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2 / 2)
“你怎么不去抢其他三个?”周范多问。
杨执被噎住了,他总不能说他怀疑儿子未来会被薛同方杀掉吧?天幕说的也不具体,他只是怀疑而已。
万一他那个天真刚直的儿子好好活着——不行不行,那岂不是说明他儿子投了晏缪帝?那更不行了!晏缪帝那种人,哪里值得效忠?
杨执可不会把他的猜测说出来,事情还没发生,说出来岂不是咒自己儿子?
“嘿嘿嘿,说不上来了吧?乖乖去抢其他三个的人头吧!”周范多挤眉弄眼地拍了拍杨执的肩膀。
杨执顺手给了周范多狠狠一拳头。
周范多一时不查被打了个结实,他可不惯杨执这臭毛病,立刻还了回去。
杨执也怒了。
眼看两人要打起来,心累的周克礼赶紧拦架。
“住手!人还没抓上来你们就瓜分起来了?”
“等人抓过来再抢就迟了!”周范多理直气壮。
周克礼一句绝杀:“迟什么迟?你们可曾把陛下放在眼中?”
周范多和杨执闻言一凛,连忙向承安帝请罪。
承安帝当然不会惩处他们,如果可以,承安帝更想亲手将四寇处斩。
但想到这样做后可能会收到的劝谏的奏折,承安帝无奈地打消了这一念头。
【这下朝中真的炸了,对于荀谢二相的遭遇,大臣们还能安慰自己那是新帝要从丞相手里夺权,但这几位诤臣的死让他们再也不能欺骗自己。
很显然,新帝是个暴君。
但暴君又如何?哪里有压榨,哪里就有反抗。
本来荀谢二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背刺,皇位又落我头上了》 14、第 14 章(第2/2页)
的事在大部分朝臣心里已经过去了,毕竟皇帝都为二相找好了罪名并做出了处罚。
哪怕只是为了保证皇权的威严,在官场混了那么多年的老油子们也不会要求皇帝朝令夕改。
但几位诤臣不一样,他们因履行了自己劝谏的职责而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朝臣们终于感到了兔死狐悲,他们害怕了。
如果有一天他们像几位诤臣一般得罪了皇帝,是不是也会在回家路上莫名被砍一刀失了性命?于是乎晏缪帝又收到了飞雪一般的弹劾奏章。】
殷辛再次感慨人性之复杂,无论哪个时空,无论古今,这世间最难读透的就是人心。
只看行为,先前视诤臣奏疏而不见的是他们,诤臣受害之后,诤臣发声的也是他们,何其矛盾。
承安帝闭上眼睛,接下来受害的应该是这些上弹劾奏章的爱卿了吧?
没有一个皇帝会喜欢谏臣,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朝中若没有敢直言上谏的人,这个王朝离灭亡就不远了。
也怪不得晏缪帝两年就把大晏江山毁于一旦,身边没有一个能在他做出错误决定时进行劝说的臣子,大晏不灭亡才怪。
承安帝再一次庆幸,还好有成祖力挽狂澜。只是想来想去,承安帝终究猜不到成祖到底是他的哪个儿子。
不会是有殷姓之人冒充吧?承安帝突然想道。
想当年承安帝有个打着前朝宗室贤王名号招兵买马的老对手,不知多少人才为着正统二字投奔了那老东西。
左相周克礼最开始想去的也是老东西那里,要不是走岔了道,误入他的营地,这一大才就要跑老对到那里去了。
承安帝深知正统二字的重要性。若是前朝也姓殷,承安帝觉得他说不定也会冒充一下宗室王爷之类的,反正天下大乱也没人查。冒个名而已,又没改姓,能当上皇帝那岂不是发了?
承安帝越想越有道理,吓得赶紧把这个猜想赶出脑海。
不不不,不可能,有本事重整河山的人哪里稀罕当他的儿子?就算刚开始冒名获取正统,登上皇位后肯定会认祖归宗,如果是他他就这么干。
再者,大晏建国时日尚短,有晏缪帝这个前车之鉴在,殷氏正统不过是个靶子,冒充殷氏皇室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承安帝疯狂地寻找佐证,终于安慰好了自己。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