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长安小厨娘(美食) > 30-40

30-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快穿之欧皇 实名抵制师徒恋后 只此意会 No Wonder 冬雪月夜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主角攻伪装指南[快穿] 在大宋破碎虚空 鼠鼠我网恋到顶流了 漂亮姐姐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1/19页)

第31章 胡辣鲜汤

◎好香……这就是胡椒的味道么?◎

崔时钰趴在床上数钱,一边数一边傻乐。

那日二百枚蛋挞的战斗结束,她足足在床上躺尸两日,吃了睡睡了吃,直到今日方才满血复活,第一件事便是爬起来数钱。

她知道自己赚得多,但没想到竟赚了这么多:不算成本费,二百枚蛋挞净赚二十贯,再加上月出摊卖饼赚的七贯钱,还有那半袋卖出去的胡椒——没错,她已经将那袋“黄金香料”处理完毕了。

一半卖出去,一半留作自家吃,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得了银钱,两全其美。

真是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卖胡椒那日,崔时钰原是打算去问问胡麻子有无收购这半袋胡椒的想法,毕竟对方的米粮铺子里也有香料出售,没想到在去往铺子路上偶遇了郭大郎,对方倒是先胡麻子一步对她手上的胡椒产生了兴趣。

“如今市面上的胡椒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倒是叫人不好分辨,小娘子不如将这半袋胡椒卖与我,我吃着也放心。”郭大郎如是说道。

卖给谁不是卖,崔时钰自是没有不愿意的,当即和郭大郎一手交钱一手交胡椒,赚了七贯多钱呢。

总之,她现在手里约莫攥着三十多贯钱,再攒一点便能翻修铺子、添置用具,估计再出摊卖半月饼便差不多了。

食肆开张指日可待!

崔时钰越想越高兴,翻身下床,准备做锅胡辣汤,再配着一盘油馍头当朝食。

这吃法是还她上辈子去河南旅游时学到的。胡辣汤不必多说,鲜香麻辣,油馍头则是一种类似油条的当地特色小吃,金黄酥脆,外酥里软,一口下去满口留香,撕成小块泡在浓郁鲜辣的胡辣汤里,一汤一饼,相得益彰,堪称黄金搭档。

这么喜庆的日子,就得配些鲜香麻辣的吃食嘛。

趁着两个妹妹还在睡懒觉没起床——这两天她俩显然也累坏了,崔时钰悄没声下床洗漱,挎上篮子出门前往集市,从高记肉行那儿买了几根羊腿骨回来。

羊肉贵,但羊腿骨没什么人吃,便宜,买起来不怎么肉疼。

将买回来的羊骨冷水下锅,小火煮开,没过多久汤面便浮起一层浅灰褐色浮沫,崔时钰用木勺仔细撇去,等到灶火渐旺时又往骨汤里添了几片鲜姜和几截葱白。

趁着熬高汤的这会子工夫,她开始准备其他配料,把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安息茴香用包裹好,制成简单的调料包。

其实还可以往里面再添些草果、肉蔻、陈皮等香料,奈何这时候的香料价格实在不菲,饶是她已经成为手握快四十贯银钱的女人,也不得不将钱包勒紧些。

除了草果、肉蔻、陈皮,汤底里也可以再添些干辣椒,做出来的胡辣汤味道更好。崔时钰自己倒是无所谓,但考虑到家里还有两名儿童,不宜吃得过辣,胡椒本身的辣味就很可以了,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锅已完全烧开,崔时钰掀开锅盖,将系紧的香料包丢进去,拿起一旁的小石臼——这是她为了这半袋胡椒添置的新设备。

石杵与臼底发出有节奏的碰撞声,颗颗饱满圆润的胡椒粒很快就被研磨成了粗粉,辛烈的胡椒味儿仿佛无孔不入,稍微呼吸便要钻进鼻腔,叫人不得不屏住呼吸。

这就是胡辣汤“胡辣”味的关键。

外婆曾经说过,这胡辣汤讲究“三分料七分工”,胡椒要现磨才能保住香气,若是图省事用现成的粉,味道就差远了。

崔时钰做胡辣汤的次数不算多,但一直将这话记在心里。

骨汤的香气开始弥漫,与香料的辛香交织在一起,她满意地看着汤色转为清浅乳白,这才将磨好的胡椒粉末加入汤中。

接下来是做面筋。

和面、揉面、洗面,崔时钰很有技巧地将水盆中的面团揉搓得越来越有弹性,直到变成一团淡黄色的面筋。

面筋轻轻拉薄,划成四方小块,投入滚汤当中,面筋这一步便算完成了。

剩下的那盆“浑浊的清水”是水与淀粉的混合物,同样大有用处,可以用来做凉皮吃。但凉皮做起来麻烦,而且这时候还没到吃它的季节,便拿出去晾在太阳底下晒成生粉吧!

处理配菜之前,崔时钰端起淀粉盆出门,刚出门瞧见两个妹妹睡眼惺忪地从卧房出来,一人头上顶着几撮睡乱的呆毛,搞对称似的,一撮往左边倒,一撮往右边倒。

两人还都穿着她给买的新衣服。

中和节一过便是春,崔时钰不想再让妹妹们穿原先那几件洗得发白的旧春衣,结了蛋挞钱的当晚便去成衣铺子买了新春装。

给阿锦买的是一件浅绿色襦裙,整身裙子都疏落地绣着木棉花,配着清新嫩脆的颜色,在日光下瞧着宛如一潭春水。

阿锦显然喜欢得很,买来便一直穿着,许是为了配这身衣服,连往日梳惯的发型都换了新的,鬓边散碎的发丝也用头油抿得规整,一身翠意,像新抽条的杨柳枝般生机勃发。

阿宁件绣了几只彩蝶的鹅黄长裙阿宁今日的头发也是阿锦梳的,分成两股扎成双鬟,系上鹅黄丝带,再穿上崔时钰买的那,看上去既天真又可爱。

阿宁的新鲜劲儿还没过,瞧见崔时钰,小跑着朝她过来,“阿姊,你快看,蝴蝶飞起来啦!”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飞扬,上面的彩蝶仿佛真的要振翅而起。

崔时钰笑着:“阿宁跑起来,蝴蝶就会飞啦。”

她当然给自己也买了新衣服,是件淡紫色的交领襦裙,衣料细软,颜色像是紫藤花,素雅却不失韵味。

她喜欢紫色。

为了配这身春装,她还特意选了支紫藤花木簪。

比起长安城那些满身锦绣的贵女,这身打扮实在算不得出众,但崔时钰喜欢。

可惜这身漂亮衣服没法日常装着,若是不小心蹭了几滴油星子,她觉得自己怕是要心疼坏了。

虽说在家没法穿,但她觉得穿着出摊或许可行,在裙子外面罩上一件大大的围裙就行了!

将淀粉水盆放在院中光线最足的地方,崔时钰嘱咐完两个妹妹刷牙要刷满半盏茶的时间,便又进了庖厨。

用羊骨熬的胡辣汤底鲜香味正足,是下配菜的好时候。

鲜笋、木耳、豆腐,这几样都是庖厨里常备着的时令鲜蔬,清洗干净,木耳撕成小朵,笋片切得不薄不厚,豆腐则划成一指宽的条状。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崔时钰掀开锅盖,热气瞬间蒸腾而上,高汤已经变成诱人的浅褐色,鲜香诱人。

她将羊骨和香料包一一捞出,把方才切好的配菜依次下锅,最后调入一小碗用凉水调开的生粉,汤底立刻变得浓稠起来。

握着长柄木勺缓缓搅动,汤面顿时泛起漂亮浓稠的旋儿,香气如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

外头传来熟悉的妹妹们的打闹声:

“阿姊今日做的是什么朝食?好香,好像还有点辣呢,隔着门都闻见了。”

“阿姊做的朝食香气哪次不能隔着门闻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2/19页)

“哎呀,二姊!”

崔时钰听着莞尔一笑,往锅中撒入一把细碎的芫荽末,淋入香醋和芝麻油,胡辣汤出锅。

阳光正好照在汤面上,将那淡褐微稠的汤汁映得晶莹透亮,连里头的配菜都看得一清二楚:吸饱了汤汁的面筋、翠绿清新的芫荽、软韧的木耳……各种配菜多得几乎快要在汤里打架。

一缕缕热气缓缓升腾而起,带着胡椒的辛烈、骨汤的醇香以及各种香料的香气和菜蔬清香,美味如有实质。

照例是姐妹三人一人一满碗,刚出锅的胡辣汤太烫喝不到嘴,崔时钰提醒妹妹们晾晾再喝。

趁胡辣汤端上桌晾凉的工夫,她起锅烧油,将方才剩下的面团揪成剂子,快速炸了一盘油馍头。

炸好的的油馍头外表金黄灿亮,圆圆滚滚,像裹了一层薄薄脆壳,掰开一看,内里却是蓬松柔软的,蜂窝状的面孔隙里还冒着热气,热腾腾的油香混着甜润弥漫开来,在小小的庖厨里久萦不散。

看着盘中堆成小金山似的油馍头,崔时钰顺手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一口下去,牙齿先破开酥脆的外壳,发出细微的轻响,接着便陷入棉花糖般柔软的内瓤,带着微微嚼劲,越嚼越能尝到面团的天然甜甘,让人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往嘴里送。

空口吃都好好吃哦!

崔时钰满足地眯起眼睛,吃了几个,端起碗开始喝汤。

骨汤熬得正好,鲜香微辣,胡椒的香辛和醋的微酸勾在一处,舒畅酣爽,越发令人口齿生津,胃口大开。

里面的配菜同样可口,面筋吸饱了汤汁,咬在嘴里都能爆浆;木耳和笋片也是鲜香脆爽,爽滑可口。

阿宁喝汤喝得头都不抬,一张小脸都喝红了,半碗下去才伸手去摸盘子里堆成小山的油馍头。

其实她早就对那金黄团子感兴趣了,但阿姊做的这胡椒汤实在太好喝,她根本舍不得停嘴!

她拿了三五块油馍头捏在手里,挨个掰开,往汤里一浸,这些小面团子立刻开始吸收汤汁,很快就和刚才外酥里嫩的模样大不相同。

吸饱了汤汁的油馍头外层变得绵软,内芯还留着几分韧劲,咬下去的瞬间,胡辣汤的辛香混着面香在唇齿间迸开,好吃极了。

阿宁在这边“好香好辣”,阿锦也小勺小勺舀着汤汁,轻轻吹凉,送入口中。

胡椒的辛和骨汤的鲜混合在一块儿,暖洋洋地从舌尖滑进肚子,辣而不燥,香而不腻,咽下之后口中还留着浓郁的胡椒香。

“这就是胡椒的味道么?”崔时锦垂眸看着碗中未研磨细碎的粗粉,小声道,“好香啊。”

似乎要将这味道牢牢记住似的,又连喝了好几口。

阿宁这时候已经开始吃起汤里的菜蔬,闻言咬着面筋道:“胡椒胡椒,我们喜欢你。”

崔时钰捧着汤碗,笑着看着妹妹们。

她一定会努力,让自己和妹妹们吃到更多的“胡椒”的。

第32章 恭喜发财

◎“崔娘子,我等你好久了。”◎

对于常去吃的酱香饼的食客们来说,今日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

崔娘子终于又把那辆熟悉的小饼车推出来了!

晨鼓方歇,排队的人已围着那棵老柳树绕了一圈,将招牌挡了个严实,只隐隐约约能瞧见牌子上露出的“崔记”二字。

一正在排队的熟客道:“哎哟,崔娘子可算是出摊了!我家孙儿点名要吃崔记的酱香饼,别的都不好使,这几日可把我愁坏了。”

一个挤在最前头的汉子闻言接过话茬,扭头笑道:“别说幼童,就连我这几日朝食都吃得没滋没味,古楼子吃着都不过瘾。”

“崔娘子这酱饼真真是长安城独一份了,前些日子也来个卖酱饼的,味道还不如崔娘子做的十分之一,白瞎那么大一个摊子……某要一套加炸鸡脯的!”

“……”

食客们七嘴八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无一例外都在诉说着这几日对酱香饼的思念。

崔时钰听着莞尔一笑,抬眸对排队众人道:“莫急莫急,大家都有,当心踩到脚。”

说着将一张包好荷叶的饼子递出去,紧锣密鼓地赶制下一张。

阿锦依旧是负责收钱——别小瞧了这活儿,崔时钰做饼速度极快,食客们相应的付钱速度也快,阿锦不光要挨个收钱,还要记着谁多给了钱谁少给了钱,又要防着哪个爱占小便宜的不给钱偷偷溜走,可谓责任重大。

现在来卖饼的大多都是老客,对各规格口味的饼价都很熟悉,就算有头一次来买的新客不熟悉价格,也能询问周围的老客,是以无需再过多介绍,原先负责吆喝的阿宁便换了职务,啃完饼子便来帮二姐收钱了。

小姑娘一本正经收钱的模样倒很像那么回事:“这位阿姊方才要了一套‘梅香映雪’,那我便收你三文钱,一,二,三,对啦!”

萌得一旁的小娘子和小郎君直笑。

因着是阔别几日重新出摊,食客们与酱饼很有几分“小别胜新婚”之感,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把一百五十张饼子抢购一空,荷包蛋、炸鸡排、生菜叶这些配料也都所剩无几。

瞅着自个和妹妹们布袋子里装的满当当的铜钱,崔时钰高兴极了。

离铺子开张又进一步!

正要收摊,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崔小娘子,且慢些收摊!”

郭大郎气喘吁吁跑过来,“听隔壁刘大娘说你今日出了摊,我便紧赶慢过来,想着问小娘子点事。”

“什么事?郭阿叔慢慢说。”

“说来惭愧。”郭大郎笑了笑,“前几日在小娘子这儿得了半袋子胡椒粒,谁知我与我家娘子手笨得出奇,除了炖鱼和煮鱼羹,竟不知还能做什么新鲜吃食,虾塘里的虾也还没长大……知晓崔小娘子厨艺过人,便过来问问有何建议。”

说罢还砸砸嘴,似是怀念道:“这样好的胡椒,着实不能浪费了。”

这话崔时钰赞同,那可是来自宫里的胡椒呢。

她笑笑,将收了一半家伙什儿往饼铛旁边一搁,“原来如此,阿叔莫急,我告诉阿叔便是。”

“阿叔家中既是养鱼,那我便先说说这鱼菜:若是鲤鱼,可切片用胡椒、酒酿腌了,裹蛋清快炒,炒出来鲜嫩得很;若是鲈鱼,与胡椒、葱白同蒸,出锅时淋上一勺热油,最是能突出鱼的鲜味。”

说着说着便想起昨日那锅热腾鲜香的胡辣汤,还有一系列与胡椒相关的现代美食:“胡椒还能用来做汤,取羊骨熬制高汤,加胡椒、香料和一些时令鲜蔬,最后撒上芫荽或葱花,冷的时候喝上一碗,能叫寒气全消。”

郭大郎听得入神:“前头这几道菜都好,最后这汤也从未听过,回去就试试!”

崔时钰继续道:“胡椒与肉也配,把肉片成薄片用胡椒和酱汁子腌了,下锅快炒,便是一道黑椒肉柳。”

她本来是想说黑椒牛柳,但考虑到这时候吃牛肉恐怕会犯法,便临时改成了“肉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3/19页)

“够了够了!”郭大郎连声道,“这些菜足够我与娘子研究一段时日了!多谢崔小娘子了。”

崔时钰笑笑,道了句“阿叔不必客气”。

其实她还有一系列菜谱没说,什么胡椒虾、椒盐排骨,还有黑椒意面……当然最后这个得改成黑椒索饼才行。

和郭大郎聊的时间不短,阿锦和阿宁已跑去方九娘那儿找伍儿玩了,崔时钰将半空的酱罐子码到一处,忽然听到头顶响起一道男声。

“崔娘子,我等你很久了。”

清朗带笑的嗓音落下,她抬眼便撞进一双潋滟如波的桃花眼里。

面前,约莫二十岁的少年郎君穿着一袭靛蓝长袍,眉目如画,逆着日光,越发衬得他轮廓分明的那张脸俊美不凡。

他身上带着松木与墨香混合的气息,还有些清冽酒香,闻来竟有些醉人。

崔时钰瞧着面前的年轻郎君,莫名觉得对方很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对方。

这不应该,如此气度不凡的人,哪怕只是匆匆买过一次饼子的食客,她也应该过目不忘才对。

到底是在哪儿见过呢?

回过神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盯着人家发愣,想到对方刚才说的那句“等你很久了”,还以为对方也是等她饼摊重新开张的食客,斟酌着字句道:“这位郎君,实是抱歉,今日的饼子已卖完了。郎君若是明日有空,可以先与我定下饼子口味,明日再来取。”

那人听完,勾起唇角微微一笑,那双桃花眼越发透亮,眸光流转间仿佛碎星闪烁。

真好看。

奇了怪了,崔时钰纳闷,她明明不是个颜控的。

都怪这人长得太好看了。

那人含笑一礼,动作间露出一截腕骨明晰、线条分明的手腕,“叨扰娘子,某姓谢,是为崔娘子的酱饼方子而来。”

闻言,崔时钰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人果然不是来买饼的;第二个想法是,他居然姓谢。

尽管她穿来长安城还没多长时间,但因有着崔娘子的记忆,也算占了个不小的便宜,知道长安城内的大事小情,其中自然包括城内最大的官姓甚名谁。

京兆尹谢珏,是长安城的地方行政长官,用崔时钰的话来说,其职责和地位类似于现代的首都市长。

“谢”这个姓氏,在长安城内只有首都市长一家。

莫非是京兆尹大人微服私访到她这儿来了?

崔时钰很快便否认了这个答案。

她虽没见过京兆尹本人,却也知道对方已经三十有余,而面前郎君分明只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光是年龄就对不上。

思索片刻未果,崔时钰放弃继续思考,转向更重要的事:“谢小郎君是要购买我这酱饼方子?”

“正是。”那人也不催促,只道,“崔娘子可有兴趣换个地方详谈?”

崔时钰自然愿意。

根据她的经验,一张食方能卖出去的钱说不定比做二百枚蛋挞还要多,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赚钱机会。

她对面前人说了句“谢小郎君稍等”,扭过头来,便见方九娘朝她挥手:“钰娘,你放心去忙你的事,待会儿我把阿锦和阿宁送回家。”

崔时钰默默把方九娘这份善意记下,由衷道:“那就麻烦你了九娘。”

谢宵却是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琢磨:“钰娘”,是哪个钰?

原来崔娘子的闺名是“钰”……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不礼貌,连忙住了脑,继续含笑望着她。

为了这一刻,他等待已久。

*

半盏茶过后,两人落坐在西市一家茶肆的二楼雅间。

四下无人,清静得很,崔时钰恍然间回到上辈子和客人谈事的场合,却又因对面的人长得太好看而没办法平心静气把他当成顾客。

但正事还是要继续做,没什么比赚钱更重要。

她深吸一口气,双手捧着茶盏开口:“谢小郎君为何看上儿这小饼摊的方子了?”

谢宵轻笑,一双桃花眼中波光流转:“实不相瞒,京兆府廊下食库索然无味久矣,崔小娘子的酱饼大名鼎鼎,长安城内人人夸赞,使君同样有所耳闻,特派某来与崔娘子商讨。”

廊下食?

崔时钰一愣。

她原以为是谢家想要改善自家饮食,没想到竟是和官府相关的廊下食!

想到前几日为珍馐署做的那二百枚蛋挞,她觉得自己最近真是很“官运亨通”了。

谢宵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继续道:“五十贯,方子不买断,崔娘子还可继续在集市出摊。”

崔时钰微微睁大了眼。

五十贯?!

这……这足足是上笔二百枚蛋挞的大订单报酬的两倍还多了……而且还不是买断!

有种金馅饼掉自己头上的感觉。

烙热饼、煎鸡蛋、炸鸡排的技术含量都不算多,唯一称得上“秘制”的便是那两罐一咸一辣的酱料,这张方子换五十贯银钱,她稳赚不亏。

对方倒是有点亏了。

不过想来京兆府财大气粗,应是不把区区五十贯放在眼里。

谢宵见她惊得一双黑长睫毛都微微颤动,觉得很是可爱,忍不住在心中轻笑,面上却不显,一本正经道:“崔娘子若是对价钱不满,还可再议。”

崔时钰连连摇头。

满意满意,简直满意到不能再满意了!

她道:“这样如何,谢小郎君先付定金,明日我将写好的方子带来给谢小郎君过目,若成,便按方才所言成交。”

谢宵颔首,“便如崔娘子所言。”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飞钱凭证。

崔时钰以为是定金,接过一看,上面竟明晃晃写着五十贯钱。

这人怎么直接把全款就给交出来了!

崔时钰觉得好笑,捏着纸张问道:“谢小郎君不怕被骗?”

谢宵看着她,反问:“那崔娘子可会骗我?”

“自然不会。”

谢宵微微一笑,“那便是了。”

看起来对这五十贯钱毫不在意。

崔时钰感叹了一会儿“有钱人啊有钱人”,过了片刻也后知后觉高兴起来。

这下可真是发财了!

【作者有话说】

谢宵眼中:她好可爱好好看……

崔时钰眼中:*五十贯钱*

第33章 装修记事

◎辟个菜地花圃,再围个鸡鸭鹅圈◎

卯时刚过,京兆府公厨便已锣鼓喧天地热闹起来。

灶台上的火呼呼烧着,大铁锅热汽蒸腾,戴着头巾的厨子正抡着铁铲翻炒;墙角堆着刚送来的新鲜菜肉,两个小吏蹲在那儿挑拣;水井旁边几个杂役正洗着碗碟,弄得水声哗哗、盆碗乱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4/19页)

除此之外,还有烤饼的,传菜的,整个公厨里人影乱晃,吆喝声、切菜声、油锅滋啦声,夹杂着管事和仆役们的交谈声混成一片,比刚开市的东西两市还要热闹。

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外头有人扯着嗓子喊道:“快些!大人们要上值了!”

主厨李大年抹了把额上沁出的汗,堆着笑回道:“这就上这就上,等着瞧好吧您。”

等那人走了,他扭过头恨声骂道:“催命呢这是,晚点吃能死人?”

李大年最近心情很不好。

一切都要从那张食方说起。

两日前,京兆尹大人身边的周管事给他和副厨郑宝泉递来了一张食方,要求他们三日内学会食方上所写的吃食做法,并在公厨内供应。

李大年点头哈腰地将食方接了,向周管事表示一定尽心完成,转头看清食方内容时却变了脸色。

他还以为是什么龙肝凤髓珍馐美味,没想到竟是区区几张饼子!

食方上,那饼子的制作方法详细至极,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种不同口味的酱料制法,一咸酱一辣酱,往下还写着:

“酱香饼内里可夹万物,除传统煎蛋,还可尝试:

溏心蛋,以猪油煎蛋,蛋黄保持半流心状最佳,夹入饼中,蛋黄流出,与酱料相融,风味独特;

炸鸡脯,取鸡胸肉横剖为厚片,以盐和葱姜腌制入味,裹蛋液面粉炸至金黄酥脆。”

背面还记载了几种“尚未试验,但可一试”的配菜做法,什么藕夹、茄夹、豕肉肠、炸鱼排、火腿……

甚至还有几种李大年从未听过的食物:骨肉相连、鱼豆腐和生粉肠。

“骨肉相连,取鸡软骨与鸡腿肉相间串起,腌制后烤制,吃来既有脆爽软骨,又有鲜嫩鸡肉;

鱼豆腐,鱼肉剁茸,加蛋清搅打上劲,蒸熟后切块,口感肖似豆腐又带鱼鲜;

生粉肠,生粉调浆拌入豕肉糜,调味后搅打至黏稠,灌入肠衣扎紧,下锅油炸即可。”

生粉为主,还要拌入豕肉糜……这能好吃吗!

李大年拿着那薄薄纸张,眼神透着浓浓不屑,撇着嘴又扫了一眼,忍不住在心里琢磨:“京兆尹大人平日从不出错,这次怎的昏了头,竟花大价钱买下这玩意儿,这等上不得台面的小食,也配入公厨?”

尽管十分不情愿,但毕竟是京兆尹大人的金口玉言,还是不得不照做。

却也不愿自己亲自来。

想着京兆尹大人说不定过几天就把这一时兴起买下的食方忘了,李大年转转眼珠,转头将食方递给郑宝泉,“郑佐膳啊,食方这事儿就先由你负责吧,你知道的,我每日事务繁多,实是腾不出手——哎呀,蒸笼上汽了,我得赶紧去瞧瞧。”

说完拍拍郑宝泉煎饼,将食方随手扔到他手里,转身去忙其余事了。

李大年这种行事作风也不是一两日了,郑宝泉没说什么,接过食方,一一看下来。

没想到越看越入迷。

看到“蛋黄保持半流心状最佳,夹入饼中,蛋黄流出与酱料相融”,他的喉头不自觉滚动了一下,立刻想象出半流心蛋黄与酱料混合的美妙滋味。

郑宝泉继续往下看,看到了炸鸡脯,心想:“鸡脯易柴,横剖为片斩断纹理,确实能使其更易入味,又可保持嫩滑。”

他越看越觉得惊叹与敬佩:“虽不知献方者姓甚名谁、年方几何,但竟有如此巧思,这饼子里还能夹藕夹、茄夹、豕肉肠、炸鱼排,真是稀奇。”

待看到后面的“骨肉相连”,他更是啧啧称奇:“这样做出来的肉串外皮香脆,肉质鲜嫩,骨头也能嚼动,定然别有一番风味。”

看完食方上各类小食的做法,郑宝泉的眼神都亮了起来,仿佛发现了一片美食新大陆。

若是能按这个食方做出来各类小食,廊下食定不会再被百官们诟病了!

*

崔时钰不知自己写下的食方已经在京兆府公厨掀起了波浪。

方子给出去已有两日,那位谢小郎君没有再传来消息,想来是还算满意,没什么再需要她修改的地方了。

终于可以开始装修了!

她一刻都等不及,恨不得现在就拉来几个装修工人将铺子翻修一新。

但不行,装修不是件小事,必须仔细挑选工匠,就跟选女婿似的,得把眼睛擦亮了。

上辈子崔时钰开了不少分店,认识几个手艺精湛的装修师傅,活儿做得好极了,瓷砖缝对得比尺子量得还齐,连开关面板都装得一般高。

这辈子却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

——倒也不是完全不认识。

她心念一动,很快想出一个办法:虽然她不识得长安城的装修工人,但别人认识啊。

她可以去问别人!

脑海中浮现出几个熟人面孔,崔时钰马上扯了围裙出门了。

她打算先去找林冶工。

打铁和装修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林冶工认识的装修匠会更多些。

七拐八拐走进冶坊,刚迈进铺子大门,热浪便夹杂着金属气味扑了过来。

崔时钰几乎一下就发现了立在炉子前的林冶工,忍不住再次发出感叹:林冶工生得可真高啊!

不仅高,还壮,每次她都觉得自己在和一堵墙对话。

想到这里,崔时钰差点笑场,连忙做了表情管理,边行叉手礼边道:“林冶工安好。”

林铁山从炉火前抬头,微黑的脸上汗珠滚滚,看到来人是崔时钰,笑道:“崔娘子安好,听说崔娘子上次那批太阳挞糕卖了好价钱?”

那日崔时钰在院子里做二百枚蛋挞的动静着实不小,再加上赵典事、阿泰阿烁等人进进出出十分显眼,这事想瞒都瞒不住,旁人知道也很正常。

崔时钰笑了笑,谦虚道:“要不是林冶工冶的手推车好,儿的酱香饼便做不出名头,酱香饼做不出名头,挞糕自然也没人买了,都是托林冶工的福罢了。”

林铁山擦了擦手站起身来,赧然一笑:“崔娘子过奖了,主要是娘子的手艺好。”

崔时钰回归正题,“不瞒林冶工,儿正有一事相求。儿想整修铺面和后面院子,林冶工见多识广,可认识手艺好的装修工匠?”

林铁山闻言道:“巧了,我有个表弟就是干这行的,去年刚给于记酒楼做了门窗。”

崔时钰认真听完林冶工这位表弟的事迹,又问道:“除了贵弟,林冶工还认识其他可靠工匠?我想多多比较几家。”

“这是自然,修铺一事马虎不得,当然要多比较。”林铁山摸着下巴沉思片刻,“东市有个姓陶的,木工活计精细;还有永阳坊的吴四,泥瓦功夫颇为了得。”

崔时钰一一记下,谢过林冶工后又去了集市——郭大郎常年给各家食肆酒楼送鱼,想来认识的人也不少。

“先提前祝贺小娘子的铺子翻新之喜了!装修工匠……容我想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5/19页)

郭大郎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递给顾客,在布巾上擦了擦手,问崔时钰道:“崔小娘子可曾听过陶实此人?手艺很是不错。”

崔时钰眼睛一亮:陶实,这不就是林冶工也提到的那位吗?

“郭阿叔可还有其他人选?”她追问。

郭大郎想了想:“永阳坊的吴瓦匠也成。”

又是一个重复的名字。

崔时钰心中有了计较,她谢过郭大郎,顺手买了些小鱼,准备炸成小鱼干给妹妹们当零嘴吃,然后便回了铺子。

她取出笔墨,在纸上列出今日听到的三个名字:陶实、吴*瓦匠和林冶工的表弟。

前两人被不同人推荐,显然口碑更好;后者是熟人介绍,同样不能忽视。

下午崔时钰便依次约见了三位工匠。

林冶工的表弟最先到,对方是个精瘦的年轻人,模样不错,奈何人有些不老实,说话的时候眼睛总往铺子里面瞟,报价也比市价略高。

崔时钰点出来,那人便眨着眼睛回她:“崔娘子这铺子位置好,用的材料自然要上等不是?”

崔时钰没说什么,存着礼数,找了个理由把对方送走了,在心里给出“浮躁价高”的评价。

况且她这铺子位置哪里好了?

这都是长安城的最南端了!这不是瞎要价吗?

第二位是吴瓦匠,吴瓦匠五十出头,说话慢条斯理,报价实在。

他仔细查看了崔家的铺面和后院,给出了详细的修缮方案:墙重砌,房梁不动,瓦片得换。

最后来的是陶实,对方约莫四十左右岁,身材敦实,没带什么东西,只背了个装满工具的褡裢。

他不急着报价,而是先问崔时钰有什么具体要求。

崔时钰领着他从前铺走到各院,指着各处说道:“前头的铺子扩大一下,把没用的非承重墙砸了,再将四周墙壁重新粉刷一遍,用青砖铺地;后头院子辟个菜地花圃,再在庖厨旁边围个磨碓棚、柴草堆、鸡鸭鹅圈什么的……”

陶实一一听完,从褡裢里取出炭笔和木板,当场画起了草图。

崔时钰凑近看,那草图虽然简单,却把她的想法都体现出来了,还加了几处她没想到的细节。

陶实画完,直截了当道:“工期三日,工钱二十五贯,不包料,娘子不必管饭。”

崔时钰心中权衡:陶实报价比吴瓦匠低五贯,但工期要长一天。

她又问:“料钱索价几何?”

陶实回答:“那看小娘子要什么档次了,中等料十五贯足够,上等料得二十贯出头。”

崔时钰点点头:“我再考虑考虑,明日给您答复。”

当晚,她在油灯下计算着各项开支。

她现在手头有八*九十贯,听着挺多,但装修铺子、扩充存货、再雇帮手,处处都要花钱。

崔时钰蘸了蘸墨,写下几个数字,心中已有了决算。

第34章 荠菜馄饨

◎好好吃呀◎

转天一早,崔时钰便去商议装修细节:“二十二贯工钱,料钱控制在十八贯内,我负责这几日的朝食,三日完工。陶匠觉得如何?”

陶实并无异议,只问道:“小娘子说的朝食可是酱香饼子?”

崔时钰点头:“正是。陶匠若不是喜,儿还可以……”

“成。”还没等她说完,陶实便丝毫没有犹豫地道。

又说:“早就听闻小娘子做的酱香饼口味极好,这几日倒是有口福了。”

崔时钰忍不住笑了。

这酱香饼还有讨价还价的作用!

“既如此,此事便定下来了。”她从袖中取出早已拟好的契约,“这是条款,还请陶匠过目。”

陶实接过,认真读了一遍,道:“崔娘子做事当真细致。”说罢蘸了印泥,在契约上按下手印。

隔日一早,对方就带了几个徒弟,还有一堆工具材料,叮叮当当地过来了。

崔时钰一人手中给塞了一包酱香饼——全是按照大胃王林冶工的食量标准来的。

“想来几位郎君还没用过朝食,先垫垫肚子,不够再告诉我。”

几人道了谢,美滋滋接过。其中一个年纪最小,叫做小顺的学徒显然最为高兴。

这崔记酱香饼他之前吃过一回,一直对那酱香可口的滋味念念不忘,只可惜后来跟着师父在城外忙装修事宜,一直没机会再吃,没想到如今不仅吃上,还是不限量免费供应的。

好幸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