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 / 2)
或者说整个老董家的人,除了小舅舅董福运外,全都不同意小姨把她接走。要知道徐荷叶在董家住时,徐辉每个月都会往董家寄上百块作为徐荷叶的生活费。
这一百块,花在徐荷叶身上最多有二十,剩下的全都归了董家人。
徐辉也知道女儿花不了这么多钱,可妻子已逝,徐荷叶和董家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毕竟隔了一层,又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没有感情,他多给点钱也不过是希望女儿在董家的生活能好过些。
生活费之外,徐辉还会时不时寄一些赣省的特产,比如山药、干笋、莲子之类耐存放的东西过来。这些东西,零零散散,放外头拿钱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徐荷叶就像一个好拿捏的金娃娃,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把着她每个月还有稳定的进账,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她搬出去和小姨住呢?
不过小姨态度强硬,坚持把她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徐荷叶当时特别高兴,如果可以她想一直和小姨姨父他们住,可惜很多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
她在小姨家住了两年半,然后回到了老董家。
谁也不知道1989年大舅妈的失业不过是一个先兆,到90年,各个工厂正式迎来了下岗高峰期。
仅这一年,扈城的下岗人数就超过了两百万,占全市人口的11%。
小姨上班的纺织厂原本绩效很不错,或许能撑几年。偏偏九零年初遇到一场火灾,工厂原本要交的货全都烧掉了。供不上货,还要赔偿违约金,原本绩效还算不错的工厂一夜之间败了。
拖了两年,小姨还是下岗了。
而姨父上班的自行车厂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渐下行,时常发不出工资,倒闭时间比小姨的纺织厂还早半年。
小姨姨父失业后,颓废了几天,不得不打起精神重新找工作。只是此时下岗的人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给他们这群不论是年纪还是精力都不行的中年人?
夫妻俩许久都没有找到新工作,祸不单行,没过多久,姨父的父亲老庞摔了一跤,瘫痪了。
老庞有退休金,之前一直和姨父的大哥住。他瘫痪后,姨父的大哥大嫂不愿意照顾老父亲,非要把人赶到姨父家。
说什么之前十多年都是他们家给老人养老,如今也该轮到老二了。
小姨当然不愿意。
夫妻俩大吵一架,小姨说老庞偏心老大,原来能干时给老大带孩子做家务,退休金也都补贴给了老大,如今瘫痪了就想让他们照顾……
好事都给老大,坏事就让他们担,她又不是傻子冤大头,凭什么?
便要把人送回去。
但庞家大伯心狠啊,硬是关着门不让人进门。
小姨刀子嘴豆腐心,骂得比什么都难听,却做不出把老公公赶出家门的恶事。只能忍着恶心把人接回来照顾。
夫妻俩失业,还要供养一个瘫痪的老人,以及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
日子难得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后来姨父为了养家,走了劳务输出的路子,去了南非……
家里没有男人支应门户,剩小姨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一个瘫痪老人撑着。
那时候董家大舅、继舅舅还有继舅妈也都陆续失业了,董家失去了全部经济来源,自然又惦记上了徐荷叶。
小姨带走徐荷叶时,戴盈虽然失业了,但董家日子并不是过不下去。
因此他们虽然反对,但反对的不是太强烈。等到下岗潮到来,一家子都失去经济来源时,徐辉每月给的那一百块生活费可就是救命粮了。
一群人不想着好好找工作养活自己,全盯着徐荷叶了,三五不时就去小姨家闹一通。
闹得所有人都烦不胜烦。
原本时髦漂亮的小姨肉眼可见的苍老了。
徐荷叶撑不住,她也不想小姨为难,最后还是回到了老董家住。
那时候她读高一。
再后来她没考上大学,便找了个提供住宿的工厂打工,从董家搬了出来。现在想想,要不是那两年半她在小姨家住,有一个还算平静平和的学习环境,估计她也考不上高中。
回到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徐荷叶有种预感,老董家的人或早或晚,会把主意打到她身上。
不过——她也不怕了就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徐荷叶抬头看了眼徐辉和董桃花,有爸爸妈妈做后盾,她再也不是前世那个谁都可以拿捏的小可怜了。
董桃花和徐辉不知道前世那些纠葛,但听董福运说起老董他们的算计后也是一肚子火气。
“爸,还有大哥他们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董桃花失望道。
虽然上次为了徐荷叶落户的事在老董家闹了一通,但董桃花对父亲和大哥并没有完全失望。她也知道他们自私,但潜意识里对两人的印象还保留在二十年前。
那时候老董还是个健硕的中年人,子女也是十分疼爱呵护的。
她还记得有年冬天,老董去同事家里吃席,特意拿了个饭盒过去,把他那份荤菜留了下来带回家给他们兄弟姐妹吃。
大哥董宏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60-70(第6/11页)
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还是个临时工,工资很低。但他发了工资,也会给几个弟弟妹妹买糖人,还给她和小妹一人买了一根红头绳。
董桃花其实从来没有怨过街道办动员知青下乡时老董没有把工作让给她的事,她心里清楚,一个临时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怎么比得上一个老工人的工资和待遇。
况且把工作让给她了,底下弟弟妹妹怎么办?
她下乡是无奈中的最优解。
她只是没想到老董一转眼,就把工作转给了同样要下乡的继子……
那时她才明白,在老董心里,她这个大女儿,或许真的没有任何地位。也许,早在老董决定让她下乡的那一刻,就已经彻底地放弃了她。
董桃花用了很多年与自己和解,好不容易想通了,如今见父亲和大哥对小弟也是这么苛刻,董桃花心底深处的不甘再次涌了上来。
她看了看董福运,把他喝剩下的那半坛子酒拿过来,“这酒不送了,咱们自己喝。”
董福运笑裂了嘴:“大姐,就该这样。以后除非一年三节,平时不用这么孝顺。那老头他不配!”
在老头手底下过了这么多年,他还能不了解他?
他对刘强好,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看中刘强,而是想要他那个后妈能安心好好伺候他。老头子给刘强的优待,是条件,也是对等交换。
董桃花决定这次给女儿过十五岁的生日,不叫老董他们了,叫了他们也未必会有多热闹,没准还会闹得所有人都不愉快。
倒还不如就他们一家,小妹一家,还有小弟一起庆祝。
八月三号,徐荷叶十五岁生日。
大杂院里热闹得像过年。
董桃花原计划的一家人庆祝,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
樟树巷的家长们知道八月三号是徐荷叶的生日后,立刻决定借徐荷叶生日的机会办一个酬谢宴。
第66章 生日宴
一来庆祝几个小孩死里逃生, 否极泰来;二来也是借着办流水宴的方式感谢樟树巷的街坊们。毕竟几个小孩失踪那天,整个樟树巷的街坊们都顶着暴雨出来寻找他们。
虽然最后是在派出所找到的孩子,但大家的努力不能忽视。
刚好樟树巷里有户人家是办移动餐馆的, 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该有的厨具那是一样不缺。大家一致决定就在徐荷叶他们住的院子里做菜。
七个家庭一起凑的钱, 做的全是大荤大肉。
89年城市居民的条件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不过总的来说,这条件没有好到让人敞开了肚皮吃肉的。
因此大伙儿肚子里都缺油水。
为了大家都能吃得满足, 几家人一致决定,只做荤菜, 还是不掺蔬菜的大荤。
做好的肉菜摆上桌后, 每家每户都可以派代表过来打两大碗荤肉回去。回到家再炒个小蔬菜,蒸一锅米饭, 一家老小都能吃得又好又饱。
主厨的人便是之前要请董福运吃饭的殷梦和老曾。
董桃花和徐辉在帮忙打下手, 怎么说这也是她闺女的生日宴, 亲爹亲妈啥也不干光看着人家干活算怎么回事?
大人们忙着干活,廉嘉树以及那几个小孩子一起在人群里跑来跑去, 十分欢快。
十一点多,肉菜陆续煮熟了。
邻居们三三两两端着碗盆过来打菜,董杏花提着奶油蛋糕,带着两个孩子过来时, 看到的就是这一幅这热火朝天的景象。
董桃花看到三人,很是高兴, “你们来得正好,再炒几个素菜就能吃饭了。”
没看到庞立,董桃花又问道:“妹夫呢?”
董杏花道:“在巷子口碰到老幺了, 去搬酒了。”
董桃花点了点头,那酒就是她定的。
本来是他们一家给荷叶准备的生日宴,结果被那些小孩的父母承包了,好鱼好肉的都不便宜,董桃花本来说要给钱,但他们不肯收。
非说荷叶和福运拯救了几个孩子,这桌宴就是答谢他们的。
董桃花推脱不掉,便想着天热,买点啤酒给大家喝,也算是他们家的一份心意。
董杏花闻言点了点头:“大姐你做得对,人情往来,有往有来,人家才愿意和咱们相处。”毕竟外甥女在这里还要住好几年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董桃花想了想,又道,“对了,还有一坛甜米酒。我本来是给妹夫带的,现在这种情况,就想着给大家尝尝。这酒度数不高,味道还甜滋滋的,女人也可以喝。”啤酒度数也不高,但不是所有女人都喜欢那种微苦冒泡的口感。相反他们江州的甜米酒,滋味醇厚清甜,老少皆宜。
董杏花:“不用留,上次荷叶就给他买了酒。多大脸啊,各个给他带酒喝!”
董杏花说起来一肚子不高兴,她最近和庞立大吵了一架,为的就是这个喝酒的事情。平时人模狗样的,被人家几杯酒灌下肚,就昏了头。刚发的工资还没捂热,就全借出去了。
“姐你说说,我能对他有什么好脸色?”
庞立搬了一箱啤酒进院子,闻言,叹了口气:“杏花,我不是喝醉了酒才把钱借给人家。”他酒量不差,两三杯酒真灌不醉他。
“我那同事最近是真遇到难事儿了,他是独生子,前不久他爹才生了一场重病,把家里积蓄花得七七八八。最近孩子又摔伤了腿要做手术,人命关天的时候,我能不借吗?”
董杏花鼓起脸:“行行,就你是好人。你是好人,我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专门等着看人家倒霉的好吧!”
她生气的是借钱吗?难不成她董杏花就一点大局意识都没有?她生气的是他庞立说都不说一声,就把钱借出去了。
回过头她问起来,人家理由都是现成的,孩子摔伤了腿要借他的钱做手术。说得好像她知道缘由后会拦着不让他借一样,非得把她衬托得像个贪婪又恶毒的老贼婆。
董桃花听着这夫妻俩你一句我一句的斗嘴,很快弄清楚了两人之间的症结。
她叹了口气,先说董杏花:“杏花,话要好好说。闹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影响你们夫妻的感情。”
“谁在乎。”董杏花没好声气。
董桃花瞪了她一眼。
董杏花瘪了瘪嘴,不说话了。她其实还是很服这个大姐的。
董桃花又对庞立道:“妹夫,这件事姐托大,说你一句。你听不听?”
庞立忙道:“姐,你说你说,我听。”和董杏花一样,庞立也服这个妻家大姐。
董桃花帮理不帮亲。
董桃花:“这事儿吧,说错你是好心,说你没错,那也不对。你同事的孩子要做手术,借钱给他应急,这是对的,有良心的人都会这么做。”
“我觉得你老婆不是那种恶毒的,非要把着钱,也不肯借给人家救命,硬是看着人家孩子瘸腿的人吗?”
庞立连忙摇头:“当然不是了。”他当初看上董杏花,就是因为她大方善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60-70(第7/11页)
董杏花脾气是暴躁了些,但心地没的说。
“既然不是,你把这件事告诉她了,她还能拦着你不成?”董桃花又问董杏花,“你若是知道他要把钱借给同事应急,你会同意吗”
董杏花马上道:“当然同意了。人家是借钱给孩子做手术,又不是拿去吃喝嫖赌,做些烂事,我怎么会拦着?”
董桃花又看向庞立,无声胜有声。
庞立嘴巴动了动,许久,他才道:“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觉得没必要——”
“没必要?怎么没必要?”董桃花脸色沉下来,“庞立,你们是夫妻,一起生活十几年,共同生儿育女。你的工资,虽然是你挣的,但也有杏花一份,这你没意见吧?”
庞立连忙摇了摇头,董桃花道:“既然有她一半,她难道没有提前知道你把钱用到哪儿的权利吗?”
“你觉得没必要,是真的没必要,还是你打心底里就不尊重老婆?”
庞立哑口无言。
“更重要的是你这种不尊重老婆的行为已经影响了你的同事。
正常人找别人借钱,都应该是正式上门,找到夫妻俩一起商量的吧。但你同事是怎么做的?他撇开了杏花,偷偷摸摸私下请你喝酒,然后再找你借钱!
我相信杏花生气的原因不是你把钱借给了同事,而是你这种偷偷摸摸绕过她的行为。
事前告诉她,那叫夫妻俩有商有量。事后说,那叫通知。你也不希望以后你老婆做什么事情都不告诉你,回头你发现了,她随口丢给你一个通知吧?”
董杏花哭死,一把抱住了董桃花:“姐,你真是我亲姐,说到我心坎里了。”
她就是这样想的。
庞立偷偷摸摸给他那些同事借钱的行为,让她很不舒服。但她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人家借钱也是正当理由,回头也都按时还了。她这一闹,倒显得她小气,没有大局观。
庞立看着董杏花,若有所思。
他抱住董杏花,给她擦了擦眼泪,“别哭了,是我想得不周到,以后有事我都和你商量。”
“那行,我和你说,以后不准擅作主张。”
夫妻俩终于和好。
庞巧看着这一出,忍不住佩服董桃花,“大姨可真厉害。”她爸妈这次冷战闹得挺久的,大姨一出面,就把两人之间的症结弄得明明白白。
徐荷叶点头,十分骄傲:“那是自然,我妈妈可是一名优秀的妇联干事。”
董桃花很会调解家庭矛盾,下乡第三年就成了当地大队的妇女主任。
后来工作干得好,就被调去了县里妇联工作。这么多年,董桃花依然会坚持下乡,或调解家庭矛盾,或回访曾经调解过的家庭。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那种一味地让女人忍让的人,能调解的她会调解,不能调解的如出轨、家暴等原则性问题时,当事人若是坚持离婚,她也会支持,并且帮助她们争取应得的利益。
和一些喜欢和稀泥,追求大团圆结局的人相比,徐荷叶觉得她妈妈的思想先进得简直不像是50年代的人。
表姐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旁边有人看着董桃花若有所思。说起来她娘家大嫂最近一直在闹离婚,大哥被闹得烦不胜烦,这董桃花这么厉害,若是能请她去调解一二,没准能改变大嫂的想法。
闲话说完,饭菜也做好了。
九家人,一共分了三桌坐,廉家人和徐荷叶他们坐一桌。
徐辉知道廉玉树是一名高中生后顿时来了兴致,两人就高中数学来了一通热烈的讨论。廉玉树还答应,可以把他们学校发的数学资料复印一份,送给徐辉。
可把徐辉高兴坏了。
不管什么年代,大城市的教育水平总是会比小城市好。若是能拿到扈城高中生都做得习题资料,或许能帮他那些学生开拓一些眼界,高考时能多拿几分就更好了。
第67章 蛋糕
吃完饭, 董杏花拿出蛋糕,“来来来,切蛋糕了。”董杏花打开蛋糕盒子, 露出了里头她花了十八块钱买的奶油蛋糕。
徐荷叶看着这个熟悉的蛋糕, 眼睛一热。
以她后世的审美来看, 这个奶油蛋糕真的非常老土。普普通通的模样,上头裱满了五颜六色的奶油花。色素调和的奶油,红的红,绿的绿, 鲜艳的不正常,有种吃了会中毒的感觉。
不过在这个时代, 这是时尚的象征。
徐荷叶没想到, 换了一个时空,小姨给她买的还是这同一个蛋糕。
庞巧拿出蛋糕店赠送的蜡烛, 挑了十五根, 插到蛋糕上, 用打火机一一点燃:“荷叶表姐,快来许愿。我听说国外的人过生日都会吃蛋糕, 点蜡烛许愿。”
“对着蜡烛许愿,梦想都会成真。”
“好。”徐荷叶闭上眼睛,对着蜡烛开始许愿。
“尊敬的蛋糕大神,如果真的有的话, 我一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工作顺遂。二希望小姨姨父顺利度过下岗潮, 生活幸福美满。三希望能在买房送蓝印户口的政策结束前挣到足够多的钱,买房把父母的户口迁回来。”
回到扈城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徐荷叶一刻都没有忘记过。
她睁开眼睛, 就见桌上的人全都含笑看着她。
“表姐,你许了什么愿望?”表弟庞为眼巴巴地看着她。
过生日,吃蛋糕,插蜡烛许愿,真的是一件特别酷的事儿。
可惜今年他过生日时那家蛋糕店还没开,如果明年春天他过生日时,妈妈也能给他买个小蛋糕就好了。
徐荷叶一看庞为这模样,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徐荷叶暗暗叹息一声,庞为的生日在阳春三月,偏偏明年开春,应该是元宵节后那几天,小姨工作的纺织厂仓库发生了一场大火……
工厂发生了这么大的损失,身为纺织厂员工的小姨自然没有心情给小儿子过生日。
再后来姨父小姨接连失业,生计都难以维持的时候,谁会花大几十买一个不当吃不当喝的生日蛋糕?
一切所谓的浪漫、仪式感,都是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才有闲心去做的。
爸妈的工作不用担心,母亲在妇联工作,事业单位,父亲高中数学老师,教书育人,轻易不会下岗。
当然,一段时间内政府单位和教师的工资都很低,甚至会有迟发工资的现象,不过他们是不会下岗的,熬过了低谷期,未来待遇前途一片大好。
尤其是退休后。
而小姨和姨父就不一样了。
在外资企业和私企的蓬勃发展下,国企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随着轿车的大力发展,自行车厂就成了夕阳产业。还有小姨的纺织厂,即便明年的仓库大火能够阻止,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拖不了几年还是避免不了破产的结局。
想要避免下岗,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那些未来,起码她还活着的那二三十年长盛不衰的朝阳企业,想办法调进去工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60-70(第8/11页)
,交社保,然后退休,领退休金。
见徐荷叶迟迟没回他话,庞为有些着急:“表姐表姐,你还没回答我呢!”
徐荷叶回过神,冲着庞为眨了眨眼睛,在他充满期待的眼神里吐出几个字——“我不告诉你!”
庞为:“……”
庞为鼓起小胖脸。
太坏了,这些大人真的太坏了,就喜欢逗他们这些小孩子。
“小庞为,你不知道誓言说出来了就不灵验了吗?记住哦,下次你过生日,对着蜡烛蛋糕许愿时,要悄悄地,在心底默念,不能说出来哟。”
庞为原本鼓鼓的小脸瞬间瘪了下去,变成了一张喜笑颜开的小花脸!
“表姐,你的意思是下次我过生日也给我买蛋糕吗?”
徐荷叶点头。
庞为又看向母亲董杏花:“妈妈,你会给我买吗?”
“对对,给你买给你买。”董杏花随口敷衍了两句。庞为的生日是明年三月,还要八个月才到呢。到那时,他自己估计都忘记了,买不买还不是看她心情。
徐荷叶看出了小姨的敷衍,不过她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明年小姨姨父不买,她就自己给庞为买一个。
还有庞巧,表妹生日时也不能少了蛋糕。
说实话,那两年多,小姨对她,不比对庞巧庞为差,甚至有些时候因为她没有母亲,还要更好一些。
但庞巧和庞为从来没有争过。
只是后来他们都长大了,能自己挣钱了,庞巧才偶然提起过,她小时候其实挺羡慕那些过生日时能去肯德基,或者吃生日蛋糕的人。
不过家里条件不允许,她也就从来没提过。
徐荷叶听完,心疼得不行。马上给她点了个肯德基大桶,买了蛋糕店里最贵的动物奶油蛋糕,但青春期时留下的遗憾却不是成年后能弥补的。
如今,她也有机会弥补庞巧的这点小虚荣心了。
徐荷叶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块蛋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小姨姨父改变下岗的命运。
姨父庞立和廉父廉大成都是好酒之人,刚好两人又坐到了一起,只对视一眼,就从对方身上嗅到了相同的气息。
旁的人吃吃菜,说说话。
他们俩,DungDungDung炫酒,一杯接一杯,没过多久,就抱着对方老哥老弟地喊。
小姨看到嫌弃地不行。
刚想说把人弄进屋里,就见庞立抱着廉大成,大声嘟囔道:“老哥,我现在是真难啊。”
她愣了愣。
庞立接着道:“我们厂,以前多辉煌啊。这两年……不行了,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订单了。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
厂里一直说改制改制,狗东西,不就是想把我们这些老员工开了吗?”
骂完领导骂同事,他忍不住呜咽起来。
“凭什么?凭什么家庭条件好、夫妻是双职工的员工就要优先下岗啊。
是,我们家杏花是有工作。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啊,他们一个读书,一个还这么小。要是下岗了,家里重任不就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吗?
就厂里给的那点补偿金能抵什么用?钱越用越少,哪里比得上每月按时有进账呢!”
庞立实在难受。
厂里领导找了他两回了,话里话外都是他们家是双职工,妻子董杏花工作的纺织厂绩效不错,短期内不会有下岗风险。
相比那些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大家的员工,他下岗对家庭的影响没那么大。
没——那么大?
真没什么影响,那些领导怎么不主动下岗?
他庞立又不是不干活!
和车间有些混子比,他工作这十七八年,可是拿了好几个劳动标兵呢!
难道就因为他们家是双职工,就要让他给那些不如他勤劳肯干,不如他认真刻苦的员工让位?
徐荷叶听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姨父下岗的苗头早在现在就已经有了。
领导希望他下岗,姨父却坚持不肯下岗,直到厂子破产被卖。这期间的两年,他在厂里会遭受领导同事多少嫌弃白眼啊?
徐荷叶不由得想到前世,她似乎从来没有听姨父说过这一茬。
或许也有,只是考虑到丧姐的妻子,丧母的外甥女,他只能把失意埋藏在心底,并不表露出来。
不过来自后世的徐荷叶知道,姨父此时下岗才是最优选。
这个时候厂里虽然艰难,但还有些家底,给下岗员工的补偿金也是最优厚的。越到后面,厂里越没钱,给的补偿金也越少。
到最后下岗的人,补偿金没有,倒是发了一堆自行车的零部件。
可员工们拿这些零部件有什么用?
又拼不出一辆好车。
带回家吧,派不上用场,堆在家里还占地方。当废铁卖了吧,又觉得可惜。
第68章 国产化
她得想办法劝姨父同意下岗, 把补偿金拿到手。
根据姨父的工龄还有他这么多年在工厂的努力,补偿金起码能拿两万多,当然如果厂子能一直经营下去, 拿补偿金是划不来的, 毕竟两万块, 也不过他四五年的工资。
可现在的情况是工厂经营不下去了。
现在拿两万,下岗去寻找出路,总比以后拿一堆破铜烂铁,什么也得不到被赶出工厂要来得好吧。
徐荷叶正想着, 就听到廉父道:“老弟,都不容易啊。像我们厂, 最近在研究汽车零部件国产化, 那指标多得吓人。光一个方向盘的测试指标就从原来的六个,增加到了现在的一百多个。”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
好耳熟的名词, 徐荷叶皱起眉, 她总觉得这个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那边廉父依然在道:“为了这个零部件国产化, 我这大半年一直在厂里加班,没白天没黑夜的, 晚上都住员工宿舍,家里是一点都顾不上。要不然,也不至于孩子出了事,我才知道。”
廉父说着, 抹了一把脸,眼里有泪光。
得知小儿子出事时, 廉父吓得浑身冒冷汗,双腿瘫软,站都站不稳。
但怎么办呢?
大儿子要考大学, 小儿子要看病,未来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整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挣钱。
像今天,吃完这顿午饭,他又要回工厂继续上班。
相比较忙,厂里没有单子,办不下去更可怕。所以即便这个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非常艰难痛苦,但厂里不管是厂长、专家,还是底层的技工,谁都没有放弃,全都咬着牙撑着,一边骂娘一边攻坚。
因为他们都明白,只有他们的东西能得到德国大众的认可,其他车企才会上门订货。
德国人的认可,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徐荷叶突然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60-70(第9/11页)
到什么,下了桌跑进屋里,在一堆旧报纸里翻了翻,翻出几份旧报纸。
第一份是发表于三年前,也就是1986年的经济报。
她翻开报纸,找到头版头条,上面赫然写着——国经委常务朱副主任视察上海大众,提出“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不搞‘瓜菜代’。桑塔纳的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
“瓜菜代”,指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使用“代食品”充饥的临时措施。
第二份,发表于一年前,也就是1988年的经济报。
为了提升国产化率,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为了完成目标,上海大众决定对桑塔纳轿车加收额外的国产化基金,用这笔钱来解决共同体零部件厂引进技术、设备的资金问题。
不仅如此,上海大众还从德国大众引进了数百名退休专家来国内帮忙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
徐荷叶意识到,原来现在才是国产汽车崛起的开端。
小姨父工作的自行车厂是夕阳产业,在轿车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滑向落寞。
但是,国产车企、合资车企的时代逐渐到来。
即便进不了这些车企,若是能进那些轿车国产化共同体的零部件厂,也是一条出路。
徐荷叶拿着报纸跑出来,“廉伯父,你们厂是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里的一员吗?你们研究的可是桑塔纳轿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廉父点了点头,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徐荷叶会知道这件事。
徐荷叶有些兴奋,马上问道:“廉伯父,你们厂缺人吗?”
廉父顿了顿,点了点头,“确实缺人。”
他们其实也很恼火,这个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实在太漫长,太艰难,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顺利完成。若是完不成,他们厂结局好不到哪里去。
徐荷叶马上道:“那伯父,你看我姨父能去你们工厂吗?他工作认真努力,为人勤奋刻苦,做事一丝不苟,像轿车零部件国产化这样繁杂又较真的事情,他肯定能胜任。”
徐荷叶努力地向廉父推荐小姨父。
廉父是工程师,如果他能举荐小姨父,走内招的路子,小姨父想进厂会容易很多。
廉父:“……”
顿了顿,廉父道:“小囡,我们厂确实缺人,但目前来说,前景同样不明。如果不能做出成果,我们厂的结局和你姨父工作的自行车厂不会有什么区别。”
徐荷叶摇头:“不会的。你们厂不会倒的。”
“为什么?”
徐荷叶道:“人家发达国家的车企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各项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我们的汽车零部件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人家的标准,一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廉父点了点头。
“既然艰难,你还想让你姨父来我们厂?”
徐荷叶:“伯父,所谓危机,便是有危险但更有机遇的时刻。你们厂现在是难,但正因为艰难,更说明这件事是一件非常有搞头的事情,是一件很有前景的事情。要知道那些容易的事,早就被人瓜分完了。”
“而且——”
徐荷叶拿出一份报纸,展开放在众人面前,“我看过朱总——”不对,朱总理是1998年开始履职的,现在的他还不是总理。
“我看过朱副主任视察上海大众时发表的讲话,他说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不搞‘瓜菜代’。”
“国经委常务副主任,他视察时说的话,代表的一定国家层面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国家也非常支持轿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有国家支持。”徐荷叶接着拿出1988年的那份经济报,“有专项基金,有国外专家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顿了顿,徐荷叶道,“最重要的是有您!”
“我?”
“是的。”徐荷叶道,“我们国家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在全世界的封锁下,依然能研发出邱小姐,能发射导弹,能把我们自己的卫星送往太空,如今又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轿车零部件国产化难住?”
“山拦翻山,水挡过水,不正是刻在我们华国人骨子里的本能!我相信有您,以及无数像我姨父一样认真刻苦的劳动者在,零部件国产化只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不是虚妄。
不过徐荷叶坚信,即便她没有后世那些记忆,她依然相信这并不是问题。
因为历史就是面前这群人创造的,而他们创造历史时,并不承想过自己会成为历史里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廉父有些感动,他没想到徐荷叶这个才十五岁的小囡会这么相信他的事业。
他对庞立道:“庞老弟,我们厂确实很缺人,不过前景不明也是真的。所以,如果你愿意来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届时我举荐你!”
第69章 新工作
吃完蛋糕, 宴席散后,一家人回到徐荷叶的小租屋,所有人心底都装着事儿。
徐辉认真将徐荷叶翻出的两份报纸看完, 然后才出声询问:“荷叶, 你真觉得你廉伯父工作的工厂前景好?”
大城市都有工厂倒闭, 员工下岗,他们小地方就不用说了。近来这些日子,夫妻俩身边也时不时有人下岗。董桃花还调解了好几起因为下岗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徐荷叶点了点头。
她认真道:“爸妈,小姨姨父, 事关重大,我肯定不会乱说。”
“理由我刚刚在饭桌上已经说了, 轿车零部件国产化确实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情。但就像廉伯父说的, 这事才刚刚起头,难是肯定的。甚至, 能不能顺利研发下来, 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到底要不要接下廉伯父这个机会, 还得小姨姨父你们自己决定。”
徐荷叶说着,把决定交给了小姨和姨父决定。刚刚酒席上是她冲动了, 说到底,工作是姨父自己的,该怎么做也应该由他自己做决定。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接下了。”董杏花马上道。
她没读什么书, 人也不是很聪明,但她知道做事要跟着聪明人走。
董杏花看了眼姐夫手里的报纸, 连国经委常务副主任这样的大人物都觉得很重要的事情,那这事儿就错不了。
“妹夫,你说呢?”董桃花看向一直沉默的庞立。
庞立没有说话。
董杏花推了一把丈夫的胳膊, “你哑巴了,怎么不说话?”
董杏花看着丈夫,有些嗔怪,又有些心疼。
“你说说,你厂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都不和我说?”
庞立抹了一把酒后微红的脸,垂头丧气道:“我怎么和你说?”说整个厂的人,都希望他下岗?“说了,你不也跟着着急上火?”
“那不是也有个人给你分担嘛!”董杏花最看不惯丈夫这副蔫头耷脑的死样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