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滴——”
依旧是没有后续提示。
沈教授露出一抹古怪的表情。
看得姜枝心一紧,“沈教授……?”
沈教授摆摆手,他收回检测仪,随后抹了把脸,沉默了片刻才说:“检测仪检测不出来这种事,这么多年,我们只遇到过一次。”
姜枝闻言精神一振。
“是什么情况?”
“当时我们去云巢巨木那实地考察,用高级检测仪对那颗橡木检测过,结果和刚才是一样的。”
“我们讨论过很多次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那棵树目前超出我们的认知,它是在我们认知以外的东西,其他具体的,我没办法给出更多答案,得进一步做一些生物实验才行。”
姜枝心里一沉。
若真是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这颗种子真的和那棵云巢巨木是一样的存在。
而眼前这棵生长迅速的蔓藤,最后也会长成云巢巨木那样的规模?
若是这样,恐怕整个自建房区都会受到影响……
姜枝:“沈教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沈教授抹了把脸,“这东西长得太快了,不大适合种在你们这块地,如果你不介意,可以暂时先把它移植到1号采集区,我这边也需要再观察一下才能给你答复。”
姜枝皱了皱眉。
移植去采集区……?
她有些犹豫。
沈教授看出她的迟疑,便说:“小姜同志,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我们可以一起商量。”
到了这时候,姜枝也只能实话实说,“其实,我的精神池和这棵蔓藤有联系,我是怕到时我的精神池受到影响……”
沈教授一听,也知道这事马虎不得,便说:“你放心,这棵蔓藤我们也会找人看护住,不会让闲杂人乱动的,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他开玩笑道:“而且看它只亲近你的样子,别人也不敢有什么想法啊!”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即便姜枝心里仍有些隐隐的担忧,却也没别的法子了。
——这棵蔓藤实在是长得太快了。再这么下去,她都怕自家会被毁了。
两人约好明天由沈教授带人来移植后,沈教授便带着助理匆匆离开了,看样子,是回去查藤蔓的相关资料了。
等人离开,姜枝才想起,自己想要的网纹草的种子对方还没给呢!
姜枝有些无奈。
算了,等明天再说吧。
回到家,姜枝就把移植蔓藤的事说了。
众人听了,脸上都带着点不舍——毕竟是看着从种子长起来的,可瞧着这蔓藤的长势,也明白事情没办法的事。
姜老太太叹口气:“挪吧,总不能让它把家给撑破了。”
大家虽有遗憾,却没人反对。
在姜人家讨论蔓藤的事情时,姜树和姜文两人已经跑到廉租房区。
两人熟门熟路地穿过几条窄巷,很快就到了姜旺家门前。
兄弟两去到的时候,姜旺正坐在门槛上,用仅有的左手慢慢编着草绳。
“旺叔!”
姜旺听见喊声,抬头见是姜树和姜文,激动得站起身。
“大树、阿文!你们来了?快,快进来坐。”
兄弟两对视一眼,也没客气,跟着走进去。
屋内火堆上的铁锅冒着热气,飘出淡淡的食物香。
姜树见床上空荡荡的,好奇:“旺叔,怎么没看到大发爷?”
姜旺从屋里拖出两张小马扎,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灰,黝黑的脸上带了笑:“他带孩子去楼上和隔壁的烤火去了。”
天气冷,他们一家和楼里相熟的几户人家商量好了,轮流生火取暖——谁家当天生火,楼里的人就都往那户凑,挤在一块儿烤火,这样能省下不少木柴。
姜树一听,便也没再问。
“旺叔,今天来,是想找你帮帮忙的。”
姜旺一听,连忙道:“什么忙,你们尽管说。”
“我、我还没谢谢你和阿枝,这几天我们才能吃上餐像样的……”看得出姜旺不善言辞,说两句,脸都憋红了。
姜树为了避免双方尴尬,连忙笑道:“大家以前都是一个村的,我们也没帮多少,旺叔你别放在心上。”
怎么会没帮多少呢!
寒潮过后,粮食金贵得很,哪怕只是一斤,都可能是救命的指望。
兄妹俩昨天送来的那些,够他们一家省吃俭用撑上一个多月。就这一个多月的缓冲,他们便能趁着天气稍缓时出去采集些吃的,多少囤下点,日子也能喘口气。
可以说,兄妹两送的粮食,和救命粮没区别。
姜旺想说的很多,但愣是憋不出一个字来。
憋了老半天,最后道:“大树,我嘴笨,不会说啥好听的。但你们兄妹俩……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都愿意做!”
姜树一听,脸上忍不住露出点哭笑不得的神色,心里却对这位朴实的老叔生出几分暖意。他这般执拗地记着这点情分,反倒让自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了。
“旺叔,不是什么大事,基地后天不是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灾末世第三年[种田]》 110-120(第6/34页)
组织咱们老百姓去隔壁市的码头打捞海鱼什么的,我们对这方面一窍不通,所以想让你教教我们。”
姜文在一旁补充,“还有冰钓啥的需要准备什么,也麻烦旺叔和我们说一说。”
姜旺也知道这件事,可惜他们家的人抢不到第一批去的名额。
能帮上姜树他们的忙,姜旺很高兴,想也没想就一股脑地说了。
“冰钓的话,得找块结实的青石板,凿成巴掌宽的片子,绑在长木杆头上当凿子,凿冰窟窿够用了。钓线用搓得紧实的麻绳,前头拴上磨尖的细铁丝当钩,挂点吃的,如果有肉最好,比啥都管用。对了,还得再备个竹筐,里头垫层旧棉絮,鱼上钩了能保点鲜……”
一说到钓鱼的门道,姜旺像是换了个人,原本木讷的眼神亮了起来,话也多了。左手比划着,从凿冰的角度到下饵的深浅,从看水流辨鱼群到起钩的力道,说得头头是道,那股子专业劲儿,倒像是常年跟水打交道的老手。
等他把能想到的细节全说完,姜树和姜文兄弟俩都有点发懵,你看我我看你,脑子里嗡嗡的。
——怎么听着,钓个鱼竟比下地干活还讲究?光是记那些弯弯绕绕,就够费神的了。
尤其是姜树。
他以前好说歹说也是个钓鱼老,虽然是那种一年钓不到一次的,但也不应该接受得这么困难才对啊。
姜旺以为自己没讲清楚,还特地带他们去3号采集区实践了一下。
结果一整天下来,两兄弟灰头土脸的回家了。
等叶青云问起这事,兄弟两都没脸说自己掌握了,只说还得再学。
这一天,对姜枝和姜树来说,都格外漫长难捱。
晚上,姜枝又做了梦。
梦见,蔓藤粗壮的茎秆节节攀高,枝叶如瀑布般铺展蔓延,竟长成了《杰克与魔豆》里那通天巨茎的模样,浩浩荡荡直插云霄,那规模气势,和云巢巨木不相上下。
就在姜枝震惊的时候,梦里的景象突然变了。
脚下的地开始使劲晃。
姜枝低头一看,蓝星的地图在眼前碎裂开来,板块像被无形的手撕扯着,边缘处火光四溅,海水倒灌进裂开的沟壑。
安城基地所在的安三角,正随着一块剥离的地壳剧烈晃动。
紧接着,远处的海平面掀起滔天巨浪,如同一堵灰黑色的巨墙,咆哮着压过来,所过之处,房屋倾颓,生灵涂炭。
姜枝在这灭顶的绝望中苦苦挣扎,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眼看海啸就要将这片土地彻底吞没,一棵蔓藤猛地拔地而起!
根须像无数粗壮的铁索扎进地壳深处,茎秆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疯长,瞬间冲破云层。
更惊人的是,它庞大的枝叶如巨伞般张开,竟将整个安三角稳稳托住,带着这片土地、房屋和挣扎的人们,缓缓脱离崩裂的地面,向着茫茫云霄升去。
这场景太过真实。
真实得姜枝浑身发硬,气都喘不均匀。
梦里那地动的动荡、浪头的响声,好像还在身上没散去,分不清是醒着还是没醒。
心慌意乱间,姜枝试着沉入精神池,尝试联系种子,结果一下就接收到对方强烈的想法。
那种被什么东西紧紧裹着,又像是在拥挤的缝隙里挣扎的难受直白传给了姜枝。
“挤……”
姜枝:……这是嫌弃他们那块地小了?
这念头刚落,那股“挤”的感觉还在精神池里隐隐作祟,搅得她后半夜没睡踏实,总惦记着蔓藤的事。
好不容易挨到天蒙蒙亮,窗外透进点微光,姜枝一骨碌爬起来,连鞋都没顾上穿好,就趿拉着跑到屋子外。
等看到外面的情形,姜枝脸色一下变了。
——这才一个晚上的功夫。
这藤蔓居然有十多米高了,五十平的地,被它占了一半。
原本用来遮挡风雪和旁人视线的帐篷都被它掀飞到了一旁。
他们家的土墙都隐隐有被挤压的迹象。
这时候,姜树和姜家人也被外面的动静引了出来,一瞧见那蔓藤的情形,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叶青云眉头拧成个疙瘩:“这帐篷……昨儿还好好的,这就给掀到一边去了?”她看着被藤蔓压得有变形趋势的土墙根,声音发紧,“再这么长下去,咱家这墙怕是要撑不住了。”
姜树:“娘耶,这是我们之前种的那颗种子?这也长得太快了吧?”
姜山表情凝重,“这东西长得太快了,这样下去不行,大树,你现在就骑车去找沈教授,让他赶紧带人来挪走这蔓藤才行。”
姜树本还想多琢磨琢磨眼下的情形,一听这话,也顾不上别的了,应了声后便马不停蹄地去找人去了。
天一亮,等周围人都起了床,看到倚靠他们家的蔓藤,都纷纷跑出门来。
眼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正当姜枝头痛之际,终于听到军用皮卡车的引擎声传来。
沈教授带着十来个穿工装的研究所人员来了,车斗里装着铁锹、镐头、麻绳,还有几卷厚实的帆布。
沈教授看到一夜之间,高出七八米的蔓藤,脸色也开始凝重起来。
沈教授推了推眼镜,围着藤蔓转了两圈,眉头紧锁,“大意了,没想到才一晚,就长得这么高了……根系肯定扎得深,先清周围的土,小心别伤着主根。”
后面那句话,沈教授是对着几个研究所人员说的。
几个研究所人员闻言,立刻拿起铁锹,沿着藤蔓基部往外铲。
冻土硬得像铁块,铁锹下去只留下一道白印,他们只好用镐头先凿松,再一点点把土刨开。
姜河和姜山几人也上前搭把手,帮着清理刨出来的碎土块。
这一次,那蔓藤居然老实得很,没闹腾什么,想来也是在这块地里被憋得不舒服了。
藤蔓的主茎如今已经有脸盆粗,三五根搅在一起,黏得紧紧的。
一名研究所人员用麻绳在离地面半米处捆了三圈,再把绳子绕到皮卡车后斗的挂钩上,“得先固定住,免得挪的时候散架。”
随着镐头起落,周围的土越清越多,露出的主茎也越来越长,像老树根一样盘虬卧龙,带着湿润的黑泥,缠得紧实,他们往深处挖了近两米,依旧看不到尽头。
沈教授突然喊停:“等等!”
他蹲下身,指着镐头碰到的一块硬物——那不是石头,而是一段比主茎还粗的肉质根。
“测一下深度。”他给挖土的研究所人员递过一根长探针。
那年轻人把探针往旁边的土里插,竟一口气没入了近十多米才碰到阻碍。
沈教授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地上长十多米看着吓人,底下藏着的才是真家伙。这主根怕是扎到地下十七八米了,比地上部分长得还疯。”
他拍了拍手上的土,“看来得调挖机来,单靠人力挖不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灾末世第三年[种田]》 110-120(第7/34页)
随后,沈教授又派人去找了支援。
挖土机轰隆隆开过来,铁臂一次次插进冻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把总长十七八米的根系整个刨出来。
姜枝只感觉精神池里那被挤着的感觉一松,整个人也跟着轻松起来。
随后,挖土机用钢丝绳捆结实了往车上吊,车斗都被压得往下沉,差点没拖动那棵蔓藤。
沈教授看着藤蔓被运走,回头叮嘱姜枝:“小姜同志,这事我已经和上面打了报告,后续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就是这东西生命力极强,你们留意着院子里剩下的碎根,看看会不会再冒出芽来,要是有这个迹象,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自己乱动。”
姜枝应了一声。
不知为何。
她无端端地想起昨晚的梦。
那种绝望让她打了个寒颤。
她抹了把脸,觉得自己在瞎想。
——一个梦而已,哪会成真?
可若是真的呢?
第113章
可若是真的呢?
那样一场灭顶之灾,真的是人类凭一己之力就能躲过去的吗?
姜枝忍不住开始设想,若那噩梦般的场景真的降临,他们该如何自处。毕竟,过往那些再荒诞不经的事,最后都一一成了真。
姜枝看着挖出蔓藤导致的深坑思来想去,最后发现,如果真发生了那样的灾难,似乎除了蔓藤,没有任何办法能将他们从绝境中拉回来。
即便能侥幸躲过地壳板块的崩裂与漂移,但能躲过由此引发的滔天海啸和火山喷发吗?
姜枝有些茫然和无助。
“阿枝?”姜山见女儿脸色发白,眼神发怔,不由提高了些音量喊她,“怎么了?这蔓藤有问题?”
姜枝抬起头看向自家老爸,见对方一脸关心,不由慢慢定下神。
她艰难开口:“爸,基地里……有地震预警系统吗?或者其他预警系统……”
姜山虽然疑问,但还是道:“基地的天灾预警系统是全方位的,自从大灾变后,基地领导层对这一方面很重视,这方面你不用担心。”
姜枝闻言,松了口气。
若是这样……那即便梦里的景象最终会应验,想来离现在还有段缓冲的时间。
姜山见她这样,多问了句:“是发现了什么事吗?”
姜枝觉得这梦太匪夷所思,不能肯定是不是和之前一样,是预警信号的一种,但这种事,她向来不会瞒着家人。
便把昨天做的梦和姜山说了。
姜山闻言,并没有觉得只是一场简单的梦。
自家闺女有几分能耐,他心里是清楚的。
他拧着眉,低头沉吟片刻,才开口问道:“阿枝,你再仔细回想回想,梦里还有没有别的细节?比如具体的时间,或是更清楚的景象?”
姜枝蹙着眉,努力在脑海里搜寻那些零碎的画面,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细节记不太清了,就记得天好像一直是灰蒙蒙的,包括安城在内的几个大省脱离了内陆,海水漫得很高,把我们所在的这块陆地都淹没了……至于时间,梦里没瞧见太阳月亮,也说不准是哪一天。”
“地裂,海水……”姜山低声重复着,语气里添了几分凝重。
他心里其实更倾向于这只是自家闺女的一场梦。
毕竟梦里的内容实在太颠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了。
可这种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是真的,也得重视。
他抬眼看向姜枝,眼神里已没了刚才的犹疑,多了几分决断:“这样看来,不管是不是真的,总得跟基地那边通个气。提前有个防备,比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强。”
姜枝郑重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姜山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愁绪,抬手拍了拍闺女的肩膀,语气尽量放得轻松:“好了,别想太多。这天要是真塌下来,自有高个子先顶着,轮不到咱们瞎操心。明天你们还得去海市那边,这事就交给爸。等明天,我去跟上面提一提。”
姜枝望着父亲眼底刻意藏起的凝重,鼻尖微微一酸。
她知道姜山是想让她宽心,可那句“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听着反倒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她轻声道:“爸,要是……要是真有什么事,咱们一家人也要在一块。”
姜山反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没再多说,只点了点头。
几名研究人员还没离开,正围着深坑忙碌,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工具测量数据和处理后续问题。
有两个研究员用卷尺测量坑的深度和直径,嘴里报着数据:“深十六米七,直径一米七八……”旁边有人飞快地在记录本上写下数字,时不时抬头核对坑壁的状况。
还有人端着取样盒,从坑底残留的土壤里铲出几捧样本,仔细分装后贴上标签。“这土得带回实验室测一下成分,看看蔓藤生长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然后用密封袋将样本封好,放进随身的工具箱。
研究员们处理得十分仔细,连坑壁上残留的蔓藤断根都被小心地收集起来,当作样本保存。
数据记录完毕,样本也封装妥当,研究员们便开始着手填坑。
他们先是将挖出来的泥土推进去,每填进去三十公分,就有人拿着夯机下去夯实,直到土面变得坚硬平整。
填到离地面还有半米时,他们又铺上一层筛过的细沙,用耙子摊平,最后覆上表层的熟土,连边缘处都用小铲子细细抹匀,力求和周围的地面齐平,看不出丝毫挖过的痕迹。
姜河看着地面渐渐恢复原状,忐忑问带头的研究员:“这么处理完,我们以后还能接着种东西吧?”
他是害怕出了蔓藤的事,基地追责,不让他们继续种了。
那研究员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笑着道:“老大哥,放心,一切照旧就是,我刚才看了一下你们的地,土壤还是很肥沃的,就是都是高度毒素的,恐怕种下去的植物,也多是高度毒素的。”
“沈教授让我们帮你们调整了土壤配比,夯实的时候我们帮着掺了些基地调配好的特殊土壤,过段时间翻晒一下,种些耐活的作物完全不影响。”
姜河一听竟然还有意外惊喜,很是高兴,连连道,“谢谢你们!那可真是太好了。”
那人笑道:“不用客气,沈教授说了,这些土壤就当是换你们给的肉毯菌了。”
那些肉毯菌他们实验过了,能增加土壤的肥沃度,若是加以改良,说不定能实验出改良高度毒素土壤的方法来,对他们这样的研究人员来说,十分珍贵。
因此沈教授也没吝啬,特意将基地里实验培育出的珍贵改良土壤送了些给姜家人。
“另外,这是姜枝同志需要的网纹叶的种子。”对方递过来一抱小种子。
“沈教授交代过了,等我们把蔓藤种植好,会派人带姜枝同志过去视察的。”
话说完,他又仔细核对了一遍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灾末世第三年[种田]》 110-120(第8/34页)
接清单,确认无误后便朝姜山等人点了点头:“那我们先回去了,后续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
同行的几个研究员也纷纷收拾好工具和样本箱,彼此简单交代了两句,便跟着领头的转身离开。
周围看热闹的人见基地研究员都离开了,也渐渐散去,三三两两地往自家住处走。
对于姜家时不时冒出的稀奇事,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整个自建房区里,就数姜家过得最扎实,日子红火不说,总有些旁人没见过的新鲜物件。如今就算再冒出点稀罕东西,大家也只当是看个热闹,没人再多议论。
等研究员们一走,姜枝看着刚被翻整过的土地,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转头对姜河道:“二伯,都怪我,把你们之前辛苦弄好的地给……”
姜河闻言笑了笑,摆了摆手打断她:“这有啥。要不是那蔓藤,咱们哪能得着这么些宝贝土壤?划算着呢。”
说着便蹲下身,把散落的菌块一块块拾掇整齐,装进竹筐里。让姜文和姜树一起来帮忙,“这些得赶紧种一些回去,这次不种这么密了,留些地种点大葱。”
袁英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之前换的种子呢?”
“在这儿呢。”姜河直起身,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解开绳结倒出两把种子,“大哥特意买的大葱和生菜的,这两种长得快,收了就能吃。”
他掂量着种子的分量,眉头微微皱起,“就这两把,大哥在基地供销社换的时候,花了不少积分,咱们得好好种才行。”
说着,他把肉毯菌搬到刚填好的地块边,拿起铁锨挖了几道浅沟,将菌种下去,又细细覆上土。
“先把地养肥点,过两天就把种子撒下去。”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翻整好的土地,眼神里透着点盼头。
等屋外的地都收拾好,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等吃过晚饭,碗筷刚收进厨房,姜树才猛地一拍脑门。
今天光顾着忙活蔓藤的事了,竟把去找姜旺帮忙准备钓鱼和凿冰工具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明天就要出发海市,他们还啥都没准备好呢!
果然,十分钟后,就见韩磊几人就过来了。
“大树,怎么样,这两天找人问了吧?都需要准备些什么?我听说凿冰得用特殊的工具,怕明天再弄赶不及,所以赶紧过来跟你们合计着准备。”
姜树正被问得语塞,里屋的姜老爷子听见动静,拄着杖走出来:“咳咳慌啥,现在就让他来一趟不就成了?”说着便吩咐姜树,“去,把你旺叔请来,就说让他帮帮忙。”
姜树应声跑出去,没多久就把姜旺拉了回来。
姜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手局促地揣在袖管里,进门时头埋得低低的,眼睛只敢盯着脚下的青砖,不敢四处乱看。
屋里烧着火,暖意融融,墙上挂着些颜色艳丽的变异生物做成的饰品。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松香——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姜家的屋子像是另一个世界,暖和又安稳,让他浑身都有些不自在。
“阿旺,别拘谨,坐。”姜老爷子笑着指了指板凳,“他们几个明天要去海市,听说得凿冰钓鱼,你给讲讲该咋弄工具。”
其实昨天姜旺简略给姜树兄弟两说过,但当时两人尽专研捞鱼和钓鱼技巧去了,对工具的制作没这么仔细。
姜旺这才抬起头,脸有点红,声音也低:“二叔,这不难……凿冰的话,得弄个冰镩子,钓鱼得做冰钓竿。”他说着,拿起桌上的一根粗铁条,“冰镩子得用实心铁条,一头烧红了砸成三棱尖,另一头弯个把手,淬火后就结实了。”
姜树说,“这个简单,我们会弄。”
姜旺闻言,又教众人做冰钓竿:“钓鱼的话,得弄根两米长的细竹竿,梢头绑上结实的线,线长比水深多两米就行。钩子用大号的,挂点吃的上去当饵。”
他似乎想示范一遍,苦于手上没工具。
许娜见状,连忙拿起一旁的剪刀剪线递过去。
姜旺来的时候带了一些以前收集过的韧性极好十分适合当鱼钩的树枝,他拿到剪刀将树枝掰弯成几个小坠,“这树枝做成的坠能让饵沉底,还能感觉到鱼咬钩。”
姜树和韩磊几人听得认真,姜家没有竹竿,他们那正好有,便让阿松阿宽几人回去拿了材料跟着做。
随后,姜旺又手把手教他们打磨铁镩的尖,调整竹竿的弧度,连绑钩的结都演示了好几遍。“冰镩子至少做两把,轮流凿才省力。钓竿多做几根,能同时下钩。”他叮嘱着,又想起什么,“对了,还得弄个破冰锥,万一冰面冻得太硬,先用锥子凿个小坑,再用镩子扩。”
一整晚,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打铁镩子,有人削竹竿绑线,有人找铁皮做装鱼的小桶。
姜老太太煮了生姜糖水端过来,让他们歇口气再弄。
姜旺捧着糖水碗,看着满屋子忙碌的身影,心里有种奇异的满足,只觉得手里的工具也变得有了分量。
一直忙到后半夜,众人才堪堪把东西准备好。
四把冰镩、六根冰钓竿绑得整整齐齐,连破冰锥、装鱼桶都准备妥当。
姜家得到消息后就报了名,最后也没动用关系,得了五个名额。
众人商量之下,让了一个名额给牛大力,姜家则派姜枝兄妹、姜文和吴秀去。
之所以让吴秀去,也是因为怕到时在那边和人产生摩擦纷争,有个能吵架的人在,能省事很多。
这一晚,姜家的院子里灯火亮到很晚,空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次出行危险程度并不高。
一来,岸边的冰层厚实坚硬,像一道稳固的天然屏障,将深海里可能潜藏的未知危险牢牢隔在外面;二来,众人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沿岸区域,打捞的也多是些在浅海活动的变异生物,这些生物虽然形态有异,但攻击性并不强,应对起来并不算棘手。
因此众人对这次的海市之行十分期待。
一整个晚上,众人都围着这次海市之行讨论着,从该带的工具聊到可能遇上的新奇生物,再到捞上来的东西该怎么处理。
姜树和姜文凑在一块儿,手指在地上画着圈,嘴里念叨着海边的冰面该有多厚,又数着听过的那些海鱼名字,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挺热乎。
韩磊他们几个也凑在一起琢磨着等捞了鱼,生上火炖锅热汤,大冷天里喝着该多舒坦,说着说着,都忍不住笑了。
连平日里沉稳的长辈们也坐不住,一会儿叮嘱着要注意安全,一会儿又忍不住加入讨论,聊着冬天都结了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去海市路程远,明天需要4点钟出发,韩磊几人也就不回去了,姜老太太看厅里地方宽敞,便从房里翻出些厚实的皮毛垫子,在地上挨着铺开。那垫子带着点淡淡的皮子腥气,却格外暖和厚实。
姜旺本来要回去的,姜老太太见时间太晚,便让他也跟着在厅堂里对付一夜。
这一晚,除了心里揣着事的姜枝父女,其他人都还浸在对明日出海冰钓的热望里。
姜树姜文两兄弟聊着聊着,不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灾末世第三年[种田]》 110-120(第9/34页)
何时靠在皮毛垫子上打起了轻鼾,嘴角还微微扬着;韩磊几人裹着厚衣裳挤在一处,话里话外仍是鱼汤的鲜;吴秀借着油灯的光,仔细查看着渔具的绳结,时不时和旁边人搭句嘴。
整个屋子被一股踏实的兴奋劲儿裹着,连夜里的寒气都仿佛淡了些,只等天一亮出发到海市。
这一晚,姜枝没再做梦。
但她能从精神池里清晰感应到,那株蔓藤换了地盘后,正自在又畅快地舒展着枝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众人便都起了身。叶青云手脚麻利地备好了干粮,还熬了一大锅热汤,氤氲的热气裹着香味在屋里散开。大家匆匆吃了早饭,姜枝一行人正打算前往南城门的集合点,院门外却突然传来了汽车引擎的声音。
众人面面相觑。
这么早,谁来找啊?
叶青云去开门,一看竟是胡杨开着辆越野车停在门口,他跳下车,脸上带着几分急色,问叶青云:“叶姨,姜枝姐没出发吧?”
叶青云脸上露出几分诧异,闻言便道:“还没呢,刚吃过早饭,正收拾着准备走。”她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又添了句,“这是遇上啥急事了?看你急的。”
说着便扬声朝屋里喊,“阿枝,小胡找你呢。”
屋里的姜枝听见喊声,快步走了出来,看到院中的胡杨,有些意外:“杨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胡杨脸上的急色更重了些,迎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焦灼:“姜枝姐,这次是真得麻烦你出马了。”
他深吸一口气,语速颇快地解释道,“前天基地为了能让老百姓多些资源,派老大带着几支小队进启灵山脉探查,按说昨天就该回来了,可到现在,七支队伍都没见回来,通讯也断了,联系不上。基地里派了人去找,也没什么头绪,老大实在没办法,想着之前二顺和雕姐在山脉里,所以让我来找你帮帮忙。”
姜枝听完,眉头不自觉地蹙了起来。
几支小队失联可不是小事,她很清楚启灵山脉那瘴气有多凶险,拖延下去怕是会有更多变数。
她略一沉吟,看向胡杨,语气沉稳:“杨子,这事不能耽搁。我跟你去山脉那边看看,海市那边……”
姜枝转头望向屋里等着她的众人,又看了看一脸茫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的姜旺。
随后她看向姜树,开口道:“哥,这次我就不和你们去海市了。你一个人护着大家应该没问题吧?”
姜树一听,当即挺直了腰板,伸手“啪”地拍了下自己的胸膛,声音响亮:“放心!你哥我办事,还有啥不放心的?我现在也是很厉害的!保管把人都安安全全带回来。”
姜枝点了点头,补充道:“空出来的那个名额,就让旺叔顶上吧。他常年跟水打交道,经验足,正好能指导你们怎么捕捞,也能多照应着些。”
姜旺一听要替姜枝去海市,脸顿时涨得通红,连连摆手:“这可不成,这名额多金贵啊,哪能给我占了去?”他搓着衣角,声音都低了几分,“我手还不方便,去了也是白占个位置,还是留给其他人吧。”
说着,他往后退了两步,像是怕被硬拉上似的:“再说我也帮不上啥大忙,别耽误了你们正事。”
姜树听了直摆手:“旺叔您这说的啥话?您打渔的本事就是最大的用处!这名额给您才不算浪费。”
姜枝也温言劝道:“旺叔,你别这么想。这次去本就是为了多些收获,有你在,咱们才能更有把握。这名额给你,再合适不过了。”
她心里确实存着几分想带姜旺多挣些资源的念头,但这话也绝非客套。
姜旺在水边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对鱼性的熟稔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比不了的。有这样一位老手跟着,确实能少走不少弯路,省许多事。
姜旺还想推拒,一直没作声的姜老太太拍板道:“行了,就这么定了。阿枝既然需要忙其他事。阿旺你就和大树他们一起去海市,都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话已至此,姜旺再不好说什么,只讷讷点了点头。“那、那我和家人说一声。”
袁英笑着道:“嗐,别费那个事,你尽管跟去,我们帮你说一声就是。”
姜枝见状,和叶青云交代几句后,便转身跟着胡杨上了越野车。
车子引擎发动,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渐远,车影很快拐过街角,消失在视线里。
另一边,姜树拍了拍姜旺的肩膀:“走了旺叔,别磨蹭了,集合点那边该等急了。”
等两边都走了,姜家剩下的人便各回各的活计,院里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车子前往起灵山脉的路上,胡杨对姜枝大致将失联的队伍情况说了一下。
当初罗永辉一共带了七个队伍进山,每个队伍负责一座山。他作为总指挥,留在山下接应。
为防队员在山里迷路,出发前特意让每个人腰间都系了长绳,绳头统一收在山脚下的固定点。原以为准备得已经足够充分,没承想即便如此,还是出了岔子。
姜枝一听就知道是被困在了瘴气迷雾里。
前阵子他们上山,若是没有二顺来接应,她们也没办法顺利下山。
照这么看,这次还真的找啾啾和二顺帮忙才行。
就是不知道现在啾啾消化得怎么样了?
原本姜枝还担心到时啾啾分不出心来帮忙怎么办,结果才刚跟着胡杨来到山底,精神池里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波动,紧接着是啾啾雀跃又清亮的啼鸣——
那股熟悉的气息陡然暴涨,带着破茧成蝶般的锐变。
姜枝心一跳。
啾啾这是,是突破了?
第114章
姜枝一喜。
啾啾的突破还真是及时雨!
胡杨开着车一路往基地外疾驰,很快把车停在启灵山脉靠近基地的那座阳葵山山底那片相对平坦的空地上。
姜枝推开车门下车,目光扫过前方时,很快就落在了那顶扎在空地上的帐篷上。
罗永辉和吴兵几人正站在帐篷前商量着什么,看到姜枝,都苦露出喜色。
吴兵:“枝丫头,总算把你盼来了,一开始听说你要去海市,我们还怕赶不及把你叫过来呢。”
姜枝嘴角抽了抽,“吴哥,你还是叫我名字吧,你这么喊怪别扭的。”
吴兵嘿嘿一笑。
陈少婷在一旁笑着和姜枝打招呼道:“姜枝,好久不见了。”
颜良蹲在一旁朝她点点头,也算是打过招呼了。
几人身后的罗永辉脸色看起来有些疲倦:“枝丫头,你来的正好,咱们这次遇到麻烦了,人至今联系不上,你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
距离几个小队上山失联已经超过72小时了。
虽然都是变异者,但这种情况下,也不能保证这72小时里没有危险。
若是一直找不到人,基地将损失三十多名变异者。
这作为总负责人的罗永辉压力很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