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演戏(1 / 2)
六月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卧室,沈栀意翻了个身,指尖触到枕边那张手写卡片的边缘。她轻轻将它拿起来,又读了一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窗外,茉莉花香浮动在晨风里,像是为这个清晨悄悄加了一道温柔的注脚。
她起身下床,赤脚踩在微凉的木地板上,走向厨房。墨影早已蹲在食盆前,尾巴一甩一甩地表达不满。她笑着弯腰倒猫粮:“别急,你家男主人昨晚才正式上岗呢。”话音未落,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池砚舟披着白色浴袍从浴室走出,发梢还滴着水。
“醒了?”他走过来,顺手接过她手中的猫粮罐,“我来吧。”
“你现在可是准新郎了,不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她故意板起脸,“得学会偷懒。”
“可我就是想做。”他低头吻了下她的额角,“给你煮碗面?加个荷包蛋。”
她点点头,靠在门框上看他熟练地开火、烧水、打蛋。锅里的水咕嘟冒泡,蛋清在热汤中缓缓舒展成一朵花。这画面熟悉得让她心头一颤??十年前那个雨夜,她蜷缩在图书馆角落,高烧不退,是他撑着伞跑遍半个城市买药,最后蹲在她宿舍楼下,用保温杯装了一碗滚烫的阳春面。
那时他们还没在一起,只是同校研究生,他是化学系助教,她是文学院硕士生。他总说:“我不懂文学,但我听得懂你笔下的痛。”她不信,直到某天发现自己的笔记本夹页里多了一张便签:**“第三章第十七段,‘记忆像被风吹散的灰烬’??其实不是风的问题,是心不肯闭合。”**
那一刻她才知道,有人一直在默默读她,理解她,甚至比她更早看见她的伤。
“在想什么?”池砚舟端着面走来,打断她的思绪。
“在想我们第一次见面。”她说。
“图书馆?”他挑眉。
“嗯。你说借书卡掉了,问我能不能帮你查一本《调香学原理》。”
“那是借口。”他笑,“我知道你在看那本书,特意等你翻到第七十八页才出现。”
“第七十八页写着什么?”
“‘气味是最忠诚的记忆载体,哪怕意识遗忘,身体仍会记得。’”他轻声念完,凝视她,“就像你现在闻到广藿香,还是会下意识摸左手腕??那是你父亲做实验时习惯放精油的位置。”
她怔住,随即苦笑:“原来你连这种细节都记住了。”
“因为我想懂你的一切。”他将面递给她,“包括那些你自己都没察觉的习惯。”
她低头吃了一口面,热气氤氲中眼眶有些发热。这时手机震动起来,是出版社编辑发来的消息:**“影视公司希望尽快召开第一次剧本会议,时间定在后天下午两点。他们特别强调??男主角必须由你指定的人选出演。”**
她放下筷子,看向池砚舟:“他们真的要把‘砚舟’这个名字放进剧里。”
“那你准备推荐谁?”他问。
“没人。”她摇头,“角色名字可以保留,但演员不该是你认识的人,也不该是我认识的。我要的是一个能演出你那种沉默守望感的人,而不是复制你本人。”
他沉默片刻,点头:“你说得对。故事一旦交给大众,就不再属于我们两个人了。”
她忽然想到什么:“不过……我可以提个要求。”
“什么?”
“让男主角有一场独白戏,在女主离开后的第十个雨夜,他说:‘我不是在等你原谅我,我只是在证明,有些人一旦认定,就不会改变。’”
池砚舟呼吸微滞,眼神晃动了一下。
那是他十年前写给她的一封信里的原句。那封信从未寄出,被夹在她遗失的日记本里,后来被她偶然翻到,已是五年之后。
“你怎么想起这段?”他声音低哑。
“因为我一直记得。”她望着他,“那天你站在我家楼下,淋了两个小时的雨,我没开门。第二天你消失了整整一个月,再回来时只说了一句‘我调整好了’。”
“我不想逼你。”他低声说,“我爱你,但不愿成为你的负担。”
她放下碗,起身走到他面前,双手捧住他的脸:“现在我可以告诉你??那一晚,我也站在门后哭了整夜。我不是不想开门,而是怕一开门,就会彻底崩溃。”
他闭上眼,将额头抵在她肩上。
良久,他轻声道:“所以这次剧本会议,我去陪你。”
“你不是说不想介入太多吗?”
“以前是。”他抬眸看她,“但现在,我是你未婚夫了。你的战场,就是我的战场。”
---
两天后,影视基地会议室。
落地窗外是初夏的绿意,室内空调冷得恰到好处。制片人、导演、编剧围坐一圈,气氛严肃却不失热情。沈栀意穿着浅米色连衣裙坐在主位,身旁是西装笔挺的池砚舟。
“首先恭喜沈老师,《重响》销量已突破三十万册。”制片人微笑开口,“读者反馈极佳,尤其是对男主角‘砚舟’的塑造,很多人说‘这是理想型的终极形态’。”
沈栀意笑了笑,没接话。
导演接着道:“我们初步设想,第一集以一场暴雨开场,女主独自走在街头,回忆闪回童年火灾现场,而男主出现在便利店门口,递给她一把伞??这个镜头我们想拍成黑白慢动作,象征命运交汇。”
“不行。”池砚舟突然开口。
所有人都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