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 180-190

180-19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我是神王白月光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夫郎他十项全能 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种植] 召唤玩家当蜂王 前夫是我心头恨 离婚前隐婚热搜爆了 最强复活进行中 带着崽崽去逃荒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80-190(第1/34页)

第181章 事情找上门

巳时一刻, 林知了出现在丰庆楼。

忙到半夜的艺伎头牌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看到林知了她们浑身一激灵,矮下身子往丰庆楼打量。

平康坊内有许多商户,有两排是打金银首饰的。晚上干这个没人嫌吵, 因为丰庆楼和红袖楼一个赛一个热闹。这些商户正准备开门营业, 听到花楼上的姑娘嘀咕“林掌柜怎么来了?”他们停在门外勾头往里看。

林知了进门第一件事便是叫账房给掌柜的结工钱, 包括这个月几天。

账房面露喜色, 脚步轻快地回房。

林知了转向掌柜的:“请吧!”

“就凭有他们这些刺头,我不信你能管好!”掌柜的气哄哄追上账房。

仁和楼只有一个账房,还是小丫头薛瑜。丰庆楼就不一样了, 账房有四人。走了两个, 还剩两个,林知了叫他们拿笔墨。

柜台底下就有笔墨, 两个账房去找, 林知了问后厨管事,洗碗工和洗菜工总共多少人,又问前店管事, 伙计多少人。

随后林知了叫账房写下,再招两名伙计,一名采买和十个洗碗工,贴到门外。又问厨子有没有买菜。

厨子感觉掌柜的换定了,因此今天老老实实做事。

林知了听说菜备齐:“那就各忙各的。等等,月钱和现在一样, 每月的赏钱同仁和楼一样,店内净收入的百分之二,按照月钱多少分下去。我的月钱和前掌柜的一样。赏钱人人有份,自这个月起!”

考虑到前店管事暂时无事, 林知了便说:“唱曲的艺伎何时过来?去跟她们说一声,我跟她们聊聊。”

前店管事:“掌——前掌柜的不曾克扣她们的钱。”

林知了冷笑,不由得面露鄙夷:“倒是知道靠什么留住客人!”又叫账房套车带她去酒坊,她去酒坊查账!

两个账房把纸贴好就去套车。

林知了从进来到出去前后一炷香。

厨房管事和前店管事面面相觑。

闲下来的采买还在店里,不禁问:“没了?”

厨房管事纳闷:“只是添人加赏钱,没别的了?”

前店管事:“没听说仁和楼有什么一二三四五六条规矩。没了吧?”

厨房管事:“先做事。不能叫林掌柜认为我们只会无事生非!”

酒坊纰漏大,少了许多粮食。

林知了叫其中一个账房报官,酒坊关门,京兆尹审理清楚再开门。左右库存可以撑几十天。

林知了看看时间,丰庆楼该忙了,她和两个账房回去。

从后门进去,林知了用抹布扫去尘土才去店里。

食客惊呼:“听闻丰庆楼换掌柜的,还是林掌柜,竟然是真的?”

林知了:“陛下厚爱!多谢诸位捧场!”

“林掌柜,第一日走马上任,也没个新菜?”常去仁和楼用早饭的商户打趣。

林知了看到他身边还有俩人,估计今日在此请客,“有个新菜,只是做得不好,也不便宜。你要尝尝?”

食客:“一份百文?”

林知了想想食材就是几个鸡蛋,只是油和糖贵:“裹糖的菜。所以至少百文。”

“试试!”食客说完就同两位友人介绍,这位是仁和楼的林掌柜,也是刑部薛大人的夫人。

早上在仁和楼吃饭,晌午特意过来看热闹的街坊甫一进门就大惊失色:“林掌柜?你怎么在这里?”

林知了:“现在知道今日会不会停工?”

街坊张口结舌。

林知了给伙计使个眼色,伙计请他坐下。

林知了后厨做鸡蛋饼。

鸡蛋饼做好切块裹团粉,林知了过油炸两次就裹糖。

出锅前,林知了叫徒弟给她找个纯白色盘子,点缀些许葱花,亲自送过去。

那位食客经常在仁和楼用午饭,以为是锅包肉。可是一想锅包肉不是新菜,而且锅包肉上面的糖也不拉丝,就叫友人试试。

食客的两位友人一个很喜欢,一个吃不惯。

林知了:“值百文吧?”

食客实在想不出是怎么做的,不得不点头。

伙计跑到后厨端菜,见到厨子们就说:“刚才那个是新菜,仁和楼没有的新菜!”

厨子们面面相觑,掌柜的就当着他们的面做出来,不怕他们学会吗。

林知了没打算经常下厨。今天这道菜是第一道菜,也有可能是最后一道菜。不止是为了笼络食客,也是提醒厨子,他们再闹事停工,丰庆楼也能正常营业。大不了她亲自掌勺!

有食客在仁和楼吃过拔丝水果,觉得跟这道菜有点像:“林掌柜,这不是拔丝水果?”

林知了:“拔丝鸡蛋。但是不好听,你给取个雅名?”

食客:“给我也来一道?”

林知了:“百文!”

食客毫不在意:“都进丰庆楼了,还能差钱!”

林知了去后厨问厨子刚才学会了吗,学会了就做,

厨子没敢正大光明地偷看,只能摇摇头。

林知了又做一遍,这次边做边讲解。厨子感觉会了。趁着不忙就试做一次。随后又有人要拔丝鸡蛋,林知了就当甩手掌柜的。

前店管事心里犯嘀咕,今日食客怎么都跟林掌柜闲聊啊。

自然是因为食客没想到皇帝舍得把丰庆楼交出去,以至于稀奇不已!

京师谁不知道林掌柜一家是太子的人。

丰庆楼都舍得交出去,想来皇帝没打算二废太子。

殊不知皇帝当着四皇子的面说出“他日天下都是太子的”这句话也由宫女太监传进后宫,再传进京师达官贵人家中。

先前许多文臣武将纳闷,薛理今日打御史,明日查亲王,真不怕死吗。如今联想到皇帝的这番话,众人后知后觉,是太子腰板硬撑得住!

身为当事人的薛理和太子可没想到“丰庆楼风波”还有意外收获。太子依然深居简出,薛理依然躲在仁和楼后院。

店里人声鼎沸,薛理有点坐不住。

薛理在北屋看一会,伙计明显紧张。洗碗工一边刷碗一边往朝店里打量,好像很担心会出事一样。

薛理犹豫片刻起身去前店。

拉面厨子松了一口气,守在柜台前的薛瑜和站在柜台后的俞丫明显放松下来。薛理奇怪,林知了又不是第一次不在店里。前些日子她上午去王家村,傍晚才回来,也没见她们紧张。

王家村离仁和楼十几里路,丰庆楼离仁和楼才二里路!

薛理一时想不通,决定去问问薛瑜紧张什么。

“这位就是刑部薛大人!”

突兀的声音令薛理脚步一顿。

薛理循声转向店外,三男一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80-190(第2/34页)

妇人眼熟,看衣着像街坊,三名男子风尘仆仆,一位头发花白,一位三十岁左右,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样子,很像祖孙三代。

考虑到不能叫身后的食客误会,薛理微微摇头,一副“不敢当”的样子:“我只是刑部郎中。”

“刑部郎中也是朝廷命官!”妇女指着薛理对三人说,“你们别不信,找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不如他好使。”

薛理连忙打断:“不可胡说!我在刑部做的事都是刑部尚书吩咐的。再说,大理寺卿经手的案子比我听说过的还多,我哪能跟他们比。”

妇人本能反驳,然而扭头一看薛理年轻的长相,尴尬地笑笑:“是有点夸张。不过找他没错!”

薛理不敢再由着她信口开河,直接问:“找我何事?”

三人互相递个眼神,仿佛说他还没到留胡须的年龄,找他有用吗。

妇人因为被质疑很不高兴,“你们怎么还不信?”对薛理说,“他们要告状!”

薛理因为妇人提到刑部和大理寺,闻言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如果告官,可以去大理寺。如果告百姓商户,可以找京兆尹。”

妇人:“不能去刑部?”

薛理:“刑部是核实天下案件的地方。大理寺负责审判。刑部可以接案还要大理寺做什么?”

妇人:“他们不告官也能去大理寺?”

薛理点头:“大理寺在西边,离这里有点距离。不过大理寺离京兆府不远。这两个地方想去哪儿去哪儿,也可以都去!”

三人因为薛理的年龄不敢信他,闻言决定先去大理寺,再去京兆府。

薛理看到三人离开才问妇人:“哪来的?”

“听口音——”妇人猛然睁大眼,“好像南方口音。薛大人,兴许是你同乡!要不要我把他们叫过来?”

薛理:“要是我同乡,更不能叫他们。”

妇人脱口问:“为何?”

食客高声说:“朝廷有规定,百官不能干涉本籍的案子!”

妇人心里一慌,急急忙忙问:“有这个规定?薛大人,我险些害了你!”

“你也是无心的。”薛理不待她开口,“店里生意如何?”

妇人猛一跺脚:“坏了!店里还有客人!”说完就跑。

这个时候正好饭点,大理寺的门房也要吃饭,三人租车到大理寺,门房不想理他们,直接说里面没人。

老翁疑惑:“那个仁和楼的薛大人是不是骗我们?”

门房浑身一激灵,扔下筷子:“你说谁?仁和楼的薛大人?”

“仁和楼有个刑部薛大人,说刑部不接案子,叫我们来大理寺。”中年男子不识字,“车夫跟我们说这里是大理寺。”指着匾额,“是三个字啊。”

门房想起大理寺卿的吩咐,招惹谁都别招惹薛理,他身后不止有太子还有皇帝。门房叫三人先进来:“这里是大理寺。你们来的不巧,都吃饭去了。等等,我去看看有没有晌午不饿的。”

到食堂找个评事就说:“门外来仨人,看样子是进京告状的。不知为何找到仁和楼,应该是正好碰到薛大人在仁和楼用饭,他就把人指到我们这里。你看是管还是不管?”

“管!”评事叫门房把人带进来,他随后就到。

这位评事以前可没有这么勤快。

薛理连办几个大案,皇帝赐了一处宅子,放到市场上价值三万贯。据说连地契都给了,不是只有居住权。小吏们羡慕不已,都想成为下一个薛理。

哪怕他们知道彼此不切实际,可是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去年这个时候还说薛理办了“庐州府”和“安王案”,陛下一文没赏,显然对他不满。

要是不满的结果是得一处大宅子,他们希望陛下天天对他们冷眼相待。

评事看到状书顿时觉得没人能成为第二个薛理。于是他把状书交给大理寺少卿。

少卿也觉得状书烫手,“涉及到当地知县,应该交给御史台,由巡察御史出面核实。”

评事:“要是巡察御史又推给我们呢?”

大理寺少卿闻言奇怪:“他们怎么不去御史台?”

评事:“仁和楼用饭碰到了薛大人,哪个食客多嘴,说薛大人是刑部官员,他们找上薛大人,薛大人叫他们来找我们。”

少卿:“薛通明看过状书?”

评事摇摇头:“他们从怀里掏出来的时候外面卷了三四层。薛大人应该没看过。可能听他们说过,不然怎么会叫他们来找我们。”

少卿:“涉及到盐商,牵扯到知县,这个案子查起来,淮河水要变成红色的。”

“卑职一看到盐商就想到了。大人,也不能不管。薛大人的性子你也了解,不叫他碰到,他可以装不知道。被他撞到,他定要一查到底!”大理寺等人认真研究过薛理,发现他没有坊间百姓传的那么爱管闲事。

大理寺少卿:“既然薛通明知道,这事就好办。”令评事稳住三人,他前往御史台。

巡查御史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两淮,而不是坊间百姓认为的穷乡僻壤。

到了穷乡僻壤可能被刁民打死。要是到了两淮,死了还要背负一身污名!

大理寺少卿把状书交给御史中丞,他果然也不想管,叫他递给陛下。

什么都不查就呈上去,陛下不把他们宰了,也会把他们贬为庶民!大理寺少卿:“巡察御史今年不是要去两淮吗?要是他们前脚到两淮,后脚薛通明跟过去——”

“等等,你说谁?”御史中丞忙问。

大理寺少卿:“那三个外乡人刚才去仁和楼用饭,找人打听官府在哪儿,同在仁和楼用饭的薛大人问清楚他们找官府做什么,就叫他们找你我。我们不管,就递给你们。监察百官是你们的责任!”

御史中丞顿时想骂娘:“怎么什么事都能叫他碰到?”

大理寺少卿:“仁和楼是喝酒吃饭的地方,只要是活人,就有可能被他碰上。”

“不是说林掌柜今日在丰庆楼?他不去丰庆楼,去什么仁和楼?”御史中丞接过去,“你叫那三人先回去。我这就进宫!”

少卿:“不把人带过来问问出什么事了?”

御史中丞:“都不远千里来京师了,还能是小事?最好这件事能被陛下拨给薛通明。反正他爱查案!”

然而巡查地方是御史台的事。

皇帝令巡察御史即刻南下查清此事!

前些日子因为长兴侯府的案子,御史台有少了三人,不是死了,而是进了大狱。连着几年损兵折将,御史台都快沦为笑话了。

倘若这次再死人,他也不用干了。

因此御史中丞顾不上被皇帝训斥,直言希望拨几个禁卫保护巡察御史。两淮盘根错杂,机敏如薛理也有可能进的去出不来!

皇帝忽然想起薛理祖籍江南,比北方官吏了解水乡,令御史中丞把薛理找来。

薛理手上无人可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80-190(第3/34页)

,不想碰两淮盐商。而他的原计划也是过几年太子登基后坐稳了,他再把垄断两淮盐运的官商连根拔起。

薛理:“陛下,臣是刑部郎中,一无审判之权,二无巡查之职!”

皇帝冷笑:“查长兴侯的时候怎么不这样说?”

薛理:“臣只是去太原核实凶案牵扯到长兴侯。陛下,此案要是一件凶案,臣可以下去核实!”

那三人是要报官告状,不是因为不服判决要求改判,轮不到刑部核实。

皇帝无法反驳,直接问:“这个案子你接还是不接?”

“接也可以。”薛理提醒,“微臣记得扬州有个越王是陛下的堂弟。陛下,要查两淮就不能不去扬州。倘若微臣一时疏忽,下手没轻没重,您不会把微臣的双手给剁了吧?”

御史中丞看向薛理的眼神满是惊恐,他是在和皇帝谈条件吗?他敢和皇帝谈条件?!

薛理不敢和皇帝谈条件,但他敢跟称得上明君的皇帝谈条件!

皇帝:“朕再给你一道诏令!”

薛理:“一道怕是不够。一道查两淮盐运,一道调水兵!微臣还想找陛下借一人,能调动水兵的人。倘若陛下是叫微臣核实所告内容是否属实,那就什么都不需要!”

皇帝以前就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但他觉得有贪官也是小贪,因为地方上没有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

这几年连着几次大案,原先空虚的国库都塞满了,皇帝不能再自欺欺人。

皇帝也知道臣强君弱天下必乱。虽然太子不弱,可是跟老臣比起来,他就是软弱可欺!那些人不收拾一番就交给太子,三个薛理也无法力挽狂澜!

薛理要知道皇帝心里这样想的,会告诉他,一个薛理就可以。不就是杀杀杀吗。

即便越王想兴兵“清君侧”也兴不起来。他杀的是贪官,百姓只会拍手叫好。没有百姓拥护,越王想打到京师砍掉他的脑袋,难如登天!

皇帝:“你和巡察御史同去,你为主他为副。”

御史中丞暗暗松了口气,可算保住一个,“何时出发?”

薛理:“陛下,今年还放忙假吗?”

皇帝点头。

薛理:“那就忙假前一天下午。对外就说臣在乡下割到手又被石磙压到脚,在乡下养伤。”

御史中丞皱眉:“悄悄去不就行了?”

皇帝:“此案交给你?”

御史中丞顿时不敢多嘴。

皇帝微微抬手。

两人退下。

薛理晚上回到家中,婆子做好饭了,可是林知了还没回来。用过晚饭,薛理叫薛瑜和林飞奴先休息,他去丰庆楼。

林飞奴也想去,薛理问他今天的字练了吗。少年乖乖回东院。

薛理牵着大花到丰庆楼,看到门口很多人就转去后门。

后门从里面闩上,薛理敲好一会才听到脚步声。

门刚打开薛理就听到:“您走错了。”

薛理:“我是薛理!”

伙计下意识说:“什么理也不能从后门进来!”

薛理叹气:“林掌柜的相公!”

伙计愣了一下,赶忙让出路:“薛大人?快请进,掌柜的在店里。”

薛理到店里就听到“林掌柜,真是你?”随后又听到“林掌柜,你来丰庆楼,仁和楼怎么办?”

薛理心说,一天过去怎么还这么稀奇。

自然是因为很多人午饭后才听说陛下把丰庆楼交给林知了。

申时前一刻,丰庆楼关门打扫休息,好奇心盛的这些人进不来,就决定晚上来丰庆楼用饭。

虽然丰庆楼的菜很贵,可是偶尔一次,一次一碗羊肉汤面还是吃得起的。

今晚的丰庆楼异常热闹,比上元节那日还要热闹。

往常这样热闹,伙计和厨子都会因为忙不过来而心烦。

这次很高兴,只因林知了说从这个月开始发赏钱。

倘若这个收入两万贯,赏钱就是四百贯。丰庆楼百十号人,洗碗工也能分两贯!

下午掌柜的还说了,洗碗工分早晚班,除了洗碗工,所有人午后都可以睡一个时辰。这样的好事以前可没有!

众人私下里都庆幸拼上性命赌一把赌对了!

言归正传,薛理看到林掌柜忙得跟花蝴蝶似的就退到院里。

又过了两炷香,林知了躲到院里歇息看到薛理,薛理才问她何时回家。

林知了:“现在就走。”

薛理:“现在?”

林知了点头:“前店管事明日午时才过来,叫他盯着。我明早要起来去仁和楼,不早点睡哪起得来。”

薛理:“没忘自己是两家店掌柜的就行。”

林知了跟他从后门出去。

走出热闹的平康坊,薛理才说他要南下。

林知了停下:“你怎么——”

“这次与我无关。我不想去。”薛理抚平她的眉头,“别皱眉。”

林知了:“朝中没人了?”

薛理:“宁折不弯又不怕死的,也有!但是有的不懂办案,有的只会横冲直撞,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不是横冲直撞?”林知了没好气的说。

薛理:“我不是!去年查到跟长兴侯府有关的案子的时候,我还查到两个。那两起也办好了,你听说过吗?”

林知了摇头。

薛理拉着她,“我感觉这次比上次容易。据说这次有人证物证。不过也不会那么快。庐州知府毫不遮掩,我还要查几天。长兴侯府查了一个月才摸到一点证据。要是一两个月没消息,你也别担心。”

林知了:“林飞奴不会放过你!”

第182章 大理寺少卿

薛理想起小舅子爱操心的样子:“等我回来再解释!”顿了顿, “林飞奴其实很好哄!”

“你怎么同他说你要出去几个月?”林知了问。

薛理:“什么也不说!”

林知了:“他会恨死你!”

薛理不在意地笑笑:“小孩的恨意来得快去得也快。”

林知了叹气。

薛理握紧她的手:“难得陛下还算圣明,既然他支持我,我就不能辜负他。若是遇到个昏君,我就算可以说服自己混吃等死, 也会因为人生无望而苦闷不堪!”

“重伤昏迷也不怕?”林知了想说“死”, 可是又觉得晦气, 就换个说法。

薛理不怕死, 只怕连累家人,“不怕!”

林知了朝他脚上踩一下,甩开他的手:“别碰我!”

薛理跳着脚跟上去。

出发前一日晌午, 薛理前往东宫, 见到太子便说,倘若他此行遭遇不测, 请太子尽可能保护好他的家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80-190(第4/34页)

太子一听说他去两淮查案瞬时变脸。

天下盐税占国库税收三成, 其中江淮地区又占大头!倘若只查盐商和官府勾结偷税漏税也不难!难的是食盐来自东海,从水上运往陆地,涉及到漕运。江淮地区水网分布密集, 盐商随便往哪个芦苇荡里一躲,再有漕运衙门保护,薛理便无从查起!

倘若行踪泄露,得知薛理走水路,水性好的盐商躲在水底下等船到河中央把船底凿空,薛理就算游术极好也是死路一条。

在江淮地区杀个人很简单, 还不用清理现场。在薛理尸体上绑块石头沉入水底,陛下亲临也不一定能把他打捞上来。

太子叹气:“江淮一带富庶,这些年养出很多官吏,朝中一些文臣武将明里暗里都跟他们有来往。孤没有万全之策都不敢动两淮!”

薛理:“臣这次真是无妄之灾。”

太子用“孤早就看清你”的样子瞥薛理, “继续诡辩,孤洗耳恭听!”

薛理:“前几日江南来三个告状的,去的是大理寺。大理寺不想接这个案子就交给御史台。”

太子:“大理寺为何不想接?因为那三人敢不远千里来到京师,即便不是大案,他们的事也很棘手!最少可以确定官官相护!否则用不着来京师!孤不信聪慧如你想不到这些!”

薛理点点头表示知道。

太子叹气:“为何不交给御史台?今年监察御史是不是还没有出发去江南巡察?”

薛理:“御史中丞担心监察御史办不好还把他连累了,就找陛下调人。可他嘴贱,特意在陛下跟前提了臣的名字。陛下想到臣比监察御史了解水乡,叫臣随监察御史走一趟。”

太子皱眉:“监察御史还去?”

薛理点点头:“殿下,江南有你的人?”

太子冷笑一声。

八年前两淮官吏回京述职是先见他再进宫面圣。送给皇帝的礼物只比他多一成。

自从他被废,那些官吏跟不认识他似的。

五年前他从东宫走出来,那些人也不曾出现,定是认为他能被废一次,就会被废第二次!

太子在薛理点拨下也看清楚,百名文官不如一名武将有用,因此也不在意他们的去留。

只是偶尔想起来,太子还是觉得憋屈:“查吧。”思索片刻,“朝中谁敢这个时候给林掌柜添堵,对你二哥一家不利,孤宰了他!”

薛理:“有殿下这句话,臣就放心了。”

太子:“天塌了孤给你顶着!”

薛理:“臣此行定把国库填满。明年殿下想做什么都可以放手去做!”

太子想起那年在仁和楼二楼和他爹的一番谈话:“去吧。”顿了顿,“人手不够尽管叫人给孤传信。”

薛理起身行礼告退。

回到家中,只有几个奴仆。做饭婆子给薛理煮一碗面,薛理因为这几日看档案睡得晚,饭后忍不住犯困,想着晚上要赶路就回房眯一会。

迷迷糊糊间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薛理起身,便看到林知了在为他检查行囊。

薛理情不自禁地从身后抱住她,低声感叹:“林掌柜辛苦了。”

林知了:“这个时候路上都是人,怎么出城啊?”

薛理:“堂堂正正走出去。”

林知了惊得转过头。

薛理:“明日是忙假,你和鱼儿抽不开身,我去给二哥割麦子。马放到二哥家,我再同他们乘车南下。”

林知了懊恼:“这几日丰庆楼招人,还有酒坊的事,忙昏了头,我都忘了麦子熟了。”

薛理:“别担心。就算京师有他们的同党,也要十日后才能发现我不在京师。但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我在江南。一来我祖籍临安,陛下不会叫我去江南查案。其次太子殿下说,他没有万全之策也不敢动两淮。所以两淮官吏和他们京中同党就算承认我大胆包天,也不信我敢去扬州!”

林知了:“既然是查案,就不可能悄无声息。”

薛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定会打草惊蛇。但我们有渔民百姓遮掩。我要抓盐商,盐商可以躲进芦苇荡。盐商想杀我,我也可以躲进去。”

江南不止有当地百姓协助。薛理还想到一人——林蜻蜓夫家姐夫。他到扬州不过两年,当地盐商和官府定不会叫他知道他们的秘密。即便林蜻蜓夫家姐夫有心投诚,他们也会考察一两年。

外有百姓,内有内应,薛理感觉这次要比“庐州案”顺利。

薛理:“我们认为江淮一带情况复杂,也是根据‘长兴侯案’和‘庐州案’推测。也有可能两淮贪官并不如庐州知府猖狂。”

林知了:“十官九贪!说这话你自己信吗?”

薛理不信,御史中丞不信,大理寺少卿也不信,所以他仨都认为涉及到两淮地区的案子很棘手。

林知了:“庐州离扬州才多远?我不信越王不知道庐州知府为祸乡邻。他不上表,两淮官吏也跟不知道似的,不正是因为他们都一样!”

薛理:“先查了再说!”

林知了:“你要不要找几个江湖人士?有些事情你们查不到,不等于他们查不到。说句不合适的话,猫有猫道,鼠有鼠道!”

薛理:“你才说过庐州离扬州不远。我到了那边会无人可用?”

林知了想起那年帮薛理送信的几人:“我身为丰庆楼掌柜的,很容易见到陛下,你不必担心我。到了江南也别急于求成!”

大理寺少卿和御史台出面找吏部调了江南官吏档案,结合薛理的梦,他知道哪些人最贪。到了江南他知道从何查起,不会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打草惊蛇。

“你说的我都记下了。”薛理看着两个包裹,“不用带这么多。这两年你给我置办的衣物用料极好,行走在民间很打眼。到了那边我买短衣,或者青衫布衣扮成落拓书生。”

林知了拿出来几件,换成洗漱用品,“这个瓷瓶里面是烧烤料。留你路上烤鱼烤馍。这个是老太医帮我们做的人参丸。这个瓷瓶是治刀伤的药。这个是止血药!”

薛理:“这两日买的?”

林知了:“很多人认识我,我没敢出面。俞丫买的。她说仁和楼又来四人,因为不熟练不小心切到手。”

近日仁和楼是多了四人,但是四个伙计,除了上菜的时候,从未进过厨房。但外人不知道,会信以为真。

薛理收起来:“这些很重要。”

林知了看看天色:“再过两炷香林飞奴回来你就走不掉了。”

薛理又抱一下她才去牵马。

因为是去乡下割麦子,林知了就没有出去送他。林知了在他走后就去崇仁坊接弟弟。随后姐弟二人去丰庆楼。

这个时候二楼没客,林知了叫弟弟去楼上写功课。

晚上回到家,林知了说薛理去乡下了,林飞奴也是抱怨一句:“也不等我!”

七日后,林飞奴才意识到被骗。

早上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180-190(第5/34页)

来就拍他姐的房门:“林掌柜!林知了!给我出来!

林知了打开门朝他脑门上一巴掌:“我是你姐!”

“你是大骗子!”林飞奴气得跺着脚指着她,“你说——”

林知了捂住他的嘴巴把他拽进卧室:“是不是想叫所有人都听见?”

林飞奴吓得噤声,瞪着眼睛看着林知了。

林知了见弟弟的眼眶越来越红,不禁说:“薛通明没白疼你。”

“所以他去哪儿了?”林飞奴低声怒问。

林知了:“蜀郡!”

“哪里?”林飞奴奇怪,“那里也有王爷侯爷?”

林知了:“前几日来几个进京告御状的。虽然没有涉及到王侯将相,但以防不测,你姐夫才说去割小麦。”

“朝中那些老狐狸也信?”林飞奴就不信。

林知了:“忘了你姐夫去年帮二哥割过豆子?这件事中郎将王慕卿也知道。而且你姐夫是先去二哥家,天黑之后再从二哥家出来。就算有人不信去王家村打听,得到的结果也是你姐夫被石磙压到脚,在屋里养伤!”

林飞奴:“如果他们去二哥家一探究竟呢?”

“不会的。他们心虚,不敢跟你姐夫打照面。”林知了道。

林飞奴气哼哼地瞪大眼珠子:“朝廷就姐夫一人吗?”

“不是!这次你姐夫带了五个帮手。两个是他同僚,还有仨是御史台的人,一个监察御史和两名随从。他们和你姐夫一样会办案。到了那边兵分六路,很快就有结果。”林知了问,“为了你姐夫的安全,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林飞奴:“姐夫以前不是说,案子了结前不可以告诉家人吗?你是不是也被他骗了?”

林知了心想说,这次的案子不同以往啊。

“他敢骗我,我们就把他休了!”林知了问,“你看如何?”

林飞奴不假思索地点头。

林知了心说,真把他休了,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你,“此事你鱼儿姐姐还不知道。知道怎么说吧?”

林飞奴:“我忽悠她,手到擒来!”

林知了拍拍弟弟的小脑袋:“再过两年你就比我高了啊。”

“明年就比你高!”林飞奴拨开她的手跑出去。

此时薛理已经抵达扬州城外芦苇荡中。

早在两天前,薛理一行十多人弃马乘车。一日后,走十多里到乡间码头上,那三位告状的人已经等候多时。

他们乘着小渔船潜入扬州地界。

薛理给庐州送一封信,又令扬州渔民打听林蜻蜓婆家姐夫在扬州地界的名望,随后薛理一行就分六路明察暗访。

半个月后,薛理查清楚,抓人定罪不难,难的是把钱弄出来。

薛理想想江淮漕运,每日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几百艘,繁忙的时候河面上全是船,要是没个账本,如何记录每日进项。

恰好这个时候,庐州来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邪神今日有喜 赔钱,立刻马上! 协约后,影后前任全网追我 抢夺继妹白月光O 仙门第一话事人 招魔 遇魔 天生富贵骨 禁谈风月(快穿) 晓日明村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