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隆万盛世 > 1563证据

1563证据(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仙碣 大秦:抡语儒圣,我给天下定规矩 从霍格沃兹开始掌控雷电 摸金探墓 这个买办不是人当的 从颠覆水浒开始 伊藤佐里探案 雪将尽 大燕断案人 闪婚独宠:豪门老公不经撩

魏广德去后院,在夫人和丫鬟的服侍下换下官袍,换上常服,又用热毛巾擦擦脸,这才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不过他也没忘记刚才张吉悄悄给他的纸条,等这边忙完了,他才去了书房,打开来看。

只是看了眼,魏广德脸上就微变。

魏广德没想到,条子上的内容居然是写曾省吾的,说昨日从冯保那里发现的书信里,找到刑部尚书曾省吾写给冯保的书信,还有不少丰厚的礼物。

而那些书信里,都是曾省吾写的张四维的黑料,显然是想利用冯保之手针对张四维。

“潘晟的事儿,没想到让曾省吾变精明了,知道该对付谁。”

魏广德笑笑,也没在意。

书信已经被刘守有扣下来了,并没有送到御前。

至于销毁,刘守有也不敢,最多就是疏忽大意,忘记了上报这件事儿。

毕竟,下面那么多双眼睛盯着。

而锦衣卫上报了什么事儿,只有指挥使才知道,这里面有操作空间。

找出火折子,魏广德没留下这条子,直接烧掉。

这张条子可是双刃剑,没必要留着。

他从未想过控制锦衣卫,留下来做把柄钳制刘守有,你不是自己找死。

就这条子,都够得上犯上谋逆的边了。

想到之前曾省吾曾经来过自己,寻求帮助王国光,魏广德知道,这怕是王国光给他支的招。

曾省吾和王国光表面上往来不多,不过私底下肯定有联系,毕竟都是朝中二品大员,和张居正的关系也比较亲密。

斗张四维,应该是王国光的主意,他不好出面,就让曾省吾去联系冯保,让他把矛头指向已经是阁臣的张四维。

这个可能性其实还是很大的,只不过天不遂人愿,人家早就看上王国光屁股底下的位置,可不是三言两语和些许钱财就能改变的。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

魏广德嘴里喃喃低语,王国光被罢免后,现在天官之空悬,由吏部左右侍郎轮流掌印,主理吏部事务。

现在张四维,应该就在考虑这个官职了吧。

魏广德心里想着,让劳堪去争这个位置?

魏广德能感觉到,这个位置自己怕是争不过。

不是说他不被万历皇帝信任,而是他不可能控制这么多衙门。

现在户部张学颜的态度,在朝中已经逐渐公开,那就是完全倒向自己这边。

换句话说,魏广德能掌控的六部就已经占据三个尚书位,继续扩张势力,宫里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的。

让给张四维,魏广德是不甘心的。

眼神不由自主看向旁边书架,魏广德想起来之前收到殷士的书信,随即起身,从第二排取出一个盒子,回到书案前。

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书信。

取出最上面那张,正是前两日收到殷士谵所写,向他推荐人手的书信。

抽出信纸看了眼,小声念了句,“杨巍”。

杨巍是山东无棣县人,和殷士谁是同乡,他对仕途灰心丧气,倒是乐意把他看重的人推荐给魏广德。

杨巍,字伯谦,号二山,17岁考取学生员,也就是秀才,妥妥的神童。

明嘉靖二十二年中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及第,和张居正是同科,不过年岁也不小,六十了。

杨巍中进士后先在户部见习,后授常州府武进县知县,之后历任兵科给事中、山西按察使司驿传道佥事、雁门兵备道镇守平型关,后升北道参议官,驻防宣府西路的左卫。

银军功,杨巍很快升山西按察司副使,由于他建大功,嘉靖皇帝特发内旨,提升他为右都御史,巡抚宣府。

后因老母年外多病,恳求回乡赡养。

嘉靖四十五年,杨巍奉召回京,以右都御史巡抚陕西。

几年后,因其母年近九旬,他再次申请回归乡里,直到万历元年,召杨巍回京,升授兵部右侍郎,翌年转吏部,并被张居正任命主审王大臣案。

因为审理王大臣案,没有按照冯保和张居正预设的剧本走,而得罪了张居正,因此很快就选择离朝。

显然,张居正的死让杨巍看到了希望。

之前几年不敢出仕,主要原因还是畏惧冯保和张居正,高拱说弄倒就弄倒。

毕竟当初召他入京的就是高拱,而张居正让他这个同年负责审理王大臣案,其实也有看他表态的意思。

只不过,杨巍让他失望了。

不过或许因为早年的军旅生涯,长期带兵打仗的关系,所以他的身体虽然已逾六十,却还是很利索干练,完全不像六十老叟,到和许多四、五十岁中老年相仿。

杨巍和魏广德接触不多,而又觉得自己还行,所以就请托到殷士那里,希望想要再次复出。

可见,古代的进士要当官,真的就是和喝水一样简单。

一个官员,如果没有在官场磕磕绊绊几次,真的就不像是个官儿。

就和大势一般,分分合合其实才是古代官场的常态。

严嵩都辞过两次官儿,最后还不是升任首辅之位二十年。

“最高做到侍郎,回京直接做吏部尚书,怕是不合适。”

魏广德小声嘀咕一句,不能用自己人,那就用盟友推荐的人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外面看起来,杨巍和他魏广德八竿子打不着。

就是杨巍的履历,让他直接接替王国光,怕是有些勉强,也就仗着资格够老。

那可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绝对是老前辈了。

现在朝廷官员的主力,其实已经过度到嘉靖三十年以后的进士头上,许多隆庆朝的进士都崭露头角。

中国从古到今都是论资排辈的社会,杨巍要复出,这官儿还真不好安排。

“那就先去南京过度一下,吏部天官这个位置,我给留一留好了。”

魏广德念及此,当即就准备笔墨,打算写一份奏疏,举荐赋闲在家的杨巍出任南京户部尚书,授资政大夫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