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孤独跟不合群也只是暂时的。
回到则修院的纪霆,先是去看了看青苔,再去摆弄一会花草。
然后继续读书。
他爹说的对,管那么多干嘛。
读自己的书即可。
因为旁人妒忌,甚至忌惮他的天赋,他就不读了?
外人说这话的话的时候,他当不知道,难道家里人说了,他就要当真?
没这个道理。
不就是科举吗。
他考就是了。
纪伯章都没想到,纪霆斗志恢复的那么快,还真能不为外无所扰,专心致志读书。
纪霆已经把童试的要求列出来。
都说私塾大比是小童试,也确实是这样。
童试分县试,州试,院试。
其中县试由本地县令主持,基本要考四到五次。
每次的考试,筛选出一部分过关的考生,才能进行下一场。
考试内容跟私塾大比大同小异,出题范围,基本都在四书当中。
一个是背默,试卷上出题,考生默出下半句。
二是解意,一次考试大概有四到五篇解意。
但这里的解意,却不能只是简单的解释意思了,还要引经据典,说出哲理。
第三还要写试帖诗,只
要句子工整即可。
把这一条条列出来。
纪霆算是有了目标。
之前说要为家族科举,为家里争光,这是外部的驱动。
如今不想跟这些人纠缠,想要快点考出去,这是内驱。
无论从哪看,他都会专心读书。
几乎一夜之间,不少人都觉得霆少爷似乎成长了许多,变得更加沉稳,颇有些三哥哥的模样了。
等他进到家学,见无论小四小五,都想过来解释。
纪霆却笑道:“兄弟姊妹之间,不必多讲。”
“目标就在那,谁想往前,那就往前吧。”
他并不会因此消沉,更不会在这些关系里鬼打墙。
好好读书,才是正理。
读吧,不就是秀才吗。
他努力!
纪霆把论语合上。
先背再默,如今再读,颇有些不同的感悟。
可以说,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的文献,是所有儒学的主干。
想要读懂其他书籍,这本必须吃透了。
纪霆不想其他的时候,下笔尤为果断。
在他写自己所想之时,原本还乱糟糟的家学里,逐渐安静下来。
他们在这想七想八的,好像没什么用。
不管是想努力的,还是不想努力的,又或者有其他心思的。
在好好读书面前,似乎都显得尤为空洞。
不知是谁先捧起书。
不管愿不愿意,不管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在此刻都没什么意义。
消息传到各方大人耳朵里,倒是让不少人羞愧。
原本简单的事,怎么就变得复杂了。
甚至传到佛堂纪祖母耳中。
纪祖母罕见道:“这点,倒是有些像他爹了。”
“去跟二太太说,大房的例份还按在京城的情况来,多出来的,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30-40(第6/17页)
我这边拿。”
二房那边听了,哪会让长辈出银子,只好从公中支了。
纪家,永远尊重好好读书的人。
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第34章 第34章嫉妒
第34章
纪霆说要好好科举,自然说话算数。
不用旁人说,纪霆又恢复私塾大比之时的作息。
早上五点多起来,背默学习过的文章,再练习一篇大字。
接着吃饭上学,确保今日学的知识都记在心里。
他记忆力本就好,早就不用翻书,但涉及到解意后,却需要再去看如何解释。
文夫子见此,又给他开了张书单,让他课下去读。
如果说,之前纪霆的背默,是只背了四书。
而四书就是一棵树木的主干之一。
如今要从主干延伸,开始细细研究这棵树的枝叶,只有把枝叶也看明白了,这棵树才能慢慢长成。
这些书放在其他人家,或许不好找。
但纪霆他爹那可是很齐全,甚至连文夫子说,很难找的书,同样找了过来。
这让文夫子都对榜眼的书房很感兴趣。
等纪霆再去的时候,他爹跟文夫子已经在下棋了。
行吧,你们读书人就爱干这个。
至于旁人的想法,倒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等纪霆回则修院读书,文夫子才道:“他的天赋初显,以后这种事还多着呢。”
毕竟天才的世界不太一样。
纪伯章并未说话。
对此,他可是很明白的。
“但看样子,纪霆心智坚毅,不被外物所扰。”
纪霆确实是这样。
再说,他现在看书都来不及,谁管那些。
四书之外的延伸,以及历朝历代的解读,还有不同版本不同大家的解意。
就算不需要全文背诵,至少要烂熟于心。
只有全都看一遍,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纪霆根本不管乱七八糟的事。
该读书读书,该跟兄弟姊妹们玩,那就一起玩。
什么二房三房,全都抛到脑后。
就算是纪伯章都跟妻子道:“我当年,还是离开家之后,才慢慢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重要。”
霆儿身处其中,却能秉持心性,这实在太难得了。
所以他在京城成了纨绔,是他不管教的原因吗?
纪伯章因此还对儿子十分心虚,态度都好了不少。
这期间,纪霆还跟冯长庆他们接触过。
说是博学馆管的更严了,尤其是听说文夫子去纪家教学之后,薛馆长明显更加不高兴。
不出意外的话,很想与之比一比。
当年薛馆长的老师,就想教纪伯章,却没有成功。
之后纪伯章考上榜眼,一直是薛夫子的心病。
现在薛馆长想教纪伯章的儿子,没想到还没有成功。
倘若又让纪伯章的儿子考出好成绩,岂不是更证明他们的方法不行?
薛馆长是个不服气的,必然不会服输。
冯长庆道:“听说,薛馆长不知道从那找来一个勤学还有天赋的学生,以后由博学馆资助,听说有望夺得明年县试第一。”
听说那个人还姓郑,算是郑勋家千挑万选出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还只管自己人,现在却帮着一个血缘关系很远的?
“还不是因为你呀!”
我?
纪霆奇怪,下意识道:“不会是以为,读书只靠天赋?”
“也靠勤奋啊!所以他们选了个这样的人。”
也是,一个既勤奋又有天赋的人,那不就是私塾大比时的纪霆?
所以私塾大比失利之后,郑家,博学馆,都因为纪霆做了改变?
想来,就是要跟纪家打擂台。
为了能把纪霆比下去,他们也是费尽心机了。
正说着,冯长庆发现则修院只有纪霆一个人,还好奇其他人去哪了。
家丑不可外扬,纪霆肯定不能说实情,只给含糊过去。
只是没想到,一向不算敏感的冯长庆却道:“不会是因为一起学习,从而有比较吧。”
纪霆一愣,就听冯长庆道:“都是这样,我在家也这样。”
就因为冯长庆参加了私塾大比,甚至过了第一轮。
家里吹捧的人,酸的人,比比皆是。
想来纪霆这边也一样。
不过郑家都摒弃前嫌,开始在族里找有天赋又勤奋的人了。
他们这边反而起了争端,倒是有些意思。
纪霆认真听着,笑道:“也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做好我们自己的即可。”
冯长庆点头,不过他道:“咱们白台州宜孟县各县今年的童试题目,听说已经收集好了,七月份会印发下来,可以做做看。”
冯长庆说的,是各州各府每年都要做的事。
那就是把州内各个县的考题收集起来,形成一本xx年xx府题集,再把各县成绩最好的书生文章登录在里面。
一般来讲,四月份童试结束,各地州学用二到六月的时间编写出来。
如今已经六月份底,想来确实快出来了。
可冯长庆下一句,让纪霆有点笑不出来。
“到时候,薛馆长肯定会让你跟那个郑家人比一比的,你做好心理准备。”
啊?
不至于吧。
他就参加一个私塾大比。
到底给多少人留下心理阴影了。
等冯长庆离开,纪霆听到身边长随青竹道:“小的打听回来了,说是各地题目送到县学之后,县学教谕会组织本县学业不错的考生,试着做几道题。”
“算是摸一下本县学子的水平。”
县学,约等于县教育局。
组织这样的摸查,倒是也很正常。
但薛馆长接着摸查,这样强行比较,只怕不行吧。
就连文夫子听说之后,都有些无奈:“听闻你们宜孟县学风极盛,这比我想象中还要看中考试。”
谁说不是呢。
纪家家学里,共有九个学生,五个男子,三个参加了私塾大比。
想来肯定会喊上纪家三兄弟。
剩下两个多半也会捎带上。
文夫子还在按部就班教学,教育局就要突击考试,着实让人头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30-40(第7/17页)
不过文夫子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多了,直接道:“各地县试,无非就是那
么点内容。”
“那是考秀才的题目,你们考过才是不正常的。”
“到时候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突然要来的考试,让纪家家学气氛更加紧张。
再听说博学馆还特意找了个有天赋又勤奋的郑家学生过来,更让人诧异。
这就是木秀于林吗?
也是,三哥哥的天赋,就连自家人都有点嫉妒。
何况外面的人。
人人都想比过他。
一次私塾大比,就让无数人惦记。
没错,就算连纪家自己人,最近也反应过来了。
之前一家子和气,那是因为几个孩子水平相差不大。
现在不一样。
现在有一个格外突出,难免就会互相比较。
再加上,上一辈纪祖母的安排,让二房三房都有点怨气。
以前只是没有爆发,并不代表没有这些事。
反而是孩子们之间问题不大。
多半为家长们的事。
见弟弟妹妹们都看着自己,眼神里显然带着担忧。
郑家没安好心,谁都看的出来。
这次县学召集考试,肯定会做些手脚。
毕竟上次,他们丢了那么大的人,肯定想找回场子。
纪霆想了想道:“放心,压力既动力。”
这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弟弟妹妹们说的。
谁还没点困境。
或多或少罢了,这既然是压力也是动力。
小五若有所思。
小七也不是个蠢的,显然想到三哥哥想说什么,可她却看到三哥哥的目光:“七妹妹,这是我爹让我带给你的书。”
不是什么四书五经,是纪伯章跟妻子卓夫人闲聊时,找到的一本连环画。
把古代经典故事,画成了插图,也算寓教于乐。
纪伯章之前教小七的时候,就知道她对图画很感兴趣。
收了三哥哥的书,小七不好再讲什么,也不明白大人的事,就让大人去管即可。
纪霆已经把心思收回来了。
这一个多月时间,不管是之前囫囵吞枣的蒙书,还是死记硬背的四书,现在终于梳理了一遍。
再加上文夫子给他开的书单。
这童试必考科目,他算是终于弄明白了。
接下来的时间,除了看书之外,还要试着写文章。
文夫子知道他的进度,再结合大家的情况,临时多加了一节四书解义的课。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文一文二都能发现。
即使在同一起跑线,纪霆的进度也远超大家。
这种情况下,不仅身边人要保持心态,就连他自己也要稳住。
让人意外的是,纪霆的心态一直很稳定。
不会因为身边人态度有所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情况。
其实很多学生,但担心别人的目光,担心身边亲朋的态度。
有的要么拉低自己水平,好让自己合群。
有的这会一边进步,一边痛苦。
文夫子算是发现了。
纪霆完全不会!
不是说他这个人没心没肺。
也不是他不在乎。
而是他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心态。
这份心态,实在不一般。
饶是读书多年,甚至为官多年的人,都做不到这般不在意别人的态度。
越是这样的学生,越能让夫子满意。
于是这节解义课,文夫子讲的也格外认真。
“但凡科举,都离不开一种文体。”
“可称之为八股文,也可以说是制义,又可叫时文。”
不管有没有考过科举的,基本都听说过。
甚至有的夫子,会让学生提前学习如何写八股文。
在最开始解义的时候,就用上这种问题,用那些夫子们的话来说:“提前熟悉,如臂指挥。”
这样说倒也没错。
只是很多学生提前解除,不仅没学会,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连最基本的释义都不会写了。
所以多数夫子,不管是薛馆长,还是文夫子,都要求学生们先熟悉书的本体,再来做文章。
毕竟这八股文之间的奥秘,非一两句话,一两个知识点可以贯通的。
第35章 第35章八股
第35章
“有人说,八股文是钻营荣利之资,还有人说这是泥佛彩花也,转瞬即坏。”文夫子笑着道,“大家以为呢。”
在场九个人里,大家其实都没什么想法。
为何?
自然因为,大家读的书少,见过的事情少。
所以在这个阶段,夫子说什么,便是什么。
正是这个原因,这一课才尤为重要。
文夫子继续道:“这个答案很难答出来。”
“因为也有人说,八文,学问聪明之会也。”
意思是,只有精通诗文古文的人,才能写出八股文,精妙的八股文,是融合了真正古文精髓的。
到底孰对孰错,实在不好说。
至今也没有定论。
即便是现在,批评追捧八股文的人,依旧有很多的。
而且有些人一边批判一边考科举,这是另一回事了,文夫子并未多说。
文夫子是没说,可纪霆知道啊。
八股之争,就算放在现代,也是能吵翻天的。
所以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科举文体罢了,无关好坏,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工具,一个规范。
学了八股文,一定要成为他拥趸,不学八股文,也没必要跟着批判。
不知道是不是纪霆的表情太过自然。
以至于文夫子都想问问他:“纪霆你觉得的呢。”
纪霆指了指自己,干脆说出他的想法:“考试而已,就跟玩飞花令一样,跟投壶也一样,按照规则写即可。”
“不用深究对与不对,按照制式写即可。”
“又不是说,学了八股文,就不学其他文体了。”
文夫子眼睛一亮,惊喜溢于言表。
没错。
是这个道理。
科举是以八股文为重。
可学问并非如此。
多学多看,肯定是没错的。
文夫子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30-40(第8/17页)
意思就是如此,却没有纪霆说是这般直白。
他的想法,还是让大家多思考,多看文章。
既不能因学了八股,就忘了其他。
也不能因为旁人的偏见,就一味贬低八股。
做人,还是不能太狭隘。
做文章也是同理。
不说面面俱到吧,至少不能钻牛角尖。
文夫子关于八股文的第一节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文章在其次,明道理才是真的。
文夫子继续道:“不管八股文到底如何,但研究透彻,便能从中窥探出入学之奥妙,明白正、反、起、承、转、合的思维方式。”
“其言行规范都在其中。”
纪霆认真听着,除了把八股党当做一种工具之外,似乎还有其他用途?
文夫子的学问自不必说,他一番话深入浅出,不管是还在蒙学的七妹妹,栋表弟,珂表妹,又或者学的时间长的其他人,都能从中听出道理。
不过再讲到如何写,那情况就不同了。
这也没办法。
写八股文,更多是锻炼一种思维模式。
而这种思维模式形成,既有天生的敏锐,又有后天的训练。
现在刚开始,各人读书的天赋便凸显了。
比如这句话:“文无定体,更无定格,八股是指两截题,上截两虚两实,下截两实两虚,这边是八股。”
“但其格亦不能拘束,如何写,也在不断的变化。”
“就拿如今的时文来讲,前十年的时文与如今的时文相比,那就是不一样的。”
时文也就是八股文的别称。
这点很好理解,文章的形成,其实跟社会风气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
即使很难察觉,可确实如此。
比如盛世时的文章风骨跟乱世时可谓截然不同。
除非社会十年间毫无变化,否则文章必然不一样。
科举更是如此。
都说有些夫子会押题,会选题,对科举很有帮助。
那也是他们观察社会变化,以及朝中官员升迁,从而有所揣摩。
故而说八股的两虚两实,两实两虚,其中变化也是很多的。
如果说前面还能理解,后面这些便越来越晦涩。
听的人直打瞌睡。
可在场众人,还是努力去听,
这毕竟是科举最重要的地方。
如今大家都略略读了四书,肯定是要开始试着写文章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除了纪霆领悟的快之外,六妹妹纪晴竟然也是个天赋不错的。
而且文先生并未向之前的贾先生那般打压,反而颇有些惊喜:“不错,颇有天分。”
这话让其他人也提起兴致,纷纷开始写文章。
至于纪霆那里?
多数人都不敢看啊。
若天赋接近,那还能看一眼。
天分差的太远,看一眼都觉得可怕。
纪霆倒是没写文章,而是把文夫子说的全都梳理一遍。
多学多看,同样要多思考。
不过他把一些自己看一眼就会东西,依旧写了下来,倒像一本八股入门手册。
文夫子看着笑了笑,把这小册拿给大家传阅。
不管学生们如何想。
但私下文夫子对文一文二道:“纪家或许真能兴盛起来。”
什么叫真?
他家出过一个探花,一个榜眼,还不算兴盛吗。
文夫子笑着摇头:“独木难支。”
再多的,文夫子也不肯说了。
又看了纪霆的功课,在上面圈点,明显耐心指导。
怪不得那博学馆的老头,特别想要纪霆做他学生,还真是有原因。
如果说来的时候有多不情愿。
那文夫子现在教的,就有多高兴。
毕竟教育世家,也很难遇到这么一点就通的学生。
家里还不信,他遇到这么好的学生了。
文一文二忍不住道:“老爷,那您的意思是,这两年都要留在这吗。”
说好的过好年就走呢!
文夫子笑:“这个也不好说。”
如何不好说?
文夫子又不讲了,故意打哑谜。
文夫子感慨完学生不错,又开始准备明日的课程。
学八股文非一日之功。
单什么是八股,都要讲上十天半个月。
每个环节细分,又是许久。
还有命题的规则,写文章的规则,再背几十,上百篇例文,这才算入了门。
纪家家学的学生,逐渐都从蒙学出来,开始研习真正的学问。
如今的课程,已经成了上午学四书,下午学如何做文章。
不管是头一次学四书,还是早就学过的,都要专心再听。
毕竟这四书,无论讲多少遍,总有没学到的知识点。
而下午的做文章,最近主要是文夫子讲,学生们听,每日再教一篇心得感受。
这篇心得感受,也逐渐按照八股文的文体去写。
估计是大家都在学习,家里又被纪祖母敲打,这段时间倒是格外安静。
只是小五愈发沉默,每日课业都完不成。
想来是在三房,根本写不了功课。
纪霆见此,自然也不好袖手旁观,只好给了个建议:“左右家学无人,你若做功课,不如留下来。”
小五眼前一亮。
是啊,他可以留在家学的课堂上写。
关起门来,嫡母是刻薄的,但在外头,却不敢多讲。
再看七妹妹睡眼惺忪的进来,走到纪霆面前,才露出些兴奋:“三哥哥,大伯给我的那种连环画还有吗。”
说着,七妹妹翻开自己书箱,里面装着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里面的画纸却铺的很整齐。
纪霆接过去看,只见上面皆是连环画。
正式对照着他爹给的那本书上所画。
啊?
给你连环画,是让你学上面的知识点。
你怎么开始学画画了。
不过纪霆道:“你对照着画的吗,确实好看。”
虽说笔法还有些稚嫩,但看的出来灵气十足。
七妹妹骄傲道:“我也学会了啊!不然文夫子怎么开始教别的了。”
别人学蒙学,是看书学,她是看图学。
而且还把图给画出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30-40(第9/17页)
不过纪霆也不知道他爹那还有没有这样的书,只好道:“等放学之后去找找看。”
好耶!
七妹妹高兴了,路过小五纪风身边时,倒是顿了顿,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今日一放学,小五果然留了下来,直接在家学里写自己的课业。
小七急着去拿连环画,也没管那么多。
小四转了一圈,竟然也回了讲堂。
不过他跟小五不同,并未做课业,而是又捧起一本不知道哪里买来的游记,看的津津有味。
小五有心想劝,却也知道,二房因为这事吵的厉害。
别看平时四哥哥什么都不在乎,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则极为倔强,不好多讲的。
不过家学里有个人陪着,感觉确实不错。
就是两人齐齐叹气,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就好了。
三哥哥做事有规划,而且说话也好玩。
跟着他可有意思了。
但他们也知道纪家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
两人正叹气了,见跟着三哥哥的小厮回来了,开口道:“霆少爷说,他有几本书忘记带了,当我给取回去。”
说着,小厮从纪霆书案上,拿了几本书,又偷偷把其中两本给了四少爷跟五少爷。
这是?
等青竹离开,两人翻开各自的书。
给小四的书,上面罗列了几本游记作者,而这些作者也写过时文,就是八股文。
甚至以八股文风,分析几个地方的山川地貌,让小四找他们的书去读。
给小五的,则是更为正统的八股文集。
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后面还有名家点评。
这些书轻易都买不到的,反正纪霆一放学,不是在自己院子里,就是去翻他爹书房。
放在之前,纪伯章肯定不愿意,现在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拿到这两本书。
小四小五忽然有点愧疚。
三哥哥一直是很好的。
只是他们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对三哥哥来说,他们的天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好像是他们本人?
其实小六小七也有自己的书。
小六看的书,跟纪霆,纪风已经差不多了。
小七自然还是连环画,不过纪霆又找了一本名画集,看的他爹牙疼。
知道这些东西多难得吗,就这么被拿走了?!
不过都是自家人看,那也无所谓。
有纪霆这个三哥哥在中间调和,反正纪家家学气氛是恢复了。
当然,对纪霆来说,他也是顺手的事。
他同样也在看八股文章。
现代的时候,肯定也了解过,可真正下笔去写,却是另一回事。
纪霆还觉得头疼,可他这篇对八股文的心得,却已经让文夫子有些坐不住。
第36章 第36章争脸
第36章
只看他说:“如今文章,有古文气息,时文法脉。”
又讲:“却并未跳脱其中章法,仍沿用旧习,与今日时代不符,便不能称之为时文,此等文章,必然落入下乘。”
就是说,有一部分文章,有些落伍了,跟如今情况不一样。
后面又说,如果想要写出与时代相符的文章,必然不能闭门造车,肯定要多学多看。
再加上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看其中制式,只讲这里面道理,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难得把时文跟今意结合起来。
这文章稍加规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时文了。
而纪霆今年,不过十三。
就能写出这般文章?
文夫子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年底前宜孟县的县学摸底。
如果按照纪霆现在的学习速度,或许真能比一比?
文夫子立刻摇头。
他一向不喜欢揠苗助长,这样怎么可以。
只是纪霆这样的天赋,着实有点可怕了。
那就再看看。
倘若八股的课程学完,他还有如此
的灵气,年底的摸底,说不定还真能行。
纪霆这边,自从定下学习目标之后,除了跟大黄一起玩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看书。
不看也就罢了。
认真研读这些文章,还真别有趣味。
只看历年的时文,再结合当年的历史去看,更是极有意思。
倘若是个灾年,那整体文章一定是低迷,文章更为保守。
倘若经济发展的好,文章整体向上,区域开放,更有力破朱程理学的意思。
虽说管中窥豹,还有些不妥当。
但这么读下来,确实很有意思。
纪家学生还在潜心读书时,宜孟县的郑家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郑家一个姓郑的举人终于候补上官员了。
去的虽是豫州一个小县,但到底地处中原的,做个两三年,就能挪个地方。
能补上官员,那就是极好的了。
听说这也是他家的运气好,正好那边有洪灾,其中一个县的县令办事不利,故而被撤职。
这话是郑家人传出来的。
听到纪霆耳朵里,难免有些刺耳。
有洪灾?
运气好?
这话只怕不合适吧。
纪霆感觉的没错,郑家人很快收了欢天喜地的笑容,只说豫州那边可怜,所以要赶紧上任云云。
不管怎么样,郑家总算有个能当官的了。
听说还是姻亲唐家运作的。
这事原本跟纪家关系不大。
可说着说着,难免扯到他们。
要说宜孟县这六家里,其他各家发展都算平稳。
只有纪家,要么异军突起,要么坠入谷底,算是最不稳定的。
如果这几家一定要排序的话。
纪家要么第一,要么倒数第一。
情况好的时候,自然一切都好,稍微差一些,家族众人日子都会很难过。
而且郑家有人当了官,整个宜孟县六家里,也就剩下纪家一个了。
再看纪伯章的情况,估计很难再翻身。
话传话,自然会越来越难听。
纪家出去,难免会被指指点点。
仔细再问,原来还是唐家那个在京城做官的唐家大少爷带来的消息。
“不要想纪伯章了,他得罪了首辅,这辈子,多半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