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0(2 / 2)
蜜蜂筑巢一般都建在高高的树上,难得能在岩缝里碰到一个。
这一趟山上居然能找到一个蜜巢,这下,两个人都高兴坏了。
岩缝里的蜜巢自然是要取出来的,就是不知道这个蜜巢是还有蜜蜂住在里头的还是已经废弃了的。
两人商量了一下,江云苓觉着这蜜巢已经被废弃的可能性更大。
他们方才都站在这里那么久了,金点儿也一直不停的叫,却没见到那蜜巢或是附近有什么蜜蜂飞出来。
然而为了小心起见,两个人还是将全身露出来的地方全缩进了衣裳里,用衣袖蒙着脸,江云苓手里握着一截捡来的树枝,小心翼翼的伸进岩缝里,用手狠狠一戳。
随着蜜巢“吧嗒”一声掉了下来,江云苓和霍长宁立马转身就跑,就怕蜜巢里面还有蜜蜂会飞出来蛰他们。
直到两人往前跑了一阵都没听见什么“嗡嗡”声,两人这才停了下来。
霍长宁一双手撑在膝盖上,喘匀了几口气,高兴的笑道:“没有蜜蜂,看来真是个废了的巢。”
江云苓的眼睛也亮晶晶的。
可不是么。
两人歇够了,起身往回走,等走回那片岩石前面一看。
空蜜巢经过这么一摔,已经摔得四分五裂了,里头有些蜂蜜被摔了出来,金点儿尝到了甜味,正埋头在地上四处舔呢。
江云苓笑了,没有管它。
今天他俩能发现这个蜜巢全靠金点儿,它可是他们的大功臣。
霍长宁和江云苓上前去把摔烂的蜜巢块捡了起来,仔细的看了一圈。
见上头没有并没有虫蛀过的痕迹,闻着也没有发酸的霉味儿,江云苓还用指甲轻轻的压了一下,很快,一层金黄色粘稠的蜂蜜便顺着从蜜巢的孔流淌了下来。
霍长宁更是直接,见没有虫蛀也没有发霉,便直接捏了一下块放到嘴里去嚼。
“嗯。”甜甜的醇香让霍长宁喜的弯起了眼睛:“好吃,这里头还有不少蜜呢,应该是刚废弃不不久的。”
话落,他又掰下一小块递给江云苓:“苓哥儿,你也尝尝。”
于是江云苓也尝了一块。
新鲜的蜂蜜吃起来比放了一段时日的蜂蜜吃着味道更润一些,还带着股淡淡的花香,一点也不腻嗓子,江云苓也很是喜欢,还掰了一小块给金点儿吃。
蜜巢难得,刚废弃的空蜜巢就更难得了,今天他俩当真是捡了个大便宜了。
蜂蜜金贵,两人都不舍得多吃,尝过味道以后便拿了几片大叶子将蜜巢包了起来塞进竹筐里,等下山回到家再把里头的蜂蜜刮下来。
两人这一趟上山,收获不俗。
丰收的喜悦显得那被竹筐上的粗粝麻绳磨破的肩膀都不那么疼了。
————
转眼便到了该收秋稻的日子。
稻田里一片金黄,一颗颗谷粒变得饱满坚硬,金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一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第6/15页)
,远远的便能闻到一阵稻谷的清香。
同割麦时一样,割稻子时同样是要抢时间的。
今年稻子成熟之前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可把村里好些人吓坏了。
成熟的稻谷里没多少水分,这一下雨,谷粒吸了水,还没割下来都有可能直接抽芽,要是雨后又碰上高温,又容易发霉。
稻谷的价钱可比麦子值钱,这要是发芽发霉了,那可比损失一亩田的麦子还要叫人心疼。
幸好雨下了几天之后就停了,这几日,地里的水稻相继都熟了,于是村里人便纷纷下田割起稻子来。
虽说割稻子也是一样的繁琐,然而大伯家却没喊霍青去帮忙了。
他们的水田只有十亩,家里一共有五个劳动力呢,不到三天的功夫就能弄完。
村里大多数人家也是这样,同水稻相比,麦子才是他们这儿主种的粮食,且秋收不比夏天割麦子的时候那么热,总的来说已经算是轻松多了。
大伯不用他帮忙,霍青倒也乐得清闲,于是便往山上跑的勤。
趁着如今村里人都在忙着割麦子,山里的柴火,青草,野果等等,都没人捡,他正好能趁机多弄一些回来。
如今家里的牲口是越来越多了,临近入冬,打草反而成为了每天最重要的活儿。
这一日下午,天气不冷不热,天上时不时飘来一片云遮挡阳光,风一吹来还挺凉爽的。
趁着阴凉的时候,江云苓去灶房里把他之前腌下的南乳坛子抱了出来,放在屋檐底下的阴影处。
南乳成日放在灶房里也不行,有时也得抱出来见见风,只要别叫太阳直晒着就好。
抱完南乳坛子以后,江云苓又提了张小马扎出来,自己拿着个大竹匾在挑豆子。
家里豆子前些日子已经打下来了,他想给给霍青两兄弟做一缸黄豆酱吃,趁着今天有空,便先把豆子挑一下,坏了瘪了的豆子不要,剩下的再拿木盆泡着,泡软了才能晒酱。
他这头正忙着,霍青背着一大筐青草进屋了。
刚割下来的青草带着一股湿润的泥土香气,但这些青草都得晒干了以后作为入冬时用来喂养牲口的干草。
一进屋,抬眼便是屋檐底下整整齐齐的十几坛南乳,霍青忍不住笑了。
因江云苓这回一次做了二十斤的南乳,弄得家里的坛子都不够了,他还特地到镇上去买了一回。
不过这些都是家里的家当,将来洗干净了还是继续装别的东西的,也不算浪费。
“回来了?”江云苓抬头看了过去。
“嗯。”霍青应了一声,放下背上的竹筐,看向屋檐底下那些南乳坛子,问了一句:“再有十天左右,这一批南乳就能发好了吧?”
闻言,江云苓也笑着点了点头。
这回做的时候他比上一次更注意了,还好,二十斤南乳没有坏的,全都成了,正好能赶在秋社之前启出来。
夫夫俩对秋社上卖南乳这事儿都有些期待。
低头挑豆子挑久了难免有些眼花,脖子也有些疼,于是,江云苓揉了揉眼睛,用手捶打了一下脖子放松放松。
这一抬头,正好就看到头顶的枣树。
入秋了,枣子也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彤彤的,挂满枝头。
家里前院一共就种了两棵树,一棵枣树,一棵柿子树,都是秋天时采收的东西。
于是江云苓便对霍青道:“等明天有时间,把家里的这棵枣树也摇了吧。打下来的枣子晒一点儿红枣,再给大伯家送一些,剩下的,我给你们做一次枣泥糕吃。”
仔细想想,自从来了平遥以后,江云苓连一次糕点都没吃过呢,这会儿竟有些馋了。
集子上卖的那些糕点,一小封就要十几文钱,做的还一定有他的做好的吃呢。
夫郎想吃糕点了,霍青哪里有不应的,况且这枣子再不收,再过几天也要变软了。歇了会儿,见这会子就有空,于是也不用等明日了,进屋便拿了长竹竿。
长竹竿上的铁钩勾在枣树的树枝上使劲儿的摇几下,一颗颗大枣便像下雨一样从树上砸落,滚的满院都是。
江云苓站在屋檐底下看着这一幕,笑的眼睛都弯了。
红枣泡软了,放在大锅里煮成软烂,用手一捏便能捏成泥,再加水和糯米粉一起捏成面团。
揉面团的时候,江云苓还加了些前些日子他在山上带回来的蜂蜜。
红枣本身就有甜味,再加上蜂蜜,蒸出来的一锅枣泥糕软糯香甜,枣味浓郁。
即便不舍的花那么多钱去城里专程买一包糕点回来吃,一块自家蒸出来的枣泥糕,也足叫一家人尝到甜的滋味了。
第58章 第 58 章 泥鳅
稻子割下来以后还得脱粒、扬尘、晾晒和舂米。
一捆一捆的稻子装在板车上往家里运, 拔稻杆、水田修补、清沟排水,处处都是活儿。
秋收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 扬场时灰头土脸的,村里祠堂六个舂米对都用不过来了。
然而这些辛苦,终究在一捧捧洁白晶莹的新米落入米缸的时候都变成了喜悦。
最近这些日子,村里人的脸上大多都洋溢着笑, 即便一张脸被晒得黑红黑红的,心里也都是高兴畅快的。
只等着交完了粮税以后, 便把新打下来的米运到城里去卖呢。
霍青家里也吃上新米了。
村里孟家和陈家感念霍青将地分给自家耕,稻子收上来以后, 米舂好了, 头一件事儿便是装麻袋给霍青过来。
因江云苓喜欢吃米饭, 因而今年按照之前说好的, 两家, 一人比往年多给三斗米。
送过来的都是颗粒饱满的新米, 舂的干干净净, 连秕谷、谷糠还有稻秸秆都按麻袋装好了。
今年霍青家里新养了不少禽畜,像秕谷, 谷糠这些都是能拿喂鸡鸭和猪吃的,而稻秸秆也能用来冬日里烧火,铺稻草用,一点儿也不会浪费。
两家人如此尽心, 霍青自然笑着收下了, 大伯家随后也送了两袋子的米过来。
这几日,村里粮税交完,汉子们陆陆续续都推着板车到城里卖粮食去了, 而家里的妇人孩子们,则在水田里捉秋稻鱼,挖泥鳅。
在他们这儿,水田除了种稻子之外,好些人还会在田里养鱼养泥鳅。
夏天把稻秧插好以后,过个十天左右再把鱼苗放进去,鱼会把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吃掉一部分,拉出来的粪还能给稻田提供肥料,而泥鳅在泥水里钻来钻去的,还能给泥土透透气。
等秋日里,给水田清沟排水的时候,再把田里的鱼和泥鳅都给捉起来,这样家里不仅能有鲜鱼吃,吃不完的还能晒干了做成鱼干,泥鳅干,留着当过冬的口粮,反正怎么都不会浪费了。
秋稻鱼好抓的很,先把水田里的水放掉一些,水位浅了,加上稻谷割完以后视线开阔的很,秋稻鱼无处可藏,就这么徒手都能摸上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第7/15页)
于是,一连好些天,都能看见村里的妇人夫郎带着孩子,挽起裤脚弯腰在水田里摸鱼。
一条条活鱼的尾巴在泥水里噼里啪啦的甩的泥点子到处都是,却仍是逃不掉被捉的命运,孩子们更是高兴,捉秋稻鱼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玩耍,满是泥浆的手在田里摸着,一会儿一条,丢进旁边的木桶里。
田野上的欢声笑语传的很远。
霍青打完草从山上回来,远远看见村里人都在摸秋稻鱼,他想了想,于是回到家,放下背上的青草以后也对江云苓道:“要不我们也去山溪里摸点泥鳅去?”
秋日里正是泥鳅长的最肥美的时候,再冷一些泥鳅就要钻进洞里冬眠了,要抓也抓不到了。
江云苓正在院里竹竿前晒衣裳,闻言,想了会儿,也觉得行。
这会儿的泥鳅不仅肉质肥美,秋日里天气干燥,泥鳅正好能滋阴润燥,是秋天滋补的一味好食材呢,要是真能捉到,回头炒一碟,一家人都补补。
再说,前些日子,趁着村里人都在忙着割稻晒稻的时候,霍青一连往山上跑了好些天,一天好几趟,背了不少柴火和青草回来,各种干货和野果也有不少。
如今,他们家的粮仓是越来越满了,采收秋货也不必再那么赶着了,如此,放松放松也好。
于是,夫夫俩便回屋里各提了一个空的木桶,锁好门,往山上去了。
还是夏日里霍青摸河蚌的地方,沿着山溪再往上走一会儿,有一处的水流稍大一些,也没那么清,水底的泥又软又有厚,正是摸泥鳅的好地方。
霍青先脱了草鞋,把裤脚挽到膝盖处,淌进水里试了一下。
立秋前后,河水还算不上很凉,他又往河的中段走了过去,只见这里的河水最深的地方也才到他小腿的一半,很适合摸泥鳅,于是便抬头看向岸上的江云苓:“水不算很凉,你要不要也下来试一试。”
闻言,江云苓也有些跃跃欲试,他还没摸过泥鳅呢。
深山里也没有别人,于是,江云苓便也学着霍青那样,把鞋脱了,挽起裤脚,露出一截细白的小腿,往水里走。
霍青也走到了河岸边,一只手扶着他。
一开始下水江云苓还有些不习惯,只觉得水有些凉,不过好在过一会儿也就适应了,于是又往前走了几步。
河底水草蔓生,还有一层厚厚的淤泥,脚踩下去人也会跟着往下陷,走路的时候还会发出“咕叽”的声音,这对江云苓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了。
霍青一开始怕他摔了,于是还牵着他在河里走了几步,问到:“怎么样?能行吗?要是觉得实在走不动就上岸去,我来摸,你把泥鳅捉进桶里就行。”
江云苓点了点头:“可以,就是一开始感觉有点奇怪,慢慢就好了。”正说着,他忽然“呀”的叫了一声。
霍青忙问他怎么了,江云苓弯了弯眼,有些新奇的对霍青道:“相公,方才好像有泥鳅在我的脚底下钻过去了。”
他感觉到方才有什么东西从他脚底下的泥里有什么东西在动,滑不溜秋的,一下就过去了。
闻言,霍青也笑了,点了点头,“应该就是泥鳅,泥鳅最喜欢钻在这些河底的烂泥里了。”
见他不怕,霍青便开始教江云苓怎么在河里找泥鳅。
泥鳅一般都喜欢藏在一些阴影,或者是周围有遮蔽的地方,既方便藏身,也能觅食。
“瞧见那儿了吗?”霍青指着河水里一处长着水草的地方,也不知是河水在流还是怎么着,一小丛水草在轻轻的晃动,水底还有点小小的气泡在冒出来。
于是,霍青两根手指迅速的往水草底下一夹。
江云苓甚至都还没看清霍青是怎么捉的,一条泥鳅已经被霍青捉了起来,然后迅速的往岸上一扔。
离了水的泥鳅拍打着尾巴在岸边噼啪直跳。
江云苓的眼睛都亮了,心里对霍青实在是佩服的紧,他不仅会钓鱼,会用弹弓打鸟,连摸泥鳅也那么厉害。
看着夫郎崇拜的眼神,霍青的唇角也忍不住提了起来,眼里带着笑。
在水里看了一圈,他很快便又找到一条泥鳅。
这回的泥鳅正在钻洞呢,一截尾巴还露在外头摆着,霍青给江云苓指了指,让他也上去试试。
江云苓按照霍青教的,一只手捏着泥鳅的尾巴,想把泥鳅从泥里提了起来,然而才刚入手,因两只手掌没有来得及合拢,泥鳅一下便从他的手里滑走了。
“呀!”江云苓一双眼睛都瞪大了,忙手忙脚乱的去捞,然而泥鳅本来就滑不溜手的,他的手接到那泥鳅好几回,仍是没握住,最后泥鳅“扑通”一声掉进水里,很快钻进洞里游走了。
见状,霍青笑了,上前安慰几句:“没事儿的,头一回摸泥鳅都是这样的。”
再说了,河里的泥鳅本就没有田里的好摸。
江云苓点了点头,也没气馁,继续弯腰去找,霍青也一起,还给江云苓指了好几条。
然而江云苓仍是没有一条能捉到的,眼看他的眉眼越来越低,最后霍青便道,实在不行的话就直接去挖河里那些看着有小洞的淤泥。
淤泥里有气孔的,里头很大的可能不是藏着泥鳅就是河蚌,直接把淤泥挖起来扔到河岸上,然后在淤泥里翻。泥鳅离了水,再怎么也跑不掉,好些甚至摊在河岸上晒一会,自己就会往外钻。
江云苓按照这个法子试了一下,这回总算是逮到了,还一下挖出来两条。
秋日里的泥鳅本就肥,一条足有人的食指那么长,身子圆滚滚的,比拇指还粗。江云苓捉住一条,怕又叫它跑了,抓在手里赶紧往竹筐里扔,这回总算是笑了。
见夫郎终于高兴起来,霍青也笑了。
后来江云苓便照着这个法子去挖泥鳅,而霍青更是熟手了,很多时候,他的手只要往水底的石块底下一摸,不一会儿便是一条,手臂出水的时候带起一阵晶莹的水花。
两人在河水里找了一会儿,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已捉上了十几条泥鳅来。
捉泥鳅虽然新鲜,但弯腰在水里挖泥还是要很大的力气的,江云苓挖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累了,腰也有点酸,霍青便让他先上岸,他自己再在水里多摸一会儿。
江云苓也没逞强,把手指缝的污泥洗干净了便往岸上走,坐在石头上把脚晾干以后,他便在岸边把霍青扔上来的泥鳅一条条捡了扔进竹筐里,自己顺便在岸边浅水的地方摸螺。
家里的鸡鸭这段时间都在开始下蛋了,江云苓想着下蛋再怎么说也是个消耗,这会儿看到有螺便多摸几个,到时砸碎了,和青草麦麸拌在一起,也给家里的母鸡们加加餐。
螺可比泥鳅好摸多了,大多都吸在河里的大石头底下或者是河岸边,把石头翻开来就能看得到。
江云苓摸螺的时候,看到水里有些小河虾的也没放过,全都捉了扔进桶里。
秋天水草丰茂,连鱼虾也吃的肥美,个头长得也比夏天时大,这些河虾捉起来攒一攒,说不定都够他们一顿晚饭吃了。
就这样,随着日影渐渐西斜,水桶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第8/15页)
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黑条条的泥鳅装了一大桶,在水桶里拥挤的翻来翻去。
另一桶里则装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河鲜,河虾,河蚌,还有青螺都有。
眼看着差不多了,江云苓便对河里的霍青喊了一声:“相公,差不多了,你赶紧上来吧。”
快到傍晚了,山里温度本就比山下低,风一吹来竟觉得又有些冷,还泡在水里怎么行。
霍青应了一声,最后从水里扔上来一直鲜活只跳的河虾,然而也往岸上走。
一直泡在水里时不觉得,上来后才发现霍青一双脚都有些发白了,摸起来冰凉凉的,江云苓有些心疼,道:“晚上回家烧点热水,放点艾草和姜片泡泡脚吧。”
寒从脚起,别看霍青如今年轻,可要是不好好的保重着,到老了总有难受的那一天。
霍青笑着点了点头。
等把脚晾干了,夫夫俩人一人提着一个木桶往上下走。
到家时,霍文去周夫子那念书还没回到家,可家门口却还放着个木桶。
江云苓走前去一看,只见里头是一桶秋稻鱼,除此之外还有几条鳝鱼。
霍青也走上前看了眼,想了想,道:“应该是大伯家送过来的,这两天我见大伯娘和长宁正在水田里捉秋稻鱼呢,可能是过来瞧见家里没人,所以直接给放门口了。”
闻言,江云苓也弯了弯眼。
他们家今天可算是河鲜大丰收了。
这么多河鲜在家里可养不了太久,若是死了臭了岂不是可惜。
于是,江云苓便道,像之前春日里弄了一次鲜花宴一般,今天晚上他们再整个河鲜宴。
夏日里江云苓做过一次辣炒河蚬,加了辣椒和紫苏,那滋味霍青至今都还记得,听说今日又要炒,自然是忙不迭的点头。
至于鳝鱼和泥鳅,江云苓规划着,几条鳝鱼杀了,今晚和新米一块儿做一顿鳝鱼焖饭吃,泥鳅也杀几条,今晚拿来炒蒜苗,而剩下的就晒成泥鳅干,留到冬日里想吃的时候吃。
这么一看,要干的事儿还不少呢。
于是,两人进了家门以后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
江云苓到灶房里去洗手生火做饭。
鳝鱼焖饭的做法其实和他冬日里做的腊肉焖饭差不多。
米缸里舀两勺米出来,淘洗好了以后放在砂锅里铺平,加水,先把饭给焖上。
趁着焖饭的功夫,他另外拿了个木盆来,把捞回来的河虾倒了进去,先洗干净上头的泥,然后拿了把剪子来,把虾头和虾须部分的尖刺剪掉。
而霍青则提了张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杀鳝鱼和泥鳅。
鳝鱼河泥鳅一样,都是都是滑不溜手的,要是不会杀的人,弄得一地的血也未必能把鳝鱼杀掉,想着夫郎以前连泥鳅都没捉过的人,更别提杀鳝鱼了。
霍青干这个倒是快,以前他爹还在时,秋天的时候也会领他上山去捉泥鳅和河鳝,捞回来以后他娘也不敢杀,都是他和他爹动的手。
拿块干净的布巾子把鳝鱼的头包起来免得它滑走,另一只手拿刀,从鳝鱼的腹部划开,一直划到尾巴的地方,再把里头的肠子内脏等扯出来,一条鳝鱼就杀好了。
霍青拿刀把鳝鱼剁成了几块,剁好以后又用井水冲了几遍,把血水都冲干净了,这才端到灶房里去给江云苓。
鳝鱼杀好又杀泥鳅。
这一桶泥鳅可比鳝鱼多多了,泥鳅体型小,用刀不方便,于是霍青便改用了剪子,同样是从肚子的地方破开,内脏也不能要,不然吃着味道腥得很。
一条条泥鳅杀下来,整个院子里都是土腥味,血的味道惹得金点儿的喉咙里发出了几声低吼,走了过来,先是用鼻子凑过来嗅了一下地上的血和扯出来的鳝鱼和泥鳅的内脏。
大概是觉得味道太腥了,它闻了两下又不感兴趣的走了,甚至像是很嫌弃这个味道似的,径直走到了屋檐底下离霍青杀泥鳅最远的地方。
那模样看的霍青止不住笑骂了一声。
一桶泥鳅太多了,直到霍文读完书回到家霍青还没杀完。
一推开门,霍文便闻到院子里一股浓烈的腥味,还没放下书袋呢,便听他大哥喊了一声:“回来的正好。小文,把书袋放了,然后过来和我一起杀泥鳅。”
闻言,霍文“啊”了一声,先是愣了一下,而后一张脸皱了起来有些苦恼,结结巴巴道:“可是,可是,大哥,杀泥鳅我不会啊。”
霍青却道:“就是不会才要学。”
霍青对霍文的教养一直都有他自己的方式。
爹娘刚走的时候霍文身子不好,年纪又还小,他身为兄长,理所应当应该扛起这个家,至于供他读书,那是希望弟弟长大以后也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可以供霍文读书,也从不短了他的吃穿,但家里的一些活儿,只要是霍文的身体能做的,霍青也都会让他去帮着做。在江云苓还没来霍家之前,家里像是烧火,洗碗,喂养牲畜,还有煎药这些活儿,一直是霍文在承担。
更别说如今,霍文越来越大了,身体也好了不少,这些该学该干的活儿,就更应该让他学着去做了。
他虽然也希望霍文科举能考出个功名来,但心里也清楚,科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好些人考了一辈子都还是童生,而霍文也总是要长大的。
霍青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弟将来变成和有些念书念得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每日只知道吟几句诗的酸腐读书人一样。
杀几只泥鳅而已,又不是活蹦乱跳的鱼,凭霍文如今的力气,完全可以做得到。
见霍文站着不动,霍青挑了挑眉:“怎么,嫌这活儿污糟?”
闻言,霍文连忙摇了摇头,他只是之前没干过这事儿,瞧着那在他大哥的手里乱扭甩尾的泥鳅有点怵,并不是不愿或是嫌弃。
于是霍青点了点头:“那就赶紧回屋把书袋子放下,然后过来帮我。”
自家大哥的话在霍文这儿几乎是不容置喙的,于是霍文咬了咬唇,把书袋放回屋里,然后也提了个小马扎出来,坐在霍青旁边,跟他学着怎么杀泥鳅。
一开始,瞧见那一桶黑条条的泥鳅霍文还有些怕,泥鳅的身子滑腻腻的,触感冰凉,霍文头一次捉,根本抓不住,抓住一条又从手里滑走了。
霍青也不着急,从头开始教,见弟弟虽然一直蹙着眉,知道他是不习惯,但眉眼之中却没有露出什么不耐或是嫌恶的模样,心里也满意了几分。
霍文同样在努力的学,从一开始连泥鳅都抓不住,到后来,好不容易也能杀几条,虽然因为手生,弄得满地都是血,泥鳅也剪的乱七八糟。
但他只要肯动手就行,反正这些泥鳅也都是他们自家吃的,杀得好看难看都一样。
于是,两个人一个人杀得快,一个人杀的慢,不一会儿的功夫,木盆里也落了不少泥鳅。
中途,江云苓还出来过一趟,见霍文竟然也在水井旁边,两条腿岔开,坐在那儿杀泥鳅,他还有些惊讶,只是后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55-60(第9/15页)
稍微一想便也知道霍青的用意,于是没有说什么,用木盆装了些泥鳅便又进了灶房。
因为带回来的泥鳅太多了,兄弟俩一直杀到天都快黑了还没杀完。
瞧了眼桶里剩下的,霍青对霍文道:“行了,差不多了。剩下这点儿先养几天,过几天要吃的时候再杀吧。”
反正泥鳅好养,他们这水还是从山上提回来的,泥鳅在里头还能过上几天。
闻言,霍文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往常用来提笔写字的手这会儿沾满了血气和腥气,霍文却还觉得挺高兴的,并不是因为终于不用再杀泥鳅了,而是他觉得自己好像又学会了一个事儿。
继续这么下去,他觉得他和村里旁的孩子也没什么不一样了。
一桶泥鳅杀完,霍文去拿皂角洗手,霍青则把杀出来的鳝鱼和泥鳅内脏都用大扫帚扫了,装进竹篮里,拿去后院喂鸡喂鸭。
人不喜欢的东西,后院里的鸡鸭却喜欢的紧呢,霍青一把竹篮端过来,母鸡母鸭们便煽着翅膀围了过来,一只只埋头吃的欢。
而灶房那边,江云苓也开始炒上菜了。
砂锅里的米饭已经焖好了。热锅,锅里下一块雪白的猪油化开,放姜片和蒜末,倒进腌好的鳝鱼一块爆炒,再加点盐和酱油调味。
与此同时,另一口灶上,白色的烟气也从锅里缓缓冒了出来,紫苏辣子跟河蚌,河虾炒在一起,紫苏的香气四溢,闻着又香又辣,江云苓又往锅的边缘淋了一圈酒。
灶底的火光一下就蹿了起来,酒气蒸发变成烟气,香味飘得更远了。
忙了一日,一家子都有些饥肠辘辘的。
今天江云苓和霍青回家晚,是以今晚只能点上油灯吃饭了。
紫苏炒河鲜,蒜苗炒泥鳅,再加一锅鳝鱼焖饭,一桌子的河鲜,瞧着便觉得鲜美开胃极了。
“吃饭吧。”江云苓喊着霍青和霍文在桌子前坐下,掀开了那锅鳝鱼焖饭的盖子。
只见洁白的米饭上铺着一层金黄的鳝鱼,上头还盖着一层翠绿的香芫和葱粒,吃的时候用匙子把鳝鱼、香芫和米饭一起拌匀了。
新打下来的米粒粒晶莹饱满,味道不是陈米可以比的,鳝鱼淋了酱汁,味道又咸又香,因腌的好,一点儿也不觉得腥,和撬起来的锅巴一起嚼着,一口一个鲜香酥脆。
其他两个菜的味道也很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的泥鳅里有一部分是霍文自己杀的,他只觉得吃起来格外的香,一顿饭吃下去,连身子都跟着暖了起来。
————
日子就在这么忙忙碌碌中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秋收渐渐来到了尾声,地里只剩下些翻耕和下种冬小麦之类的活儿,秋粮卖了个好价钱,大家伙儿的荷包鼓了,路上见着人自然也都是笑着的。
该收拾收拾,准备马上要到来的秋社了。
第59章 第 59 章 秋社(一)
与春日里的春社对应, 春社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秋社则是庆祝丰收, 感谢神明保佑。
是以,秋社被定在每年立秋以后的第五个戊日,刚好赶在秋收刚刚结束的时候。
县城里每年秋社的时候都会举办一次大集,恰逢这会子地里的粮食收成了, 大家的手里头也没那么紧了,自然就有那闲工夫赶赶集, 上街买买东西了。
是以,每年的秋社城里人都特别多。
江云苓计划着要将他的南乳在秋社时第一次拿到城里去卖, 算算日子, 他那二十斤的南乳也发的差不多了, 于是这几天, 他时时都留着心。
在秋社前的五天, 他在家启了其中一坛南乳出来尝味道。
有了之前做的失败的经历, 这一回, 江云苓将腌制南乳的配料都控制的特别精心,启出来的这一坛尝着味道不咸不淡的刚刚好, 颜色也红亮好看,江云苓吃了一块很是满意。
二十斤南乳终于做好了!
做好以后头一件事就是给之前村里同他定过南乳的人家里送过去。
一共三斤半。家里没有那么多罐子了,于是霍青还专门上山去砍了好些竹子回来,有粗有细, 提前在家洗晾干净了, 留着专门用来装南乳的。
半斤南乳称出来大约是十五块,装小竹罐,一斤南乳三十块, 装大竹罐,这样既好看,送去人家里以后也好保管。
霍青和江云苓挨家挨户给人送去,收到的人家见他们连这都考虑到了,就没有说不好的,喜笑颜开的收下,收下以后迫不及待的便捏了一小点儿起来尝,吃完以后更是竖起大拇指。
嗯!就是这个味道没错!今晚可以拿来炒菜了!
而得益于之前定过南乳的这几家,很快,村里人便都知道,江云苓这一回的新南乳也做出来了。
之前总听别家说这南乳如何如何好吃,这回做出来,那之前别的没尝过的人家不得去尝尝味道,好歹看看是个什么东西也好。
江云苓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时候,于是提前备了一些出来,切成小块,拿小碗装了,放在家里,谁要尝,拿根小竹签扎一块吃就行。
南乳的风味独特,又是个新鲜吃食,大多数人都是接受并且喜欢这个味道的,一斤二十文虽然贵,但是半斤的价钱还是能接受的,反正刚卖了粮嘛,手里的银钱也丰了。
不就几块腐乳,咋还能吃不起。
因而这一尝,短短几天里,又卖出了一斤半去。
买到了南乳的人家自然高兴,当然,也有一些自家家里过得穷,连半斤也舍不得买,又瞧见人家生意做的好,眼红发酸的。
杨夫郎就是其中一个,自从上回刘氏一家被村里人赶走以后,他在村里想找个人说闲话都找不着了。
他惯会在后头挑唆旁人,有几个妇人夫郎的吃过几次亏,后头都不愿再搭理他了。
杨夫郎找不到人说话,心里却又憋的难受,只能自己个儿嘀咕两声:“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几块腐乳,还不稀得呢。要我说啊,那霍家夫郎就是故意的,说什么在村里挨家挨户的送,其实就是故意吊着人的瘾,好哄你们去买呢。”
然而话音刚落,便听住在他家隔壁的一个妇人道:“呦,杨夫郎,你不稀得,那怎么昨晚我家用南乳炒菜的时候你直站在我家门口走不动道儿呢,我看你盯着我家炒出来的菜,眼睛都要放光了。”
“就是,你不喜欢,前两天一块去青子家试吃,我瞧着就你吃的最多,一个人吃了三块还不肯停。”
“呦,该不是有人家里买不起,才在这儿说些风凉话吧。”
几人一人一句,把杨夫郎说的下不来台,一张脸也臊红了,只能悻悻的回家去了。
无论村里人如何说,秋社开没开始呢,光是在村里就买出去五斤,江云苓心里实在是高兴。
这已经比他之前预想的好太多了。
霍青瞧着夫郎那么高兴,自己也高兴,摸了摸江云苓的脑袋,笑道:“等到了秋社那天还会卖的更好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