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VIP】(2 / 2)
学童们比惨之后,想起来这个新同窗了,满脸好奇的问个不停。
范云忙让暂停问,先介绍起自己。
没想到,听完大多数都兴奋的说咱们一家,或是亲戚。
比如大河村的里长孙子,陈学才;族长孙子,吴玉宁;
李家村的,奶奶和大伯娘(小李氏)的村子,里长之孙,李春生;
爷奶家东邻那曾招待一顿饭,老奶奶的孙子,范彬;
小河村邻村,来参加仪式,卖柴汉子的儿子,徐鸣;
其他的方圆十里,各村都有的,也能说起长辈都认识。
就这片地,谁不知道谁。
一时间,都拍着胸脯放话,今后罩着他。
范云开心笑了,点头说好。
认识了,以后就是一块玩的朋友了。
比较年龄月份之后,五岁的范云最小。
第一件事,几个哥哥领着去上茅房。
上次只粗略看,这从课堂后门走出去,就见后面明显的住宅屋子,用竹子扎成的篱笆,跟学堂分割。
西墙角,茅厕,东墙两间屋,灶房和柴房。
如厕出来,几步远有个大水缸,就一个木盆靠放着。
范云赶紧先洗完手,幸运自己先被让第一个。
果然接着出来的学生们,直接围一圈插空就往水里放。
一个盆也能洗的跟打闹起来,啥都有趣。
正看着呢,那边夫子一嗓子把他们吓的跑进了学堂。
陈学才小声说还没到上课时辰呢,范云这才看到讲桌上一大一小两个沙漏。
大的倒过来是三刻钟(45分钟),小的是一刻钟(15分钟),恰好一节课加休息时间是半个时辰。
如此一来就很准,夫子和学生们都知道时间。
范云之前还想着这里没铃铛,怎么算时间的,只能说是他没见识了。
沙漏还剩下小半,许是夫子看到打闹让进来看书。
但都小声说话,各有心思,夫子不在也不敢大声。
每个学生单独的书桌,两边通道不挨着。
范云左右数数是十六个人,嗯,忘了加上自己,十七个。
还不到二十个学生,比想的人数好少。
曾经的记忆里,班级数都比这个多,一个班都得四五十呢。
可另一方面,这时代识字的多稀罕啊。
一个村一只手数出来,更有偏僻的除了里长没一个识字的。
陈学才半个身子侧着靠近,叭叭的把其他人的外号和小秘密分享给了范云。
比起其他人,没认识的时候就先笑着给对方好印象了。
范云听的快速变脸,尤其是听到徐鸣现在还尿裤子,尿床的事,更是直接捂住嘴。
不过他控制着没转头,也没发出动静。
比较年龄的时候,他记得陈鸣还比自己大一岁。
但是想到就算孩子在早熟,也才六岁,这事就没那么惊奇了。
陈学才一口一个徐鸟的叫着,范云琢磨过来这个外号了,鸟尿一个音,真够损的。
范云眼瞅着门口,赶紧使眼色,陈学才立马直身低头看书。
孟夫子没料到他探出衣角,先站在门口看,才迈步走进来。
学子们低头缩脖子,还是没逃过被一一点名的命运。
陈学才嘚瑟的偷笑,给过去个感谢的眼神,范云接收,端正坐着。
而其他被呵斥的,只祈祷着家人不知道惹了夫子生气,否则迎来的就是爹娘混合双打。
新的一节课,范云又被查背诵,就那一句,怎么可能忘。
站起背了后,接着被教导了下一句。
范云鼓鼓劲,说道:“先生,要不您教我两句怎么念。”
孟夫子脸色一厉:“贪多嚼不烂,读书要踏实。”
一个从没接触过字的农家小子,那手脸和脖子都晒的两个颜色,地基是必须的。
骂了几句,往下一个走。
范云低着头,被骂了但他就是能感觉出先生偏他,就一点不往心里去,还有点得藏着的窃喜。
其他学童见此场景,都脑补出抹眼泪的场面。
哎,这新来的学弟还是没被锻炼出来啊。
哪像他们,每天都如此,早就习惯了。
*
从第一节课堂适应后,一节接着一节,觉的好快。
又到了下课时辰,姥姥过来了,范云喜的蹦出去扑上去。
姥姥递手里东西,“给,快吃。”
范云一看,“哇,煮鸡蛋。”
吴母擦擦额头流汗的地方,问适应吗一大堆话。
范云忙让姥姥不用担心,说夫子好,学兄们也好,课本也不难。
这么听下来,老陈氏就放心了,让快回去。
还不到晌午,今个她故意来早的。
进了学堂,剥着鸡蛋打算吃。
陈学才看见了靠过来,“学弟,哪来的鸡蛋?”
范云瞅着这直勾勾的小眼,掰开,“给,一人一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穿男之古代科举日常》 第20章【VIP】(第4/5页)
陈学才大喜,怕被旁人看见,直接全塞入嘴里。
肚子里早饭已消化完,正是饿的时候,范云小口小口吃着,满足的很。
吃完有点噎,拔开葫芦的木塞,倒入竹杯喝水。
范彬心里认定这学堂里,他们两关系最亲,是一个姓的,直接走过来说用葫芦喝水不好。
陈学才相护,上前一步打断话,“你啥意思。”
两人直接推搡,别看范彬干瘦,陈学才壮实,但两人不相上下。
其他学子都围了过来,看热闹。
范云忙阻止,让范彬接着说。
范彬对着陈学才哼一声,对着范云就又带了笑,说他刚来时也用过葫芦,但被烫到的事。
范云明白了,“谢谢,葫芦这里面的水,家人放凉后才给我装上的。”
葫芦来源简单,可以装水但缺点明显,只能装凉的,热和冷都会让发脆,炸裂,也不保温。
范云:“也就先用着,家里人等逢集给买个水壶的。”
范彬点头:“那就好,我奶奶跟我提起过你,今个我回去就跟她说,你来念书了。”
范云又想起那次好意的午饭,点头说好,问起老人家的身体。
两人在这聊,其他人也听懂了。
都不知道说啥,只以为一个姓的,一个村住村西村东也同姓啊,竟然是邻居,这可真是巧到家了。
说完私事,范彬拉过陈学才,解释方才是误会,不要再生气了。
本来就是他的事,闹的不好看,一个学堂里那可伤脑筋了。
有这话,再加上这么多人看,俩人嗯了声。
范云一看放心了,三人回到座位。
*
午时(11点),饭菜的香味传到了学堂内。
家里这个点不大饿,可是在这里,前胸贴后背。
夫子讲完几句,夸赞表现好的,没想到包含了自己,范云听的抬起头。
先生虽无表情,却像是眼神透着鼓励和认可。
控制不住的嘴角上扬,被砸蒙了。
孟夫子:“吃饭去吧,别忘了先洗手。”
学童们站起鞠躬,出学堂就加快速度。
范云出来后总算不用憋着自己,满脸笑容,见到姥姥就高声给说,夫子夸背的好。
老陈氏直接抱了起来,“不愧是我的孙孙,真棒。”
第一天可根本就没想到会这样,能跟人相处的好就行。
兴奋之后,老陈氏又忙补充道:“云云,不要骄傲,万一下次又被骂了。”
范云点点头,“我记下了。”
拍拍自己的小胸脯,默念平常心。
洗完手,轮到自己,饭量高高的。
每个人的碗筷都是放木柜子里的,其上都有自己名字的贴字。
就范云自己这被姥姥放进去的碗筷没有贴名字,也算另一种的标志了。
一边灶台,另一边两个低矮木桌和木凳。
范云随便坐了,没想到好几个人争着坐自己身边。
陈学才瞪着眼,把人推开,坐下转瞬变换,又是一张嬉笑面孔。
旁边是吴玉宁,再接着对面是范彬几个。
转头大声夸他厉害,夫子每天都拉着脸,得到个夸可不容易。
范云吃着饭把嘴里饭咽下,也说他们都很厉害。
陈学才摇头,“徐鸟没被夸过,他差。”
这话一出,连那边桌的学童们都笑。
陈鸣脸通红,站起来争辩着,还有谁没被夸。
可惜语言能力不行,估计家人都顺着,都不虚开口要,没几句就被挤兑的气的不得了。
再加上其他人也插嘴,话题都不知道转哪去了。
老陈氏瞧着孙孙跟其他孩子一起说笑打闹,看的欣慰。
饭后嫌热都赶紧冲回学堂,范云收拾碗筷放盆里,让等他的朋友们先走。
陈学才几人震惊于范云喊的姥姥,睁大眼再问,确定是真的。
挽挽袖子,也自己拿去盆里。
范彬还不好意思的问自己剩的倒在哪,他挑食厉害,不合口味的一筷子不吃。
老陈氏拿过来说她一会弄,别脏了手。
但孩子们只知道好朋友的姥姥就是自己的姥姥,怎么能光看着呢。
老陈氏夸着好孩子,催回学堂去凉快。
但她说话没她孙孙的话管用,等到桌凳都擦干净,范云说走,都才走。
范云走到门口,拐弯处走出来一个妇人。
垫着脚,拍着衣服,头上发髻还插着个发亮的银簪,挎着个篮子。
明明没碰上,这拍啥呀,范云开口道歉。
妇人吓一跳,这个点不没孩子了吗,闪过心虚,但一想是小孩,转眼撵人。
范云走到一旁,等人进去返回,趴着露脑袋看,其他人也蹲着有样学样。
只见妇人客气堆笑的说,陈姐,还有什么要干的吗,她来。
只是嘴上这么说,手还放在银簪上,没动弹的样。
其实进来眼睛看一圈,什么都干完了,才说出这话。
老陈氏今个孙孙被夸,一点不影响,说没事了。
妇人解释说来晚是因为头晕没注意时辰,等会烧绿豆汤她来。
提着篮子靠近,“陈姐,这不快端午节了吗,娘家包的,不多,给你尝尝。”
老陈氏心里被逗笑,面上夸张:“啊呀,包的这么漂亮啊。”
妇人语气发软,显然高兴的不行,聊起了什么馅。
范云看的心境跟过山车似的,感觉姥姥也是一样。
下巴点点走人,轻脚离开。
等回到学堂内,都拍着桌子笑。
其他人问,范云忙开口说没啥。
不理解,但也都跟着摇头。
陈学才更是编了个话题,打消了问。
范云就看着陈学才说谎话跟说真话似的,一点带眨眼、脸红的。
不一会,夫子走进来,看着他们睡觉。
范云脑袋趴胳膊上,闭着眼想着夫子媳妇的事。
现在是真有些明白,为何姥姥做的多也愿意干的原因了。
*
吴家,老陈氏去私塾,老吴头和当家的去下地。
晌午了,回来后第一句话:“云云,想吃啥呀?”
没娃跑过来,意识到不在家去念书了。
吴红英一脸想娃,“三郎,要不我们去瞅瞅。”
范三郎,“那啥也看不到啊。”
吴红英:“真是,堵那么严实干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女穿男之古代科举日常》 第20章【VIP】(第5/5页)
没了娃在家,就乎有啥吃点算完。
私塾内,范云最先醒来。
一起身凳子都粘在屁|股上,把凳子放下,举手低声说去茅厕。
夫子点头让过去,范云出去洗个脸凉快多了。
其实学堂外有大树遮阴,还是瓦房,冬暖夏凉,就或许是小孩子火气大。
看到木盆抱着半盆水回|教室,说是图凉快,夫子不再问,小孩子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冰块放才会凉,水管什么用。
范云看着身旁的水,展开是湖边的联想,有用。
等其他孩子接连醒来,直接不用出门就洗手洗脸,忙对着范云说谢谢。
范云快速摇头,不用不用。
一痛绿豆汤被提来放在学堂后面,勺子乘上,范云被推着第一个。
夫子看在眼里,明白为啥要端水进来了。
一杯绿豆汤下肚,舒服的再来一杯。
这边孟夫子媳妇负责,老陈氏已回家。
回家直接就是渴求的几张脸,篮子放桌上,老陈氏就开说。
听的不真实,可都笑着说肯定是真的。
交到了朋友,还被夫子夸了,自己掐自己一把,笑的嘎嘎的。
一家子不停乐,开口闭口说着娃。
学堂内,范云打了个喷嚏。
“我这肯定是家人正提起我呢,都不用猜。”
小声说完,想到家人*止不住笑。
于是,孟夫子转一圈,其他孩子点头睁大眼或是眼神无神敲打的时候,范云认真学着,还边学边笑。
这孩子觉的很简单吗,要不比旁人多教着点试试?
下午三节课比上午四节课觉的快多了,酉时(5点)走出私塾,就见门口大人们挥手喊娃的名字。
都不知道来这多久了,其中站在最前面的四人,在范云眼里发着光。
“娘,姥姥。”
吴红英抱起转了两圈才搂怀里,一口一个我的宝,先给带上草帽。
家人拿过手里东西,说累着了。
范云撒着娇,完全忘了是在私塾门口。
直到被朋友和他们的父母看着,走过来打招呼才绷着脸装。
心里觉的丢的慌,但一想就是喜欢家人这样表达爱,面上越发坦然。
“范云娘,我家娃正跟我说,你家孩子被夫子夸了,哎呀,这真厉害啊。”
“我家孩子跟我说,您家孩子端盆水放学堂里,真是谢谢啊。”
“哈哈,是吗,不知道呢,我还没问呢。”家人们这么说着,从头到尾不带贬低。
一家子满面红光,挥手说明儿见,踏上回家的路。
【作者有话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三字经》——作者是南宋时期的王应麟。
《百家姓》——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关于姓氏的书籍,其确切的编撰时间和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普遍认为它成书于北宋时期。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