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2 / 2)
他收回目光,语气温和地朝侍立一旁的张立德颔首道谢,将暂不用的书卷轻放在侧案上。
落座时,只沾了圈椅沿二分之一的位置,脊背挺得笔直,绛紫朝服垂落椅边,衬得那双手执卷的手指愈发清瘦,偏偏身姿里透着股说不出的从容气度。
张立德忙不迭躬身应着,受宠若惊的退到一边。
旁人只瞧着御前太监风光,但这体面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他在五品以下的官员面前尚能挣几分脸面,真到了高官重臣跟前,不过是个端茶递水的伺候人罢了。
太师可是正儿八经的从一品,更是帝师,顶上除了陛下和剩下那几位大人,谁都担不起他一声客气。
卢归帆却没留意他这满腹心思。他目光落在床榻上,只见小皇帝半倚着引枕,锦被滑到腰际,乌发散在枕上,姿态散漫得没半分君王模样。
方才对张立德的温和不禁敛去几分,他微微颔首,语气带上了几分讲学的郑重:“陛下,晨安。”
榻上的乔昭却只懒洋洋歪过头,掀了掀眼皮瞥了他一眼,连句应付的话都懒得说,分明还没从睡意里挣脱出来。
卢归帆也不介意,缓声问道:“昨日习的《小雅·南山有台》,陛下可还记得?”见乔昭眉峰微蹙,他又稍作退让:“若是背不全,简述其意也无妨。”
“……何不先教今日的?”
乔昭终于开了口,目光瞥向一侧:“昨日那篇着实乏味,朕只记得南山北山各长各的草木,然后便是‘乐只君子’、‘乐只君子’地反复念叨。”
他记东西快,忘得更快。昨日听卢归帆念过一遍,便能像唱小曲似的朗朗上口,可这匆忙过去了一日,那些字句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卢归帆无奈地摇了摇头:“陛下,为君者当明诗中深意,而非只记音律辞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公主她不装了》 17、第 17 章(第2/2页)
乔昭闻言,忍不住轻哼一声:“朕是天子,为君的道理,长大了自然会懂,又何须靠这几句诗来教?”
他说着,大概意识到自己语气重了,目光重新落回卢归帆手边,语气软了些,“今日这篇名字好听,太师为何非要考较昨日的,不先讲新的?”
卢归帆太了解他的性子,这般说辞出口,便是打定主意要将事情扭到自己想走的路上了。
“……罢了。”他终是叹了口气,从案边取过今日要讲的书卷,“既然陛下想学《常棣》,那便先讲《常棣》。”
乔昭眼睛顿时亮了,不待高兴,又听卢归帆补充道:“但午后需将《南山有台》抄写三遍,明日臣要亲自查验。”
“……”
卢归帆对乔昭那满脸写着“不情愿”的怨念视若无睹,只自顾自翻开书卷,清俊的眉眼此刻绷得端正,褪去了平日的温和,添了几分讲学的肃穆。
“棠棣。”
温润的嗓音缓缓响起,先念出诗题二字。
依旧是往日的规矩,卢归帆先将整首诗从头诵读一遍。语速不疾不徐,每个字都咬得清晰,尾音带着些微书卷气的轻扬,像山涧清泉漫过玉石,清润得好听。
乔昭虽打心底里不爱这些之乎者也,但每到这时也不得不承认,听卢归帆念诗,倒真算件舒心的事。
一遍过后,便是逐句解说诗中大意。
“……今日所学《常棣》,陛下当知,此诗看似咏草木,实乃周王室以棠棣暗喻兄弟,意在警醒后世帝王之家,当重骨肉相连之谊。”
他指尖轻点卷页旁的批注:“‘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说的便是棠棣花开时并蒂而生,萼托着瓣,瓣偎着萼,正如陛下与长公主,本是同根同枝。”
乔昭是历朝历代少有的独子帝王,卢归帆便特意以长公主乔知意为例,免得他觉得诗中所言与己无关。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他抬眼望向榻上的人,语气愈发郑重:“周公特将此诗纳入礼乐,并非附庸风雅,而是盼着帝王家的手足亲情,能如这棠棣一般,同沐春阳,共承雨露,和乐相融。”
——萼托相承,风雨共担。
“自然,就如皇姐与朕。”乔昭小脸上扬起几分得意,方才被课业压着的郁气仿佛一扫而空。
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忽地一掀锦被,明黄色的里衬滑过肩头,露出底下月白单衣,赤着脚便往榻下踩。
“哎哟!陛下仔细着凉!”
张立德在一旁看得心都揪起来,忙三步并作两步抢上前,将搭在屏风上的云锦外袍展开,小心翼翼地往乔昭肩上裹。
他手指飞快地系着玉带,嘴里不住念叨:“这春寒还没褪呢,陛下怎敢赤足?仔细回头又闹头疼……”
卢归帆握着书卷的手指微微一顿,眸底掠过一丝疑惑。他原以为陛下听了这席话,顶多是随口应和两句,却没料到会是这般反应。
乔昭却没理会张立德的絮叨,只扬着下巴,清亮的嗓音里满是雀跃:“备马!”
他抬手推开张立德还在整理衣襟的手,兴冲冲转向卢归帆,眼里亮得像星子落了满眶:“去长公主府!这《常棣》说的这样好,朕定要背给皇姐听!”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