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 【全文完结】

【全文完结】(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我是神王白月光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夫郎他十项全能 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种植] 召唤玩家当蜂王 前夫是我心头恨 离婚前隐婚热搜爆了 最强复活进行中 带着崽崽去逃荒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全文完结】(第1/36页)

第192章 番外一

一年后,登基大典结束,皇帝立太子,尘埃落定,皇帝的叔伯兄弟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去老皇帝跟前上眼药,亦或者捏造一些风言风语给皇帝添堵。

薛理依然是大理寺少卿,谁叫他今年才三十三岁呢。皇帝倒是想在“大理寺少卿”前加四个字——同平章事,然而他舅颜大人定会第一个反对。

朝中像颜大人一样年岁阅历的文臣武将还有十多人,他们若是因为嫉妒薛理而结党,纵然薛理谨慎聪慧,恐怕也防不胜防。

薛理忠君,毋庸置疑。皇帝可不想把这把好刀用废了。是以不止一人暗示他应当封赏薛理,皇帝都只当没看见。

旁人代入薛理会觉得憋屈,有人甚至忍不住同情他,羡慕嫉妒他的人自然而然少了许多。上朝议事也好,到六部办事也罢,薛理遇到的笑脸越来越多。

更有甚者,拐弯抹角提醒醉理,日后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像在朝堂上拳打脚踢的情形别再出现。在地方上查少贪官也不能先斩后奏。面对皇亲尽可能礼遇有加,否则他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上坐到老。

薛理嘴上道谢,心里只觉得可笑。

若非他恩怨分明,在朝中最大的仰仗是皇帝,皇帝敢赐他丹书铁券?三尺白绫还差不多。

人呢,不能既要又要!

好比他们家林掌柜,不能叫她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要求其相夫教子!

说起林知了,这一年和往年并无不同,依然是仁和楼和丰庆楼两边跑。有一回心血来潮给仁和楼加两道菜,一道是粉蒸肉,一道脆皮五花肉。结果惹得丰庆楼的厨子小声嘀咕:“这一年菜单也没什么变化,熟客该吃腻了吧。” 当日林知了只当没听见。

如今她也是五日一休。休沐日,林知了令做饭婆子砸核桃,剁羊肉馅。八月十四上午,林飞奴驾车送他姐去丰庆楼。

到丰庆楼后门,林飞奴把马栓好,接过小外甥,林知了拎着大食盒进去。

林飞奴身上挎着外甥的包,一手牵着大花,一手扛着小外甥去仁和楼。

此时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都在厨房为晌午饭做准备。伙计开窗通风,洗碗工打扫院子,各忙名的,林知了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大呼小叫,多是看她一下招呼一声就继续忙碌。

也是因为林知了有了小薛林,丰庆楼众人认为食盒里是小孩的饭菜。

林知了到厨房,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厨子们看过来,她打开食盒:“近几个月研究的。”

切菜的徒弟和炖羊肉的厨子不约而同地停下,随即大步朝林知了走去,速度快到跟逃难似的。

食盒里只有两道主食,也可以称之为点心,一份核桃包和一份纸皮烧麦。

这些日子林知了天天在家试做这两样,导致门房、奶娘都吃够了。薛理宁愿吃路边摊,也不想看到羊肉烧麦。

前几天林知了叫他带去给同僚尝尝,薛理嫌拎过去麻烦,半道上看到金吾卫的影子,连同食盒扔给云无影。

两炷香前林知了拎着食盒走出家门,做饭婆子就禁不住祷告,“谢天谢地,掌柜的终于去祸害别人!”

现下林知了想着婆子的样子就想笑:“味道如何?”

擅长面点的厨子连连点头:“掌柜的,明日中秋把这两个点心加上去?”

林知了:“这两个点心其实适合仁和楼的早上。”

厨子脸色微变。

林知了:“做工复杂,核桃包一个二三十文,不符合仁和楼定位。不过也不能就叫核桃包。你们再琢磨俩名,我读书不多,不会起名。”

所有人松了口气,连声表示他们负责起名,恐怕慢一点林知了反悔。

丰庆楼众人如此紧张还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仁和楼是亲儿子,丰庆楼是养子。丰庆楼众人担心被养母扔给别人,以至于从厨子到洗碗工都忍不住在意仁和楼。

林知了提醒采买午后去买几斤核桃和羊肉,下午她教厨子做这两样。

后厨管事听出她话里有话:“掌柜的还有事?”

林知了:“林飞奴带着薛林去仁和楼了。我担心舅甥二人的目的不是仁和楼。我得过去盯着。

后厨管事冷不丁想起前几日下午,他趴在二楼睡觉,林飞奴把小薛林抱过来,因为斜对面红袖楼的姑娘夸一句,小公子唇红脸嫩真好看。他就把小外甥递出去。人家嘴上客气一下请他进去,他还真抱着小薛林进去。 饶是知道林飞奴不拘小节,也没想到他这样豪放不羁,吓得管事厨子一个激灵,火急火燎地去账房找林知了。

这件事要被薛大人知道,还不得砍了林飞奴!

后厨管事不禁说:“您快去吧。我总觉得以飞奴的性子不可能老老实实待在仁和楼。”

可不是吗。

林飞奴到仁和楼歇一会,小孩要下来出去,他就把小孩身后的布带扯开,一手牵着大花,一手牵着小薛林。

街坊四邻无语又想笑:“飞奴,你是遛狗还是遛外甥?”

林飞奴理直气壮:“两不耽误!”

街坊:“薛大人竟然能忍住不打你。”

买菜回家的坊间百姓停下,看着小孩梗着脖子往南走:“这是去哪儿?”

林飞奴:“人多的地方。我大外甥胆子大,人越多他越喜欢。”

随后林飞奴给外甥买一块软烂的羊排,一大一小去茶馆。

茶馆伙计认识林飞奴,忍不住关心:“小公子这么小能吃羊肉吗?”

“我一半他一半。”林飞奴说完低头, “林林,给舅舅尝尝!”

小孩立刻把羊肉送到他嘴边。

前些日子小薛林护食。林飞奴朝他手上几巴掌,打的小孩嗷嗷哭,奶娘和门房都心疼,他才把小孩吃独食的毛病改过来。

林飞奴一口咬掉一半,小孩抿着小嘴看着舅舅。林飞奴瞪着眼咽下去一点就说:“你一半我一半!”

小孩收回视线,抱着骨头啃羊肉。

林飞奴等侄子吃完就带着他去茶馆后院洗手。

幸亏他常来,伙计和掌柜的都认识他,否则真不允许他这么不见外!

林飞奴带着小外甥要一壶茶一杯奶和一份蛋糕————如今茶馆也学会做鸡蛋糕,舅甥二人正准备慢慢品尝,面前一暗。

林飞奴抬头,章元朗和夏子乔坐下。林飞奴好奇:“你俩怎么知道我在茶馆?”

“街坊四邻说的。”章元朗叫伙计再添两个水杯, “林公子纵横东市多年,还有人不认识你?”

林飞奴:“你俩这个时候不应该在家吃早饭吗?”

章元朗的神色有点不自然,转瞬即逝。

夏子乔低声说:“他爹娘和我爹娘说今年再落榜就在外面自生自灭。所以你知道吧?”

林飞奴忘得一干二净。

前年考中秀才,薛理同林飞奴长谈一番,叫他过几年再参加秋闱,这几年多听多看多思考,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薛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全文完结】(第2/36页)

的过几年是过五六年,林飞奴把科举抛之脑后,又因为忙着带外甥,忘了过几日他俩还要参加院试。

林飞奴可不敢叫俩人看出来:“所以呢?”

章元朗低声惊叫:“我五更天,五更天就起了。看了两个时辰的书,我娘才允许我出来透透气。”

林飞奴朝夏子乔看过去:“你也是?”

夏子乔:“我娘说我现在用心也是临时抱佛脚,不再叫书童盯着我。我去你家找你,门房说你和小薛林出来了。我一猜你就在仁和楼。果然到了仁和楼,俞管事说你往这边来了。”

林飞奴给小外甥擦擦口水:“你俩这次有几成把握?”

章元朗不答反问:“听说你不准备参加秋闱?”

林飞奴点头:“姐夫说我还小。阿姐说她不希望我去外地任职。姐夫说要是从军,小兵都比我大,恐难服众。不如再准备几年,届时安排起来也不会惹来流言蜚语。”

夏子乔:“薛大人还在意风言风语?”

“他不在意。我也不在意。可是他和阿姐怕我在意。”林飞奴低头看一下外甥, “他俩一个比一个爱岗,正好我带林林。”

章元朗轻轻捏捏小孩的小脸蛋:“他竟然不闹?”

“走累了。刚才有吃有喝,待会该睡了。”林飞奴朝他抬抬下巴。章元朗认真说:“我感觉这次有九成把握。可是上次我还觉得自己有十成把喔呢。”叹了口气,“随便吧。”

林飞奴转向夏子乔。

夏子乔苦着脸叹气:“心里没底。”

薛理给林飞奴总结过近几年院试出题习惯,而他不参与出题,考前也不知道谁出题,此举不算作弊。林飞奴就大大方方分享给同窗。

林飞奴闻言忍不住问:“你们不是看过我的记事簿?”

夏子乔:“你一点就通啊。”

林飞奴叹气:“那我也没什么办法。”顿了顿, “要不叫你父亲带你去工部的作坊看看?若是能改良火/炮,炮架在长城上打到契丹王帐,你而立之年就能官至工部侍郎!”

夏子乔和章元朗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决定,考试结束就请亲友亲爹带他们去六部。

林飞奴见两个好友不再愁眉苦脸,就请他们吃蛋糕。

章元朗方才就想问, “茶馆也有这个?”

林飞奴:“在我祖籍丹阳很多人都会做。被江南客商带到茶馆里不足为奇。近日你没去仁和楼吃早餐吧?以前一天可以买许多份蛋糕,如今早上和晌午各做一笼。比以前少了近七成。”

夏子乔近日去过仁和楼:“难怪仁和楼又加两道新菜,原来是因为买蛋糕的人少了,少赚的钱用菜补回来。”

林知了令厨子试做粉蒸肉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她就是想吃又懒得动手。

茶馆里有许多街坊,林飞奴不好意思当众说实话便任由他误会。低头看到小外甥揉眼睛,林飞奴叫小薛林躺他怀中。

章元朗的一杯茶没喝完,小孩就睡着了。

夏子乔不禁问:“他怎么这么乖?”

林飞奴心说,我打的!

给他吃给他喝,带他去玩,他还敢乱发脾气,不揍他留着上天吗。

林飞奴下巴微抬:“我外甥!”

夏子乔听出他言外之意,翻个白眼,拿块蛋糕。

又在茶馆呆两炷香,听完一段故事,章元朗和夏子乔各回各家,林飞奴抱着呼呼大睡的小孩牵着大花回仁和楼。

仁和楼明日休息,林知了没有给众人准备中秋礼,而是每人一百文,想吃什么自己买。

这笔钱发下去,林知了就和弟弟带着小薛林回丰庆楼。

半道上,林知了叫林飞奴整理食谱,明年她在城东办个厨师学堂。

林飞奴:“还跟在丹阳一样啊?”

林知了:“不一样!每月两菜一汤一份主食,一次二三十人,每月只教八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半个时辰。可是每人每月的束脩是一贯,如果不教点真功夫,你姐会被骂黑心肠。这次叫丰庆楼的厨子教基础,比如刀工,杀鱼分羊的技巧。令仁和楼的厨子教做菜。仁和楼的菜更适合寻常百姓回家慢慢练。”

“您不担心过些日子人人都会做锅包肉啊?”林飞奴问。

林知了:“所以叫你整理食谱,回头我把招牌菜挑出来,教他们做更适合推着小车兜售的食物。再说了,即便仁和楼的菜被他们学去,东市也不会有第二个仁和楼。”

林飞奴闻言想笑,他姐的口气真大啊。

林知了:“你不信?不是每个东家都舍得把净盈利分给伙计厨子。”

“只是百分之二也不舍得?”林飞奴不信。

林知了点头:“也许有人舍得。但厨子等人的月钱会比现在少两贯。洗碗工每月最多三贯。仁和楼洗碗工的月钱加赏钱每月不低于六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你觉得他们酒楼里的厨子会像仁和楼的一样用心?”停顿一下, “兴许跟丰庆楼前掌柜一个德行,只叫马儿跑,不舍得给马吃草。”

林飞奴想不通:“叫马吃饱的道理他们会不懂?”

林知了笑了:“怎会不懂。好比街上的小偷,明知伸手就有可能被抓,为何还要偷?”

林飞奴无法反驳,便问:“您办学堂这件事姐夫也知道?”

林知了点点头:“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还不知道。回头我问问他们,上午叫丰庆楼的厨子过去,下午叫仁和楼的厨子过去。一次一百文。我再找两个帮手买食材。”

林飞奴帮她算算账:“您能赚到钱吗?”

“开两个班,一个班三十人,能赚到钱,就是赚的不多。”林知了低声说,“皇帝给了丹书铁券,就当为他笼络人心吧。如今很多技艺都快没有传人了,还守着什么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我的厨师学堂办起来,定会有人跟着办别的。”

林飞奴看到几个西域人。朝他姐使个眼色。

林知了瞬时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朝廷的事。反正这件事要上表陛下,届时叫你姐夫跟陛下提个醒,陛下自会叫工部和鸿胪寺拟定章程!”

林飞奴琢磨片刻:“回头就叫姐夫禀报陛下。兴许陛下给你提供学堂,帮你筛选学生编写课本,你挂个学堂堂长的名就可以多拿一份俸禄。”

林知了:“若是陛下把老御厨请回来,我也不用担心仁和楼的菜外传?”

林飞奴点头:“日后薛瑜还可以卖食谱!”

林知了又思索片刻:“你还是要帮我整理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林飞奴点点头就把外甥递过去:“他怎么这么重?”

林知了:“肉结实。就这二哥天天担心他被你和你姐夫打坏了,每次来送酱和十三香都要过来看看他。”

小孩动了一下。

林知了顿时不敢说儿子坏话。

晚上,薛理回来,林知了把她的决定告诉薛理。林飞奴在一旁补充。薛理听姐弟二人说完,也觉得有些技艺因为一些破规矩失传了很是可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全文完结】(第3/36页)

“节后再说吧。”

今年不巧,中秋节正好撞上庄稼丰收。薛二哥一家不能进城过节,翌日上午,薛理一家下乡。

小薛林第一次到乡下,跟鱼入大海似的,招鸡逗鹅,他累得晚上睡觉打呼。

薛理震惊,指着儿子:“他这么小打呼?”

林知了:“太累了。你不累?”

薛理下午割半天黄豆,手臂酸软:“二哥二嫂也不差钱,为何还要亲自种地?”

“二嫂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她觉得有几亩地心里踏实。”林知了没下地, “快了吧?”

薛理点头:“还剩不到二亩,二哥家人多,明天上午就能收好。”

“那你早点起,我们上午回去,鱼儿明天过去。”其实还有一件事,今日丰庆楼推出核桃包和纸皮烧麦,林知了记挂此事,想回去看看销量。

翌日上午,准备走的时候,小薛林抱着他二伯的脖子不愿意上车。

薛二哥看着侄子可怜兮兮的样子:“你们走吧,过两天我进城把他送回去。”

薛理心大,闻言就叫林知了上车,令林飞奴上马。

小薛林一看狠心的爹真走,又急得嚎啕大哭。

林知了冲他伸手,小孩慌忙把自己递过去。

薛二哥不禁说:“小没良心的,二伯白疼你!”

小孩擦着眼泪转向二伯,像是有几分留恋。薛二哥抬抬手:“过几日家里不忙了,叫你舅送你过来。”

路上风大,即便在马车里面,林知了也担心着凉,给孩子裹上小棉被。

一家人到家,正好同薛瑜碰个正着。

林知了和薛瑜带着两个婆子去厨房准备午饭,趁机告诉薛瑜她想明年办学堂。

薛瑜一听她要从仁和楼挑厨子,立刻表示她可以教徒弟。

林知了皱眉。

薛瑜:“您不信我?”

洗菜切菜的俩婆子闻言朝林知了看去。

林知了无奈地说:“我是怕了你!前些日子我刚要做开口饺子,你就叫我在里面包糯米和肉,还要包梅干菜粥肉。这两样和南方的粽子有何不同?不过是把竹叶换成面皮。关中百姓吃不惯咸口粽子,就能吃惯咸口开口饺子?”

薛瑜:“我发誓不灵机一动!”

林知了突然想起一件事:“你婆婆有没有叫你下厨?”

薛瑜摇摇头:“端午节一起包粽子的时候,大伯母和二伯母趁机说还没吃过我做的菜。我正想试试酸杏炖肉———”

林知了和两个婆子都忍不住看向她。薛瑜心虚地笑笑:“俞管事不许我在仁和楼试做。我说了自己买食材,她也不同意。”

林知了:“她不同意是对的!被外人发现仁和楼的厨子都跟你一个样事小,你把众人吃中毒,还怎么开门做生意?”

两个婆子深以为然!

林知了:“听你的意思没做成?当日你婆婆开口了?”

薛瑜:“婆婆说我的厨艺是你和仁和楼的厨子教的。我在仁和楼以外的地方做饭被人学来去,如何向陛下解释。”

林知了:“你婆婆也算明事理。你记住,无论丁家其他人对你多好,你和你婆婆相公才是一家人。真遇到事她们还是先紧着自己的儿孙。”

“我知道。就像娘,疼大哥看重三哥,不怎么喜欢二哥二嫂。可是娘也能为了他们同二婶打一架。”说到此,薛瑜想不通, “都打破脸了,怎么还能和好啊?”

林知了:“你娘耳根子软!比如清明节,二婶在二叔坟前哭一场,你娘就能原谅她!”

两个做饭婆子忍不住问林知了何时办学堂。

林知了:“你们不是没有子女吗?”

如今家里八位仆人都跟林知了签了死契,是薛理在奴仆市场挑的人。几个奶娘是短契,小薛林周岁第二日,林知了就把人辞了,每人多给五贯钱。

两人扭扭捏捏地表示还有亲戚。

薛前所不下去:“什么亲戚?我看是娘家人!你们在夫家过不下去和离的时候怎么对你们?以为告诉他们三嫂要办学堂,他们就会感激你们?你们帮他们出来你,他们学好了,会说自己聪慧。要是没学会,他们会说还不如直接把钱给他们!”

林知了:“届时会在仁和楼和丰庆楼贴公告。我也不是什么人都收。你俩提前告诉他们也没用。因为我又不考刀工和做菜的手艺,而是面谈。是人是鬼,三句话我就能叫他观原形!”

两人闻言突然意识到一点,她们提前告知有可能弄巧成拙。若是被林知了刷下来,娘家人定会心生怨恨。

可是绝口不提,也会埋怨她们为何不提前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提前备考。

想到这些,两人左右为难。

薛瑜:“发现好人不好当?”

林知了叫她炒菜。

薛瑜:“你要不要去看看林林?”

林知了:“你三哥和飞奴都在堂屋,那么多人还能哄不好一个小孩?”

薛瑜心说,就怕他们三句话没哄好就上手。

可是她也抽不开身,她想做饭啊。薛瑜宽慰自己,打就打吧,反正三哥和林飞奴不舍得下死手!

第193章 番外二

中秋后第一次朝会,薛理留下。

皇帝到书房坐下便问:“私事?”

薛理:“半公半私。”

随后他把林知了准备办学堂,以及把学堂设在何处,令谁为先生等等,全部和盘托出。

饶是皇帝早已知晓林知了非寻常女子,也没想到她不止敢当先生,还想当堂长!

见多识广的内侍惊呆了,讷讷道:“林掌柜不愧是林掌柜。”随即又忍不住说,“丰庆楼的前几位掌柜的输给她不丢人。”

皇帝瞪一眼内侍,这是重点吗?

薛理:“陛下兴许不知,在坊间有许多规矩,比如传女不传男,传内不传外。倘若家里没人了,还守着这种规矩技艺不就失传了吗。也许没有传人的人也想广收徒,只是担心祖宗半夜去找他们。若是林掌柜把学堂办起来,这些人自然会劝自己,陛下希望他们把手艺传出去。祖宗泉下有知定不会怪罪他们。”

皇帝知道:“朕听说许多工匠很是固执。林掌柜怕是要失望了。”

薛理:“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便不会追随心怀叵测之人兴兵。女子可以当厨娘为家中增加进项,也不会被赎卖。长到二十岁顺顺利利嫁人,为婆家开枝散叶,本朝人口也会有所增加。”

内侍忍不住说:“薛大人的想法很好。可是这里不是鱼米之乡江南啊。”

“塞外草原那么大,把无房无地的人迁过去,关中人口不就少了?”薛理往左右看,默内只有他们三人,便放心大胆地说,“陛下,改日叫人统计关内有多少犯人,明年春把这些犯人全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修长城,亦或者修路架桥。”

皇帝心惊:“不担心他们在边关生事,同胡人勾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全文完结】(第4/36页)

薛理:“最好如此!但凡有一人跑去契丹,我朝也不算师出无名。”

皇帝惊到失语。

内侍目瞪口呆,谁说薛大人当了父亲稳妥了!

薛理:“辽东寒冷,并非不毛之地。再说,辽东自古就是华夏疆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契丹人盘踞多年也够了!”

皇帝好一阵无语:“你是大理寺少卿,不是兵部侍郎,不要天天想着开疆辟土!”

薛理朝内侍看去:“他说人多了关中养不活。”

内侍张张口,顿时想给自己一大嘴巴子,你又不懂朝政,也不懂薛大人,你多什么嘴!

“陛下,林掌柜此举百利而无一害!”薛理感觉皇帝仍然不动心,便问,“陛下可知缓解关内各种矛盾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皇帝联想到他先前说的:“打仗?”

薛理:“一旦出兵,打得你死我活的婆媳会亲如母女,在朝中吵成斗鸡的文臣武将会亲如一家。流氓不敢出来生事,担心被送去战场。只会空谈造谣的书生会不约而同地关心前方战况。世家也不会再琢磨臣又要给您出什么主意。

多年不打仗,也该检验一下。顺便让他们记住皇帝是谁!”

最后一条,皇帝无法反驳!

内侍不想不看也知道皇帝心动了。

薛理:“臣的意思也不是叫您这两年出兵。师出有名是前提!”

皇帝不曾想过开疆辟土,此时他只想坐稳皇位。可是一场大胜能让他从此高枕无忧,还可以解决那么多纷争,他有何理由拒绝呢。

皇帝:“朕需要时间。”

薛理:“臣去掖庭。”

这一年来皇帝把夜庭重新翻新加盖,又把掖庭北端的训练场同掖庭官隔开,太上皇和太妃以及小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便搬去掖庭宫。薛理要去掖庭,自然是去探望老皇帝。

皇帝因为“掖庭”二字陡然想起朝中七成文臣武将是旧臣。王家兄弟和金吾卫大将军如今仍然对老皇帝忠心耿耿。

皇帝愈发觉得他需要一场胜利树立军威!

薛理走后,皇帝忍不住把他的想法告诉内侍。

内侍试探地问:“听说契丹兵强马壮,胡人也是如此,若是败了呢?”

皇帝:“朕去年春天登基那日,薛通明就同父皇说过,春天关外胡人不敢生事。若是春天出兵,即便不能取得大胜,也不会惨败。正好试试前两年工部研发的火/炮。”

内侍:“此事是不是再同颜阁老等人商议一番?”

皇帝不想找他舅,他大舅无论给出什么建议,末了总会用一副“皇帝我为你着想”,亦或者“我比你年长,比你懂得多,你听我的没错”等神色盯着他妥协。

哪有薛通明直爽,只给出意见。像方才他不同意,薛理就找理由说服他,从未用过“你不听我的,江山不稳”的口吻逼他点头。

先前他自以为是一碗水端平,薛理也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前例证明他并非杞人忧天胡言乱语。

皇帝转向内侍:“薛通明方才说的那些,朕不希望第四人知晓!”

内侍慌忙发誓他什么也没听见。

此时,薛理才到掖庭宫门外。担心撞到年轻的太妃,薛理问禁卫:“太上皇用饭了吗?今日谁陪在太上皇身边?”

禁卫朝御花园方向看去:“应当用饭了。八皇子和十二皇子,还有十二皇子的母妃,前后脚到御花园,此刻兴许同太上皇在一处。”

薛理移步御花园。

皇帝的花园在两仪殿后。以前两仪殿后面还有一座宫殿。经过多年战火损毁严重,修缮皇宫之初破败的宫殿被夷为平地,在其基础上修了两处凉亭和几间暖阁,种满了花果树木,又在水边堆上假山种上荷花。无论暖春还是寒冬,御花园都是好去处。

如今深秋时节,石榴柿子枣压弯枝头,苹果和犁等待丰收,还有零星几个桃子,以至于薛理甫一靠近就闻到果香花香。

薛理没有贸然进去,而是令守在远处的太监代为通报。

如今太上皇可以单手拄着杖走几步,慢慢说话不会流口水也说得清,但他在外仍然懒得开口。看到小太监出现就用拐杖戳一下心腹太监。

内侍开口:“出什么事了?”

小太监:“薛大人求见。”

老皇帝有些意外,紧接着哼一声。

内侍忍不住在心里替老皇帝说,他竟然知道叫人通传?装模作样!内侍面上神情自若:“陛下也想见见薛大人。”

十二皇子的母妃要抱着他从另一处离开。小孩像个蚯蚓似的躲开,慌不择路,一下子撞到薛理腿上,往后踉跄,坐到地上。

薛理本能把小孩提起来才意识到不是他儿子。薛理又不能把孩子扔地上,上前两步塞老皇帝怀里。

内侍慌忙伸手接过去。

薛理从提到塞堪称一气呵成十分顺手,陪老皇帝下棋的八王爷看呆了。

老皇帝没好气地瞪眼看着薛理。

薛理弯腰见礼。

老皇帝哼一声才用拐杖指着旁边的圆凳子。

薛理坐下。

老皇帝慢慢问他来做什么。

薛理笑着回答:“无事。”看一眼才出来的朝阳, “用饭了吗?怎么一大早来御花园?冷不冷?”

内侍替老皇帝回答:“陛下才用过饭,走过来的,不冷。这个时节秋高气爽,陛下不喜欢待在殿内。”

老皇帝瞪一眼内侍,就你话多!

薛理:“太极殿繁忙,若是皇帝有所疏忽,您别一个人生闷气,尽管告诉臣,缺什么少了什么,微臣令人为您寻来。”

老皇帝忍不住开口:“猫哭耗子!”

八王爷不禁朝薛理看去。

八王爷一直对他很是好奇。可惜他年少,不被允许参与朝议,私下里又同薛理毫无交集,以至于今日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薛理。

薛理果然和传言一样,只是长相就担得起“探花”二字。联想到他在扬州干的事,一日砍了两淮盐商官吏几十人,不怪他在朝中有个别名———玉面阎王!

不是判官,因为判官要听阎王的。薛理同阎王一样,叫你三更死,你找皇帝求情也活不到五更天!

只看薛理的做派便可知晓的他的秉性和宽厚温顺毫不相干。八王爷心想说,他会拂袖离去吧。

薛理一动不动,笑容愈发灿烂,“陛下糊涂了不成?哪有人说自己是耗子。”

八王爷险些惊呼出声。他不解释也罢,怎么还敢调侃父皇!

老皇帝毫不意外:“你探望朕,有愧!”

薛理:“您这话说的,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微臣是乱臣贼子。”

老皇帝:“你是!”

八王爷呼吸一顿,后悔故意留下观察薛通明此人。

好奇心害死猫!

古人诚不欺我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全文完结】(第5/36页)

现在走还来得及吗?

八王爷犹豫不决。

薛理慢悠悠问:“您是指去年皇帝登基那日发生的事吗?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江山社稷为重啊。若非臣请皇帝即日登基,待藩王集体发难再匆忙登基,给西北的胡人和东北的契丹筹谋的机会,恐怕这御花园早已被烧成灰烬。哪还有什么秋高气爽。”扫一眼御花园的景色,转向老皇帝,“一年多过去了,您还没放下?”

老皇帝放不下。

他还活着,京城将士不会兴兵作乱,不会出现生灵涂炭。当日薛理扯什么胡人,不过是因为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慌了神才被他哄骗过去。被哄的人自然也包括老皇帝自己。

老皇帝越发清醒越想收拾薛理,论大做文章,文武百官之中,他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若非薛理当机立断,太极殿的不孝子想坐稳江山最少要吃苦受罪挨骂半年!

老皇帝一想到不孝子非但没有挨骂,不知真相的文臣武将还在他面前盛赞皇帝孝顺,为了江山稳定老皇帝又不能说他逼宫,憋屈只能往肚子里咽,别提心里多堵!

老皇帝抄起拐杖要敲他。

薛理起身躲开:“您看您,怎么听不得半点真话啊。微臣知道忠言逆耳,可是利于行啊。”朝老皇帝的双腿看去。

老皇帝把拐杖塞给内侍,朝薛理看去。

内侍后悔才把十二王爷还给太妃双手空出来。

内侍拿着拐杖哭笑不得:“陛下,薛大人乃大理寺少卿,奴婢可不敢殴打朝廷命官。薛大人,您还没用早饭就来探望陛下,就是为了气陛下?”

薛理坐回去:“陛下,您为何不骂皇帝呢?因为您心里也承认他做得对!您说您的这些儿子,除了他还有谁能令百官俯首称臣?”朝八王爷看去,“八王吗?”

八王爷满脸惊恐,你们君臣打机锋,扯我做什么:“小王愚笨。父皇,儿臣都分不清五谷,如何能处理好朝政。皇兄是您亲自教养的太子,除了他无人能担得起祖宗家业。”

薛理:“陛下,听见了吧?这就是百姓的心声!”

老皇帝气笑了。

薛理故意说:“笑了就好了,笑了就不气了。”

皇帝冲内侍伸手,内侍赶忙把拐杖递过去。老皇帝又想敲薛理,他哪只眼睛看到自己气消了。

薛理抬手攥住拐杖:“陛下,您歇会儿,臣跟您说件事。”

老皇帝放下拐杖,瞪着眼睛等他胡扯。

薛理:“要说乱臣贼子,朝中确有其人。您有心思同微臣和陛下赌气,不如养精蓄锐打的他从今往后不敢踏进皇宫一步。”

薛理不提老皇帝都忘了,因为此人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从未探望过老皇帝。

老皇帝用拐杖挥两下,薛理起身告退。

八王爷听糊涂了,他俩说谁呢?难怪不叫他退下!

老皇帝指着棋盘示意儿子继续。

薛理出了皇宫往西,在西市用了早饭才去大理寺,只因他在宫中逗留近半个时辰,大理寺的早饭早凉了。

晚上回到家,薛理就叫林知了耐心等消息。

饭后,小薛林不困,林知了牵着大花,薛理扯着绑在儿子身上的布条,在坊内闲逛。

坊内的王公贵族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薛大人遛儿子,可是两三个月了,他们仍然不习惯。

前往丰庆楼的大驸马到薛理身边停下:“薛大人,您这样不成体统。”

薛理:“人小跑得快,一眼没看见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不得不牵着。您这是去哪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嫁进龙族的小狐狸 穿成恋爱脑渣反派 村边杏花白 归田乐gl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邪神今日有喜 赔钱,立刻马上! 协约后,影后前任全网追我 抢夺继妹白月光O 仙门第一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