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 270-280

270-2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理寺卿今天修罗场了吗 妹妹说她喜欢我 海水未蓝时 穿成年代文反派摆烂亲妈 没人告诉我就是女娲啊 轮到仙女美人做女配了 隐衫之欲 当我直播后在异世成神仙 弯腰 鲛皇在星际被当做人鱼繁育

不为别的,只为他这个人。

况且,卫长昀在翰林院待过,又在大理寺待了近一年,向来秉公执法、办案严明,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姜公子,今儿要去哪儿逛呢?”

“四处走走,趁着这阵还不算太热,过阵子想转悠都得想想。”

“那敢情好啊,咱们惠安县不大,但好地方可不少,而且这一阵子正是吃荔枝的时候,山上荔枝都结成串了。”

荔枝?

姜宁眼睛一亮,竟然忘了岭南的荔枝很有名。

并不是说只有岭南才产荔枝,实际上蜀地也有,只不过品种不一样罢了。

想到这,姜宁不由想起那句很有名的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晓得了,岭南荔枝有名得很,而且果大核小皮薄。”

“姜公子不愧是行家,前阵子晒得豆子,拿回去后,我们家里都说好吃。但荔枝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火气重。”

姜宁摆手,拿了一把伞就出门。

手里的伞甩来甩去,前后摆动,和周围的邻居、店铺老板熟稔地打招呼。

才来不到七日,姜宁靠着每日在外闲逛的能耐,轻松混了个脸熟。

到底民风淳朴,偶尔被打听一下八卦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

只不过今天因为哄幼安,出门晚了一些,比前几日要热些。

但比起热,这几天时不时来一场阵雨才是要命,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跟淬火似的。

弄得人出门不知道得穿多少,也不知道拿不拿伞。

“哎,姜公子,今天新上了几匹布,要看看吗?”

“有绸或者锻吗?”

“有有有,从江南来的,可都是用上好的丝,要不是今天你来得早,估计一会儿就被买走了。”

“绸缎摸着滑,能凉快些。”

姜宁走进布庄,“丝的太娇贵,不适合用在家里。”

身上但凡有点刺拉的地方,能给丝刮出好几道痕迹来,绸缎相比之下都是耐造的。

“天热要想凉快的话,用席子啊,我们这里有竹席和藤席,铺在床上,可舒服了。”

“那竹席和藤席不容易潮啊?感觉容易长霉生虫。”

“隔一阵子拿出来晒晒就成,不过可别放太阳底下晒,容易晒坏了去。”

姜宁摸了摸刚到的几匹布,手感倒是不错,而且不是很贵,价格比较适中。

只是家里那么多人,不知道几匹布够做。

跟老板说了下,老板是个实在人,问清了家里人几个,床几张,大概的长宽,便粗略算了一个数。

姜宁听完,觉得大差不差,便付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第6/16页)

定金,还多要了几张藤席。

不要竹席是因为,夹肉。

那要是他和卫长昀做点什么的时候,忽然被夹了一下肉,那多尴尬的。

从布庄出来,姜宁径直朝城里的驿馆去。

别的不说,岭南大概是因为商贸比较繁荣,所以多地设有驿馆,养了一些驿差,专门给各地发信。

只要信的内容经查验无误,私人的信一样送。

到岭南后,他们便给金陵和黔州、岳州各去了一封信。

看时间,应该是聂丛文和温安臣最快收到,差不多也就这两天能回。

谁能想到,外放到岭南后,竟然是离岳州最近。

姜宁瞥见路边的茶摊,正想去喝碗凉茶,便听到旁边有人闲聊。

“听说了吗?过两日李家二郎的案子就要公堂审理,也不知道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还能是什么结果?掳人的都死了,还能追究他家里人啊?”

“李家也是作孽,生了几个儿子,全死了,就剩下这么一个,还死在自己手里。”

“全是惯的,谁让把这根独苗当祖宗似的供起来,咱们县的祠堂里真祖宗,都比不了他那般自在。”

“瞧你这话说得,那就一个儿子,可不得金贵养着。”

“要不是李员外、李夫人秉性好,如今骂得更难听的都有。”

“他们膝下可就再无孩子,怕是要从旁系过继一个了。”

……

李员外和李夫人?

姜宁听了两耳朵,端着茶碗,边听边琢磨。

这对夫妻的事,卫长昀从马县丞那儿知道不少。

据说夫妻俩是从更南边来的,到惠安县时,才生了第一个孩子,生意逐渐好了,李家二郎出生。

后面陆续又生了两个孩子,偏偏都是男孩。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打有一次李家二郎生病,请了大夫来看不好,夫妻俩一合计,觉得是有不干净的东西,便去请了道士。

各地对怪力乱神、魑魅魍魉的迷信程度不一。

李家夫妻便是很信的那一批,约摸是和做生意有关,每半年算一回,还年年都去供奉。

道士请回家里,李家二郎的病是好了,可其他三个便跟撞邪似的,一个接一个出意外,就留下李家二郎一根独苗,性情还大变。

那晚上姜宁听完,觉得邪乎。

不是事情邪乎,是那个道士有些邪乎。

生了场病,身边兄弟全死了。

自己是活了,可性格截然不同,全无父母身上的优点,反而变得暴戾、乖张。

“哎,两位婶婶可还知道些别的啊?我听说当初李家二郎的病是个道士看好的。”

“吓我一跳呢。”

“抱歉抱歉,我就是路过听到您二位聊得开心,听了两耳朵,有点好奇这位道士是怎么保住李家二郎的性命,不是说病得凶险,都进鬼门关又给拉回来了。”

“小哥儿,你看着面色红润又气血足,可不兴无事上门的,反而坏了自己的运势。”

“这样啊,我有点好奇,还想替朋友问个命,他日子过得艰难,想着要是结果好,他心里也有个寄托,要是不好,就当没算过。”

“难为你还这么好心,那婶儿跟你说,王道长住的地方就在城北的道观里,那道观里除了王道长外,便是些孤苦无依的孩子。”

姜宁听完,一脸感激地跟她们道谢。

抬头看眼又阴下来的天,干脆拿了伞,借着往驿馆赶。

好歹驿馆旁有不少茶楼、酒楼跟客栈,要是雨下大了,也比在茶摊避雨来得方便。

走出茶摊,姜宁皱起眉头,脸上表情全完不见刚才的无知和天真。

直觉告诉他,这个姓王的道长一定有问题。

李家夫妻俩怕不是从那时起就被人做局了,但时间过去这么久,背后的人也太坐得住。

李家二郎生病是五年前的事,如今已是十八岁。

做一个局要五年之久吗?

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无从下手,谁知道呢。

想到做局,姜宁脑海里立即出现了金陵的那些事。

傅易安饮鸩自尽在狱中,傅家满门上下得以保全性命,却还是遭受了流放之苦。

其他叛党,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还有一部分事后清理。

比如卫长昀和聂丛文,双双喜提外放。

但真正参与了政治斗争的当事人,赵珏和赵洵,直至今日都还软禁在金陵,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啧,要不是投胎是一门学问呢-

“又来问岳州的信啊?”

“劳烦您帮我看一下,可有从岳州来的,给一个姓姜的。”

“得嘞,你等会儿,我给你看看。”

“有劳。”

“不是我说,这段时间天气不好,连日下雨,山路不好走,您去的信说不定还在路上,可以隔几日再来问的,何必来得这么频繁。”

姜宁听了只是笑笑,并不介意对方觉得自己麻烦。

但手里刚买的糕点,顺手就放在了柜台上,算是堵住对方的嘴,别一直念叨。

那一堆信件里,还真给驿差翻出一封从岳州来的。

信封上有一点水迹,估计是路上不小心淋到。

驿差吃人嘴短,立即把信递给姜宁,“还真有,信封上写的是姜宁收,是公子你吧。”

姜宁立即接过来,连手里另一袋东西也送给驿差了,“是,落款是我朋友。”

安之,是温安臣的字。

他拿着信,才要出门,便听得外面街上一阵吵嚷,跟着便是大雨砸下来,驿馆外的石板立即水花四溅。

姜宁往后退了步,把信揣在怀里,这才撑着伞出门。

一出门,还未走两步,身后便传来熟悉的声音。

“宁宁。”

姜宁猛地回头,看到卫长昀从街边的巷子里出来,束发锦衣,并不是在公堂会穿的官服。

身边的衙差正替他打伞,被他拦住,自己撑了把伞。

他站在原地不动,对着卫长昀笑了下,等着他走来。

卫长昀跟身边的人交代了几句,便一个人撑着伞走到姜宁面前,还看了眼旁边的驿馆。

“拿到信了?”

“嗯!是温大哥他们的,正要回呢。”

“我也回衙门,他们还要去办点事再回。”

“那一道?”

“好。”

卫长昀换了一只手撑伞,走在靠外的一侧。

姜宁脸上挂着笑,见他这样,不禁对办案有了点兴趣,又不好在审理前过多问细节。

卫长昀看他一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第7/16页)

纠结,“不用等到后天才审理,等会儿他们拿到证据,明日就能升堂。”

闻言姜宁面露惊讶,“所以你今天一大早出来,就是为了拿到证据?”

卫长昀点头,“嗯,昨夜尚不确定,但今日和马县丞一对,觉得大有可能,便过来审人,还真问出来。”

姜宁心生骄傲,不吝啬夸道:“这世上受冤枉之人,又少一个。”

办案可不是清楚案情就行的,还得有证据,同时证据得完整,至少不会被犯人轻易推翻。

否则哪来的铁证如山四个字。

执法,理应如此。

第275章 “你想提前告老还乡?……

信是从宁远县发出,两地相隔不到五百里,算起来正好能到。

只不过时间上,大概是才收到,就立即回复了。

安之是温安臣的字,大抵是因为聂丛文和卫长昀都尚在朝廷。

身为朝廷官员,私下通信可大可小,要是有人举报到京城去,参你一本,那多少会说互相勾连。

这么写,亦是在提醒姜宁和卫长昀回信时,可以如此落款。

朝廷管得再宽,总不至于要管百姓之间的来信。

“想不到聂大哥他们去的竟是宁远县,往后是不是经常往来了?”姜宁打开信,望向走来的卫长昀,“他们应该和我们差不多,先回了趟家,才去赴任的吧。”

卫长昀听他叽里咕噜地忙着说话,手边的信是一点不看。

伸手拿过信,“写了好几张,应当有说。”

姜宁不恼,凑过去下巴抵在他肩边,“当初送他们走时,还担心在岳州的另一边,想不到挨着。”

卫长昀反手呼噜了一下他头发,才不疾不徐地展开信。

信上的字迹是温安臣的,比起聂丛文来,更为清俊,也更锋利一些。

分明上回在金陵相见,过去也才两个月而已,再看到熟悉的字迹,却觉得过了许久。

从前话不多的人,写信时,能看得出话会多一些。

哪怕有聂丛文参与的部分,还是写了快四页纸,先问他们好,再说了近况,又提起了别的事,比如初回到岳州,竟是觉得菜太辣。

想起了揽月楼的菜,还有姜宁私下给他们开的小灶。

姜宁趴在卫长昀肩头,就着他的手一页页往下看。

“宁远县离我们这里才四百多里吗?那不是很近。”

“是很近。”

“那过一阵子,能不能请温大哥来玩?”

“你想去那边玩吗?”

“很明显?”

“有一点。”

“家里不反对就好,不过经历这场风波,不管是温家还是聂家,应当都只想他们平安无事。”

“两人是世交,应当早早看得出来。”

“温大哥说,宁远县也很热,还抱怨聂大哥管得太多,药特别苦。”

“你也嫌药苦。”

……

每页纸上,都是和生活相关的事。

提到自己时,又会问起他们过得怎么样,安顿得如何,还担心远在金陵的其他朋友。

等看完几页纸,姜宁只觉心里舒坦。

伸胳膊环着卫长昀,偏过头亲了他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现在这样,大家都好好的,特别好。”

“是特别好。”卫长昀把信折起来,放到桌上,才伸手把人拉到前面坐好,“尽管不能常见面,但路途虽远,能知晓对方平安也好。”

姜宁躺下来,枕在他腿上,“长昀,等我们老了,就去游历山河,走遍天下吧。”

卫长昀失笑,对上他圆圆的眼睛,“为什么要等到老了?”

姜宁脑子还未转过来,不解问:“那要什么时候去,不得等到你退休吗?”

卫长昀被他话逗笑,捏捏他脸颊,“我可以提前辞官,不用一直在县衙干到六十岁。”

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他做了大部分想要去做的事,余下的,便该把时间交给自己和身边的人。

“啊!”姜宁惊讶地看他,“你想提前告老还乡?”

卫长昀抚着他头顶的细发,“念书、科举、仕途……的确是我所求之事。”

见他脸上的表情,顿了顿道:“可我也想和你做更多的事。”

姜宁哎了声,“那你打算多久辞官?你可好不容易考上的,就算从十岁开始认真备考,走到今天也快十年呢……”

怎么也能当十年的官,才能——

不对,好像也不是这么算的。

卫长昀失笑,等着他自己反应过来。

对上卫长昀的笑,姜宁倏然反应过来了。

“这件事也随你。”

姜宁躺了回去,抓住他手腕,“你什么时候不想当官了,我们就拿着钱,四处游山玩水,当闲人。”

卫长昀点头,“好。”

“那我们去北方看雪吧,不过现在的北方不知道什么样,有没有炕,要是没有,那太冷了,夜里烧火都睡不着。”

“这么想去看雪?”

“北方的雪和金陵可不一样,能堆到半人高,小孩掉进去都找不到人。”

“那就去,要是没有炕,便提前一些去,临时搭一个。”

“……好像也行。”

姜宁脑袋里已经出现从前看过的北方大雪,心想要是能去西域看看也不错。

还有什么名胜古迹来着,都去看看。

想着想着,忽地想到了那些古寺,一个轱辘爬起来,差点脑袋磕在卫长昀下巴上。

“哎!差点忘了和你说件事。”

姜宁一脸认真,“我今天去拿信的时候,听旁边婶婶们闲聊,说起了一桩旧事。”

飞快把今天听到的那些八卦说给卫长昀听,好几次差点忘了换气,完全沉浸在这件事里。

卫长昀手长,端起桌上的杯子,等姜宁说完,就递到他嘴边。

“先喝水。”

姜宁点头去喝,连手都没伸。

“所以你听明白了的吧?要是还没明白,我再跟你……”

卫长昀接过话,“明白了,而且正在想,如果李二郎的性情大变阵和那个道士有关,那五年前李家三位公子接连去世的事,怕也另有隐情,而且——”

或许还牵扯到这位道士所在的道观,那些被他收养的孩子,到底是被收养,还是被奴役。

“我是这么想的,肯定和这个姓王的假道士有关。”

姜宁摸了摸下巴,微微眯起眼,“而且他的来历肯定也有疑点,说不定和李家族人有关呢。”

闲来无事,不用忙酒楼大小事情,盯着家里各种安排,姜宁这些天看了不少话本,对于查案突然来了兴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第8/16页)

加上从小跟他爸看了不少港片,可谓是耳濡目染。

卫长昀挑起眉梢,对姜宁的猜测大部分都认同。

“所以你是觉得,那句过继有问题?”

“对啊,只要李员外夫妻膝下的孩子都死了,那就只能过继,他的家财不就拱手送人了。”

姜宁分析道:“但李二郎为什么没在五年前就死,这很奇怪。”

当时的李二郎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心计,串通外人,残害自己兄弟。

哪怕兄弟关系不和,想要捉弄对方,也想不到这种法子。

尤其性情大变这事儿上,解释不通的。

“既然有疑点,那就要彻查到底。”卫长昀看他分析陷入瓶颈,“不能让人枉死。”

更加不能放过这等歹毒的嫌疑人。

姜宁闻言笑起来,微微歪着头打量他,“可是这案子要怎么查?并无人报案,更不是陈年旧案,总得有个由头才行。”

卫长昀盯着他,“忘了我是做什么的?”

一县的县令,想要名正言顺地办个案子,难道还是什么难事?

姜宁面上一喜,跪在床边倾身扑过去,两人一块倒在床上,卫长昀连忙伸手扶住他,怕摔下去磕到哪。

“好长昀,亏得你当了县令,不然我们怎么查这个案子。”

姜宁举起三根手指,“我保证不添乱,也不是猎奇,只是想跟着了解案情。”

对于查案,他可能是一时兴起,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无意得到了有用的线索。

论迹不论心,并非是为了好玩才有兴趣。

“衙门的案子,按理说旁人不能插手,但如果你——”卫长昀见他表情要变,“你提供了重要线索,有能帮助分析案情,一同协查是可以的。”

“反正明天升堂审李家人的时候,正好能看看李家人嘴里能不能再提供一些线索。”

姜宁趴在他胸口,蹙眉道:“只是李二郎死了,想从他嘴里套出点什么都不可能。”

卫长昀揽着他,习惯地在他腰后摩挲。

“要从李二郎那里知道线索,不是不可能。”

死人一样能“开口”。

“你的意思是——”姜宁瞪圆眼睛,“县衙的仵作如何?”

卫长昀伸手拉开一旁的薄被,搭在他腰上,“仵作世家,已有十年经验。”

姜宁会意,“看来惠安县的县衙,人才济济。”

“当然,还得有会用人的帅。”

真不知道上一任县令脑子里在想什么,竟然会撇开这么一帮得力干将,去干官商勾结的事。

扶持商贾要发展,那还能理解。

扶持是一回事,但把钱都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卫长昀对姜宁的夸奖,已经能坦然接受,并且不谦虚。

聊了一会儿别的,他问:“什么时候回信?”

姜宁怔了下,才反应过来说的谁。

“不必这么着急,又无急事,保持常联系就好。”

人家才互表心意不久,哪能天天打搅。

他们都成亲这么长时间了,还不是一样,想有点二人世界。

提到这个,姜宁往婴儿床那边看去,“一般孩子养到几岁可以自己睡觉?”

卫长昀自小都是跟兄弟姊妹一起,并无这么清晰的界定。

“自己一张床,还是一间房?”

“他从小就自己一张床,摇篮也算。”姜宁吹了灯,“一间房的话,至少得四五岁吧。”

不然豆大点身高,从床上翻下来摔了也怪疼的。

卫长昀沉默片刻,想了想,“屋里够宽敞,可以单独隔一个空间给他,夜里也能听到动静。”

姜宁不说话,直勾勾盯着他。

没一会儿,卫长昀也觉得刚才那个提议不可行。

要不,安排一间房,让春娘带吧。

原本就是让春娘照顾的。

“……睡觉。”姜宁捂住卫长昀眼睛,“这件事之后再议。”

养孩子,果然不容易。

第276章 希望周遭村落平安度过……

惊堂木一响,公堂瞬间安静。

人证一一被传唤,口供互相为证,形成了完整的事件真相,同时还与物证线索互为印证。

卫长昀看向一旁记录的县丞,点头示意。

“李家二郎强掳他人,违背大燕律例,应下狱惩戒。然,因在家中意外身亡,责令李家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从犯者李四、李旦,助纣为虐,罚笞仗三十,逐出惠安县。”

“即可执行。”

判词掷地有声,公堂外远远站着的百姓,听到后,不由纷纷叫好,骂起李二郎近年所做的恶事来。

公堂里,甄芙站在一旁,见那日追自己的两个李家仆人被押下去,心里一阵痛快。

狗腿子,就该挨打。

甄芙见人押走,便立即走到公堂中,向卫长昀行礼,“多谢卫县令为民女做主,秉公执法,令恶人受罚。”

“不过民女尚有一事向大人禀告。”

卫长昀面无表情,听到这句话后,仅眼神动了动,道:“何事?”

甄芙心里打鼓,又有点儿担心,“当日李家二郎掳我回去,我一介女子,力气并不如他,情急之下挣脱逃出,当时慌乱来不及细想,现在方才想起,他似乎有些不对。”

马县丞一听,立即道:“有何不对?”

甄芙仔细回想,“面色发青,手脚似乎也在发抖,看上去像得了什么病,喘不过气。”

“可是我初到时,他分明还挺正常。”

旁边作为李二郎亲属的李员外夫妻,一听这话,不由急切道:“我儿的病早好了,何故又犯病?”

“我不知道,那会儿我只想逃命,所以并不知道他怎么会突然发作,而且逃出去后,我还奇怪,为什么追我的人口口声声他死了。”

甄芙摇摇头,“他是个坏人,但如果死因另有隐情,也应该查清楚。”

李员外夫妻中年丧子,如今连最后一个孩子都没了。

听到这话,顾不得体面,直接跪倒在公堂上。

“卫县令,你是一县之主,能为了这个姑娘做主,不管我家二郎做了什么恶,我们都愿意负责,可他的死,如果真有隐情,还请明察!”

“请大人明察!”

卫长昀神色严肃,扫过众人,视线不经意公堂外看去,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的姜宁。

热烈的阳光下,百姓站在那里,听到这话后议论纷纷。

“死因既有疑点,理应明察。”

卫长昀声音稳而有力,道:“县衙是一县之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第9/16页)

管辖所有要务,就该承担起为民做事的责任。”

“二位身为本县百姓,无需这般大礼乞求,本官与诸位同僚,自会查明案情。”

马县丞诧异看了眼卫长昀,对这位尚不到弱冠的上方,多了几分志同道合之意。

前几日一同查案、办公,只是觉得人不愚蠢,现下才是真正明白,为何一个出身乡野的人,竟能连连在去年科举中,得重臣与天子赏识。

是个人才。

退堂后,卫长昀立即安排人去李家,迅速将李家二郎的停灵带回县衙,案件查清前,除衙门的人外,不得任何人接近。

卫长昀安排好后,便到内衙换下官服,转出来时,正好与马县丞撞上。

“马县丞?”

“县令一会儿可是要去看验尸?”

“嗯,李家二郎的死确有蹊跷,哪怕他是犯人,只要死于其他原因,那都得查。”

“下官与大人一起去,正好看看如今大理寺如何办案。”

卫长昀失笑,听出他并未嘲讽之意,而是真这么想,“那县丞便与我一起去,此案或许——”

“牵扯不小。”

马县丞愣了愣,想起什么,皱眉问:“县令是说五年前李家三子接连丧命的事?”

“当初难道没有查到可疑之处?”卫长昀边走边道:“三条人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该引起重视,哪怕是病故。”

马县丞叹了声,“下官原是想彻查,然而上一任县令懒政,认为只是病亡,大夫也称是生病所致,所以草草下葬,连仵作验尸的机会都没有。”

卫长昀不解,“李员外夫妇对此不怀疑?不管是风水或者急病,失去了三个孩子——”

“是因为李二郎活着,所以夫妻俩的心力都在他身上?”

马县丞嗯了声,“是,夫妇俩经不起一点折腾,只盼着李家二郎能平安长大。”

接连丧子的打击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除非真目睹了意外的发生,否则心力耗尽,确实只顾得上眼前的独子。

只是这样一来,事情过去了五年,那怕是也回忆不起什么细节。

“先看看仵作如何说。”

卫长昀垂了垂眼,“再安排人去李家一趟,将当年知情的人都一一询问,看看有多少线索。”

马县丞道:“是。”-

正在花园里研究地上蚂蚁的卫小宝,一抬头发现姜宁从不远处走来,立即招了招手。

“宁哥哥!”

姜宁闻声抬头,走到他旁边,“在琢磨什么?”

卫小宝拿开手里的小木棍,“蚂蚁在搬家,是不是要下雨了?”

姜宁低笑一声,“还记得蚂蚁搬家是要下雨的前兆?看天气,应该是要下雨。”

端午后便是雨季,阵雨、雷暴雨少不了。

有的地方甚至还能碰到台风。

“宁哥哥你教的,我和小小都记着呢。”卫小宝拍拍手站起来,“前边衙门的案子审完了吗?二哥帮那位阿芙姐姐证明清白了?”

“是的,阿芙姑娘的事已经能结案,但还有别的案子要查,所以要晚些才回来。”

姜宁看着眼前的卫小宝,十岁大的孩子,换作他那会儿,都该上小学三四年级。

卫小宝哦了声,跟着姜宁一块往里走。

姜宁抬手揉了下他头发,“我这段时间在城里四处闲逛,你们可有自己出府玩?”

卫小宝答道:“陆拙哥不用跟着二哥后,领着我们出去转了转,城里还挺大的,只不过大家说的话听不太懂。”

“就是当地人闲聊时的话。”

“……那是有点难听懂。”姜宁笑了笑,“不过大家都会讲官话,去私塾里上课的时候,先生都是用官话。”

“私塾?”

“对啊,你们今年十岁,是得去私塾里系统学习,不能再凭着我和你二哥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教了。”

卫长昀要是不忙,那还能教,至少能教到十几岁。

可他县衙里一堆事都忙不过来,哪有空在家里当先生。

“妹妹可以一起去吗?”卫小宝不排斥去私塾,因为二哥和宁哥哥都说不管日后走哪一条路,去做什么事,读书识字总归是有益。

起码被人骗了,不会还帮人数钱。

但他要是去私塾了,家里只剩下卫小小,会很孤单的。

姜宁挑了挑眉,“自然是要你们一起去,我问了,城内有两家可以去,一家近些,另外一家远点,可以先去听两堂课,再选择去哪里。”

而且陆拙和小桃可以跟着去。

“好啊,只要小小能去,我们一起去。”

卫小宝望着姜宁,“要是幼安大些就好了,我们还能带上他一起。”

闻言姜宁心里一怔,随后唇边牵开笑意。

难怪人家说,家里人感情好是能从孩子身上看得到的。

“他可还早得很。”姜宁看了眼正在收东西的方叔和陆拙,“你不反对去私塾就行,去吧。”

“宁哥哥,妹妹也想去的。”卫小宝道:“二哥告诉我们的,贫苦之家尚且想要识文断字,争取能多认得一些字,我和妹妹既有条件,更应该珍惜。”

姜宁想了想问:“他还说了什么?”

“去私塾不是为了让我同他一样,考取功名、出人头地,而是为了懂得道理,亦明白天下之大,不可因无知而自大。”

卫小宝说得头头是道,倒是真有几分书香世家少年模样。

“是这个道理。”

姜宁摆手,示意他去玩自己的,便跟方叔和陆拙打了声招呼,朝着里边后院去。

后院里,朱红和春娘正带着幼安在晒太阳。

地上铺了一块厚毯子,又拿了几个旧衣服做的抱枕围着,便让他自己爬,或者想起来走路。

姜宁到时,幼安正在毯子上蛄蛹,脑袋往前抵着,像是要来个前滚翻。

“爹,爹爹!”

幼安趴在那儿,看到姜宁过来,咿咿呀呀喊了一声。

朱红和春娘这才回头,发现姜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

“衙门那边结束了?那个甄姑娘的事应该无碍了吧,可怜见的,差点被冤枉。”

朱红挪了下地方,给姜宁坐。

姜宁点头,不过没过去坐下,而是大刺刺地蹲在一边,单膝跪着,伸手去逗幼安,让他自己这边来。

“案子审完,又牵扯出别的事,估计这一阵有得忙了。”

“要不是这边的酒楼还未开,你们俩又一阵一阵不见人。”朱红不是抱怨,而是心疼。

算来算去,只有外放前那两个月是闲的。

两人都有空,每日大多时间都在家里。

姜宁接住爬过来的幼安,笑道:“所以我这不是多玩会,陪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转嫁高冷小叔后(双重生) 咸鱼摆烂崽遇上高冷主角崽 一篇温柔攻虫族单元文 小狗救世主不需要超能力 八零俏时光 圣父他被迫喂养死敌gb 哇塞,你老公终于死了 京枝欲夜[先离后爱] 修仙从伪装差生开始 [希腊神话]立志偷光阿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