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 / 2)
李舒窈眼眶红红地指向小厨房,问:“你们,你们有没有人,给胤禛送饭过去呀?”
一听是为了这事儿着急,田佳柔和月淑两人面上的紧张之色稍稍松缓。
田佳柔道:“已经送过去了,不仅送了五阿哥的,还送了六阿哥,纯亲王小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的,连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的份儿都有呢。”
李舒窈:“?”
为什么要送那么多人的呀?
第142章 第142章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李舒窈倒不是心疼吃的……
好吧,其实还是有一点儿的。
她问田佳柔:“是以后每天都要送这么多人的,还是就只有今天呀?”
田佳柔被她问得有些摸不清头脑,“自然是只有今天呀,隔壁宜妃娘娘也是送了多份膳食过去的。”
毕竟是自家阿哥去上书房的第一天……
思绪刚起,忽的又被李舒窈扬声打断:“啊?清瑶也送了?”
“他们一帮小孩子,吃得完那么多东西么,浪费可耻呀。”李舒窈好心提醒。
田佳柔憋着笑回她:“回娘娘,上书房里可不止咱们宫里的小阿哥们呀。”
“还有一些宗室里适龄的小阿哥,也在上书房读书。”
并且每个阿哥的身边,都有两名哈哈珠子,两名陪读,基本都从前朝得力的大臣家中挑选。
这么一算,上书房里的孩子数量足有四五十之多。
所以她家阿哥若是吃不完,自然可以分给身边伺候的哈哈珠子和陪读,或者其他看得顺眼的宗室堂兄弟。
李舒窈渐渐明白了。
感慨一声:“还挺复杂。”
田佳柔扶着她回到摇椅上坐好。
李舒窈想起来什么,又问她:“那按照宫中的规矩,胤禛下课后,是不是会回来长春宫给我请安呀?”
田佳柔点头。
月淑在旁边补充:“不过五阿哥需要先去乾清宫和慈宁宫给皇上和两位老祖宗请安,请完安后,还要给皇贵妃请安,最后才能回到咱们长春宫来呢。”
“其他阿哥也是这个流程的。”
“还有,因为两位老祖宗喜好清静,同时也不想累着底下的小阿哥们,所以早先便吩咐过,叫阿哥们每五日过去请一次安即可,慈宁宫那边都这样说了,皇贵妃娘娘也不好叫阿哥们日日都去请安,便效仿两位老祖宗,让阿哥们每十日给她请一次安即可。”
“惠妃娘娘和荣妃娘娘得了消息,不敢越过皇贵妃,所以也都是让大阿哥和三阿哥他们,每半个月回去请安一次即可。”
李舒窈:“?”
嗯?这不是内卷么?
她暗自琢磨了一会儿,忽而又觉得这样也不错。
小崽子一带就是六年,加上怀孕的那十个月,差不多就是七年。
是个人都会累。
她也该有些自己的时间了。
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宫女上位记》 140-150(第3/15页)
是小手一挥,“行,既然惠妃姐姐和荣妃姐姐都这样说了,我们也这样吧。”
“让胤禛每十五天回来请一次安就好。”
严嬷嬷与田佳柔几人对视一眼,眸子里都写满了无奈。
她家娘娘这决定,是不是下得太快了?
*
上书房。
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朗朗响起。
胤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拿书本,心中感慨万千。
他原以为重来一世,有了上辈子的记忆做加持,再拿起书本时,不说过目不忘,至少两三遍应该就能将这些书本全部背下来了吧?
谁知真实情况却跟他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别说两三遍了,二三十遍都不一定足够他背完手上这本《孟子》!
胤禛直觉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怎么记得,他上辈子第一次到上书房时,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千字文》?
正出神想着,桌子被人用折扇轻轻敲了两下。
胤禛连忙坐直了身子,翻过一页,继续朗诵。
敲桌提醒的汤斌见五阿哥快速回了神,继续读书,便站在原地听了会儿,见他咬字清晰,毫无顿挫,一连读了几段,竟无一字不认识,流畅得不得了,心中十分满意。
遂走到也是第一次来上书房的六阿哥和纯亲王小阿哥中间,驻足听了一会儿,眉毛皱得似乎能夹死苍蝇。
读书过十遍,上书房里的声音渐次停下。
汤斌走回到桌案之后,面不改色地继续讲解下一章书。
胤禛这才后知后觉,他竟忘了藏拙!
按理,他是第一次来上书房,六岁的稚龄,便是再如何天才,也不该连个不认识的字都没有。
应该像胤祺和安儿那样的,读两句,停下来,互相嘀嘀咕咕地辨认半天,然后结结巴巴地继续往下读,一边读,一边苦着脸,战战兢兢地害怕书上又出现一个不认识的字。
大意了。
都怪他家额娘。
跟他家额娘待得久了,竟让他连最基本的警惕心都失了八九十分,一点儿不剩。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
讲课的师傅一走,门外送膳的小太监陆陆续续走进来,各自手里都提着一个笨重的食盒。
胤禛坐在位置上张望了一会儿,成功捕捉到太子的身影,连忙起身朝他走了过去,两只小手捏在一块儿鞠了个躬,“太子哥哥,我能和你一起吃饭么?”
太子胤礽起身的动作一顿,还没说话。
他右手边的大阿哥忙不迭开口,“小五是第一天来上书房,太子殿下就带着他一起用膳吧。”
胤禛:“?”
太子漆黑的眸仁里划过一丝不悦,很快敛下,看向胤禛时,转瞬恢复笑脸,声音十分温和清悦,“好,那我们去外边亭子里吃吧。”
大阿哥连忙招呼给他提膳的小太监走了。
胤禛第二次后知后觉,他好像打扰到了大哥和太子哥哥?
他有点忍不住想蹲下来抱脑袋了。
两个哥哥怎么奇奇怪怪的?
这辈子,他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想不通就不再想,他招呼着走到他身后的胤祺和安儿跟上。
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上书房外不远处的亭子里,趁着小太监摆菜的功夫,胤禛忍不住开口询问:“太子哥哥,你和大哥是吵架了吗?”
太子沉默了几息,“……没有。”
那就是有了。
胤禛理解地点点头,又问:“那大哥怎么不来跟我们一起吃饭呀。”
太子“嗤”了一声:“谁知道呢?”说完,一马当先拿起筷子,夹了片酱牛肉送入口中,“这是令额娘宫中,那位姓刘的师傅的手艺吧?”
“好些日子没吃到了,还怪想念的。”
他的话一说完,酱牛肉盘子上乍然多出另外两双筷子,各自夹起一块厚厚的牛肉,旋即放到了胤禛的碗里。
胤祺和安儿异口同声:“哥哥你吃。”
“太子哥哥都说好吃了,哥哥你多吃一点!”
胤禛:“……”
他第三次后知后觉,别说太子和大哥了,他自己和胤祺的关系,不也跟上辈子不一样了么?
上辈子,胤祺一出生就被抱到了寿康宫皇玛嬷的膝下抚养,与宜额娘聚少离多,莫说他,与其他兄弟都没见过几次。
而且,由于皇玛嬷不通汉文,只识蒙语,无法教导胤祺,导致胤祺刚到上书房时,就因不认得几个大字而吃了许多的苦头。
哪有这辈子这样,乐观开朗到几乎算得上没心没肺的灿烂模样?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前世的记忆不再可靠,他也不能再执拗于过去了……
天才就天才,识字就识字吧。
汤斌、徐潮和李光地他们,总不会因为他学知识学得快,就改投到他的门下。
再过几年,文华殿修好,他们都会跟着太子哥哥改换到那边去讲书。
与他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这辈子,他是再也不想参与夺嫡的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他这辈子的新额娘。
新额娘的胆子那么小,若是知道他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怕是要连觉都睡不好,点心也吃不下去的了。
至于大哥和太子哥哥……
都是大他那么多的人了,不至于连吵架这样的小事都处理不好。
他还是个刚满七十二个月的宝宝,不该为大人的事情瞎操心,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
嗷呜,还是长春宫小厨房的师傅做饭好吃,也不知道额娘会不会每天都叫人来给他送饭,下午去请安的时候,该旁敲侧击提醒一下额娘才行。
要不然,以她那个性子,只怕三两日就要忘记还有他这个儿子的存在了。
*
胤禛的猜测没错,这段时日,大阿哥胤褆和太子胤礽之间,确实发生了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但其主要根源还是出在他们两人的哈哈珠子身上。
随着大阿哥和太子逐渐长成,前朝后宫隐隐有了暗潮涌动。
前几年,皇上准备着手给大阿哥挑选福晋人选,挑着挑着,不知是宫里哪位娘娘吹了耳边风,皇上忽而又改变了主意。
说是大阿哥的年纪还小,身子还未张开,这时候给他挑选福晋,一来不利于他用功读书,二来于子嗣上也是毫无益处。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好几本古籍药典和西洋医书,又拿自己做例,说早些年殇了那么多位皇子,便是年龄太小的缘故。
不等朝臣反应过来,金銮殿上又出现了十几位白发苍苍的医者,有太医院的前任院判,也有从民间寻来的杏林圣手,调查了天下各省,从繁华的京都,到偏远荒芜的岭南各地,共计几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