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1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300-310(第1/27页)
第301章 第301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301章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所以,舅舅……”邵冕棠附耳。
这一次,北敬王听得认真,没有打断, 也在听完后, 罕见得目光深邃看向邵冕棠, 沉声道, “如此就想搬到中宫, 未免也太小看中宫和中宫后背之人这些年的谋划。辰王之乱,天衣无缝,安城之变,也水到渠成。想要釜底抽薪,但行宫中群臣无首,剩下的又大都是中宫心腹,会被中宫牵着鼻子走。一个北敬王最多只能压着群臣, 但想要扳倒大权在握的中宫,除了兵临城下, 还要一个镇得住群臣和乱臣的三朝老臣在……”
北敬王说完, 目光继续留在邵冕棠这处。
三朝老臣?
邵冕棠深吸一口气, 脑海中开始搜罗,“老爷子在永城,但老爷子病重;贺家老爷子已经下狱,眼下的大理寺提不出人;那就还剩……”
忽然, 邵冕棠惊喜, “刘太尉?”
太尉府如今虽然被里三重外三重围着, 但以刘太尉在朝中的威压与霸气,别说空穴来风的私通外敌, 就算真是天家亲临,也未必会轻易治刘太尉的罪。
只是,邵冕棠压低了声音,“刘太尉如今受人构陷,在太尉府软禁。”
这一条,谁都知晓。
北敬王轻声,“大理寺牢狱要脱身不易,但一座太尉府,刘老太尉要是想出来,谁还能困住他不成?”
邵冕棠好像听明白了,又好像没听明白。
北敬王又问,“刘老太尉最信任谁?”
这个问题……
邵冕棠还真想到了,“自然是老爷子,他俩年轻时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但老爷子在永城,还病着,恐怕远水救……”
邵冕棠自己说着都停了下来。
舅舅不是不知晓,舅舅是在点他。
老爷子虽然在永城,也下不了床榻,但陆衍在安城附近。
安城到京中只需一两日。
如果是陆衍出面,刘老太尉会相信,而且,陆衍请得动刘老太尉,刘老太尉也愿意为老爷子和陆衍冒这个险。
邵冕棠恍然大悟,“舅舅,我知晓了。”
邵冕棠起身。
“回来。”北敬王又唤了一声。
邵冕棠从善如流。
这次,北敬王没说话,只是安静看他。
“舅舅,怎么了?”邵冕棠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脸,难不成自己脸上有什么,舅舅盯着自己看了这么久。
北敬王温声道,“你娘亲生下来的时候,不足五斤,大夫说先天不足,后天孱弱,你外祖母寻人批命格,说你娘亲最好放在将门人家抚养,能平安长大。所以,等足月,你外祖母就将你娘亲送去了吴老将军家中抚养,也随吴老将军姓了吴。吴老将军一直待你娘亲如己出,但你娘亲没在你外祖母身边长大,一直是你外祖母心中遗憾。可你娘亲后来一直顺遂,又嫁与你爹爹,生下了你,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你外祖母心中是欣慰的。世上哪有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后来你外祖母过世,临终前,手中还拽着你母亲小时候把玩的拨浪鼓。冕棠,日后有时间,多回京中,去你外祖母跟前说说话,告诉她你母亲的近况。”
虽然这些旧事邵冕棠早前也听父母说起过,但今日从舅舅这处再次听到,又有不同的感触。
“记住了?”北敬王又叮嘱了。
邵冕棠木讷点头,“嗯,放心吧,舅舅。”
“去吧,自己小心。”
“知道了,舅舅~”邵冕棠起身。
终究是行宫中,邵冕棠重新躬身,低头,蹑手蹑脚拎着水桶出了耳房。北敬王一直看着他的背影,直到身影消失在眼帘中,嘴角才微微牵了牵。
良久之后,北敬王微微垂眸。
等再睁眼时,眸间染上了一层霜色。
*
三更天,城门口已经落钥。
一辆马车洋洋洒洒驶来,禁军上前阻拦,“三更天,京中落钥,明日再通行。”
驾车的侍卫勒紧缰绳,将马车缓了下来,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值守的禁军面面相觑。
多事之秋,近来京中戒备森严。
即便有些事情没有挑明,但多少都当有所猜测。
不要说三更天,就算白日里往来通行的人都少了六七成。
这个时候断然没有人敢闯关。
“停下!!”禁军中再次有人呵斥。
随着这声呵斥,周围的禁军也都朝城门口这处聚拢。
城门口二楼的火把也相继点燃,“嗖嗖”的声音,箭矢搭上,城墙上的弓箭手已经准备。
草木皆兵之时,不留余地。
马车终于缓缓停下,侍卫刚开口,“这是云安侯的马车……”
马车中的人便出声打断,“谁这么不长眼睛,本侯的马车也敢拦?”
而随着马车中的这一声,马车上帘栊也被撩开,邵温澜的脸出现在帘栊后。
“云,云安侯……”周围的禁军都愣住。
这……
谁都知晓云安侯府眼下是香饽饽。
天家病重,东宫出事,二殿下生死未卜,眼下安城行宫中监国的正是三殿下。
三殿下若是登基,云安侯的兄长那可就是上君。
谁敢得罪云安侯?
况且,原本眼下禁军就在听中宫的命令行事,云安侯府同中宫是一系的,云安侯要出入京中,谁还敢拦吗?
禁军纷纷面面相觑,心中都忌讳邵温澜,谁也不愿意得罪邵温澜。
随后,守城的禁军头领轻咳两声,城墙上的弓箭手先撤了去,然后禁军头领上前,拱手行礼道,“这几日城门口查得严,不知是云安侯,还请云安侯见谅。”
“还不开城门!”禁军头领呵斥一声。
城门处,果然有禁军听令去做。
只是,禁军头领又看向马车中,眼中似是有些犹豫。
云安侯出入是可以,但云安侯的马车……
周遭也都看出禁军头领的困境,云安侯怕是还在火气上,此时上前说起马车还要盘查完才可以出城应当会触霉头;但如若不问,就如此堂而皇之让马车离开,还是三更天,谁来担这个责?
眼见城门已经缓缓打开,总要有人开口。
禁军头领不好开口,只能一侧的副将硬着头皮上前,“侯爷,出城前,马车还需要盘查。”
这句话一出,现场都安静下来。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副将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禁军禁令,还请侯爷见谅!”
副将说完,赶紧低头拱手,不敢高声。
出人意料,邵温澜竟然没有呵斥,也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300-310(第2/27页)
有动怒,而是笑盈盈看向对方,“盘查马车是吧?你们禁军做禁军当做的事,无需请本侯见谅。”
邵温澜说完,周围再次安静。
副将也抬头,询问般看向禁军头领。
禁军头领脸色有些难看,但微微颔首。
副将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只是最后这几步,走得不仅慢,也心虚。
临到马车前,再次拱手低头,“云安侯得罪了。”
说完,便心一横,准备上马车,谁只刚抬头,“啪”的一耳光扇过来,副将扇懵,周围禁军也都跟着懵了。
方才还一脸笑意的邵温澜忽然变作了一脸阴沉,言辞间都是怒不可谒,“这辆马车若是陆衍的,你们敢拦吗?”
对方忽然这么说,禁军自然都反应不过来。
忽然提起平远王世子,禁军不懵才怪。
“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滚!”邵温澜再来一句,当即没有禁军再开吱声,即便心里火气也只能强压着,这个时候同对方冲突没有任何好处。
“走。”邵温澜放下帘栊,侍卫会意驾车出了城门。
等行出去很远,确定城门处没有人追来,城门也慢慢阖上。
驾车的人小小送了松口气,但也没全然,因为这一路去往安城,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关卡在,最难的一个已经过了,剩下的不在话下。
驾车的人环顾四周,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脸。
噫~
好险,假胡子差点将这张脸皮划破。
反正出了京中,认识他的人近乎没有,再稍加伪装,很容易就糊弄过去。
脸上的人皮面具撕下,露出一张熟悉脸的,亭子一手驾着马车,一手重新将胡须粘回去。
干脆利落!
马车有说话声传来,但亭子不关心,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马车中有世子在,旁的无需他担心。
车轮滚滚向前,出了京城,虽是大道,但多少有些不平整。
再加上亭子单手驾车,摇摇晃晃,马车中的重人也跟着摇摇晃晃。
邵温澜的面色还不如方才痛快,因为一把匕首就抵在他腰间。
不是他不动,匕首就不会刺入腰间。
而是原本就刺破了,已经吃痛,但因为刺得不深,没有血腥,但他如果稍动,匕首便会刺得更深。
邵温澜攥紧指尖。
陆衍不是旁人,陆衍是真的刺下去了。
他也相信,如果他不配合,陆衍会直接一刀子捅死他。
“原来平远王府也行这等小人之事!”邵温澜嘲讽。
陆衍平静,“家训,对君子,行君子之事;对小人,自然行小人之事。”
邵温澜恼意看他。
一旁,藏在黑衣斗篷下的刘老太尉浅笑出声,“是同你外祖父一个脾气。”
听得出很满意。
也很对刘老太尉胃口。
刘老太尉忍不住笑,“老卓年轻时一个模样。”
这一趟全然看不出是铤而走险,反而像在做一件酣畅淋漓之事。
北敬王提醒邵冕棠,要釜底抽薪,就一定还要有一人在。
刘老太尉,只能陆衍去请。
京中守卫森严,太尉府更是里三层外三层,陆衍要将刘老太尉请出来,就不能用寻常办法。
无论邵清越究竟站在什么立场,但邵温澜在京中是可以通行无阻的。
而且,应当也没有人会料到陆衍会有胆子潜回京中;更没人能料到,他不仅回京,还将刘老太尉一道接出来;还不会有人料到他回京劫持邵温澜,然后用邵温澜将刘老太尉带离京中。
谁不知鬼不觉……
要不怎么说,陆衍是老爷子的亲外孙。
这种事情过往在京中也只有老爷子能做得出来!
如今,老爷子后继有人了。
不,应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嗯。
刘老太尉被困在太尉府这么些日子,终于心情舒畅了。
*
安城城中角落处。
往来的禁军巡逻着,一队接着一队。
百姓皆关门闭户,避免惹火上身。
除却开门的商铺,和购置必要生活用品的百姓,街道上只有过往禁军,显得份外紧张,又萧索。
小巷中,千回百转,到了不起眼的地方,终于听不到禁军的脚步声,周遭也人迹罕至。
邵清越见到小巷尽头站着的身影,对方也听到他脚步声,转过头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殿下回来得正是时候。”邵清越轻声。
对面的黑衣斗篷身影也缓步上前,似是为了表明身份,也伸手扶下了黑色的斗篷连帽,露出一张脸。
虽然带着半张镶金的面具,但邵清越也认出对方来。
“你做得很好。”涟启沉声。
“殿下谬赞。”邵清越嘴角微牵,隐晦道,“马上,就要改尊称了。”
涟启轻嗤,“我许诺你的,永远不会变;如今平远王府在西秦是何光景,日后云安侯府在西秦就是何风光。邵清越,日后你在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我各取所需,互为盟友,日后,你不必做一个傀儡上君,我也不必担心这皇位来路不正。”
邵清越嘴角也再次勾起,“这么多人替殿下扫清障碍,恭喜殿下,皇位,是殿下囊中之物了。”
第302章 第302章 末将在此
第302章末将在此
安城行宫大殿中, 朝臣吵得不可开交。
“苏长空这一路势如破竹,都要兵临安城城下了,赵将军带兵抵御十余日,竟还不见各地驻军入京驰援!这是等着安城城破, 再来一处辰王之乱吗?”
“辰王之乱?哪来的辰王?天家病重, 东宫回京路上不幸罹难, 二皇子生死未卜, 是诸位奏请的中宫, 请三殿下监国,以防国务堆积,军心散漫,民心动摇,临近诸国有可乘之机,这如何能同辰王之乱相提并论!苏长空已经说了,他的目的是清君侧, 确保天家安全,何时变成了辰王之乱!”
“古往今来, 打清君侧旗号的人还少吗!苏长空打着清君侧的旗帜, 你我尚在此处争论不休。而边关驻军都在外地, 朝中之事军中如何清楚!时日如此之短,兵部又不曾有调令,就算有调令,也要时间从边关拔冗。指望边关驻军驰援, 苏长空都已经兵临城下, 边关驻军也赶不过来!”
“兵部何曾没有颁布过调令, 颁布调令也要时间,各处驻军都有职责, 抽调何处驻军,都有外族觊觎。调令已经去到各地,各处封疆大吏收到消息,即刻就会带兵入京。眼下要做的除了等待边关驻军,就是调动周围封地驻军,先将苏长空这个逆贼拦下。”
“如何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300-310(第3/27页)
你这说得轻巧,赵启年赵将军都拦不住,你凭一张嘴就能拦!”
“你!”
“当务之急,应当是舍安城,回京城。辰王之乱后,京中工事重铸,也有屯粮,还有禁军,只要退守京中,大可有等待驰援的机会。此时再留在安城,也无非是等着苏长空破城。”
“笑话!天家龙体欠安,尚在此处,你们让退守京中,安城同京中就一日距离,安城若失守,京中又能独善其身?恐怕是你们自己贪生怕死。苏长空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要见天家。让他缴械,到安城行宫见天家一面又为何不可?”
“苏长空此等宵小,有何可惧!倒行逆施,如今趁着天家病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逼宫之事,人人得而诛之,我们乃朝中肱骨,食君之禄,就算今日血洒行宫大殿,也断然不能让苏长空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既如此,你留下血洒大殿,我等护送天家回京,再行商议!”
大殿上已乱成一团。
涟玉脸色并不好看,早前母后在事,这些朝臣对她恭顺有加,也诸事都会在她跟前商议;自从苏长空举旗讨逆,朝臣就开始渐渐不安,但母后在,这些朝臣还不敢造次,但背后声音越来越多。
今日母后还在寝殿,她一人镇不住这些朝臣。
涟玉下意识看向一侧的北敬王。
自几日前沐浴时沾染风寒,北敬王一直有些怏怏模样。
仿佛朝臣间的争吵,在北敬王也只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早前有北敬王在,朝中多少会给北敬王颜面。
北敬王病了几日未出现,这几日她每日都如履薄冰,但母后这处要处置旁的事,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每日只知道争吵,却做不了任何帮衬的朝臣。
但今日,不知是其中有人特意煽风点火,有意引导的缘故,还是真的苏长空再拿下一道关卡,朝臣中人心惶惶,再次将话题引到了此处。
“如今三殿下监国,三殿下的意思呢?”忽然间,这把火引到了她这里。
涟玉愣住。
殿中齐刷刷的眼睛一起看向她,有目光里带了询问的,也有抱怨,分明做不了主的,还有隐晦觉得苏长空起兵就是因为对中宫和三殿下监国不满的。
毕竟,苏长空一直发文,中宫与三殿下监国,可以天家圣旨或诏书?
天家是先病倒,然后朝臣才推举三殿下监国的,如何拿得出圣旨和诏书?
苏长空胡搅蛮缠。
但苏长空的喊话是,既如此,为何赵启年不在驻地,反而在安城周围悄悄驻守?赵启年未得天家传召,擅自带兵回京,他是为了天家安危,才要带兵清君侧,确定天家安危,赵启年若无心虚,为何不让他入安城?不仅如此,还要借平远王府之名,挟持和扣押将军府的孩子做人质!
此话一处,朝中哗然。
确实,之前平远王府的几位公子小姐也在,但都凭空失踪,此事原本就蹊跷,苏长空这番对峙,更让此事蒙上一层阴影。
即便中宫回应,天家病倒,恐周围有变,为了天家安稳,所以行监国之职,密诏赵启年回安城护驾,并非擅自带兵;但苏长空不依不挠,天家才病重多久,赵启年就已经在安城附近驻扎有些时候了,可是一早就知道天家一定会病倒!此事定然有蹊跷,要么让他带兵入安城,亲眼见到天家安好,等天家醒来,他自会负荆请罪,任凭添加处罚;要么这安城城中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容不得真相实人!
这一来二回,赵启年和中宫这处想要打消朝中疑虑,必须处处行事谨慎,但苏长空则全幅心思都在打到安城,清君侧上,赵启年和中宫处处被动。但轮带兵打仗,苏长空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深谙兵家之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赵启年本就多年不曾在战场上,被苏长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抽空吵架又吵不过,处处受制。
加上交战几日后,坊间也好,军中也好,包括朝中也好,陆续传出中宫和三殿下诱.骗平远王府几个子弟到安城,想借机威胁平远王府,后来平远王府不知凭借何种手段,在安城凭空消失,并且没有任何回应,等同于坐实了府中子弟被胁迫之事。
于是渐渐峰回路转,苏长空的所作所为忽然也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苏长空这么谨慎的人,手中若无可靠消息,不可能上来就将赵启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冲着安城这处就来。
当初蓝城兵变,苏长空也是千里驰援,同今日的现状一样。
天家病倒确实蹊跷。
还蹊跷在当时东宫,二殿下都不在国中的时日。
这不是刚好只能三殿下监国,中宫辅佐。
条条桩桩,从一开始苏长空起兵谋逆开始,声讨苏长空的人多,到风向慢慢变化,不少朝臣明里暗里都在追问天家消息,是暗地里开始戒备中宫和三殿下。中宫迟迟未曾露面,三殿下又在殿上如坐针毡,不得不让人怀疑。
如今,终于有人先问了出来——如今三殿下监国,三殿下的意思呢?
问得是是否要先退回京中,但实则是试探,看她是否有底气。
母后告诉过她,这些人浸淫朝中多年,每一句话都可能在挖坑,等着她往里跳。
她不要自己往里跳。
涟玉下意识选择缄默,然后再择合适时机……
此时,大殿中脚步声响起,伴随着熟悉的身影,涟玉心中长舒一口气。
母后……
中宫身着华服,自殿外入内,端庄雍容,身后跟着的两排侍从,一排是禁军,一排的衣着,应当是暗卫……
殿中纷纷面面相觑。
而中宫仿佛自带气场,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自陛下病倒,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我与三殿下既要悲痛,还要顾及朝中之事,难免有疏漏。但事分轻重缓急,总有不能周全之处,但苏长空视若罔闻,也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非要兵临城下,背后目的我与殿下都不清楚,但实在震惊。陛下若安好,苏长空何至如此?如今陛下病倒,便仗着早前功勋,要带兵入城。辰王之乱前车之鉴尚在,带兵入安城的结果,谁都承担不起。诸位大人问三殿下,应当如何,君君臣臣,若是今日退,便助长对方气焰,也失了军心,民心;但若安城实在失守,也断然不能让陛下陷入危难之中,届时,自当倾禁军之力,护送陛下回京,再行计量。诸位大人,不必再做过多纠结。”
先前还乱成一锅粥的大殿,因为中宫的到来,更因为中宫的一席话而安静下来。
的确,苏长空想凭一句口舌就带兵入城,痴心妄想,莫非是效仿辰王之乱?
中宫与三殿下是临危受命,苏长空咄咄逼人,但中宫心中似是已有定论。
朝臣最怕当权者毫无主见,犹豫不决,眼见中宫如此,似胸有成竹,并未被苏长空之事所困扰,应当已有退路。
朝臣纷纷缄声。
中宫上前,在殿上落座,朝臣纷纷低头,行拱手礼。
中宫也再次开口,“宫中已安排暗卫调动各处驻军回京护驾,近处封地的驻军不出两日便会抵达,在此之前,还有赵启年赵将军率部抵抗,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300-310(第4/27页)
卫同禁军也在此处。本宫都不怕,各位大人怕什么!”
中宫说完,殿中再次鸦雀无声。
中宫继续道,“若人人皆可凭一句,要见天家,便带兵作乱,这西秦国中还有宁日!”
中宫目光扫过殿中,果然,无人敢应声。
中宫仰首,然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是本宫同三殿下早前对苏长空心存念想,既然苏长空执迷不悟,置天家与社稷于险境而不顾,来人,传旨。”
当即有内侍官上前。
“苏长空犯上作乱,意图谋反,置天家与社稷安危与不顾,已是谋逆死罪,各地回京护驾驻军,凡遇之,皆可先斩后奏,诛灭九族,论功行赏。”
中宫说完,殿中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终于,大殿中,北敬王轻咳两声,似是病中,又似是打断,恰到好处。
内侍官还未应声,也不好应声。
北敬王轻咳几声过后,一声长叹,仿佛病重,又仿佛不认同,轻声道,“事出有因,尚未查清,便让回京护驾驻军诛灭九族,稍显武断。”
殿中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而后屏住呼吸。
“哦?北敬王何意?”中宫也不慌乱。
北敬王行至殿中,照旧温文如玉,“既然苏将军是为陛下安稳而来,那让人去同苏将军谈,苏将军若愿放下猜忌,只身前往安城,自然能知晓全貌;若是不愿意,再言谋逆之事也不算完。毕竟,军中不清楚天家病情之人不在少数。苏将军应当只是其一。若苏将军为乱臣贼子,定然不敢只身前来;若苏将军愿意前来,微臣愿在行宫同苏将军一道伴君侧,未尝不是更妥当之法。”
北敬王说完,目光看向中宫。
中宫嘴角微微牵了牵,仍旧没有慌乱,“北敬王所言极是,既如此,那让人给苏长空捎话,看他是否甘愿只身前来行宫。”
话虽如此,殿中纷纷唏嘘。
苏长空怎么敢来?
即便没有不臣这心,敢只身来此,是拿身家性命和脑袋做赌注。
但话音刚落,殿中角落处却忽然传来笑声,“末将在此。”
殿中纷纷哗然。
而苏长空也从角落处走出,殿中才看清,苏长空一身禁军装束,混在眼下殿中值守的禁军当中,不知道已听了多久。
第303章 第303章 羌亚人
第303章羌亚人
苏长空忽然出现殿中, 如同一枚晴空惊雷。
殿中朝臣除了哗然,还纷纷然开一条路来。
心中一半是畏惧,还有一半,是理不清的对局势的判断, 下意识觉得不应当阻拦苏长空出现在这里。
而殿中的禁军和暗卫却纷纷拔刀, 在中宫, 三殿下与苏长空之间隔绝出安全区域。
随着殿中禁军的拔刀声起, 殿外的禁军也涌入殿中。
安城行宫本就不比金殿, 虽然眼下朝臣也不如平日早朝多,但忽然剑拔弩张,还是让殿中气氛诡然。
中宫罕见的脸色微变,应当从未料想过会有这么一幕,所以才会失色。
但即便中宫心中大惊失色,面上也只有短暂的脸色微变这一瞬。
也下意识看向一侧的暗卫头领。
就是这一个瞬间,旁人中没有任何一个察觉, 但北敬王,苏长空, 还有混迹在人群中一身内侍官模样的邵冕棠都特意留意, 然后察觉到。
人在惊慌的时候, 即便掩饰得再好,也会下意识看向最让自己有安全感和最信任的人和事物。
殿中这么多人,有朝臣,有羌亚人扮作的禁军, 还有三殿下在, 但中宫没有看向其中任何一个朝臣, 没有看向三殿下,也没有看向禁军, 几乎是下意识看向左手处殿中的暗卫头领一人。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邵冕棠捕捉到了关键。
但中宫并未察觉。
暗卫都不会以真面目识人,即便在殿中的暗卫也都带着金属面具,看不清面目之后的人长成什么模样。
暗卫是最隐秘的身份,却也是最适合掩饰得身份。
陆衍和贺常玉的猜测是对的。
只有破釜沉舟,铤而走险,才能在中宫跟前看出为数不多的一缕破绽。
眼下中宫露出的就是这一丝半缕的破绽,并且极短。
同时,邵冕棠也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当下的情形,无疑于苏长空一人涉险。
稍有不慎,禁军的佩刀和利箭就能将他贯穿成马蜂窝。
但苏长空身上偏偏就有这样的气魄和威严,不怒自威,让周遭的禁军和暗卫即便剑拔弩张,即便只有苏长空一人,也都不敢轻易上前。
这就是父亲说的,要从旁人口中的邵小将军成长为真正的封疆大吏,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邵冕棠看向苏长空,一时有些看呆。
他不知道,如果易地而处,这样的场合,他是否也能像苏长空一样从容,大义,坦荡,又自带军中将领的威严和气度!
邵冕棠仿佛忽然意识到父亲口中的封疆大吏是什么模样。
这种震撼,才是最直观的一课。
邵冕棠下意识伸手向右腰处,因为习惯了佩刀在此处,是下意识想要在这样危险的境况下,拔刀跟随苏长空一处,却右手处一空,才忽然想起眼下是在安城行宫中,他扮作内侍官模样,没有佩刀在身,但心中的热血沸腾在这一刻却无法言说。
苏长空也从角落处大方走到殿中。
朝臣让路,暗卫和禁军一面面面相觑,一面步步退后,直至苏长空停下,他们也才跟着停下。
而苏长空身后,鱼贯而入的禁军也都虽然拔出佩刀,还是同他之间有意无意保留了一定的距离。
殿中应当都没有料得这样的情况,包括北敬王。
这一瞬的震撼,确实让大殿之中没有人能料想之后任何事情的走向会是如何的。
虽然北敬王也知晓这是谁的手笔,苏长空兵行稳健,不会冒然出现在这里,能说得动苏长空的人应当是陆衍。
陆衍身上是有老爷子那股魄力和兵行险著在!
也确实将中宫和所有人怼了一个措手不及。
北敬王也不知道后续会如何,但苏长空对陆衍的信任一定是到了战场上可以放心将背后全部交给陆衍的程度,才会冒死来这里。
北敬王心中既替苏长空捏把汗,也隐隐有期待在之后的事上。
而随着苏长空在殿中驻足停下,即便里三层外三层的佩刀和箭矢对准,他也没有拔刀,甚至,都未将手放在佩刀上,而是如同在金殿中应有的礼仪一样,躬身,抱拳行礼,“苏长空见过娘娘,三殿下。”
君子坦荡荡,殿中都莫名想到这句……
已经过了方才第一眼的慌张,中宫眼下已经恢复了之前的端庄与从容。
苏长空说完,中宫也泰然开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王府幼儿园2》 300-310(第5/27页)
“苏将军既然已经到了安城,何必躲躲藏藏?早前大动干戈,不是就想见见天家是否安好,既然人到了行宫,大可光明正大,如此隐晦行事,实在不像军中将领所为,有损西秦军中威德。”
中宫言辞间并未慌乱,也让殿中众人回过神来。
方才是被苏长空吓倒了,但说到底,这里是行宫,天家和中宫都在此处,也到处都是禁军和暗卫,苏长空如此行事,出奇,却也凶险!
恐怕……
殿中难免也有人替苏长空捏了把汗。
只是中宫说的,也是殿中大多数人的疑惑。
既然到了,何必躲躲藏藏?
如果躲躲藏藏,又何必此事在殿中现身露面?
说不通,也猜不透……
总归,眼下殿中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但都等着苏长空开口。
苏长空也不负众望,缓缓起身,这次,很明显,是将右手按在了佩刀上。也是这个动作,让所有的暗卫和禁军跟着提高戒备,也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军中之人最寻常的一个动作,此刻就能看出背后情绪的变幻。
中宫也不免微微皱了皱眉头。
苏长空朗声道,“中宫说得是,末将原本也是想光明正大来的,但先是赵启年赵将军不让,而且赵将军麾下调集了不应当出现在安城周遭的驻军,末将戍守边关多年,但凡边关重镇有重兵集结,稍有不慎,就会生出摩擦,所以但凡见到此景,就一定要谨慎小心。赵将军处处阻拦,连副将都不让末将携带经过,但凡军中都知晓,这是在戒备。天家在行宫,有禁军护卫,赵将军在戒备什么?禁军和暗卫之外,还有什么需要赵将军戒备的,末将质问多次,赵将军都缄口不言。再问,赵将军军中便直接有人放冷箭,射杀我一员副将。这是随我在边关征战多年,手刃过无数敌军将领,守护边关百姓的副将,竟然被射死在赵将军帐前,赵将军迟迟给不出交待,也不敢给交待,末将不得不怀疑,安城城中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谋划。”
苏长空说完,殿中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这……
殿中早前大都只听过殿中的汇报,但殿中汇报和方才苏长空,不苏将军口中所说的大相径庭。
苏将军口中所言,确实让人头皮发麻。
如果苏将军所言属实,很难让人不共情为何苏将军此次会如此坚定、大动干戈?
封疆大吏自有封疆大吏的敏锐。
这其中明显有问题,所以苏将军才会步步紧逼。
安城和京中收到的消息,却全然相反,这其中,肯定有蹊跷……
殿中从早前的哗然,到眼下鸦雀无声,都等着听后续。
“苏将军一句见不得人的谋划,便举兵北上,不同样也是一句猜测,就大动干戈,苏将军所做,同赵启年有何区别?而如今,又私下混入安城行宫中,难道不是有所图谋?”
涟玉见缝插针。
但涟玉这几句却没有起到中宫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苏长空大笑两声,笑声里又带了说不出的深意。
中宫微微皱眉。
苏长空目光却从中宫身上移开,而是落在他近前的几个禁军侍卫身上。
这几个禁军侍卫身材高大,眼神犀利,但因为都是禁军的装束,很少有人会单独特意去看。
苏长空忽然敛声,然后目光落在这几人身上,临近的诸多朝臣也跟着朝这几人看去。
虽然但是,第一眼也看不出多少端倪。
但隐约的,是觉得哪里不对。
许是受了苏将军影响?
只是众人还在疑惑时,苏长空也轻松转身,看向身后。
身后的禁军也不由皱起了眉头,然后下意识面面相觑,但一样的,都没有出声。
苏长空也没有出声,而是继续打量这些人。
这些人多少被看得脸上露出不自然的表情出来。
殿中也跟着苏长空一道继续看向这几人。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