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90-100(第1/37页)
第91章
大阿哥在旁边也点头附和道:“是啊,一个东西看着很贵,却不要钱来买,一般人只会觉得是个骗局,更不敢买了吧?”
不过他这个姐姐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于是眼巴巴看过来道:“姐姐想到什么好法子,不如给咱们说说?”
小太子也眼巴巴看过来,心里很是好奇。
云岚眨眨眼问道:“皇阿玛,我认为不能让府衙直接对外宣传这件事,百姓反而不会太相信。”
皇帝听后不由惊讶道:“不让府衙来,那让谁来?”
云岚不确定地说道:“就府衙里头的普通差役的妻子的丈母娘的弟弟的表哥之类的?”
小太子和大阿哥的小脑袋上是大大的问号,这是什么啊?
皇帝却有点明白女儿的意思,好笑道:“有意思,那朕就让人试试好了。”
反正试试又不会吃亏,只要能让当地百姓接受新稻种的事,过程其实并不重要。
皇帝吩咐李德全去办这事,小太子悄悄凑到云岚身边来小声问道:“姐姐,这究竟是什么办法?”
云岚笑眯眯卖了关子道:“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小太子只好耐心等待,大阿哥也是,除了每天去看小鸭子都不出门了,凑到云岚身边等消息。
李德全办事就是妥当,没多久姑苏城内就有个传言。
云岚想出门打听,特意让皇帝留下,她只叫上李德全和侍卫去东市溜达。
苏麻喇姑也跟着来了,抱着云岚在市集里随意走动,听着四面八方的议论。
小太子乖乖在侍卫的怀里,大阿哥却扭来扭去想下地自己走。
不过被云岚看了一眼,大阿哥担心自己不听话点就要被抱回去园子,云岚带着小太子要丢下自己去听八卦,于是大阿哥也乖巧了下来。
小贩之间低声说着话,悄悄的好像怕被人听见一样。
云岚要竖起耳朵来才能听到一点,比如“我嫂子说是她表嫂的邻居的婶婶家的儿子透露的,那儿子在府衙里当差呢”之类的。
还有“我娘的表姐的手帕交的嫂子的弟弟说的”,反正关系都十分远。
至于真不真,看他们议论的样子就知道多心痒了。
云岚知道,如果消息随便就能得到,人反而不大会相信。
但这要是小道消息,隔着好几层,大费周章传过来,“我告诉你但是你别告诉别人的小秘密”之类的,反而会有人相信。
云岚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当地百姓只要对小道消息产生好奇了,高低都会想要试一试。
加上从众的心里,别人家试了,自己家不去试试,会不会就吃亏了?
要不是好东西,怎么别人家偷偷摸摸弄回去种,不大为宣传呢!
府衙之前到处说这是好东西,却没人理会,可能是因为上峰的要求。
后来新稻种没人种,他们自己种了,发现是个好东西,于是就不宣传的,不跟人说了,悄悄关起门来种,巴不得没人要呢!
谁主动拉着哄着说是好东西,没人会相信的。但是谁关起门来悄悄摸摸藏起来的,那肯定是难得的好东西啊!
走了一圈,小太子听多了,终于有点明白云岚的做法,只觉得自家姐姐简直是个天才!
府衙苦口婆心到处拉着当地百姓宣传了好久,这些人说的嘴皮子都快破了,可惜谁都不相信,也不愿意尝试种新的稻子。
哪里想到,变成小道消息,而不是府衙拉着人苦劝,竟然就有人相信了!
小太子压低声音问道:“姐姐,他们私下这样讨论,看着是相信了,但是谁会当这个出头鸟吗?”
相信是相信,可是谁先去府衙要这个新稻种就是个问题了。
谁都不会想要第一个尝试,只会左顾右盼,看谁先去,后边的人才会跟着。
云岚点点头道:“弟弟发现最重要的事了,没关系,这件事李伴伴肯定也安排好了。”
李德全听见她的话,笑着点头道:“是,小小姐,奴才已经打点好了。”
只对外忽悠这些人还容易,但是随便说个人去领了新稻种回去。
各家的田地是有数的,要真去看,却没看见种下的新稻子,那谣言很快就得破了。
他们辛辛苦苦四处发散的小道消息立刻崩塌,那不是白费功夫吗?
所以这第一个种的必须是个活人,还是当地人才行,才更能让人信服。
李德全压低声音说道:“奴才在曹家找了个面生的年轻侍从,他家在附近有几块不大的田地。”
云岚心想李德全真聪明,要随便找个人,对方要是泄露消息就麻烦了。
找曹家人,那就十分可控了。
尤其这曹家的侍从,就是本地人,家里都是知根知底的。
当地百姓见了,那就更真实了。
要找个陌生人重新融入这里,那就需要太长的时间,确实是个极好的人选。
云岚又问道:“李伴伴,那人是偷偷拿了新稻种回去给家里人种下的吧?”
李德全笑着答道:“是,种下才几天功夫,没对外说。不过侍从回家几天的事,曹家其他下人有些是知道的,家里的邻居也有发现的。”
云岚笑眯眯,只觉得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方便,李德全都不需要人吩咐,就把事情办得妥当极了。
小太子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道:“所以李伴伴让这侍从偷偷回去,让家里人种这些新稻种,邻居偶然察觉了,自然会好奇,悄悄去打听。”
大阿哥听着就困惑道:“姐姐,为何要弄得这般麻烦?皇……阿玛只要一声吩咐,就没人敢拒绝,一个个都会种上了。”
云岚只得无奈解释道:“这强行让人种上,确实是最快的方法。但是对方就未必精心伺候了,种的不怎么好,他们第一时间就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新稻种的问题,这就辜负了阿玛的心血。”
新稻种哪怕改良过,确实是好的,但是没用心种的话,它的产量就没那么明显了。
“如今这样偷偷摸摸的传消息出去,虽然进度慢了一点,却让可信度变高了,他们千辛万苦拿到新稻种后,也就会很用心种了。”
“只要用心种过后,天公作美的话,都会有成果的,还是肉眼可见的高产。他们以后就不需要别人偷偷摸摸劝,也会主动积极种上了。”
“周围各地的人来这边一看,确实是个好东西,不少人都种了,并非一两个人说的,那就更好推广出去的。”
不然光凭嘴巴说这东西有多好,说得天花乱坠的,相信的人只会寥寥无几。
云岚看大阿哥听得懵懵懂懂的样子,只好换了个说法道:“强行逼迫别人,还说是好东西,反倒会让人有逆反的心思。就好像弟弟你不喜欢吃苦瓜,御医说是好东西,阿玛逼着你每天每一顿饭都要吃苦瓜的话……”
大阿哥光是想想,就浑身打了个哆嗦,拼命摇头道:“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90-100(第2/37页)
,我不要吃,每天吃每顿饭吃,那实在太可怕了。”
云岚好笑道:“我就是打了个比方,就跟弟弟不爱吃苦瓜一样,要是当地人也不爱吃,但是官府说这是个好东西,必须吃,逼着他们吃。”
“可能起初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吃,但是心里非常抗拒,以后肯定会找机会找借口不继续吃了。”
大阿哥总算有点听明白了,鼓着小脸闷闷说道:“所以让他们知道这是好东西,心甘情愿来主动做的话,就不会那么难受了,后边坚持下来也会更容易一点。对吗,姐姐?”
云岚笑着点头道:“对,就是这样。你主动背书,和摁着你背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大阿哥想到之前被皇帝关起来背书,怎么都背不下来,时间越长越是慌乱,就更背不熟了。
但是云岚跟他说,只要背熟后就能出去看小鸭子了。
大阿哥那个时候忽然就能记下背诵的东西,很快就背好了,顿时深有同感,对着云岚狠狠点着小脑袋道:“姐姐,我明白了。”
云岚摸了摸大阿哥的小脑袋道:“你们都清楚了,那感觉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这话让大阿哥皱着一张小脸道:“姐姐想得很周全了,我想不到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小太子也是这么觉得,不过云岚既然问出口了,估计还真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吧?
他苦思冥想了一会,忽然想到:“姐姐,前边有人跟着种,府衙那边肯定会提供新稻种。要是谁去都能拿到,那是不是又回到原点了?”
云岚笑眯眯点头道:“不错,府衙那边见当地百姓配合了,必然很高兴,巴不得多送一些新稻种,种的人就多了。”
小太子接话道:“然而拿到新稻种的人多了,他们就会怀疑当初的说法。毕竟小道消息说这是好东西,府衙关起门来想自己种,怎么忽然还有那么多稻种,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骗人种了。”
李德全一愣,一时想到自己居然忘记交代府衙不能谁来都给稻种,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急忙告罪道:“是奴才的错,没能想到这一点,险些坏事了。”
云岚安抚他道:“伴伴不要担心,这会儿再交代也不晚,来得及的。”
李德全让身边的侍从去跑腿,到府衙仔细交代一番。
他心想大格格真好,估计云岚早就看出端倪来了,还借着小太子来点醒自己,不然自己就要犯错了。
那边府衙被交代过后,果然先去府衙的百姓拿到了稻种,后边去的就没了。
府衙的人还说暂时只有这么多,什么时候还有就不好说了,他们也不清楚。
反正一个个含糊其辞,一问三不知,这让当地百姓就更好奇了。
不过他们对小道消息就更确信了,毕竟好东西才会那么少。
府衙不敢全昧下,免得被人指指点点,所以就稍微留了一点。
前边去要新稻种的人运气真好,叫其他人看着的眼神全是羡慕。
这些先拿到新稻种的人,原本还有点犹豫,被这些人羡慕的目光一看,立刻挺直腰板,只感觉好东西不能浪费了,赶紧收拾了一小块田地种了起来。
为什么是一小块田,那是因为府衙给每人的新稻种都不多,只有一小袋子,这才更显得稻种的难得来了。
云岚带着两个弟弟在东市溜达一番,还去府衙门口看了看。
来府衙打听的百姓不少,老老少少都有,把前后门都堵了个严实。
云岚看着很满意,这才打道回府了。
皇帝看女儿出去巡视了,担心得不行,在书房都看不下去折子了,频频看着门口。
来泡茶的德贵人看见皇帝不时抬头,连忙柔声安慰道:“皇上,有李伴伴陪着大格格、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一起出门,必然妥妥当当的,该是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外边就有了动静。
果然云岚几个孩子就回来了,先来书房给皇帝报平安。
大阿哥一进来,就忍不住说道:“皇阿玛,府衙那边好热闹,全是人去打听的,把门都堵上了。那些差役招架不住,想关门都关不上。”
皇帝抱起女儿,笑着问道:“看来挺顺利的?”
云岚点点头道:“皇阿玛,是很顺利,李伴伴办事周到,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府衙过一阵子再发新稻种,也只发一点,抢着种的百姓会更多。”
“到时候,他们好不容易抢到的稻种,只会十分精心伺候,收获的时候肯定会有惊喜了。周边其他人看见这里丰收的新稻种,也会抢着要种,推广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了。”
皇帝听后十分欣慰道:“不错,你为这事着实费心了。要是后边推广新稻种的事相当顺利,那必须要给你记下大功。”
云岚笑吟吟道:“这新稻种是皇阿玛用心改良出来的,要是后边江南都种上了,得了大丰收,该是给皇阿玛给自己记大功才是。”
这话让皇帝哈哈笑道:“你这孩子就是会说话,叫朕听着心里高兴得很。不过再好的新稻种,要是没人愿意用心种,怎么好也没用。”
所以他依旧觉得,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云岚身上才是。
云岚数着手指头道:“皇阿玛和我都有功劳,李伴伴也算一个,府衙那边能算一个,通通都有才是。还有太子弟弟帮着补充了一点,让事情更顺利了,也得记功劳。”
大阿哥眼巴巴看过来,云岚努力想了想,一时不知道该给这个弟弟安上什么理由的功劳。
总不能是大阿哥一路陪着她去东市视察,难得特别乖巧听话,没有捣乱吧!
眼看大阿哥的眼睛变得湿润起来,云岚觉得自己再不说话,这个弟弟就要哭了!
她闭了闭眼才艰难说道:“大阿哥也很努力,看出了这场戏究竟是怎么做的,学会了,以后兴许能用上。”
云岚:她真的尽力夸了!
皇帝看了大阿哥一眼,笑笑道:“行了,你们都有功劳,该赏!”
他赏的是今晚的菜式,上了云岚最喜欢的菊花豆腐,上了大阿哥喜欢的酱肘子,上了小太子喜欢的腌炖鲜。
一顿饭吃得几个孩子肚子滚圆,都很满足。
新稻种推广的事越发顺利,李德全不好离开皇帝身边太久,打探这消息的事就交给曹寅了。
曹寅也带来了另外的消息,之前在东市盯着皇帝那些人,背后的家族全都被揪出来了。
他也不含糊,直接把人都召集起来,狠狠训斥一番。
这几个家族都参与其中,彭家被曹寅训斥后最为不服气。
他们彭家跟曹家不一样,是靠真材实料起来的。
原本彭家在江南一家独大,就因为曹寅小时候是皇帝的伴读,就抢走了彭家原本的位置,只能屈居第二。
这就算了,如今曹寅竟然狐假虎威,当面训斥他们,彭家的脸面挂不住,就更不痛快了。
曹寅看出彭家的想法,也不解释,敲打一番就直接走了。
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90-100(第3/37页)
今他跟皇帝禀报的时候,表面上听着还算客观,在云岚看来多多少少就有偏向了。
不过也是,彭家那么看不上曹家,曹寅能在皇帝面前说彭家的好话才怪!
总不能对方打自己的脸,曹寅还要好声好气给彭家美言几句,这是人话吗?
皇帝听着只微微颔首道:“彭家出了一位状元之后,行事就比之前张扬得多了。不过彭定求却是个人才,满腹诗书,讲经极为出色。”
云岚知道这位彭定求就是彭家那位厉害的状元郎了,听皇帝的意思,状元郎跟彭家不一样,是个勤勉好学之人,还喜好钻研。
但是下一刻,听见皇帝的话,她就惊呆了。
“彭定求再三给朕写折子求致仕,希望能回乡专心研读经书。朕原本可惜他这个人才,只是彭定求去意已决,要得知彭家人如此,他也难受。”
言下之意,皇帝是准备允许彭定求致仕了。
云岚:他考上状元才没几年,这就辞职了?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曹寅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整个人呆住了,迟疑道:“皇上,彭大人的文采出众,从小经书就读得极为通透,很得大儒们赞誉。”
他虽然不大喜欢彭家,却对彭定求这个状元没什么坏印象。
这人在江南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读书,关起门来钻研,从不惹是生非不说,待人也相当客气和善。
曹寅跟彭定求见面的次数不多,对他的印象都相当不错。
得知他考中状元,曹寅还十分欢喜,给彭定求送去贺礼。
高中状元后的彭定求去了翰林院,如今满打满算才四年左右,实在太短暂了。
尤其他还得了皇帝的青眼,能在皇帝嘴里听到一句赞赏,就知道彭定求的经书是读得极为透彻。
如果他留在京城,等小太子和大阿哥到了读书的年纪,彭定求说不准能成为两位小阿哥在尚书房的先生之一。
但是彭定求就如此致仕了,这机会就要错过了,叫曹寅都忍不住惋惜,才会在皇帝面前夸了他两句。
云岚也是看出来了,曹寅这人能处。彭家和彭定求之间分得很清楚,还为彭定求这位人才感到惋惜。
皇帝何尝不是对这位状元觉得可惜,只是强扭的瓜不甜,他起初以为彭定求是冲动而为。
如今看着不断送来的折子,皇帝就明白彭定求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在折子里提到当初考中状元后初入官场,就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跟同僚和上峰来往。
稍微言辞不对,或者跟别人不一样,就会十分不合群。
这些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让彭定求无法继续以前的生活,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
所以他渐渐就厌倦了这种生活,想要辞官回家研读。
可惜彭定求的想法跟他的阿玛背道而驰,家里人也不断阻拦。
还是因为最近阿玛病重,再也没有拦着他的人,彭定求这才下定决心要辞官,然后回家照顾父亲,回到原来平静的生活。
曹寅也才知道,彭家之前行事要四平八稳得多。不够出色,却也不会冒犯人。
如今却要激进得多,他还以为是因为彭定求考上状元的缘故,让身为族长的父亲变得嚣张起来。
这会儿曹寅才明白,哪里是彭定求的父亲变嚣张了,分明是族长换了人来当!
难怪彭家最近的行事方式跟以前完全不同,曹寅这才心里松口气。
他记得彭家的家主有个年纪差距很大的弟弟,很可能是这位接替了病重的彭家家主,成为临时家主,彭家的作风才会截然不同。
等彭定求回家后,想借着侄子闹事的临时家主也会收敛很多。
曹寅如今也因为皇帝在江南,才能镇得住这几个大家族。
等皇帝回去了,这些人说不准要来找曹家的麻烦。
但是彭定求辞官回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曹寅都如此惊讶,彭家估计感觉天都要塌了。
云岚也觉得彭家好不容易出了个状元,以为有了厉害的靠山,最近才会嚣张起来。
谁能想到这个最厉害的人对官场根本适应不了,没多久就辞官跑回来。
知道理由的时候,也不知道彭家多少人郁闷得想吐血。
彭定求在翰林院也没什么需要交接的地方,等皇帝允许后,他就立刻南下,归家似箭。
皇帝却没打算留在江南等彭定求回来,而是准备北上回去了。
只是他也没准备按照原路回去,而是先坐马车,换别的码头上船。
云岚懵懵懂懂跟着皇帝上马车走了很久,马车颠簸得不厉害,只是有点摇摇晃晃的。
她被摇晃得瞌睡,差点一头栽下去,好在被皇帝眼明手快抱住。
云岚在皇帝怀里,气息太熟悉了,没一会就睡过去了。
等醒来的时候,他们的马车已经到了新的码头。
云岚揉着眼睛,打了个哈欠,就见两个弟弟趴在马车的车窗看着外头。
她不由好奇,跟着往外看,不由愣住了。
云岚才发现他们居然来到了海港,皇帝这是打算坐海船回去吗?
思及此,她的双眼亮晶晶看了过来。
皇帝被看得好笑道:“别看了,赶紧下车,然后上船去吧。”
虽然是这么说,他还是先下了马车,把女儿抱下来。
小太子和大阿哥也被侍卫抱下马车,两人一落地就迫不及待想上海船了。
这海船非常庞大,跟之前坐的河船完全不一样。
云岚一眼就看出这艘大船是改良过的赶缯船,当初葡萄牙的使臣给她送了一艘木制模型大船。
她帮着皇帝改良了一下,从鸟船改为赶缯船,船底放平,船舱变浅,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在风浪里很容易翻船了。
赶缯船可以在近海,也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算是适应性非常好的海船。
皇帝抱着云岚走向大船的时候说道:“这艘船还没有名字,朕想着这艘大船是改良的第一艘船,理应由你这个大功臣来起名字才是。”
云岚听后有点受宠若惊道:“我就提了一点点意见,还是皇阿玛最后改良好的,船只的名字该有皇阿玛来起才是。”
皇帝沉吟道:“朕原本想着这艘船叫你的名字,却又觉得不妥当。”
毕竟姑娘家的名字,做了船只的话,那船员和其他人是叫还是不叫呢?
云岚满头黑线,幸好皇帝这个想法没实现,不然就尴尬了。
估计皇帝也就想一想,不合适就放下了。
皇帝又说道:“后来朕想着叫格格号,但是宫里的格格不少。”
云岚无语:皇帝原来也是个起名废吗?
她扭头看着这艘大船,想着它那么庞大的身躯叫格格号,实在有点委屈巴巴的。
云岚迟疑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90-100(第4/37页)
说道:“皇阿玛,这艘船下海航行后要乘风破浪,不如就叫乘风?”
听着也算是个不错的名字,寓意也好,总比皇帝这想叫云岚的名字或者叫格格号来得好!
皇帝想了想点头道:“这名字还可以,那就暂时先叫这个吧!”
云岚:暂时?皇帝是打算以后想到新名字再替换掉吗?
她总感觉皇帝这个起名思路,估计很难找到适合的了。
名字是决定好了,却不可能立刻刻上船身,还得等航行结束后,回到船厂后才能实现了。
这时候皇帝带着女儿上了大船,小太子和大阿哥已经在甲板走了一圈,还趴在船边看着外头一望无际的大海。
两人看得津津有味,身边的侍卫和太监围着转,生怕他们一个激动摔下去就麻烦了。
小太子看见皇帝和云岚终于上来了,连忙过来说道:“姐姐,大海真好看,比我看过的池子和湖泊都要大得多了,一眼看不到尽头。”
云岚一怔,想到小太子是第一次看见大海,以前看到的只有人工造的池子和内地的湖泊,也难怪会激动了。
她的小手拍了拍皇帝的胳膊,让他放自己下去后,牵着小太子的手往船边走,一边说道:“等会傍晚了,夕阳西下,会在海平线的地方落下。到时候晚霞洒在海面上,会更漂亮的!”
小太子一边听,一边满眼都是期待,却疑惑道:“姐姐是怎么知道的,好像曾经看见过一样?”
云岚有点心虚,太子这个弟弟什么都好,就是比任何人都要敏锐得多,她差点就要露馅了。
这会儿她连忙找补道:“我在书上看过,不过哪本书我不记得了,反正只记着会很好看。”
小太子听后这才点点头道:“好,等会我和姐姐一起看。”
大阿哥也在船边喊道:“姐姐,还有我,也一起看。”
三个孩子趴在船边,踮起脚尖才能看到外头。
皇帝索性让人送来三张高一点的椅子,让几个孩子坐上去,就不用一直踮起脚尖那么累了。
椅子中间还放着茶几,李德全让人送来甜水和点心。
几个孩子在马车上都睡了好久,刚才看见大船特别激动,都忘记肚子饿了,这会儿小肚子咕咕叫才想起来。
他们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喝着甜水,等到了夕阳西下。
大阿哥看完后说道:“姐姐,这夕阳看着就像一个特别大的咸鸭蛋那个蛋黄,瞅着就有点咸了。”
云岚无奈看着大阿哥:这个弟弟吃着点心,还饿着吗?怎么看着那么漂亮的夕阳,居然说像是大鸭蛋了?
小太子听见后,小脸也有点无语,扭头说道:“姐姐,这夕阳像红宝石。以后等我长大点,找到跟夕阳一样漂亮的宝石就送给姐姐,做首饰戴着一定很好看。”
大阿哥也跟着附和道:“我长大了,也会找这样的宝石送给姐姐的。”
他看了小太子一眼,又补充道:“肯定是我先找到,我让额娘派人来帮忙找。”
云岚:这两个弟弟怎么还杠上了呢!
她赶紧把两人分开,免得弟弟们争起来:“好了,宝石这事不着急,难得的好看景色就不要错过了。”
毕竟他们身为皇家子女,出宫的次数实在太难得了,更别提是坐上大船在海上航行,很可能就只有这一次了,需要好好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
听见这话,两个弟弟终于不闹了,看向海平线上缓缓落下的夕阳。
没多久,夕阳就沉入海平线下,光线一点点缩小范围,然后慢慢就要看不清楚了。
只是夕阳落下后,黑夜到来,天上的繁星却能看得更清楚。
云岚仰头看着天上无数的星星,笑着说道:“弟弟,看上边,数不尽的星星!”
大阿哥仰着头问道:“姐姐,今晚没看到月亮,是藏起来了吗?”
小太子抢答道:“就因为没有月亮,星星才能看得这么清楚。不然月亮的光芒,会把星星全部遮盖掉。”
大阿哥不在意小太子的抢答,而是指着海面说道:“姐姐,星星落在海里了,真漂亮,就像是海面上散落了一大片的珍珠。”
小太子见了,难得附和道:“是啊,真好看!”
云岚带着两个弟弟在甲板上呆了很久,最后还是李德全来催促几人下船舱休息,他们才依依不舍离开甲板往下走。
她回头看了一眼,有点可惜自己不会画画,无法把这难得的美景画下来。
等云岚下船舱后,发现这船舱分了好几个房间。
最前面的是皇帝的书房和寝室,方便召见人,书房还在寝室前面。
他的寝室隔壁就是云岚的房间,接着是小太子的,然后是大阿哥的。
小太子和大阿哥都玩累了,打着哈欠跟云岚挥挥手,就回去自己的房间休息了。
云岚不怎么累,去书房找皇帝,见他满脸笑容,不由好奇道:“可是有什么好消息送来,叫皇阿玛这般高兴?”
第92章
第92章
等回去后,孩子想必已经出生了。
宫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也越发热闹了,皇帝才会这般高兴的。
云岚转念却想到,皇帝忽然放弃了河道坐船回京,是因为河道太慢了,不如海船来得快吗?
所以说到底,皇帝还是很想赶上新孩子出生的时候,于是换了海船,加快速度回去的吧!
她想到新的弟弟妹妹是郭络罗氏两姐妹,皇帝应该更想看着宠爱的宜嫔生下孩子,才会想尽早赶回去。
云岚觉得自己真相了,就说皇帝怎么忽然换交通工具,原来因为这样吗?
那她得珍惜在海船上的时光,估计在船上不会太久了。
云岚笑笑道:“皇阿玛,我也很想看到更多的弟弟妹妹们出生。”
皇帝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自从你进宫后,宫里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确实比之前热闹得多。不过你在朕心里,跟其他孩子是不一样的。”
云岚用脑袋蹭了蹭皇帝的手心,笑眯眯道:“我是皇阿玛最与众不同的孩子。”
皇帝听着就笑了:“确实很与众不同。”
他没留云岚太久,知道女儿今天带着两个弟弟也玩累了,催着她回去隔壁休息。
苏麻喇姑已经铺好床,船舱不算大,收拾得却很干净整齐,还有种熟悉的感觉。
云岚也没想到,苏麻喇姑居然把船舱收拾得跟她熟悉的房间差不多,只是要小一点而已。
她躺下后,闻着被褥熟悉的味道,很快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云岚还有点迷糊,一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苏麻喇姑正在门口小声跟谁说话,云岚慢吞吞起身,对方立刻察觉到了。
“大格格,太子殿下和大阿哥来了。得知格格还没起来,说什么都不肯进来等。”
云岚才知道两个弟弟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福运大公主》 90-100(第5/37页)
,赶紧起身简单洗漱了一下,这才去门口说道:“你们两个真早,昨晚睡得好吗?”
苏麻喇姑给云岚在屏风内穿好外衫,小太子和大阿哥这才进了船舱。
大阿哥有点好奇看了两眼,说道:“姐姐这里跟我的船舱差不多,我昨晚太高兴,好久才睡着,感觉没一会儿就天亮了,索性起来找姐姐。”
“没想到我刚出来,就遇到太子,于是一起过来了。”
小太子点头附和道:“我出来的时候遇到大哥,就一起过来了。昨晚我睡得还好,就是早早醒来了。”
云岚看着两个弟弟第一次坐船都很兴奋,不由笑道:“那还没用早饭吧?姑姑,皇阿玛起来了吗?”
苏*麻喇姑点头道:“皇上早就起来了,正在处理公务,等着大格格、太子殿下和大阿哥过去一起用早膳。”
云岚听后点点头,等苏麻喇姑给自己扎好头发,这才带着两个弟弟去找皇帝。
皇帝难得没在书房,书房门口有李德全在等着,笑眯眯说道:“皇上在甲板上等着,今儿就在上边用早膳了。”
云岚还觉得挺意外的,皇帝相当浪漫,竟然选了甲板上用早膳。
吹着带点咸味的海风,吃着美味的早膳,确实很不错!
几个孩子到甲板上的时候,发现上边摆了一张大桌子和几张椅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搬来的。
云岚带着弟弟给皇帝请安后才落座,瞅着桌角被固定在甲板上。
甲板上有个小凹槽,正好放下四条桌脚。显然是早就设计好,把桌子放在这里。
见女儿看出桌椅的安排来了,皇帝笑笑道:“这桌椅是朕上船之前让人提前打的,桌椅都能折叠收进库房,存取都很方便。天气好的时候,咱们也能在甲板上看着大海用膳了。”
云岚点头道:“皇阿玛,这里确实凉快宽敞多了。”
要在船舱里用膳,虽说预留了地方,却不如甲板上那么宽敞舒服。
厨房的人很快上了早膳,是海鲜粥。
估计熬了很久,粥很粘稠,里头还有一些海鲜。
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粥里还带着海鲜的鲜味。
云岚吃得出海鲜的新鲜来,估计是一大早从海里捞起来,剔骨取肉放进白粥里熬的。
她抬头见大阿哥和小太子吃得头也不抬,粥吃了一半,厨房又送来包子和饺子,小小的,能够一两口一个,里头也是放的海鲜。
有海鱼肉,有贝肉,还有虾肉等等。
皮薄肉多,鲜美多汁。轻轻咬一口,破皮后,汁水都流下来了。
云岚只能先喝一口汤汁,免得浪费了精华,然后才慢慢吃起来。
她吃了三个就吃不下了,小太子吃着跟云岚差不多。
大阿哥的胃口就大多了,吃了六七个才饱,摸着小肚子还盯着桌上剩下的,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皇帝吃着优雅,看着不快,却吃掉不少,最后还包圆了。
云岚看着皇帝的肚子都没鼓起来,也不知道他究竟都吃到哪里去了,怎么吃那么多一点都不胖呢!
她刚才完全被一桌海鲜的早饭吸引住了,毕竟穿越之后想吃点海鲜,那真是太难了。
宫里虽然有钱,但是交通运输依旧落后。
从海边运送海鲜到宫里,在路上无论怎么保鲜,死掉的海鲜依旧会很多。
几乎一半都会死在路上,剩下的一半要是能到宫里,也是半死不活的。
不新鲜的海鲜,就会更腥一点,所以皇帝不爱吃,很少让人送进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