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提前三天算奇袭吧(2 / 2)
京师坤宁宫,张嫣挺着大肚子在宫门迎接,尚宫丶宫女和内侍们在后面跪着。
「皇后快起来,你这麽重的身子,在宫里候着就好了。」朱由校从步攀上下,快走几步,双手扶起张嫣。
「皇上,君臣之礼不可废。」
「嫣儿,你是皇后,也是朕的妻子。你与我不仅是君臣,也是夫妻。现在在后宫,你怀着身子,暂且把君臣之礼放到一边,叙论夫妻之情便是。」
张嫣脸色红润,脸庞和身子胖了一圈,更显富态丰腴。
朱由校扶着张嫣慢慢走进坤宁宫。
天启六年正旦朝会后,禁欲养身大半年的朱由校恢复了正常的夫妻生活。不过他不像他父亲,
光宗皇帝,国丧期间都忍不住..:
实在是去世得太快了,御史们都来不及反应,刚闻到风声,谏劝上疏还没写好,人就没了。
为尊者讳,为亡者讳,御史们就把才写了几行字的草稿都撕了。
朱由校很有节制,每晚都会回紫禁城睡觉,但只宠幸一位妃子,轮着来。
遇到紧急军国事,宿在西苑,就向后推延一晚。
遇到后妃特殊情况,就跳到下一位..,
雨露均沾,公平合理!
自从天启五年五月落水昏迷苏醒后,朱由校禁欲加锻炼身体,加上王化贞等真正医术高明者开的补方,足足大半年,身体调养得棒棒的。
天启六年正旦后又坚持有节制的深耕广播,很快就有了收获。
先是皇贵妃范氏怀孕,接着是良妃王氏,当初选妃的第三名..:
后面是皇后张嫣,紧跟着是成妃李氏,纯妃段氏,就连魏忠贤的乾女儿容妃任氏也没落下,全部怀孕。
成绩斐然。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人心激动,尤其是制置司上下,倍加兴奋。
大明皇室从正统年后,就一直很艰难,尤其是弘治年后,一代比一代艰难,死的皇子比活着的皇子多得多。
皇后张嫣,贵妃范氏替朱由校生下过皇长子和皇次子,都早天了。
现在膝下只有皇三子,还是容妃任氏所生,不及一岁,按照现在医学条件,能不能活到成年还是未知数。
朱由校再雄才伟业,再英明神武,没有皇子后嗣,大臣们心里都是虚的。尤其是制置司一众官员,更是心虚。
现在好了,六位后妃都有身孕,不管如何,总有两三位皇子诞生,按照概率来算,肯定有一两位皇子能活到成年,继承皇位。
关键是六位后妃陆续有身孕,说明皇上的身体棒棒的。
他现在才二十多岁,春秋鼎盛,不仅还能生更多的皇子,以后长寿福绵,还能执掌大明很长一段时间!
放心了,大家不仅放心,还更加有了盼头!
进到坤宁宫正殿坐下,朱由校问:「今日是入内御医所轮值检查的日子,他们有来吗?」
「皇上,来了两位女医,不仅把了臣妾的脉,还听了臣妾腹中胎儿的心跳,就是用皇上发明的那个听诊器。」
「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不仅臣妾好,其他五位妹妹也一起均好。
入内御医所和入内育婴所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贵妃妹妹和良妃妹妹的产期到来。」
「嫣儿,事关重大,你身为六宫之主,一定要看顾好。」
「臣妾明白,请皇上放心。」
朱由校顿了顿又说道:「这次来,是跟嫣儿商议。蒙古左翼扎鲁特部首领敖顶,翁吉刺特部首领宰赛,巴林部首领囊努克,已经入京。
在昨日的望日朝会上正式受封。
敖顶赐名敖盛,封桑乾伯。
宰赛赐名翟昂,封松漠伯。
囊努克赐名南宫治,封饶乐伯,
还有宰赛的儿子不里花,赐名翟礼;敖顶的弟弟塞朵里赐名敖铎,囊努克的长子恰思克赐名南宫祁,还有薛怯令等三位立有军功的酋长,皆赐名,授都护使位,分领察哈尔部部众和牧场..:」
张嫣温柔地答:「臣妾有听说此事,臣妾还听说皇上昨个早朝后,带着三位新普的伯爷,六位都护使,去太庙和英烈庙告慰历代先帝和英烈。」
「嗯,还有一件事,就是翟昂奉侄女,敖盛奉妹妹,南宫治奉女儿,想送入宫中..,
此事关乎羁置和笼络蒙古人,朕还要从宗室中选贵女,指婚给翟昂他们的子侄..:
四女送入宫中,还需要嫣儿多加教诲,让她们使得宫中礼仪,不要失了体统...」
张嫣款款答道:「皇上,这是臣妾分内之事...」
把事情讲完,朱由校突然来了兴致,蹲在张嫣跟前,「嫣儿,让我听听胎儿的心跳。」
「皇上你听。」张嫣把衣裙掀开一截,露出鼓胀的肚皮。
朱由校轻轻地把耳朵贴在肚皮上,静静倾听。
咚!咚!咚!
「跳得真有劲,就像一匹小马驹一般。如果是皇子,就是朕的太子。如果是公主,也是朕的掌上明珠。等她长大一些,朕就教她骑马..:」
张嫣满脸幸福地看着朱由校,轻轻地点了点头。
等朱由校离开,张嫣叫来了心腹尚宫。
「张尚宫,你马上传本宫的懿旨,叫礼部拟定蒙古五女的名号,就从嫔起...」
张尚宫吃惊道:「娘娘,这太抬举她们了吧。」
「皇上刚才说得很清楚,这是羁置笼络蒙古人的手段。以后汉蒙一家亲,这也是皇上此前跟本宫说过的话。
该抬举就要抬举。」
「遵旨。」
「叫内宫监给五女安排住所,你亲自带人教诲她们。皇上身边无人伺寝...本宫身为六宫之主,这是该管的事。」
「遵旨。」
「还有慈庆宫康太妃那里,出入的命妇女眷有些频繁,传旨给司礼监和入内直营,慈庆宫的出入腰牌减掉三分之二。」
「遵旨!」
转回到西苑紫光阁的朱由校刚坐下来,刘相良前来觐见。
魏忠贤去了南京,东厂就由他管起来。
「皇爷,这是东厂从上海八百里加急发来的禀帖,请皇爷过目。」
朱由校一眼十行看完,冷笑几声。
「高攀龙没事学什麽兵法?他学得会吗?
这些名士大儒,以为读了几本兵法就天下无敌,结果呢,万历年后的败仗,都是这些自翊聪明丶自视甚高的文官打得!
提前发动,想出其不意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大哥,你提前三天算哪门子的出其不意啊!
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这麽儿戏,当唱戏啊,难怪国朝文官为将帅,胜少败多!」
朱由校摇了摇头,把禀帖放在桌子上。
「按时间算,这会他们应该在围攻棉纺一厂,不知道阎应元把他们收拾得怎麽样?」