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 120-130

120-1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我是神王白月光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夫郎他十项全能 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种植] 召唤玩家当蜂王 前夫是我心头恨 离婚前隐婚热搜爆了 最强复活进行中 带着崽崽去逃荒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20-130(第1/25页)

第121章 大失所望

既然丰庆楼的账目跟科举试卷有一比, 他们就拿出阅卷官的耐心,不信圈不出失误!

先前要替同僚们跑腿的年轻小吏最先发现问题所在,又担心想多了,就拿着账簿到薛理身边:“通明兄, 看这些。”

薛理看过去, 上面详细记录着丰庆楼众人薪资情况。丰庆楼那么大的酒楼, 不止卖菜还要酿酒卖酒, 可是掌柜的月俸才三十贯。

薛理:“你认为三十贯是多是少?”

“不是多少的问题!”小吏边往后翻边解释,“我家有几个铺子,家里的管家也是几个铺子的大管事, 即便管着家里家外, 也不如丰庆楼事多繁忙,所以每月二十贯。但是月月有赏赐。有的时候是柴米油盐, 有的时候是绢帛茶叶。可是丰庆楼竟然没有这笔支出!”

坐在薛理对面的小吏忍不住开口:“俸禄那么多, 还要什么赏赐?”

年轻小吏:“月俸是月俸,赏赐是赏赐。二者完全不同。我不知如何解释。薛兄,仁和楼也是如此?”

薛理明白他想说什么, “炎炎夏日,只有薪水没有赏赐,哪怕薪水翻倍,伙计也会认为掌柜的情商极低,亦或者吝啬,竟然不舍得买几个冰西瓜。”

若是只买三五个西瓜, 不必记在账上。然而丰庆楼上百人,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哪怕只值二十文,也是两贯。要养家的掌柜的舍得隔三差五拿出两贯犒赏厨子和伙计们?除非他是天下第一善!

起来歇歇眼睛的小吏来到薛理身边:“可是从账上确实看不出什么。”

年轻小吏看向薛理:“通明兄,冒昧问一句, 林掌柜怎么做账?”

你真够冒昧!薛理多少有点无语,“仁和楼和丰庆楼情况不同,采买、伙计和厨子皆出自东宫——”停顿一下,看向同僚,“想必诸位都听说了,仁和楼真正的东家是太子殿下。这种情况下我夫人满腹心机也没法在账目上动手脚,自然是一五一十详细记录。”

年轻小吏:“我猜也是这样。敢问有赏赐支出吗?”

薛理点头。

小吏:“仁和楼不算小,伙计厨子几十人,林掌柜不可能由着性子打赏,想必有据可循,亦或者规定每月发多少钱吧?”

薛理再次点头。

小吏把账簿递给其他同僚:“完全没有。像我家,除了我随手给小厮丫鬟的东西,其他情况下都会一一记载。即便端午佳节每人加了两个蜜枣粽,也会把买糯米和西域蜜枣的支出写下来。”

账簿移到户部郎中手上,他十分困惑:“这是一笔合理支出,写上去也无妨,丰庆楼没必要故意隐瞒啊?这样的支出呈到御前,陛下也不会怪罪丰庆楼掌柜为自己谋福利。”

薛理:“没有这笔支出,陛下会认为丰庆楼掌柜清廉。殊不知掌柜的想多了。各州府衙门的奏章都看不完,陛下哪有时间留意丰庆楼的账簿。”

户部郎中:“他这笔账岂不是白做了?”

薛理微微摇头,“不会白做!好比这次查账,要是查不出问题,陛下询问大理寺卿,大理寺卿上报陛下,陛下会不会认为丰庆楼掌柜的是个忠心耿耿的清官?”

户部郎中:“就怕确实没有这笔开支。”

薛理:“这么热的天,素不相识的泥瓦匠去你家修房子,你都会叫奴仆送上一碗井凉水。那些伙计厨子跟掌柜的朝夕相处,掌柜的看着他们汗流浃背无动于衷,不会因此感到羞愧?”

户部郎中设身处地思索片刻,认为薛理言之有理:“通明认定有这笔支出,想必分摊在——”

“我知道那笔支出在哪儿。”主管京师税收的户部主事起身,他把手中账簿递给郎中,“丰庆楼应该有两份账簿,一份真实的,一份是应付我们的。你看,这里小鸡一只九十文,可是没有写几斤几两。这只鸡可能是一斤半,也有可能是两斤。若是我们询问怎么没有几斤几两,他们会说每天用量极大,菜市场杂乱,没法详细记录,只能记总价和总数。”

户部郎中:“九十文一只鸡,最少有四斤吧?丰庆楼的鸡有这么大?”

京师主事:“只有两斤也无妨。账上没写找谁买。若是我们追根究底,他可以说在山上买的。听说喝着山泉水吃着虫子瓜果的鸡比较贵。”

薛理顿时觉得他的这番话满是糟点,以至于脸色有些微妙。

京师主事朝薛理看去:“通明有话不妨直说。”

薛理:“农家养鸡也是放养啊。在院里院外吃着虫子野菜长大的鸡和山上的鸡并无不同。也许有细微区别。可是我们都不是老饕,谁吃的出来?”

京师主事:“我们吃不出来,跟他的说辞并不冲突!”

户部郎中点头:“不过还有一点,山上野兽极多,就说秦岭,时常有百姓来报,野猪下山祸害,请京兆尹派弓箭手过去射杀。在山上养鸡,养不大啊。”

京师主事:“正是因为难养,价格才贵。”

薛理:“不怕我们亲自过去查证?”

京师主事:“户部掌管天下税收,哪有时间为了一笔微不足道的支出大费周章。若是我们同他死磕,他也不怕。他敢这样记录,说明有后手,比如叫住在山边的亲戚围一块地,养几只鸡做做样子。”

薛理点头。

京师主事指着郎中手中的账本:“后面还有羊肉记录。他可以说丰庆楼的羊来自祁连山,不腥不膻。实则渭南的羊肉就以汤清肉烂而闻名。祁连山的羊肉到京师,每斤最少百文。渭南的羊肉到京师,若是活羊拉过来,每斤最多二十文。”

户部郎中不禁说:“单看一只羊或者一只鸡,丰庆楼掌柜的只能贪百文或者几文,可是丰庆楼每日用量极大,一个月下来至少有百贯。”

薛理忍不住说:“有时间费心研究这些,还不如多研究几道菜!”

户部郎中:“丰庆楼生意再好,每月赚的再多,他的俸禄都是三十贯啊。”

薛理忘了,丰庆楼掌柜的不拿分红。以丰庆楼掌柜的性子,即便给他分红,他也会像现在这样搂钱。

京师主事叹气:“可惜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

薛理因为想到分红,想起仁和楼众人很担心林知了再招人,他因此想到一件事:“丰庆楼如今有多少人?”

户部郎中很是疑惑,“通明想说什么?”

薛理:“查丰庆楼有多少人!”

年轻小吏明白过来:“如果账簿上写着百人,实则可能只有八十人。”

户部郎中:“多出的二十人是假的?”

薛理:“不会!是真人。比如洗碗工每月五千,他拿出一千给花楼的洗碗工,花楼的洗碗工不用去对面丰庆楼做事就白得一千,一定会帮掌柜的隐瞒。剩下四千自然是掌柜、账房等人分了。即便只多十人,每月就是四十贯!”

户部主事:“比他每月俸禄还多十贯?”

薛理点点头:“只怕大理寺打草惊蛇,真实的账簿已经被烧。”

户部郎中:“大理寺以前应该遇到过真假两种账簿的案子,这次的事又是大理寺卿亲自出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20-130(第2/25页)

不会出这么大纰漏吧?”

出自农家的张孝同在户部的时间不长,只比薛理早半年,他不懂经济,只会核算,听了这番话忍不住问:“为何要留着真账?”

薛理:“没有真账作参考,如何把假账做的跟真的一样?假账写好就把真账烧了,等到下个月发月钱,他那么忙,如何记得谁是真洗碗工,谁是假洗碗工?若是我的猜测属实,他手里必然留有一份名单。再说,就算他想烧,账房也会偷偷留一份。否则被我们查出来,他推给账房,死的就是账房这个从犯!人这辈子只有一次,能活着谁都不想死。”

户部郎中:“这些账目不用看了。”

薛理:“还是要看。我们把异常的地方圈出来,回头大理寺才好按照我们圈的一一查证。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户部郎中点点头,“那就继续。”指着年轻的小吏,“你腿脚快,速去大理寺把我们的猜测告诉大理寺卿!”

大理寺诸人一看账目那么干净,跟仁和楼的账目就像两个极端,就意识到账目不对。主抓此事的少卿当下叫人乔装打扮盯着丰庆楼。人手不够就找刑部亦或者金吾卫借人。

三天过去,丰庆楼掌柜的和账房没有任何异常,大理寺评事怀疑是不是少卿想多了,丰庆楼的账目就是那么干净。

休沐日当晚,丰庆楼生意极好,四更天才打烊。盯了一天神色疲惫的大理寺评事很想放弃,账房先生出来了。

评事见他神色坦荡,叹了一口气,慢慢跟上去。

这几日大理寺已经弄清楚掌柜、账房等人家庭地址,跟到东市路口评事就想回去。因为前两日金吾卫以搜查刺客的名义把账房家翻个底朝天,老鼠洞里都没放过,什么也没找到。所以没有必要跟上去。

然而,就在评事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账房停下。两个评事赶忙躲起来。过了片刻,账房从他们面前的路口折回去,然后往南去。

跟到平康坊南边的宣阳坊,账房钻进巷子里。二人看看路线,从另一边绕过去,然后看到账房拿出一把钥匙开门。

大理寺去县衙查过账房名下房屋,他只有两处,都在东市东边,想来这边的房子是他租的。

二人看看墙头不高,就悄悄翻进去。移到门边,听到里面翻箱倒柜的声音,接着听到火镰的声音,二人踹门进去,账房面如土色。

此前薛理的同僚张孝同认为,假账做好完全没有必要留着真账。实则丰庆楼掌柜的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看到仁和楼前账房被砍头,丰庆楼账房怕死,就偷偷抄一份。不敢放在家里,就在外面租了房子。

先前被烧的账目,账房是记得多少写下多少。

丰庆楼被查,掌柜的没有一丝惧怕,正是因为他认为万无一失。账房这几天很是紧张,掌柜的也以为他胆小。要知道他留着真账,怕是账房早在三天前就被街上受惊的马踩死。

话说回来,两位评事把人带去大理寺,司直连夜突审,结果令众人意外。账目上的蔬菜瓜果鸡鱼肉蛋价格是真的!

不过账房也说明显高于市场价,他怀疑采买得了小贩的好处。评事就问记不记得找谁买的,账房只记得几个。评事连夜拿人。小贩高呼冤枉,还说如果有得选,他不想同丰庆楼做生意。

评事愈发奇怪,就把其他小贩带下去,独留声音最大,卖活鸡的小贩,问他为何有钱不赚。

鸡贩子说起丰庆楼就一肚子牢骚——

丰庆楼晌午开业,照理说可以早上采买,上午备菜。丰庆楼也确实早上采买,比如鸡鸭,买回去就做炙烤或者卤烧。可是别的酒楼买活鸡活鸭,丰庆楼要清理干净。

虽然价格高,可是小贩请人花的钱也不少,只因是半夜把人叫起来脱鸡毛,钱给少了人不干。鸡毛收拾干净,还要把鸡爪剁掉。鸡杂鸡血那些东西,有的时候丰庆楼要,有的时候不要。他要等丰庆楼挑完才能卖。等丰庆楼挑拣好,别的酒楼都买齐了。他只能贱卖给坊间百姓。

卖活鸡的小贩可怜兮兮地说:“我家人吃鸡杂都吃吐了。可是又不舍得扔。幸好最近遇到个爱吃鸡爪的,每次过来都全要了,我家人才不用啃鸡爪。”

评事问他有没有账簿。

鸡贩子连连点头,说丰庆楼只有一个优点,从不赊账。

评事叫人陪鸡贩子回家拿账簿。继续审羊贩子。贩卖活羊的小贩也抱怨丰庆楼事多,别的酒楼是买一块肉。像丰庆楼那么大的酒楼应该买宰杀好的整羊。可他不,只要羊身上某块肉,还要他们先挑。

往常是谁先到谁挑。像丰庆楼这么强势的买家还是第一次遇到。丰庆楼是皇家酒楼,管理屠宰场的小吏都不敢开罪他,何况小商小贩。羊贩子故意抬高价格,说好肉都被丰庆楼挑走,余下的不好卖。

丰庆楼采买也不还价,要多少给多少。实则京师百姓爱吃羊肉,就是羊杂羊头每天都不愁卖。也就全是毛又没什么肉的羊蹄销量不好。不过也不会剩下来,买不起羊肉的百姓又想喝羊汤就会选羊蹄。

其他小贩也是这般说辞。

几个评事面面相觑,白忙活一场。

记录审讯过程的评事突然想起什么,翻出记录丰庆楼人员薪资的账簿,问同僚:“既然鸡鸭羊都是收拾好的,为何还需要几十名洗菜工?”

司直叫人把账房带上了询问:“既然蔬菜价格都是真的,为何要两个账簿?”

账房说出有一笔是假的,丰庆楼众人每月赏钱被他抹去了。掌柜的希望他日陛下看到丰庆楼的账簿认为他清正廉洁。

司直张口结舌。

难道多出这笔赏钱就是中饱私囊?那他们每月都领在职补贴和油盐酱醋茶以及布的算什么,贪官污吏吗?

司直叫他详细交代每月多少赏钱。待他交代完,司直问丰庆楼瓜果蔬菜都是精挑细选的很好清洗,为何还要那么多人。

账房连最大的隐瞒都交代了,也不差这一点,老实坦白,后厨许多人是掌柜的亲戚。若不是怕狗咬到人,掌柜的能把他儿子养的狗牵过来看门,给狗发一笔狗粮。

司直无语了。过了许久才问:“多少人是只拿钱不干事,或者说有多少人一天只洗半个时辰菜,每月就能拿五贯?”

账房因为眼红此事,还真算过,有零有整:“三十一人!”

司直倒吸一口气!

账房又说:“洗碗工十三个,伙计当中有七个,其实他家亲戚有十个,另外三个真干事,是他家远房亲戚,担心不干活被掌柜的换掉。后厨切菜配菜的学徒还有几个,采买当中也有几个。帮我算账的也有两个。其实不会用算盘,就会写自己的名字!”

司直沉默许久,憋出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评事:“这怎么回啊?”

司直:“叫他画押。怎么上报陛下,那时少卿该烦心的事。”

翌日清晨,薛理到部里就听说了此事,他和他的同僚们久久不能回魂。

户部侍郎带着大理寺的人进来就看到一屋子呆头鹅。

今天来的大理寺司直昨天休息,今早到大理寺听说了案件过程也跟户部众人一样。户部侍郎拍拍手,众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20-130(第3/25页)

回过神来,大理寺司直搬过来一箱子账簿。

薛理无法淡定:“还有?”

“这是少府的。这次的账簿一目了然。请诸位帮忙是因为太多,我们看不过来。”司直说着话向众人作揖,“拜托诸位!”

与此同时,太子也拿到审案结果,他不信,叫少卿把账簿送去东宫。真假账簿对照,确实同账房说的一样。不过太子注意到公使钱,每顿饭的人均消费在五百钱以上。

太子第一反应,等我登上帝位——耳边响起薛理的话,“该哭哭该闹闹,你委屈求全,不一定能换得陛下心疼。”

太子带着账簿面圣,还是那么句话,没被贪官污吏贪去,也被这些朝臣吃干净!

皇帝看到公使费,语重心长地说:“太子,只是吃吃喝喝,又不是被他们贪去。你身为太子,不能这么小肚鸡肠。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叫马儿吃得饱。”

太子 :“今天父皇忙不忙?”

皇帝看看奏章:“不忙。”

太子:“儿臣想请父皇吃顿饭。”

皇帝叹气:“去仁和楼?叫朕看看一顿饭多少钱?你都说了,仁和楼卖猪肉,点心极小,饭菜便宜实属正常。”

太子其实早就想去仁和楼,可是东宫外的暗哨让他心烦。他皇帝爹自以为暗哨藏的好,可他也不傻。卖的东西不好吃,还能日日出来摆摊,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家里有钱,吃饱了撑的摆着玩。然而那些人的气质可不像混吃等死的人。

要是皇帝老子跟他一起去,那些人定不会再像跟屁虫似的盯着他不放!

太子盯着皇帝:“你去不去?”

皇帝张张口,想问他的礼数呢。考虑到丰庆楼的结果令太子很失望,他心里不痛快,皇帝不跟他计较,“去去去!朕去换衣服!”

到仁和楼,正好饭点,店里熙熙攘攘,里面充斥着各种味道,皇帝进去就皱眉。忙着迎来送往的伙计下意识问:“几位?”抬起头惊呆了。

魏公公朝他身上一巴掌:“有没有厢房?”

“有,有,楼上应该有。”伙计同手同脚上楼。

皇帝看到他这样,低声问太子:“你的人?”

太子点头。

到楼上,父子俩吓一跳,目之所及全是女眷。

伙计赶忙打开最后一间包房,“里面请!”

太子先进去。

皇帝呼吸一顿,愈发无法无天!

好在太子没有大马金刀地主位坐下,皇帝心气顺了,坐下就问伙计有什么吃的。

伙计先说点心,后说凉菜,接着是热菜,先荤后素,最后是汤。

皇帝:“两份点心,两个汤,凉菜就算了,四荤四素!”

伙计看向太子:“酒水呢?”

太子:“你看着上一壶。”

伙计下去,到后厨想说前主子来了,又担心厨子紧张错把盐当成糖,于是只报菜名。随后叫外请的两个伙计随他上菜。外请的伙计端着两份点心,拿着碗筷和酒,他端着红烧肉和红烧牛腩。

随后下楼看到刚出锅的馒头和煎包,他端两个馒头和四个煎包送上去。

皇帝看到馒头乐了:“仁和楼确实走惠民路线啊。”

魏公公在太子身边伺候,低声说:“殿下,仁和楼的招牌就是这个馒头。”

皇帝脸上的笑容凝固。

魏公公又说:“内有乾坤!”

太子掰开,馒头一层一层的。东宫也有一层一层的饼,但里头加了油。没有油还能做出层次,太子第一次见。

太子大概数一下,十来层。太子忍不住尝一口,心说怕是南方人也能一顿吃四个!

皇帝冲太子伸手,太子把另一半给他。皇帝是个爱面食的,仅仅一口就能吃出比宫里的馒头香,比蒸饼有嚼劲。

魏公公低声说:“听说食客的吃法是馒头掰开夹红烧肉。”

皇帝没打算吃猪肉,准备等太子说猪肉不好吃的时候趁机数落他。因为这个馒头,皇帝忍不住想尝尝红烧肉。

吃不出猪肉的腥臭,肥肉也没有他早年误食的恶心感,瘦肉也不塞牙。可以吃出不如羊肉嫩,让他意外的是感觉比牛肉香。

伙计送上松鼠鱼。外酥里嫩,很新奇的口感。皇帝觉得比御厨做的好。

油炸豆角这种新鲜吃法也让皇帝无法说出“难吃”二字。

这顿饭接近尾声,魏公公出去找个他不认识的伙计上来结账。

第122章 吓晕过去

魏公公不认识的伙计, 正是林知了外请的两人。二人其中之一见过魏公公来拉银子,另一名同他错过了。

也是巧了,被魏公公叫进来的就是从未见过他的那位伙计。

伙计见魏公公一行衣料极好,说话斯斯文文, 又瞧着眼生, 估计是第一次来店里吃饭。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日后常来, 伙计指着点心说四十文和二十文, 又说红烧肉多少,松鼠鱼多少,一一同他们报账。

起初许多伙计不会算账, 因为不识字只能去柜台结账。而东宫出来的那些人当中有人识字, 他们又向薛瑜请教,是以几个月下来林知了只需在柜台等着收钱。

最后算上酒钱不到一千五。

太子问:“去掉酒钱是多少?”

伙计:“四百六。”

父子二人只吃三成。这些菜足够五人吃到撑。太子看向他爹:“鸡鱼肉蛋一样不少, 人均不足百文!”

皇帝:“不吃酒?”

太子:“醉醺醺如何做事?”

皇帝无法反驳:“你想怎么做?”

太子给魏公公使个眼色, 魏公公随伙计出去结账。皇帝内侍把门关上,在门外守着。此时太子才说:“缩减公使钱,人均不得过百。超过百文自己填补!”

从一顿饭五百以上砍到一百, 比坊间百姓还会砍价?皇帝看着太子的眼神尽是佩服,不愧是中秋宫宴上挑了贵妃和二皇子的太子殿下!被废三年,一朝归来下手还是没个轻重!

太子还没说完:“根据各地物价以及收入,明确规定公使钱多少。”

皇帝叹了一口气:“儿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查抄仁和楼的时候你才说过仁和楼掌柜的会巧立名目。这才过去多久你就忘得一干二净。”

太子:“那就叫各地上报明年一年公费开支需要多少钱。倘若一年只有百贯, 任他如何巧立名目也不敢超过百贯吧?”

这倒是个办法!然而此举一出,最少有一半以上官员反对!皇帝问太子:“假如王公大臣知道消减公使钱是你的主意,太子,你想过以后吗?”

太子笑了:“父皇是天下之主。我是不是太子, 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儿子听说过,十官九贪。反对声最大的那群人中不乏贪官,你查抄几个,一可以充盈国库肃清吏治,二可以得到百姓称赞,三此法可以顺利推行下去。父皇,你不说儿臣不说,史官把此事记在你名下,后人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20-130(第4/25页)

论此事只会认为你是一代明主!”

皇帝被“称赞”“明主”等字眼夸得飘飘欲仙。可是一想到消减公费开支会遇到的阻力,他就感到心梗。

这个儿子真会给他找事!

太子:“父皇担心什么?”

皇帝:“担心朝中百官集体撂挑子!”

太子诧异:“父皇不是说笑?”

“你看我像吗?”皇帝一想到上至他亲舅舅,下到知县都给他递折子,脑子就一抽一抽的疼。

太子:“父皇倘若真担心此事,儿臣有个法子。”

皇帝有点怀疑太子居心不良,想变着法的累死他!可是丰庆楼掌柜的告状这事同太子无关。他把太子召过去询问仁和楼是否存在恶意竞争也是临时起意。若不是丰庆楼这事,太子拿不到丰庆楼的账簿,也不会知道朝廷百官每月在丰庆楼欠下多少钱。

缩减公费开支这种事,应当是太子临时起意。

皇帝颔首示意太子说说看。

太子想起去年在东宫书房同薛理的几次长谈。

皇帝要补偿太子,放权给太子,当时太子谨慎过头,五品以上的职位不敢惦记。太子后来见着薛理,建议薛理先去户部当个员外郎。太子向薛理承诺一有机会就把他提上去。

薛理对太子的说辞是六部全是陛下的人太子也无需担忧,最重要的是城外驻军听谁的,金吾卫大将军是谁的人。

当日薛理还问过太子一个问题,如果邻居家财万贯,而我穷的只剩一群手持长枪的兄弟,哪家该感到害怕。

那时太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邻居有钱我有枪,邻居就是我钱仓!

此刻面对皇帝的担忧,太子明白应该如何回答:“父皇,兵部诸人和金吾卫平日里不敢饮酒?”

皇帝点头。

太子:“儿臣记得丰庆楼掌柜的说过,如今兵部和金吾卫把仁和楼当饭堂。凭仁和楼的馒头三文钱一个,一份红烧肉一份素菜,再来一碗骨头汤,人均百文足够他们吃到撑。”

皇帝:“你是说兵部和金吾卫不会反对?”

“如今他们出来吃饭花不了百文,以后规定人均吃喝不得超过百文,对他们而言并无不同。他们因何反对?”太子反问,“是怕父皇不认识他们,故意给您添堵?”

皇帝:“他们也有姻亲啊。”

太子:“提高军人恩恤,将士遗孤朝廷教养。倘若阵亡将士的妻子在儿女长大前不嫁人,每年也给她一笔补贴。此举和消减公费开支同时颁布,武将还敢反对吗?朝中百官瞬间会想到你拆东墙补西墙。届时就不是父皇和文官的矛盾,而是文官和武将的矛盾。只怕文臣和武将会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结果显而易见,卖弄笔杆子的打不过耍枪杆子的!”

皇帝顿时感到头不疼了:“消减的公费开支应该可以覆盖提高的军需!”

太子:“此事对父皇百利而无一害!”

皇帝疑惑:“百利?”

“北方胡人来袭,将士没了后顾之忧,是不是奋勇杀敌?”太子问,“京师那些地痞都送到军中,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会不会为国库增加许多税收?”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太子继续说:“那些日日在丰庆楼喝酒听曲的文臣倘若联合起来向您施压,就叫他们全部回家种地!科举三年一选不缺人,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皇帝笑了。

太子困惑:“父皇笑什么?去年春闱选的人,至今还有很多只是挂个闲职。”

皇帝心里感叹,不愧是他一手养大的嫡子!

但凡二皇子能说出太子这番话,有太子的魄力,无需他和贵妃动手,皇帝就会先废太子,立贵妃位后,再立二皇子为太子。

皇帝:“你才说那些人只会卖弄笔杆子。若是一天写十个话本传到民间,百姓在他们的怂恿下会不会弄出个万民书逼朕收回成命?”

太子正巧有件事同皇帝商议,他建议城外皇家用地只留两块,剩下的地分给京郊真正的贫民。

皇帝:“百姓对朕感恩戴德,自然会支持朕?”

太子点头:“儿臣还有个主意,今年秋令各州县把人口土地统计出来。开春后按照土地交丁税。无地的百姓无需交税!”

皇帝眼睛地震,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太子知道,如今百姓不止有劳役,还有田赋和丁税。丁税针对成年男子。少了丁税,无房无地的男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才不会破罐子破摔落草为寇,各地作奸犯科的案件也会大大降低。

皇帝:“你知道每年丁税是多少吗?”

太子不知:“儿臣只知道消减了公费开支,查几个贪官,国库足矣支撑三五年。”

皇帝不禁问:“三五年之后呢?”

太子:“免了丁税,得了民心,提高将士们的待遇,将士们对你忠心耿耿,再令天下所有有地的人交税,一年等于如今两至三年!”

“所有?”皇帝怀疑自己听错了。

太子点头:“百官以及天下举子。到那时会有世家跳出来,因为他们几代积累,手里囤了大批土地。你挑几个跳得高的查其贪腐,钱财归国库,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自然无人反对。只是如父皇先前所言,他们会用手中的笔对您极尽诋毁!然而百姓会为您歌功颂德。史书会记录你做的一切。此地只有我们父子二人,儿臣不瞒父皇,您不干,儿臣干!你怕被骂,儿臣不怕!若是你担心日后儿臣对您的心腹开刀,那就换太子!”

皇帝怀疑太子威胁他,虽然他没有证据,“你当朕不敢废太子?!”

太子:“父皇敢。四年前就废过!”

皇帝满腔怒火顿时消失殆尽,甚至有些心虚理亏。

过了许久,皇帝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还有谁知道?”

薛理!

年前薛理住在东宫同太子谈了许多。若非薛理在太子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太子也不敢同他推心置腹!

太子:“你我父子二人!他日走漏了风声,就是门外那俩。”

魏公公结了账回来,此刻同皇帝心腹在门外候着。皇帝可以透过窗户纸看到两人身形,“我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应该烂在肚子里!”

太子:“儿臣的人也知道什么事应该带进棺材里!”

皇帝又长叹一口气:“这些事不可一蹴而就!”

太子自然知晓牵扯甚广还要徐徐图之。太子建议先把城外的地分出去,再提高军需和消减公费开支。至于丁税同田赋划到一起,还有令全天下交税,这两件事可以交给他!

皇帝忍不住说:“那三年你也不是日日混吃等死!”

太子只是笑笑。

殊不知被废的当天太子非常害怕,白天不敢睡,晚上睡不着。过了半个月,送进东宫的食材和往常一样,他除了出不去什么都没变,显然皇帝废太子只是一时冲突。太子该吃吃该喝喝,闲着没事就教养几个儿女。

贵妃的父亲礼部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20-130(第5/25页)

书入狱后,太子感觉离他出去不远了,那个时候才开始琢磨朝政。然而太子一筹莫展,只觉得前途渺茫。

薛理笃定的神色令太子坚定心中所想。后来太子仔细回想,他不是不知道怎么做,只是缺少坚定的支持。那个人不是薛理,是太子的亲舅舅,亦或者太子的表兄,太子也可以勇往直前。可惜他舅非但不敢替他做决定,反而事事找他拿主意。

太子:“儿臣先前说的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父皇打算如何处置丰庆楼掌柜的?”

皇帝叹气:“大理寺无法可依,只能令其回家。还有他那些亲戚。账房抹掉的是合理支出,把他收押也是关几天。算了。换个账房和掌柜!”看向太子,“此事你怎么看?”

太子就想说出他的看法,耳边再次响起薛理的提醒“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你丰庆楼的事问我做什么?要不是丰庆楼掌柜的告刁状,会有现在这些事?”

皇帝噎了一下:“……朕错了?”

“父皇亲疏不分,宁愿相信少府监,也不相信儿臣,您说呢?”太子没好气道,“仁和楼以前入不敷出,如今月入上千,差那么多儿臣能不问问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儿臣会任由林氏同丰庆楼打擂台?说句大不敬的话,你丰庆楼如今赚再多,日后也是儿臣的。儿臣抢丰庆楼的生意,不是左手倒右手?”

何止丰庆楼,以后天下都是太子的!皇帝噎得有口难言,在心里骂一句,牙尖嘴利!

皇帝起身出去,先前结账的伙计迎上来:“客官吃的可好?”

内侍本能挡在前面,意识到他过于紧张,微微颔首。

伙计:“那要不要打包?”

皇帝停下,回头看去:“打包?”

伙计点头:“客官不用不好意思,别看我们店不如丰庆楼,一样每天有很多王公大臣来吃饭。每次都打包。有的时候是点心,有的时候是馒头。不瞒您说,小的还去太子妃娘家送过菜。”

皇帝不禁瞥一眼太子,太子神色尴尬,皇帝想笑:“你知道太子妃姓什么吗?”

“姓李!”伙计的声音不高不低,说起话不急不躁,“刑部侍郎的小公子跟我们家小公子是把兄弟,他叫太子妃的弟弟珩哥。李公子应当姓李,单名一个珩。您这样问,是知道些什么?”

太子妃的弟弟确实叫李珩。皇帝注意到前一句:“你家小公子?”

伙计:“我们林掌柜的弟弟林飞奴,同小章公子是同窗。刑部侍郎是姓章吧?”

皇帝下意识点头。

“你看,我没骗客官。”伙计又问要不要打包。

皇帝看着满桌汤汤水水:“怎么打包?”

“我们家有食盒,可以放食盒里面。贵人可以给我们一笔食盒钱,下次过来用饭把食盒带过来,我们就把押金还给您。分文不取!”

如此一来二去,岂不是时不时来吃一顿,这个伙计倒是会做生意。难怪极力叫他打包!皇帝还以为伙计心疼那些饭菜,“儿啊,你看呢?”

皇帝阴阳怪气的语调叫太子心烦,指着魏公公:“你问他!”

魏公公哭笑不得:“那就打包,带回去奴婢吃?”

伙计高兴地应一声:“您稍等,我去拿食盒。我看了一下,应当需要三个。现下客人少了许多,我可以帮客官送过去。”

魏公公:“不用。我们有两辆马车。”

伙计一听不用他跑一趟,愈发高兴,噔噔噔下楼。

皇帝不禁说:“林氏很会调/教人啊。”

魏公公低声说:“老爷有所不知,仁和楼的伙计和厨子是林掌柜的徒弟。他们的厨艺是林掌柜教的。虽然伙计跟厨子比起来不擅长做菜,若是以后另立门户,一个馒头也能叫他们养家糊口!”

皇帝听明白了,伙计和厨子们用心帮助林掌柜经营仁和楼,太子就不会换掌柜的,林掌柜便会继续教他们。

皇帝问太子:“我们先下去?”

魏公公:“外头日头毒辣,老爷去北边透透气?”

皇帝移到北窗,看到院里晾晒的衣物眉头微蹙,正要收回视线,看到菜园子和花园。皇帝颇为意外,问太子:“自己种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阔太只想离婚[穿书] 嫁给未婚夫的长兄后 不嫁豪门[重生] 天幕剧透,但横滨剧场 我看上了我爸的死对头 科研幼崽三岁半 出道吧,警校F4! 引檀园[男二上位] 祖上有零 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