英不卖关子,继续说,“渡江给替工的那个人,其实是她对象亲妈那边的亲戚,人家本来身体就不好,上不了班,她对象给走的关系,工作转给渡江了。”
胡大妈一拍大腿,又掐了自己一把避免喊出
来,这才小声说道,“你这!你这!你家这俩孙女都厉害啊!”
“本来还以为渡江失算一回,没想到啊,这小女娃这么牛!”胡大花看一眼门外的赵安邦,“那她这对象能搞到工作,干嘛还来你家当上门女婿?”
刘淑英无奈,“那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他放到自己手上,根本护不住。就算护住了工作,他爹和他后娘,非得想方设法把工资搞到手,没准还得娶个他后娘那边的媳妇。”
“这孩子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又跟渡江是同学,相信我大孙女的人品,才过来的。”
“我也跟他说了,虽说是上门,其实我就想给老大留个后,头一个孩子姓魏就行。其他的,随便他们怎么说。”
胡大花狂竖大拇指,“你可以的老刘,你是这个!做事又敞亮又利索。你家这几个女孩,估计都是随了你,不然不得这么聪明。”
胡大花一口喝干剩下的红糖水,“你家这箱子柜子也都是这大孙女婿带来的吧?可以的,这太合适了。”
刘淑英拍她一下,这老东西,就是有时候太爱打趣人,不然哪会有人看不惯她呢?
“你可别现在夸,等安邦亲爹后妈闹过来的时候,你可得给我帮忙。”
“他爹就是这两天跟郭大爷一批去学习了,他后妈和弟弟,一个赶生产任务,一个要考学,顾不上这孩子,不然,我早就不得安生。”
胡大花心里一动,“那他这弟弟,岂不是也在下乡范围内?”
刘淑英点头,“就是说呢,我估计啊,到时候肯定得闹一场。”
魏同心忍不住先在心里给赵安邦的家人们烧柱香,原主记忆里只还记得闹得场面不好看,不太记得具体细节了。反正最后没讨了好。
看看她奶,大战还未开始,就早早拉援兵,而且这么久都硬是捂住了魏渡江工作的消息,连自家人都不让知道。这算计,这狠劲,那是一般车间主任能斗过的?
想她奶,在魏成河出生之后才识字,后面硬是自己拿了高小毕业证,要不是有家庭拖累,没准还能上个夜校,多学几门技术,在厂里混个技术工种干干。
也就是大伯去世之后,刘淑英的心思都扑在工作和怎么养老上,中心转移到人际将往和维护关系上,不太管孩子们的事,才让魏成河能在家里耀武扬威几年。
不然前几天吃晚饭的时候,哪有魏成河拍桌子的份儿?
逐渐衰老的母亲和仍在壮年的儿子,就算做母亲的表面上得靠儿子过活,实际事情怎么发展,不也可以捏在掌心吗?
第36章 到底谁下乡老姐们的请求,胡……
老姐们的请求,胡大花当然事一口应下。
“没问题。姓赵的车间主任……我好像就知道一个。”胡大花想了想,“那你家还没有着落的,岂不是就爱军这孩子一个?到时候是接班还是咋整?”
这刘淑英就管不着了,反正魏家男丁自有他们亲生父母疼。但在这个格外疼爱孩子的老姐妹面前,最好别表现得那么冷漠。
“我是想着让他接班我媳妇的工作呢,他们现在估计还不知道消息,得当他们下班回家商量一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30-40(第8/14页)
胡大花点点头,“是呢,反正你儿子媳妇都有工作。你儿子工资高,可不能把工作给出去。你媳妇才是二级工,给出去了差得也不算太多,还可以。”
刘淑英也这么觉得。就冲谭桂香对老四这个疼爱劲儿,肯定得给。
反正她的渡江不下乡。那两个兄弟最后斗成什么样,她都不管。
——
“不行!”
当谭桂香知道了前因后果,但还说出了这句拒绝的时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但她考虑得很充分,还意有所指。“老四,不是妈舍不得帮你。胡大妈听到的消息是‘每家必须有一个人下乡’,那咱家要是真一个人都不下乡,会被人盯上了举报的。”
“尤其是咱家一共有四个适龄的孩子,你大姐和三姐都是在消息出来之前刚结的婚,咱们肯定会被人怀疑早就知道了,但捂着不告诉大家。”
这个时候又是晚饭,魏同心不在,谭桂香的眼睛直直看向刘淑英,这位一天之内,就给魏渡江找到了上门女婿,很难不说是蓄谋已久。
魏同心还有可能是话赶话说到那里,又正中乔天民那个死抠门的下怀,被他硬拉着去结婚,连第二天反悔都不能。
魏渡江那天跟刘淑英一唱一和,不知道配合得多默契,把魏成河和谭桂香骗得团团转,第二天才反应过来一些。这,就绝对不是凑巧二字能解释的了。
刘淑英并不理会儿媳妇的怀疑,自顾自吃饭,面上没有丝毫变化。
谭桂香没有看到想要的反应,不禁再次感叹老太太真是人老脸皮厚。
“到时候,老四你先报名下乡,去了之后,咱们再想办法报个病,那个时候,你再回来接班妈这份工作。这样更安全。就是得苦了我的四儿,得先去吃点苦了。”
魏爱军并不满意这种答复。
他当然知道谭桂香平时有多疼他,但今天刚盘算到自己下乡的可能,转眼就变成了现实,还是有些受不住。
下乡之后再回来?万一人家不给报因病回城治疗呢?普通小病自然没有这种好待遇,难道他还要摔断自己的胳膊腿,才能达到回城的目的吗?
如果真摔断了,不可能保证能治好,更别谈怎么接班。
闹?闹给谁看?除了谭桂香,魏成河对他,也就比对魏同心好些。得有个可以够到的目标、可以容忍他的人才能闹。
现在对他最好的谭桂香都发话了,再闹,只会闹得母子离心,连下乡之后再回来接班这种事情,估计都没了。
魏爱军不想说话。
谭桂香察觉了他沉默之下的不满,但魏成河先她一步,为她维护作为母亲的威严。
砰!
魏成河唬起个脸,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老四!哑巴了?你妈跟你说话呢!”
魏爱军今天突然想放肆一回。
他扯起嘴角假笑,看向这个只能在儿女面前耀武扬威的父亲,“那让二哥下乡了再回来行不行,我先帮二哥把工作干着。我愿意把我上班期间的工资都给二哥汇过去。等二哥回来了,我再把工作还给他,接班妈这份工作。”
魏爱国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话题还能转到他这个已经工作快一年的人身上。
谭桂香倒是有几分想法。确实,爱国毕竟比爱军大好几岁,身体比爱军结实,人也比爱军圆滑些,真下乡了,也不怕吃亏。
但谭桂香不能说,也不是很想说。她都提出要把工作给出来了,只是晚一些而已,魏爱军就这样不高兴,还真是跟老魏说的一样,家里这两个儿子,早就没什么心,觉得父母干什么都天经地义。
魏成河这回也没有再出声维护魏爱国,而是直接看向魏爱国,仿佛也在期待他的答复。
这还是魏爱国头一回独自经历家里所有人目光的拷问。问他作为唯一一个有工作的小辈,到底有没有手足之情,能够把自己已经到手的重要东西,暂时交给自己才十六岁的亲弟弟。
他当然不乐意!
任何东西,只有在自己手里的,才是最好的。别人嘴里任凭他说得天花乱坠,没见到实际的,你一句话也别信。
魏爱国不禁恨上了四弟。妈提出的那个方案多合适,为什么不能乖乖听话,偏要提到他?
目光拷问之下他稍微有些慌张,但眼睛的余光扫到某个人,一下子想到祸水东引的办法。
魏爱国说,“我当然舍不得我的四弟下乡去。毕竟他才十六岁,下乡确实是太辛苦了。只是我这个工作还是学徒工,但很快就到转正式工的考试了,四弟可能应付不过来呢。”
他转头看向魏渡江,眼睛里是货真价实的笑意 ,“大姐虽然结婚了,但好像只是在替工,还没有正式工作呢。不如大姐和大姐夫提前报名下乡去,没准还可以就在咱们县周围的大队,到时候周末还能回家来看看。”
魏渡江还在慢悠悠吃饭,这时候她没有急着答话,而是跟刘淑英对视了一眼,这才慢悠悠地问,“我没有告诉大家吗?”
这话说的,仿佛有什么事情确定了,但大家都不知道。
魏爱国心道不好,但他真想不到大姐到底能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我替工的那份工作,人家大姐已经给我了。我没有买工作的钱,所以前几年的工资,每个月要给她们家的人一半。”
其实就是给赵安邦,那可正好是人家大姐的家里人。而且不只是一半,是所有都归赵安邦管。
但这些细节,就没必要告诉大家了。
不理会亲爹亲妈讶异的目光,还有魏爱军即将脱口而出又忍住的一句国骂,魏渡江只盯着魏爱国这个想拉她挡枪的弟弟。
“可惜了呀二弟,我这工作还有学历要求,人家大姐也只认我。恐怕,我可没有办法把工作暂时给到四弟,只能靠你了。”
如果魏同心在场就好了,如果能看到这场好戏,她就会先嘲笑四弟那张想笑又不敢笑的扭曲面孔,再嘲笑父母愤怒但无力的神情,最后的最后,腾出空挡,好好欣赏魏爱国那张震惊、嫉妒、虚伪交相辉映的脸。
多么美妙的画面。
魏渡江这样想着。
她自己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有了工作之后,这么多弟弟妹妹,每一个她都带过一段时间,等孩子能跑跳了,才交给三妹来带。
她还要自己上学、考试、想方设法自己找门路解决工作。
魏家的女孩没有人疼,她就想办法利用那一点被亲手带大的情分,一步一步靠近奶奶,终于在把自己过继给大伯之后,获得了奶奶全心的支持。
现在,终于可以向家里人宣告,她这么多年的努力换回了一份正式工作。她并没有失策,依旧是那个除了没考上中专,一切都尽在掌握的魏渡江。
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在这一刻化为美妙的果实。家里人的每一种负面情绪,都变成甜蜜的养分,让她心花怒放。
赵安邦并不知道魏渡江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他自己也是这果实的一部分。但不妨碍他看出魏渡江心情很好,于是在桌下握住魏渡江的手,给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年代文炮灰在七零吃瓜养女儿》 30-40(第9/14页)
一些亲近和支持。
魏渡江冲赵安邦一笑,回握他的手。
看,我的果实,还有这里一个。
“所以,所以你早就知道是不是?!”魏爱国看着魏渡江,“你早就知道要下乡的消息,所以才这么恰好,在通知出来之前把工作和对象都弄到手,是不是?”
她当然不知道了,是魏同心知道这件事。
魏渡江面色无辜,“二弟你忘了吗?我替工的期限,本来就到下周满三年,不在替工结束之前落实工作,还要什么时候做这件事?”
赵安邦也笑起来,这还真是凑巧,要不是因为替工期限,他也不会这时候跟渡江提结婚。如果没提,那到时候他是肯定要被家里弄去下乡的,无意之中,渡江帮了他好几次,真是天定的姻缘。
魏爱国无话可说。是凑巧吗?他信才怪!
但时机就是把握得刚刚好,不管是哪种怀疑,都有恰当的理由解释,让人没法再质疑下去。
于是目光又其中到魏爱国身上,继续等待着,他对魏爱军问题的答复。
他倒也光棍得很,“那就没办法了,爱军,那你只能辛苦一段时间。二哥平时想办法多攒点票,等你回来,都给你。”
听上去真是一个爱护弟弟的好兄长。
事情好像就要决定了,但魏爱军心气不平。
凭什么就这样解决?凭什么家里这么多孩子,就轮到他这个才十六的要下乡?凭什么二哥好事占尽,却连实打实的安抚都不愿意给,反而要画一张拙劣的饼,说些所有人都不信的话?
他咧开嘴笑起来,牙齿尖尖,恨不得把魏爱国撕碎,“二哥,不用票,票太难得了。你只要每个月工资给我打十块钱换粮食,我就能在乡下过得很好了。”
就是客气一下,他还真敢开口!
魏爱国怒火直冲脑海,但魏成河和谭桂香虎视眈眈,绝对不能让这两个评委挑出毛病。
他眼下青筋直跳,还是笑着说,“知青办不是有补贴吗?不用我打钱,你第一年就回来了,绰绰有余的。”
“路上汇款万一丢了咋整。还是等你回来,二哥和大姐请你吃好的。”
第37章 魏爱国闷声干大事魏爱国画得……
魏爱国画得一手好饼,可惜没有人愿意吃。
这么多年亲兄弟,谁还不知道谁啊?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货色。
魏爱军脸色一变,冲魏爱国说,“那我可不敢吃。我怕啊,二哥为了不让我吃到这顿饭,故意使手段不让我回城呢。”
哼,说是这么说,难道他不能想别的办法留下了吗?就知道家里资源没多少,只能到外面去自己谋划。
魏爱军头一回没再添一碗饭就往出走,甚至都懒得哄谭桂香,只是留下一句话,“妈,我有点事,晚上再回来。”
“嘿!这小子什么意思?”魏爱国不满地说了一句,但没有人理他。
魏成河打量起魏爱国。
这孩子对外人倒是没什么问题,随机应变都很好。对自家人,还是很容易情绪失控,失了分寸。
实际上,魏爱国就是可以什么都不给魏爱军的。魏爱国有工作而魏爱军没工作,这本来就只是因为他们一个年纪大,一个年纪小而已。
家里的安排没有轮到魏爱军,与魏爱国一点关系都不沾。他明明可以直接说魏爱军回来就能接班,偏偏还要再加一句,多攒些票,等魏爱军回来就给他。
这不是直接就证明,这个当哥哥的心虚吗?
而且,不提钱,只提票,你是想恶心谁?自家亲兄弟也不能这么没有考虑。所以魏爱军的怒火才会一下子升起来,让魏爱国直接寄钱。
偏偏爱国依旧舍不得,这次更离谱了,只说等回来之后请爱军吃好吃的,还要拉着魏渡江一起请他。
你早为什么不把魏渡江拉进战局呢?
明明在质疑魏渡江早就知道下乡消息的时候,就可以继续指控这个大姐不顾及四弟的死活。顺便可以把自己这个早有工作的排除在外,矛盾就变成了魏渡江和魏爱军之间的矛盾。
偏偏他不,他到魏爱军盯死了他的时候,才想起来拉魏渡江,可惜晚了。
魏成河又想叹气。
老二已经二十岁了,被他一手教导,还找了个好师傅,怎么连十六岁的老四还不如?
老四筷子一扔就走,但还给谭桂香留下句话,这个分寸拿捏得就很到位。再生气不满,老四还是没有完全寒了他妈妈的心。
希望老二还能有点长进吧,不然,真是对不起他这么多年的手把手教导。
谭桂香心中也是不满的,但她不满的方向,则是怪自己之前对三女儿说话太狠,导致老三直接越过父母嫁人,没有人来替老四下乡了。
其实还有一些怨怪魏成河,为什么不早点答应刘淑英五块养老费的要求,不然哪来这么多事。
她吃得差不多,也筷子一扔,打算再出门打听一下消息。
——
下乡的通知比预料中更快下来,也有可能是不止胡大花一人偷听到,市里也都传开,所以才更早下发通知。
周日知青办就可以开始报名,最晚,下个月的今天就要下乡。
大院里四家人,也只有魏家和张家需要有人下乡。
魏家基本确定是魏爱军,张家也确定了是张建设。
魏爱军自从周六晚上跟家人不欢而散,就每天早出晚归,说好要他做的饭也不做了,家里其他人,一时也容忍他。
张建设个老实头,鼓起勇气想跟家里闹一通,没闹成,直接被镇压,也是板上钉钉。
张四凤这会儿已经搬到造纸厂单身宿舍,虽然两人一间房,地方也不大,但起码室友不像张大爷一样打呼噜,所以睡眠质量提高了很多,此时正是新鲜的时候。她在心里又感谢了魏同心一遍,打算等发了工资,除了给钱,再想办法给魏同心买些点心,或者请她吃顿肉。
要不是魏同心告诉她那个招工考试的消息,就怕三哥一闹腾,家里真让她下乡,那日子可就难多了。
张四凤后怕不已。
她不知道原本张家就不会让她下乡,只是一心欢喜着,事情并没有往那个方向发展。
倒是王大妈这两天看紧了郭小宝,生怕有那不想下乡混了头的人,拉郭小宝去结婚。到时候两人都没有工作,郭小宝还得被对方连累着下乡去,那可不行啊!
事情敲定,看上去基本不会起波澜。
乔天明也在周三开车出发,进行他在机械厂的首次长途出差,预计时间,一个月左右。
魏同心从废品收购站买的那些报纸里获得了趣味,一时也不觉得生活百无聊赖,反而跟乔虹霞一起,一个看报纸,一个跟着画,不知道多么悠闲自在。
只有一个还需要上学的乔朝阳,每天回来发现后妈和妹妹越来越亲近,心里只能暗暗吃醋。
——
等又到了周五,大院里没有工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