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

第416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三国:开局就给曹操剧透 豪门团宠文里的炮灰长姐 穿为反派们的炮灰长兄 弹幕助力继国兄弟二周目 金枪鱼蛋黄酱! 笨蛋刺客任务失败后 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始皇家养小皇后 男神对我又争又抢 反派拯救系统绑错了人

夜幕初垂,翼王府书房内烛火通明。看小说就到e77 刘封正翻阅兵书,忽闻管家来报: “殿下,李相爷驾到。” 刘封手中书卷险些落地,急忙整衣出迎。 不知道为什么,他潜意识里总是特别害怕李翊。 春风拂过涪城校场,旌旗猎猎作响。姜维立于点将台上,目送三千新募乡勇列阵而出,甲光映日,杀气隐现。自钟会反魏、邓艾被疑,中原大乱已成定局,而蜀汉得以喘息之机,重整军备,积蓄国力。然姜维深知,此等太平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司马氏必不会容凉州割据久存,一旦平定内乱,南侵之师必将再起。 他转身步入中军帐,案上堆满各地奏报:江州粮储已达三十万石,都江堰修缮完毕,灌田百万亩;讲武堂首批弟子百人已能统兵五千;南中每月输马八百匹,箭矢十万支;交州使者献犀甲百领,并请汉官治郡。国势渐复,民心归附,然姜维眉宇间却无半分喜色。 陆抗入帐,见其凝视舆图良久,轻声道:“将军所忧者,非外敌,乃内患乎” 姜维缓缓点头:“天下纷乱,强者自立,弱者依附。今我蜀虽安,然根基未固。刘禅昏庸,黄皓虽贬,党羽犹存。朝中仍有主和之声,谓汉室天命已尽,欲效公孙述故事,闭关自守。若不早除积弊,待强敌压境,恐内外俱溃。” 陆抗沉吟道:“欲肃清庙堂,须得陛下信重。然陛下素宠宦官,亲佞远贤,将军若直言进谏,恐反遭构陷。” 姜维冷笑:“我不与阉竖争口舌之利,只以实事破虚言。”遂取笔写下三道密令:一令李遗自江州运精米五万石至成都,沿途张榜告民曰“朝廷减赋养兵,粮出自官仓,不扰百姓”;二令赵广率禁军五百巡行市井,严查囤积居奇、哄抬米价之徒,当众斩首三人,籍没家产充公;三令正搜集历年黄皓贪贿证据,编为蠹政录,择其要者刊印千册,散布朝野。 不出十日,成都街头议论纷纷。百姓见官府平粜赈饥,军纪严明,皆称“姜侯乃国之柱石”。士人读蠹政录,无不愤慨,连上奏章请严惩奸佞。刘禅览之,虽不忍加罪黄皓,却亦不敢再召其入宫议事,仅赐金帛令其归第休养。自此,宫中权柄渐归尚书台,姜维政令畅通无阻。 四月中旬,姜维亲赴成都,面见刘禅。殿前百官肃立,他整衣跪拜,声如洪钟:“臣闻天子者,承天理物,抚育苍生。今魏吴内乱,中原板荡,此诚天赐复兴之机。若能乘势北伐,收复关中,则高祖之业可继,先帝之志得酬” 刘禅抚案迟疑:“然兵连祸结,百姓疲敝,卿岂不知且钟会虽反,司马昭尚强,贸然出师,恐难取胜。” 姜维朗声道:“正因其强,方宜速动今司马昭两面受敌,必先讨钟会,无暇西顾。我若屯重兵于斜谷、骆谷,示将以攻,彼不得不分兵防备,如此则凉州之危可解,而我得据形胜之地。待其疲于奔命,然后举大军出散关,直逼长安,此韩信故策也” 侍中谯周出列反对:“昔武侯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姜维九伐中原,终归徒劳。今国小力弱,岂可重蹈覆辙不如闭境自守,待天下有变。” 姜维怒目而视:“汝辈腐儒,只知坐谈性命,不知社稷安危武侯北伐,非为一时胜负,实以攻代守,维系汉统之望若每岁不动,人心涣散,将士懈怠,待敌来攻,何以御之且今之势,与昔日大异:魏国内乱,民心离析;吴国丧师,胆寒不敢北望;南中归心,粮马充足;百姓思战,愿效死力。此天时不待,机不可失” 言罢,从袖中取出一幅绢图,展开于殿心竟是详尽无比的秦陇山川道里图,上标各路关隘、水源、伏兵之所,乃至民间疾苦、吏治得失,皆有注记。 “此图,臣十年心血所聚。自先帝崩殂,臣日夜筹谋,未敢稍懈。愿陛下许臣一试,若三年不成,则甘受斧钺之诛” 满殿寂然。刘禅久久不语,终叹道:“卿忠贞如此,朕岂忍拒然兵事重大,须得群臣共议。” 于是廷议三日,主战派以费、董厥为首,力挺姜维;主守派则以谯周、正为宗,坚称不宜轻启战端。争执不下之际,忽有快马自南中而来,呈上孟琰急报:魏将田续余党勾结越夷帅高定之侄高寿,聚众万余,围攻卑水城,声称“复雍之仇,裂蜀而治”。 姜维闻讯,拍案而起:“此乃邓艾残部煽动蛮乱,欲断我后路若不速平,南中动摇,前军未发,腹心先溃” 当即请旨亲征,刘禅准奏。姜维辞朝而出,点起涪城精兵一万,兼程南下。临行前召陆抗密语:“我走之后,成都交予你手。务必盯紧宫闱动静,若有异谋,即刻封锁宫门,不得放黄皓出入一步。另遣心腹监视谯周等人,凡私通魏使、散布降论者,一律下狱待审。” 陆抗凛然领命:“将军放心,但教我在,成都不失。” 姜维挥军疾进,二十日抵越。此时卑水已被围月余,城中断粮,守将张嶷之子张楚率军民死守,昼夜轮战,伤亡惨重。姜维未至城下,先遣细作混入敌营,查明叛军内部矛盾重重:高寿虽为主帅,然诸部蛮酋各怀私心,互不统属;魏谍暗藏其中,专事挑拨。 姜维遂定计:命李遗率藤甲兵绕道泸水上游,焚其粮草;赵广引轻骑五百,夜袭主营,专杀魏谍;自己亲率主力屯于台登,擂鼓挑战,却不决战。 果不其然,数日后叛军粮尽,诸部争食,互相攻杀。高寿欲退守邛都,途中遭赵广伏击,乱箭穿身而亡。魏谍首领当场被捕,供出确系邓艾旧部潜伏多年,受洛阳密令行事。

姜维下令将首恶九人车裂示众,余众赦免,归还田宅,另设“南中安抚司”,由李球主理民政,严禁汉官欺压夷民。又亲至卑水城慰劳军民,开仓放粮,减免三年赋税。百姓感泣,纷纷献牛酒劳军。 五月末,叛乱平定。姜维并未班师,反而移营邛都,在此设立“西南都护府”,统辖南中七郡,任命孟琰为都护,李遗副之,许其自行征兵、铸币、通商,唯军政大事需报成都备案。此举既显中央权威,又予地方实权,南中豪族无不悦服。 消息传回成都,朝野震动。有人赞姜维深谋远虑,稳住后方才图进取;亦有谗言称其“专擅边镇,结连蛮夷,恐有异志”。黄皓虽已失势,其甥程绪仍在礼部任职,暗中联络谯周等人,拟上疏弹劾。 陆抗得知,立即行动。他借巡查之名,突入程绪府邸,搜出与魏国南阳太守通信之书信,内容竟有“愿为内应,助魏灭蜀”八字。陆抗不动声色,将书信抄录三份:一份密送姜维,一份呈交刘禅,一份留存御史台备案。 次日早朝,陆抗当庭发难,掷书于地:“臣奉诏监察百官,今查获逆书一封,出自礼部郎中程绪之手此人身为国戚,不思报效,反通敌国,罪该万死” 满殿哗然。刘禅震怒,当即下令将程绪下狱,严刑拷问。牵连者十余人,皆系黄皓旧党。至此,阉宦势力彻底瓦解,再无翻身之力。 六月初一,姜维自南中返抵涪城。陆抗迎于十里之外,告以朝中巨变。姜维听罢,默然良久,方道:“去佞易,立信难。今朝纲虽清,然欲兴大业,还需一件大事。” 陆抗问:“何事” 姜维仰望星空,低声道:“陛下年迈,太子懦弱,若一旦崩殂,国必生乱。我欲请旨,立皇太孙刘谌为储贰,监国摄政,以固根本。” 陆抗惊道:“此举太过冒险立储乃天子家事,外臣干涉,极易招祸。况刘谌虽贤,然非长子,若引发宗室之争” 姜维打断道:“正因为非长子,才更需早定刘璇年长,然昏聩无能,若继大统,不出三年,必亡我汉室。刘谌仁孝英毅,通晓兵法,曾随我习六韬三略,实乃中兴之主。只要群臣共保,陛下亦知其才,未必不可成事。” 于是二人联名上表,请立刘谌为皇太孙,加封武德侯,入主东宫,参决军国大事。并附陈十策:一曰练兵备战,二曰整顿吏治,三曰开发南中,四曰联合鲜卑,五曰扶持流民,六曰重建水师,七曰修筑剑阁,八曰储备军粮,九曰优待将士,十曰弘扬忠义。 刘禅览表,犹豫再三。恰逢此时,魏国传来惊人消息:钟会攻破天水,斩卫于城下,自称“大凉皇帝”,改元龙兴,遣使至蜀,愿结盟共抗司马氏。 姜维趁机再奏:“钟会已称帝,司马昭必倾国讨之。此际若我立储建制,彰显正统,则四方英雄必望风归附。否则,恐为人所先。” 刘禅终于点头,下诏立刘谌为皇太孙,居少府,掌禁军一部,每月可召见三公九卿议政。又加姜维为大司马、录尚书事,总揽军政,位在诸侯王之上。 朝局既定,姜维遂着手筹备北伐。他命赵广督造战船三百艘于嘉陵江口,伪装欲顺流攻魏兴;实则主力集结于沔阳,暗修褒斜道南段,准备秋后出兵。 七月流火,稻浪翻金。姜维亲至成都郊外观稼,见农夫荷锄而歌,孩童逐犬于田埂,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他对身旁刘谌道:“昔武侯尝言,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待时而动。今日方知,所谓强国,不在甲兵之利,而在百姓乐业。” 刘谌恭敬答道:“叔父运筹帷幄,使四海晏然,儿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姜维欣慰一笑:“好明日我教你布八阵图于沙盘之上,你若能破我三阵,便许你统领一军出征。” 少年眼中燃起光芒,重重点头。 是夜,姜维独坐书房,展读诸葛果所赠八阵图残篇。烛影摇红,字迹斑驳,然每一笔皆透出先贤智慧。他细细揣摩,忽有所悟:原来八阵之妙,不在变化万千,而在“以静制动,以整击散”。 他提笔批注:“兵者,国之大事。然胜败之机,常系于民心向背。能安百姓,则兵自强;能聚人心,则敌自溃。故用兵之道,始于修政,成于养民,终于得天时地利人和。” 窗外秋风起,吹动檐下铜铃,声如战鼓隐隐。 他知道,真正的北伐即将开始。这一回,不再是为了拖延时间,也不再是为了自保求存,而是为了真正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他合上竹简,走向案前舆图,点燃三支香,跪拜天地祖宗,然后郑重地,在地图上的长安城位置,插下一枚红色将旗。 星河璀璨,万籁俱寂。 唯有那盏孤灯,彻夜未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电子哪咤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你不准玩宝可梦! 从火影开始提前兑现未来 我,圈钱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柯南:从警视厅到国会 一百五十岁封号斗罗,未来可期 华娱:我怎么成顶流了 重生08,邪修创业 我在诸神游戏里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