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2 / 2)
“大家听听便罢了,不要多说哦,毕竟隔几个车厢还有我的同事在呢。
你们猜猜我为什么会乘这辆车?还不是这糟心的工作……”云青青一开始还有点尴尬,但一打开吐槽的话匣子那是关都关不住啊。
——毕竟上班嘛,能有几个不疯的呢?
云青青的独角戏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就有人加入了话题——这大概是社畜之间的共鸣吧。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
有带着孩子北上求医的夫妇,也有高考后毕业旅行的准大学生,有千里迢迢回家探亲的打工人,也有一路什么都不想说走就走的行动派。
于是云青青在这个小小的车厢,听到了天南海北的故事浓缩成的一段段人生。
多奇妙,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却因缘际会在这里分享彼此的独特人生。】.
汉武帝时空。
卫青和将士们围坐在火堆边,听着千年后的人生。
这一刻,他想起了远在长安的陛下、姐姐们,还有他那开始到了叛逆捣蛋年纪的外甥。
回过神来就见身边的张次公一双虎目含泪,看得他汗毛倒竖。
“张副将,你怎么了?”
“咱老子想起了那一帮子兄弟,当年一别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也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机会跟他们一起喝酒吃肉,坐在一起叙旧。”
张次公早年曾为盗,投军后就一直征战在外,再未与当年一起落草之人见过了。
“放心,此次击溃匈奴尔等功不可没,还朝后陛下必将重赏,封侯亦有可能!”卫青拍拍他的肩膀,鼓舞道,“皆是你可携功返乡,与故人共话往事。”
“是啊老张,咱们立了这么大功,将那些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不敢再犯,咱们是英雄啊!”另一位副将苏建哈哈大笑道,“咱们这是保家卫国,到时候你的老兄弟都要羡慕你嘞!”
听到这话,四周的兵将们都放声大笑起来。
“也不知这小女郎能不能脱险啊。”张次公又将目光挪到了天幕上,“看了这么久,这女郎就像咱妹子一样,可不能有个闪失啊。”
将士们都继续关注天幕的动向,和乘客们一起翘首以盼着救援的到来。
这一盼,就又从天黑盼到天亮。
被困一天两夜之后,救援能到来吗?
第105章 第二十四个视频之转移。
【一觉醒来,水位还未下去,但好消息是大雨已经停了,这至少让大家有了个盼头。
而昨天下午出去寻找物资的工作人员也带着物资返回——他们联系了车站附近的社区小卖部,冒着大雨来回好几趟终于连夜搬回了矿泉水、方便面和火腿肠等真空密封容易保存的物资。
饥饿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经过与系统协商,它同意可以使用能量提供云青青的活动所需,所以她也把一部分的食物让了出去。
而她出发之前以备不时之需携带的葡萄糖冲剂,也早就拿给了更需要的人。
物质虽然仍然短缺,但是目前最让人恐慌的,还是在于大家失去了与外界联络的方式。
现在明面上只有列车长的一个卫星电话能够接收到外界的信息。
但当到了中午列车断电后,为了保证信息的流通,不得不也将这个电话关机,只在特定的时间点启用接收外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00-110(第6/12页)
的消息。
即使是有着系统,云青青也心里没底,隔一段时间就询问系统外面是否已接收到信息,是否已经派遣救援,得到系统的肯定回复才能安心。】.
清高宗时空。
徐茂材是一个新上任不久的小县令,当然他这官不是正经考上来的,而是家里花了大把银子捐来的。
虽然不是通过正道步入仕途,但毕竟读圣贤书多年,徐茂材心里还是有着一份为国为民的情怀在的。
所以当云青青身临险境的那一刻,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他可以从中观摩后世人如何动员百姓、应对天灾以及处理危机情况。
所以这些天他吃饭睡觉或是翻阅往年卷宗、了解当地事务之余都分出注意力关注着事情发展。
而让他疑惑的是——
“为何本官劝告百姓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收效甚微呢?”徐茂材想起昨日自己前往视察河堤时对着民夫们说的话,那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他这辈子都没有这么放低身段说过话——自幼锦衣玉食、仆役环绕的徐大人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同样的招数,那些乘务人员用起来收益颇佳,到了他用就没什么效果呢?
“难道是我的文笔不够,写出来不打动人心?还是我说话技巧不佳,不能令百姓信服?”.
宋高宗时空。
岳飞又一次得胜领军归来,将兵卒留在城外大营后,岳飞就到了留守府拜见宗泽。
两人一番见礼之后,宗泽拿起桌上一个食盒递给岳飞,含笑道:“鹏举,你看看。”
岳飞不明所以,揭开食盒一看,在一个白瓷盘里叠着几块色泽金黄、面条干脆的面饼。
岳飞大喜问道:“是那方便面?”
“没错。”宗泽点了点头,“之前那方便面出现之时,评论区有人说道这与其家乡所谓‘伊府面’极为相似,后我与其多次沟通,终于问得此面做法,制成了这方便面!”
“然后行军打仗,将士们又能多一种干粮了!”
“不止于此。”宗泽指了指天幕上狼吞虎咽着方便面的乘客们,“若有朝一日天灾来临,此面有油有面,又能长久保存、便于烹饪,只要煮开烧开便能快速让灾民饱腹。
此活命之物也!”.
【在云青青的示意下,镜头切换成了两半,一般是火车上乘客们的日常,一边是俯拍的一片狼藉的大地上,一群橙红色的小点在漫漫泥水中摸索着朝车列车而去。
云青青看到的确有人来救援,紧绷的神经总算稍微放松一下。
“按照这个进度,铁路应该很快就能修复吧?”云青青站在过道的窗户边,痴痴看着远方低声喃喃道。
但是她的庆幸没能持续太久,因为又开始下雨了。
雨势来得又急又快,雨滴拍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更像是拍打在乘客们的心上。
大概是下午两点左右,乘务人员开始逐个车厢要求乘客转移。
“再说一遍,由于雨势太大,可能引起两侧山体塌方,我们需要立刻转移!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不要携带大件行李,先到车站里集合!
老人小孩和身体不便的优先!然后是女同志!男同志殿后!
大家跟我来!”
很快,乘客们冒着大雨离开车厢,在车站集合之后转移附近的村庄。
乘客们被安置在了村民家里、并校后作为活动中心的小学里、还有村委会里。】.
汉顺帝时空。
张衡看到天幕上泛滥的洪水,想到的却是地龙翻身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
“永自初元年至延光四年,短短十八年间,几乎年年都地龙翻身,其甚者大至四十二个郡国,皆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地龙过处目之所及皆是惨相。”
张衡的眉头紧皱,盯着案几上摊开的纸张,上面墨色线条绘制着形似酒樽的草图。
“如今凡人尚不能预测天灾,但若是在地动发生之时有所感应,京师即刻便能调集各地人力物力赈灾救援,如此就能省下许多时间!就能救出更多人!”
“地动仪,我一定要造出来!”.
宋哲宗时空。
定州。
苏轼也唏嘘万分:“水利事关国计民生,而民心才是共渡难关的关键啊!”
熙宁十年苏轼于徐州任知州时,黄河决澶州曹村,洪水包围徐州城,他带领军民抵御洪水,修筑东南长堤,那段时日连他自己也住在城墙上,效仿大禹过家门而不入,又派遣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这才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若官不能一心为民、以身作则,又如何能要求百姓信服、拥戴官员呢?”.
晋元帝时空。
不论是城墙之下、巷陌之间,还是乡野村落、山林之中,都有人在窃窃私语着:
“这些人是难民了吧?那个村子怎么敢放人进去哦?”
“难民进村,不得从村人口中抢夺口粮啊?”
“难民凶起来可是要人命的啊!”
他们对村民大开家门欢迎乘客们进门避难的举措难以置信,这世上谁敢接纳受灾的人哦?粮食只有这么多,你吃了我就得饿死啊!
再看到村民们拿出家里的粮油米面,倾尽家底地招待乘客们,那就更不理解了。
“我瞧着他们家里的吃的也不多了啊?”
“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傻人?还一来就是一个村子?”
“他们肯定是家里还偷偷存了粮食!不可能有人这么大方这么没有戒心的!”
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无法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人数劣势但家有余粮的一方倾力相助,饥肠辘辘但人数众多的一方也没有强抢,双方在脉脉温情之余,也默契遵守着一种无言的秩序。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
隋炀帝时空。
开凿永济渠征调的男丁女丁越来越多了,若是从高空俯视下去,便会看到这一条长长的河道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犹如工蚁一般的人群。
“我和那些人多像啊。”罗燕燕看着天幕一边那些看起来微小如蚂蚁的身穿橙红色马甲的人,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但很快这个念头就分崩离析了,她自嘲一笑,
“怎么会一样呢?他们是为了救人趟着泥水,而我呢?我们呢?我们是为了什么?”
天幕上军民一家亲、官民其乐融融的场景和现实中严苛的小吏、暴虐的兵将两相对比之下,罗燕燕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割裂感。
“到底哪边是真那边是假呢?到底是谁错了?是我生来卑贱就要如猪狗般任人宰割?是我命如蝼蚁所以可以被上位者肆意摆布?
可后世之种种证明,世间可以有另一番景象!
如果错的不是我,不是我们这鄙薄的蝼蚁,那会是谁呢?
是那些兵过如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00-110(第7/12页)
的兵匪?是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吏?还是……皇宫中那高高在上、掌控世间一切的天子?”
罗燕燕被自己这大逆不道的念头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拼了命地把这个想法塞回脑海最底层,最好是如轻烟薄雾瞬间消散,好教人不要察觉。
但她又忍不住想:“天子的无上威严可以掌控四海,可他也无法掌控我的想法,既然世间存在皇帝的权威不能触及之地,那是否说明皇帝本身就并非完美无缺?”
有些念头,一旦起了,就再也消不下去了。
有些火星,注定是要烧成燎原大火的。
第106章 第二十四个视频之曙光。
【第二个白天也过去了,很快,夜色再一次降临。
画面的左边,乘客们三三两两躺在地上或者桌椅板凳上蜷缩着入睡;画面的右边,身穿救生衣的人正在抢修被今天的大雨再一次被损毁的铁路。
云青青却睡不着。
她用手机自带的手电筒照明,小心翼翼地绕开了那些鼾声如雷的房间,孤身一人在学校里四处走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撤并的乡村小学,孩子们应该是都已经转移到了镇上或者是县里的学校上学了。”云青青介绍着这所简单的小学。
学校的楼道间、展示栏还留着学校的简介、优秀学生表彰、教师介绍及先进事迹,另外和一些其他的公示信息、宣传资料(诸如防溺水、禁毒、培养卫生习惯等等),通过这些零散的信息还可以粗略还原出一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乡村小学。
云青青一切如常地进行着直播,好像这次身处险境并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影响。
但当她看到评论区的弹幕里对她的关切与安慰,一种被家里人安慰后的委屈油然而生——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没有人关心的时候一切都可以扛过去,一但有人关心了,委屈就会决堤。
云青青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声音的干涩哽咽着:“我真的太害怕了……虽然我知道国家不会放弃我们,但是很害怕他们来晚一步……害怕万一有意外呢?
……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风景我没有见过,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没有体验过……最重要的是我爸妈年纪大了,不敢相信他们会受到多大的打击……”】.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睁大眼睛看着这所学校的布局,心里琢磨着在大明建立这种乡村小学的可能性。
他皱着脸唠唠叨叨地跟好兄弟们诉苦。
“咱这个皇帝也难做啊,前头这些年打打杀杀令天下百废待兴,还有很多地方的官员空置,无人处理当地事务,可咱哥几个都是军汉,打打杀杀咱当仁不让,可这文绉绉的细致活咱干不来啊。”
朱元璋靠着徐达的肩膀并排坐在台阶上,一番话说得兄弟们连连点头,“那些文人自恃清高,瞧不起咱裤脚上的泥巴,不愿意为朝廷出力,要是长久下去,没有有本事的人当官,那那些肚子里没二两货的废物做了父母官,不是对百姓们更加不好吗?”
在座的都是朱元璋的老兄弟,大家都是苦出身,深受官僚盘剥欺压,对付更是深恶痛绝。
“所以咱就想啊,咱不靠他们,咱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
要是大明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小学,就可以培养出许多识字的孩童,这些孩童培养几年出来就可以做账房先生,好的就能做小吏,咱自己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更加放心,你们说对吧?”
“大哥,你说得对!”徐达第一个回应了朱元璋,又问,“可是国库支撑得起吗?”
会心一击!
朱元璋捂着胸口,脸上的五官都拧在了一起。
“不够啊!远远不够!哪哪都花钱,但是百姓已经交不起那么多税了!所以咱想改税制!”
朱元璋一只手按在徐达肩膀上,双眼紧紧盯着徐达的眼睛,他的脸上露出笑意,瞳孔深处却隐藏着冷酷的寒霜,
“那些豪强大户、士绅员外一家子几十口人占据了那么多土地,那他们就应该多缴些税,那些没有那么多地的人就能少交些税,就可以活下来更多人,养得起更多的娃娃,你说对吗?”
徐达眼睛都没眨一下,点头道:“没错!咱们当年响应红巾军不就是为了咱自己、咱以后的儿孙都能吃饱饭吗?这个好!大哥!兄弟支持你!”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加深,转而看向其他人。
“没错,咱有那么多地,一家子又能吃多少呢?”
“大哥,我支持你!”
听着兄弟们七嘴八舌地表忠心,朱元璋眼中的笑意真诚了几分,语气激扬道:“好!是咱的好兄弟!咱还以为你们当了国公伯侯之后就想着长长久久地坐享富贵了呢。”
“嗨,想当然想,但咱也不能昧着良心忘了当年过的苦日子啊!”汤和叹气道,“咱不就是为了一个富贵才把头拴在裤腰带上去杀敌的吗?但咱也不能忘本啊!”
说着说着,汤和抹了抹眼睛,又恶狠狠地道:“自从听人说了后头那个清朝的事,咱心里苦啊!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就便宜了那些异族人?
那还是咱少收一点粮食,让咱汉人过得再好一点、再有本事一点,这样肉也是烂在咱汉人自己的锅里。”
朱元璋放声大笑,拍了拍汤和的肩膀。
“好兄弟!”
其他人纷纷大笑着附和。
夹杂着暑气的风吹过,汤和暗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
唐太宗时空。
太极宫。
太上皇李渊被云青青的倾诉扫射到了,他想起了自己的长子一家,进而想到了那些逝去的孩子们。
“黄梅未落青梅落,白发人送黑发人[1]啊。”
他仰天长叹,心中悲伤掺杂着几分其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罢了罢了,世民或许是个好皇帝!”
郁结于心已久的李渊翻阅着那些璀璨耀目的诗词歌赋,对着天幕畅想诗篇中的盛世大唐.
【云青青在学校里晃悠了一圈,最后还是回了安置的房间,靠着墙席地而坐,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直到一声尖叫击碎了黎明前的黑暗,惊醒了沉睡的众人。
“解放军来了!”
顿时房间内半梦半醒间的乘客们顿时翻身而起,四处询问:
“是不是解放军来了?”
“有人来救我们了吗?”
“快快快!出去看看!”
于是醒了的推醒还在梦中的,大家迫不及待地挤了出去,待看到那身着迷彩服的身影排着整齐的队列踏入学校的大门,教学楼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云青青和身边人兴奋地欢呼拥抱,许多人喜极而泣,他们一边哭着一边朝外快跑着迎了上去。
更有人一把抓住带队队长的手,哭得涕泗横流:“你们终于来了!你们怎么才来啊!幸亏你们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00-110(第8/12页)
宋孝宗时空。
辛弃疾看着受困的乘客们见了军队如同见了亲人的场景,这一幕惹得他不禁眼眶发热。
“这是否就是当年北地百姓喜迎背嵬军之景呢?
而在如今的北地,又有多少汉民仍然在苦苦等着王师北上,等着有朝一日对着王师问上一句你们怎么才来呢?”.
而在其他时空,也有人看着这一幕嚎啕大哭。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人来救呢?”
“同样是平头百姓,为什么他们的命这么重要,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那些丧生在灾情当中的、当地官员懒政怠政之中的,以及大灾之后由于赈灾粮被贪污而饿死的人,那种种惨状和这般和谐之景在对比之下又是何其刺目啊!
第107章 第二十四个视频之获救。
【等到乘客们的情绪有所缓和之后,带队的队长才跟大家表明,他们这一批三十六名武警是先头部队,后头还四百余人正在星夜赶来。
“大家放心,我们来了!我们会保证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出去!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队长示意队员们把扛过来的物资交给村委干部,朗声道:“大家放心!先吃饱肚子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之后我们一起转移!保证让大家都安安全全地回家!”
“好!”
“我们回家!”
乘客们被打了一针强心剂,精神头十足地开始准备早餐、收拾东西,安安静静的等待着转移的命令。】.
唐宪宗时空。
白居易留心着队长和村干部们动员群众的每一句话,他仔细琢磨着这句话的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让群众们全心全意信赖并服从。
最后,他长长叹了一口气。
“百姓对朝廷、军队的信任才是最为关键之处,而这非一日之功可成!我还是得踏踏实实做好该做的事,多多为民谋利自然就有人如此信服我。
至于其他人,我也管不到啊。”
不过……
白居易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我还是可以写写诗作劝告同僚,若能上达天听令圣人动容,便是我此生之幸了!”.
唐玄宗时空。
姚崇突然之间心领神会——
“于此类天灾而言,灾民所需的不仅是朝廷的救灾之举,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援与安慰,是发自内心相信朝廷的底气!”
“如此一来,光是督促各地刺史治蝗灭蝗仍不够,派遣使者督促刺史也仍犹不足。
百姓敬畏蝗神如虎狼,其中多为不明其成灾之因,若能将蝗灾形成前因后果广而告之,将朝廷所有举措因何而来一一道明,百姓自能判断是非!”
姚崇看着桌上这几日焚膏继晷自天幕中抄下来的《除蝗疏》、《救荒简易书》、《除蝗备考》等等一系列后世救荒救灾之典籍,决意择取其中关于蝗灾的内容重新编纂一本册子,后令监督刺史的使者将其下发至县乡,让百姓自发加入灭蝗的行动当中来.
【在中午吃完饭之后,几架直升机来到村庄上方投放了一批物资。
队长一边指挥着战士们去将物资收集起来,一边协同乘务人员带着乘客们回到了列车上收拾东西。
下午三点五十八分,四百七十五名武警官兵带着食品、衣服和药品陆续抵达增援。
经过与上级和当地干部沟通,最终大家一致决定连夜转移群众。
在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饱饭之后,利用吃饭时间统计好了所有人员的武警官兵开始带领群众转移。
大人们提着自己的行李,老人和小孩被官兵们或背着或抱着,浩浩荡荡一千多人开始了十公里的徒步跋涉。】.
秦始皇时空。
看着带队的队长短短世间内就组织好了千余人的百姓,李信的眼中全是欣赏。
“此人带兵可为千夫长也。”
能轻松统筹调配以千为单位的、未经训练的人,这一份能力放在军中也是足以令人侧目的。
“后世练兵之法啊,真令人好奇。”
李信想了想兵家各家藏得严严实实、仅在家族子弟之中流传的兵法,又觉得后世这种带兵的法子也只能靠他自己悟了.
宋高宗时空。
“所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之军……”岳飞看着天幕中军民一家亲的场景,双眼闪闪发亮,“此乃吾欲率领之兵也!”
“唯有亲民爱民之军方能为百姓拥戴!”
岳飞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以后要严肃军纪,在军中树立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风气。
如此才有收复中原的王师风度!.
明武宗时空。
朱厚照的注意力都在直升飞机上。
他的脑子里全是同一个念头——
“若有吉祥轮在顶上旋转,是否能将人载上青空?”
“届时朕能否腾云直上,俯瞰大明万里河山?”
朱厚照被脑中臆想的画面激得汗毛倒竖。
“这科学可真是好东西啊!摆驾,朕要去工部看看!”.
明熹宗时空。
王徵翻阅着手上这本将要完本的《新制诸器图说》手稿,心中激动不已。
“这火船自去依靠的动力与那发动机何其相似!那天上以吉祥轮带动之物,必然也有与发动机相似的动力源,若我能钻研透彻其中原理,必然能将其运用于当朝!造福天下多矣!”.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对涉水而行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云青青一只手拎着小箱子,一只手举着手机照明——再一次感谢出发前多带了一个充电宝的自己。
身边的武警官兵背着孩子,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尤其是孩子们的压力,小伙子们和孩子们天马行空地聊着天,配合着他们的童言童语加油打气。
“好了我们的大冒险穿过了一个隧道,现在要继续第二关了,等到了终点我们就可以坐上来自云端的列车回家。”
云青青偏头看着这个战士,年轻的脸庞上一双黑黢黢的眼睛在黑夜里格外有神。
“小伙子,你多大了哇。”
“大爷,我今年二十了。”
“二十哇,比我孙子都小啊!还是个娃娃嘞。”
就在这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一行人从深夜走到天际破晓。
东边泛起鱼肚白之际,一辆列车伴着晨光踏破黑暗而来,精疲力尽躺在月台上的乘客们顿时生出了无限的气力。
“车来了车来了!我们得救了!”
在排队乘车的时候,乘客们团团围住前来救援的官兵,眼眶泛红、泪水涟涟,嘴里不住地感谢。
最后,云青青在列车中就坐,看着官兵们重新整队,原地修整。
“同志们,接到上级命令,某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00-110(第9/12页)
还有一批群众正在等待救援,现在原地修整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后立刻出发,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云青青憋了一路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宋仁宗时空。
茶馆里随着乘客们提心吊胆了一路的茶客们终于松了口气。
“可算是得救了。”
“这几天可担心死我了。”
“他们的官兵是这个!”一个茶客竖起了大拇指,“也不知道咱们的禁军能不能……”
“诶诶诶说啥呢!好好喝你的茶!”同桌的同伴打断了他的话。
“怎么不能说呢?咱们官家宽容仁爱,那咱们的兵不说到后世人这个地步,有个两三分总没问题的吧?”
这个问题抛出去,不只是他的同伴,整个茶馆的伙计和顾客们都讷讷不言,顾左右而言他。
茶客环顾一圈,最后也沉默了.
汉武帝时空。
刘彻看向武警官兵们的眼神丝毫不加以掩饰地写满了“想要”。
但他也知道,以大汉如今的国力,根本养不起这样完全脱产的精兵强将,别的不说,光是那些人高马大的士兵一看就是粮食油盐和大量的肉蛋才能养出来的体格——那些都是钱啊!
大汉的国库根本支撑不起。
“但是——”刘彻转念一想,养不起一支大军,养支一两千人的精兵还是可以的。
“不若于南军新设一支天子侍卫禁兵,征长安良家子以充其中,按后世练兵之法训练。去病。”
“臣在。”
“你可敢于此军中任一百夫长?”
“臣敢!”
“这么有信心?”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很好!”刘彻很欣赏霍去病意气风发的模样,“这支新军就叫羽林骑吧。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为羽林!”
第108章 第二十五个视频之惊喜来电,关于公费生和奖助学金。
自从上次出差被困获救后,云青青和同事返回了公司——在他们被困的时间里,公司派了另外一波人去解决客户的问题。
于是云青青回长沙第二天无缝上班。
——没办法,打工人就是这么卑微.
【“上次说要看电影结果遇上了出差,我重新订了今天晚上的票,等会下班了去外面吃个饭正好赶上放映。”
出了车间,云青青摘下安全帽甩了甩湿透的刘海。
突然想起的手机铃声吓得她一抖。
“不是吧,每次说完看电影就来电话?要是再要出差我可不去了。”
云青青嘟囔着掏出手机,一看来电人名顿时眉开眼笑。
“是一个小朋友!”她接通了电话。
“青青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九月份就要去上大学了!”
电话那头传来轻快的女声,“拿到通知书我第一个打电话给你!我好开心啊!”
云青青也笑出了声:“恭喜你啊,什么时候来长沙玩?我请你吃饭。”
“不用不用,该我请你吃饭才是,这几年多亏了你一直资助我。”
两个人在电话里简单交流了近况,又高高兴兴地分享了喜悦,有时间见面吃饭。
云青青带着笑意挂断了电话。】.
隋文帝时空。
颜之推的注意力被云青青与女孩交谈中提及的“公费师范生”和“助学金”吸引了。
“这助学金上次那毕业典礼发言之女郎也提及过先,此一词尚可由名推其意,可这公费师范生又是什么呢?听着其中好像很是有一番章程?”
自从接待了陈国使者之后,他就渐渐淡出了官场,在家潜心钻研学问,一边编纂《颜氏家训》,一边撰写呼吁读书人立足生活、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识的文章。
云青青两人的一番交谈,激起了他对后世教育空前的好奇心。
于是他第一次在评论区留下了提问.
【云青青也看到了他的提问,正好她离办公室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就爽快地低声回答:
“公费师范生有两种,一种是国家一种是地方,简单来说都是是国家或者当地财政出钱负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且发放生活补贴,但是学生毕业以后就要到国家或者是地方指定的学校任教若干年。
还有公费医学生,都是公家出钱让你上学,但是你毕业后必须服从安排前往基层服务。
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改善基层教育、医疗人员短缺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上学费用和毕业去向的问题。”
“这个妹妹就是考上了师范生,将来会成为一名基层小学老师。”】.
宋神宗时空。
赵顼听完,询问王安石道:“依王公所见,这公费生如何?”
“此法甚好,可惜不能用于大宋。”王安石摇摇头,“其一国库不丰,且大宋尚无相应一系政策托底,暂不能将其化为己用。
其二,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是于庙堂奏对于君前,鲜有人愿于偏僻乡野筑杏坛。
其三,太史公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荒僻之地百姓尚未*能饱腹,又何谈读书识字呢?”
赵顼只觉得满心壮志被浇了盆冷水,怔了怔道:“是我想当然了。”
“陛下拳拳爱民之心,天下百姓自当涕零。”王安石话锋一转,“不过,澹澹娘子现在所言之助学金、奖学金倒是未尝不能一试。”
赵顼于是再去听云青青的介绍,顿时精神大振.
【云青青讲完了公费生,又讲到大学里面的奖助学金。
“奖学金和助学金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院级,甚至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的,可以说,只要好好学习,不仅上学花不了钱甚至还有可能赚钱。”
云青青笑了笑,笑容中有着自豪,“不是有句话吗?你只管好好读书,剩下的交给国家。”】.
清圣祖时空。
书院之中的学子面露惊异之色,议论纷纷。
“这不就是书院发放膏火之政?”
“举诸生中有文行者与焉,课举业经艺外,兼课诗赋杂文,月凡再举,择优定额,月给膏火笔札以奖励之。[1]李兄,你今年获得了几次膏火?”
“在下不才,区区三次。不知王贤弟得奖几回?”
“侥幸比李兄多一回而已,说不定本月李兄就追上来了。”
学霸们在虚伪地谦虚,而学渣们在真实地拈酸。
“虚伪!哼,得意什么!”
“宋兄,你管他们怎么说呢。你要不先别抄旧日文章了。”
“是啊是啊,书院规定读书宜实事求是,无得草率,凡应课不得抄录陈文,违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