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140 拍摄中(1 / 2)
第140章140拍摄中
第一百四十章
网上的舆论风向转得很迅速,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秦盼云等多位导演转发后,在网友们口中,金翼奖渐渐失去了姓名,被“水奖”取而代之。
而Film展和春溪奖的主办方也多次公开表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让观众受到愚弄。
舆论已经到了这一步,潘俊倒是想装死,他的经纪公司一向护旗下艺人护得厉害,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律师函警告,或者对其他艺人阴阳怪气,这次却一言不发,想装作无事发生。
然而,潘俊粉丝的言论却被传得满天飞。
包括潘俊本人,无论是他的炫耀,还是他经纪公司的做法,都是在唐咏雷伤口上撒盐。
潘俊的口碑因此一落千丈。
但网友们都很清楚,问题不在于潘俊炫耀了,而是——究竟谁在潘俊本不该拿奖的情况下把这座奖杯交给了他?
很显然是徐礼嘉。
何况为了维护潘俊,徐礼嘉已经和今年金翼奖的其他评委们撕开了。
之前唐咏雷发难的时候,除了曹岩之外,其他评委都没有出面回应,主要是为了维护金翼奖作为三大奖的尊严。
颁奖典礼举办了,奖杯也已经颁发出去了,这个时候再提之前的种种问题就太不体面了。
然而,随着舆论急转,这届评审团被称为“金翼奖之耻”,金翼奖也成为网友们口中的“水奖”,加上网上的批判声来得太急太狠,这个时候难道他们还要坚持所谓的“集体决定”?
要是真有集体决定也就罢了。
那时候他们明明对最佳男配的结果很不满,徐礼嘉却独断专行地定下了潘俊。
总不能做决定的不是他们,到了背锅的时候,就非得大家一起背吧?
评审团成员之一的孙素琴最先在微博发声:“很遗憾我没有坚定自己最初的选择。”
“最初”这个字眼被网友们成功捕捉到了。
其他成员也纷纷表态:“对于最佳男配这个奖项,评委们内部同样存在分歧,但因为一些不可抗力,我们屈服了。”
“公平公正一直是我的坚持。”
网友们:“……”
“不可抗力”和“屈服”都用上了,矛头指向谁,已经很明晰了。
评委们纷纷倒戈,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潘俊是被徐礼嘉以一己之力推上最佳男配位置的。
徐礼嘉和林渊的矛盾被科普了一通。
徐礼嘉和唐咏雷的矛盾也被网友们科普了一通。
徐礼嘉这下是不得不回应了。
他倒是表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演并没有高低之分,某个人觉得出众的表演,在其他人眼中或许还不够优秀。”
徐礼嘉还说了些“打破传统”、“革新”之类的话,可任谁都看得出来,他不过是在诡辩罢了。
金翼奖的名声已经因他而崩塌了
直观的代价是商务和星光——今年以前,金翼奖的合作品牌都是高奢、美妆、汽车、通讯这些大众认知中高端的品牌,而自今年开始,金翼奖原本最不需要发愁的冠名成了问题。
大牌明星们也不再次次出席金翼奖,金翼奖的嘉宾席位出现了很多空缺。
最重要的是,三大奖虽然并称三大,但在电影人们认知中,三大内部同样有着先后之分。
金翼奖原先一直是三大中最具权威的,经过这一桩事后,金翼奖元气大伤,后面就算渐渐恢复了声势,影响力也不如从前。
而徐礼嘉——根据冯曾的权威消息,徐礼嘉原本有部签好了合同准备进组的电影,却临时被其他人替换了。
接下来徐礼嘉便经历了漫长的空白期。
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对自己遭遇的冷待无动于衷,他之后又担任了一次某海外电影节的评委,不知是出于报复心态还是别的,他故伎重施,又坑走了一个奖。
“他是想拿这个奖换资源,导演那边没同意。”冯曾道,“他太着急了,要是他这次替人家把奖争取到,就等于人家欠了他一个人情,有什么想法,他后面慢慢争取就是了,看在奖杯的面子上,人家会还他这个资源的。”
在经纪人看来,徐礼嘉明明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他偏偏选择了窄的那条。
……
之后发生的事就和林渊关联不大了,他还在剧组里兢兢业业拍他的《血腥往事》。
拍摄地越来越冷了,隆冬时节,天黑得早亮得晚,对林渊来说,每天从有暖气的房子里爬出来拍戏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幸亏拍摄地转场到了县城,现在还在山里拍的话,林渊怀疑自己会冻死。
“苦啊,苦啊。”
导演依旧面无表情从林渊身后路过,用导演的话说,林渊发出“苦啊”的声音听起来像一种鸟。
至于是什么鸟,导演想不起来了:“就是那种又啰嗦声音又难听的鸟。”
这个季节拍戏,进度可谓慢到了极点。
气温一低,设备就不好用,再时不时来场大雪,才说着下雪了,一两个小时过去,雪就能到膝盖,这里的冬天和林渊生活的A市完全不同。
A市的话,下上整整两天的雪,都达不到膝盖这个高度。
不过,冰雪磨练出了林渊坚强的意志。
“这是你自己加的台词吧?”——贺洵直戳林渊痛处。
“不磨练坚强的意志能怎么办,你现在难道能跑不成?”——于颖显然是现实主义流派。
“就不能表达一下对我的同情吗?”
“刚拍完下水戏快冻死的人,不想了解某些钻在屋里看雪的人的心情。”
今天剧组放假了,林渊又变得很闲。
这场雪不知会下多久,《血腥往事》里有场戏,背景设在雪大到能砸死人的一天,林渊猜,如果进度快的话,明天恐怕就要拍了。
“我的快乐根本持续不了
他跑到快喘不过气来了,整个人站都站不稳,呼吸也不畅了,离摔倒只差一点,导演才满意地鼓了鼓掌。
他要的就是林渊处在极限状态,演员处于极限,才能展现出最真实的表演。
林渊:“……”
他整个人已经筋疲力竭,但这场戏还要继续。
林渊其实打不动了,和他拍对手戏的那位演员也是一样——对方比他大近20岁,在这样的急剧的奔跑之下,对方摔得更早,又被林渊狠狠压了一下,林渊甚至听到了对方“嘶”的一声。
可是导演没有喊停,意味着就算再累,这场戏也得继续进行下去。
反正一次过不了的话,按任懋行导演的风格,同样的场面必然会要求他们再拍一遍,而且不是重来一部分,是从头到尾全部重来。
奔跑+嚎叫+零下n度的气温里扭打。
林渊想象了一下那副场景,立刻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很显然,他的对手戏演员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对方的动作里同样开始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