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穿越当县令 > 100-110

100-11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围罪堵截 女配的beta亲哥被男主盯上后 攻略主角?小狗主播手拿把掐! 我们医院又穿了 未婚夫失踪三年后 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我是反派他妈 最强二人组想要达成HE 我想你,很久了[暗恋成真] 七零骄棠绽西洋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1/40页)

第101章

廖知州同纪楚说了之后, 还道:“提前跟你讲一下,还要往上面报,等他们的最终消息吧。”

不过纪楚愿意去, 其他人肯定也会同意。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至于立场?

大家都觉得, 他是自己那边的人。

廖知州心头大事放下, 便一边处理离任的事,一边宣布分配良种的方案。

这让曲夏州众人, 一时不知道该先讨论哪件事。

知州调往京城,妥妥地升迁, 务必要打好关系,对以后的仕途只有好处。

顺便打听一下接任的是谁,提前打点,以后更好做事。

尤其是本地乡绅贵族,官员们说走就走,他们可是扎根在这的。

但良种的分配方案, 又让他们很不满。

如果是价高者得, 他们是愿意的。

如果是税收高的地方的, 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两种想法交织下,让人都快精神分裂了。

说到底, 凭什么给最穷的县?

还要给最穷的人?

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廖知州直接道:“你不事农桑, 这就合适吗?”

对有钱人来说, 良种是用来积累财富的。

对穷人来说, 这是为了能吃饱,以及改善生活的。

如果发给他们,那才是不合适。

也有乡绅只得道:“我们地位, 反而不如他们了。”

纪楚肯定也不会惯着:“人家劳动所得,确实比你们强些。”

知州通判混合双打下,曲夏州没人再敢有意见。

毕竟消息传出,各地百姓纷纷拥护。

这世上还是穷人更多些,乡绅们倒也不敢多讲。

放在其他地方还需要扯皮的良种分配,不到五日便直接推行下去。

曲夏州做事的节奏越来越快,行事方法也越来越有效。

“在曲夏州做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啊,谁让这边事多且杂,再青涩的官员扔到这,都能成为老油条。”

甚至还会学到廖知州跟纪通判身上的利落跟果决。

这两位说做什么,那必作什么的,尤其是纪大人,还一心为民,没有私心。

安丘县的张秀才,便是一直拿他当榜样。

张秀才今年再次参加乡试,住在州城的时候,听到良种分配的事,还尤为激动,直接道:“这就是纪大人的性格,肯定是他提起来的。”

身边同窗道:“张秀才?你家养蜂不是挺有钱吗,这第一批良种也分不到你家,你高兴啥什么。安丘县可是绝对得不到粮种的。”

“嘿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分我家就对了!就给最穷的县才是。”

旁边默默背书的穷县考生看了看张秀才,有些呆滞道:“你们安丘县愿意?”

“多数人都愿意。”张秀才丝毫不避讳,“我们可是纪大人带出来的百姓,怎么会不知道真的为百姓考虑。”

“这风水轮流转,有朝一日我们县若是落难了,那纪大人也会帮我们。”

这在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底气。

不要害怕!

大家都有日子难过的时候。

但那时候,救济就会发到你们手上。

倘若有朝一日你有钱了,也别怪不偏袒你,因为有其他人更需要照顾。

那穷县的秀才有些说不出话,他叹口气。

纪大人名声在外,竟然不是虚的,要是能见他一面就好了。

张秀才倒不敢夸口,他自己去见纪大人还好,带着其他人过去,只怕不妥当。

这位张秀才,便是安丘县养蜂户张文胜。

他们县免学费之前,他在外面读书,回来之后考了几次乡试都没成。

今年二十九的他年纪不算大,准备再考两三次,所以心里一点压力也没有。

谁让他平时该读书读书,该养家养家,两件事都不耽误。

他们安丘县出来的学生,都是要做实事的。

想到已经去了滇州府的林元志林大人,他便无比向往。

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可林元志已经去做官了,给他写信时说了滇州府的山峦起伏,说了那边气候温润,跟他们这里截然不同。

真想去看看啊。

不说了,还是赶紧备考吧。

希望他也能做一个像纪大人这样的好官。

曲夏州良种分配方案,让他们一州官员都得了好名声,周围其他地方提起他们的,无一不夸赞。

至于其他人想要得到良种,只能再等等了。

好在最迟后年,整个曲夏州应该都能种上良种麦田。

其中功劳最大的朱大人跟谢主簿被许多地方争着要。

不出意外,两人都会有好去处。

只是秀才的谢主簿,大概率能当上县丞,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好出路,而且他也绝对有这个能力,担当要职。

朱大人同样被许多地方争抢,只要他能去自己家乡任职,给多少好处都行的。

原本无人问津的朱大人,此刻变得人人追捧了。

好在他沉寂许久,对大家的热情心里有数,并未过分张扬,只道:“算是报了家里的养育之恩。”

让他家不至于被他连累,被人指指点点。

曲夏州的变化,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更给了无数地方信心。

“曲夏州都能发展起来,咱们这也可以。”

“人定胜天!”

是的,人定胜天。

哪有天生的好地方,都是依靠百姓们一点点改造出来。

而曲夏州的技术,好处,也在惠及其他地方。

比如夏收结束之后,就匆匆回边关的仙阳,善钦两地百姓。

他们三月底去的边关修城墙,赶在五月夏收前回了家。

现在麦子收完,稍微歇息一阵,便立刻要回来。

村里懒汉还问:“那么辛苦干什么,修城墙又累又苦的。”

这些人根本懒得理。

在曲夏州修城墙,根本没那么苦啊。

而且工钱合理,他们都铆足劲给自己盖房子呢。

去干活的人,把挣来的银钱,加上收麦子的钱留给家里,开始修缮房屋。

等他们十月份回来,就能看到效果了。

有这个奔头,肯定要赶紧去做事的。

省得被关外那些人抢先了。

你们觉得这活辛苦,关外的人眼巴巴看着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2/40页)

事实也确实如此。

有些战俘干着干着,已经当自己人了。

外面打仗那么厉害,不如在这混口饭吃。

但纪楚跟廖知州知道,关外的战事大概率要到尾声了。

再打下去,谁都活不成。

那南门金连打带威胁,确实是有效果的。

不过消除仇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还在等更好的消息。

短暂停战,都让百姓们松口气。

无论怎么样,不打是最好的。

都是血肉之躯,都有爹有娘的。

有岳将军看着,多半不会出问题。

想来等到边关问题彻底解决,岳将军同样要离开。

曲夏州官员人来人往的,倒也正常。

不过等纪楚也要走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廖知州离开,大家心里有数的,他是新皇亲信这事,很多人都知道了。

岳将军要走,也是肉眼可见,实际上他早两年就该休息。

唯独纪楚不一样啊。

他从做官开始,就在曲夏州的。

怎么他也要走?!

按照他做通判的时间来说,怎么还要待个一两年吧?

别说下面百姓,就连新老官员都慌啊。

“谁说纪大人要走啊。”

“哪里来的消息?”

“京城!”

“京城那边说,皇上有意让他再升一升。”

别升了啊。

这不是已经够快了。

再沉淀沉淀啊。

这话倒不是酸,完全是官员们心慌。

在曲夏州时间久的官员,觉得这地方没他不行。

在这时间短的,则想着还没蹭到政绩了,他要是走了,那大家怎么办?

故而一群人愁眉苦脸,就差拉着纪楚的手,让他别离开了。

百姓那边则更为夸张,不少人都到衙门问,纪大人真的要走?什么时候啊,不能留下来吗?

可最为难过的,必然是另一个地方。

工业作坊园。

或者说本地数科。

小宋训导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小跑到纪楚面前,直接道:“敬安,你要走?!”

“不会啊,去年才升的通判,怎么也要一两年后吧。”

纪楚跟李师爷正在说这事,自己跟廖知州都没把这件事往外说,怎么还传到曲夏州了。

看来是有人想赶紧坐实,好让去做原化州做钦差的人无从更改。

可话刚刚说完,小宋训导就来了。

小宋训导是真急啊。

自己从一介县里教谕,有了如今的身份,掌握一整个工业作坊园,全靠听纪楚的话。

他要走了,自己怎么办啊。

纪楚听着他说,忍不住笑:“跟我哪有那么大的关系。”

“换个人,根本不敢主动做数科训导。”

当年数科什么样子,大家心里没数吗。

小宋训导沮丧万分:“不能这么说,也是你提醒的,之后好起来,也因为你。”

正说着,他又道:“还有我三叔,他也要被调走了。”

小宋训导他三叔一直是个极聪明厉害的。

当初侄子要去数科,他也没反对过,甚至鼓励他坚持。

在曲夏州做几年训导,其实早就应该调走,可曲夏州州学根本离不开他,而且如今的州学都是实权部门了。

有人有钱有技术。

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他更有权力的州学左训导。

再加上如今的学政基本不管事,他基本是名副其实的学政。

可即便如此,该走还是要走。

扬州那边的官学请了他很多次,想让小宋训导他三叔过去,重新扶持一个数科。

所以对他来说。

那就是叔叔要走,纪大人也要走。

怪不得小宋训导心慌。

而小宋训导大概率是不会离开的。

工业作坊园事情烦琐,人情来往也复杂,只有他这个从头跟到尾的人,才最明白里面的事。

故而不仅他妻儿过来了,就连爹娘也会搬到曲夏州住。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李师爷安慰,“再说,以后还有机会再见。”

话是这么说,但该舍不得,还是舍不得啊。

说起来,小宋训导又道:“敬安,京城那边怎么突然调你过去,若是再升迁,只怕于你不利。”

自己人说话,肯定怎么直白怎么来。

之前就因为升职过快的事,引来一波嫉妒。

如今再升,就要枪打出头鸟了。

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稳扎稳打,再过个一两年,顺理成章去京城,谁都不会多说半个字。

纪楚想着传言都散开了,干脆道:“不是升迁,是去督造兵器作坊,多做些兵器出来。”

小宋训导此刻却反应极快:“冷兵器作坊?那不是在你们原化州吗。”

“让你回老家做事?”

“那就是钦差?”

这样也行,中间至少有个过渡,不会太招人恨。

而且兵器作坊情况复杂,让他一个本地区去督造,更好说话。

纪楚跟李师爷没有说太多,毕竟明面上督造,实际上查贪污,还是不提为妙。

小宋训导却多说了几句:“说起来,咱们跟原化州之间也有联系,回头我写几封信过去,都是跟原化州有合作的官员,到时候你做起事也更方便。”

原化州跟曲夏州的合作?

他怎么不知道。

“准确说是给原化州供应矿产的几个管着矿产的官员。”

工业作坊园对矿产需求有多高,不必再赘述。

之前因为这件事,起过很多次争执,之后是陇西右道都在帮忙介绍渠道,这才刚刚满足需求。

其中就不少原化州的矿产,被运到工业作坊园。

这些细枝末节,纪楚不知道很正常。

李师爷刚刚点头,就看纪大人表情微变。

纪楚道:“信件私下给我就好,先不要跟他们打招呼。”

为何?

小宋训导虽奇怪,但看着纪楚微微摇头就明白,不要多问,这里面有缘由。

小宋训导正色:“好,我再把他们之间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家世整理出来,你先拿着看,若有什么需求,再同我讲。”

既然要去那边做事,知己知彼肯定没错。

纪楚谢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3/40页)

他,心里却有些奇怪。

原化州自己就有武器作坊,明明也需要大量矿产,他们非但自己不用,反而能专卖到曲夏州?

这里面要是没问题,那才奇怪了。

这么大批量的转卖,必然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纪楚这边已经在思考新工作要怎么做了,家里的行李也开始收拾。

这次跟上次回老家不同,那会明显还要回来。

这次却是不一定的。

曲夏州这边步入正轨,不论是朝廷,还是内阁,都不会愿意让纪楚继续留在这。

朝中正是用人的时候,其他地方大有可为,而且他的能力不用多说,实在是去哪都合适。

小宋训导已经找到理由,但他除了唉声叹气也没办法,最后道:“要是链条车能再快点就好了。”

“不对,要是能在曲夏州都铺上轨道就好了。”

小宋训导这里说的轨道,是指工业作坊园内部的轨道,还有专门的运输车辆,放在轨道上更方便运送重物。

在矿井下面,其实就有这种设计。

如今是建设在工业园区内。

因为里面都是自己人,所以不担心铁轨跟特殊车辆丢失。

这些东西,让内部运输变得极为通畅,速度也提升好几倍。

普通马车,即使链条车跟轨道车也没办法比。

纪楚听着小宋训导念念叨叨,忍不住道:“有可能啊,只是那车需要一定的动力,而且如今建造的话,铁轨跟枕木的需要倍增,如今的铁矿,甚至木材都不够用的。”

谁说不是呢。

马车的动力。

以及矿产,都很缺的。

纪楚忍不住又道:“如果有东西,能加大马车的动力,或者轮船动力就好了。”

要是增加了轮船的东西,还能去海外拉矿。

说到这,小宋训导没能明白,只道:“你现在满脑子都是矿石啊。”

关外要让他们去挖矿。

海外也要挖?

没办法,谁让下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矿产。

不仅矿场,还有白银。

周边地区,以及几个岛上的银矿还在呢。

纪楚只好明说:“其实看看怎么增加马车跟船只的动力,既能快速运货,也能快速运人。”

“到时候,就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

小宋训导若有所思。

纪楚则要继续搞矿。

至少先明白,原化州的矿产都去哪了,为何不给当地的兵器作坊。

搞清楚这些,才能让以后的发展更为顺畅。

纪楚看向关外。

别的东西还太远,那边的矿产已经很近了。

小宋训导这边的情绪是好了。

其他人却一个接一个地过来。

从安丘县的人,再到沾桥县的人。

呼宝成,弓春荣,还有白婆婆家里人,挨个上门,都在问一个问题:“是真的吗?大人真的要走了?”

说着,几个男人抱在一起哭。

白婆婆家里来的,是她小孙女,同样泪眼婆娑的,说她奶奶不想让大人走。

白婆婆年纪渐长,不怎么出村子了,这次要不是孙女亲自过来,她肯定也要来的。

还是那句话。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纪楚用小宋训导的话:“说不定以后马车提速了,我经常能回来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诸位都是我的知己,无论见与不见,咱们都会记住彼此。”

弓春荣眼泪掉得更快了。

他们不过都是普通百姓,纪大人却说他们是他的知己。

明明他是他们的恩人。

最后纪楚无奈道:“我还没走呢,至少等到新知州跟新通判过来接任,还要一段时间。”

别的话都没用,还是这话让大家心里好受点。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过来接任?

纪楚只知道是八月左右,具体什么时候,并不明白。

送走其他人,陶乐薇也回来了。

她生意做得不小,蜂糖行业事情也多,现在要交给手底下信得过的。

还好小宋训导的娘子一直在这,跟宋娘子合作,她也能放心了。

不过乐薇还是有点开心。

到底是回老家,心情自然不同。

而且她知道相公是升官,这肯定是好事。

李师爷跟李娘子同样在处理这些事。

不过他们想到已经正式参军的儿子李纹,难免落泪。

李娘子甚至道:“要不然我们去广宁卫吧,看看他怎么样,如今也是二十一的人了,媳妇还没娶。”

李娘子不知道实情,李师爷却是明白的,这次回原化州,正是处理跟广宁卫相关的事。

他们把广宁卫的兵器作坊料理明白,儿子那边才更安全。

不过他们也想孩子,若有机会,真想过去。

曲夏州虽然不乏新鲜事,但纪楚要走的消息,还是传得沸沸扬扬。

等到接任的通判过来,都听到大家的讨论。

新通判擦擦头上的汗,六月的天气,实在太热了,这会心里也焦急起来:“曲夏州的百姓如此不舍纪大人,我这怎么办啊。”

身边师爷道:“大人,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又不是您把他挤走的,那是当钦差,是升官。”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担忧啊。

新通判姓李,今年四十七,在上个任地时,是有名的两袖清风,同时性子也软。

不过有一点不错,那就是遇到不平之事,绝对敢说。

但也因为这样,得罪不少人,无门无派的,过得也艰难。

等他任期满了,本以为会去个偏远之地,李大人都做好心理准备了。

谁料确实是偏远之地。

但却是曲夏州。

曲夏州能一样吗?

平临国其他的地方对曲夏州的印象只有一点。

有钱!

肯定有钱啊。

粮食产量高,还有那么多的经济作物。

每年的开荒都在平稳增长,多好啊。

再加上让人馋得流口水的工业作坊园,能去这任职,那都是好去处啊。

他们连着两个知州,任期满了之后,直接回京,甚至还入阁了。

这让曲夏州更有吸引力啊。

李大人没想到天上还会掉馅饼,不过随后也道:“那纪大人呢?他做知州?”

“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4/40页)

是,是你顶替他的位置,他还有别的事要做。”

李大人直接傻眼。

有人要害他!

顶替纪楚的位置,他不想活了?!

疯了吧。

而且他还没什么关系,只能求爷爷告奶奶问情况。

还好有个老友打听到实情:“纪大人要被任命为钦差去原化州当差,估计是皇上等不及了,先特派个差事,然后顺理成章调回京。”

外面现在的口风都这么说的。

皇上想调纪大人去京城,但又觉得升官太快对他不好,故而给他一个家乡的临时差事,好让他过渡一段时间。

这个猜测倒是挺合理的。

而李大人被派过来的原因,正是他之前被排挤的原因。

无门无派,两袖清风。

皇上信得过他,所以让他去曲夏州任职。

李大人听到这话的时候,简直老泪纵横。

他都四十七了,还能被重用,真是没想到啊。

即使如此,他一想到自己要顶纪楚的位置,还是心虚。

以至于来了曲夏州好几天,都没去递文书。

再听到百姓们不希望纪大人走的话,更不敢去了啊。

还是纪楚听到风声,哭笑不得。

没那么夸张!

该来就来啊!

不过接任的官员来了,也预示着他很快就会离开。

说话间,皇上圣旨也到了,提前通知了衙门,让他们准备接旨。

曲夏州正式调令到来。

纪楚,也确实到了要走的时候。

原化州,他要来了。

第102章

皇上的圣旨下来, 曲夏州不少官员都有调动。

以廖知州,纪楚为首。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纪楚走得比廖知州还要早。

知州还要等到十月份左右离任。

但给纪楚的调令, 确实让他最近就启程,甚至连新通判都来了。

看来皇上对纪大人的看重, 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啊。

也是, 督造武器这种事,确实很关键。

让有火器经验的纪大人去做, 倒不意外。

接任的李大人过来,对纪楚十分客气。

本就听说过他的好名声, 真接触了才知道,人家不骄不躁,也没有天才少见的傲气。

身边的师爷都极厉害,做事很有章法。

有纪楚带着,接替他的李大人很快熟悉通判的差事,跟各方都打好交道。

先是见了廖知州, 虽说廖知州十月份就走, 但如今才六月, 两人还要相处四个月呢,肯定要先打招呼。

然后是曲夏州衙门六司, 各司主事脾气都不算差, 顶多性情不同, 以后好好相处即可。

其中以户司, 工司最重, 两人跟纪楚的关系好,自然也不会为难他。

而纪楚之前身上的事,跟李大人关系并不大, 他只要做好通判的本职工作即可。

其余事情,已经交给各司的人了。

看着纪大人平时要处理的差事,李大人心里咋舌。

这要有多少精力,才能处理这么多差事?!

就连陇西右道给西北常备军的预算,都要通过他这里,还有数科工司等等,都会找他帮忙。

纪楚在曲夏州,绝对不是简单的通判啊。

当然,李大人知道纪楚身上责任多的原因,并不会主动染指,他能做好通判本职工作,监督好当地官员,就已经很好了。

李大人想得通透,让大家都放下心。

就怕突然来个不知轻重的官员,上来就要接手纪楚所有的事,那才麻烦啊。

李大人还有一项好处,那就是他两袖清风,这点倒是继承了纪楚的性格,有他做通判,当地乡绅官员都能收敛点。

估计他们没想到,朝廷派来了个这样通判吧?

州衙门长官们都见过,接下来则是下面县令们递上来文书,有李师爷一一介绍等等。

对于下面各县,他们感触都很深。

可提到安丘沾桥时,李师爷感叹:“我们是安建三十年十一月到的安丘县,这一晃都第七个年头了。”

人生能有几个七年,他处理政务从青涩到老辣都在这个地方啊。

对于纪楚来说,更是不同。

从他穿越起,基本在曲夏州。

虽然中间去过京城,又回了趟原化州,时间并不长,跟在这居住完全不一样。

可该走还是要走。

吾心安处是吾家,去哪对他来说区别并不大。

交接工作期间,朝廷派来的传旨太监并没有离开,说是再等等,这路上太热,不急着走。

实际上则是在等纪楚,像亲自送他赴任,算是皇上给的体面。

新皇对纪楚的欣赏,随着登基时间越长,欣赏的程度越深。

他如今最后悔的,估计就是没办纪楚留在京城?

曲夏州官员艳羡之余,各地百姓则忍不住落泪。

纪大人真的要走,他们怎么会舍得。

所以即使纪楚千叮万嘱,让大家不要来送,各地百姓还是忍不住去问他什么时候离开。

六月二十六清晨,天蒙蒙亮。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便收拾好行装。

来的时候是他们几个,加上李纹,纪振。

走的时候有他们四个,还带上了十来个地方跟着的差役书吏。

即使纪楚说,以后他们大概率不会回曲夏州,不知道会被派到什么地方,可他们依旧要跟着。

说是能跟着纪大人做事,去哪都可以。

安丘县出来的刘大江,陈永波。

沾桥县跟着的温淳等人。

甚至还有在数科做事的祝亚祝耘两兄弟,他们也是安丘县人士,如今在作坊园当差。

听说纪大人要走,两兄弟一商量,定然要跟大人一起离开,说他们现在也是有用之人,愿意听大人差遣。

加上弓春荣的一个堂弟,还有通拜村茶馆老板娘的侄儿,从常备军退下来的两个士兵,等等。

再加上三四个人的家眷,他们队伍也不到二十人。

对于从五品的官员来说,人数并不算多。

但对于来的时候而言,已经不少了。

纪楚看着众人,又看着后面的马车,趁着城门刚开,这会就走。

小宋训导是为数不多被请来送他的,也是帮纪楚处理后面的事:“放心吧,这里有我,有什么事,咱们及时通信。”

几人边走边说,到了城门口,小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00-110(第5/40页)

训导已经泣不成声。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恍然如梦。

改变他生活最多的纪大人都要走了,以后要如何,真的不知道啊。

纪楚拍拍他肩膀,不再多说,可刚抬头,就看到城门外等待的百姓。

按理说城门开了,他们应该排队进城才是,可大家都没动,而且门口的人明显比平时多。

因为这些人,都是来送纪大人离开的。

曲夏州各地百姓,但凡知道消息的,都携家带口过来,门口基本上都是人。

要不是各县害怕出事,拦了一部分,只怕人会更多。

曲夏州十七个县的县令基本都在这了。

而他们手里,每个人都有一把伞。

万民伞。

上面有着无数百姓的名字。

这是当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不是纪大人,他们真的不会有如今的生活。

他自从来了曲夏州,无论哪一件事,都是为了普通人好。

从冬日扶济,再到他走之前的良种分配。

全都是逆着乡绅豪强们的心愿来的。

数科一众人等,更是站在城门前道:“不让我们来送,是不可能的。”

就是纪楚没说过自己什么时候走,可他们能打听啊,他们能观察啊。

尤其是数科的匠人夫子们。

自从纪大人为蔡夫子开辟一条路出来后,整个平临国的匠人夫子便不再罕见,如今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冲着这份恩情,若是不来送他,那他们算什么?

纪楚看着众人的表情,深深一拜。

都说他帮了大家,可殊不知如今的一切,也是大家一起建设起来。

百姓哭声中,纪楚接过那几把万民伞,上面还有不少熟悉的名字,人群更有不少熟悉的面容。

这次是真的要走了。

近七年的时光,确实很不容易,但这也是美好的回忆。

“走了。”纪楚朝众人摆摆手,翻身上马。

去往下一个地方。

原化州。

或者说回原化州。

能回老家,李师爷他们还是高兴的。

上次回家修缮祖坟。

这次更是衣锦还乡!还是朝廷钦差呢!

说到朝廷钦差,跟他们一起上路的,还有京城来的传旨太监,因为差事已经办完了,这位大太监也不想挡着众人送别纪大人,故而更为低调。

大太监一直往曲夏州走了不止一次,跟纪楚也算见过好几面,一直知道他名声好,可今日见了,更明白百姓们对他的感情。

看着放在马车里的七把万民伞,大太监感慨道:“这,以后就是你的护身符了。”

无论去哪,什么乡绅土豪,都不敢太过为难纪楚。

民意如水,不可不在意。

更别说,纪楚在曲夏州的威望如此之深,倘若做了什么针对他的事,整个曲夏州的百姓都会不愿意的。

李师爷听大太监这么说,心里明显紧张。

要用万民伞保护?

这?

但路上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到了一处驿馆,才认真谈事。

而大太监又从身后人手里拿出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才是真正的旨意。

大概内容大家已经知道了。

明面上奉命督办原化州四家武器作坊,快点做出武器,送到广宁卫,两浙,以及曲夏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求篱 月明照江水[重生] 啾一口迪亚菠萝QAQ 成为暴徒情绪稳定剂后 爆红娱乐圈从龙套开始 八零矿区大美人 我养的弟弟全都黑化了 全皇室都跟我穿越了[古穿今] [综英美]太刀侠也是侠 鼠鼠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