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一百三十四章(1 / 2)
论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果园的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林晓薇每天都在果园与办公室之间来回奔波,既要确保日常运营的正常进行,又要亲自参与论坛演讲内容的打磨和资料的整理。
“林姐,视频已经剪好了。”素琴拿着平板走进会议室,屏幕上是果园从春日到夏初的变化,果树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被镜头一一记录,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画面温馨而富有生命力。
“很好。”林晓薇接过平板,认真地看了一遍,“这段视频可以作为我们演讲的开场,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果园的成长。”
“我还加了一段你和孩子们在果园里互动的画面。”素琴笑着说,“这段特别有感染力,很多人看了都说很感动。”
林晓薇点头,目光停留在画面中自己与孩子们一起采摘果子的画面。那是去年夏天,果园刚建起亲子采摘区的时候,孩子们欢笑奔跑在果园间,阳光洒在他们脸上,仿佛整个果园都被温暖包围。
“这段画面很好。”她轻声说,“果园不只是一个生产果品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承载希望和情感的空间。”
赵晨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文件:“林姐,论坛的演讲稿我已经整理好了,数据部分也核对过,没问题。”
“辛苦了。”林晓薇接过演讲稿,快速浏览了一遍,“内容很扎实,不过我打算在开头加入一段个人故事,让大家更了解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这个主意很好。”赵晨点头,“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那就这么定了。”林晓薇合上演讲稿,“你们也准备一下,到时候在台上我们是一个整体,不只是我一个人在讲。”
会议结束后,林晓薇独自一人坐在果园的木屋中,窗外是满园盛开的果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桌面上,斑驳陆离。她拿出笔记本,开始回忆起自己从一个留守妈妈到果园创始人的点点滴滴。
她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天,自己一个人抱着发烧的女儿在雪地里走了几公里去村口等车;想起在果园最艰难的时候,如何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和工人们一起修整土地;想起第一次通过电商平台卖出一箱果干时的喜悦……
她把这些回忆一点点写下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几天后,林晓薇带着团队前往省会,正式参加农业电商论坛。
论坛设在省会议中心,会场布置得庄重大气,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电商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
林晓薇作为农业电商创新模式分论坛的主讲嘉宾之一,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发言。她提前一天就抵达会场,熟悉环境,调试设备,并与其他嘉宾进行了交流。
“林姐,听说你这次要讲自己的故事?”一位来自南方的农村电商代表好奇地问。
“是的。”林晓薇微笑,“我觉得,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
“那我可得好好听听。”对方点头,“我们这些做农村电商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很少有人愿意讲出来。”
“是啊。”林晓薇看着窗外的省会夜景,心中感慨万千,“但有时候,讲出来,反而能激励更多人。”
第二天上午,林晓薇准时走上讲台。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的演讲。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林晓薇,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她缓缓开口,声音温柔却坚定。
“我曾经是一个留守妈妈,丈夫外出打工,我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那个时候,我每天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种地、做家务,生活很辛苦,但日子却看不到希望。”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继续说道: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改变。我开始尝试种植果树,做果干、果酱,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相信我能成功,连我自己也怀疑过。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因为我还有一个女儿要养大。”
她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但很快调整了过来。
“后来,果园慢慢发展起来,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现在,果园的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我也从一个留守妈妈,变成了一个创业者。”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林晓薇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农村女性并不比任何人差。我们有梦想,有能力,也有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她的演讲持续了四十分钟,结束后,会场内掌声雷动。许多听众纷纷起身鼓掌,有的甚至红了眼眶。
论坛结束后,不少与会者围上前来,向林晓薇表达敬佩之情。
“林姐,你的故事太感人了。”一位年轻的农村女性激动地说,“我也是一个留守妈妈,听了你的故事,我觉得我也能行。”
“是的,你一定可以。”林晓薇握住她的手,“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就会有希望。”
论坛的几天里,林晓薇还与其他农村电商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果园的运营经验,并探讨了未来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