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王铎中风(2 / 2)
朱由崧叹息道:“希望能坚持到朕回南京!”
啥?朱由崧说的好听,实际十分冷血?
是,从朱由崧现在亳州,到南京的直线距离也就350公里,不用快马加鞭,只要日行100公里,三四天也就到南京了;真想看仲氏最后一面,也完全来得及的。
但别忘了,朱由崧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就算保养的再好,也是没办法在马上一骑就是几个小时的;再加上朱由崧还要考虑随行的黄皇后的态度,因此注定了他是不能脱队先行的;因此朱由崧就只能从亳州登船,然后顺着涡河-淮河-新三河-长江的航线返回南京,但这么走,其实是绕路的,总里程会增加到500公里,并且内河行船的速度不会很快,顶了天也就每小时0.8节左右,夜航还会因为安全的考虑,更慢一些;所以,等他回到南京,肯定已经是15天以后的事了,贤妃仲氏未必能坚持那么久。
内侍当然知道宫闱中的忌讳,所以听完朱由崧的话,不敢多说什么,直接就退下了。
但就在内侍将退未退的时候,朱由崧突然吩咐道:“明天一早登船,沿线各地不做停靠,直接返回南京!”
如果太医院没有给仲氏下最后通牒的话,朱由崧还会在中都停一停,但现在他已经失去了前往中都拜谒祖陵和皇觉寺的兴趣,只想着尽快回到南京。
内侍应声退下了,朱由崧稳了稳心神,便又旁若无事的与钦天监农桑处并皇庄方面交流起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朱由崧才跟农桑处的技术官员们又说了两句,又一名内侍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皇爷,南京急报,王老先生中风了!”
“王铎?”朱由崧眉头皱了起来。“他今年七十还不到吧?”但大学士中风了,哪怕再轻微,也是没办法让他继续工作了。“命太医全力救治,至于司职嘛,让马士英安排廷推!”
其实还不止是内阁需要补员,工部尚书袁继咸、学部尚书杨鹗也在之前告老了,所以,接下来明廷中枢会有一番不小的人事变动。
“对了!”朱由崧叫做了准备退下传旨的内侍,补充道。“让太子代朕去探问一下王铎。”
朱由崧不在南京,本人是没办法去探问王铎,不过他即便人在南京,也是不好随随便便的就去探问王铎的----朱由崧去给王铎探病的话,王铎就是病好了,也得自杀谢恩----就只能让朱慈焈代表自己了。
当然,朱慈焈也不是白代表的,少不得加一层礼重老臣的buff在身,让朝野对他这个皇位继承人怀有更大的期望----是的,朱由崧对士绅不是很好,且一贯实施高压统治,因此必然有人会把希望寄托在朱慈焈的身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朱由崧交班的。
内侍退下了,朱由崧再次看向农桑处官员:“水稻增产,目前有何进展······”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