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 / 2)
易良点点头,但并不太过担心,即便一次不成,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总会有皇子诞生就是。
想到这些,易良心中一动,道:“既然如此,北伐指日可待,我们要不要提前准备,将武林势力调动起来。”
易昱辰想了想,拒绝道……
“这件事先不急,放一放再说.。”
“一来,想必宫里那位为了保险,防止赵瑗还有秦桧之辈狗急跳墙,不会很快公开这件事,必然要等到胎像稳固。”
“二来,在皇子两三岁前,他要借机收拾秦桧一党,还要整顿朝堂,重新组织北伐,短时间内成不了。”
“等到主战派重新上台,那些江湖中人,自然明白,到时候再调动他们,反而能事半功倍。”
“不过有些事可以准备起来了……”
“加大对吕梁的支持,加快和吕家,还有华山派的合作,已经可以加快推进,必要时刻,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些流言猜测。”
两人商议了一番,等他要离开时,易昱辰从桌案上拿起一本书册,道……
“继风经过这些时日锻炼,已经可以进一步修炼名剑八式。”
“这部剑法,是我糅合昆仑派飞龙大九式和峨眉清风剑法而成,对他练成绝命剑意大有用处,你转交给他。”
“另外,找个先生,为他讲解庄子《逍遥游》一篇。”
易良点点头也不多问,知道他此举必有神意,转身离开了书房前,他指了指桌案上的包裹道:“前些时日,江南张氏一族,转交来自张弢张大侠的包裹,专门给孙少爷的,我让人放在这里了。”
易昱辰点点头,示意没有别的事就可以去忙自己的了。
………………
易良在见到易云后,先是转交了易昱辰给易继风的剑法秘籍,说了易昱辰的安排。
等易继风下去研究,这才将刚才得到的消息告知易云。
“这是真的?”易云激动之下,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
易良也不以为意,点头示意道:“我看孙少爷所说,只怕他和宫里那位,已经有了默契。”
易云开心片刻,又一脸忧愁道……
“自古天家最是无情之辈!今日还能称兄道弟,明天就能刀兵相见。”
“只希望昱辰能把握住分寸,不然日后也是麻烦。”
易良想了想,低声道:“老奴看孙少爷,言语之间,对宫里那位并无尊敬,只怕心里比谁都明白!”
易云颔首道:“他明白就好!不过你也要留意,关键时刻,还是要提醒他一下。”
易良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这才下去准备加大和山西吕氏还有华山派合作的事。
………………
等书房内没有人,易昱辰这才打开张弢送来的包裹。
包裹中一封书信,易昱辰打开一看,一方面是感谢自己对他的指点之恩,并说自己无以为报,只好送上一份谢礼,让他务必收下。
另一方面,则是说自己到了京城之后,为了保密的原因,住在皇城司安排的偏僻庄园里因为通信不畅,所以回信回的晚了。
最后,张弢在字里行间,暗示自己进宫过,并且见到了那位。
看完之后,易昱辰也不以为意,他将书信放回,随后打开下面的木盒,不由一愣,盒子里却是一部武功秘籍。
正是江南张氏秘传的《狮吼功》!
易昱辰翻开扉页,在传述中叙述了这部武功的来历。
原来江南张氏,在北宋年间,曾经有一位祖先高中进士,只是后来朝政弊端繁多,朝臣结党营私,互相攻讦,那位张氏子弟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在返回江南的途中,那位张氏子曾前往嵩山一游,在少室山下,和一位酷爱棋艺的僧人手谈几局。
只是那位僧人虽然酷爱棋艺,但自身的资质却不足,在对战中,七战七负,堪称臭棋篓子。
那位张氏子看他是赤城之人,便将自己从翰林院藏书馆中抄录的一部棋谱相赠。
那位僧人得到棋谱,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又得到那位张氏子细心指点,棋艺突飞猛进。
在那位张氏子临行前,那位僧人找到他,以回赠一段经文为名,为他口述了一篇经文。
那位张氏子在返回江南后,除了在族里教书,也并无其他事,所以将那篇经文默写下来,一心揣摩。
后来那位张氏祖先,无意中练成了经文中潜藏的武功,就是张氏秘传的《狮子吼》。
据说这部秘籍经过那位僧人改良,融合了少林一部内功心法和狮子吼为一体,只是不知道后来为什么,这部秘籍反而在少林失传,只有江南张氏保留了下来。
………………
看完传记之后,易昱辰继续翻阅下去,许久之后,他从沉思中醒来,系统旁白一行行刷新在他脑海中……
【昔日有少林僧人,融合少林罗汉拳、易筋经、金刚不坏神功、狮子吼部分经义为一体,著成《狮吼功》】
【此功融合少林诸多绝学,模仿雄狮怒吼,通过声音震荡五脏六腑,强化躯体】
【此功有强身健体,强化五脏六腑,吐纳练气,以音伤人等诸多妙用】
【后有少林僧人,以此功难以修炼,又与多门绝学功效相同,故而从少林奇功绝艺榜删除此功,此后逐渐失传】
易昱辰笑了笑,便将一颗道心沉入修行中去了……
第223章 君宝做了和尚,易昱辰改变地利
易昱辰和易继风相继开始了自身的武道修行,名剑山庄又陷入到了平日里的安静。
经过过两次风波之后,易继风虽然见识了不少江湖风波,但对这种难得的修行时光反而更珍惜。
却说张君宝这边,他自从被人打晕掳走后,一直昏昏沉沉,时而清醒的时候,也被人继续打晕了过去。
除了看清楚打晕自己的,正是之前喂驴的那个和尚,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整个人整天不是在马车上就是在路上。
这天张君宝从昏沉中睡醒,下意识一睁眼,没有迎来每天必有的大比兜,他心神一震,立刻起身坐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在一间禅房内。
如果问他为何?因为很明显,不论是地上杏黄色的蒲团,还是桌子上、书架上的经文,还有供奉在上首的菩萨、檀香,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阵阵诵经声。
无一不说明了这是一间禅房,具体在哪,他就不知道了。
张君宝起身打开门,门外是一间狭长的院落,整个小院除了自己也没有别人,他下意识遮挡了一下刺眼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