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又上升了,哎哟我好酸哦!(1 / 2)
第125章
当天御史台便下了此诏书。
而后校事府的锦衣卫带着复刻的诏书开始到各处去拿人。
在许都之内,士族之家的官员,很快就提交了一份奴籍的名录,当然这是有水分的。
甚至那些大士族之家的人,根本没有动作,一直在拖时间,或者准备想办法把私下里的奴籍转向别处。
在这个情况下,许臻就不得不能拿人来开刀了。
在直接处死了几位臣子之后,把名单详细一比对,再捞出了至少九百余个连名录都不存在的奴仆家丁。
把他们再给予名字编纂在册,重新恢复汉籍,为大汉子民。
这些人无处可去,便送去了青州。
然后那些老老实实写在名录上,上交到许臻手中的反而不追究了。
这一下就让士族们动摇了,如果私藏,被查出来要罢官或者撤职,然后私藏的奴籍充公。
若是不私藏,反而不追究,只是君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
说白了就是摸底,这一摸,着实把各大士族之家的人摸得没什么底了。
让许臻觉得意外的是,司马懿居然是第一个完完整整的将家族之中豢养的奴籍名册交给许臻的人。
“学生,家中奴籍人,其余皆为男丁。”
“有的在老家温县,有的在许都内城府邸,若是需要的话,学生可以将家中奴籍全部交与许公。”
此刻的司马懿,匍匐在正堂之上,脸色如旧丝毫未曾有多少变化,匍匐于地板上,莫名其妙的还是会冷汗直流。
因为这些天来,锦衣卫杀人的事情已经太多了。
锦衣卫是许臻一手培养,而且极其忠诚,如今取代了校事府的校事之后,个个都是武艺高超,心思缜密之人。
按照既定的约定办事,几乎每个人都会与附近之友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许臻交代的事情定然可办成。
正是因为如此,前段时间几个大臣阳奉阴违,不曾真实交出家中的奴籍名录,直接就被锦衣卫搜查出来,几百奴籍充公,而家族也被处死罢官。
如此雷霆手段,让司马懿如坠冰窖,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好,今天你来看这本《商道论》,”许臻丢了一本书在桌案上,让司马懿研读。
这一次连书简都不是,而是用纸张编纂成的一本书,与以往的读物大多不一样。
司马懿连忙匍匐向前,伸出手拿了过来而后跪坐在案牍之前,翻开了第一页。
讲的是行商之道。
“农且富足,商行其道,行商以商道为主,开塞外,胡市,行内道,水利等等。”
“水利,乃是南北水渠之沟通,同行之后,北至南有运河,可将商业繁华遍及南北。”
司马懿喃喃自语,这些简单易懂的话,充满了大胆的假设和预想。
南北运河,塞外胡市,还有海外贸易……
这些词汇,几乎是在冲击着司马懿的大脑,令他目不暇接。
“这,这就是许公所谋的长远未来吗?”司马懿的腮帮子鼓了一下。
诸侯还在谋大汉,而许公的目光,早已经看向了大汉之外了,“许公,大汉之外……还有什么?”
许臻淡淡的笑道:“还有一片广袤的世界,唯有商行其道,可以为大汉继续带来繁荣,这些繁荣的根本,就是农业富足,百姓可以不被粮食饥荒所困扰。”
“现在,北方就是如此,至少冀州,青州,徐州,兖州四州,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接下来就是开商道了。”
“仗我自然会去打,北地来犯的袁氏余孽加上叛将吕布,都是不得不收拾之人。”
“然而比征战更重要的......”
说到此处,许臻突然停顿了下,看着司马懿笑了笑。
“更重要的是什么?”
司马懿顿时感觉头皮发麻,下意识问道。
许公的思路真是越来越奇怪,我已经跟不上。
不!
怕是那金榜前十的谋士,也跟不上的吧?
“更重要的自然是百姓!”
“如今天下大乱,连年征战,百姓衣不蔽体,尸横遍野,可这都是大汉的子民!”
“正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倘若征战下来一个敌方,不能让那里的百姓过的更加富足,安居乐业,那打下来还有什么意义?”
“最终诸侯之间内耗严重,大汉国力衰微,而北方鲜卑等异族早已厉兵秣马,难不成我中原百姓日后给他们当两脚羊?”
说着说着,许臻突然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不错,他想起了日后的五胡乱华。
世界,可不仅仅是大汉!
经过多年的名族融合和连年征战,北方还有更远的西方,已经有外族实力不容小觑。
诚然,自古以来中原就没看上过外族。
秦王扫**之后便让蒙恬屯兵四十万准备歼灭匈奴。
可谓北踢匈奴,男扫诸越,顺便让西域诸国抖上几抖。
尔后武帝接棒,派出卫青霍去病这帝国双壁,漠北大决战在漫天黄沙中追击匈奴四百里。
更不用说霍去病这个杀神,直接斩杀了四分之一的匈奴人口。
上帝之鞭,曾经也对游牧民族挥过!
然而,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外族,在日后五胡乱华的时候,差点就毁了华夏名族!
感受着许臻的怒气,司马懿额角的冷汗直冒。
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许臻如此动怒。
只是有些不解。
这关我什么事呢?
我又不想夺天下,更不想让中原受到异族的侵犯。
怎的许公好像是意有所指?
“许公......真是让司马懿目眩神迷!”
心中不解,司马懿连忙一个免费的马屁奉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既然跟不上许公的思路,那直接拍不就完了?
而且,这句话倒真是发自 内心。
“无妨,我的意思是国富民强,大汉的子民才不会遭受苦难。”
“才不会在千秋万代后遭受口诛笔伐!”
收回思绪,许臻的口气也缓和了几分。
蓦然回现其实怪不到司马懿头上。
前世的五胡乱华,可以说是晋朝羸弱一手造成。
但是如今自己穿越过来。
怎的还会有晋朝?
司马懿如何能窃国?
“不错,纵然生前遭受再多苦难,也总比被后世之人唾弃好!”
司马懿热血上涌,显然已经被许臻的情绪带动。
说起来,他现在正是当年,不是熟悉的那般老谋深算的样子。
哪里没有血气方刚?
不过,许臻嘴角还是忍不住抽了抽。
司马懿啊司马懿,你怕是不知道已经被后世骂了多少年了吧?
一人一坨口水也早就把你的坟给泡了!
司马懿哪里又知道身后的事情,还沉浸在许臻给他设想的那张宏图之中。
简直无法自拔。
“农业为根基,辅佐以商业,加上兴建水利,让南北畅通无阻,甚至沿海都广开商户,大汉果真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强!”
“而大汉的百姓,也要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脑海中慢慢整理着许臻的思路,司马懿心里彻底沸腾了。
这般盛世之景象,是他从未设想过的。
不!
怕是天下人从未设想过的。
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大汉子民是否又可以上九星揽月,下四海捉鳖?
画面太美,早已无法想象。
这一刻,司马懿对许臻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也越发觉得自己上交司马家所有奴籍,是最明智的举动。
许公的心思已经在星辰大海,士族这帮井底之蛙如何斗得过?
然而,许臻却是一脸平静,仿佛这匪夷所思的构想全都是理所当然。
“这还不够。”
什么?
还不够?
司马懿张大着嘴。
心中的震惊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本是城府极深的人,也少年老成,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情绪。
今天的惊讶之色,怕是花光了毕生的名额。
“农植也好,商户也罢,不过是些微末的手段罢了!”
司马懿整个脸都在抽搐。
这等开天辟地般的思路,竟然是微末手段。
也只有从许臻嘴里说出来,他才觉得合理了些。
不然定要怒骂上一句吹牛。
同时,他也知道许公接下来定是要讲那些不太微末的思路。
于是没有打断,连忙竖起耳朵听着。
“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人!”
“不错,人不是陛下一人,不是曹公不是我,更不是天下士族和豪族,而是所有的大汉子民!”
“一个人的谋划终究有限,就像我刚才所说,也势必会有遗漏之处。”
“但是天下所有人都开智,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气和智慧,岂非比你我任何一人都强?”
“正所谓以人为本,人强则国强,人富则国富,人人开智,则大汉天下无敌!”
除了商业和农业上的举措之后,许臻接下来抛出了一颗核弹。
以人为本,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习惯了士族士大夫,奴籍家丁的思维,怎么可以想象那些低贱的奴隶,也可以将跟士子一样有智慧?
果然,司马懿顿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要是别人这么跟他说,他定以为是痴人说梦。
但是,许公这么说,他定然有道理。
所以司马懿认真琢磨着。
司马懿不愧是司马懿,半晌功夫之后,他突然反应了过来。
原来如此!
怪不得许公要士族交出奴籍名单,原来都在这等着啊!
天下人人开智,这又是何等的胸怀?
何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