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踏破铁屑无觅处,得来一封血书!【(1 / 2)
洪武皇帝连下三道明旨,如同三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大明政坛,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
第一道旨意,让整个官僚体系,尤其是中下层官员,几乎炸开了锅。
“皇上……皇上终于意识到我等清苦了!”
一个穿着褪色青袍的给事中,捧着抄录的圣旨,手都在发抖,眼眶泛红。
多少年了。
他们靠着微薄的俸禄,在京城这寸土寸金之地苦苦支撑,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
“重议俸禄?哼,说得轻巧!”
户部衙门内,一些资深官员却眉头紧锁:
“钱从何处来?加征赋税?还是动用内帑?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易事!”
“此议,必是张飙那厮蛊惑圣心!”
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气得胡子乱颤:
“提高俸禄,看似体恤臣工,实则是动摇《皇明祖训》!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然而,不管高层如何争议,中下层官员的怨气也确实被这道旨意极大地安抚了。
很多人对张飙的观感,从‘惹祸的疯子’悄然转变为‘敢为我们说话的能臣’。
张飙在底层官员中的声望,无形中再次拔高了一截。
此时,某茶馆内。
一个穿着体面些的账房先生拍着大腿,满脸兴奋:“这张御史,别看行事疯癫,是真给咱们办实事啊!”
“哎!当初那场“讨薪”风波,不就为了今天吗?我要去王老御史坟前祭拜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一名跟张飙“讨薪”过的底层京官,含泪叹息道。
周围众人,无不面面相觑。
旁边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打破沉默:
“还有那‘文学盛典’!我家隔壁那个考了十几年秀才都没中的李书生,昨天接到消息,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据说连夜收拾包袱就奔京城来了!说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到了!”
“要我说,最好还是那‘举报箱’!”
一个面容黝黑、手上带着老茧的汉子压低声音,他是南城一个常受胥吏盘剥的小作坊主:
“以前受了气只能忍着,现在好了,那红箱子就在衙门口立着!”
“听说已经有好几个吃拿卡要的差役被查了!虽然官不大,但也是个响动!这张御史,是咱们穷苦人的指望!”
“对对对!张青天!这才是为民做主的好官!”
茶客们纷纷附和,言语间对张飙充满了感激和推崇。
然而,在茶馆的角落,几个穿着普通但眼神精悍的汉子,听着周围的议论,面无表情地互相对视一眼,默默放下茶钱,起身离开。
他们走出茶馆,迅速消失在巷弄深处。
另一边,某处隐秘的宅院。
“混账!张飙此獠,不除不足以平吾恨!”
一个穿着绸缎便服、面色阴沉的中年人狠狠将茶杯顿在桌上。
他是某位藩王在京产业的代理人。
“王爷那边来信了,张飙搞出这‘文学盛典’,吸引天下文人,分明是要断我们招揽人才的路径!还有那举报箱,简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另一人忧心忡忡。
“还有提高俸禄?哼,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不是要从我们这些人的孝敬里抠出去!”一个与户部贪腐链条有关的商贾咬牙切齿。
他们这些人,或是藩王利益代表,或是与贪腐官僚勾结的豪商,或是某些权贵门下清客。
张飙请的三道旨意,以及他掀起的反贪风暴,实实在在地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之前他们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如今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威胁和疼痛。
他们对张飙的恨意,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某勋贵别院的后门。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悄悄塞给一个看似小贩的人一锭银子,低声道:
“打听清楚了?张飙下一步真要动漕运和卫所?”
“千真万确!他手下那几个老残兵,这些天就在码头和卫所附近转悠!”
小贩快速收起银子:“您可得早做打算!”
管家脸色难看地点点头,匆匆关门。
这些阴暗角落里的交易和咒骂,自以为隐秘,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落入了伪装成贩夫走卒、茶客路人的锦衣卫眼中。
华盖殿内,烛火摇曳。
老朱听着蒋瓛和云明分别汇报着旨意发出后各方的反应,脸上没有任何得意的神色,反而更加深沉。
“皇爷,如今京城内外,文人汇聚,都在盛赞皇恩浩荡。”云明小心翼翼地说道。
“各地官员,对重议俸禄一事,反响热烈。”
蒋瓛补充道:
“匿名举报箱设立后,民间确有举报,按察使司已收到一些关于地方胥吏、低阶武官的不法线索,正在核查。”
老朱‘嗯’了一声,手指依旧习惯性地敲击着扶手。
【张飙这三策……确实高明。几乎将咱面临的困局,化解于无形。】
【此子对人心、对时局的把握,堪称恐怖!】
他非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对张飙的忌惮更深了一层。
这样一个既能掀起滔天巨浪,又能拿出精准方案平息风波的‘疯子’,其威胁程度,远超那些只知道‘文死谏’或者‘结党营私’的庸臣。
【他献上如此良策,所图必定更大!】
【反贪局……他真正想动的,绝不仅仅是几个胥吏武官!他的目标,始终是藩王,是咱的内帑!】
老朱眼中寒光一闪。
他绝不会因为张飙暂时‘立功’就放松警惕。
“蒋瓛。”
“臣在。”
“给咱盯紧了那些涌入京城的文人!里面难保没有心怀叵测、或者被某些人利用之辈!文学盛典可以办,但要确保掌控在咱手里!选拔出来的人,更要严加甄别!”
“臣明白!”
“还有.”
老朱顿了顿,旋即将目光落在蒋瓛身上,沉沉地道:“咱之前通知你的,办得咋样了?”
蒋瓛微微一愣,然后连忙躬身道:
“回皇爷,根据张飙提供的思路,臣已加派人手,秘密调查洪武十五年,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殿下携皇长孙出巡,以及巡察陕西前后,所有可能与殿下行程接触,却又看似无关紧要之人。”
“包括沿途驿站负责喂养、更换御马的马夫;为殿下车驾检查、润滑轮轴的工匠;负责殿下及皇长孙膳食的随行庖厨;甚至……当日为殿下和皇长孙执扇驱暑的内侍。”
“所有相关人员,无论现任何职,身在何处,都已列入核查名单,其背景、人际关系、近期异常举动,均在调查之列。”
老朱闭着眼睛,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听得极其仔细。
他没有追问细节,因为知道蒋瓛会全力以赴。
这是关乎他最亲近之人死因的悬案,也是他心中最深的刺。
张飙那个‘看似无关却能影响全局’的思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调查的新方向。
“嗯!”
老朱缓缓睁开眼,眼中是化不开的冰冷:“给咱仔细地查!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有任何进展,第一时间报与咱知!”
“臣,遵旨!”
蒋瓛感受到老朱话语中的森寒杀意,心中一凛,躬身退下。
蒋瓛走后,老朱沉默了片刻,对侍立一旁的云明道:“让宋忠进来。”
“皇爷。”
很快,宋忠快步走入,恭敬行礼。
老朱没有废话,直接问道:“张飙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那五万两银子,他是怎么花的?”
宋忠立刻禀报:
“回皇上,张飙拿到银子后,并未大肆招摇。一部分用于在偏僻处租赁了一个小院,作为反贪局的临时衙署,极为简陋。”
“另一部分,则用来采购了大量的纸张、笔墨,以及……一些市井常见的吃食,如王麻子家的猪头肉等。”
“他手下那几个老兵,行动依旧诡秘,主要在漕运码头、京营外围以及一些皇店附近活动,似乎在搜集线索。”
“张飙本人,除了偶尔去那小院,大部分时间仍留在官宿,看似在研读卷宗,但.臣总觉得他是在谋划什么。”
老朱听着,眼神闪烁。
张飙没有急着‘招兵买马’,而是先搞了个寒酸的据点,采购文书和吃食?
这符合他之前‘高薪招聘’和‘收买人心’的风格,把钱用在关键地方,但又显得有些过于务实和低调了。
“他有没有接触那些涌入京城的文人?”
老朱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暂时没有发现。”
宋忠回答:“他似乎有意避嫌,对‘文学盛典’之事不闻不问。”
老朱手指敲击的速度加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