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覃川也转回头直视她的眼睛:“你什么时候要进城,就喊上我一起,我还能帮你搬点东西。”
婷婷高举左手,声音响亮:“昭昭姐,我可以把我的初中课本都借给你!”
她是再清楚不过,“重返校园”这四个字对她的朋友们是多么有吸引力、又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即的。
高筱慧学手艺的理发店就在一中对面,这次回家前她还悄悄去瞧了瞧她——
女孩的口鼻被口罩遮住,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手上还拿着剪头发用的剪刀,趁带教不注意悄悄溜到门口和她说话——
“婷婷,高中好不好?”
高中当然好,但如果她能亲身体会一下,才是加倍的好呢。
昭昭伸手摸了摸婷婷的头,唤回女孩飘远的思绪:“婷婷,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忙宣传一下。”
婷婷骄傲地挺直了背:“放心昭昭姐,包在我身上。”
办补习班的事就算敲定了,昭昭把手头的资料翻到最后一页,谈起了自己的第三个计划。
在村子里摸查情况时,她发现不少老人家会做些竹编、鞋垫等手工艺品补贴家用,由村子里统一采购了拉到镇上集会上卖。
西南多云雨,适合竹叶生长,除了灵山村,附近其他村镇的老人也都会这门手艺。大家编出来的产品也大差不差,所以价格也相差无几——
不然你降一块、我降五毛的,又要把本就所剩无几的利润给扣个精光。
“现在大家卖的产品基本都是同质化的,能不能卖出去全靠运气。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小花样,比如说这个竹蜻蜓、竹艺蝴蝶结和丝带。”
她准备的资料里都有样图,贾村长翻了两眼,很认可地点了点头:“编东西我不是能手,小川组织人看看,能不能行。”
但是卖是肯定能卖出去的——跑市场她是行家,家里有小孩的家长和来旅游的小女孩,向来是最舍得花钱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第6/15页)
“可以的。”覃川话不多,却非常令人信任。
昭昭听了他的话果然也露出了笑容:“那就好。”
除了拿去集市上卖,昭昭还打算同时上线网店和直播——
组织村里几位愿意上镜的村民轮班,开固定工资,
在镜头前编织。成品直接放到“灵山小铺”这个网店上卖,直播给网店做宣传,网店给直播兜底,直接“产销一体机”了。
贾秀禾皱眉:“开工资倒不是问题,关键是,直播能行吗?”
村里老人家基本说的都是方言,哪怕边做边聊天观众们都听不懂——会有人愿意看几个普通的陌生人做手工,不仅看了、还愿意直接购买支持?
简直是天方夜谭。
已经在好几个世界混成“直播达人”的昭昭轻轻一笑:“您放心吧,现在大家压力都大,就喜欢看这种东西释放压力。”
主播不爱说话?那正好是现成的白噪音。
竹编看起来太复杂?到时候她再找两个小朋友坐在旁边,一步一步跟着学,总能吸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再不济,还能再店里买现成品嘛!
“这个坐起来不难,只要一台手机就成。我们可以先试一个月,效果不好就算了。”昭昭笑着安慰大家。
贾村长不懂电商营销的“套路”,但她从不缺乏探索和实践的勇气:“好!试试吧,总不能少块肉,待会我就去找黄阿婆。”
昭昭对黄阿婆也很有印象——她早年做绣工补贴家用伤了眼,但一双巧手仿佛自带了眼一样,还是能做出各种灵活灵现的小玩意,让昭昭看了直呼神奇。
“好,但您也不用太急。”昭昭笑了笑,她欣赏这位同伴雷厉风行的态度,“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几天先让我做一些准备工作吧,咱们周五晚再正式开始。”
创业三人组(加编外人员婷婷)的第一次会议正式结束,每个人都领到了自己的任务——
最有话语权的贾秀禾去动员手工最好的几位婶婶婆婆,最有经验的覃川去探查地势、为开工动土做准备,最有人脉的婷婷去呼朋唤友传递消息,最有想法的昭昭……
最有想法的昭昭临时接到了师兄的慰问电话。
“喂——”昭昭边接通电话边往开阔的地方走,“听得到吗?”
“听得到。”电话对面传来贺洵的轻笑声,不知道是不是信号不好的缘故,显得比平时要更低沉一些,“小村支书,好久没瞧见你的工作汇报了,有没有什么需要组织帮助的?”
“嘿嘿。”昭昭对自己的新title接受良好,“您说说这不是巧了吗?我还真有一件事需要找您帮忙。”
实验室门口透气的贺洵笑着转了个身——看样子工作是还不错,才会用这样耍宝的语气和他逗趣:“你说。”
昭昭给了他几本教材的名字,又委托他帮自己注册一个网店账户——
大师兄贺洵作为实验室里最靠谱的“砖”,具有丰富的“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经验,之前本科的师弟师妹要搞创业比赛,还是他帮忙搭线,三天内开出了线上线下的门店。
昭昭自然也明白大致的流程,但无奈村里的硬件实在跟不上,还得明天去镇里配一台新的主机才能正式开始。
时间紧、任务重,还是让贺洵帮忙做一些前置的步骤。
两人还在敲定教辅的细节,厨师覃川已经端着今天的午饭进门了。
昭昭余光瞥到他,赶紧朝人比划了个“稍等”的手势,匆匆和贺洵道了谢,才帮着覃川架好了桌子。
今天的午饭是瓦煲饭,做法有点像粤省的煲仔饭,覃川隔着厚布掀开锅盖,香菇和肉酱的香气便扑鼻而来。
“哇!”昭昭双眼发亮,快乐地接过了覃川递来的干净筷子。
覃川似乎是笑了一下,见昭昭嗷呜一下张开嘴,幸福得眼睛微微眯起来后,才状似随意地开口:“刚刚在和朋友打电话?”
昭昭没多想:“和师兄打,让他帮我弄点东西。”
她三言两语解释了一下,覃川低着头思考了一会,才继续说:“我们明天也可以去买。”
两句话间间隔有些久,昭昭思考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你说教辅吗?”
谢昭妈妈和小姨都是老师,她们家乡那边的教育水平也不算高,所以她对该给基础差的同学用哪些资料心里有底。
“这几本资料都有点年头了,不知道镇上能不能找到,但学校那边肯定是有的。”
就算书店没有,贺洵这么多年掌管实验室采购的人脉也不是盖的,肯定能给她找到。
覃川定定地看了她两秒,才低低地“哦”了一声。 ?
这人今天有点奇怪。
他虽然话少,但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
好像头顶顶了片乌云似的,看上去丧丧的,像是精心种了一年的谷被自己养的鸡偷吃了一样无力。
她试图转移话题:“刚刚你去我们说的那块空地看了吗,确实可行吧?”
她随口补充了一句:“这我就只能信任你了。”毕竟她对这方面一窍不通。
谁知这人好像一下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样,脸唰得一下就亮了起来。 ?
确诊了,今天真的很怪。
第95章 灵山小铺
周六天公作美,是个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昭、川二人辛苦铲干净青苔的红砖墙前,难得站了两位“盛装”打扮的婆婆——
一个是贾村长亲自邀请来的黄阿婆,另一位则是婷婷的外婆韦婆婆。
两人都穿上了自己最鲜亮的壮服,脖子上戴上了当年出嫁时准备的银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就连藏在头巾下的头发,都细细用头油擦过,一丝不苟地打理得整整齐齐。
婷婷和昭昭说小话:“婆婆昨天弄到可晚啦,还去隔壁借了面霜哈哈。”
昭昭边看边笑着点点头:“婆婆好看,婷婷长得像婆婆,也好看。”
小女孩羞红了耳朵,跑到自己外婆身后,像只小鸡崽一样藏了起来。
昭昭也没再逗她,而是转头调试起了手机支架的角度——
下午四点,“灵山小铺”第一次直播准时开播!
【blueberry进入直播间】
【老师我真没带作业进入直播间】
【阿泽的脸颊肉进入直播间】
……
“欢迎小蓝莓、欢迎作业、欢迎脸颊肉~”昭昭坐在离镜头最近的机位,笑着和进入直播间的观众打招呼。
“我们是什么主播?”昭昭笑着晃了晃自己手中的竹叶,“我们算是…休闲区的吧?看一下阿婆们编织的成品吧。”
黄阿婆举起自己前两天编的竹蜻蜓展示了一下,韦婆婆则是把蝴蝶结递给了昭昭。
她们准备了两款饰品,第一款是细嫩的竹叶和雪白的丝带交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第7/15页)
编织成的发带,现在正编进了昭昭的侧麻花辫里,和她绿色的菱形耳环正好配对;
第二款则是婆婆们根据网上一张照片自己琢磨改造出来的竹编蝴蝶结——先是用打磨过的细竹条折成蝴蝶状,再用竹叶和碎花缠绕在外面,最后再固定在隐形一字夹上,就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花蝴蝶了。
昭昭伸手把婷婷召唤到镜头前,往她两侧的羊角辫上各夹了一个,小姑娘甜甜一笑,别提有多可爱了。
【老师我真没带作业:哇塞姐姐!!这是你们自己编的吗??!】
她的ID看上去很像正在读书的小女孩,果然一下就被这个精致的发夹吸引了注意力。
其他观众似乎更喜欢日常些的绑带,已经在弹幕里问是怎么编出来的了。
昭昭把镜头让给了两位主人公:“对,我们头上的发饰都是这两位婆婆编出来的,让婆婆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黄阿婆活泼些,笑着摆了摆手,银手镯发出叮铃铃悦耳的碰撞声。
平时雷厉风行的韦婆婆这时要更腼腆些,笑着拿竹蜻蜓挡了挡自己的脸。
【哇!主播你们是少数民族吗?】
【好多银饰!!是真的吗!】
【史上最强手作娘:主播可以让婆婆们演示一下吗?】
“对,两位婆婆是壮族人,这是她们的传统服装。”昭昭调整了下镜头,让她对准了黄阿
婆的双手,自己也拿着一条竹叶和丝带入了镜。
“我们先编一下这个丝带吧,这个是最好上手的。”趁着镜头对着自己的手,昭昭赶紧朝新上任的“场控”使了个眼色,“大家想要1:1还原的话,可以拍下我们链接里的这个工具包,里面有各色丝带和清洗过的竹叶。”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折星星的那种细纸条哦,材料越有韧性坚持得越久。”
老手黄阿婆把竹叶和丝带交叉放在一起——新手昭昭有样学样放在一起。
黄阿婆掏了个洞,将长长的丝带穿了过去——昭昭掏了个洞,将……将上面打好的结给弄散了……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主播手笨笨的】
【史上最强手作娘:啊哈哈哈姐妹你别急,上面那里要捏住的,刚刚你洞扯得太大一不小心松开了】
【仿佛看到了做陶艺的我自己…】
【突然有信心了是怎么回事哈哈哈哈!】
历经手忙脚乱的十五分钟,昭昭也交出了一条像样的作品——淡蓝色的丝带和嫩绿的竹叶交织,微风吹过,略显歪歪扭扭的飘带随风飘扬,竟显出了几分不经雕琢的野趣。
昭昭不无得意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成果:“噔噔,过程是曲折的,结局是圆满的。怎么样,屏幕前跟着动手的大家有取得满意的成品吗?”
她把原先编在自己发间的丝带拆了下来,转而换上了自己刚刚的“战利品”,对着镜头抿出个甜美的笑容。
【哇小昭你美!】名字是刚刚做手工的间隙里聊天聊出来的。
【宝宝不是我说…发带还是原来那条好看,你这条…hh纯靠脸在硬美】
【原来那条白色的是黄阿婆编的?确实漂亮,放精品店得卖三十吧】
【三十??五十!!】
【史上最强手作娘:可惜直播间不能放照片,不然高低得让你们看看我的成品】
【老师我真没带作业:蝴蝶结蝴蝶结一人血书跪求蝴蝶结教程】
【手作娘老师真是人如其ID啊…】
【蜻蜓蜻蜓!我要是学会这个可以做全班最靓的仔!!!】
弹幕渐渐活跃起来,直播间里的人数也稳定在三位数以上。
旁边用自己手机围观的贾村长兴奋得眼睛发亮——
刚开播时上架的基础编织套装只卖出去三份,还是她和覃川各拿一个小号买了一份的缘故……
现在这个编带发饰已经卖出去三十多份了,别看这销量不起眼,这已经是在集市里运气极好碰上大主顾才能出现的情况!
昭昭也松了口气,作为策划人,她得对支持她的村民们负责。
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角的汗,她把镜头留给了韦婆婆祖孙俩:“好啦好啦,我们先做一下竹蜻蜓再练练手,后面难度渐渐上来了,我就不献丑啦,让婷婷妹妹给大家做示范。”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链接看一下哦,9.9基础编织套装,15.5编织加发带,25.5再加上蜻蜓~”
【QC:主播有x宝店吗?】
昭昭很努力地压住嘴角:“有的哦,同名小店灵山小铺,大家可以在x宝搜索一下,各大购物节的满减活动我们都是参与的。想直接买成品的朋友们也可以直接进店选购哦,说不定阿婆们手上编的马上就会送到你家啦。”
等最终最高难度的蝴蝶结完成时,已经是将近晚上七点了,明亮的天空早已染上深蓝色,夏季晨昏线交界处,温暖的橘黄色渐渐消融。
黄阿婆、韦婆婆、昭昭和婷婷四个女生聚在镜头前,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己精心编出来的成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主持人昭昭收了场:“好啦,我们的大师团也该下场休息了,感谢大家将近三个小时的陪伴!明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灵山小铺与你不见不散哦!”
“喜欢治愈编织时间的小伙伴们可以点点粉丝灯牌和关注哦,后续我们会上新更多有意思的产品的!”
【史上最强手作娘:谢谢黄阿婆谢谢韦阿婆,你们的手艺太棒咯,大开眼界!】
【史上最强手作娘赠送主播灵山小铺夏日精灵×1】(500虾米)
【blueberry赠送主播灵山小铺亲吻×1】(50虾米)
【赠送主播粉丝灯牌×……】(1虾米)
身兼场控、灯光、摄影、收音多职的全能后勤覃川回房准备“庆功宴”去了,村长和昭昭两个人幸福地拿出计算器算起了今天的收益。
今天卖的最好的果然是最后的蝴蝶结套装——29.9,包括了基础材料包和一个成品蝴蝶结——
既能享受自己DIY的乐趣,又不必担心因难度太大而功亏一篑。
这不是好歹有一个保底嘛!
光这一个产品就卖出去五十多份,不考虑平台分成的话就是一千五的收入了。
黄阿婆用方言感叹了一句,贾村长给她翻译了一下:“阿婆说自己以前辛苦做一周都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呢。”
手艺固然好,没有销路却只能砸在手上。
昭昭笑着拍拍两位“大功臣”的手:“您二位可别今晚回去就急着做,晚上伤眼睛。等明天把村里有基础、有意愿的村民都聚在一起,学会了大家一起做,效率才最高呢。”
贾村长认可地点点头:“都听小谢书记的。”
乖乖,年轻人的脑子就是灵活。
加上结尾时手作娘等人送的礼物,今晚收益堪堪破了三千,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第8/15页)
昭昭更是文思泉涌,回到新购置的主机旁,弯腰啪地一下就按下了启动键:“晚上我就准备一下材料,看看我们能不能走助农赛道,获得一些流量扶持,吸引更多的观众进来。”
再实践一个月,如果能产生稳定的收益,她还可以写一篇“直播+网店”的运营分析报告递上去,争取把周围村镇联合起来,发挥出规模效应。
端着热好的饭进来的覃川:……
“先吃饭。”
即将启动工作狂模式的贾秀禾接受到信号,急急忙忙刹了车:“对对对,小谢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来来来,咱们先吃饱喝足了,再慢慢研究也不迟。”
明天还要开启第一次补习班试讲的昭昭:……
“我可以边吃边……”
覃川一言不合打开锅盖,炖了一下午的菌菇老鸡汤飘来悠悠的香气,金黄的鸡汤表面飘过几颗红彤彤的枸杞,勾得人肚子来馋虫直叫。
好嘛!!!
“先给我盛碗汤!我要喝老火靓汤!”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天塌下来,有覃大厨的手艺撑着!
第96章 火焰
宁市某政府办公室内。
第三次被打回材料的科员苦哈哈地喝了口放得半凉的薏米水:“周县长这是怎么了,从京市回来和吃了炮仗一样,一份乡镇企业交流会的发言稿竟然打回了三次?”
前辈慢悠悠地从显示器面前抬起脸,扶扶眼镜,压低了声音:“你想想隔壁黄县长因为什么被表彰了?”
男生眼睛转了转,才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
灵溪县副县长周芷琦和隔壁县的副县长黄知微间一直有种微妙的化学反应。
两人同所学校毕业,又在同年被派到宁省邻近乡县工作。
作为同一批年轻干/部里唯二的
女性,她们都秉承着“革命三娘”的觉悟,没日没夜地下乡、开会,述职报告上的成就把同期其他男生遥遥甩在身后。
明年年底市/委班子有一位老领导即将退休,在现在干部年轻化的潮流下,年轻有为的周黄二人成为了离这个位置最近的候选人。
偏偏两人条件十分微妙地相当——你是少民、我是民主/党/派,没有谁能占到先发优势,实打实地凭成绩说话才最靠谱。
小科员长叹一口气:“这也不是个事啊?那边本身就有有色金属资源,紫晶矿产把分公司定在那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一家大企业就能直接盘活一整片开发区,我们费劲巴拉扶持……”
“咳咳。”林秘书站在办公室门口,用文件夹轻轻敲敲门,“小钟,周县让你过去讲话。”
讲小话被现场抓包的小钟心虚地挠了挠头,抄上笔记本就往办公室去了。
老油条前辈笑着走到林秘书身边:“林秘辛苦了,瞧你……”
林楚涵继续用文件夹虚虚挡了挡他意图凑近的手:“份内的事,说不上辛苦。领导出差前要的数据呢?整理好没有?”
男人撞了壁,打着哈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有点难呢,统计科那边的数据精度不够。”
林楚涵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难做才需要多花些时间去做,少谈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也行早就能完成了。”
留下一句“明天上班前交给我”,林楚涵利落地转身离去。
“笃笃。”沉稳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周芷琦摘了眼镜,边按压鼻梁放松边灌了口泡得浓浓的绿茶,“怎么样?”
上京学习这么多天,不知道办公室里得乱成什么样了。
“不出您所料,浮躁得很。”
宁省经济不发达,办公室里多得是晋升无望、整天摆烂喝茶、闲谈是非的人,周芷琦不指望他们一个个都发奋图强,但绝不能每日上班点卯来敷衍她。
“又在谈我和知微的事?还有紫晶?”见林秘书苦笑着点了点头,周芷琦笑着重新戴上眼镜,把目光聚焦回桌上的材料。
她和黄知微年轻又冲劲猛,总有人觉得她们私底下一定争得头破血流。
竞争必然是有的,但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她们,更多的是对彼此的心心相惜。
“他们可惜紫晶没有落在我们”这。“白白捡来的GDP、就业率、城镇率,谁不喜欢,她看了也眼红呢。
“尽人事,听天命。”周芷琦听出了林楚涵的弦外之音——
可惜没抱上紫晶的大腿?实际是看不上底下这些乡镇企业的蚊子肉,才会连一份简单的稿子都要改三遍,恨不得让她自己逐字逐句地写出来。
“不说这个也罢,我错过了这批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的见面会,他们都怎么样?”这才是她最近烦恼的主要原因——
去年分配到灵溪县的三位大学生,还没到年限就提前跑路了两个,村干部大吐苦水,更别提搞出什么成就了。
宁省经济不好,灵溪更是矮子中的矮子,常住人口不断流失,经济才难有起色。周芷琦来这里近三年,大部分心力都耗在贫困村的发展上——
这也是底下人颇有怨言的主因。
工作难做、成效希微,自然容易见难畏难。
但她坚信困难的道路才最需要人去开拓。
幸好,黄知微这么想、林楚涵也这么想,总归有人和她一起努力。
林楚涵面带喜色:“真有两位挺不错的,您看看她们交上来的这份初期报告。”
尤其是这个叫谢昭的女生,敢想敢做,行动力拉满,完全看不出新人局促的样子。
周县低下头,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了她的报告,长吐出一口气。
“灵山村?上一次去还是我刚来的时候吧。”
“明天开会正好要往西边走,顺路。”
两人默契地相视笑了笑。
今天是周日,是中考“应届生”们的专场时间。
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资金,县里先批下了一半,贾村长做主用集体资金和“灵山小铺”这半个月的利润先垫付了尾款,轰轰烈烈地先建了起来。
现在主体结构已经搭完,孩子们也得以在宽阔的毛胚房里补习。
昭昭把准备的重心放在了数理化上,原因无它——
实在是太有进步空间啦!!
尤其物理和化学开始学习的时间比较晚,几个需要补习的孩子基础都很差,只要用心听,立马就会看到成效——
这对于他们建立信心很有帮助。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简单学习一下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
从二手市场淘回来的两张长桌前坐了八个孩子,他们微微抬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昭昭,明明很雀跃,却在昭昭和他们对视时又悄悄地低下了头。
昭昭笑着把手里的直尺放在长桌的最左端:“谁能告诉我直尺上一格一格的单位是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第9/15页)
“厘米。”坐在最中间的黄头发女孩还没拿到尺子,却最先出声回答了问题。
“很好。”昭昭马上给予鼓励,“厘米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米等于一百厘米。”这次回答的是另一个女孩。
昭昭转头在黑板上写下m和cm的符号,并在中间留了一个大大的空:“大家知道米和厘米之间是什么吗?”
这会沉默的时间变长了一点,还是一个带了书的男生找到了答案:“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对,大家只要记住10这个关系,再记住这几个单位,你们就学会了长度。”
“物理就是这么简单。”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怀疑。
昭昭让他们低头看自己准备的人手一份的资料——
第一题是一道图片题,图上画了把刻度尺和一根铅笔,要求大家写出铅笔的长度。
几个孩子都提笔写下了答案,昭昭从他们身后走过,只看到两份完全正确的答案。
“我看到很多同学写了8,这是不对的。筱慧,你知道为什么吗?”
黄头发的女生声音有些小,吐字却很清楚:“没有单位,是8厘米。”
她在理发店学徒,被另一个学徒的小伙伴练手染了头发。
答错的同学纷纷露出懊悔的神色,小毛胚房里一下热闹起来。
昭昭笑着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总觉得物理很难的原因,因为它充满了陷阱。”
“接下来,只要我们足够细心,就能学好它,大家有没有信心?”
青春期的孩子最吃鼓励和激将法,双管齐下,一下子点燃了大家的斗志。
一声声响亮的“有!”,惊得在隔壁对账的贾村长手抖了抖。
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后,昭昭马上加快了节奏。
她今天准备了五个考点的内容,基本上每过一个考点,就要让大家做两道经典的母题——难度不大但考频很高,为的就是强迫大家熟悉最重要的知识点。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学生们抱着昭昭准备的课后作业准备离去,她出声留住了筱慧和秋秋——两个基础最好的孩子。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英语水平,我说
中文,你们在纸上写下能想到的英文单词,可以吗?”
秋秋下意识侧过头看向筱慧,见她镇定地点了点头,便也跟着又坐了下来。
十分钟过后,昭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递给她们两张纸。
“这是一篇英语作文范文,你们现在就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单词,我们当场学一下。我希望你们回去后能把这篇作文背诵并默写下来。”
筱慧咬着唇望向她,在发色衬托下因营养不良有些蜡黄的脸色一下灿烂起来:“小昭老师……”
她的眼球特别的黑,昭昭几乎快要看见自己。
她笑着点点头,摸了摸两个女孩柔软的发顶:“是的,我觉得你们俩完全有冲刺一中二中的可能。所以,我对你们会有更高的要求。”
她们的基础明显比其他人好,昭昭自然不能用一样的方案。
“真的吗?”秋秋也一下激动起来,她……可以像韦婷婷一样?在最好的一中读书?
“当然。”李秋秋在隔壁村的食品厂打工,每天基本都会回家,昭昭鼓励她随时来办公室和宿舍找她。
毕竟她已经连夜提灯准备了一个月的教案和作业。
筱慧嗫喏了一下,她还要在镇里学徒,不可能和秋秋一样经常过来。
昭昭从口袋里拿出一个MP3——外壳有些斑驳的划痕,是婷婷贡献的“老搭档”。
“筱慧,这是婷婷借给你的MP3,里面有一整页单词的录音,和这篇作文的录音。你一周才能来一次,所以我还额外要求你记住这一页的单词,可以做到吗?”
小小的MP3,还没她手心的一半大。银白的外壳,暗蓝色的屏幕,暂停键已经被摩挲到褪色,黑字一跳一跳地闪烁着。
筱慧紧紧地合上了自己的掌心,像是握住了一把火焰。
“我可以做到。”声音坚定,眸若星辰。
第97章 如山
会议耽搁了一会,等周芷琦和林楚涵到达灵山村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灵山黑黢黢的压制着整片村落,看得人心里有些发慌。
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带路。
趁人不注意,周芷琦挥挥手把殿后的林楚涵叫到了自己身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腕。
“一起走吧。”别看楚涵平时工作时雷厉风行,其实也还是个怕黑的小姑娘。
林楚涵没有推辞,笑着握住了她的手:“前面好热闹。”
按理来说,像灵山这样经济比较落后,居民又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的村落,夜晚总要格外寂静漫长一些。
天一黑,无法劳作了,大家就会早早回家吃饭休息,整个村庄摇身一变,化身为黑暗里嗷嗷待哺的怪兽,只余喧嚣的风声横行肆虐。
只有第二天太阳升起后,才会渐渐唤醒生机,从最终boss挑战模式切换为日常经营流的大地图。
但灵山村的主干道上一路都亮着暖黄的灯,虽然昏黄却依然透着暖意,像是指导主角团回家的小光标,默默指引他们来到了村委会门口——
里面喧闹中又自成秩序,让突如其来的访客三人组感觉自己像是被某种结界隔绝在外。
人群最中央,也是打光灯下被镜头正对着,是三个年龄各异的女人。
最中间的女人头发干练,身上普通的牛仔衬衫也穿得板正,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
此刻却有些迷茫地被阿婆和小女孩夹击在中间,疑惑地摆弄着手里的两根竹条。
旁边精神矍铄的阿婆用方言指导了两句,又重新示范了一遍。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将两根小竹条拿出了两柄钢/枪的架势。
可惜它们转了个圈,还是软趴趴地落在了她的膝盖上。
最右边的小女孩乐不可支,随着竹条一起笑倒在了她的膝头——
还不忘双臂比成一个圆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安放在自己起伏的小肚皮上的竹制小兔子。
旁边围观的婶婶婆婆们也在笑,但她们手上几乎也是在一刻不停地编织着什么玩意。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个当地赶集时最常背的小背篓,最少的都积攒了四分之一的成果。
“县长,您看那边。”林楚涵给她指了指最靠近人群中央的那台手机——
画面中心正是正在编织的三人组,左边则是密密麻麻、不断闪过的弹幕。
周芷琦一下认出了,这是时下最流行的直播软件的界面。
小谢书记在她的策划里提到了“要大力推动竹编手工艺的发展,提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