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穿越当县令 > 110-120

110-12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围罪堵截 女配的beta亲哥被男主盯上后 攻略主角?小狗主播手拿把掐! 我们医院又穿了 未婚夫失踪三年后 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我是反派他妈 最强二人组想要达成HE 我想你,很久了[暗恋成真] 七零骄棠绽西洋

这官员说的好玩,但实际上能参加会试的学生,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能走到如今的读书人,基本都是举人身份,不会很差。

大家缺的,就是这份安心。

别的就算了。

差事办的快了,却是他乐意看到的。

赶紧的吧,做完之后,他就能回老家了啊。

希望不要有其他事情,再拦住脚步了。

纪楚脑子刚闪过这个想法,就见薛明成急匆匆跑过来,他眼神带着不敢置信的惊喜。

“敬安,敬安。”

“你有个学生,叫林元志,对不对。”

林元志,安建三十五年的进士。

因为先皇去世,以及朝局动荡,在康绛元年新皇登基之后,才领了外放的官职去滇州府赴任。

这个学生脑子灵活。

在安丘县时,就跟着衙门一起栽培棉花。

之后更是因为棉花之事,跟当时曲夏州礼司主事周大人的属下起过争执。

说起来,这个属下,正是纪楚身边的黎士杰。

黎士杰一听到这话,就摸摸鼻子。

当时他眼看着林元志考上秀才,还不敢置信呢。

想想都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好在他现在脸皮厚,就当这事没发生。

不过一个外派到滇州府的小官,怎么会被吏部侍郎记得?

还专门过来问是不是纪楚的学生?

不知道外面如今都争着抢着做纪大人学生吗?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薛明成立刻道:“他,他找到了棉花。”

“适合较温暖地方种的棉花。”

“棉株已经呈给皇上了,咱们快去看看!”

在滇州府,找到的棉花?

那就是海岛棉?!

纪楚脑袋发蒙。

倘若真是海岛棉。

岂止是温暖地方可以种,整个平临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种。

尤其是广宁卫一带,那里可太适合种海岛棉了!

那般寒冷的地方,极为需要适宜种植的棉花。

倘若真的能成,以后就不用千里迢迢送棉衣棉被了。

还有如今日益飞涨的棉花,也有了解决之法,简直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纪楚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管是不是海岛棉,他都要去看看。

滇州府可真是好地方。

什么东西都能找到!

第112章

漳兴二年, 四月初五。

一则从滇州府发来的急报,让内阁极为震惊。

滇州府游门郡云丰县的林元志林县令,派出去搜寻棉花的队伍, 似乎找到了当地的棉花。

棉花,上能改变战局, 提高经济, 下能改变所有人的衣食住行。

就算到现代,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6/37页)

从新皇登基之后, 知道纪楚的学生林元志前往滇州府,就是为了寻找新的棉种, 便索性加大搜寻的力度。

随着棉花作用越来越大,搜寻的强度也在增加。

纪楚上次面圣的时候,他们还谈论过这个话题。

所以林元志不仅是县令,还能增派人手去滇州府其他地方巡查棉种。

甚至云贵一带的所有官员,难免都抱了这样的心思。

要是能找到新棉种,别说拯救本地经济, 也拯救自己的官运啊。

只是云贵地方之大, 远超众人想象, 山脉绵延不绝,族群之间的相隔也远, 想要依靠人力找到一样植物, 实在太难了。

毕竟云贵这地方, 别的东西或许不多, 植被却极为茂盛。

所以找了接近两年的时间, 基本也没什么动静。

也就林元志不一样,但凡空闲出来,一定要去周围去看看, 即使跋山涉水也要走一趟。

听说他已经被晒得成小黑人了。

但也是这样,上天才会眷顾他。

“文书里说,当地气候温暖,即便是冬日也不太冷,故而趁着过年放假,便去一个善织布的小族群看看。”

林元志已经习惯滇州府的天高地阔,以及延绵的山路,还有蓝天白云。

不过这次去那善织布的小族群,对棉花依旧一无所获,好在发现当地妇人的织布手艺别具一格,让手下赶紧记录下来,以后可以卖个好价格。

用林元志自己的话说:“棉花没找到,织布的手艺倒是记录了厚厚一摞。”

不同山上的百姓,都有不同的织布方法,百种千种织法,让布料显得美轮美奂。

林元志觉得埋没了十分可惜,便顺道记录下来,能做个本地的风物志。

除此之外,还把本地植物分门别类,做个总结。

他之前听纪大人说过,这么多动植物,就是天然的自然宝库。

如此大好河山,要利用好了,便是无尽的财富。

林元志刚开始在本地人面前这样说的时候,把大家吓了一大跳,赶紧说:“不能随意砍树。”

“树都砍了,山水的泥块石块都会砸下来。”

“不能竭泽而渔啊大人!”

当地人把林元志当成为了一时利益,乱砍滥伐的官员了。

还好他赶紧解释,说很多植物可以培育云云,总之是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在大家将信将疑中,林元志一直在搜寻新的棉种。

别人或许不相信纪大人说的,滇州府或许会有新棉种,但他莫名信任,所以找的也格外坚定。

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林元志不仅走遍自己本县,以及周边两个县。

整个滇州府游门郡基本走完了。

这次去的地方,甚至已经是游门郡之外。

好在当地官员知道他不是多事的性格,让他随便去找,时不时还请他吃顿饭。

为什么?

因为林元志这些年的俸禄,都出在这上面了,除了官服之外,半点闲钱也没有。

要不是家里条件好起来,暂时不用管家里爹娘,估计他能更穷。

而这次年后出去寻棉花,结果自然还是没成。

甚至回去的途中,中途遇到暴雨,意外去了另一处偏僻村落。

雨虽然不算大,但山路难行,肯定不能冒雨下山,否则大概率会有危险。

“也就是在那,他发现了棉花的幼苗。”

换做其他人,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可林元志不一样。

他在曲夏州安丘县县学读书的时候,就在衙门做事,在当时纪大人,谢主簿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棉花的种植。

对棉株的各种形态都很了解。

在那个小村落避雨的几天里,林元志专心整理一路看下来的风物,回去就能编纂起来。

他跟好友张文胜还经常通信,好友今年会试,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也来滇州府看看。

这么想着,直到雨过天晴,走出收留他的村长家中,无意间在房屋后面,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林元志记得非常清楚,他前两天还没看到这株幼苗啊,这,这是怎么回事?

村长直接道:“我家老婆子种的花,这一下雨,立刻就发芽长出来了哦。”

种的花?!

林元志知道滇州府的情况,很多地方,随手撒片种子都能种活,没过几天便直接发芽。

所以这幼苗在几天时间里长出来,也是很正常的。

在林元志颤抖着问:“是不是一种白色的花。”

“对哦,怎么了?”

白色的花。

棉花啊!

这就是棉花。

在滇州府,偶尔会被人当作观赏性植物去养。

为什么是偶然?

因为这地方的花草实在太多了,棉花不够鲜艳,太不起眼了。

村长还道:“就她喜欢这白色的花,说是看着清静,哎,我们还种梨子呢,不过花没这么白。”

林元志几乎听不到村子在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然后开始狂哭。

哭完就给纪大人写信。

但林元志远在滇州府,只知道大人好像是在原化州,所以信件寄到了老师老家。

第二封信,才是寄给朝廷的。

找到新棉种了!

跟曲夏州那边完全不同的棉种!

因为这边气候适合,正月份新棉种就发芽了,估计四五月份,肯定能收获的。

可根据村子娘子说,这花开得又白又大,预计产量不会太少。

只是信件和奏章写完,林元志谨慎的性子又出来。

现在只是幼苗,或许没什么用。

等看到真正的希望再说吧。

所以从正月到信件发出的三月下旬,林元志已经顺藤摸瓜,移植了一亩地的滇州府棉花。

而且种植的结果颇有成效。

以林元志的观察来看,只怕这滇州府棉的产量,绝对不会亚于西北棉。

他可是曲夏州出身的本地人,有这种评价,实属公正。

“林县令说,四月底,滇州棉就能收获,等收获结果出来,便会第一时间送过来。”薛明成最后总结道。

“产量,可能会比西北棉还要高。”

勤政殿里。

皇上,许阁老为首的四位阁老。

再加上薛明成,纪楚等人,皆面带狂喜。

虽说还未尘埃落定,但总觉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元志这人胆大心细,他都这么说了,感觉不会有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7/37页)

如今只等着四月底滇州棉收获了。

即使如此,众人还是稳了稳心思。

“等结果出来再对外公布。”皇上开口道,“倘若产量真的可观,今年平临国各地都要试着种植,看看适合哪里栽种。”

就像曲夏州的棉种,如今被称为西北棉,栽种范围就很有限。

希望这种棉花,可以在滇州府之外可以种植成功。

棉花,还高产,种植范围还广。

简直是天降神物。

大家又知道,这并非天降神物,而是无数人的努力,而是平临国地大物博的象征。

臣子们纷纷点头,谁不希望有个好结果啊!

不过能在平临国其他地方种植最好,若是种不成,多个滇州府产棉也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不便:“那滇州府山高路远,只有那里能种的话,运出来也是天价。”

其实不止棉花。

如今需要各项木材,矿产,都很难运出。

除了银矿。

银矿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运。

迟迟没有开口的纪楚道:“可以修路。”

“路修好了,运输就会方便许多。”

对啊。

有水泥在。

还有如今极好的钢材,都是制造修路工具的好材料。

不过想法很多,但修路费时费力,还费钱。

朝中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而且不仅伤财,还劳民。

有人想从这方面劝说纪楚,可又想到棉花的巨大利润。

如果滇州府棉花,只能在他们本地种植,修路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里面,也就一直没开口的礼部周大人看了看纪楚。

虽然外面都说,两人因为棉花的事肯定不和,但私底下的来往可是极多的。

当年在曲夏州的交情不能作假,那周大人的亲戚颜家多受纪楚的照拂,更不是假的。

甚至周家也是最早接触棉花的家族。

所以他很清楚,纪楚称为海岛棉的滇州府棉花,种植范围绝对不止滇州府。

纪楚不提这点,只说修路。

那他的目的?

就是为了修路?

修路是劳民伤财,却也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滇州府山路崎岖,即使修出一条最简单的路,都能让大家的生活便利一些。

周大人默契地不开口,他还是相信纪楚的。

不过他的沉默,看在其他大臣眼中,大概就是生气?

“周大人,您不会还觉得棉花俗气吧?”

有位跟周家不对付的大臣调侃道,让众人忍不住笑。

啊?!

贴脸输出吗?

纪楚更不好意思看周大人了啊。

周大人冷哼一声,什么也没说,还是皇上解围道:“先让滇州府林县令精心培育吧,等棉花结果一出来,务必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今日四月初五,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知道结果了。

那可是棉花。

人人向往的棉花。

修路的事顺带一提,可若能趁着棉花的东风,把滇州府往外运输的商路给修了,更是好事一件。

但能不能修。

也要看滇州府的棉花产量如何。

只要利润可观,这滇州府的路,必然是可以修的。

滇州棉一事虽不能直接公开,但在官员当中不算秘密。

再把消息传给滇州府乡党,倘若他们有心为老家人谋福利,便会自己去提修路的事。

纪楚心思百转千回,就听皇上道:“敬安留一下。”

怎么回事。

突然有种被班主任喊着留堂的感觉。

不过皇上留纪楚说话,倒不是为了其他,完全是因为纪楚身上的差事卸得差不多了。

如今朝中这么缺人做事,皇上怎么可能让他“闲”着啊。

被留下的,自然还有薛明成薛大人。

关于纪楚的官职,皇上也想了多时,这真是既想让他留在京城帮自己做事,又觉得把纪楚放到外面,必然能建设好一方。

简直是左右为难。

还是那句话。

要是有许多个纪楚,那皇上也就不用发愁了。

所以这个愁,就让纪楚来决定。

想留京城就留京城,想去地方就去地方。

纪楚知道,钦差的事情已做完,朝中肯定会安排下一个职务。

但没想到是让他自己选啊。

薛明成笑道:“要数朝中最关键的,差不多两个地方,一个是西北关内外的矿路。”

“另一个就是沿海一带的火炮建设。”

矿路自然是指曲夏州了。

纪楚再回去,大概率就是陇西右道任意一个地方的知州知府,今年正好有两个地方知州知府到任期。

等朝中的事忙完,他回家照顾妻儿半年时间,正好赴任。

陇西右道的几个地方,如今都不算穷,而且算是纪楚的老地盘了。

自他做官之后,基本是从那发展起来的,身边的长随也是那边的人,只要他过去,想做什么都会无往不利。

这算是给纪楚的优待,去一个人脉关系都不错的地方。

还有就是沿海一带。

之前在原化州督造冷兵器的时候,就往两浙送过兵器,多是给当地战船的。

虽说那边已经在研究船上的火炮,但纪楚过去的话,效率肯定更快。

沿海的好处是,地方不算穷,只是人际关系复杂,不过这对纪楚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去那边做几年知州知府,他人脉会发展得更好,甚至能发展出更大的势力。

当然,皇上让他过去,也有解决一部分土地兼并的问题。

至少在他的任地里,能解决多少是多少。

那边七山二水一分田,田少人却多,再发展下去,必然更加拥挤,越是这样,土地兼并就越严重。

最后一条路,自然是留在京城。

京城的事情也多,尤其是工司。

倘若纪楚留在京城,对如今的科举改革,以及工业作坊的指导,必然也能影响许多人。

无论去哪,前景都是大部分官员梦寐以求的。

如今却都放在纪楚面前。

大概是皇上登基之前就有的交情。

他们三人私下闲聊的时候,总是更坦诚些。

这三个地方其实都不错。

皇上刻意这么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8/37页)

排,自然有奖赏的意思。

纪楚为平临国辛辛苦苦当差,必然要给他相应的回报。

就像游戏通关之后,一定会有奖励大礼包一样。

反正纪楚是这么形容的。

放到这里,大概就是打完天下,平定了四方,所有部将就要论功行赏,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了。

不过说到工司,纪楚倒是提到一个人:“曲夏州州衙门工司主事景若瑾景大人,他倒是适合在做工部的差事。”

景若瑾,不管皇上还是薛明成,自然都知道他,确实有重用他的打算。

皇上微微点头:“朕知道他,能力不错,就是爱躲事。”

否则不会这么久也没升迁。

好在,在曲夏州最后几年还不错。

“不过既然是你举荐,就让他调回京城吧,他很熟悉工业作坊园,正好来工部当差。”

作为吏部侍郎,薛明成立刻应下。

既然不留在京城,那就是曲夏州,浙东二选一。

“听说廖大人已经去了浙东,相信以他的能力,以及带过去的工匠,肯定能布置好船上火炮的。”

纪楚当然知道,浙东不光有火器布置问题,还有土地兼并,豪强抱团等等。

解决这些人并不算难。

难就难在,再解决也只是一时的。

所以他并不想去。

到浙东,除了能发展海上力量之外,多数时间,都会像原化州一样,跟人钩心斗角。

这不是纪楚的本意。

即使在原化州钩心斗角时,他也在加速武器作坊的发展。

发展,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那边也不太行。

但其中理由就不必讲了,只说那里已经有廖大人在,不需要。

话说到这,皇上跟薛大人下意识以为,纪楚要选曲夏州。

皇上深深地看了纪楚一眼,最后只道:“你在曲夏州时间长,确实更合适,相信你会把那里建设得更好。”

话是这么说,勤政殿内突然有股剑拔弩张的气息。

薛明成盯着纪楚。

不应该啊。

这三个地方里,你最不应该的,就是还选曲夏州。

不说别的。

只讲曲夏州前来参加会试学生的态度,以及本地百姓那七把万民伞。

以及当地有无数他提拔起来的官吏,甚至跟西北常备军里中上层兵将关系都不错。

文武官员基本会听他的。

甚至连火器都有他的份,更是民心所向。

所以不管去哪,都不该回曲夏州。

听说他被任命为钦差回原化州时,跟妻子二人,可是把曲夏州所有家当都打包干净,大有再也不回去的意思。

皇上听说后还十分开怀,说纪楚确实是个极聪明的人。

所以不管纪楚在原化州做钦差,还是来京城之后,皇上对他的态度,显然超过绝大多数官员。

你选曲夏州,那是糊涂啊。

要权势比不上京城。

要银子,或者说要为百姓做主,比不上浙东的严峻。

怎么能去曲夏州。

这不是,让皇上忌惮?

眼看气氛冷下去,纪楚直接说出他的目的地。

“回皇上,微臣想去广宁卫。”

这句话让皇上跟薛明成都愣住。

广宁卫?

为何?

因为你侄子在哪?

自然不是。

因为棉花,或者说粮食。

广宁卫一带,地广人稀。

却是天然的粮仓。

无论是沿海一带,还是内里的豫州鲁地等等,随着良种增多,以及工业作坊园的出现。

渐渐会出现一个问题。

就像现在的浙东一样。

人满为患。

内里人多地少。

边卫的人却地广人稀。

对于现在的平临国来说,开荒是个必要的选择。

纪楚既不想在京城享受“权势”。

也懒得去浙东跟豪强们钩心斗角。

他想去开荒。

这事极难,却不得不做。

如果说,之前这个念头只是在脑海里回荡。

可今日正好听说滇州府发现了新棉种,便让他更加坚定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大量种植棉花,让平临国的人都穿上平价棉衣。

那这个地方,非广宁卫莫属。

小麦,水稻,大豆,高粱,棉花。

都能在那边生根发芽。

滇州府找到的棉种,大概率是能在广宁卫种活的,那边的黑土地能养活无数百姓。

皇上一时愣住。

他千想万想,都没想到这个答案。

开荒?

这可是既累又苦,堪称流放的差事。

广宁卫,可不是什么轻松地方。

大家都认为,纪楚为了平临国做了那样多的事,是到享受荣耀的时候了。

怎么一开口,就要去哪?

明明如今四海升平。

无论是他的权势,还是平临国四周战事都已经平稳。

何必还要那样辛苦。

薛明成头一个抬起头,眼里闪过几分不敢置信之外,又多了几分懊恼。

这是成为皇上近臣之前,都没怎么有过的眼神。

而皇上也明白过来,纪楚是什么意思。

要说他们三个,上次在京城见面时,身份都不算显赫。

纪楚跟薛明成被召进京城,差一点就要入狱。

皇上还是五王爷,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二王爷的臣弟,到时候一起就都完了。

等登基之后,朝中派系林立,周围还有战事。

皇上也好,薛明成也好,一刻都不得轻松。

甚至在今年年初,还因为先太子旧党闹得不愉快。

不过还好,也在今年彻底解决。

皇上大权在握。

身为皇上近臣的薛明成也是松口气。

不论是他们两个,还是其他在潜邸时的近臣,以及帮皇上坐稳皇位的一众臣子,从年后一直到如今的四月份,都处在兴奋跟放松的状态。

皇上自然不吝啬,个个论功行赏。

赏到纪楚这里,才让皇上发现了不对劲。

坐稳了江山,就要开始享乐了吗。

论功行赏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10-120(第9/37页)

后,难保没有另一个曹家出现。

他们这群人高兴得太早了。

“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皇上喃喃道,原本一直带笑的脸上,忽然生出几分严肃。

给纪楚安排的三个地方,跟其他人一样,都是论功行赏。

但如今,真的到该享受的时候了吗。

皇上都不知道答案。

而薛明成已经反应过来。

不行。

不可以。

方才纪楚选择曲夏州的,其实也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但皇上第一反应是不喜,自己的反应也是他糊涂。

这不仅证明那地方纪楚回不去,更证明吃老本,是万万不成的。

自他回京之后,办成过许多大事,沉浸在天子近臣的身份上不能自拔。

但方才皇上对纪楚的眼神,让他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难保也是这般。

靠着上司的心情活着,便是伴君如伴虎。

一时半会还好,时间久了,必然会出问题,早晚的事。

其实这种念头,也不是头一回出现。

但却是头回被纪楚直接点醒。

更被皇上的眼神点醒。

这就跟合伙办一个公司一样。

创业成功,大家都准备躺了,那事情谁做啊。

而让投资的大老板又怎么看?

纪楚其实没想那么复杂,他单纯觉得,这可没到吃老本的时候。

与其论功行赏,不如去建设边关。

滇州棉的出现,让他这个想法更加旺盛。

去广宁卫,去种棉花,去种大豆,去种高粱。

养活更多人不说,还能让更多人穿得起棉衣。

可别忘了。

如今棉衣价格逐渐上涨。

再涨下去,普通人绝对穿不起。

只有广袤的黑土地,才能承载那么多人口的口粮,承载平临国百姓需要的棉衣。

方才升起危机感的薛明成忍不住说道:“跟你比,我倒是想混吃等死了。”

不等皇上安慰,就听薛明成请命道:“陛下,臣也请命,想去浙东一趟。”

“帮皇上查处贪腐官员,查处江浙一带的土地兼并情况。”

此话一出,皇帝果然眼前一亮。

好啊,以薛明成的聪明让他去惩治豪强,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他这一走,朝中难免多话。

纪楚见皇上意动,半开玩笑道:“你要是在那边查了贪官,能不能把人都贬到广宁卫啊,那边地广人稀的,很需要他们帮忙锄地种田啊。”

往日的士族子弟,帮他锄地种地?

纪楚还真想得出来。

可这样确实是个好办法。

把这些兼并土地的人,全都扔到边关去,也算物尽其用?

而且广宁卫有纪楚坐镇,这些人也翻不出风浪。

“就拿曹家开刀。”皇上直接拍板道,“改他们流放到广宁卫,帮忙种种高粱大豆,也算赎罪了。”

把他们从繁华京城,赶到未开发的广宁卫?

这日子,一定会很好过的。

纪楚想笑不敢笑,最后跟薛明成一起谢皇上隆恩。

下一步,建设广宁卫。

不对,下一步先回家陪娘子生产。

他这事情也了结了,该回家了啊。

天大地大的,反正他不想在京城待下去。

与其在这钩心斗角,不如好好发展边卫!

纪楚跟薛明成的调任一出,整个京城都在议论。

尤其是官宦人家,纷纷讨论,这两人是惹皇上不喜了吗?

其实薛明成还好,让他去浙东,摆明了收拾过分的豪强大族,让他们收敛一点。

如今的皇上可不允许他们兼并土地,这会让时局动荡,百姓不安的。

听说那边一部分海贼,就是因为那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土地兼并严重,这才逼百姓当了贼寇。

这般隐患,肯定要解决。

不过有皇上做后盾,再以薛明成以及廖大人手中的权势,这事虽艰难,却不是不能做。

而且浙东又不是贫穷地方,日子过得也舒坦。

所以薛明成从京城调离,不见得是坏事。

可纪楚呢?

大家再怎么想,都不觉得广宁卫是什么好地方啊。

穷,边卫,没什么人,这怎么发展?

听说那边一年里面,小半都是冬天,这要怎么过日子?

那边还不能种棉花,要冻死人啊。

但大家又找不到皇上不喜纪楚的缘由。

还是薛明成私下透露,说那边大小战事不断,地方虽穷,却有发展空间。

所以纪楚才主动过去。

不行就看看曲夏州。

那里不就是他一点点建设起来的吗?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纪大人,高风亮节,主动去的!

这可让不少人不敢相信。

但做此决定的人是纪楚,似乎又不难相信。

各家当官的还在讨论时,会试终于结束了。

四月初八进的考场,四月十一出来。

出来之后,考生们便听到纪大人主动要去建设边卫的消息,当下道:“大人真的在践行那句话。”

哪句话?

当然是在他们考试之前,鼓励他们的那句话啊。

读书本意在元元。

纪大人是这句话是最好注解!

可纪楚本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

这次无论什么事,都不能耽误他回家!

第113章

纪楚回原化州之前, 还专门做了安排。

手底下如今文武十二个人,再加上李师爷,以及李师爷带着的三四人。

还有黎士杰等人。

加起来也二三十了。

他要先回原化州, 再去广宁卫。

回家还好,五百多里地, 他们骑着快马并不难行。

再从原化州到广宁卫, 那至少也有两千七百里,就算骑上快马, 都要一个多月。

再说手底下众人还是曲夏州的,这一去广宁卫, 最少也是三年时间。

倘若想要回家的,现在还有机会。

如今的广宁卫,可比曲夏州苦得多。

纪楚手底下的人商议时,那边黎士杰可完全没有商议的地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