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张管事介绍的锅炉作坊,大概率跟新肥料作坊爆炸有直接联系。
现在张管事又升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什么。
本来就脸色难看的众人,现在更是皱眉。
纪霆倒是猜到些,开口道:“这些先放放,我草拟了一份对受伤,遇害的伙计,以及伙计家属的赔偿,你们看看合不合理。”
“然后,今日最重要的,是去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百姓的田地被毁。”
“确定田地多少,再确定损失多少。”
这点要刘主簿跟下面书吏一起去做。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定损。
“先把百姓的损失赔偿了,接下来的事,再慢慢说。”
大家还准备先揪出背后之人,没想到纪大人准备想赔偿。
“去吧,宜快不宜迟。”纪霆吩咐之后,这才回过头去看身边人。
“纪阳,你把如何得知有个怪才的消息,整理一下。”
“王县丞,你派人去城北问问最近有没有异常。”
“还有那几个人贩子,贺捕头亲自去审。”
纪霆也不闲着。
他要先见医馆受伤的伙计们。
还要见土地有损失的百姓。
最后再去新肥料作坊,再找几个有经验的本地铁匠,陪他去看看锅炉,确定一下问题。
门北县的百姓,只见那衙门大清早就开始忙碌。
一批批的官吏面带严肃出去办差。
对于门北县的百姓来讲,他们多数人,都是相信纪大人的。
可外面的谣言太多了。
尤其说纪霆遭天谴,所以新肥料作坊才会爆炸。
这让多数人都心生畏惧。
只是仔细想想,纪大人都是为他们着想,哪有什么私心。
可惜这些话多数人都不相信。
为此,门北县农户还跟庆林县百姓的打起来,直接打急眼了。
纪霆的名声在门北县跟庆林县,简直两极分化。
刘主簿先去医馆谈赔偿。
这里的伙计跟伙计家属都好说话。
他们多数人都感谢纪大人给他们带来的活计,甚至还在问:“新肥料作坊会不会重建,若再建起来,我们能不能去。”
知道纪大人让刘主簿来送赔偿,更是感恩戴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90-100(第6/25页)
甚至就连那两个没了性命的伙计家属,都抹着眼泪道:“昨日我们一时心急,真是对不住。”
有了这些银子,就能给死者好好办场丧事,也是聊以慰藉。
自家县里都好说。
外县的田地情况更为复杂,赔偿也是五花八门。
所以暂时是统计损失。
这个还需要跟庆林县衙门沟通,否则不好直接去谈。
可那庆林县的县令恨极了纪霆。
本就因去年剿匪的事,一直被拿来做对比。
官场上都说,纪霆如何好,他这边如何差,恨得人牙痒痒。
这就算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即可。
现在好了。
他弄出什么化肥,把他任地的耕地给弄坏。
草草算了下,至少有四五千亩的地都不能种田。
别管纪霆那边如何。
他这个任期肯定完蛋。
“还敢过来谈赔偿。”
“统计之后,他配得起吗?!”
“还天才呢,除了会出风头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庆林县县令越骂越厉害。
还是身边人劝了许久,这才坐到椅子上,显然差点气得背过气。
没办法,这事放在谁身上,谁都是这个反应。
好事没有他,坏事被牵连。
刘主簿好说歹说,总算是见到县令本人,还带着纪霆的信件。
那庆林县县令没有好脸色,但还是把信件看完了。
纪霆信里先诚恳道歉,再说明自己准备如何补偿,以及已经向知州说明此次问题。
大意就是,他会积极补偿,也不会推卸责任。
此事确实有所连累,但他会尽力补救。
最后还说,以后欠庆林县县令一个人情,他纪霆必不会忘。
还说等此事了结,会亲自向县令赔罪。
这种态度摆在那,就算有天大的怒气,也消散几分。
庆林县县令捏着鼻子,让刘主簿去统计田地受损情况。
等冷静下来后,叹口气:“也是倒霉。”
说到这,他又看了一遍纪霆的信件。
不对,纪霆说事情了结,如何了结?
他做错了事,积极补偿不就行了。
还有什么事。
很快,这县令就知道为什么了。
纪霆带着经验丰富的铁匠去检查爆炸的锅炉。
在那锅炉上看到几处裂痕。
这裂痕必然是故意做的。
刚开始用的时候,一般不会出问题,但时间一长必然炸裂。
王县丞看了好几眼,根本不敢相信。
“下官检查了很多次,都没有问题啊。”
“纪阳听到的异响,或许
就是这个。”纪霆道。
那就是故意的了。
必然是故意这样做的。
纪大人的猜测果然没错。
“实在可恨!”纪阳咬牙,“为了陷害三哥哥,害了那么多人。”
接下来,就是查明方向了。
其实并不算难。
先查清此次朔州巡考的来历,以及把张管事调走的人是谁。
可最先碰壁的,竟然是一直对纪霆不错的朔州知州。
门北县跟庆林县出现这么大的事。
即使纪霆第一时间说明情况,调查也有进展。
可还是牵连到朔州知州。
明明之前的差事做得不错,却要因为纪霆的冒进被牵连。
那庆林县县令有多生气,知州就有多不满。
按部就班不行吗?
一定要做那么多事。
即使有人想陷害你,也要找到把柄。
“多做多错!这些天才永远都不明白。”
“想要在官场上混,他迟早还要栽跟头。”
但不能连累他!
这话并未瞒着其他人,自然能传遍官场。
王县丞脸色苍白,喃喃道:“是啊,就算查明是谁动的手脚,那又怎么样。”
“多数人还是觉得,是纪县令挡了路,是他太出风头。”
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
贺捕头那总算有进展。
人贩子果然是被引导过来的。
有人说,专门偷门北县城北的孩子,头一个给一百两。
要不是他们贪心,想多拐走几个,其实早就应该跑了。
“如果他们跑了,雁门关那边肯定会不满。”
在纪霆任地,军属的孩子丢失。
胡将军那边都不能帮他说话。
背后的人太阴毒了。
这是要全方面按住纪霆。
不让他做出一点政绩。
幸好人贩子贪心,也幸好的贺捕头把人找回来了。
否则现在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整个门北县衙门一片安静。
纪大人去当阅卷官之前有多热闹,如今就有多冷清。
甚至有不少书吏差役都想跑了。
毕竟查到现在,是个人都知道,纪大人被人整了。
而且给庆林县的赔偿款,也把印刷作坊以及老化肥作坊的银钱耗尽。
等于说,这一年来直接白干。
纪霆道:“把证据收集好,知道方向了就好。”
随着更深入的调查。
以及京城那边的消息。
幕后之人已然出现。
正是去年剿匪时来的户部督查,以及这次朔州乡试巡考。
他们两个还有个共同的关系。
那便是阚家的姻亲。
这个阚家,大家都熟悉,那就是太后的娘家人。
纪霆同窗阚文彦便是太后的亲侄子。
要说之前的阚家确实消停了。
皇上坐稳围着,太后已然不能再生事。
选在这个时间找纪霆麻烦。
自然不光恨纪霆“抢”了状元位置。
还因为,他挡了阚家的路。
京城那边的林丰宝说得最直白:“太后跟皇上服软,全力支持皇上,跟之前截然不同的。”
“有太后的支持,皇上自然说一不二,不像前些年那样瞻前顾后。”
也因为有了靠山。
才敢做这些小动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90-100(第7/25页)
归根到底,是朝廷有个盐务的位置空了出来。
按照皇上更喜欢用新人的做法。
隐隐透露出自己的想法,想要从年轻人里选人填补空缺。
而如今天下间有才干的年轻人。
非纪霆莫属。
“祸从天降。”纪霆看着信件。
林丰宝说得直白。
齐家的齐宜昭说得委婉。
大意是,阚家敢这么干,就是不怕事情捅上去。
毕竟有太后撑腰,现在的太后已经站在皇上那边,皇上自然睁一眼闭一眼。
只要盐务职位到手。
那阚文彦必然平步青云。
唯一的障碍,便是纪霆了。
若真把当地粮食产量提高,纪霆的声望只会更高。
去年户部督查本想以程首辅的名义报复纪霆,让他剿匪出问题。
事情没成之后,就有了今年的乡试巡考过来。
纪阳看得有些绝望。
那么好的位置,就这么没了。
三哥哥是宝泽十二年过来的,今年为宝泽十四年。
正是升迁最重要的时候。
这事也瞒不住朔州官场上的人。
原本极其厌恶纪霆的庆林县县令,反而感叹一句:“惨啊,得罪了真正的天家子弟。”
毕竟盐务不只是盐务。
还有大量盐税。
皇上肯定信任皇亲国戚。
而纪霆能做的,自然是收集好证据。
从锅炉作坊那边下手,再收集人证物证。
由此来证明,新肥料作坊出问题,不是他的原因。
朔州知州自然接下来,可对方能做这件事,自然找好替罪羊。
原本已经赴任的煤炭张管事,位置还未坐稳,就被上司扣下来。
张管事这才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
对他来说,他只是帮忙牵线买锅炉而已。
根本不知道那锅炉故意损毁了。
更不知道其中一个矿料被人掺了东西。
因为很多“人证”都说,他记恨纪霆扶持小矿场,不给他机会。
故而下此毒手。
证据便是那锅炉作坊给他塞的贿赂,以及他借着这个贿赂谋了个更好的位置。
贿赂是真。
可他觉得那作坊确实不错。
老作坊用的就是他家的啊。
用贿赂寻了个更好的职位,也是真的。
但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只是他恨纪霆这种事,根本不存在啊。
这种半真半假的事,最是百口莫辩。
解释道最后,张管事自己都气笑了。
好啊,他也在矿产勤勤恳恳干了十几年。
确实有些不干不净的贿赂,但都在合理范围内。
现在卷入这种事情,只能被罢官,还要被流放。
神仙打架。
他怎么遭殃了!
除了恨之外,已经再无想法。
“真不是东西。”
皇上不管管吗?!
应该是不管的。
因为事情到这他,已然了结。
纪霆的冤枉也有人“赎罪”。
九月底。
忙忙碌碌一整个月的纪霆,看到最终结果都气笑了。
害他的人,竟是张管事?
简直是个笑话。
张管事有那么大的能量?
但知州那边已经把案子断了。
再无更改的可能。
“难道就吃个哑巴亏?”纪阳急得团团转,“就算有人定罪,那三哥哥你政绩怎么算?”
不怎么算。
任期内出现这种事,即使是被人陷害的,依旧是自己的过失。
甚至要等着朝廷的处罚。
朝廷那边的说法,可以决定纪霆今年年底的考评。
不少人都觉得,应该不会太好。
甚至已经有人说,你不那么招摇不就行了。
又或者讲:“谁让你图名声,要去当阅卷官的。”
纪霆并不在意这些话,他只是去县里两处新坟上看了看。
去见隔壁庆林县县令时,又去被
损毁的田地上看了看。
还有被炸毁的新肥料作坊,都让纪霆变得极为沉默。
十月份。
京城那边的文书终于下来。
竟然是大皇子亲自提笔写的。
大皇子的意思是,此事纪县令也是苦主,而且事后尽力补救,算是将功补过,让朔州吏部不再追究。
只是那化肥作坊不要再办了,以免再出意外。
这倒是出乎不少人意料。
大家都以为出了这么大的事,那阚家肯定会再使力,让纪霆钉死在外面。
没想到竟然轻拿轻放。
当然,化肥作坊不再办,也是防止纪霆做出政绩。
这是明面上的文书,私底下大皇子还有信件。
大约是说作坊的事他尽力了。
如今只能保全纪霆这个人。
还说他会尽力劝父皇的。
纪霆看得头疼。
王县丞此刻反而有话要说:“在外面做事就是这样,大人不用烦恼。”
“彼一时,此一时。”
这就是静待时机的意思。
大皇子都这么亲近大人,肯定有翻案的一日。
纪霆没说话。
他最可惜的,还是作坊不能再办了。
顶多保留老作坊。
不过如今的情况,就算再办一个,也没有外地农户敢用。
两条人命。
几千亩耕田。
还有化肥作坊掐灭。
就为了拦着他?
纪霆的笑几乎带了讽刺,也是动了真怒,刚想说点什么的他,又拿起大皇子写的文书跟信件。
“不好。”
王县丞跟纪阳看过来。
怎么了?
纪霆心道,应该不是我想得那样?
贺捕头跟刘主簿正好过来,手里还拿着家里的书信。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信件来往极为频繁。
纪霆拆开母亲卓夫人的信件,上面对儿子表示心疼之余,还有一件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90-100(第8/25页)
“小雨的婚事要定了。”
卓夫人说起这事也很为难。
说是给小雨寻亲事的时候,不少人因为她是庶出,父亲还在老家经营庄子,故而有些挑剔。
谁料卓夫人在某次宴会上,见到赴宴的长公主。
长公主竟然是为自己大外甥说情。
长公主为当今皇上的亲妹,她的大外甥自然是大皇子。
大皇子至今还未有正妻。
那意思是,想先娶纪雨为侧妃。
未有正妻,先娶侧妃。
大皇子的心思昭然若揭。
这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因为纪家门第不算高,这才以退为进。
卓夫人还觉得齐大非偶,此事不成。
可那长公主寻了好几次,说皇上都点头了。
再问小雨的意思,她虽诧异,却也愿意试一试。
难不成是因为大皇子?
大皇子今年,已经十八了。
皇上今年四十六。
纪霆脑子里已经出现许多可怕的画面了。
原来症结在这。
大皇子,太过亲近他家了。
而他若再投靠大皇子。
必然引起皇上忌惮。
可他们什么都没做啊。
果然,伴君如伴虎。
他这还没在京城啊。
第93章 第93章饭食
第93章
了解完各方情况后。
纪霆并未给大皇子回信,而是给纪雨写了封极长的信件。
小雨极为聪明,她必然明白其中意思。
即使只是自己的猜测,但还是要未雨绸缪的好。
纪家跟大皇子既然有了姻亲,那基本也断不了联系。
好在他爹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是不会结党营私的。
反而是他平日的交际习惯,在皇上看来有些危险。
“喜欢交朋友也是错吗。”纪霆嘟囔几句,笔下还未停。
至少他,还有马上去京城的纪风,都要跟大皇子拉远距离。
像这种为他求情的事,就不要再做了。
不过这份情,他纪霆领了。
可这话说得不能太直白,否则既得罪了皇上,又得罪了大皇子。
还是通过小雨传递更好。
小雨足够聪明,之前文夫子就说过,若是小雨能科举,她的成绩不亚于纪风。
别的不说,大皇子倒是好眼光。
随后纪霆把齐宜昭跟林丰宝给他的信件都烧了,不能留一丝把柄。
他们信里都说得直白,落到其他人手中,几家都要被连累。
不过想想也是,怪不得皇上会担心他们结党。
但连这点气量都没有,还当什么皇帝啊。
纪霆心里吐槽,等把该回的信件都回完了,再安抚门北县的官吏。
经过这次打击,几乎把他们前两年的努力全都打散了。
好像一切回到原点一般。
县令书房。
纪霆看着他带来的十几个官吏。
王县丞,刘主簿,再有贺捕头等人。
大家个个垂头丧气。
从九月事发,到如今十月十八,做事都提不起精神。
纪阳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日日帮着办公务。
所有人惊弓之鸟。
这还是他们应对得当。
否则下场只会更惨。
纪霆首先要提振大家的信心。
“算起来,咱们来这里,已经两年多了吧。”
“再有一年,就要离任了。”
王县丞张张嘴,最后低头道:“是啊,最关键的一年。”
“若没有这次的事,三哥哥你一定会高升的。”纪阳如今一直懊恼。
倘若他那日细心点,认真查看化肥作坊的情况,这事就不会发生。
刘主簿手里还捏着账本。
两年来,好不容易让门北县的财政富裕些。
赔偿过后,什么都不剩了。
甚至还比他们刚来的时候还穷。
贺捕头倒是能打起精神,他负责本县的治安。
其实本县百姓的怨言并不多。
甚至,根本没有怨气,多是觉得衙门倒霉。
听了贺捕头的话,大家才抬起头。
纪霆笑了,开口道:“最关键的一年,一定会高升。”
“那我们来门北县的目的是什么。”
纪霆抛出这个问题。
王县丞他们第一反应是,来这里外放啊。
做官的都要外放。
纪阳犹豫片刻,却道:“是因为门北县情况不好。”
“宝泽十二年那年的进士,都写过较为激进的策论。”
那就是让秀才举人们去偏远地方。
而那一年的进士写了这样的策论,也这样做了。
纪霆作为那年的状元,更是身先士卒。
他们的目的是知行合一。
把自己所学所想展现出来,让为天下黎明读书这几个字,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归根到底。
他们是来建设门北县的。
跟什么升迁,什么关键一年,没有关系。
就是想让门北县好好发展。
那问题又来了,发展了吗?
“发展了。”刘主簿说得还有些犹豫,不过他那厚厚的账本记录了一切。
别看现在余额是零。
但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啊。
过程就是。
门北县百姓的生活确实在改变。
各个村的水渠道路,甚至戏台,都在这两年内一一修缮。
本地治安变好了,本地书籍便宜了,县学招生之余,还在教各村百姓写常用字。
当年因为战乱离开的货商们,也陆陆续续回来,给当地带来各色商品。
这就是过程,也是结果。
不说这些。
只讲今年本地粮食收成,那也是比往年都要高的。
连着两年,本地小米小麦产量一直在增加。
这同样是结果。
这不就是他们来的目的吗。
旁人说纪霆因为新化肥作坊的事不能升迁,那这两年就白干了,接下来一年同样白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做纨绔(科举)》 90-100(第9/25页)
他们说得对吗?
在乎他们的评价,纪霆根本走不到今日。
他以前是个纨绔,之后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可归根到底,他都在做自己的事。
王县丞恍惚了下。
以前给别人做副手的时候,多要考虑这些东西。
来纪霆这里,竟然完全相反。
对啊。
别人说这几年白费了,纪霆要重新再来。
但事实上,他们这个团队磨合得更好了,而且也做了实际的事情。
看贺捕头那边的情况就知道了。
本地百姓可以不像官场上的那些人。
他们是最明白门北县发生了什么事的。
纪霆虽能言善辩,但这种时候,不用说太多。
跟在他身边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不过是一时没转变思路罢了。
不要忘了他们过来是做什么即可。
至于明年情况如何,下个任期在哪度过。
纪霆倒不是很在意。
而且他也提前婉拒了大皇子帮他某职位的
想法。
这话不能明说,不过其他事情还是可以讲的。
“不止这一年会比较艰难。”纪霆直接道,“下一个任期,依旧不会轻松。”
“京城关系复杂,我想,我还是要低调行事。”
纪霆说自己低调行事,这可是很罕见的。
但他斟酌许久,做了这个决定。
尤其是小雨要嫁给大皇子当唯一侧妃,就足以让纪家不能再出风头了。
纪霆接下来要说的,那就是大家的前途。
以后这几年,他这日子不会太好过,大家要是有困难,可以跟他说。
这意思就是,以后要吃苦了。
想走的,这会儿可以走。
纪霆本人大度,肯定不会记仇。
可他这话一说,王县丞跟刘主簿等人不高兴了。
“大人,您把我们当什么了?”
贺捕头更是道:“我们岂是不能同甘共苦的人?”
纪霆却摇摇头,让他们回去之后,跟手底下的人商议。
众人沉默片刻,也是,他们自己不在意,手底下却是要再说说的。
毕竟当初跟着纪大人,那可是一份美差。
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前途广大,故而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边关。
如今这机会没了,还是要再说的。
纪霆也是趁这个机会,精简一下人手。
都说患难见真情。
自己身边的人,同样也是如此。
纪阳自始至终都没说话,等其他人走了,纪霆直接道:“咱们兄弟间,不用讲这些。”
确实,反正纪阳他是不会走的。
就算去要饭,也要两兄弟一起。
门北县衙门众人,最后离开了四五个。
当时确实冲着纪霆有前途来的。
现在看着他得罪太后的人,皇上也不打算保,只觉得指望不大,准备另寻前程。
而留下来的人,肯定更加忠心耿耿,气氛反而更和谐。
纪霆等人刚松口气。
便又收到一封信件。
贺捕头把信件拿过来的时候,还有些迟疑。
正是齐家来信。
外人都觉得,这是纪大人未来岳丈家。
这个时候来信,是为了什么?
难道也要撇清关系?
齐家当初无妄之灾,皇上一直记得。
故而外放满了之后,就让人召他们回京。
如果齐家这个时候把婚约解除了,倒是也正常。
而此刻的京城齐家。
就是为这件事发愁。
他们纪家跟齐家,就没有一起走运的时候。
都是一个地方出来,运气却是一会你好,一会我好。
想找个机会,把当年的误会说清都不成。
毕竟现在要是说什么两人没亲事。
岂不是对纪霆落井下石。
他任期内刚出事,这又来解除婚约。
反观齐家被皇上挂念不说,齐家三儿子齐宜昭,正是今年京城乡试案首。
看起来也是前途无量。
即使纪家说没事,他们也做不出来这种事啊。
至于对纪霆本人的看法,齐家只觉得他冤枉。
这孩子是真想做事的,只是被人陷害。
跟齐家当年差不多倒霉。
这么想着,便更束手束脚。
干脆暂时不提这事。
所以这信件的内容,确实跟亲事无关。
主要还是齐宜昭提醒纪霆,要小心朔州知州。
纪霆看到这封信件可比澄清婚事要严肃多了。
小心朔州知州。
齐宜昭讲,这是他在国子监无意间发现的事。
“朔州知州的两个儿子,都被人保到国子监读书。”
“如今这种举荐学生到国子监的事非常少,而且听几个学弟说,他们文章并不算好。”
这跟齐宜昭本没什么关系,还是他妹妹齐宜书对他道:“朔州知州,看是纪霆所在的地方。”
不等齐宜昭点头,齐宜书下意识道:“难保不是下一个张管事。”
下一个张管事?
齐宜书又道:“虽情况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已经被流放的张管事,不就是想升迁,从而被驱使做事。
那朔州知州被纪霆“连累”,难免有想法。
说不定同样会被利益驱使做些什么。
现在的国子监那么难进。
一个偏远之地的知州,如何运作的?
经过小妹提醒,齐宜昭立刻写了信过来。
见微知著。
齐家小妹好厉害的本事。
而纪霆的看法跟她一致。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朔州知州被自己连累。
非但没有被责问,两个儿子却都去国子监。
确实不对劲。
要说事发之前,自己跟着朔州知州关系还不错。
现在这种情况,倒是谁都没想到。
但事情都发生了,他也没办法啊。
纪霆多谢了齐宜昭的提醒。
写到齐家小妹的时候,却有些下不去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