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失忆篇四(2 / 2)
那一刻,她坐在电脑前,听着那个男孩的声音,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温暖。
祁衍走过来,轻轻将手搭在她肩上:“我们做得还不够。”
江沛玉抬头看他:“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窗外,阳光洒落,微风轻拂。他们的心里,那束光,从未熄灭。
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麦德林的夜晚来得悄无声息,街道上依旧残留着白日的喧嚣,但学校里已是一片静谧。江沛玉和祁衍坐在教室角落,看着孩子们陆续离开,脸上带着一种疲惫却满足的神情。
“你有没有注意到,”江沛玉低声说,“他们的眼神不一样了。”
祁衍点头:“更亮了。”
“不是更亮,是更坚定。”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教室墙上那些画作上,“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故事是有价值的。”
祁衍沉默片刻,忽然说:“我想在南美设立一个长期的‘星火之声’录音点。”
江沛玉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让这些孩子自己录制自己的故事?”
“对。”祁衍眼神认真,“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外派人员,也不能只靠我们亲自去听。真正的故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讲出来,用他们自己的声音。”
江沛玉思索了一会儿,缓缓点头:“可以。但我们需要培训当地的教师,让他们掌握基础的录音和剪辑技术。”
“我已经和伊莎贝尔谈过了。”祁衍说,“她愿意牵头培训。而且,她还联系了几位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希望能把‘星火课堂’的心理支持系统也完善起来。”
江沛玉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是的。”祁衍轻声说,“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我们并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向他们学习。”
江沛玉望着他,眼里带着笑意:“你终于承认了?”
“我一直都知道。”祁衍看着她,“只是现在,我更确定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教室里只剩下窗外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你还记得阿米娜吗?”江沛玉忽然问。
祁衍点头:“当然记得。她画的那只鸽子,我一直留着。”
“我也是。”江沛玉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轻轻翻开一页,上面是一幅蓝色的画,画中是一只信鸽,嘴里衔着一封信,信上写着:“我想回家。”
“她现在应该已经离开难民营了吧?”祁衍问。
“不知道。”江沛玉轻轻合上笔记本,“但她的故事,还在被很多人听见。”
祁衍看着她,忽然说:“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让这些孩子的故事,能真正留下来?”
“不只是录音、出版,而是……永久保存。”
江沛玉沉思片刻,点头:“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字档案库,把他们的故事、画作、录音、信件全部数字化存档。这样即使他们离开了,他们的声音也不会消失。”
“甚至可以做一个互动平台。”祁衍眼中闪过一丝光,“让世界各地的孩子,可以听到彼此的故事,写下自己的回应。”
江沛玉笑了:“你这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儿童故事交流平台?”
“为什么不呢?”祁衍认真地说,“我们一直说,教育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但也许,真正的教育,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
江沛玉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
夜色渐深,教室的灯光映照着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两个小小的火苗,在黑暗中燃烧。
几天后,他们离开麦德林,前往秘鲁。临行前,伊莎贝尔送他们到车站,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这是孩子们写给你们的信。”她笑着说,“他们说,你们是第一个愿意听他们说话的大人。”
江沛玉接过文件夹,眼眶有些湿润。她翻开第一页,看到一个孩子歪歪扭扭的字迹:
> “谢谢你们来听我说话。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愿意听我说话。”
她轻轻合上文件夹,抬头看向伊莎贝尔:“请替我们谢谢他们。”
“我会的。”伊莎贝尔点头,“他们也在等你们回来。”
祁衍站在一旁,轻声说:“我们一定会回来。”
他们登上车,车子缓缓启动。窗外,伊莎贝尔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中,而孩子们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旅途中,江沛玉翻看着那些信,忽然停下来,指着其中一封说:“你看这个。”
祁衍凑过去看,那封信上写着:
> “如果我的故事能飞,它会飞到没有战争的地方。”
江沛玉轻声说:“这句话,好像在哪见过。”
“在阿富汗。”祁衍说,“那个八岁女孩写的。”
“是啊。”江沛玉低头看着那句话,仿佛看见无数个孩子在战火中仰望天空,等待一只信鸽,带着他们的声音,飞向远方。
她将那封信小心地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轻声说:“我们得让他们的故事,真的飞起来。”
祁衍看着她,眼神坚定:“那就让它们飞吧。”
窗外,阳光洒落,微风轻拂。他们的心里,那束光,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