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真的很想回家种地》 60-70(第1/16页)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也许他已经把自己删掉了吧……
给自己做了几天思想工作,她终于还是跟着姜老太一起上山采茶了。
五点半就起来了,她一脸的萎靡不振,耷拉着眼皮差点一跤跌进田里。
姜老太恨恨地骂道:“老早叫侬夜里早点困!一直勿听!”
姜与荷默不吭声,低头啃了口白煮蛋,她现在连说话都嫌费力。
她们今天采的是第一批最新最嫩的芽尖,也是最值钱的,必须抓紧时间,温度一高就不能再采摘了,会影响摘下的茶叶的风味。
采摘手法也有讲究,只采顶芽,出手要快速、准确、轻巧,用垫着桑皮纸的竹篓装好,才能保证鲜叶的品质。
姜与荷也有好几年没采过茶了,被姜老太盯着指导检验了一会,才放手让她自己一个人采。她戴上耳机放了点怪谈视频听着提提神,脑袋放空,开始进行重复的体力劳动。
别说,还挺解压。
她可太喜欢这种不用动脑子的感觉了,越采越上头。她年纪轻、手脚快,竹篓里的茶叶已经比姜老太的多上很多了。
手臂酸痛,她抬起头来歇了歇。采了半天,她又累又热,脸上红彤彤的。摘下草帽擦擦汗,就看到了稍远地方边采茶边直播的何复生。
他们两家的茶园相邻,中间隔着一排枇杷树。之前姜与荷在外面读书,姜老太一个人采茶忙不过来,他有空就会来帮着一起采。
“阿生哥哥!”姜与荷向他招招手。
“哎!”他用的是手持式直播设备,闻言转过身来简短地和她打了个招呼,便又转过去继续直播。
估计会拍到她一两个镜头吧,姜与荷对这样偶尔的超绝不经意露出还是可以接受的。
将近十点,气温开始升高,不能再采了,她们便收拾东西回家。姜老太张罗着摊青晾晒,差不多了就要送去王老头那赶紧炒制出来。现在村子里年轻人少,唯一还会这手艺的只有棠明村铁砂掌兼村支书王老头。
虽然现在可以机器炒制,但风味和手工炒制的无法相提并论,只有末轮才下来的粗叶才会送去机炒,头茬的芽尖没人舍得,都得去王老头那排队。
姜老太还能坐在客堂里喝喝茶看看电视,姜与荷是已经完全累瘫了,强撑着冲了个澡就回房间补觉。一睡睡了半天,等她醒过来,今天摘下的茶叶已经炒好了。俩人劳累一早上,炒出来的干茶也不过半斤。
虽然芽尖的价格最高,但是产量也最少,越往后茶叶价格越低。再刨去打理茶园的各项人工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还往往被茶农忽略,利润实在不算多,还没算进去各种天气、市场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是上
百亩的大茶园还能产生规模效益,零散的茶农真的只能挣点辛苦钱。
所以村里人家都让小孩拼命念书,哪怕一月上个五千块的班也比在地里刨食强,至少上班可轻松多了。
姜与荷也是走的曲线救国,在外面挣够钱了才回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存款,让她靠着每年茶树和枇杷的收成生活,那就得换成逃离乡村大作战。
每年的芽尖她们都要留一点,准备待客或是送人。大学毕业的时候,姜与荷就送了一斤芽尖给了学校里一位很欣赏她的教授,也是这位教授推荐她去了南山科技。
说到送人……姜与荷脑子里不受控制地出现了裴慎如的脸。
她是个不能理所当然接受别人好意的人,人家给她一分,她总想多还两分。直到现在,她每年到了时节,都还会给那位教授寄当年新炒的茶叶、新摘的枇杷,对于他给自己的帮助感激不尽。
而裴慎如……
她自己、她朋友、她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数不清直接或者间接地受了他多少恩惠。
她潜意识里不愿去想,一想就会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对自己帮助最多的人,却没得到自己的一点回报,说出去简直叫人无地自容。
可是她也没有办法……不再联系对他们两人来说才是最好的。教授对她送的芽尖碧螺春赞不绝口,而裴慎如不需要什么茶叶枇杷,他需要的自己又给不了。
大恩大德这辈子是难以回报了,要不下辈子做牛做马吧。
按下内心的负罪感,强制自己不再去想跟裴慎如有关的事,她把那半斤芽尖用棉纸包好,放到了冰箱里。
采茶季忙忙碌碌,她每天就是干活、睡觉,晚上玩手机都会扛不住睡过去,作息被动调整得好了不少。虽然每天运动量大了,但她吃得也更多,所以一点没瘦,倒是结实了不少。她稍微晒黑了一点,脸色更加红润,看起来精神饱满得像小学语文书的插图,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萎靡不振的社畜了。
何复生那边这些天陆续来了很多网红,应该都是王娇娇公司关联的,过来跟他合作拍视频,体验采茶、围观造房,互相拉人气带带货。
茶叶采摘也算是一个成熟的旅游项目,但基本都是大茶园里才有的。散户一是没有配套设施,路都没铺好呢,做不起来;二是主要靠卖茶叶挣钱,搞采摘低价卖掉不划算。
不过为了拍视频引流量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机会难得。网红们采下来的茶叶很多是不符合标准的,何复生舍不得浪费,就给他们重新加工一下。姜与荷这几天适应了采茶的节奏,不用再睡一下午,就帮着他一起返工。
这些网红人都挺不错,跟何复生的合作进展顺利,和姜与荷也都相处融洽。可能是王娇娇这个老板的面子,他们没人想着炒一炒“小荷妹妹”的热度,反倒是很注意不让她出现在镜头里。
不愧是你,王总。
清明节过了,姜与荷终于能歇一歇。在家狠睡了两天,她又开始忍不住熬夜——反正可以睡到自然醒。
醒来吃过饭,泡壶茶,边喝边拍个照发朋友圈,提醒一下今年的新茶下来了,欲购从速~
刚发出去,她就意识到自己干了件蠢事——她好友列表里还留着裴慎如和沈求章,而她……
没!有!屏!蔽!
要死了!
她立马删除,重新发了条屏蔽了他们俩的。
她叹了口气,看着好友列表里这俩人的名字。
她和沈求章现在就像个普通的、陌生的网友,属于偶尔刷到朋友圈的关系,没有再联络过。虽然先认识的是他,但他现在的主要身份是“裴慎如的朋友”……这才是让她介意的地方。
但是因为这个突然删掉他也不至于。
而裴慎如……
她的手指在“删除联系人”上面停留了很久,最后还是关闭了微信。
裴慎如的微信从来没有动静,没有发过朋友圈也没有跟她聊过天,就像一个废弃账号,即使自己删掉了他他应该也发现不了。
但她觉得自己好像没这个资格当先删掉的人。
也许他已经把自己删掉了吧,或者根本不登这个账号……姜与荷在内心默默祈祷。
她最后把他们俩单独分了个组。
何复生跟网红们合作拍的视频反响极好,这几天他不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真的很想回家种地》 60-70(第2/16页)
村子里,去海城王娇娇那的MCN基地了。农村帅哥进城,又可以拍好多素材。
至于家里人,他雇了几个村里闲下来的大爷大妈帮忙照料,姜与荷平时也会去看看。本来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不好意思收钱,但是何复生坚持要给,毕竟付了报酬的不一样,现在即使是晚上,家里也能有人照看。
本来就是熟人,现在也只需要顶到他从海城回来,还有钱拿;外加他一下雇了几个人,又可以轮班,所以阿公阿婆们都做得很开心。每天结伴轮流过来,搞搞卫生、说说闲话,何家爸妈的精神都好多了。
钱真的可以解决世界上99%的烦恼。
她下午出门遛弯,顺便过桥去何家看看。小小三间瓦房里居然坐了不少人,卧室坐不下,都有人坐到了堂屋里。
“菊英阿婆、春花阿婆、建生阿公~”除了这三个认识的村里人,其他的人都挺眼生。
“荷花来哉,啊吃口茶?”菊英阿婆殷勤招呼她。
“我屋里刚吃过啦。”
“各么来坐坐。”
姜与荷坐下来听他们聊天,原来那几个人是何家妈妈的娘家人。
咦……姜与荷皱了皱眉头。
何复生的妈妈姓石,叫石香妹,是从远一点的村子嫁过来的。她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但是何家以前出事的时候可没有人来帮个忙搭把手,生怕被沾上的样子,全是十几岁的何复生一个人扛下来的。
只有石家老夫妻过来看望了一下,留了个薄薄的红包——石阿姨生得不巧,太中间了,导致父母本来就不太多的爱怎么都摊不到她。
其实嘛,作为旁系亲属,不想沾这么个大包袱姜与荷完全能理解,毕竟都只是普通小老百姓而已,先管好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以前都做这么绝情了,现在怎么还好意思一副血浓于水的样子上门的?
“香妹啊,侬真是好福气啊,阿生这么有亲头,真是我们石家门里最最有出息的哉~”石阿姨的嫂子谄笑着说道。
他姓何不姓石啊,清醒一点好吗?
何复生的采茶系列非常成功,这段时间在网上大热,都引起政府关注了。三四月正好是草长莺飞适合踏青的时候,采茶还可以联动旅游,正好都是溪山的重要产业,因此政府也帮着大力宣传。
长辈不懂什么灵点粉丝二十几万,只觉得是打打零工,没有正式工作,但是上了政府采访,那可就不一样了呀!
再打听打听什么直播、带货收入,何复生一下又成了香饽饽了,即使家里的四个病人还没有任何减员,但既然钱够多了,那么也就不算大问题了。
姜与荷在边上听着石家人的各种吹捧,一会打听阿生那边招不招人啊,带他表弟表妹一道发财呀;一会给人推荐各种儿媳妇人选,每个都吹得天花乱坠。
姜与荷听不下去了,正准备起身告辞,就听见石阿姨说:“不要给阿生瞎说人家了,我还是觉得小荷好。”
姜与荷吓了一跳。
什么意思?!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穷人连花钱都是需要学习的……
“小荷花一直来帮我们阿生,从小一道长大的,要是能当阿生的娘子就最好哉。”石阿姨看着姜与荷一脸热切地说道。
姜与荷连忙摆手:“不来塞的呀,我跟阿生哥哥没啥的!我先走啦!”说完,她赶紧逃离事故现场。
身后,是菊英阿婆替她解围的声音:“香妹,伊得年轻人的事体,让伊得自己去弄好哉,现在大人弗好瞎讲的……”
姜与荷知道石阿姨一直很喜欢她,不是她自吹自擂,在棠明村里,她确实是知名的“别人家的孩子”。人长得不错,脾气也随和,最重要的是读书好、工作更好,除了她和阿生哥,村里其他孩子连考上一本的都没有。
可惜阿生哥被家庭拖累,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却没读完,让大家都觉得无比可惜,她这个985毕业的独苗苗就更显得耀眼了。
菊英阿婆也特别喜欢她,越喜欢她,就越恨她怎么不是自己的孙女——她自己的孙子只考上了大专。这也导致菊英阿婆总爱跟姜老太别苗头,一有机会就要去姜老太面前炫耀。以前总是惨败,这次她辞职回家,总算让菊英阿婆扬眉吐气了一次。
人可真是复杂的生物。
姜与荷也大概能理解石阿姨的想法,倒并不是真有什么坑她的坏心思。
以前何复生只是一个蹲在乡下的落魄男人,做着拍视频这种在他们眼里既不体面又不稳定的工作,而姜与荷则是光鲜亮丽的海城白领,石阿姨自然不好意思说什么;
而现在何复生竟然做出了不小的名堂,姜与荷却回了农村、还没了工作——石阿姨感觉俩人现在也算勉强可以配一配了。
但是抛开一切不谈,姜与荷首先就对何复生没有那个心思。
何复生对她也没有。
是的,他们俩是从小一起长大、性格很合得来、乐于互相帮助……但这不代表他们之间就一定要产生爱情。
人类有很多种感情,没道理一男一女之间就只剩爱情。
虽然她也不太懂什么叫爱情,但她确定自己对何复生没有。没有爱情的婚姻参考她自己的父母,婚姻生活既高危又造孽。
她又想起了和沈求章的那段转瞬即逝的恋爱。
沈求章的外表让她心动,举手投足也叫人如沐春风,曾经她以为那就是爱情。但是她坦然接受分手,甚至在他离开后有些如释重负……也让她怀疑这算是爱情吗?
这段草率的恋爱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是她人生的转折点,也让她对于恋爱更为谨慎。
本身她就是个喜欢独处的人,极其不擅长和别人拉进关系——就连唐草都没有来过她棠明村的家。可能是缺爹少娘,也可能是天性如此,她实在不懂怎样处理亲密关系,只能接受和姜老太住在一起。
经过失败的初恋,更让她认识到自己这种人根本就不适合恋爱,更不适合结婚,当一辈子老处女才是最幸福的——有钱的老处女就更幸福了。
及至后来的裴慎如,比沈求章更为俊美,更有权势,也更爱她……但她不会再轻易动摇。
他的容貌和气质都太出色,为此惊艳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不代表她就喜欢上了他。尤其是知道了裴慎如为她做的事之后,更让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不爱他,也不想得到他的爱。
她不是什么清高的人,只是个为了挣钱可以闭着眼睛利用前男友的俗人。跟在裴慎如身边这么久,她仍然还只能窥见裴家无法想象的巨额财富以及深不见底的关系网的一角。如果她是王娇娇,不管爱不爱的,她肯定不会放走这个机会。
但她到底不是。
她只想挣够在乡下生活的钱而已,超出这个范围的财富对她来说没有意义。穷人连花钱都是需要学习的,裴慎如随便的一只手表就要两千万,即使让她拼命花钱,她到死也花不完两千万。
她的能力总是比欲望大一点,这是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排除了金钱的影响,事情就更明朗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真的很想回家种地》 60-70(第3/16页)
—裴慎如不是沈求章,不会因为她改变了想法,劝了两句就能跟她和平分手。而他们之间的差距又太大,他想做什么,她根本无法反抗。
所以她不能再草率地开始一段恋情,尤其是自己还不爱对方的时候。否则一定会因此生出许多事端、许多麻烦,而她是个极怕麻烦的人,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风平浪静。
希望裴慎如也已经不再爱她了。
希望吧。
她在静云山房里漫无目的地边走边想着,晃了很久才出来——菊英阿婆以前经常带她进去,看门的都熟识了,导致她现在也能享受顾家人的待遇。
出门的时候碰巧,菊英阿婆带着她的孙子来接阿玉太太回家了。
她的孙子叫顾君,是个胖胖的小伙子,比姜与荷小一岁。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是憨厚乖巧,赚了钱记得给家里人买东西,也经常来接送阿玉太太。
姜与荷和她们一起回去。顾君在后面推着阿玉太太,菊英阿婆和她在前面聊天,很快就走到了姜家门口。
“老姜啊在屋里啊?”
“在的呀。”
“我去寻伊讲讲张。”
让孙子推着阿玉太太先回去,菊英阿婆跟着她一起进屋。
“哦哟,老姜啊,侬孙女被人家看中哉~”
“各不是正常的嘛,侬养个大孙子,倒好放心的~”
两个老太太见面,总要先来一番阴阳怪气。
交锋结束,菊英阿婆才开始说正事:“香妹想讨荷花当新妇,阿生现在是出息了,不过屋里厢到底负担还是重……”
“阿生是作孽啊,这么好一个小伙子……”姜老太叹了口气,“伊得屋里的人都蛮好,就是实在倒霉。就算丢开这个不讲,我们这个小娘侬看啊像是想结婚的样子?”
姜与荷及时表态:“我不结婚哦。”
姜老太摇摇头:“一直一个人呆房间里,独头得要死,到现在男朋友还没谈过,人家介绍么也不肯去。”
其实……也是谈过的……但是姜与荷不敢说。
她只能说道:“我过得这么开心,为啥一定要结婚啊?”
“现在是开心,等我死掉了,你一个人怎么过日脚?”
“到辰光侬人都不在了,还管这么多做啥?反正侬又看不见。”
姜老太被气得一噎,大声说道:“不结婚就算了,小囡总要养的!”
菊英阿婆搭腔:“是的呀,现在直接养小囡的也蛮多了,跟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哉~反正结了婚也有可能离婚的,省得麻烦。”
姜与荷没好气地说:“侬啊晓得现在养个小囡多贵啊?补习班一节课要多少钞票啊?”
姜老太反驳:“什么补习班,侬哪上过补习班,不是一样考大学?”
“那村子里还有几个人跟我一样啊?只不过是侬运气好!”
她没有叛逆期,一直都很懂事,没让姜老太费过心;也没有补过课,但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看来小孩太乖巧太聪明了也不好,容易给大人造成一种养个优秀的孩子很容易的错觉。
明明只是抽到了张好卡,却以为是自己会教!
姜与荷愤愤地道:“我那点存款吃一点少一点,能给侬养老就不错了,还养啥小囡!”
姜老太又怒了:“侬也晓得吃一点少一点啊,好好上班不就多了吗!以前人家两夫妻工资加起来都不如你,照样养二胎!”
话题又扯到了她没工作上,姜与荷实在头大,只能扔下一句“反正我不结婚!”然后麻溜跑路。
溜回房间,关上门,她打开了电脑里的游戏存档,今天要去打海象咯~
因为有何复生在,村里的碧螺春都不愁销售了。外加茶叶能存放很久,也不用被批
发商拿捏价格,所以采茶季结束后,姜与荷就过回了悠闲的日子。
农村的屋子很大,她的房间里除了床,还能放下衣柜和两个书桌——一个电脑桌一个手工桌,靠窗还有一个绣架,上面是一幅绣了一半的海棠蛱蝶图。
姜老太是个极其能干的女人,拿得动锄头也拈得起线,年轻时候就能从合作社里分到绣花的活计做。后来合作社没了,变成了镇上的绣庄,她有空还是会去拿点绣活做做,多少补贴点家用,姜与荷从小就也跟着她一起学。
姜老太年纪大了,眼睛脖子都不行了,外加手上实在粗糙,只能做点要求不高的粗活。姜与荷倒是手很巧,脑子又聪明,很快就绣得比姜老太好了。但是后来机绣、朝鲜绣兴起,人工的价格一再降低,姜与荷又要忙着学业,就慢慢不做了。
做苏绣也是个辛苦的活——大部分普通人做的活计都是一样的辛苦又利微。本地也没人想让自己孩子再吃这个苦,六十多的绣娘已经可以被称为年轻绣娘。
不过姜与荷这次回来后发现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国家的扶持,或者近些年新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又或者是肯做这行的年轻人实在少——中低端的苏绣依然在卷价格,但是精品苏绣的市场很不错,只要绣品够精细,给的报酬也很高。
这是她上次去镇上相熟的绣庄闲逛时候老板娘跟她说的。这位老板娘一直很欣赏她,觉得她的绣品有灵气,以前给她的价格也总是很公道,没有见她是小孩子就压价。这次知道她辞职回村子里了,就问她有没有兴趣再做做。
她就拿了一卷绣稿回来了。
反正她现在有大把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慢慢绣呗~
多少是点收入,还能借此向姜老太表示自己也有在挣钱,怎么想怎么完美。
坐在窗前,打开pd放个视频,抹个护手霜,对着阳光开始劈丝。
八丝、四丝、两丝、一丝……
下午的村子很安静,带着淡淡花香茶香的微风把丝线轻轻吹起。
听着远处传来的一两声犬吠,姜与荷感觉自己终于回到了心中的那个故乡。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黑色宾利车窗半开,后座的……
何复生在海城呆了半个月才回来,可能是他妈妈跟他说了什么,第二天他就找到姜与荷,带着歉意地跟她说:“你别听我妈乱讲,她想让我结婚想疯了,就会乱点鸳鸯谱,还以为是她们那个时候呢。”
姜与荷笑道:“毕竟你现在也算成功人士了嘛,这么多年了,你妈心急也正常,这次去海城有没有认识什么美女呀?”
何复生闻言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微微出神,而后摆摆手让姜与荷别乱讲:“我现在哪有心思管这些,托你的福遇到了贵人,抓住这波流量把账号做起来才是真的。”
姜与荷的八卦雷达开启,也没多问,只是坏笑道:“哈哈哈,加油哦~”
唐草工作稳定后来看过她,姜与荷带着她好好玩了一天。本想留她住一晚,但是唐草认真地说自己刚进公司,得努力跟大家学习,能抽出一天已经很放纵了,得早点回去加班。
她现在跟着周英然手下的项目,言语间对“周姐”很是崇拜。周姐在加班,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真的很想回家种地》 60-70(第4/16页)
自己在外面玩,想想她就感觉有些不安。
“阿姜,你说周姐也没比我们大几岁,怎么就已经那么成功啦?”唐草一脸崇拜地问她。
“额……因为她特别聪明,又特别肯干,就差住在公司了。”
最关键的姜与荷没说,那就是——高考。
作为普通人,周英然有着足够的学历,才能站到这个平台,才有后面的发展。
如果唐草当年也能正常高考,也许她会比自己更早成为观声的正式员工吧……而不是在多年以后才当了一个外包。
姜与荷问道:“你想像小英姐那样吗?”
唐草摇摇头:“我不行啦,就是觉得她做了很多厉害的事情。我自己这么多年好像白过了,什么都没干,我也想跟着周姐,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嗯嗯!”
她们确实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姜与荷不能影响她刚起步的事业,只得让她回去奋斗。
小碗也在她邀请下过来玩过,还给她带了神秘礼物——3万现金。
姜与荷一头雾水:“这是干嘛?!”
小碗笑道:“郑红拜托我带给你的啦,你就收下吧。”
“哎呀,她真是……”
郑红总是要还她钱,她也总是推辞,发的红包和转账也都退回去了,没想到她居然让小碗带来了。带着孩子开销大,这三万块,应该也是她们现在大部分的积蓄了吧。
姜与荷叹了口气:“我现在又不用钱,她着急什么呀。”
小碗说道:“她知道你辞职啦,一定要我给你,说剩下的也会尽快还你的。她工作很卖力,因为能带着耀耀一起,基本都不休假呢。以后有能力了,我们一起来看你。”
姜与荷笑道:“那我等你们哦。”
小碗来的时候是周末,苏城到处都是游客,连静云山房都热闹起来了。
来都来了,她还是带着小碗进去转了一圈。因为游客多了,都不好带她逃票,只得拍着胸脯说下次找机会工作日来,肯定不用再买票。
本来还想带她去市里住一晚,第二天再去园林挤一挤——反正来都来了。但是小碗也说最近项目忙,自己得回去加班……
她现在的工资虽然和海城不能比,但也算可观了,足够她过上宽裕滋润的生活。她现在只需要养自己一个人,老家那边还是会寄生活费回去,但真的是只够父母生活的“生活费”,没了就没了,她不会再补,也不知道她怎么让家里接受的。
可能是发现她真的不在乎家里人之后,家里人就开始在乎她了吧。
这样已经很好了,让小碗真的一点都不管父母也不太现实,姜与荷觉得她完全能称得上是个杀伐果断大女主。
她只好又送她去了高铁站。
在心里摇了摇头,她忍不住感叹,自己身边怎么都是卷王……
什么意思,就她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咯?
扶不上就扶不上吧,地上躺着也挺舒服的。
虽说苏城是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也搞得很好,算得上干净整洁、风景优美。但是乡村生活也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的,那就是——
没!有!外!卖!
只有镇上会有些奶茶店、小吃店,但是早就超出了配送范围,只有跑腿能送。姜与荷又不舍得那跑腿费,一次跑腿都够买三杯奶茶了,姜老太知道了也得骂死她。
于是她只能自己做。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好在快递还是影响不大的,刷到什么想吃的,搜搜教程,在网上把材料买来,钻进厨房间里捣鼓捣鼓,享的口福倒比在海城多。
海城虽然店铺多如牛毛,但是有些网红美食也是没有外卖的,她买不到也就算了。而现在她空闲时间用不完,一个是做,两个也是做,不管是喝的还是吃的,基本有啥看上的东西她全都试着做过了。
不得不说,土灶烧出来的味道就是好啊!
她家还留着两个老式的灶台,平时做饭主要还是姜老太,姜与荷大多是打打下手、烧烧火。但是姜老太烧的都是家常菜,想吃点别的就得她自己来。
这段时间她的厨艺简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奶茶果茶,还是什么牛蹄筋、生腌海鲜、柠檬鸡爪……她全都做过了。
有的做出来很不错,但多数味道其实麻麻,被姜老太评价为糟蹋东西,也不知道是菜谱问题还是她水平问题。
不过土灶炖的红烧牛蹄筋可是一级棒哦~
打打游戏烧烧饭、睡睡懒觉绣绣花,偶尔看点乱七八糟的书,她的乡村生活就这么杂乱无序、又闲又忙地过着。
时间过得飞快,悠闲滋润的日子过得更快,一眨眼就到了枇杷成熟时。
枇杷这种东西,跟茶叶又不一样了。
茶叶烘干了能保存个几年,放着慢慢卖也没事;枇杷一天一个样,成熟了就得抓紧采,采下来又要抓紧卖,越放越掉价。她们种的还是白玉枇杷,个头小肉质嫩,很容易磕着碰着,影响卖相。
整个的枇杷上市期顶多也就二十天左右,有枇杷树的人家都紧锣密鼓地开始采收了。
虽然有何复生可以帮着卖,但是水果的邮寄需要包装费、快递费,快递还只能发顺丰,成本实在是高;天气炎热,邮寄水果难免会存在坏果的情况,售后又是一笔费用。
卖给水果贩子么,价格又要被压得很低。网购出现之前,压的价还要低。毕竟枇杷等不了人,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树上。
所以村民们最喜欢的方式还是挑着担子直接在街边卖,钱货两讫,清爽得不得了。摆摊消化不掉的,就再从其他途径卖。
村里的人每天都会一起结伴,坐着王老头的皮卡去市区卖枇杷。到了地方,王老头找个地方停车,大家就分散开来,卖完了再一起回去。姜与荷跟着姜老太去过一次,然后姜老太发现有她跟着,枇杷卖得特别快,不到中午就卖光了。
卖枇杷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没见过姜与荷这样漂亮讨喜的年轻女孩子。她虽然不会吆喝,但也知道做生意得多笑,反正见人就笑。
采茶季晒黑的皮肤经过这些天的宅家已经白了回来,微微透粉,泛着健康莹润的光泽。
她眉毛纤长,长着眼尾上翘的桃花眼,眼型却又微圆,加上纯净温和的眼神,使得她的眉眼妩媚中带着点清纯稚气;她的鼻子也不算太高,但是笔直秀气,配上小巧丰润的菱唇和古典温婉的鹅蛋脸,让她笑起来时有种男女通杀的魔力,为此买上一斤两斤枇杷,实在不算过分。
从此,姜与荷就变成了棠明村的临时商务部长,负责帮大家卖枇杷。
早上还是结伴出发,到了市里,老头老太们就给姜与荷选好地方,放好担子,然后让她坐着卖枇杷,他们去市里逛逛,快中午了就回来——一般到那时候枇杷都已经卖光了,然后再一起回村子吃午饭。
为了让枇杷更好卖,阿公阿婆们还七嘴八舌地出了很多主意,什么化化妆啊、穿个旗袍或者现在很火的那个什么,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真的很想回家种地》 60-70(第5/16页)
服啦……
姜与荷一想到大夏天还要糊一脸妆就坚决拒绝,最后只是穿了一套无领倒大袖的上衣长裤套装,桑波缎材质,宽松凉爽,她以前找镇上裁缝做了几套,夏天穿特别舒服,勉勉强强也能算有传统特色吧。
不得不说效果真的挺不错,她每天早上都要忙忙碌碌地称斤卖货,再拿出小本本记好谁家卖了多少斤。
偶尔也会有人认出她是“小荷妹妹”,要求合影或者拍视频,她总是礼貌婉拒,婉拒不了的也只能让人拍照。至于偷拍的就更多了,她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好在她还没在网上刷到过自己,可能人家没发,或者没什么流量吧,反正不要让她被人当景点围观就好。
熬吧,也就最多熬上俩礼拜!
问题不大!
今天她穿了身竹青色的衣服,阿婆们选的位置是一家大超市门口,等她们逛完超市,枇杷应该也都卖完了。
门口有个大花坛,里面有株巨大的苦楝树。正值花季,浅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地开在枝头,清风吹过,便如雪点般纷纷扬扬地落下。
姜与荷就坐在树荫下,一边刷手机一遍剥着枇杷吃,有人来了就擦擦手给他们称。
她正看着无脑小视频笑得停不下来的时候,就听见一个有点熟悉的、腼腆的声音:“……与荷姐。”
她抬头一看,再看了两眼,才想起来,这不是韩小虹嘛!
好久没见她了,自己差点没认出来。她应该也是放假过来这里玩的吧?不过怎么出来玩还穿着西装套裙啊,这么正式。
姜与荷跟她热情打招呼:“好久没见啦,你过来这里玩吗?现在是很合适的呀!要不要我给你推荐地方?”
在海城时,姜与荷是可以跟在裴慎如身边的秘书,韩小虹只是个被骂的实习生;而现在,姜与荷却坐在街边摆着摊卖枇杷,看着一副精英打扮的她。
韩小虹的神色有些尴尬和不安,仿佛害怕姜与荷会因此而觉得有些难堪。
姜与荷却毫无所觉,脸上只有偶遇熟人的惊喜,还抓了把枇杷给她:“喏,吃点吧,早上刚摘的,特别甜!”
她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不是来旅游的。"
“啊?那你来干嘛呀?出差?”
“算是吧……”她转身指了指后面。
姜与荷顺着她的视线看去,街对面一辆黑色宾利车窗半开,后座的裴慎如正看向她的方向。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不跟你在一起,才算浪费时……
乍然见到一个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的人,姜与荷的脑子一片空白。
她面色凝滞,愣愣地看着裴慎如的方向,不知该作何反应。
过了几秒,她略带慌张地把视线转向韩小虹,努力扯出一个笑容:“来这么远出差啊,快回去吧,别让老板等了。”
韩小虹却没走,低着头扭扭捏捏地说道:“与荷姐,这么巧碰到了,你跟我们一起去吃午饭吧?时间也差不多了。”
姜与荷连忙推辞:“不用了不用了,我马上就走了,别耽误你们……”
她赶紧拿出手机打姜老太电话,让她们赶紧出来。
挂断电话,她跟韩小虹说道:“我奶奶她们马上来了,回村子里还有事情呢,不好意思哈,下次有空再约~”
韩小虹咬着嘴唇绞着手,欲言又止,脸上的表情都快哭了。姜与荷只能侧过脸当作没看见,在心里默默道歉。
对不起,今天只能苦了你了……
她看着超市门口心急如焚,只盼着姜老太赶紧出来。正望眼欲穿时,突然听见了一个久违的声音。
“好久不见。”
声音温柔清越,如松风冷泉。
姜与荷没有办法,只能缓缓抬头向上望去。
裴慎如穿着一双浅木色休闲鞋,棕灰长裤,和一件杏仁白的蚕丝羊绒V领针织衫。几个月不见,他好像清瘦了一些,量身定制的上衣挂在他高大瘦削的骨架上,显得略有一些空荡。
他低垂着头,冷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幽暗沉静的眼睛盯着姜与荷,如午夜时分看似无波的深海。
姜与荷不敢看他的眼睛,只能低下头去,抿了抿唇,说了句:“好久不见。”
尴尬的沉默蔓延开来,她眼神游移,看着旁边一身西装套裙,正偷偷擦汗的韩小虹,还有心思感叹,社畜就是辛苦啊。
万幸,姜老太马上来解救她了。
她跟一群阿婆们跑过来,边走边埋怨她:“撒事体啊这么早就要走,我们东西只买哉一半……”
她的声音在看到裴慎如的时候戛然而止。
啊呀,怎么有这么神气的小伙子啊!这辈子从来没看见过!
还是城里好啊!
她的脸上绽开一朵菊花般的笑容,极为殷勤地凑上前,努力地用普通话说道:“小伙子,啊是要买枇杷呀?我们马上要走哉,买一送一!”
她扯开一个塑料袋吹了吹:“算了,阿婆直接送侬一斤!”
姜与荷连忙按住她:“侬不要瞎讲,人家马上要走哉。”
姜老太手一甩:“侬怎么晓得,侬认得啊?不买枇杷过来做撒?”
她确实是认得,但怎么好说?
只能催着姜老太:“快点回去啦!”
这时候,裴慎如居然微笑着躬身向姜老太伸出手:“您好。”
“侬好侬好。”姜老太赶紧一把握住。
“我叫裴慎如,是姜小姐的……朋友。”
姜老太大为惊喜:“啊呀,还真的是认得的呀!”
她拍了姜与荷一下:“侬个死小娘,不早点讲!”
姜与荷一脸的焦头烂额:“人家过来出差的呀!不要碍人家的事体!”
姜老太关切地问裴慎如:“哦哟,你有事要忙啊?那你快去吧!”
裴慎如依旧笑笑:“没什么事情,就是来看看朋友。”
姜老太瞪了姜与荷一眼,热情地招呼道:“那么啊要来我们屋里坐坐啊?一起吃个饭呀!”
姜与荷急忙打断:“这么远哪能好喊人家去呀?开车还要大
半个钟头呢!”
/:.
裴慎如点点头道:“没有关系,那我们就上门叨扰了。”
姜老太笑眯了眼:“好好好,来尝尝阿婆的菜!不堵车也快的!”
姜老太已经兴奋地跟老姐妹们叽叽喳喳聊了起来,姜与荷在旁边看得直想死。
要命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啊!还不如刚才不打电话喊她们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